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找语文教学与幼小衔接的平衡点——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
寻找语文教学与幼小衔接的平衡点
——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在其发展成长过程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老师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儿童入学后在诸多方面的表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幼小衔接的意识不强,存在着失衡的“跷跷板”现象。以一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具体有如下三种: 1.重视语文知识储备,忽视学习语文的心理准备
接手一年级新班的教师在学生开学报到前一般都会进行家访,和家长聊的最多的便是学生的学前教育。语文教师会问:是否学过拼音?识字量多少?会写字数多少?有的教师还会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前测摸底。学生学前语文知识储备充足,是一年级语文教师所普遍希望的。然而,极少有语文教师问学生:你喜欢读书吗?喜欢学语文吗?包括家长也是,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关于语文的学前兴趣班,学拼音、识字、写字等,却忽视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心理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但是毕竟是小孩子,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不会去想也不能预知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什么事,该做好什么心理准备。而且,刚走出幼儿园的儿童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遇上较大的语文学习任务,可能会屡次受挫,心理承受不住的儿童,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2.重视语文知识传授,忽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不少一年级语文教师每天为教了多少,学生学会了多少而焦躁不安,把语文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传授,把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确实不轻,特别是识字,对语言文字敏感的学生来说可能不是一件难事,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字是有困难的,出现反复的几率也比较大。有的教师为了学生能考个理想的分数,一心扑在订正作业、补课上,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不够重视,甚至视而不见,结果习惯没养成,语文知识也没学好。
语文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刚步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性弱,模仿能力强,教师需要放慢知识传授的脚步,集中精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把习惯的养成放在首位。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学好语文。
3.重视老师的自我感受,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年龄特点
对于所有幼儿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每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学生都需要一段适应期。当然,不同的学生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一部分进入小学后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另外一部分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甚至更长。有些一年级语文教师对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不够了解,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适应,教学语言生硬呆板,缺少趣味,课堂气氛沉闷。但是,他们对学生的期望值又比较高,当学生出现问题后,多的是烦躁与抱怨,急于给学生定性,没有以足够的耐心对待学生,鼓励学生。教师这种缺少反思和方法探索的现象,将引起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如身体疲惫、心理上压力大、厌学等等,这些问题都对学生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为了改变上述三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失衡的“跷跷板”现象,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各种平衡策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并积极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可以尝试以下三种做法:
一、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学习语文的心理准备
一年级识字任务重,上册总识字量为400 个(苏教版),会写100个新字,下册识字量增加到550个,会写的字增加到250个。幼儿园没有系统的语文学习,读的基本上都是绘本或者画报,图画占了很多篇幅,一页只有一句话,甚至几个字。但是,小学语文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规范的短文,有几个自然段组成,字数在100 个左右,下册增加到几百个。可见,小学的语文学习任务和幼儿园的语言课完全不同,所以,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做好充分的学习语文的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学生:
首先,引导学生找不同,找出小学的语文学习和幼儿园的语言课不一样的地方,让他们的心理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其次,听二年级的语文课,让一年级新生感受小学学习氛围,增加他们对小学语文学习的感性认识,鼓励他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再次,进行适当的学前语文知识的渗透,如让幼儿认识一些简单易记的字。这样,面对一年级大量的识字任务,学生就不会有畏难情绪,学习起来更轻松。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操作难度小的、有意义的活动,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之愿学,乐学。同时,语文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可以通过打电话、QQ、微信等方式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家的语文学习表现提出要求,家校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语文学习的心理准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
分数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很多学生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学不好,而是习惯和能力出现问题造成的,所以,教师不能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每一次考试和分数上面。幼小衔接,是为了让幼儿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学习以外,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习惯和能力: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语文题型比较丰富,文字表述的地方又多,给一年级学生答题带来了不少困难。基于年龄上的限制,一年级学生的智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尤其是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题目中的文字或隐含的要求等经常不能正确理解,从而造成错误。1.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可以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很多学生答题时经常凭经验,对题目常常一扫而过,就动笔了。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而是发生了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审题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读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题目的意思。
2.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中的主要信息,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划重点、作记号,圈出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通过在题目上圈圈划划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不管什么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不要急于做,先弄清题意,再思考该如何做。教师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对审题才会更加关注。
(二)培养沟通表达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教会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年级这个起始年级,要帮助学生打好母语口语根基,循序渐进。具体可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表达要完整,表现要自信、声音响亮。(2)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插嘴。即使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也不要打断对方,要听人家把话说完,再自然地转移到其他话题。(3)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看法时,表述要清楚。修正他人发言时,最好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可以这样说:“**同学,我有另一种想法。”“老师,我来补充。”等。被修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不管对方说得对不对,都要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如果意见正确,要表示感谢,可以说:“谢谢你给我指出不足,我虚心接受。”如果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说:“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想法。因为……”(三)培养独立看课外书的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作文能力,因为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好词佳句,学到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幼儿园也有阅读课外书的活动安排,但是读的多是字数少图画多的绘本,而且学生基本是听教师读为主。刚上一年级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没有养成,依赖于教师和家长比较多,主动阅读的意识不强,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营造阅读氛围,开展亲子阅读、好书推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摘抄自己喜欢的字词句。
三、采用学生喜欢的教法和学法
面对一年级新生,语文教师要努力采用学生喜欢的教法和学法,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应学到的语文知识,玩中有学,寓教于乐,而不应该让他们机械地、被动地学习。教师想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就需要在教育方法上下功夫,可以借鉴幼儿园的教学方法,课堂环节设计动静结合、生动有趣,努力营造活泼开放的课堂氛围。
如,我教《画家乡》第一课时,在“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呢?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个环节,我除了不断地表扬鼓励学生的朗读,还随机播放了很多声音,设置情境,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如在读山山的家乡那一段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就跟着山山一起到他的家乡去,你们听(播放小溪流的声音)……小溪流在欢迎你呢!喜欢山山家乡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吧。”学生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齐刷刷地都站了起来,读得投入极了。朗读平平的家乡那一段时,我播放了鸡鸭的叫声,并说:“你听,连鸡鸭都在夸奖你呢!”学生们听着鸡鸭的叫声,感觉身临其境,仿佛真的来到了山村,开心极了,读得也特别好。读青青的家乡那一段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牛羊马,站起来做出奔跑的样子,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动作做得很起劲,而且读出了自己的感觉。在这样演一演、动一动、听一听的过程中,学生轻松快乐,不知不觉收获了语文知识。
总之,幼小衔接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对一年级新生而言也是一个挑战。衔接工作做得好,学生就学得轻松,衔接得不好,学生就学得吃力。教师是整个过程的主导者,不仅最需要做好准备,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大家一起重视幼小衔接,相信学生一定有良好的发展,这个过渡期将不再是短板。
参考文献:
[1]佚名.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EB/OL].2014-05-12.http://wenku.baidu.com/link?url=S1Nhwp-PhuBUt91XGIew_vKcoGu5RifwYx2vAcHx1l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8):284 [4]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13(9)[5]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G].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第二篇:幼小衔接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幼小衔接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邵珠燕
为了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段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过渡时期,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沂蒙中学幼儿园大班组特制定了由幼儿园、家庭、小学多方互动的幼小衔接计划,尽可能地缩小幼小衔接的缝隙。
一、师幼互动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习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2.各项能力的衔接。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3.知识点的衔接。
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为此制定出7月24—8月24的工作计划:
第一周 暑期幼小衔接班拼音课程教学计划通过学习,了解拼音的意义,激发学生学拼音的兴趣 学会认读6个单韵母a o e i u ü,读准音,认清形。认识四声,知道字母是有声调的。认识四线格,能够在四线格中描红。穿插识记简单的常用字,认识并书写简单的笔画笔顺。
第二周能够从音节中找出六个单韵母,并跟老师进行拼读练习。学习8个声母b p m f d t n l,读准它们的音,记住它们的字形观察它们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穿插识记简单的常用字,认识并书写简单的笔画笔顺。
第三周学习声母与韵母的拼读音节、初步掌握带调拼读音节的方法学习六个声母g k h j q x,读准它们的音,记住它们的字形观察它们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学习拼读音节,特别学习难点三拼音,注意声调 学习j q x与i ü相拼的规则。穿插识记简单的常用字,认识并书写简单的笔画笔顺。
第四周学会七个声母
z c s zh ch sh r读准它们的音,记住它们的字形 学会整体认读zi ci si zhi chi shi,会读四声。练习拼读四个声母zh ch sh r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在拼读过程中,给学生指导轻声的读法,正确区分平、翘舌音。穿插识记简单的常用字,认识并书写简单的笔画笔顺。
我相信通过家、校、园多方面地共同努力,多方位地互动衔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获得身心全面的入学准备,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即将开始的崭新生活。
2017年7月20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一年级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赵 俊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一个学期结束以后就会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成绩也很优秀。
在我所带的语文课堂中,开学第一天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讲解了语文书和练习册的使用,并对作业本和笔作出要求。后期的作业中会对书写的正确、美观的作业贴上贴画奖励,以此鼓励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会对积极思考认真听讲的同学提出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这些都是在这几年的低段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也是这半年来一年级教学的体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幼小衔接教学反思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1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顺利过渡的一个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了科学引导幼儿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帮助大班幼儿更全面、直观地认识小学,为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我园利用一日生活以及主题教育,拓展幼儿对小学的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开展工作
为了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教师的思想意识,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我园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幼小衔接讲座,发放幼小衔接方面的学习资料,让教师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系统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适应能力。与此同时,我园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建筑、参与小学的课堂,共同举行升国旗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建立双向衔接通道。
二、养成良好常规,培养规则意识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主要表现为游戏化和能力发展,后者则是以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形式,为了让幼儿适应这样的转变,我建立了幼儿签到制度,每个幼儿在入园后在签到墙进行拍照留念,养成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的良好习惯。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利用故事、儿歌、歌曲等方法,培养幼儿值日常规,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步树立任务意识。在主题教育过程中,我园更多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比如利用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材料,创造情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孩子实现心理过渡。
三、加强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针对幼小衔接工作,期初我园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期中宣传幼小衔接知识,期末进行幼小衔接工作总结。通过与家长的紧密联系,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引导父母在家庭做好幼儿入学前对生活、心理、学习材料的准备,引起家长的参与和重视幼小衔接,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使幼儿能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节奏。从而,促进小学、幼儿园、家长三者之间的有机渗透和互相适应,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入学心理准备。
总之,本学期,我园顺利完成了幼小衔接的各项工作,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为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而共同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园将持续不断反思,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增强幼小衔接工作质量,为幼儿步入小学、全面加快发展而不断努力。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2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我们班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花”和“运动”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本学期我们根据主题进展情况设计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活动区材料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投放,适时地与以调整。本学期应家长的要求在活动区增设的一些棋类游戏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5、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花花世界”、“我们一起来运动”、“新年到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6、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园地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花卉,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7、学期初,我们提出将“浸入式英语活动”运用到体能活动中的设想,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除英语老师独立带班的水平提高很快以外,班级幼儿的英语会话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8、本学期,我们着重幼儿健康体质的培养,组织幼儿坚持开展体育锻炼,在本次的小小运动会上,班级幼儿在团体操表演以及各单项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
9、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其中“中秋节大带小活动、国庆亲子看花展活动、家长开放日、秋游、迎新年小小运动会等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委员、家庭联络小组组长的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班级举行的各项亲子活动,其中亲子制作“花的大书”、小小运动会上“亲子跳绳表演”、“参观花卉市场”、“参观迎春花展”等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年轻教师的带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班级工作也得以顺利完成。
五、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级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应该尝试做好幼儿的个案追踪、分析。
(2)班级教师在活动区材料制作、整理方面有待提高。在来年的工作中,这些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将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3
10月27日下午我们大班组全体教师在教研室进行了大班幼小衔接阶段总结会议,会议中各班级老师都畅所欲言,尽情的讨论自己班的经验共同分享。现把我们在这两个月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班组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两个月的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正确的穿脱衣服和鞋,并达到穿戴整洁,脱下来的衣服及时的叠好,并将衣服和鞋摆放整齐。现在大班的幼儿还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床铺,将被子叠的方方正正。长托班的幼儿还学会了自己刷牙、洗脸、洗脚,整理自己的内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习惯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能够自己主动排队入厕、喝水,还养成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好习惯。
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还注重培养了幼儿,吃饭不讲话,不掉饭粒,细嚼慢咽,不马上跑跳,饭后及时漱口的好习惯。
幼儿的生活习惯方面,我们大班老师还重点培养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进行保管和整理上下功夫,统一规定幼儿物品摆放的位置,衣服包按号入柜,每个幼儿都能准确的找到存放的位置,书包统一挂到椅子背上,书桌里的书本要求有顺序的摆放整齐,桌面上的书本要求一律摆放到左上角,铅笔和橡皮统一放在桌面上的卡槽里,让每一位幼儿在规则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老师还注重培养幼儿主人翁的责任感,让幼儿充分的体验生活的乐趣。每天班级里都有小值日生协助老师工作,打扫卫生,擦黑板、浇花、管纪律等等,锻炼了幼儿生活的能力,养成了一种乐于助人的良好生活品质。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的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浓厚,可也有些孩子多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进小学,应将目光投向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首先从倾听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等,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接受并模仿。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幼儿听清问题,根据问题回答。帮助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组织语言,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逐步学说、会说、大胆说。做练习题时采用先统一倾听老师读题后再动笔的要求,并逐步减少重复读题的次数,帮助幼儿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同时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在图书角提供书籍,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这周在开展“故事会”活动,在倾听完故事后让孩子来复述故事,鼓励孩子把家里听过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多设疑、设困,鼓励幼儿大胆地思考,培养发散型思维。面对象班级中的“小问号”们,在回答他们问题时先卖一下关子,让他自己去想,这样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在这两周的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爱听”、“会读”、“勤思考”、“善表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一直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事情来抓。
1、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所以他们在上下楼梯时经常会有跑跳、不遵守秩序等行为。为了规范幼儿的走廊纪律,我们把规范幼儿的走廊纪律作为工作重点。在学期初提出在走廊内行走的基本要求———排队慢行,扶好扶手,不大声喧哗,不跑跳。又如: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子不会老师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示范。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
教。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幼儿安全习惯养成
2、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还教育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食物等等;遵守大型玩具游戏规则,比如滑梯、秋千、跷跷板等;交通行为习惯,比如靠右行、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等;食品安全卫生习惯,比如少吃油炸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等;突发事件安全习惯,比如如何应对陌生人来访、如何应对突然失火、如何应对找不见大人的情况等。教给了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体现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习惯的养成也不在一朝一夕,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更加的细心,才能促使幼儿顺利的过渡,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4
一、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围绕中心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通过与小学老师的座谈,使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生活打好基础。
3、开展主题活动“做个美美的小学生”,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环境。
二、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各班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利用家园共育栏目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上的虎头蛇尾。
3、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如邀请小学教师来园,举办“如何走好幼小衔接的第一步”的专题家长讲座。具体内容包括:《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幼小衔接”的问答》、《正确指导孩子阅读》等等。
4、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三、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
1、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使得幼儿了解小学的学--、生活环境和小学生的学--常规,感受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变化,培养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要求参观前有谈话,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如小学生是几点钟到校的?小学生怎么样上课?一天上几节课?上课时怎么样坐?午饭在哪儿吃?等问题,参观时可与小学生交谈,了解小学情况;参观回来后再组织谈话,解决疑惑,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生活,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2、我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
四、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1、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惯。并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幼儿自我动手能力。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3、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适应能力。
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适当改变学--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学会整理书包;并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培养幼儿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有计划地安排事情,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专心听讲,专心做事等。
4、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良好的饮食--惯,懂得简单的营养知识,知道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自觉喝水,学--整理自己的物品。
5、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常规、规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有责任感,能够承受小挫折,有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做事,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困难等。
6、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器械,鼓励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同时,增强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五、幼小衔接具体工作内容安排:
1、召开年级和班级家长会议,请家园共育专家来园针对“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展开讲座。
2、围绕“三八节”、“六一节”等节日开展相关活动,使幼儿对重要的节日有一定的认识。
3、不定期开展故事大王比赛,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4、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环境,观看一年级哥哥姐姐上课的情况,了解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
5、请小学的老师来园做讲座或者座谈,提醒各位家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6、收集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邀请摄影师来园为幼儿拍小博士照等,制作毕业册。
7、开展挫折教育,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让孩子慢慢懂得任何事情不可能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必须正确面对今后所遇到的困难。
8、开展“离园倒计时”活动,7月1日大班毕业典礼举行毕业典礼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
7、学期结束前各班开展散学典礼活动。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5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本学期学习任务之际,回首所做过的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幼小衔接工作。
1、本学期,我校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年级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活动方式相融合,采用兴趣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学生不但适应了小学生活,而且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潜力以及合作潜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大部分学生能够较认真地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地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社会交往潜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二、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资料、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层问题,家长配合做了许多工作。
第一、家长协助幼儿习惯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学校的教室,不通同于幼儿园的布置,小学教室的课本、黑板、桌椅等教学设施,可对孩子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开学初期,学校即组织家长集中培训,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了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是不同的。
第二、家长协助孩子适应生活资料的变化。小学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高年级学生一样的每一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一般一节或两节课的课堂教学。因此,家长养成了每一天养成询问孩子学习资料的习惯,每一天帮忙学生学着梳理一天的学习资料,监督并培养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
第三、家长协助孩子适应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小学,老师的主角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家长做到了经常与老师沟通,然后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反馈给孩子,让孩子对老师尽快熟悉。
三、班级教师注重幼小衔接,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一,教师加强了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联系分为三个层面:
1、加强了与幼儿园老师之间的联系,熟悉孩子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2、加强了一年级老师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的反馈,总结孩子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3、注重不同教师与同一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家长清楚孩子的长处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工作。
第二,加强了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帮忙家长互相认识,协助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育子经验,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第三,加强了小学生生活自理潜力的训练,注意对学生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第四,利用家长问卷、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6
昨夜的雨下得很缠绵,一直持续到今天早上。尽管雨一直下,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新城幼儿园师生和家长们前进的脚步。
近了,近了,更近了,转过弯角,新城区实验学校就在眼前。这一次的到来是为了参加新区幼儿园和实验学校携手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旨在让小朋友们零距离体验小学生活,让家长们感受实验学校的优美环境和雄厚实力。
杜甫有诗曰:“好雨知时节!”但是在新区幼儿园的师生和家长们走进学校的那一刻,我觉得“好雨”似乎还知道时间,因为,就在那一刻,蒙蒙的细雨悄然间停了。
实验学校校长王军飞和常务副校长方芳热情地迎接了来自新区幼儿园的师生和家长们,并带着他们绕着教学楼走了半圈。当队伍走过我们一年级教室时,听见外边声音的我内心是紧张而激动的,因为升旗仪式后的第二节课,我将带着自己班上的孩子,为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客人们送上一堂公开教学。
虽然接到任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且也迅速地选好了课题,同时也做了一些前期的谋划和准备,但是,临近课堂教学,我还是会很紧张,会在心里不停地回想起那些日子,我所经历的头昏脑涨的郁闷与苦思冥想的纠结。
虽然选课我用了极短的时间,但是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先,我想在常规课程中进行选课的,但是又考虑到自己要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精品”的晒课活动,所以,在几分钟之后,我就把思路调整到了《语文园地》中的课后文本。我立即翻开自己的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迅速地查看相关课文,最终,我把主要目标锁定在了《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上。选好课文之后,我就马上进入备课状态,因为这篇课文是课后文本,教学参考书上没有什么介绍,我只好借助以前的教参和教学设计,开始整理自己的思路。因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所以,我不能只站在一年级师生的角度上去进行备课,而因该适当地将幼儿大班的师生学习需求也考虑进去。围绕着关键词“小手”,我开始建构教学思路,并很快有了一个雏形:猜手、看手、描手、学手、夸手、画手、送手。有了思路之后,我又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出了教学简案,并在与一年级组的谢祁锋老师和杨娟老师进行了初步探讨的基础上,让常务副校长方芳进行了简要地指导。
参考了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后,我又迅速开始调整教学思路——尽量简化教学过程,保留主要环节,坚持在识字写字、用词说句、分段学文、拓展延伸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努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一些实践性的尝试。
对于识字写字,我最初的方案是引导学生学习辨析“看”和“着”,后来,结合一年级学生和幼儿园学生的学情,我放弃了原本分散在课文中的重点生字“看”和“着”,转而选择了置身于课题中的“乎”和“手”。这样的选择一方面降低了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从“课题导入”过渡到“识字写字”。那么,又该如何识字写字“乎”和“手”呢?我觉得课题的读写很有必要,可以采用教师板书和学生书空的方式,让学生先从直观上感受一下“乎”和“手”的不同,再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练习,接着让其他同学对照出示的田字格范字评价优点和不足,指导纠正和改进。【真正的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表现出真实的学习状态并进行合理调试的过程!】
对于用词说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所尝试和练习,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是“一词三句训练”和“多词多句训练”。【所以这堂课上,我觉得我应该也必须让孩子们把平时的学习过程展现出来,因为,这也是真正的学习!】但是,问题来了,我该用什么样的词语让学生学习和练习说句呢?两天的绞尽脑汁应该是有效果的,因为我终于找出了三组有特点的词语,并且这些特点也是测试练习中会经常遇到的:胖乎乎、红润润(ABB式词语);喜欢、明白、事情(语音轻声);拿拖鞋、洗手绢、挠痒痒(动词+名词)。对于这些词语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的——起先是准确读词,其次是仿照说词,接着是尝试用词,在用词说句的时候,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经历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我积极运用在“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学来的“学习共同体”模式,让孩子们与同桌进行快乐地对话。对话结束后,我就指名孩子进行叙述,让全班同学通过探听和体味句子的语气来给句子加上标点。
对于课文的学习,我觉得不需要进行过多无谓的解释和说明。【因为真正的学习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有所突出,也或者说是有所筛选有所舍弃。】那么这节课上,我究竟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呢?对!就是爸爸、妈妈、姥姥说的那三句带有感叹号的话:“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洗过手绢啊!”“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挠过痒痒啊!”同时结合这三句话,让学生探讨出全家人喜欢兰兰小手的原因,并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详细回答。接着,学生结合这三句话进行总结“兰兰的小手真!”和尝试练习“我会帮爷爷做什么?我会帮老师做什么?我会帮同学做什么?”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适当进行拓展练习“长大后,小手变成大手,它会()。”
最后的机动环节就是“画手送手”,一年级的孩子们在作业纸上作画,幼儿园的孩子们呢,可以在黑板上作画。画好画,可以适当请几个将自己的画进行课堂赠送。让快乐在彼此的握手与拥抱间尽情地传递,传递,再传递;扩散,扩散,再扩散。【因为真正的学习不是封闭自我,而是释放自我,不是独享快乐,而是分享快乐。】
铃声响起,我们102班的孩子们整齐而又大声地背诵起《三字经》,在孩子们的诵读声里,新区幼儿园的师生和家长们依序落座,课堂教学马上就要开始了。虽然我的内心里还有一些小小的紧张与激动,并且还在刚上课的那一个当下断了一会片,但是总体来说,一切都按照着既定的计划和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虽然我不知道领导和家长们是怎样看待这一节课堂教学的,但是,从我们班孩子们的表现中,我收获到了满满的幸福与感动,因为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了思考与学习,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而且,他们用踊跃的举手和精彩的回答给予了我最好的鼓励的褒奖。【真正的学习不是单纯的付出或收获,而应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结束后,我再一次静静地反思自己,发现自己还是没能改变根深蒂固的缺陷——教学过程拖沓不干脆,细节处理粗糙欠思量,教学语言啰嗦不精练,此外,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有些生搬硬套;课堂掌控不够合理,总是头重脚轻……
去年,新区幼儿园便和实验学校第一次成功携手,不仅搭建了“幼小衔接”平台,更通过富有新意而又扎实有效的幼小衔接活动,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对小学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激起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待,并为他们未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真心希望新区幼儿园和实验学校能一路携手,砥砺前行,努力为学区所有适龄儿童获得优质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做出不懈的努力。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7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学生即将升入二年级之际,校领导和一年级教师坐在一齐,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具有了“任务意识”。
学生学会了记作业,也能够完成家长分配给的一两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能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例如擦黑板、收发作业等。
2、学生建立了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一年级学生的通病。教师花费了超多的精力,让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先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家长也构成了监督孩子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的意识。
3、学生学会了认识新朋友,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师教会了孩子“主动出击”,结识新伙伴,并且能够与同伴和睦共处。
4、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
老师和家长携手,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交流的技巧。例如;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家长不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
5、家长和学生都明白了如何认真对待英语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教育大纲中,英语学习反而大于数学。英语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母语环境的语言,老师、家长给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多接触英语环境,让孩子感觉英语是好学的。比如,每一天让家长监督孩子听录音、练口语15分钟,教师每一天透过家长签字检查练习状况。
6、学校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开学末召开一年级家长会,传达了两个精神。第一个精神,让家长明白本学期孩子取得的进步。学生口头作文的潜力提高了,竞争意识加强了,学业水平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学生构成了必须的自理潜力。第二个精神,假期就应继续努力,巩固教育成果,让孩子顺利过渡到二年级。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根据本学期孩子的特点,协助教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二、不足及努力方向:
1、个别学生良好习惯未构成,教师要做好个案跟踪,因材施教。
2、个别家长的教子观念要进一步改变,要与家长加强沟通,说明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任务。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8
一、教学内容选自于幼儿生活需求
1、教学内容从幼儿兴趣出发。
学习兴趣是保证幼儿快乐学数学的前提。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单调、枯燥。所以教师首要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趣味性强、寓教于乐的数学内容,逐步将兴趣转化为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教学内容的深浅由幼儿生活经验决定。
教学活动内容应针对幼儿实际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是由易到难的,因此教师初设教学内容是,应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是否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3、教学目标遵循幼儿发展要求。
熟知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和特点,同时也要了解小学一年级内容和教学形式,总体把握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知识点,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遵循幼儿发展要求,找准它与小学一年级数学联系、区别切入点,做到胸有成竹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帮助幼儿形象思维逐渐过度到抽象思维,进而形成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模拟童真生活,力求趣味化
1、游戏情境式教学。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性强、富有生活趣味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孩子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情感容易投入,思维活跃。
数学儿童生活化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即:把数学活动精心安排在一个个的游戏中,让孩子在游戏情景中玩乐学习数学,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例如:幼小衔接学习内容,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孩子们每拿到一道算式卡片,在欢快激烈活泼的游戏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并完整讲述一道符合逻辑的应用题。幼儿很快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加减方面的知识,增强了一些的生活技能,进而在自信中越来越喜欢上数学。
“击鼓传花”数学游戏活动亮点,从一开始活动的气氛就很轻松,没有一板一眼的上课形式,而是将游戏真正融入到了“模拟真实生活”中,全无“小学化倾向”,克服了机械呆板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快乐掌握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常识。
2、生活情境式教学。
采取现实生活题材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把真实的物质生活空间作为教学活动场境、孩子在曾相识的生活场景中在积极参与,积累有益的数学经验。
现实生活是直观、形象的,每个孩子都有体验,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孩子们在情境教学中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数学生活,激发数学思维,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情景逛超市认识人民币、神奇的时钟店里认识时钟、这种生活情境式教学,会有惊喜不断的实际效果。
3、亲自操作实践式。
学习数学活动中,最可怕的就是孩子机械记忆,重复的练习,鹦鹉学舌,缺乏灵活运用于生活尝试,幼儿独立操作机会的缺失。在数学活动中,“操作实践”是幼儿探索知识、积累知识经验的必经之路,也是最直接的最、有效方法,这个过程孩子必须是自己亲自动手动脑。
三、学习材料取之于现实生活
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和智力结构的起源是物质的活动。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数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是幼儿常见熟悉喜欢的,尽可能采用易收集的自然的、原生态操作材料,能引起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易操作的安全材料。在数学活动中,来源于生活材料,会把枯燥的数学变成具体、有趣的快乐,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直接采用班级里幼儿最喜欢的漂亮“雪花飘”玩具,安全又经济适用,操作性、执行力都强,幼儿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四、教学结果渗透一日生活细节中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最终回归幼儿的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中,让幼儿切实感知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为生活服务,生活中蕴含着数学乐趣:电脑电话等高科技电子产品中的数学,让我们享受数字生活的快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排队秩序规则中的序数数学,让我们养成好规则行为的同时,分享有序的便利与高效;现实中的各种好看物件形状与功能用途奇妙有趣等等。
幼小衔接教学反思9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幼小衔接班又度过了半年,回顾这学期的工作,简洁的给自己一个总结
一、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幼儿的素质教育
本学期我们两位老师以园的指导方针为教育工作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发展情况,通过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来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了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了自律,树立了规则意识;并结合了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诚实、守信;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层次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加强师幼的交流
本学期我们针对幼儿的发展,着重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以往我们只注重幼儿学会倾听,让幼儿倾听教师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为了让幼儿能较快的学会倾听的本领,首先我们两位老师从自身做起,做幼儿的主要倾听者,因为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的主要倾听者,孩子有什么事都喜欢和教师说,从而使我们班上的小朋友在倾听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教师在倾听幼儿的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加强了老师与孩子的交流,使师幼之间的感情又增进了一步。
三、创设支持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墙面的主题和内容与教育活动及孩子的学习活动相一致、相呼应的理念是我们在学习中获得的,也是我们创设环境时所遵循的原则。在活动中,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如:(枫树上的叶子,)孩子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孩子间的情感增进了,自信心增强了,自我意识提高了。墙面布置不在成为一种负担,孩子们会自发地投入环境装饰与设计中,一起商量、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孩子们在探索、感受、交流、表达中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丰富多彩的互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
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辛勤帮助
第五篇:幼小衔接教学总结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1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上学期学习任务之际,我们班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花”和“运动”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本学期我们根据主题进展情况设计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活动区材料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投放,适时地与以调整。本学期应家长的要求在活动区增设的一些棋类游戏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5、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花花世界”、“我们一起来运动”、“新年到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6、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园地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花卉,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7、学期初,我们提出将“浸入式英语活动”运用到体能活动中的设想,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除英语老师独立带班的水平提高很快以外,班级幼儿的英语会话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8、本学期,我们着重幼儿健康体质的培养,组织幼儿坚持开展体育锻炼,在本次的小小运动会上,班级幼儿在团体操表演以及各单项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
9、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其中“中秋节大带小活动、国庆亲子看花展活动、家长开放日、秋游、迎新年小小运动会等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委员、家庭联络小组组长的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班级举行的各项亲子活动,其中亲子制作“花的大书”、小小运动会上“亲子跳绳表演”、“参观花卉市场”、“参观迎春花展”等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年轻教师的带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班级工作也得以顺利完成。
五、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级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应该尝试做好幼儿的个案追踪、分析。
(2)班级教师在活动区材料制作、整理方面有待提高。在来年的工作中,这些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将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2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幼小衔接班又度过了半年,回顾这学期的工作,简洁的给自己一个总结
一、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幼儿的素质教育
本学期我们两位老师以园的指导方针为教育工作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发展情况,通过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来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了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了自律,树立了规则意识;并结合了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诚实、守信;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层次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加强师幼的交流
本学期我们针对幼儿的发展,着重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以往我们只注重幼儿学会倾听,让幼儿倾听教师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为了让幼儿能较快的学会倾听的本领,首先我们两位老师从自身做起,做幼儿的主要倾听者,因为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的主要倾听者,孩子有什么事都喜欢和教师说,从而使我们班上的小朋友在倾听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教师在倾听幼儿的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加强了老师与孩子的交流,使师幼之间的感情又增进了一步。
三、创设支持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墙面的主题和内容与教育活动及孩子的学习活动相一致、相呼应的理念是我们在学习中获得的,也是我们创设环境时所遵循的原则。在活动中,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如:(枫树上的叶子,)孩子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孩子间的情感增进了,自信心增强了,自我意识提高了。墙面布置不在成为一种负担,孩子们会自发地投入环境装饰与设计中,一起商量、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孩子们在探索、感受、交流、表达中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丰富多彩的互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
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辛勤帮助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吸纳家长参与我们的家园共育是必不可少的。本学期我们除了家长园地及每周对家长公示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外,还进行电话回访、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及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和家长一起为幼儿的发展而努力。在各个主题活动中幼儿搜集的各种资料和信息都凝聚着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家长开放日中我们请家长参与指导孩子的活动,展示我们的特色教育,让家长进一步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以便更好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并做好家长反馈工作,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做到家园共育的方针。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执着的童心,继续努力把我们的班集体完善起来,时刻把孩子放到首位,下学期我们的各项工作肯定会更上一层楼,也祝愿明天会更好!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3
自开学以来,在我校一年级新生入学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校的幼小衔接工作一直在稳步扎实的推进,现从以下几点做一下阶段性总结:
(一)继续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从教育开始,由细处入手,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安全常规教育,加强课间监督,随时随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本学期的重要工作。孩子们进入小学学习,是其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尽快地适应是首要问题,为此在幼小衔接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前提,本学期重点培养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如让孩子学着整理书包,及时提醒孩子上课时坐姿要端正,有事先举手,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的回答教师提问,不做小动作,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朝着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
2、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激励方法来规范幼儿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幼儿学会倾听,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生活中,要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他人的好习惯等,对于良好的表现教师要给与表扬与奖励。
(三)加强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40分钟内,养成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好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是松散型的,而小学的学习模式为课堂教育,因此学习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做好;什么时间不能做什么事,就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未来花朵。教师与家长时刻保持联系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起努力。
(五)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满足孩子的需求,结合各班实际情况,做到了班班有社团,人人都参与。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名校级社团,如轮滑、跳绳、绘画、戏曲、舞蹈等,也可以在班级内参加本班组织的社团活动。
同学们课上遵守班级纪律,入校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成长为了有理想、有纪律、有自控能力的合格三小学子。幼小衔接课程也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今后,我校将继续稳扎稳打,紧紧围绕县局部署,有条不紊的将幼小衔接工作推行下去。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4
本本班幼儿38名,经过幼儿园两年的学习,我们认为: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任务意识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尤其是在班级全语言环境的影响下,幼儿的阅读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因为幼儿间年龄相差较大,男女比率失衡,造成了班级幼儿能力相差较大、班级常规有待继续培养的局面。
鉴于以上不足,本,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具体方案为:
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5
一、教学内容选自于幼儿生活需求
1、教学内容从幼儿兴趣出发。
学习兴趣是保证幼儿快乐学数学的前提。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单调、枯燥。所以教师首要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趣味性强、寓教于乐的数学内容,逐步将兴趣转化为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教学内容的深浅由幼儿生活经验决定。
教学活动内容应针对幼儿实际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是由易到难的,因此教师初设教学内容是,应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是否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3、教学目标遵循幼儿发展要求。
熟知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和特点,同时也要了解小学一年级内容和教学形式,总体把握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知识点,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遵循幼儿发展要求,找准它与小学一年级数学联系、区别切入点,做到胸有成竹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帮助幼儿形象思维逐渐过度到抽象思维,进而形成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模拟童真生活,力求趣味化
1、游戏情境式教学。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性强、富有生活趣味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孩子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情感容易投入,思维活跃。
数学儿童生活化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即:把数学活动精心安排在一个个的游戏中,让孩子在游戏情景中玩乐学习数学,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例如:幼小衔接学习内容,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孩子们每拿到一道算式卡片,在欢快激烈活泼的游戏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并完整讲述一道符合逻辑的应用题。幼儿很快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加减方面的知识,增强了一些的生活技能,进而在自信中越来越喜欢上数学。
“击鼓传花”数学游戏活动亮点,从一开始活动的气氛就很轻松,没有一板一眼的上课形式,而是将游戏真正融入到了“模拟真实生活”中,全无“小学化倾向”,克服了机械呆板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快乐掌握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常识。
2、生活情境式教学。
采取现实生活题材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把真实的物质生活空间作为教学活动场境、孩子在曾相识的生活场景中在积极参与,积累有益的数学经验。
现实生活是直观、形象的,每个孩子都有体验,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孩子们在情境教学中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数学生活,激发数学思维,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情景逛超市认识人民币、神奇的时钟店里认识时钟、这种生活情境式教学,会有惊喜不断的实际效果。
3、亲自操作实践式。
学习数学活动中,最可怕的就是孩子机械记忆,重复的练习,鹦鹉学舌,缺乏灵活运用于生活尝试,幼儿独立操作机会的缺失。在数学活动中,“操作实践”是幼儿探索知识、积累知识经验的必经之路,也是最直接的最、有效方法,这个过程孩子必须是自己亲自动手动脑。
三、学习材料取之于现实生活
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和智力结构的起源是物质的活动。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数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是幼儿常见熟悉喜欢的,尽可能采用易收集的自然的、原生态操作材料,能引起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易操作的安全材料。在数学活动中,来源于生活材料,会把枯燥的数学变成具体、有趣的快乐,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直接采用班级里幼儿最喜欢的漂亮“雪花飘”玩具,安全又经济适用,操作性、执行力都强,幼儿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四、教学结果渗透一日生活细节中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最终回归幼儿的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中,让幼儿切实感知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为生活服务,生活中蕴含着数学乐趣:电脑电话等高科技电子产品中的数学,让我们享受数字生活的快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排队秩序规则中的序数数学,让我们养成好规则行为的同时,分享有序的便利与高效;现实中的各种好看物件形状与功能用途奇妙有趣等等。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6
本学期,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幼小科学衔接工作部署,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区教师发展中心整体规划,主动而为,以“开好头、起好步、勤实践、深研究”为工作思路,认真实施《雨花台区幼小科学衔接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区域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保证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工作开局良好
1、成立工作小组,推进实验工作。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区成立了区级幼小科学衔接领导小组,5对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小学和结对幼儿园也相应成立了园校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从区、校两个层面制定研究目标和工作任务,确定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和相关安排,确保全区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工作的正常有序、顺利高效开展。
2、突出衔接重点,落实结对研究。新学期,以小学入学适应研究为重点,组织各试点小学认真完成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小学和幼儿园结对教研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小学负责策划、设计研训方案,幼儿园积极配合,双向衔接,做好结对校(园)的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计划的落实。
3、结合教学视导,开展专项调研。为做好全区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推进区域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均衡发展,我们以幼小衔接试点校(园)为重点,抓好实施与研究工作,着力在组织管理、计划拟定、业务培训等方面强化指导。结合小学集体教学视导对全区小学的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进行专项调研,全面了解,协同推进衔接工作,本学期共调研了12所小学。
二、强化学习,提高认识,促进幼小科学衔接教师队伍能力提升
4、认真学习文件,把握精神实质。学期初,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研员、全区幼小科学衔接结对试点园(校)的领导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区幼教教研部主任王进和区小学教研部主任赵贵龙分别就《幼儿园教育的特点》《解读幼小科学衔接》对结对园校的园长、分管校长作了专题培训。
5、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我区组建了“雨花幼小科学衔接管理群”及相应工作群,定期组织领导、教师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目前,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学习了《有准备的一年级》《幼小衔接课程指引》《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一一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等著作,着力提升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
6、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养。通过QQ群分享教师外出学习的心得体会,交流幼小科学衔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高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水平。组织全区一年级教师、小学分管领导和试点幼儿园的园长、骨干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幼小科学衔接业务培训共6场,撰写和分享学习心得2次。
三、联合教研,促进发展,推动幼小科学衔接教研工作不断深入
7、关照儿童适应,支持儿童学习。20xx年10月12日,在雨花外国语小学西善花苑分校开展了幼小科学衔接专题研讨活动。全区幼小科学衔接5对校(园)的分管领导、部分骨干教师40余人参加了线下教研,100余人参加了线上学习。本次活动围绕“关照儿童适应,支持儿童学习”的主题,展示了2节研究课和2个专题讲座,拉开了雨花幼小科学衔接联合教研的序幕,受到市区教育局领导、教研室领导和我区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8、20xx年11月23日,在雨花外国语小学南站校区开展了“幼小衔接——启程课程的实践与思考”的研训活动。区普教科副科长孙桂华,雨外小集团校总校长李维斌,雨外小南站校区校长孙立平、副校长马敏以及部分小学和幼儿园的领导、骨干教师近50人参加了线下教研,200余人参加了线上教研。本次活动展示了1节幼儿园大班的课,2节小学数学课和1个专题报告,对幼小科学衔接的课程与实施、教学与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1月26的《南京晨报》以《这所小学承办的教研活动专攻“幼小”衔接》为题报道了本场联合教研活动,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9、20xx年12月14日,雨花实小善水湾分校和雨花实幼善水湾分园联合举办了雨花台区“幼小衔接有效衔接”专题研讨活动,全区幼小科学衔接结对试点园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线下教研活动,200余人参加了线上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分三个环节:一是课例展示,1节幼儿园的《金锁银锁》科学课,2节小学数学课;二是沙龙研讨,结合课例从“数”和“形”的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实施有效衔接,如何让思维进阶;三是研讨及专家点评,听课老师发言后,西善花苑幼儿园园长宛正研对本次活动做了细致、深入的点评。最后,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小学主任赵贵龙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并赋诗一首:善幼善小携手研,金锁银锁引笑颜。人数识形思维展,幼小衔接永向前。20xx年12月15日,南京教科频道分别以《“幼小衔接”切实落地,解家长“燃眉之急”》和《雨花台区试点“幼小衔接”关注儿童心理成热点》为题报道了本次的活动,受到广泛的赞誉。
10、20xx年12月23日,区幼小科学衔接联合教研活动在南京市古雄小学成功举行,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儿童视角”的数学学习,三位骨干教师上了研究课,古小教科室主任作了《科学衔接:助力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专题讲座。原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科长金春平,古雄小学校长刘剑、副校长卢江,绿洲南路幼儿园园长董楠,岱山实验幼儿园园长赵正红,西善花苑幼儿园业务园长史其玲,以及南中片部分小学、幼儿园和普德村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联合教研活动,赵正红园长和赵贵龙对活动作了点评。金春平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场景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了引领性指导。联合教虽然辛苦,但是乐在其中,恰如:“丰收果园喜羊羊,认识钟面乐常常。六的分合玩中学,幼小衔接不惧忙。”本次活动,从儿童的身心特点除法,在幼小衔接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做了深入探索,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四、立足校本,主动实践,区内部分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亮点纷呈
除了我区幼小科学衔接省、市试点园校以外,雨外小南站校区和雨外小附属幼儿园、小行小学和小行幼儿园、雨外小、雨外小花神庙分校等学校,结合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幼小科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索,幼小衔接工作推进有力,取得显著成效:
雨外小南站校区打造童味校园,让童味的校园成为孩子身心适应的栖息地;设计贴生课程,让贴生的课程成为孩子生活适应的主阵地,精心设计了充满创意、富有温度的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趣味启程》;施行多维评价,让多维评价成为孩子学习和生活适应的阶梯。
雨花外国语小学开学初,结合学校校本课程《一年级入学课程》,开设了为期一周的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活动,取得明显成效。雨外小花神庙分校同样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工作成效明显。
小行小学主动探索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合理性,与雨花实幼善水湾分园、小行幼儿园开展双向对接互访,针对习惯教育开展研讨,江苏城市频道对行小的幼小衔接工作两次作了专题报道。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7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是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广州市白云区梅苑幼儿园举行第一次幼小衔接家长动员会,正式开展16届大一班孩子幼小衔接的培训篇章。
我园请到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校长兼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赋。对家长和孩子进行一次专业、全面幼小衔接培训,下面总结本次活动几个重要点,提供给家长们作为参考。
一、家长和孩子选择小学前的准备。
在家庭的大教室中,特别是当孩子处于幼小衔接的时期,家长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家庭教室的主班老师。在这个期间内,家长们必须要起着监督作用。监督孩子完成和巩固一下几点;
1、继续提高自理能力。
监督和纠正幼儿正确的穿衣、裤、鞋,能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
2、增强文明礼貌。
家长积极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孩子在日常中应该注意的文明礼仪,并在监督与要求幼儿用日常礼貌用语;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讲究个人卫生。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4、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养活成人的直接照顾。
二、同时要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幼儿园会按小学班级式环境布置,这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又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三、家长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
观看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四、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
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
五、加强纪律教育。
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备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
六、家长必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择校。
著名的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有指出孩子都有自己特长,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很好,有的孩子音感能力很强,有的孩子数理逻辑很有条理,但也有很多地方不足,比如孩子与人相处的不主动、对陌生事物的抗拒等等。孩子的特长要大力去培养与挖掘,让孩子能充分展现出来。在择校的时候,家长应以这一点出发,考虑孩子的本身特长,选择一所适合孩子可以展现出孩子特点的学校。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家长和幼儿园必须要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好,让孩子们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8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顺利过渡的一个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了科学引导幼儿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帮助大班幼儿更全面、直观地认识小学,为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我园利用一日生活以及主题教育,拓展幼儿对小学的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开展工作
为了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教师的思想意识,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我园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幼小衔接讲座,发放幼小衔接方面的学习资料,让教师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系统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适应能力。与此同时,我园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建筑、参与小学的课堂,共同举行升国旗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建立双向衔接通道。
二、养成良好常规,培养规则意识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主要表现为游戏化和能力发展,后者则是以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形式,为了让幼儿适应这样的转变,我建立了幼儿签到制度,每个幼儿在入园后在签到墙进行拍照留念,养成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的良好习惯。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利用故事、儿歌、歌曲等方法,培养幼儿值日常规,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步树立任务意识。在主题教育过程中,我园更多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比如利用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材料,创造情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孩子实现心理过渡。
三、加强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针对幼小衔接工作,期初我园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期中宣传幼小衔接知识,期末进行幼小衔接工作总结。通过与家长的紧密联系,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引导父母在家庭做好幼儿入学前对生活、心理、学习材料的准备,引起家长的参与和重视幼小衔接,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使幼儿能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节奏。从而,促进小学、幼儿园、家长三者之间的有机渗透和互相适应,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入学心理准备。
总之,本学期,我园顺利完成了幼小衔接的各项工作,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为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而共同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园将持续不断反思,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增强幼小衔接工作质量,为幼儿步入小学、全面加快发展而不断努力。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9
10月27日下午我们大班组全体教师在教研室进行了大班幼小衔接阶段总结会议,会议中各班级老师都畅所欲言,尽情的讨论自己班的经验共同分享。现把我们在这两个月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班组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两个月的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正确的穿脱衣服和鞋,并达到穿戴整洁,脱下来的衣服及时的叠好,并将衣服和鞋摆放整齐。现在大班的幼儿还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床铺,将被子叠的方方正正。长托班的幼儿还学会了自己刷牙、洗脸、洗脚,整理自己的内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习惯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能够自己主动排队入厕、喝水,还养成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好习惯。
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还注重培养了幼儿,吃饭不讲话,不掉饭粒,细嚼慢咽,不马上跑跳,饭后及时漱口的好习惯。
幼儿的生活习惯方面,我们大班老师还重点培养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进行保管和整理上下功夫,统一规定幼儿物品摆放的位置,衣服包按号入柜,每个幼儿都能准确的找到存放的位置,书包统一挂到椅子背上,书桌里的书本要求有顺序的摆放整齐,桌面上的书本要求一律摆放到左上角,铅笔和橡皮统一放在桌面上的卡槽里,让每一位幼儿在规则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老师还注重培养幼儿主人翁的责任感,让幼儿充分的体验生活的乐趣。每天班级里都有小值日生协助老师工作,打扫卫生,擦黑板、浇花、管纪律等等,锻炼了幼儿生活的能力,养成了一种乐于助人的良好生活品质。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的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浓厚,可也有些孩子多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进小学,应将目光投向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首先从倾听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等,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接受并模仿。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幼儿听清问题,根据问题回答。帮助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组织语言,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逐步学说、会说、大胆说。做练习题时采用先统一倾听老师读题后再动笔的要求,并逐步减少重复读题的次数,帮助幼儿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同时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在图书角提供书籍,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这周在开展“故事会”活动,在倾听完故事后让孩子来复述故事,鼓励孩子把家里听过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多设疑、设困,鼓励幼儿大胆地思考,培养发散型思维。面对象班级中的“小问号”们,在回答他们问题时先卖一下关子,让他自己去想,这样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在这两周的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爱听”、“会读”、“勤思考”、“善表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一直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事情来抓。
1、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所以他们在上下楼梯时经常会有跑跳、不遵守秩序等行为。为了规范幼儿的走廊纪律,我们把规范幼儿的走廊纪律作为工作重点。在学期初提出在走廊内行走的基本要求———排队慢行,扶好扶手,不大声喧哗,不跑跳。又如: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子不会老师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示范。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幼儿安全习惯养成
2、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还教育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食物等等;遵守大型玩具游戏规则,比如滑梯、秋千、跷跷板等;交通行为习惯,比如靠右行、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等;食品安全卫生习惯,比如少吃油炸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等;突发事件安全习惯,比如如何应对陌生人来访、如何应对突然失火、如何应对找不见大人的情况等。教给了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体现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习惯的养成也不在一朝一夕,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更加的细心,才能促使幼儿顺利的过渡,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10
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科学有效衔接,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滁州市教体局、南谯区教体局关于推进幼小衔接活动的通知要求,滁州市南谯区幼安路幼儿园积极制定了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并及时展开了幼小衔接、小幼衔接系列教研和活动,为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做好充足准备。
现将本学期幼安路幼儿园幼小科学衔接
一、工作总结如下:
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学习了,这对于一个幼儿来说,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必然要面临新的问题,开始新的人际交往,幼儿也要努力适应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衔接工作做得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许多家长为子女即将入小学投入可观的精力和财力。有的家长对教师说:“你们可以多教一些小学的知识,让孩子早一点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可见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存在误区,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读写算等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而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排到末位,对幼儿情感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却不太关注。另外家长对幼儿园开展了哪些幼小衔接活动的情况也不清楚,对此类活动更是不了解,所以幼儿园单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根据一年级的老师的反馈情况,我们也尝试了解了一年级学生的发展现状。小学老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有些初入小学的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上课时个人表现欲强,但不注意倾听和欣赏别人的发言;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发言时虽然比较大胆,但讲话的条理性不强;不会整理和保管学习用品;做值日时缺乏劳动技能;有集体荣誉感还不够强,班级服务意识差;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时间观念也不够强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依托《南谯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进行家园合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研究。旨在为了帮助幼儿充分做好入小学的各项准备,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必须家园密切合作,优化幼小衔接教育。
二、研究目标及措施
(一)总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交流,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
2、关注家园互动,让每个家长成为幼小衔接教育的合作伙伴。
3、幼儿对小学产生兴趣,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了解。
4、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措施
1、通过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们从幼儿园的大环境中与班级小环境两个方面来创设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孩子年龄小,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环境的熏陶。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观赏的养成好习惯的图画与标记。中大班的孩子还一起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之中,教师将孩子们自己制作的一些好习惯养成的提示标记展示在班级里各个游戏区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来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都是我们教师对孩子进行好习惯培养的途径。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关键期,在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年龄段开展有针对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亲子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三、实施过程
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根据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创设、日常生活管理、家长工作开展等途径,开展“幼小衔接”班本课程。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园成立以园长徐院、园长徐巧玲,班级组长、组员、一年级骨干教师及家长为组员的幼小衔接工作小组,召开幼小衔接联合教研会议,制定《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
为了让幼儿能更进一步了解、感受小学的生活,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一场小学大调查,并以“我心中的小学”为主题,开展了美术活动:《幼儿园的一天和小学的一天》、健康活动《课间十分钟》、区域活动《一起搭建学校》、一日活动《我是小小值日生》等,建立幼儿美好的入学期待,鼓励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第三阶段: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转折期,幼儿园和小学的作息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让幼儿对时间有基本的认识,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因此我们将幼小衔接的课程延伸到“神奇的时间”。
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幼小衔接活动,增强了幼儿的入学期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激发了幼儿独立生活的潜力、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但仅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继续渗透幼小科学衔接内容,让幼儿在游戏和快乐中逐步过渡到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教学总结11
一、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围绕中心点进行探讨和研究。
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通过与小学老师的座谈,使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生活打好基础。
3、开展主题活动“做个美美的小学生”,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环境。
二、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各班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利用家园共育栏目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上的虎头蛇尾。
3、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如邀请小学教师来园,举办“如何走好幼小衔接的第一步”的专题家长讲座。具体内容包括:《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幼小衔接”的问答》、《正确指导孩子阅读》等等。
4、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三、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
1、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使得幼儿了解小学的学--、生活环境和小学生的学--常规,感受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变化,培养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要求参观前有谈话,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如小学生是几点钟到校的?小学生怎么样上课?一天上几节课?上课时怎么样坐?午饭在哪儿吃?等问题,参观时可与小学生交谈,了解小学情况;参观回来后再组织谈话,解决疑惑,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生活,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2、我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
四、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1、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惯。并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幼儿自我动手能力。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3、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适应能力。
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适当改变学--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学会整理书包;并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培养幼儿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有计划地安排事情,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专心听讲,专心做事等。
4、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良好的饮食--惯,懂得简单的营养知识,知道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自觉喝水,学--整理自己的物品。
5、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常规、规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有责任感,能够承受小挫折,有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做事,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和困难等。
6、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器械,鼓励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同时,增强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五、幼小衔接具体工作内容安排:
1、召开年级和班级家长会议,请家园共育专家来园针对“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展开讲座。
2、围绕“三八节”、“六一节”等节日开展相关活动,使幼儿对重要的节日有一定的认识。
3、不定期开展故事大王比赛,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4、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环境,观看一年级哥哥姐姐上课的情况,了解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
5、请小学的老师来园做讲座或者座谈,提醒各位家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6、收集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邀请摄影师来园为幼儿拍小博士照等,制作毕业册。
7、开展挫折教育,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让孩子慢慢懂得任何事情不可能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必须正确面对今后所遇到的困难。
8、开展“离园倒计时”活动,7月1日大班毕业典礼举行毕业典礼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
7、学期结束前各班开展散学典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