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

时间:2019-05-15 05:3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

第三单元:人文兴

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起和初兴,感受中华文化的恒久力量和无穷魅力。

第十课:化成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词语解释:

时变:时间时令的变化,泛指自然规律。文章大意:

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分布与运行,来了解时序变化的规律;观察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然后教化天下的百姓。

第十一课:人文初祖

辟中国,始三皇,皇帝尧舜垂衣裳。

词语解释:

垂衣裳:垂衣拱手,形容无为而治。衣裳:衣服,古时上曰衣,下曰裳。文章大意:

中国历史,传说开始于三皇时期,到了黄帝、尧帝、舜帝时,才确定了衣服制度,文明初兴。知识拓展: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从那时候起,我们的祖先从蒙昧走向开化,新的历史纪元从此开启。

第十二课:五伦讲

洪水平,五伦讲,黎民于变愚变良。

词语解释:

五伦: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际关系。文章大意:

大禹治水成功后,中国社会开始讲究人伦道德,百姓被教化,由愚昧变得贤良。我的启发:

讲究长幼尊卑,遵守伦理道德,是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十三课:礼乐匡

稼穑教,礼乐匡,夏忠商质周文章。

词语解释:

稼穑: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质:质朴,单纯。文章:这里指礼乐制度。文章大意:

圣人教会人们进行农业劳动,并用礼乐来教化天下人。夏朝人崇尚忠信,商朝人崇尚朴实,周朝人讲究礼法。我的启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古代人们的文化视野越来越开阔,各种文明交汇融合,社会不断发展前进。

第十四课:百工之事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坐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词语解释: 烁金:将金属融化。凝土:和泥土。文章大意:

各行各业的制造技术,都是圣人的创造发明。比如,将金属融化,制成锋利的刀;将泥土和在一起,烧制成各种陶器;制作车辆在陆地上行驶;制造舟船在水面上航行。我的启发:

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中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敬业乐群,精益求精,用劳动和智慧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器物。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五单元谨守时

第五单元:谨守时

学习目标:了解与人相处守时的重要性。通过诵读经典,受到守时的熏陶。

第二十课:无失其时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宅,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词语解释: 树:种植。

衣帛:穿丝绸的衣服。鸡豚狗彘:鸡、狗、猪。夺:丧失,错过。文章大意:

五亩大的宅院,种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能穿丝绸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畜的畜养,不错过养殖的季节,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一百亩的耕地,不错过更重、收割的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我的启发: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们的生活都与农时农事息息相关。顺应天时,是我们祖先经历世世代代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

第二十一课:不逾时顷 不逾时顷,闾里信之。

词语解释: 顷:很短的时间,片刻。闾里:街坊领居。文章大意:

从来不迟到片刻的人,街坊领居都很信任他。我的启发:

人们之间的诚信,就是从守时这样的小事积累起来的。

第二十二课:不失期刻

生无伪言行,与人约,虽千里外,不失期刻。

词语解释: 生:生平,一辈子。伪:虚假的,不合规矩的。虽:即使。文章大意:

一辈子不要有虚假的言行,比如与人有约,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不应当迟到。我的启发:

守约,是诚信的表现。与别人约定好时间,就务必遵守。

第二十三课:刻日立程

与人约,辄以一板识之,刻日立程,无弗酬者。

词语解释: 刻日:约定日期。程:事物发展的经过或工作进行的顺序、步骤。辄:就。识:标记。酬:赴约,践约。文章大意:

与人有约,就用一块板记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不按时赴约的。我的启发:

讲诚信的人,一定会有办法帮助自己记住各种约定。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四单元立诚信

第四单元:立诚信

学习目标: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本单元我们将学习先贤的言行,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十五课:何谓信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

词语解释:

纤毫:纤细的毫毛,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偿:兑现。期约:约定的时间。易:更改,改变。文章大意:

做出的承诺,一丝一毫都要兑现;和别人约定好的时间,一时一刻都不能更改。这就是诚信。我的启发:

古人说“一诺千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之本、立世之根。

第十六课:无信不立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文章大意: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这怎么能行。就想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走得了呢?” 我的启发:

人应该讲诚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也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第十七课:君子耻不信

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词语解释: 修:修养。见:被。污:污蔑。信:信任。文章大意:

因此,品德高尚的人,以,诶呦修养而羞愧,不以被人污蔑而羞愧;以不守信用而羞愧,不以不被信任而羞愧;以没有才能而羞愧,不以不被任用而羞愧。我的启发: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不断提高修养,让诚信永伴人生。

第十八课:晋侯守信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词语解释: 庇:庇护。

原:原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亡:失去。滋:更多。文章大意:

信用,是治国的法宝,人民依靠它的庇护而生存。得到了原国却失去了信用,还拿什么来庇护民众呢?失去的将会更多。我的启发:

做事要讲诚信,不要见小利而忘大义,贪小便宜就会吃大亏。

第十九课:商鞅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词语解释:

驱:驱使,这里是治理的意思。非:责备,批评。文章大意:

自古以来,治理百姓,靠的是诚信,对老百姓说的每句话,比百金还贵重。现在的人不要去责备商鞅,商鞅能够让政策得到施行。知识拓展:

商鞅“立木为信”,变法终于成功。治国如此,做人也如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四篇: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7.菩 萨 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 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过渡句: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渡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先后进行两次先学后教。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随堂检测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5.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6.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二)、随堂检测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 1. 熟读课文。2. 用钢笔描红。3. 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出示教学目标:

1.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本次课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3.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8.李 广 射 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过渡句:想要更好地完成我们此次教学任务,我们必须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我们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完成本次上课内容。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二)、随堂检测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范读课文。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2.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3)范读塞下曲。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 3.教师总结

4.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四、当堂训练 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明确一下我们的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过渡句:本节课,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的形式上课。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细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4)指名读塞下曲。(5)齐读塞下曲。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2)他是怎样的将军?(3)齐读第2自然段。3. 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风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1)轻读课文。(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总结全文

(一)、自学指导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二)、随堂检测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3.教师总结

四、当堂训练 背诵塞下曲。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一、导入。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à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过渡句:想要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一)、自学指导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3.出示生字词。(1)自生字词。(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指读。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内容。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

二、(3-4)

三、(5)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教学生字。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过渡句:接下来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渡句: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教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

(一)、自学指导 1.教学第3自然段。(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4)(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2)自读第4自然段。(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过渡句:先来看看我们的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本次课我们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上课。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2.自背,同座位互背。3.指名背,齐背。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3.体会萧伯纳宽广的胸怀,学习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2、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办法解决所提的问题。

3、交流讨论: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你还知道了关于本课哪些问题?

4、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神态等,丰富对课文内涵的感悟。

5、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自读感悟,感情读品味。(1)积累运用: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2)你理解这句话吗?在生活中你会对谁说这句话?为什么?

(3)积累运用:三人行,必有我师。

(4)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在生活中你觉得谁也会是你的老师?请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一本本生动的书籍也是我的老师,因为从书中我可以了解到许多知识。

生:我觉得大自然也是我的老师,因为通过观察各种云雷雨电,各种花草树木,就会知道世界是多么奇妙。

生:我觉得爸爸、妈妈和一些亲人也是我的老师,从他们那儿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生:我认为有些小动物也是我的小老师,因为它们的行动让我知道大家应该做好朋友才是最好的。

生: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也是我喜爱的老师,因为它上面的好知识是那么得令人想看看。

生:我们的电脑也是一位好老师,在网上也能了解到一些更新更广的知识。

生:有时我觉得某些人的优秀表现也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

6、小结:是呀,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老师身上学到更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而你必将也会成会生活的一位优秀的“小老师”。

第五篇:三年级朝读经典第二单元《九州同》教案

6、九州起源

一、作者简介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文字简炼,对仗工整,易诵易学、易懂易记。全书内容包罗广泛,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象一部微型百科辞书。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

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夏禹治 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翻译: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

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

三、熟读成诵。

7、九州山河

一、作者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河北南皮人,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谥号“文襄”。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他办新军办新式学堂,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直优礼有加。他热心向日本学习,经他派往日本留学的学生达数百人。他还是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泰山: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衡山:又名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它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嵩山: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译文一: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高山。

译文二:中国的河流,有三大水系,他们是黄河、黑龙江和长江。淮河流入长江,济水流入黄河,古代的四大河流,今天只有长江、黄河长流入海。

三、熟读成诵

8、古风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三、赏析

这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李白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四、诵读成诵 示儿

一、作者简介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绍兴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中年曾在川陕一带参加军旅生活,先后九年。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放翁词》。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三、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感情是何等的执著、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四、诵读成诵

下载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7、大地巨人 教学目标 1、学会l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9、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

    三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 Let’s talk 本部分主要教学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等问候语。教师要注意How are you?是用于熟人之间有一段时间未见面,或是......

    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7 焚膏继晷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

    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1、养身莫善于习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文章蕴含的道理......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词body ,arm, leg, head, hand ,foot. 2、head和hand发音易混淆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身体各部位的......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How are you? I'm fine./ Fine./ Very well, thankyou./Thank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