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电机教案示例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知道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
3.知道什么是交流电,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的含义。
4.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二)教具
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一只,演示电流表一只,自制交流电的产生演示器(参见图12—l)一台,两把小刀,交流发电机挂图一幅,小黑板一块(写好题目)。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什么叫电磁感应?(教师强调“闭合”、“切割”)
提问: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强调“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改变,或者磁感线方向改变时,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
提问: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沿图1(出示小黑板)中箭头方向运动时,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教师可用铝芯导线作直导体,两端用细软铜线连成闭合电路,把两条形磁体放在两堆书上,让铝芯导线在磁场中分别做图中的运动。)
2.进行新课
(1)发电机原理
提问:把上述直导体弯成线圈,使它在磁场中转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呢?
教师边提问边动手,把铝导线弯成线圈并在磁场中转动,让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明:为了便于我们观察和分析,我们在线圈上装一个转轴,并用铁架台固定,做成图2所示的装置,转动线圈,引导学生分析,磁感线是水平方向的,线圈转动时,ab边和cd边切割了磁感线,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发电机就是根据上述原理制成的。
板书:〈第二节发电机
1.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2)发电机的构造
教师讲:实际利用上述原理制成发电机时,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线圈转动时,会带动输出电流的铜线缠在一起。提问:谁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会儿之后,出示铝环、电刷等并装上(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直接出示课前装好的一套装置),让学生拿着电刷靠在两铝环上,转动线圈,观察铝环和电刷的工作情况。
教师讲:为了使输出的电流较大,实际制作发电机时,导线要绕成多匝线圈。
出示手摇发电机,简介构造。
板书:〈2.发电机的构造: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包括磁极、线圈、铜环、电刷等〉
演示:摇动发电机大轮,小灯泡发光,验证了上述理论。
(3)交流电与直流电
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有些什么特点。要研究电流的特点,就需要借助电流表,教师边讲边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要求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指针左右摆动,表明电流方向在周期性地重复变化。引出交流电、直流电的概念,并加以区别。
板书:〈3.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提问:为什么这种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在改变呢?
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决定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变化肯定是由这二者之一变化所引起的,在刚才这种发电机中,磁极是固定的,所以,这种发电机中电流方向的变化肯定是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变化所引起的。下面我们用模型来研究这个问题。
演示:在线圈ab边和cd边上用透明胶绑两把小刀,刀口朝转动方向,转动线圈,学生观察刀口的方向变化情况(即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变化情况),验证上述分析的结论。
讲解:这种发电机由于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所以称为交流发电机。下面进一步研究电流变化的特点:
结合模型和挂图分析,把任意一边的运动路线和方向画出来(图3),线圈每次转动到a、b两点时,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电流方向也要发生改变。所以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
讲解: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不给定义),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其意义是发电机线圈转一周用0.02秒,即1秒内线圈转50周。因为线圈每转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所以频率是50赫兹的交流电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
交流电跟我们从电池得到的电流有所不同,从电池得到的电流的方向不变,通常叫做直流电。
板书:〈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0.02秒,频率50赫。[1][2]下一页
第二篇:电磁感应 发电机 教案
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索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轻松感受到从生活到物理。
1、磁生电(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该实验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轰动。法拉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题——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
演示:小吊扇使发光二极管发光
结合图16-35观察电扇内部主要构造:磁体
线圈 谁给电路供电?说明磁场和线圈能产生电流(磁生电)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表、线圈、导线
参照p52表格顺序进行探究。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
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这表明有电流产生
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将直导线在磁场中斜着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这表明有电流产生。
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体想象成一把刀,表达起来会方便些,讨论一下如何表达。
(讨论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刚才大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偏转,说明了电流的方向在发生改变,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控制变量
(二)发电机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呢?
[演示1]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当摇动手柄使线圈在磁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什么?
观察到小灯泡发光.灯闪亮
有感应电流产生,并通过小灯泡.[演示2]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这表明发电机发出的电的大小和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那么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动画演示
从发电机工作过程我们能看出,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周期性改变方向和大小的电流叫交流电。在交流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线圈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
发电机发电过程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生活 物理 社会 有关内容(高压输电、变压器等)
第三篇:与门教案示例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门电路的含义。
2.初步认识与门的开放条件及其应用。
(二)实验器材(按学生分组情况设置,下面列出的是每组的器材)
t065或74ls00型二输入端四与非门集成电路1块;gd55—2型发光二极管1只;
100欧定值电阻1只;玩具小电动机一个;常闭按钮开关2个;一号干电池3节(附电池盒)。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光敏电阻有什么特点?(光敏电阻的电阻值随光照的变化而变化,即有光照射在光敏电阻上时,它的电阻值迅速变小。)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简单的几种电子元件,如果把许多功能不同的电子元件制作在一块半导体片或绝缘片上,就形成了功能更加先进的电子元件,一般称作“集成电路”,今天就来介绍一种用得最多的集成电路。
板书:〈第三节与门〉
2.进行新课
(1)什么是门电路
①同学们都知道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了。日常生活中“门”是起开关作用的,我们把起开关作用的集成电路叫做门电路。
②门电路有许多种,常用的门电路有与门、非门、与非门。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与门,看看它是怎样实现开关作用的。
(2)与门
①介绍高电位与低电位
我们先来看课本上的图15—16。同学们想一想,图中的灯泡中的电流是怎么流的?(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流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
跟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相比,我们说跟电源正极相连的导体是高电位,跟电源负极相连的导体是低电位,电流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的。
②与门和它在电路中的接法
课本上的图15—17甲是我们实验用的与门。图中的a、b是输入端的两个接线柱,写着“输出”二字的那个双圆是输出端的接线柱。图15—17乙是与门在电路中的接法,图中两条与a、b相连的带箭头的曲线表示两根导线,它们在图中既不与高电位相接,也不与低电位相接,是空着的。该电路中接有电池组和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是用来显示输出端电位高低的,当输出端是高电位时,二极管发光;输出端是低电位时,二极管不发光;在图15—17的状态下,二极管发光,表示此时输出端是高电位,即电路是闭合的。
③与门输出端电位高低的条件——与门开关条件
学生实验:让学生照课本图15—18甲、乙、丙、丁的顺序做实验,把实验结果填在图后的表中。
(实验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总结,认识与门输出端是高电位时,相当于开关闭合;与门输出端是低电位时,相当于开关打开。从而认识与门是如何实现开关作用的。)
板书:(与门只有在输入端a与输入端b都是高电位时,输出端才是高电位;输入端a、b只要有一个是低电位,或者两个都是低电位时,输出端也是低电位。输入端空着时,输出端是高电位。)
(3)与门的应用
①认识应用与门的基本电路。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5—19,之后提问:
图中的两个开关在什么情况下,与门的两个输入端才同时是高电位,使电路成闭合状态,用电器工作呢?(两个开关同时断开)
这时,输出端是高电位,还是低电位?(高电位)
②学生实验:老师介绍常闭按钮开关后,让学生照课本图15—20连接电路,观察电动机在什么情况下转动。
实验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讨论得出结论:电动机只有在同时按压两个常闭按钮时,电动机才转动。
组织学生讨论,课本上图15—20的电路能否用在汽车上,保证汽车只有在两个门都关紧时,汽车才能开动?(参见本节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作业
设计一个使用与门进行“自动控制”的电路。
(四)说明
将t065或74ls00集成块中的a,b两个与非门连接成与门的接法(参见它们的引线排列图15—1):将a的输出端3脚与b的两个输入端4、5脚相连接,a、b两上与非门即组成为一个与门。
1、2脚就是与门的输入端,相当于课本中的输入端a、b。6脚为与门的输出端。14脚接电源正极(高电位,额定电压为+5伏),7脚接电源负极(低电位)。最后把它封装成课本图15—17甲所示的形式,其中的双圆表示接线柱,以便于学生连线。
第四篇:高二物理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惯性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理
师: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力又能使运动物体速度增大或减小,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不受力又怎样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力和运动的一系列问题.[板书1]第九章 力和运动
2.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观察实验
[实验1]静止在木板面上的小车.师:小车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师:静止的小车,水平方向不受推动和拉力的作用,它将会怎样?
生:永远处于静止.[实验2]如图1所示,小车受水平拉力作用时.(让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立即用手使它静止下来)
师:观察小车的状态发生怎样变化?
生:由静止到运动.[实验3]如图1.继续实验2,钩码使小车水平运动后,用手托住下落的钩码.小车失去水平拉力后,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停止.师:你看到什么现象?
生:小车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才静止.师: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变为静止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受到木板的摩擦阻力作用.师: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继续观察下面实验.[实验4]用同一小车分别(三次)从同一斜面不同的高度自由滑向相同的平面,记下三次小车静止在相同水平面上的位置.如图2(A)、(B)、(C)所示.师:哪一次水平滑行距离最短?
生:第一次.师:为什么?
生:小车在斜面上高度最小,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速度最小(后半句话学生回答不出来,第一次可由老师说).师:哪一次水平滑行距离最长?
生:第三次.师:为什么?
生:小车在斜面上高度最大,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速度最大.师:同理如果小车三次处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自由滑向水平面,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大小会怎样呢?
生:相同.师:(介绍牛顿第一定律演示装置)这是一个斜面,把它放在讲台桌上.(如图3所示.)
[实验5]让小车分别三次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自由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况.(在桌面铺上毛巾、棉布.)
师:哪次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最短,为什么?
生:第一次(或最上面那一次).表面材料是毛巾,阻力最大,滑行距离最短.(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填写表1第一行前三项)
师:很短距离,速度变为零.速度变化快呢,还是慢呢?
生:最快.(填写表1第一行最后一项)
师:第二次实验的情况如何,大家一起填表1的第二行.生:棉布、阻力较大、滑行距离较长、速度变化较快.(填写表1第二行)
师:第三次实验的情况如何;大家一起填表的第三行.生:桌子表面、阻力较小、滑行距离长、速度变化较慢.(填写表1第三行)
师:假定我们做第四次实验,水平表面用玻璃板,玻璃板的阻力比木板小,实验结果会怎样呢?(填写表1第四行前两项)
生:小车滑行的距离长,速度变化最慢.(填写表1第四行后两项)
师:假定我们还能找到某种材料,对小车的阻力比玻璃板还小,最最小,来做水平表面的材料,实验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那么小车滑行距离就更长,最最长,速度变化最最慢.师:大家一起来填表1第五行(见表)
师:假如水平表面对小车没有阻力,实验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小车永不停止地运动下去!
师:一起来填表1的第六行.(见表)表1
师:大家注意这个表格的前三行我们是做了实验的.第四、五行没有做实验,只是根据前三行的实验结果,加上逻辑推理得出来的结论.虽然没有做实验,但是在正确实验的基础上加上正确的推理,得到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大家再仔细琢磨表的第六行,它和第四、第五行有什么不同.生:没有阻力,而第四、五行还有阻力,只是一次比一次小.师:非常正确,逻辑推理就是这样进行的.阻力逐渐变小,实验结论如何呢?阻力没了,结果又会怎样呢?
师:没有阻力的平面叫做理想光滑的平面,实际上并不存在.第六行的结果就是理想实验,实际上不存在,是在正确实验的基础上正确推理得出来的.师:这种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理想状况下的结论,也是研究物理的一种方法.300多年前着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推理得出来物体不受阻力将如何运动的.师:谁给大家朗读书第104页倒数第三段?
生:(读课文略)
师:大家把这段倒数第三行如果表面绝对光滑运动下去.画下来.师:法国科学家笛卡儿,又对伽利略的结论作了补充,他是怎样说的,请一位同学读教材第104页倒数第二段.生:(读课文略).师:大家从此段的倒数第三行如果运动物体运动下去.画下来.师:笛卡儿的说法和伽利略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不同又说明了什么?
生:笛卡儿把伽利略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改为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说明,不是仅仅限于阻力了,而是任何力.师:再后来英国的科学家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板书2]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师:牛顿的结论和伽利略、笛卡儿的结论有什么不一样?
生甲:牛顿和伽利略的结论比较有两点不同:第一把阻力为零,改为不受作用力;第二伽利略结论中无保持静止状态.生乙:牛顿和笛卡儿结论比较,增加了保持静止状态.师:现在给大家2分钟,看谁最先把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背下来.生:(背诵略)
师:大家看牛顿第一定律都说了些什么?定律的研究对象是(板书3(1)前半部分)
生:一切物体.(板书3(1)后半部分)
[板书3(1)](1)定律的研究对象一切物体.师:一切物师: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板书3(2)中的前半部分)
生:不能受外力作用.(板书3(2)中后半部分)
[板书3(2)](2)定律成立的条件不受外力作用.师:谁不能受外力作用?
生:研究的物体.师:定律的结论是(板书3(3)中的前半部分)
生: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3(3)中后面部分)
[板书3(3)](3)定律的结论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有同学把结论中的或读成和把或改作和对吗?
生:不对.师:非常好,你能继续说一下为什么不对吗?
生:一个物体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状态,它要静止,就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能用和字.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在板书2中的或字下加点)
师:定律中总保持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好像是不改变的意思.师:你能给大家举例说明吗? 生:刚才第一个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板上,不受钩码的拉力,原来静止,后来仍然静止.而由斜面滑下的小车,在理想平面上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师:谁能再举出一些事例?
生:放在桌上的书,停在车站上的汽车,假如没有别的物体推拉它们,它们原来静止就永远静止下去,在地面上踢出去的球,假如地面和空气对它没有阻力作用,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球,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师:他说的大家同意吗?
生答:同意.师:可见总字体现了恒,或字体现了不是静,就是动.(在板书2中的总保持三个字下加点)
师:物体不受力的时候,它后来的运动状态由什么决定呢?
生:由它原来状态决定的.3.巩固练习
1.打出投影片
(1)已知某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那么该物体可能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为什么?
(2)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师:同学们想一想,互相议论议论,然后回答.生: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师:为什么?
生:因为牛顿第一定律说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目中没有说明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所以它的状态是两种可能都存在.师:谁来回答第(2)题?
生甲: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乙:物体还必须原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也就是说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物体原来是运动的;第二,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师:谁来说说第(3)题?
生:要同时有两个条件,一是物体原来必须是静止的;二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师:请大家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人把牛顿第一定律说成静止的物体永远静止,运动的物体永远运动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不正确,因为他把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丢了.师:还有补充吗?
生: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师:可见,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则一定要有力的作用.师:谁能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4.小结
生甲:今天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到的.清楚了定律研究的对象、成立的条件和结论.生乙:还有定律中关键字的含义.5.布置作业
阅读教材,背诵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说明
1.牛顿第一定律是初中物理难点课,困难有两点:一是如何在有限的三次实验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理想实验的结论.二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为了克服第二个难点,本课设计了[实验4],目的是让学生明了,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为了克服第一个难点,在表8-1中增加了第四、五、六三行.在讲授中应仔细认真引导学生领会第四、五行的物理意义和第六行的物理意义.从中领会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逻辑思维过程.2.关于消除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念,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本节课只能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给予初步的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在适当时再给予进一步的说明,只有经过多次重复(逐渐深入)的分析和说明,才能消除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念.
第五篇:《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案(共)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案
【教学内容】
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其产生的原因;知道动圈式话筒的构造;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
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 【教 具】
铁架台、细线、矩形线圈、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神秘地):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大的明星。想认识他吗?下面请大明星出场!
课件展示:五色闪光灯闪烁,屏幕渐黑后逐渐亮起,一人出现在舞台中央,镜头拉近,出现法拉第像。师(遗憾地):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他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和大家见面,我只能请来了他的一幅画像。大家可别小瞧他!下面让你感受一下他的伟大。课件展示:电的应用实例。同时 师(富有激情地):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位大明星就是—— 课件展示:法拉第简介。
师: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并板书)
课题:16.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师(打趣地):磁能生电?那么同学们回家后多买些磁铁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电费了。师:开个玩笑。下面,我们利用手边准备的器材,跟随我来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来。师: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课件展示(依次): 问题1:在实验中,电路应该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 问题2: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问题3:如何知道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否改变? 师引导学生回答。
答问题1:
生:电路闭合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因此实验中电路必须是闭合的。答问题2:
生:电路中有电流时,电灯可以发光,电流表会有示数等。
师(补充):由于这个实验中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普通的小灯泡根本不会发光,普通的电流表的指针也不会偏转,所以我们要用更灵敏的灵敏电流计检测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答问题3:
根据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否改变,如果第二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说明第二次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第一次不同。师:下面,请大家按图示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课件展示: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
师: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我们按照实验提示分步进行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第一步:导线在磁场中是静止时还是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第一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只在磁场中运动了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课件展示:第二步:是不是只要导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产生电流?若不是,请注意导线的运动方向。
第二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在磁场中只有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师:如果我们把磁感线比作细木棒,把导线比作一把小刀,请观察大屏幕上的动画,回想使能够使电路产生电流的导线运动方向与哪把小刀的动作类似? 课件展示:三幅动画:(1)小刀锯磨细木棒;(2)小刀剐削细木棒;(3)小刀切割细木棒。
生:切割。
师:只有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能产生电流,如果导线作锯磨或者剐削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是不能产生电流的。
课件展示:第三步:保持磁场方向不改变,比较让导线水平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和水平向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第三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磁场方向一定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课件展示:第四步:保持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把蹄形磁铁的N、S极上下对调,比较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第四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实验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总结:(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电流;(2)在磁场方向不变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法拉第最早发现的,他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板书
1、电磁感应现象(英国 法拉第)
2、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师: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它的发现为后来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板书:
3、动圈式话筒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2动圈式话筒的结构 板书:
4、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发电机模型。发电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转子和定子。另外还有铜环和电刷。
板书:2基本组成:转子和定子、铜环、电刷
师:发电机的转子是用很多匝的铜线绕成的线圈,定子是具有很强磁性的永磁体,转子可以高速的转动,因此它可产生很大的电流。
教师请一名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注意转速不要太快),提醒其他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师:大家是否观察到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以前电路实验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个小灯泡在不停地闪烁。师:小灯泡为什么会闪烁呢?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课件演示: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方向和强弱的变化 师:大家回想一下,这与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有什么不同? 课件演示:干电池作电源的电路中电流的情况 师生交流总结:
1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
2发电机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师:把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把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
板书:
5、交流电: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师:我国工农业中所使用的都是交流电,1s内发生50次周期性变化。板书:我国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
师:我们课堂上所演示的发电机,是最简单的发电机,生产生活中实际使用的发电机要复杂得多。
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的发电机图片 师:在实际使用中,为产生更强的电流,常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为了避免电刷与铜环之间由于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造成损坏,一般把线圈固定做成定子,而旋转磁极,这与我们课堂用的发电机模型的定子与转子是不同的。
课件展示: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图片
师:无论是哪一种发电形式,都要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才能产生电能。因此,从能量转化角度来说,发电机是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板书:
6、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发电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另外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下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在哪种情况下会产生感应电流?
2、发电机的主要结构是 和,它把 能转化为 能。
3、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 Hz,周期是 s,电流在每秒内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 次。
4、当你唱卡拉OK时,要用到话筒(麦克风)。话筒的种类很多,下图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声音使膜片,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运动,能产生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的,经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布置作业:《导学与评估》本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