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第四单元 过能改
教学目标:
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15课时 择善而从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学生谈感受 七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第16课时
知过即改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诫子书》
第17课时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颜氏家训》
第18课时 改过之人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朱子家训》
第五单元 勤且俭
教学目标: 理解“勤”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19课时 一生之际在于勤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介绍《增广贤文》 八 知识拓展:“财”字与贝壳
第20课时
少时须勤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介绍《白兔记.牧牛》
八 知识拓展:《春耕的习俗》
第21课时
物来不易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节用》
第22课时
训俭示康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苏轼房梁挂钱》
第23课时
克勤克俭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季文子以节俭为荣》
第六单元 赤子心
教学目标:
理解楚典故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24课时
池上二绝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荡秋千的由来
第25课时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全唐诗》 八 讲述“踏青”的由来。
第26课时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小儿垂钓
古朗月行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全唐诗》
八 介绍“空竹”,以及怎样抖空竹。
第27课时
春场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帝京景物略》 八 讲述“放风筝的来历”。
第28课时
幼女词
一 导入新课
二 师范读 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 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 反复大声诵读 五 生谈感受
六 齐诵三遍 背诵一遍
七 知识拓展:《全唐诗》,讲述孔李世交。
第二篇:二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16、保善从教
教学目标:
1、能够背诵《三字经》中保善从教的内容。
2、知道我们要不断学习,接受教育,保持善良纯净的本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接触过《三字经》的内容,有人还记得《三字经》开头是哪一句吗?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师生情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接受良好的教育,保持善良纯净的本性。
17、高山仰止
教学目标: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理解孔子的高山之德:学高爱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跟随着《论语》,我们从政治、修身、学习等方面亲近了伟大的孔子,他穿越了二千多年的沧桑,依然如一座不可攀登的高山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令我们世代仰慕并敬爱,正如《诗经·小雅》中有诗写道“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来感受孔圣人的真性情,感受孔子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品德像高山一样崇高的人,人们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人们会向他学习。
四、小结拓展 阅读《夫子与西席》 交流讨论
18、新竹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从中体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和含义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年年如此,就形成了围绕在池塘周围的茂密竹林.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辛勤的老师,为了我们,甘当铺路石.我们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桃李满天下》
2、谈感受
19、从师敬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学会尊敬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中的《从师敬师》,看看大家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苏章:西汉北海人,曾经背着书箱不远万里寻找老师。
游杨:指游酢和杨时,他们都是程颐的学生。他们初次去拜见程颐时,程颐正闭目休息,他俩就侍立在门外,当程颐发现他们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四、小结拓展 阅读《一字师》 交流讨论
五、总结:老师教育培养我们,传播人类文明,让我们终身受益,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20、弟子不必不如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学生学会了老师教授的知识后可能达到比老师更高的水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琼林》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看看这篇古文又向大家讲述了什么道理.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喻学生的资质超 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形容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老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融会贯通后,继续学习和钻研,很可能达到比老师更高的水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不同字体的“师”》
2、谈感受
21、四海之内皆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古典韵味。
2、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只要自己踏实认真,对他人有礼貌,就能交到好朋友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激趣学习,导入新课。
1、大家了解孔子吗?他可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大圣人。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解题。(到处都是我的朋友。)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语音、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按照节奏图自由朗读课文。
3、合作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朗读,相互指出错误。
4、指名朗读,师适时指导,要求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停顿和语速。
6、齐读。
三、读中解义,适时点拨。
1、小组合作,结合书中提示,初步理解语句。
2、教师适时点拨,简要讲解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加以提炼和补充。
3、齐读,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感悟体会。
1、说一说,在大家的生活中,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2、师小结:是啊,无论到哪里,要受到欢迎,得到重视,交到好朋友,做人就必须踏实认真,对他人文明有礼。
22、知音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什么是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3、我会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这句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和他的意思差不多。(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遇到不会认的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3、老师带读几遍。
4、抽生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诗意。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诗意
3、老师讲解诗意
4、抽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诗。
五、师讲述课后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师小结:人生难得一知已,如果遇到了解你,欣赏你,体谅你,帮助你,永远不舍弃你的知心朋友,请千万要珍惜。
23、友者友其德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知道与人交朋友,要有好品德,讲信用,纯洁的友谊最宝贵。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管鲍之交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交朋友,要交好品德,讲信用,患难与共的朋友。朋友之间,不能讲求利用,纯洁的友谊是最宝贵的。、朋友之信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鸡黍之交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与朋友之间应遵守时间,遵守约定,兑现承诺,这是与朋友之间要有的基本诚信。
25、先人后己
教育目标:
1、能够理解先人后己的意思。
2、懂得先替他人着想,友善待人,然后在考虑自己。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中国古代的福利慈善机构,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要设身处地地先替他人着想,友善待人,救人脱险,帮人解难,然后在考虑自己。
26、施惠无念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懂得友善不是为了获得回报。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义庄,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助人,是友善的表现,不是为了回报。受人帮助,则要常怀感恩之心,永不忘怀。
27、忧人之忧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懂得把别人的病痛当作自己的病痛,要有一颗同情心。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施粥,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要有一份同情心,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悲悯那些贫弱的人,体贴他们,帮助他们。
28、矜人之困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能够学会帮助别人,乐于助人。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荒政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善良是美的基础,我们要做乐于助人的君子,不做幸灾乐祸的小人。
第三篇: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15、君子之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2、懂得待人友善,做人讲诚信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通假字“见”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
16、律己爱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2、能够做到严于律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 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个别、小组、集体读等)
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2、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出:出仕,出任官职。关:密切相关
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正确、流利、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互相比一比谁是背诵小能手。自背、互相背、比赛背等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写一小段感想。
17、敦品励行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懂得做人要砥砺德行,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北斗七星,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做人要砥砺德行,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
18、不负暗室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门生,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傅昭演绎立即、处事公正的行为,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19、查道挂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2、懂得小事中彰显大品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淳厚:淳朴厚道。犯:冒犯。较:比较。务宽恕:力求做到宽恕。按部:巡视所管辖的地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
20、专心一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2、能够做到用心专一,永不放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 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个别、小组、集体读等)
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2、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正确、流利、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互相比一比谁是背诵小能手。自背、互相背、比赛背等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写一小段感想。
21、高凤诵经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找到自己的兴趣,并能够做到专心致志。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称谓,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我们要学习高凤专心致志的精神。
22、二人学弈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管宁割席,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不光是学棋,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
23、心不两用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知道一心不能二用,心无杂念才能做好事情。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规矩,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一心不能二用,心无杂念才能做好事情。
24、王冕好学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能够做到勤奋好学,专心读书。教学过程:
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王冕的介绍,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五、师总结:我们要和王冕一样,勤奋好学,专心读书,必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25、黄鹤楼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1、呼乐学口号。
2、朗读崔颢《黄鹤楼》诗导入新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关于黄鹤楼的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则来学习一篇关于黄鹤楼的古文。
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
1、出示自学目标。
2、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其成名原因。
3、预设评价。
4、学生自学。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翻译课文。
3、思考:文章中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你觉得文章在写作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学生讨论交流)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26、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
3、感悟诗歌的魅力。
4、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
1、呼乐学口号。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
1、出示自学目标。
2、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预设评价
4、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回辅导。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检查读诗情况。
2、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3、指名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1、拓展阅读文后的“你知道吗”的《中国古乐器》。
2、背诵诗歌。
3、终极评价。
4、再呼乐学口号,结束本节课。
27、黄鹤楼记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翻译全文。
2、感受黄鹤楼的“美”。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在投影仪上展示黄鹤楼图片,引出今天所学内容。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
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经典文意。
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
1、学生自读吊脚楼,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谈一谈两个楼的不同与相同点。
28、一楼萃三楚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诗句意思。3、感悟诗歌的魅力。4、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1、呼乐学口号。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3、简介作者萨迎阿。
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1、出示自学目标。2、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预设评价。
4、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回辅导。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检查读诗句情况。
2、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三楚:指楚地。二水:指长江和汉水。
3、指名交流对诗句的理解。黄鹤楼荟萃三楚精神,云鹤已逝,横笛依在。两江融汇百川支脉,古今不竭,大江仍流。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1、拓展阅读文后的“你知道吗”的《三楚》。2、背诵课文,结束此课。
第四篇:朝读经典教案一年级第8课
《朝读经典》8 读书礼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使学生知道读书要专心,写字要认真。待人接物要讲究规矩礼仪。诵读内容:
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
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
译文解释:
读书一定要专心致志,写字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写正楷。书桌一定要摆放整齐,房间一定要整洁。见面是要按年龄大小来称呼别人,待人接物一定要讲究规矩礼节
故事导行:
1.教师讲故事:《凿壁借光》、《悬梁刺股》。2.问:从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觉得自己在读书写字方面,我班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联系实际:
1.课上当有同学找你讲话,你该怎么办? 2.书写时,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课后延伸:
你知道吗?读故事“入学礼”
第五篇:朝读经典教案
2016秋三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中华源
2、九州同
3、人文兴
4、立诚信
5、谨守时
6、恕之道
三、教学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朝读经典20分钟。
四、课程计划: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课及每天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六、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稻草人》
4、《宝葫芦的秘密》
(二)选读书目
1、杨红樱系列
2、《周恩来》
3、《雷锋的故事》
4、《岳飞传》
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6、《中国节日故事》
7、《中华美德故事》
1、始祖神话
一、作者简介
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抟tuán:把东西揉成球形。
全文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三、赏析
《女娲造人》是一篇创世神话,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一天当中能变化七十次,能抟土造人、洒泥成人,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同时,女娲的行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四、熟读成诵。
2、华夏之号
一、作者简介
孔颖达(574年-648年10月10日),字冲远(一作沖远、仲达、沖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服章:泛指服饰、衣冠。谓:称呼。
全文大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
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君臣必称吾国吾民,此才能是真正的华夏啊!
三、赏析
这是“华夏”一词的一种说法来源
华,服章之美为之华!汉族的民族服饰在世界上最为美丽,华美,几千年以来被万邦推崇~ 夏者,家继礼法圣贤之学,国从利益相承之出,家有千年源流圣贤传,而国家继吾国吾民之利益而世代传承,这也是真真正正的夏章。
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四、熟读成诵。
3.华夏民族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
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诸:众,各个。错:交错。交通:交往。渐:慢慢地。
三、赏析
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四、熟读成诵。
4.泱泱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1、原文试读。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2、注释讲解。
3、文章意思。
中华,就是指中国。既然亲身接收了王道教化,自然就是中华儿女了,穿衣戴帽有威仪,风俗讲究孝悌,立身处世追求礼和义,所以称之为中华。
4、文章内涵。三.知识拓展。四.指导背诵。
5.中国历史朝代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1、原文。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2.注释讲解。
3、文意。4.知识拓展
三、知道背诵。
6、九州起源
一、作者简介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文字简炼,对仗工整,易诵易学、易懂易记。全书内容包罗广泛,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象一部微型百科辞书。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
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夏禹治 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翻译: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
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
三、熟读成诵。
7、九州山河
一、作者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河北南皮人,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谥号“文襄”。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他办新军办新式学堂,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直优礼有加。他热心向日本学习,经他派往日本留学的学生达数百人。他还是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泰山: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衡山:又名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它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嵩山: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译文一: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高山。
译文二:中国的河流,有三大水系,他们是黄河、黑龙江和长江。淮河流入长江,济水流入黄河,古代的四大河流,今天只有长江、黄河长流入海。
三、熟读成诵
8、古风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三、赏析
这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李白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四、诵读成诵 示儿
一、作者简介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绍兴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中年曾在川陕一带参加军旅生活,先后九年。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放翁词》。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三、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感情是何等的执著、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四、诵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