浅议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利与1

时间:2019-05-15 05:2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利与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利与1》。

第一篇:浅议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利与1

浅议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利与弊

我市自去年下学期推广“五步教学法”,实施导学案教学,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导学案作为“五步教学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这种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科课程教学中,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增进教学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觉得导学案在教学实践中,既有促进教学的一面,也有不利于教学的一面。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1、导学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往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吃力,索然无味;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即使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他们也只是草草地把课文看一遍,敷衍了事。但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主要是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掌握基础知识,为上课做必要的资料准备,在发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识,以便课堂上能重点把握,减轻课堂压力。这样一来,学生经过预习,往往能解决新课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当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时,能够主动提问、踊跃发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导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这种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进行《鼎湖山听泉》的教学时,我设计的其中一个预习任务就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概括作者行踪顺序的词语。因为学生通过以前《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等课文的学习,已经具备找表明行踪顺序词语的能力,课前完全能做好。这样就节省了课内重新找的时间,而学生也对文章运用移步换景这一游记散文常用写作方法更有感悟。因此有了导学案的这个设计,学生的预习才从真正意义上落到了实处。

2、导学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与传统的教案相比,教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只有教师本人能够看见,最多在上课前给学生说说而已,印象肯定不够深刻。而在导学案上学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本课时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一目了然,在学习时随时可以回顾目标,学习的指向性更加明晰,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以往的课堂总是满堂灌,教师不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只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针对性。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演员而是导演,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展示,教师只起到点拨的作用。教师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从此课堂不再是实施满堂灌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课堂,也将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进行《画山绣水》的教学时,我翻阅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很多同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同学甲提出:大自然有那么多的山山水水,为什么偏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乙提出:课文写桂林山水的美景时,为什么写了很多的故事?同学丙提出:文中写渔翁和鱼鹰有什么作用?同学丁提出:为什么作者说船家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这些同学能在自学的过程中,提炼出自己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带进课堂当中,能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听课质量。而我在教学中,也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通过探索,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学得快乐。

3、导学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以前我们的学生至少需要准备两本本子:一本是课堂笔记本,把老师上课讲的重要知识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本是作业本。而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学生往往还会买各种复习资料,而这些复习资料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以导促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了导学案之后,学生课前预习、上课都用这一张导学案,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导学案”的订正笔记栏处补记。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其它作业本或资料。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导学案”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导学案上的作业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来编的,只有这样的作业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4、信息容量大,能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

如:精彩的导语、作者作品介绍、写作背景、相关的文学常识、解题的方法及技巧等等。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特别是住宿生)资料来源少、时间紧的问题,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导学案的弊端

1、预习的真实性与实效性。

在先学后教的语文课堂里,阅读能力的培养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且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先学(预习)时进行“裸读”,即学生直接面向教科书文本进行阅读,可以借助工具书(字典)但不要依赖教参或教辅,但现在学生手头有不少教辅,学生在先学(预习)时直接查看教辅,走了捷径,一下子把书都看懂了。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第一,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查找答案,没有思考的读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书代替思考,导致读书和思考都浅尝辄止。第二,容易造成“假知”,使教学失去针对性。教科书+教辅的阅读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看看和查找就可径直地获得知识,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找不到它的着力点。学生在课堂的展示也因此带有“泡沫”和“虚假”成份。

2、预习环节的时间难以保证 预习环节是使用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否养成,自学能力能否提高,还直接影响课堂展示能否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的预习时间不是很充分,预习方式不落实,那么课堂展示就将流于形式。或上成学生的对答案课,或上成习题课,或上成老师的展示课,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我校住宿生较多,全天时间安排的细致到位,没有什么自主时间,更何况语文的地位较低,预习任务多是读课文,因此每天的预习时间很难保证。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试图在课堂上完成预习任务,但因为时间太短,总感觉学生预习不透,而且缺少获知的欲望,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使用导学案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但是怎么给予?给予后如何组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极具个性的激情讲解在传统教学中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而使用导学案后,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种讲解是难得一见了,课堂虽不缺乏热闹却总让人感觉缺少一种激情,一种是学生毕生都难以忘记的激情。特别是千篇一律的导学案扼杀了老师的个性,使得一些“天才型”的教师受制于导学案的框框,教师个人的自主性、独创性及个人的教学风格会大打折扣。

4、导学案与多媒体之间的矛盾

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时是否要配套课件,如果单用导学案我们是不是就回到了没有多媒体的时代了?一直以来,我觉得课堂上使用课件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因为所有学生的目光都集中于一点,而且对于课堂上将要讲述的东西有一定的悬念。但是如果导学案和课件完全一致,似乎又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所以如何将导学案和课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看来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尝试。“路漫漫其修远兮”,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有待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导学案更贴近学生实际,大面积的提高语文教学成绩。

第二篇:导学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赵宏武

(甘肃 张掖 734115 山丹县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既是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彰显个性的殿堂,又是学生心灵受到感染、智慧得以启迪的舞台。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迅速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它把以前笼统繁多的环节,变成了多层次多环节的分段学习,更好的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效率。【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导学案 自主学习

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的教学手段不再是以前老式的黑板式教学,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互动的一个平台。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把以前是老师强制让学生学习变成了现在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导学案教学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还要注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那么如何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念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由“教师教”变为“自己学”。本文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揣简陋而论之。

一、目标导航,使学生自学有方向

即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依据导学案,了解学习重点难点,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受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目标认识模糊,界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课文之际相机点拔、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学”、“我要学什么”,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荔枝图序》一文学习目标主要有:

1、学习作者抓住形、色、味等角度观察荔枝,描写荔枝的方法。

2、通过写荔枝,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开始,可引导学生思考:

1、你吃过荔枝吗?用自己的话说说荔枝的形、色、味。

2、课文怎样向我们介绍了荔枝?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讨论,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抓住了学习的主要任务,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对课文学习的追求中。

二、预习导学,使学生自学有章法

即学生依据导学案,尝试解决课本问题。学生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带着问题学习课本,主动查阅工具书,对问题作深入探讨和分析,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巡回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收集信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亦可适时点拨。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学生可依据导学案疏通文意、初步感知。疏通文意,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积累词汇、理解文意的过程,也是初步体会文章主旨的过程。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翻译课文,教师巡视相机答疑解惑。通过这一“导学”行为,使学生抓住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促其形成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即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精讲点拨等多种形式,进行研讨,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疑”,巧运“导”术,启发思维,引导学生释疑解困,从而扫清学习障碍。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引导学生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时,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谁?有人说是“我”,有人说是于勒叔叔,还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你认为是谁?2.这篇小说的主题有“金钱关系”说、“同情”说、“虚荣”说等等,你认为是什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出来,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它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问题探究与阅读思考正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阅读中掌握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此时的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控制着课堂节奏,避免了探究课堂的无序性,确保了课堂教学向目标流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检测评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达标检测既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的环节。学生通过达标练习检验自己的自学成果,获得了成就感,更增加了他们自学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认真巡视,以了解全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补偿教学。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检测:

1、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作者既然喜欢“调素琴”,又如何理解“无丝竹之乱耳”的那份轻松?

3、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这样的达标检测题紧扣学习目标,既有双基的落实,又有能力和创新的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能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自信,更懂得怎样在学习中获取知识与能力,在发现不足的同时调整努力的方向。

五、总结提升,拓展学生视野

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思路、方法技巧,以便更好地内化为创新所必需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结束之际,并不意味着“曲终人散”。教师应引导学生作自我归纳、自我小结。“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受到了哪些启发”等问题应成为学生自己思索的主题,努力寻求适合自我的学法,构建具有自我特点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课内外的联系,由课内延展到课外,运用迁移规律,让课内获取的知识在课外得到巩固,让课内习得的能力在课外得以夯实。如学习了《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学习自读课文中的《梁思成的故事》等类似的文章,这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总之,导学案的出现激发了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热情,并且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随着时代进步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只要我们刻骨钻研,吃苦耐劳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导学案在语文课茁壮成长。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力争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只要遵循科学规律,积极探索,我们用辛勤汗水浇灌的“导学案”,今后一定会更加灿烂!参考文献:

[1]王益辉。导学案之思与辩[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2]邹本军。初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11(14)。

[3]周彩丽。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J]。学科建设,2012(07)。[4]余文正。“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兼谈学案导学促进教师成长的意义[J]。甘肃科技,2011(08)。

作者简介:赵宏武,1977年10月,汉族,甘肃山丹人,山丹县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第三篇:导学案_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张敏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既是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彰显个性的殿堂,又是学生心灵受到感染、智慧得以启迪的舞台。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迅速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它把以前笼统繁多的环节,变成了多层次多环节的分段学习,更好的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导学案 自主学习

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的教学手段不再是以前老式的黑板式教学,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互动的一个平台。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把以前是老师强制让学生学习变成了现在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导学案教学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还要注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那么如何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念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由“教师教”变为“自己学”。本文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揣简陋而论之。

一、目标导航,使学生自学有方向

即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依据导学案,了解学习重点难点,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受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目标认识模糊,界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课文之际相机点拔、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学”、“我要学什么”,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预习导学,使学生自学有章法

即学生依据导学案,尝试解决课本问题。学生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带着问题学习课本,主动查阅工具书,对问题作深入探讨和分析,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巡回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收集信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亦可适时点拨。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学生可依据导学案疏通文意、初步感知。疏通文意,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积累词汇、理解文意的过程,也是初步体会文章主旨的过程。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翻译课文,教师巡视相机答疑解惑。通过这一“导学”行为,使学生抓住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促其形成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

三、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即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精讲点拨等多种形式,进行研讨,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疑”,巧运“导”术,启发思维,引导学生释疑解困,从而扫清学习障碍。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引导学生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时,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谁?有人说是“我”,有人说是于勒叔叔,还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你认为是谁?2.这篇小说的主题有“金钱关系”说、“同情”说、“虚荣”说等等,你认为是什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出来,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它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问题探究与阅读思考正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阅读中掌握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此时的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控制着课堂节奏,避免了探究课堂的无序性,确保了课堂教学向目标流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检测评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达标检测既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的环节。学生通过达标练习检验自己的自学成果,获得了成就感,更增加了他们自学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认真巡视,以了解全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补偿教学。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检测:

1、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作者既然喜欢“调素琴”,又如何理解“无丝竹之乱耳”的那份轻松?

3、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这样的达标检测题紧扣学习目标,既有双基的落实,又有能力和创新的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能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自信,更懂得怎样在学习中获取知识与能力,在发现不足的同时调整努力的方向。

五、总结提升,拓展学生视野

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思路、方法技巧,以便更好地内化为创新所必需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结束之际,并不意味着“曲终人散”。教师应引导学生作自我归纳、自我小结。“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受到了哪些启发”等问题应成为学生自己思索的主题,努力寻求适合自我的学法,构建具有自我特点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课内外的联系,由课内延展到课外,运用迁移规律,让课内获取的知识在课外得到巩固,让课内习得的能力在课外得以夯实。如学习了《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学习自读课文中的《梁思成的故事》等类似的文章,这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总之,导学案的出现激发了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热情,并且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随着时代进步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只要我们刻骨钻研,吃苦耐劳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导学案在语文课茁壮成长。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力争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只要遵循科学规律,积极探索,我们用辛勤汗水浇灌的“导学案”,今后一定会更加灿烂!

第四篇: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

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

长存外国语学校 王 钊

自从我校开始“导学案”的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其教学的优势已逐渐体现。课前学生预习效率高了,课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课后学生更落实了。通过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现总结如下:

一、导学案的设计与改良;

语文导学案由我们集体研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最初的设计只是遵照别校固有的模式,将每篇课文按课时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训练,课堂小结和课后练习五大块。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是灵活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每本教材由不同体裁的文章组成如本期必修3就有:小说、诗歌、科普文与文言文。而每单元课文又分为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因此,课型的灵活性就决定了教学的灵活性,导学案的设计就必须体现这一点,否则,学生不仅会逐渐厌烦这千篇一律的学案,而且也达不到相应的学习效果。于是,我们经过商议决定在同样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导学案进行小小的改良。

首先,对现代文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的导学案设计,我们注重多补充、多分析、多拓展。对于自读课文的导学案尽量简化,能自行完成的甚至干脆就不在课堂上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还节约了我们的教学时间。

其次,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被学生称之为第二外语,而每一篇课文都很重要,且大都要求背诵。导学案的设计必须针对高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文言文的分析易少而精。我们将当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集中简化,改成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检测卡,每课一测。老师只需收检测卡不用收所有导学案。这样即能及时督促学生落实,又便于老师检查,还能避免学生相互抄袭。

最后,为了使导学案更美观,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导学案的页脚插入了相应课文作者的经典名言,如:在《过秦论》导学案中插入贾谊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师说》导学案中插入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

二、导学案的课堂运用和学生活动的开展;

“导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尤其是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基础差。学生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会做以下工作:1.把学习目标交代清楚,甚至用课件展示目标;2.进行全班巡视,检查学生的学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3.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4.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明、讲透,以突破重点难点。

在学生互动方面,很多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热衷于互动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学习气氛也十分活跃,可是却往往忽视独立思

考和进行自主训练。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独立自研、自做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把自学、自做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学生自学自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2.强化多人次的板书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用板书促进学生认真独立的自研自做的习惯能力的培养。3.对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加以个别或整体的纠错辅导。训练独立学习的规范性,提升效率,实实在在地落实“学案导学”。

三、学生学习评价机制逐步完善。

目前,我们大多采用的是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其实这种评价机制在我所教的班级已经越来越显现其弊端,即各小组内总会有一两个“南郭先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总还是平时学习较认真的那几个。“四个臭皮匠”或是“六个臭皮匠”能否合成一个“诸葛亮”,还是个问题。在我们语文组有几名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每个小组成员编订学号,由小组长列成表格,对每个成员回答问题次数,背诵默写课文情况详细记载。我觉得这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总体说来,学案教学可操作性强,学生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施展。当然,任何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于一定的弊端,而学案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仍需改进之处,如:

1、学生只顾完成导学案,常常会忽略课本,不在课本上做任何

记录,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完全抛弃文本的情况。

2、学生过度沉浸于讨论,答题加分,而对学案中一些关键性指示语句一扫而过,不能集中精神耐心倾听教师的点拨和指引,造成学习任务不明确,不能有效地展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希望在来年,我们能继续探索、实践这种“高效”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2013年04月20号

第五篇: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与思考

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与思考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更加科学的实施教学,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导学案”作为实施学案教学的载体,对高效课堂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开展“导学案”教学十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由教会学生知识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进而促生高效课堂的产生。

“导学案”——一个全新的名词,伴随课改进入了我校课堂。推行初中语文导学案已近两年时间了,在不断学习、运用实践、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本人有了些许体会,现与大家交流。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导学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字上“导”、“学”、“案”。

第一,“导”就是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

第二,“学”就是指学生在此课或章节中要学什么,掌握什么的问题。

第三,“案”就是一种方案,它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

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以下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3.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如:《敬畏自然》的导学案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情怀。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语提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黑板展示)狼藉、混淆、深邃、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三、整体感知

(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如:

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黑板文字、语言交替展示)

1.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2、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七、达标分层检测(略)

八、课后反思(略)

导学案的使用

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我不知所措:一节课的内容,二节课甚至三节课也不能完成,有的时候恨不得马上给他们讲出来,自己也一吐为快,在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独学”环节),我认为在教室里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小组讨论时,成绩差的学生和我一样,干巴巴的坐在教室里。“展示”这一环节,又成了优等生的天堂。所以几个星期下来,我感觉就是学生成绩优的更优,差的更差,出现了两级分化。细细思考,原因出在老师身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成了局外人,学生们自然一盘散沙。我意识到这一点后,马上着手改进。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便已没有了兴趣,学生学得被动,读得无力、乏味,整个预习似乎“不留痕迹”,而“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则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所以我在预习环节,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学生小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

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四)分层检测的落实问题。

分层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检查当堂训练情况,也可作为作业批改)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经过改进以后,我明显感觉学生学习更努力了,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效果越来越好了。

当然,使用导学案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如导学案上的问题设计偏多,偏碎等。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下载浅议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利与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利与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学案1

    22《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导学案 八里中心小学 刘俊斌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1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反馈 九年级杜世春一、导学案的总体设计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

    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讲风”仍盛,依然是教员讲,学生听,一讲作者,二讲背景,三剖析内容,四总结主题思想,五归结写作特征,程式化的套路死死......

    “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北桥中学 殳玮岚 一堂历史课是否成功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正确处理了学生与老师的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否把知识与......

    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安顺一中数学组 罗蓓 浅谈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安顺一中数学组 罗蓓 摘要: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

    在体育教学中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尝试

    在体育教学中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尝试 东方红第二小学曹东升 自2011年3月在我校推广“三段五环教学法”这一方案,实施导学案教学,到现在为止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

    学案导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学案导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阳城县横河学校李功庆 从今年秋季开学开始,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观摩活动,热闹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过去的讲堂变成了学堂,所有的......

    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学校 王涛涛 摘 要 学案导学是以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我校已实施“学案为导,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