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读经典教案

时间:2019-05-12 18:2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朝读经典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朝读经典教案》。

第一篇:朝读经典教案

2016秋三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中华源

2、九州同

3、人文兴

4、立诚信

5、谨守时

6、恕之道

三、教学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朝读经典20分钟。

四、课程计划: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课及每天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六、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稻草人》

4、《宝葫芦的秘密》

(二)选读书目

1、杨红樱系列

2、《周恩来》

3、《雷锋的故事》

4、《岳飞传》

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6、《中国节日故事》

7、《中华美德故事》

1、始祖神话

一、作者简介

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抟tuán:把东西揉成球形。

全文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三、赏析

《女娲造人》是一篇创世神话,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一天当中能变化七十次,能抟土造人、洒泥成人,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同时,女娲的行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四、熟读成诵。

2、华夏之号

一、作者简介

孔颖达(574年-648年10月10日),字冲远(一作沖远、仲达、沖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服章:泛指服饰、衣冠。谓:称呼。

全文大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

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君臣必称吾国吾民,此才能是真正的华夏啊!

三、赏析

这是“华夏”一词的一种说法来源

华,服章之美为之华!汉族的民族服饰在世界上最为美丽,华美,几千年以来被万邦推崇~ 夏者,家继礼法圣贤之学,国从利益相承之出,家有千年源流圣贤传,而国家继吾国吾民之利益而世代传承,这也是真真正正的夏章。

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四、熟读成诵。

3.华夏民族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

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诸:众,各个。错:交错。交通:交往。渐:慢慢地。

三、赏析

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四、熟读成诵。

4.泱泱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1、原文试读。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2、注释讲解。

3、文章意思。

中华,就是指中国。既然亲身接收了王道教化,自然就是中华儿女了,穿衣戴帽有威仪,风俗讲究孝悌,立身处世追求礼和义,所以称之为中华。

4、文章内涵。三.知识拓展。四.指导背诵。

5.中国历史朝代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1、原文。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2.注释讲解。

3、文意。4.知识拓展

三、知道背诵。

6、九州起源

一、作者简介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文字简炼,对仗工整,易诵易学、易懂易记。全书内容包罗广泛,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象一部微型百科辞书。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

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夏禹治 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翻译: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

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

三、熟读成诵。

7、九州山河

一、作者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河北南皮人,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谥号“文襄”。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他办新军办新式学堂,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直优礼有加。他热心向日本学习,经他派往日本留学的学生达数百人。他还是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泰山: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衡山:又名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它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嵩山: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译文一: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高山。

译文二:中国的河流,有三大水系,他们是黄河、黑龙江和长江。淮河流入长江,济水流入黄河,古代的四大河流,今天只有长江、黄河长流入海。

三、熟读成诵

8、古风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三、赏析

这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李白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四、诵读成诵 示儿

一、作者简介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绍兴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中年曾在川陕一带参加军旅生活,先后九年。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放翁词》。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三、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感情是何等的执著、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四、诵读成诵

第二篇: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推荐)

15、君子之道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背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通假字“见”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原文: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翻译:君子的言行准则包括如下四个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从内心表现到行为上的。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体现在行为上的,是无比的谦恭:出自口中的那些言语,是非常的典雅。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

16、律己爱民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理解文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 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个别、小组、集体读等)

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2、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出:出仕,出任官职。

关:密切相关

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

原文: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翻译: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在出任官职的时候,其效果就能体现在事业成就上;心里要想着爱护百姓,一举一动都要与治理之道密切相关。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正确、流利、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互相比一比谁是背诵小能手。自背、互相背、比赛背等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写一小段感想。

第三篇: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

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

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税司浼仁恰把锷衬埂钡闹匾颍治蟀氩糠中础坝蜗蓝薄熬枨肮选钡挠⒂滦形骱昧似痰妗?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后半部分赏析:

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

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

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①默写《迢迢牵牛星》和《饮酒》;②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1、养身莫善于习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文章蕴含的道理,背诵文章。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喜欢哪项运动。

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运动。

三、运动给你带来了哪些欢乐和有趣的事。

四、你最喜欢和谁一起运动,为什么?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板书设计

11、养身莫善于习动

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12、徐霞客传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

2、能熟练地朗读、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文章蕴含的道理,朗读、背诵文章。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江苏江阴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2014年11月25日,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在京启动,主办方将在2015年5月19日公布第一批认证入选名单。

二、《徐霞客传》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

三、译文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蹴鞠》——古时候人们的强身健体之举。足球起源于中国。板书设计

徐霞客传

清•钱谦益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营州歌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2. 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3. 能背诵古诗。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古诗,听录音 2.简介作者高适

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后,升侍御史、谏义大夫。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出任淮南节度使。后又任蜀、彭二州刺史,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官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有《高常侍集》传世。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3.小组学习(1)读通全诗(2)理解诗意 4. 大组交流(1)指名朗读(2)理解诗意:

营州少年从小就习惯了茫茫的原野和丛林,旷阔的原野孕育了他们粗旷豪迈的性情。在城外的郊野上,时时可以见到他们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骑在骏马上奔驰猎射的矫健身影。这种崇尚通武的精神真让人叹服。听说,他们个个好酒量,千钟万杯也修想灌醉他们,而且,十岁的孩子,就都会骑马奔驰了。这可真叫我们中原人感到惊奇,甚至不可思议了。

5、朗读,试背

14减字木兰花竞渡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2. 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3. 能背诵古诗。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古诗,听录音 2.了解作者黄裳

(1044-1130)字勉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举进士第一。政和中知福州。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卒,年八十七。赠少傅。喜道家玄秘之书,自称紫玄翁。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宋史翼》有传。有《演山集》六十卷。词存集中,凡五十三首。代表作有《卖花声》、《永遇乐》等。3.小组学习(1)读通全诗(2)理解诗意 4. 大组交流(1)指名朗读(2)古诗赏析: 上阕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上阕两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问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

下阕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5、朗读,试背

15、从军行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朗读、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文章蕴含的道理,朗读、背诵文章。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二、《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三、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军队就直捣龙城。大雪使军旗失了颜色,风声夹杂着战鼓声。我宁愿成为一名百夫长去冲锋陷阵,也不想做一个书生。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五、学生诵读。

六、记忆比赛。

七、《六艺》——古时候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 礼节、音乐、射箭、驾驭、书写、算术,即礼、乐、射、御、书、数。

板书设计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7、高山仰止

教学目标: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理解孔子的高山之德:学高爱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跟随着《论语》,我们从政治、修身、学习等方面亲近了伟大的孔子,他穿越了二千多年的沧桑,依然如一座不可攀登的高山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令我们世代仰慕并敬爱,正如《诗经·小雅》中有诗写道“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来感受孔圣人的真性情,感受孔子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品德像高山一样崇高的人,人们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人们会向他学习

四、小结拓展 阅读《夫子与西席》 交流讨论

18、新竹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从中体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和含义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年年如此,就形成了围绕在池塘周围的茂密竹林.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辛勤的老师,为了我们,甘当铺路石.我们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桃李满天下》

2、谈感受

19从师敬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学会尊敬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中的《从师敬师》,看看大家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苏章:西汉北海人,曾经背着书箱不远万里寻找老师。

游杨:指游酢和杨时,他们都是程颐的学生。他们初次去拜见程颐时,程颐正闭目休息,他俩就侍立在门外,当程颐发现他们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四、小结拓展 阅读《一字师》 交流讨论

五、总结:老师教育培养我们,传播人类文明,让我们终身受益,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20、弟子不必不如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看看这篇古文又向大家讲述了什么道理.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喻学生的资质超 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容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融会贯通后,继续学习和钻研,很可能达到比老师更高的水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不同字体的“师”》

2、谈感受

第五篇: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第四单元 过能改

教学目标:

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15课时 择善而从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学生谈感受 七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第16课时

知过即改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诫子书》

第17课时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颜氏家训》

第18课时 改过之人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朱子家训》

第五单元 勤且俭

教学目标: 理解“勤”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19课时 一生之际在于勤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介绍《增广贤文》 八 知识拓展:“财”字与贝壳

第20课时

少时须勤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介绍《白兔记.牧牛》

八 知识拓展:《春耕的习俗》

第21课时

物来不易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节用》

第22课时

训俭示康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苏轼房梁挂钱》

第23课时

克勤克俭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季文子以节俭为荣》

第六单元 赤子心

教学目标:

理解楚典故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24课时

池上二绝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荡秋千的由来

第25课时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全唐诗》 八 讲述“踏青”的由来。

第26课时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小儿垂钓

古朗月行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全唐诗》

八 介绍“空竹”,以及怎样抖空竹。

第27课时

春场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帝京景物略》 八 讲述“放风筝的来历”。

第28课时

幼女词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全唐诗》,讲述孔李世交。

下载朝读经典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朝读经典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朝读经典》《好读书》教案

    从读书的故事中学读书 ——《朝读经典》二年级第二单元《好读书》教学设计 武昌区柴林小学李攀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喜欢诵读中国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朝读经典教案(5篇范例)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刘林 白马篇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精选五篇)

    1、反哺跪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7 焚膏继晷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16、保善从教 教学目标: 1、能够背诵《三字经》中保善从教的内容。 2、知道我们要不断学习,接受教育,保持善良纯净的本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接触过《三......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19.20课.doc

    19、查道挂钱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背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读《朝读经典》有感

    读《朝读经典》有感 606班 *** 本学期以来,我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这本书以古书中的经典文章为主要内容,再加以注释,让古文通俗易懂,使我们能够学到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