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志高远
2、当志强
3、贵以恒
4、学与思
5、勤自省
6、楚史纪
三、教学时间: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第一单元:志高远]
1、学先立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
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 交流讨论
2、素业成于志尚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玩物丧志》
2、谈感受
3、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 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
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
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萧伯纳曾言:“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可见高远的志向使我们收获人生价值。何况古人尚有报国立功的伟大志向,何况今天的我们呢? 志存高远,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山峰?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诸葛亮自比管乐》
2、谈感受
4、鸿鹄之志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介绍陈涉
大泽乡起义 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 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二、研读诗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
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
2、谈感受
第一单元《志高远》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我们要志存高远,勤奋学习。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导问: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高远的志向与成就伟大的事业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1)、把故事《蜀之二僧》讲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看法。(2)、志存高远,勤奋学习,为民族复兴奋发图强,好人民利益建功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敬业学子应有的境界和胸襟。请在班级开展调查活动,把同学们的志向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讨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第二单元:当自强]
5.自胜者强 6.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先贤都强调要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古文《自胜者强》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 四,朗读和理解古文《自强不息》
五,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7.天将大任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孟子的《天将大任》,从中体会自强自立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24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什么是自强?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2)自强精神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五羖大夫》
2、谈感受
8、老当益壮,穷当益坚
9、胆勾践尝胆
【教学内容】: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26
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P2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文
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9《勾践尝胆》。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自强篇
自强不息 磨砺自己
【案例、故事链接】:
1、故事《马援不服老》P28
2、了解《自强新政》 【知识拓展】: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
第二单元《当自强》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
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引导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体现。请你想一想,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1)詹天佑先生说:''各有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请你写出三位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的英雄前辈。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2)我们.在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敢于直面困难和战胜困难意味着成长。请列举同学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事例。如:(1)成铭是我们的好榜样......(2)我的同桌太棒了.....[第三单元 贵以恒] 坚忍不拔 11 一暴十寒
【教学内容】:
1、《坚忍不拔》P35
2、《一暴十寒》P3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论语
1、出示故事《铁杵磨成针》,引出:“古之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暴十寒》。
三、拓展延伸
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坚忍不拔 迎难而上
【故事链接】:
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37
第12课:锲而不舍——贵以恒篇(3)
【教学内容】:
《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P4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懂得坚持是一种品质,是优秀者必备的素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
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42文意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有遇到困难会逃避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锲而不舍 金石为开
【案例链接】:
1、故事《耿恭凿井》P43
2、案例分析:我们班级有些同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不做了,空着就交上来,如果是你们组的同学,你将怎么做?
第13课:读《山海经》十三首 〔晋〕陶渊明——贵以恒篇(4)
【教学内容】: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P4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
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4、师小结: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去践行,那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3、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精卫 刑天一一坚持不懈
【知识拓展】:
1、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
第三单元《贵以恒》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要不懈努力。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写一写表示''贵以恒”的成语。如: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 __________
2、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你在学习,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取得成功的事例吧。
三、行且勉
古往今来,事业上有所成就者,大凡离不开.两条: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而这两条的有机结合即为敬业精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具有这种敬业精神的人,请将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如:(1)李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2)我的爸爸太棒了.....[第四单元:学与思]
14、学思并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过程: 展示
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
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 交流讨论
15、博学慎思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见微知著》
2、谈感受
16、学思相资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述《学亦》
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57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沈括上山访桃花》
2、谈感受
17、于不疑处有疑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张载所表达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导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
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二、研读诗文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
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生互读。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戴震难师》
2、谈感受
18、移居二首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人陶渊明创作《移居二首》时,正值四十六、七岁的中年时代。这是人生在各方面均臻成熟的时期。中年的妙趣和魅力,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而且也愿意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63的文意。)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可以无拘无束,热烈的交谈,这是多么和谐坦诚的邻里友谊。有好的奇特的文章一同品鉴,有疑问疑惑提出来一起分析。
四、教师小结。
1、教师:学习离不开交流。朋友之间的交流,有时会互相启迪,让困惑随之化解。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集思广益》
2、谈感受
第四单元《学与思》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我们要学思结合,勤奋学习。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导问: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学习与思考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把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列出来。
[第五单元:勤自省]
19、三省吾身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常反思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自省,这是我们取得进步、走向成功的好方法。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
四、朗读和理解古文《三省吾身》
五、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六、拓展
自读《古人的名和字》。
20、见贤思齐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论语里的《里仁》,从中体会品德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72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什么是贤?贤有哪些表现?(2)贤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曾国藩写日记》
2、谈感受
21、反求诸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讲礼貌的学生。【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文
1、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p75理解。
3、汇报。
4、师范读
5、生互读
三、拓展延伸 自读《文彦博数豆子》
22、以人为镜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78文意
四、教师小结
做个勤于自省的人,以历史为借鉴,以他人为借鉴,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
1、阅读《镜子》
2、谈感受
23、薄责于人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责得人深者必自恕,责得己深者必薄责于人,盖亦不暇责人也。自责以至于圣贤地面①,何暇有工夫责人。
1、老师范读。
2、师领读,生跟读
3、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81文意
四、教师小结
面对错误,最重要的是找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而不是过多地区指责别人,以自省静内心、促和谐。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心中有主》
2、谈感受。
第五单元《勤自省》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
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自省,以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引导:自省是提高人身修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想一想 A、下面成语的意思
反躬自省、闭门思过、扪心自问
B、读一读下面两句话,想一想他们的意思。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人们常说:“镜子要朝着自己。”当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或因过失伤害了他人,影响了文明氛围与人际和谐时,你是怎么做的?
[第六单元 楚史纪]
24、筚路蓝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研读诗文
1、出示: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2、师范读。
3、师领读,生跟读。
4、生自读
5、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6、汇报。
7、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学习《楚人的祖先》
第25课:一鸣惊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丰富精彩的内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课文
1、看一段情景表演。
2、教师范读,学生跟句子。
3、生自读,背诵经文。
4、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90文意
5、师小结:不急于求成,不打无准备之仗。厚积薄发,才能一鸣惊人。
三、拓展延伸
自读《湖北为什么称为鄂》P91
第26课:问鼎中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左传的内含,做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学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2、师范读句子。
3、师领读,生根读。
4、学生自由读,熟记。
5、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借助P93文意。
6、师小结:问鼎中原,显示了楚庄王的雄心壮志。
三、拓展延伸 了解《荆楚》P94
27、三户亡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二、研读诗文
1、出示诗文: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2、指名读
3、师范读
4、师领读,生跟读
5、生互读、背诵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P96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楚国文物中的凤。
五、小结
师:三户亡秦体现了楚人必胜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28、四面楚歌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品德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司马迁的《四面楚歌》,从中体会品德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指名读
3、师范读
4、师领读,生跟读
5、生互读、背诵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借鉴p99文意。
四、小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
五、拓展延伸 阅读《权县》
第六单元《楚史纪》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
2、了解楚国的历史,让我们能够看到楚人的性情,感受到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请你说说下列成语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四面楚歌、问鼎中原、一鸣惊人、筚路蓝缕 行且勉
爱国先要爱家乡。我们生活在美丽的荆楚大地上,这里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与楚国相关的历史故事很多。让我们在小组内开一个有关楚国历史的故事会吧。
如:(1)我能讲“一鸣惊人“的故事”......(2)我能讲“问鼎中原的故事”.....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1-13课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志高远
2、当志强
3、贵以恒
4、学与思
5、勤自省
6、楚史纪
三、教学时间: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第一单元:志高远]
1、学先立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
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 交流讨论
2、素业成于志尚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玩物丧志》
2、谈感受
3、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 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
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
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萧伯纳曾言:“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可见高远的志向使我们收获人生价值。何况古人尚有报国立功的伟大志向,何况今天的我们呢? 志存高远,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山峰?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诸葛亮自比管乐》
2、谈感受
4、鸿鹄之志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介绍陈涉
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 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大泽乡起义
二、研读诗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
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
2、谈感受
第一单元《志高远》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我们要志存高远,勤奋学习。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导问: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高远的志向与成就伟大的事业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1)、把故事《蜀之二僧》讲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看法。(2)、志存高远,勤奋学习,为民族复兴奋发图强,好人民利益建功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敬业学子应有的境界和胸襟。请在班级开展调查活动,把同学们的志向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讨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第二单元:当自强]
5.自胜者强 6.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先贤都强调要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古文《自胜者强》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 四,朗读和理解古文《自强不息》
五,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7.天将大任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孟子的《天将大任》,从中体会自强自立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24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什么是自强?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2)自强精神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五羖大夫》
2、谈感受
8、老当益壮,穷当益坚
9、胆勾践尝胆
【教学内容】: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26
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P2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文
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9《勾践尝胆》。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自强篇
自强不息 磨砺自己
【案例、故事链接】:
1、故事《马援不服老》P28
2、了解《自强新政》 【知识拓展】: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
第二单元《当自强》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
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引导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体现。请你想一想,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1)詹天佑先生说:''各有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请你写出三位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的英雄前辈。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2)我们.在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敢于直面困难和战胜困难意味着成长。请列举同学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事例。如:(1)成铭是我们的好榜样......(2)我的同桌太棒了.....[第三单元 贵以恒] 坚忍不拔 11 一暴十寒
【教学内容】:
1、《坚忍不拔》P35
2、《一暴十寒》P3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论语
1、出示故事《铁杵磨成针》,引出:“古之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暴十寒》。
三、拓展延伸
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坚忍不拔 迎难而上
【故事链接】:
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37
第12课:锲而不舍——贵以恒篇(3)
【教学内容】:
《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P4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懂得坚持是一种品质,是优秀者必备的素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
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42文意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有遇到困难会逃避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锲而不舍 金石为开
【案例链接】:
1、故事《耿恭凿井》P43
2、案例分析:我们班级有些同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不做了,空着就交上来,如果是你们组的同学,你将怎么做?
第13课:读《山海经》十三首 〔晋〕陶渊明——贵以恒篇(4)
【教学内容】: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P4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
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4、师小结: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去践行,那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3、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精卫 刑天一一坚持不懈
【知识拓展】:
1、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
第三单元《贵以恒》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要不懈努力。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写一写表示''贵以恒”的成语。如: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 __________
2、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你在学习,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取得成功的事例吧。
三、行且勉
古往今来,事业上有所成就者,大凡离不开.两条: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而这两条的有机结合即为敬业精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具有这种敬业精神的人,请将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如:(1)李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2)我的爸爸太棒了.....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
小学五年级上册1-13课朝读经典
1、学先立志 明 王阳明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2、素业成于志尚 南北朝 颜之推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3、志当存高远 三国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4、鸿鹄之志 汉 司马迁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自胜者强 < 老子 > 知 人 者 智,自 知 者 明。胜 人 有 力,自 胜 者 强。6.自强不息
(一)《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天降大任 < 孟子 告子下>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唐 王勃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勾践尝胆 汉 司马迁 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10 坚忍不拔 宋 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必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11、一暴十寒 < 孟子 告子上>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用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2、锲而不舍《荀子.劝学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读《山海经》十三首 〔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焚膏继晷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2,先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4,指名读经典文意。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7,检查背诵。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司马光惜书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五,师总结。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2,先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4,指名读经典文意。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7,检查背诵。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朱熹读书法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五,师总结。
9、勤学苦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板书设计
勤学苦读 三字经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10、劝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诗人孟郊简介。
唐代诗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二、《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三、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天一阁》——明朝-范钦。板书设计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1、养身莫善于习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文章蕴含的道理,背诵文章。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喜欢哪项运动。
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运动。
三、运动给你带来了哪些欢乐和有趣的事。
四、你最喜欢和谁一起运动,为什么?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板书设计
11、养身莫善于习动
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12、徐霞客传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
2、能熟练地朗读、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文章蕴含的道理,朗读、背诵文章。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江苏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2014年11月25日,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在京启动,主办方将在2015年5月19日公布第一批认证入选名单。
二、《徐霞客传》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
三、译文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蹴鞠》——古时候人们的强身健体之举。足球起源于中国。板书设计
徐霞客传
清•钱谦益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营州歌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2. 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3. 能背诵古诗。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古诗,听录音 2.简介作者高适
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后,升侍御史、谏义大夫。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出任淮南节度使。后又任蜀、彭二州刺史,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官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有《高常侍集》传世。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3.小组学习(1)读通全诗(2)理解诗意 4. 大组交流(1)指名朗读(2)理解诗意:
营州少年从小就习惯了茫茫的原野和丛林,旷阔的原野孕育了他们粗旷豪迈的性情。在城外的郊野上,时时可以见到他们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骑在骏马上奔驰猎射的矫健身影。这种崇尚通武的精神真让人叹服。听说,他们个个好酒量,千钟万杯也修想灌醉他们,而且,十岁的孩子,就都会骑马奔驰了。这可真叫我们中原人感到惊奇,甚至不可思议了。
5、朗读,试背
14减字木兰花竞渡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2. 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3. 能背诵古诗。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古诗,听录音 2.了解作者黄裳
(1044-1130)字勉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举进士第一。政和中知福州。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卒,年八十七。赠少傅。喜道家玄秘之书,自称紫玄翁。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宋史翼》有传。有《演山集》六十卷。词存集中,凡五十三首。代表作有《卖花声》、《永遇乐》等。3.小组学习(1)读通全诗(2)理解诗意 4. 大组交流(1)指名朗读(2)古诗赏析: 上阕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上阕两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问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
下阕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5、朗读,试背
15、从军行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朗读、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文章蕴含的道理,朗读、背诵文章。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二、《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三、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军队就直捣龙城。大雪使军旗失了颜色,风声夹杂着战鼓声。我宁愿成为一名百夫长去冲锋陷阵,也不想做一个书生。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六艺》——古时候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 礼节、音乐、射箭、驾驭、书写、算术,即礼、乐、射、御、书、数。
板书设计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7、高山仰止
教学目标: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理解孔子的高山之德:学高爱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跟随着《论语》,我们从政治、修身、学习等方面亲近了伟大的孔子,他穿越了二千多年的沧桑,依然如一座不可攀登的高山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令我们世代仰慕并敬爱,正如《诗经·小雅》中有诗写道“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来感受孔圣人的真性情,感受孔子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品德像高山一样崇高的人,人们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人们会向他学习
四、小结拓展 阅读《夫子与西席》 交流讨论
18、新竹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从中体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和含义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年年如此,就形成了围绕在池塘周围的茂密竹林.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辛勤的老师,为了我们,甘当铺路石.我们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桃李满天下》
2、谈感受
19从师敬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学会尊敬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中的《从师敬师》,看看大家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苏章:西汉北海人,曾经背着书箱不远万里寻找老师。
游杨:指游酢和杨时,他们都是程颐的学生。他们初次去拜见程颐时,程颐正闭目休息,他俩就侍立在门外,当程颐发现他们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四、小结拓展 阅读《一字师》 交流讨论
五、总结:老师教育培养我们,传播人类文明,让我们终身受益,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20、弟子不必不如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看看这篇古文又向大家讲述了什么道理.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喻学生的资质超 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容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融会贯通后,继续学习和钻研,很可能达到比老师更高的水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不同字体的“师”》
2、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