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朝读经典15--28课教案

时间:2019-05-15 06:5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朝读经典15--28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朝读经典15--28课教案》。

第一篇:六年级朝读经典15--28课教案

六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谦得益

2、致力行

3、尚节义

4、天人和

5、敦仁厚

6、楚典故

三、教学时间: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第四单元:天人和]

15、钓而不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钓而不纲的含义,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古人很早就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我们要想保持生态平衡,对自然资源就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54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泾渭分明。

五、小结拓展 交流讨论

16、天地之道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晓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

二、研读诗文

(1)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圆则疾,风雨不节令则饥。

(2)(汉)司马迁 春秋冬夏,或暑或寒。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同岁异节,其时使然。故今春生更长,秋收冬藏。

三、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坎尔井》

2、谈感受

17、牛山之木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

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

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8、鸿鹄之志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介绍陈涉

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 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大泽乡起义

二、研读诗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

四、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

2、谈感受

16、天地之道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晓不乱砍滥伐.不过度狩借.做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二,研读诗文

(1)天竭泽而渔(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不乱砍滥伐.不过度狩借.做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才可能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四季假山》

2、谈感受

[第五单元敦仁厚]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要义。“仁”的第一要义是爱人。爱人从爱亲人开始,继而推广到爱天下人,乃至爱天下万物。胸怀仁爱之心去感知朋友间的亲近和睦,去感受帮助他人带给自己的愉悦,让友善的美德在你我间传扬。

20、樊迟问仁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古文《樊迟问仁》

1.老师范读一遍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 四,朗读和理解古文

五,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恭宽信敏慧.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论语中的《恭宽信敏慧.》,从中体会仁爱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24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什么是仁爱?仁爱精神有哪些表现?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五经》

2、谈感受

22、立人达人

23、亲亲仁民爱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 仁爱的学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文

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诗文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亲亲仁民爱物》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蜀中画竹

教学目标: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郑藥中画竹,从中体会诗人的爱民思想。

二、研读诗文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84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体会诗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思想

五、拓展延伸

1、了解《衙门的来历》

第六单元《楚典故》 毁家纾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诗人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论语

1、出示故事《毁家纾难》,引出诗文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三、拓展延伸

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四、小结

【故事链接】: 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91

第26课:楚才晋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诗文,了解楚国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通过人才流动,楚国文明 被传播到华夏大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

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93文意:晋国的卿虽然比不上楚国的卿,但他们的大夫都是贤良的人,部有作为卿的才能。就好像杞木、梓木和皮革,都是从楚国运去的.楚国有好的人才,却被晋国所用。

三、拓展延伸

1、联系诗文,了解楚国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通过人才流动,楚国文明 被传播到华夏大地,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第27课 曲高和寡(战国)宋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

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看课文96文意

有个外来人在楚国郢都唱歌,起初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 阳阿薤菇》,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时.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唱起最高雅的曲子时,都城里跟着他唱的只有几入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能应和的人也就越少.4、师小结:曲高和寡不仅是一种音乐現象,更是一种生活哲理

三、拓展延伸

四、小结

28、百步穿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百步穿杨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 入新课,启发谈话

二、研读诗文:

楚有养由基者,善谢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日善射,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99文意。

三、你知道吗?

路曼殳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幸。-----《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衷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悲莫忘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 讨论话题:你从这些名句中体会到了 怎样的情感。

四、小结拓展。

第二篇: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21-24课

21.四海之内皆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古典韵味。

2、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只要自己踏实认真,对他人有礼貌,就能交到好朋友的道理。

3、抄写并记诵自己喜欢的话。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激趣学习,导入新课。

1、大家了解孔子吗?他可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大圣人。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学说传遍世界,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解题。(到处都是我的朋友。)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语音、语气、语调、停顿等。

2、出示朗读节奏图。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自读:学生按照节奏图自由朗读课文。

4、合作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朗读,相互指出错误。

5、指名朗读,师适时指导,要求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停顿和语速。

6、齐读。

三、读中解义,适时点拨。

1、小组合作,结合书中提示,初步理解语句。

2、教师适时点拨,简要讲解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加以提炼和补充。

3、齐读,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感悟体会。

1、说一说,在大家的生活中,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2、师小结:是啊,无论到哪里,要受到欢迎,得到重视,交到好朋友,做人就必须踏实认真,对他人文明有礼。

附:板书设计

四海之内皆兄弟

敬而无失 朋 友 恭而有礼

22、知音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我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这句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和他的意思差不多。(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遇到不会认的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3、老师带读几遍。

4、抽生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诗意。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诗意

3、老师讲解诗意

4、抽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诗。

五、师讲述课后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师小结:人生难得一知已,如果遇到了解你,欣赏你,体谅你,帮助你,永远不舍弃你的知心朋友,请千万要珍惜。

23、友者友其德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管鲍之交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交朋友,要交好品德,讲信用,患难与共的朋友。朋友之间,不能讲求利用,纯洁的友谊是最宝贵的。朋友之信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鸡黍之交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与朋友之间应遵守时间,遵守约定,兑现承诺,这是与朋友之间要有的基本诚信。

第三篇:朝读经典教案

2016秋三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中华源

2、九州同

3、人文兴

4、立诚信

5、谨守时

6、恕之道

三、教学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朝读经典20分钟。

四、课程计划: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课及每天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六、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稻草人》

4、《宝葫芦的秘密》

(二)选读书目

1、杨红樱系列

2、《周恩来》

3、《雷锋的故事》

4、《岳飞传》

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6、《中国节日故事》

7、《中华美德故事》

1、始祖神话

一、作者简介

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抟tuán:把东西揉成球形。

全文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三、赏析

《女娲造人》是一篇创世神话,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一天当中能变化七十次,能抟土造人、洒泥成人,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同时,女娲的行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四、熟读成诵。

2、华夏之号

一、作者简介

孔颖达(574年-648年10月10日),字冲远(一作沖远、仲达、沖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服章:泛指服饰、衣冠。谓:称呼。

全文大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

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君臣必称吾国吾民,此才能是真正的华夏啊!

三、赏析

这是“华夏”一词的一种说法来源

华,服章之美为之华!汉族的民族服饰在世界上最为美丽,华美,几千年以来被万邦推崇~ 夏者,家继礼法圣贤之学,国从利益相承之出,家有千年源流圣贤传,而国家继吾国吾民之利益而世代传承,这也是真真正正的夏章。

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四、熟读成诵。

3.华夏民族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

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诸:众,各个。错:交错。交通:交往。渐:慢慢地。

三、赏析

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四、熟读成诵。

4.泱泱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1、原文试读。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2、注释讲解。

3、文章意思。

中华,就是指中国。既然亲身接收了王道教化,自然就是中华儿女了,穿衣戴帽有威仪,风俗讲究孝悌,立身处世追求礼和义,所以称之为中华。

4、文章内涵。三.知识拓展。四.指导背诵。

5.中国历史朝代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1、原文。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2.注释讲解。

3、文意。4.知识拓展

三、知道背诵。

6、九州起源

一、作者简介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文字简炼,对仗工整,易诵易学、易懂易记。全书内容包罗广泛,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象一部微型百科辞书。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

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夏禹治 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翻译: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

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

三、熟读成诵。

7、九州山河

一、作者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河北南皮人,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谥号“文襄”。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他办新军办新式学堂,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直优礼有加。他热心向日本学习,经他派往日本留学的学生达数百人。他还是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泰山: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衡山:又名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它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嵩山: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译文一: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高山。

译文二:中国的河流,有三大水系,他们是黄河、黑龙江和长江。淮河流入长江,济水流入黄河,古代的四大河流,今天只有长江、黄河长流入海。

三、熟读成诵

8、古风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三、赏析

这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李白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四、诵读成诵 示儿

一、作者简介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绍兴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中年曾在川陕一带参加军旅生活,先后九年。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放翁词》。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三、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感情是何等的执著、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四、诵读成诵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1-13课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志高远

2、当志强

3、贵以恒

4、学与思

5、勤自省

6、楚史纪

三、教学时间: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第一单元:志高远]

1、学先立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

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 交流讨论

2、素业成于志尚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玩物丧志》

2、谈感受

3、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 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

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

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萧伯纳曾言:“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可见高远的志向使我们收获人生价值。何况古人尚有报国立功的伟大志向,何况今天的我们呢? 志存高远,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山峰?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诸葛亮自比管乐》

2、谈感受

4、鸿鹄之志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介绍陈涉

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 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大泽乡起义

二、研读诗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

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

2、谈感受

第一单元《志高远》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我们要志存高远,勤奋学习。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导问: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高远的志向与成就伟大的事业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1)、把故事《蜀之二僧》讲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看法。(2)、志存高远,勤奋学习,为民族复兴奋发图强,好人民利益建功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敬业学子应有的境界和胸襟。请在班级开展调查活动,把同学们的志向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讨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第二单元:当自强]

5.自胜者强 6.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先贤都强调要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古文《自胜者强》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 四,朗读和理解古文《自强不息》

五,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7.天将大任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孟子的《天将大任》,从中体会自强自立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24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什么是自强?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2)自强精神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五羖大夫》

2、谈感受

8、老当益壮,穷当益坚

9、胆勾践尝胆

【教学内容】: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26

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P2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文

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9《勾践尝胆》。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自强篇

自强不息 磨砺自己

【案例、故事链接】:

1、故事《马援不服老》P28

2、了解《自强新政》 【知识拓展】: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

第二单元《当自强》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

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引导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体现。请你想一想,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1)詹天佑先生说:''各有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请你写出三位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的英雄前辈。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2)我们.在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敢于直面困难和战胜困难意味着成长。请列举同学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事例。如:(1)成铭是我们的好榜样......(2)我的同桌太棒了.....[第三单元 贵以恒] 坚忍不拔 11 一暴十寒

【教学内容】:

1、《坚忍不拔》P35

2、《一暴十寒》P3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论语

1、出示故事《铁杵磨成针》,引出:“古之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暴十寒》。

三、拓展延伸

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坚忍不拔 迎难而上

【故事链接】:

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37

第12课:锲而不舍——贵以恒篇(3)

【教学内容】:

《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P4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懂得坚持是一种品质,是优秀者必备的素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

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42文意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有遇到困难会逃避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锲而不舍 金石为开

【案例链接】:

1、故事《耿恭凿井》P43

2、案例分析:我们班级有些同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不做了,空着就交上来,如果是你们组的同学,你将怎么做?

第13课:读《山海经》十三首 〔晋〕陶渊明——贵以恒篇(4)

【教学内容】: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P4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

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

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4、师小结: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去践行,那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3、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精卫 刑天一一坚持不懈

【知识拓展】:

1、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

第三单元《贵以恒》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要不懈努力。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写一写表示''贵以恒”的成语。如: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 __________

2、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你在学习,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取得成功的事例吧。

三、行且勉

古往今来,事业上有所成就者,大凡离不开.两条: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而这两条的有机结合即为敬业精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具有这种敬业精神的人,请将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如:(1)李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2)我的爸爸太棒了.....

第五篇: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

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

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税司浼仁恰把锷衬埂钡闹匾颍治蟀氩糠中础坝蜗蓝薄熬枨肮选钡挠⒂滦形骱昧似痰妗?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后半部分赏析:

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

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

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①默写《迢迢牵牛星》和《饮酒》;②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

下载六年级朝读经典15--28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朝读经典15--28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汇总

    [第四单元:学与思] 14、学思并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

    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7 焚膏继晷 教学目标: 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第四单元 过能改 教学目标: 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5课时 择善而从......

    朝读经典教案(5篇范例)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刘林 白马篇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

    《朝读经典》《好读书》教案

    从读书的故事中学读书 ——《朝读经典》二年级第二单元《好读书》教学设计 武昌区柴林小学李攀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喜欢诵读中国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1、养身莫善于习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强身健体的意思,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能熟练地背诵文章。 3、从小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16、保善从教 教学目标: 1、能够背诵《三字经》中保善从教的内容。 2、知道我们要不断学习,接受教育,保持善良纯净的本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接触过《三......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