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单元第六课《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能力方面: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多元互动、自主探究、案例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教育,还有教育的重要意义。而且,国家也很重视公民的受教育权,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教育权。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受教育权是否能得到时刻的保障呢?
(二)新课教学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被侵害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1)、学校附近的KTV经常音响开得很大,吵得学校里的同学无法安静地晚自习。(2)、胡某因为经常不交作业且不遵守学校班级纪律,老师停课让他回家反思一周。(3)、15岁的刘铭父母离异,母亲下岗而父亲又不按时支付抚养费,使得刘铭只能辍学在家。
师:以上例子分别说明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 生: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侵害。师: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上述这些例子中的侵害时,我们该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2、维护受教育权利(多媒体展示)
社会透视:离某中学100米处新开一家网吧,电脑设备崭新,上网费用便宜,还推出上网三小时可免费再上一小时的优惠。校内一些“网虫”经常逃课到此网吧上网,还带了很多其他同学也来这上网。
师:假如你是该校的中学生,你该怎么办?如果是学校的领导该如何消除网吧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
生:如果我是该校的一名学生,我会克制自己,专心学习,不到网吧上网,也劝解身边同学要抵制不良诱惑。
生:向老师或当地政府如实反映情况,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师:很好,通过自我约束和维护受教育权的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校长该如何来处理这件事?
生:校长应该先教育学生抵制诱惑,安心学习。并依靠新闻媒体、当地政府的力量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妥善解决网吧的问题。
师:校长可以通过加强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到网吧上网的弊端,从而减少逃课上网的现象。并通过用非诉讼和诉讼的方式消除网吧对学校的影响。那么,非诉讼方式包括哪些?
生:与侵权人进行协商交涉;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
生:寻求亲戚、朋友的帮助;向教育局、妇联、当地政府、媒体等有关部门反映。
师:如果这些方式都无法解决,那就必须用诉讼的方式即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这样才能有效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我们在增强我们的权利意识的同时还应增强我们的义务意识,受教育权不仅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应履行的义务。为什么呢?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1、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多媒体展示)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的支出达到1561.76亿元,在上一年增长76%的基础上,2008年又大幅增长45.1%。中央财政安排654.4亿元,支持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其中,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师: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
生:说明国家要普及教育需要投入很多的财政资金。生:说明父母提供我们上学不容易。
师:为了自己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国家和家庭也为了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付出很多努力,所以,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那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多媒体展示)
陈某母亲身体虚弱只能在家整理家务,家中经济主要靠父亲的工作。可最近父亲的公司效益不好,每月只有700元的收入。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陈某觉得自己成绩也不理想,所以念八年级的他辍学打工,挣钱给念七年级的妹妹上学。
你是否支持陈某的做法?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
生:我支持陈某的做法。因为他家庭经济确实困难,他的行为减轻了家庭负
担也保障了妹妹的受教育权。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是对家庭的负责。
生:我不支持陈某的做法。因为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他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中途辍学是违法行为。
生:我支持陈某的做法。他现在对学习不感兴趣,让他参加社会工作会让他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有助于他返校后端正学习态度。而且他的行为有助于缓解家庭的负担。
生:我不支持陈某的做法。因为他这样做虽然从短暂利益上来看有利于缓解家庭压力,但从长远利益来看,不利于自己的发展。而且,他遇到学习上的困难知难而退,没有履行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师:从道德上来讲,陈某的行为体现了对父母的孝顺,对妹妹的责任。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没有正确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而且,也没有正确来面对家庭遇到的困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洪战辉。
(多媒体展示)
父亲患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自己患有眼疾。从16岁开始,洪战辉开始带着妹妹,边打工边上学,不仅完成义务教育,而且还考上了大学。
师:所以,从这两个例子中对比,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当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除此之外,还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生: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生: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师:尤其是现阶段,有些同学没有办法完成学习的任务,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放弃。而且,没法遵守学校班级的纪律,这些行为都是没有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呢?
3、如何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学生阅读课本65-66页,总结要点并回答)
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接受教育,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
生: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生: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明显的时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要抓住时机学习。
(三)课堂总结
二、珍惜学习机会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
2、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1、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如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四)课堂练习
1、初二学生小王说: “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这种说法(C)
A 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B 符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C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D 强调了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2、公民接受教育,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看(A)
A 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B 既不是公民的权利,也不是公民的义务
C 只是公民的权利 D 只是公民的义务
3、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C)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③认真履行参加生产劳动和依法纳税的义务
④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课后思考题:
4新学期开始了,可陈凡却没有及时到校上学。班主任进行家访后了解到:七年级陈凡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他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于是想辍学外出打工。在班主任的劝解下,两周后他才返校。但是,在校期间他还是经常出现课堂上讲话,作业缺交的情况。
陈凡的行为中哪些不符合法律的要求?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珍惜学习的机会(范文)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珍惜学习的机会
家应该重点发展成人教育
班级:姓名:组号: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学习目标】
1、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2、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3、珍惜昏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4、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自觉的学习态度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并完成】
1.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
2.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
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学习、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提高。
二、【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1.维护受教育权利的方式
2.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4.初中生为什么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
5.P62★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6.P63★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假如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 7.P63★你从上述材料(国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家长辛勤劳动供子女上学)中感悟到什么? 8.P64★小刚拒绝辍学,对自己、家庭、社会有什么好处?如果小刚中途辍学,是否合法? 小刚及家长要承担什么责任?
9.P65★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假如遇到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三、【随堂巩固练习】
(一)单选选择
1.亚里士多德说:“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理解()
①青少年应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青少年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③国家应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④国
2.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义务有()
①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②按时入学的义务③履行遵守学校规定、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义务④考入重点高中的义务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④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初中生辍学率反弹,或学生“辍学不辍考”,流失到社会后,中考时再回来参加考试以取得毕业证书的现象。流失到社会后大约有70%的学生外出打工或和父母在田间劳动;约有30%的学生靠打牌、闲逛、上网、看不健康书籍来消磨时光。其中不少学生染上赌博、偷盗、打斗等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据此回答4—6题:
4.对于上述现象的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上学是自己的权利,是自己的事B.这是没有珍惜受教育权利的表现C.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D.这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5.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①没有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②最主要的是家长以及学校的放任自流③学生的厌学心理④国家对教育重视不够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6.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有()
①直接阻碍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②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③影响我国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④加剧农村部分地区的贫困程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马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张家树村的一个普通女孩,多年来该村没有一个女孩子上过初中。马燕从小学四年级就坚持写日记,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进了日记,小学毕业时已经积累了六本日记。在她考上初中但妈妈要她退学时,她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我要上学》。在她的坚持下,妈妈含着泪说:“我一定要让孩子上学。”马燕终于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1)马燕是怎样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
(2)马燕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
(3)当你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时,你应该如何维护?
第三篇: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
四、使用教材构想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资源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导课时,我设计了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图片中的情景和我们现在学习条件的比较,得出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教学设计时,我把教材中的一些活动进行了取舍,如:舍去了教材P63第一个活动“假如你是该校一名学生,该怎么办?”;教材P64活动“小刚拒绝辍学,对自己、家庭、社会的好处?”等。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图片中的情景和我们现在学习条件的比较,得出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多媒体展示标题)珍惜学习机会
学习目标
1、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2、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4、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
(二)探究学习:
1、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材料)
学生阅读案例材料。
想一想:(1)案例中的父亲做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发言,教师小结: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2)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的权利?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小结: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知识拓展: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为 ①非法雇用童工
②不按国家预算核拨教育经费,挪用教育经费
③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④对危险校舍不及时维修而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⑤学校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规定,乱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 ⑥体罚学生。随意开除学生
⑦学校周围环境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噪音、网吧、迷信活动)⑧家长中断子女义务教育学业
⑨上级随便指示学校停课,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多媒体展示标题)
一、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2、感悟:(多媒体展示材料)
目的: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受教育机会是来之不易的 要求: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多媒体展示标题)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问题)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要求:学生明确问题,思考后回答。
教师引导,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有三项: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如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具体有:
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接受教育,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②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③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明显的时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要抓住时机学习。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①受教育既是我们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②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采用非诉讼方式和诉讼方式来维权。总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四)课堂练习
1、初二学生小王说: “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这种说法(C)A 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B 符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C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D 强调了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2、陈某被高某冒名顶替进入某大学就读。事隔多年后,陈某得知了这一情况,愤然将高某告上了法庭,这是因为高某的行为侵犯了她的(A)
①受教育权 ②姓名权 ③肖像权 ④隐私权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6月10日,中学生周某因贪玩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以周某平常不注意听讲,学习差为由,劝其退学,以免再影响全班成绩,周某回到家与其父亲讲明事情的经过后,其父与班主任大打出手,造成了不良影响。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①周某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因为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做到: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材料中的周某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班主任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他侵犯了周某的受教育权。因为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是必须承担的。他不应该劝其退学,应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鼓励学生迎头赶上。
③周某父亲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他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班主任老师的人身权利,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作为孩子的父亲应该向学校或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
4、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中学生小A希望通过带手机、穿品牌的方式来赢得他人的欣赏,而对自己的学业却漫不经心。一次考试时,因为发短信作弊,他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很不满意,顶撞老师。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A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8分)
①认为佩带手机才能得到他人欣赏是一种虚荣的心理,不能树立正确的自尊心。②对待学习漫不经心是不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表现。③对老师的批评不满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的表现。④考场上作弊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五)板书:
二、珍惜学习机会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
2、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1、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如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六)课后作业 目标:12、14、16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六课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
教学内容
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中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追问静态的美术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或影视图像。学生:教材,关于战争、和平的影视资料与文学著作。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影视或文学作品?它们是怎样表现战争的? 引入本课主题。
二、作品欣赏和重点讲解
欣赏不同作品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表现,并提出问题。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完成第74页的“思考与交流”。3.《布雷达的投降》。胜利者与失败者是谁?怎么从画面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国王委托委拉斯贵支完成这件作品的动机是什么?
4.《免胄图》。这件传为李公麟的作品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场面来描绘?
5.比较这两件同样以“投降”为主题的作品,看作者分别突出了哪些细节和场景。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采桑攻战宴乐铜壶》; 第二组:《原子弹灾害图·水》; 第三组:《内战的预言》; 第四组:《地道战》。
对比分析: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形成意见,相互交流。
四、集体讨论
美术作品中的战争与影视、文学中的战争是一样的吗?如果不是,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描绘战争场面的美术作品往往需要花费艺术家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再现这一战争场景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呢?
战争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变化。身在和平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描绘与身处战争之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表现常常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哪里? 如果由你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如《布拉格的投降》,你会采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这个问题可以分组讨论,以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创作与实践
欣赏教材第76页以“和平”为主题的两件作品,并适当比较二者的不同。以“和平”为主题进行创作,画出草图并附加设计思路即可。分组讨论,每组推选出一件最优秀作品,然后集体讨论,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给予点评,最好以鼓励为主。活动建议
完成“活动建议”。
教学资料
布雷达的投降(西班牙)委拉斯贵支
《布雷达的投降》是委拉斯贵支惟一的一幅历史题材油画。它是描写1625年7月25日西班牙侵略军攻占一个由荷兰长期坚守的军事要塞布雷达(是荷兰的一个小城)的事件。在17世纪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中,布雷达一战是西班牙惟一的一次小小“胜利”,况且此事已过了10年之久,荷兰也已收复了这个要塞。国王腓力普四世为了吹嘘他的武功,仍要画家画下来。委拉斯贵支接受这一任务并不光彩,因为这是在为侵略军树碑立传。画家受命固然是不得已,但另一方面也有一层私人的关系,即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斯宾诺拉,此人是画家的朋友和主顾。可是在这幅画上并没有宣扬西班牙军队如何“英勇顽强”,对垒的两军充满着和平休战的气氛。显然,画家是把战争双方的矛盾的实际意义掩盖了,侵略军头子斯宾诺拉和荷兰军队的指挥官正笑容可掬地在战场上欢然会面,大有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情调。且不管这个主题是否即国王的意愿,它毕竟构成了历史的虚伪性。委拉斯贵支想在画上减弱这种侵略的实质,而画成休战(而不像是投降)的阵势,只能混淆荷兰革命战争的意义,这就是委拉斯贵支在这幅画上的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艺术的真实,绝不是一种纯技巧的产物。画家的绘画技巧是高超的,这里他发挥了来自威尼斯画派的色彩表现功力,构图极富层次。两军交会,并不单调,双方仅以一方长枪直竖,一方枪支凌乱,作为胜败的标志,而人物形象就如集体摄影一般,木然无情。此画曾题名“枪林”,在人物身上渲染一种和谐的威尼斯色调(画家极崇拜提香,曾说:善与美要到威尼斯去寻找,而提香是创造这种善与美的画家们的领袖)。委拉斯贵支由于阶级地位而表现出的思想上的弱点,在这幅画上是显而易见的。画家只有在他大量的风俗画和肖像画上才建立了自己的现实主义功勋。
格尔尼卡(西班牙)毕加索
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毕加索在维护人类正义与和平进步事业方面,用他的艺术为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因而获得了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他本来不大关心政治。在西班牙内战时期,佛朗哥政权倒向法西斯,迫使画家站到共和国一边,并欣然接受马德里共和政府的任命,担任普拉多博物馆的馆长。这时他虽身在巴黎,仍十分关心自己祖国的命运。他准备拿出部分藏画予以出售,向共和国提供40万法郎的捐款。1937年1月,他创作了一套连续性版画《佛朗哥的幻梦与谎言》,并自己附上诗作。此时,毕加索接受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次年春季巴黎国际博览会的西班牙馆作装饰画。当他正在酝酿题材时,是年4月26 日发生了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进行构思,终于以此事件为题,画了这一幅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在创作的头几天里,他共画了25幅草图,至最后完成,画面已高达349.3厘米,长776.6厘米,刚好撑满他的一个大画室。毕加索采用了多种风格与手法,以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征的形象,把复杂的法西斯暴行的场面揭露出来。尽管是一些几何形人物,广用线条,寓意复杂,但观众都能领会。其强烈的感人之处不亚于一幅写实的力作。在最右侧,一个女人高举双手,显然她是从一座着火的房子上跌下来。另一妇女向画面中央奔跑,惊恐与狂怒布于全身;左边有一母亲,她手托被炸死的婴儿,在啼哭呼号。右角一妇人的头从窗户里探出,她举着一盏油灯,向前平举,象征揭露,她把这一切展示在光照之下,让世人看个分晓。在画面的中央,高处有一眼睛似的灯光,可是眼睛的瞳人却是个灯泡。地上倒卧着战士们残缺的肢体。断臂上还握着被折断了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可能是对英雄的哀悼。靠中央上方,有一因受伤而嘶鸣着的马头,它张裂着口,由于爆炸声而受到惊吓。有几枝箭自上落下,刺在痛苦地挣扎着的动物和人身上。靠左侧上方,有一眼睛已移位了的牛头,形象十分狰狞。人们从毕加索过去的画上常出现牛头这一事实来分析,认为它可能象征邪恶。毕加索采用分解立体构成法,仅用黑、白、灰三色来画成。调子阴郁,情景恐怖,全画充满着悲剧气氛。这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时空的,并蕴含着愤懑的抗议声。当《格尔尼卡》公展以后,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奔走相告,人们首先感到的是画家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所表现的觉醒。后来他在《法兰西文学报》上发表文章说:“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能儿?如果他是一个画家,那就只有一双眼睛;如果他是一个音乐家,只有一对耳朵;一个诗人,只有一具心琴;一个拳击家,只有一身肌肉吗?恰恰相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他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做出反应。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你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这段话宣告了毕加索开始重视艺术的社会学意义。有人不理解他在这幅画中的隐晦含义,问他那匹可怜的马和那头牛是否代表着受难的人民和杀人的法西斯?他回答说:“那头公牛不是法西斯,但它是残暴和黑暗„„马代表着人民„„格尔尼卡壁画是象征的„„寓意的。这就是我要用公牛、马等形象的原因。这幅壁画要明确表达和解决一个问题,因而我运用了象征主义。”不过,毕加索对《格尔尼卡》一画的解释有时也不完全一致。在第一次展出时,他说画上所使用的象征性手法是“平凡”的东西,后来又补充说:“只有最广泛的平凡灌注着最强烈的情感时,一件伟大的、超越所有派别和种类的艺术作品才能诞生。”这后一句话,说出了他那“超越所有派别和种类”的意义。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也即在于此。
免胄图(北宋)李公麟
白描源出于“白画”,魏晋时已有,多为粉本画样,经隋唐至宋,逐渐发展为独立的绘画样式。白描不施色彩,仅借助墨笔线条的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来表现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以及运动感、空间感,朴素优美,技巧要求高。李公麟在白描发展过程中,贡献极大,其代表作《免胄图》、《五马图》都是白描佳作。《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叛臣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党项、羌浑、奴剌等西域诸番30万大军侵唐,唐代宗急诏令郭子仪带兵万人,驻守泾阳,抵御敌军。在敌众我寡的危急之际,郭子仪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卸去盔甲,只带十数人,径入回纥可汗营,说服回纥反击吐蕃,泾阳之围遂解,画卷即以这一史实为题材。画卷右部,回纥大军万马奔腾,卷尘而来。中部,功高盖世、一身儒服、宽厚中透出威猛的郭老将军来到回纥大营,回纥可汗、将领们深感意外,露出惊讶、后悔之色和“慕华钦顺之情”,罗拜于地。雍容大度、面带微笑的郭子仪稍稍俯首,以手示意请起。画中左部是自信镇定、仪表堂堂的郭子仪的侍从骑乘,虽然人马很少,但保持着警觉。在他们后面,是严阵以待、有备而来的泾阳守军,这是郭子仪单骑免胄的依靠。画卷根据题材的内容要求,把双方主体人物,特别是郭子仪,放在中心位置,与军队、侍从拉开一定距离,这样就把观众的视线吸引到中心人物身上。在主要人物两侧,或站或跪的人物、马匹等,也有规律地高低起伏,疏密相间,形成一定的节奏感。作品中,郭子仪的安闲大方与可汗的心悦诚服,唐军官兵的威风凛凛、睿智俊伟与回纥将军的勇悍蛮武、高鼻深目形成对比。李公麟的人物画作品中,历史题材占有很大比重,往往“薄著劝诫于其间”。在北方强敌压境,大宋王朝和战无方的当时,《免胄图》的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内战的预言(西班牙)达利
这幅画完成于西班牙内战爆发前的几个月,画家达利用挣扎分裂的形象来象征一个整体内在的冲突,也以此来暗示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对画家而言,战争不是现实利益瓜葛而是原始力量冲突的结果,他把内战视为“意识形态的和无人性的力量、死亡和信仰、革命和传统的象征性的两极分化,是一种病理现象的体现”。认为“内战的痛苦如同这些相互吞噬的伊比利亚(古西班牙)生物,是纯粹自然史的现象而不是像毕加索认为的那样属于政治现象”。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出生在西班牙,他的早期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居所附近港口的热爱。但随着战争的临近,向来对政治漠不关心的达利与其他的超现实主义者发生了冲突,终于在1934年的一次“审讯”中被开除出了超现实主义团体。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依然还是能够在国际超现实主义作品展中亮相。在1940年左右,达利又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现在称这段时期为他的“经典”时期——显示出了其对科学和宗教的专注。作为一名艺术家,达利不把自己局限在单一的风格和创作媒体中。他的作品,历经了早期的印象派,作为过渡的超现实主义,直到最后经典时期这一变迁过程,证实了达利不愧是一位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艺术家。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讨论交流和综合活动来完成,时间为1课时。以美术作品为中心,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培养他们从不同层面看待问题的习惯。战争与和平是人们时常提到的话题,影视、文学等通俗文化也不断涉及这两个主题,学生对它们都不会陌生。在课前准备时可以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如关于战争的著名电影或文学名著,以及它们对于战争的表现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并把这些知识和经验转化到学习上来,更好地认知新事物。教学中可以适当放映一些表现战争的影像资料片断,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课程中可以先集体教学,再分组讨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不妨先从美术作品与影视、文学的区别开始展开,如电影有一个时间维度,可以把一场战役的缘起、开端、过程和结果全部表现出来,而绘画只有一个画面,必须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把整个战争过程和作者的意图展现出来,这就要求画家在有限的经营布置中放入尽可能多的内容。而欣赏者必须从中发现作者的意图。
战争有不同性质,有些战争是正义的,有些是非正义的,这种划分的标准是什么?艺术家是以一种纯粹客观的态度表现战争,还是预先站在一个立场上表现战争?如果艺术家有一个立场,那么又是通过哪些细节来发现他的立场的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展开,激发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到答案。
教师也可以采用系统分类的方式,引导学生就讨论有关战争的各个阶段,进而要求学生总结、分析,艺术家们大多会选择其中哪一个阶段来描绘,并进而推测,那些艺术家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场景。最后,学生还可以大胆假设,如果是自己来表现这场战争,又会选择哪一个场景,表现其中哪些片断,从而使学生拉近自己与著名美术作品之间的距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欣赏艺术品。最后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完成一件以“和平”为主题的作品,可以利用不同材料(绘画、雕塑、摄影、设计)进行创作。如果在操作上有困难,也可以设想出一个观念,画出草图,附加创作说明。通过实际动手创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与战争这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不同方式,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态度;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并能根据这些作品的各种手法和细节来推断美术家的意图。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安排了一个“活动建议”和一个“思考与交流”,都是分析美术作品。对秦始皇兵马俑审美特色的分析可以适当结合教材的介绍来进行,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所看到过的其他中国雕塑作品进行对比。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小城,西班牙内战时遭到德国的轰炸。毕加索的作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这件作品的首要特点是运用了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属于“综合立体主义”风格。变形手法造成了一种支离破碎的效果,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形象(如妇女、儿童、断了的手臂),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内容。
教学基本思路
战争是人类历史中不断出现的大规模杀伤行为,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战争,包括其原因、结果与影响,有助于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美术作品既能展现战争恢弘的一面,也能反映战争带来的灾难。通过美术作品所呈现的“战争”的不同侧面,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并解读艺术作品背后所隐藏的知识。
再现战争的美术作品都必须选择一个最具表现力的场景,把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示出来。通过对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艺术家的构思意图。所以需要侧重于画面构图、形式、表现技巧等的解读,让学生从各种细节中了解艺术家的意图,培养、锻炼他们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教学材料分析
本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2.通过美术作品对战争进行的反思;3.美术作品表现的和平观念。虽然都涉及到美术与战争的关系,但是作品之间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例如有的作品表现战争是无意识的,有的则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历史上曾经爆发过无数战争,即使在现实社会中,仍有战争在遥远的地方进行,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是战争毕竟是人类经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地理解战争与和平,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素质。教材以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探究、体会这些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战争是残酷的,引发出许多无谓的牺牲、死亡和痛苦,但是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能体现出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因此艺术家在表现战争时就有许多的切入角度,通过了解他所强调的那些方面,就能相对深入地了解他的立场。
这一课首先从象征中华文明的长城入手,表明战争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战争往往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痛苦,但也会带来新的变化。其中之一,是应用于战争的各种建筑器具。如城墙、武器、甲胄,以及战争所推动的各种技术变革。经过时间的淘洗,许多前代战争用具现在已经成为艺术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人们审美欣赏的对象。
兵马俑不是战争的工具,但却是战争的产物。战争的载体是军队,军队进而成为权力和安全的象征。兵马俑正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战争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活动,它还成为人们思想的一部分,许多关于战争的美术作品,都需要从思想与观念的角度去理解。
课本选用了两件关于投降的绘画。战争的果实就是胜利,而敌方的投降正是对这一果实的收获。因此,战争的胜利者特别喜欢描绘这一场面。同样,对敌人的无情打击也可以成为展现勇气和胆魄的手段,《地道战》描绘的正是人民的力量。所以,再现战争的画面往往不仅仅是在再现战争,其中还隐藏着对胜利者的标榜,对某一参战方的赞颂。
不论战争为统治者带来什么好处,战争只会为人民带来苦难。达利的《内战的预言》以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战争的恐怖,而丸木位里夫妇合作的《原子弹灾害图·水》则以浓重的色调呈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第五篇:珍惜学习机会教案-张兴华
《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双庙明德学校政治教师
张兴华
A、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能力方面: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B、教学重点难点
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C、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多元互动、自主探究、案例教学
D、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教育,还有教育的重要意义。而且,国家也很重视公民的受教育权,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教育权。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受教育权是否能得到时刻的保障呢?
二、新课教学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被侵害的情况(多媒体展示)
(1)学校附近的KTV经常音响开得很大,吵得学校里的同学无法安静地晚自习。
(2)胡某因为经常不交作业且不遵守学校班级纪律,老师停课让他回家反思一周。
(3)15岁的刘铭父母离异,母亲下岗而父亲又不按时支付抚养费,使得刘铭只能辍学在家。
师:以上例子分别说明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
生: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侵害。
师: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上述这些例子中的侵害时,我们该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2、维护受教育权利(多媒体展示)
社会透视:离某中学100米处新开一家网吧,电脑设备崭新,上网费用便宜,还推出上网三小时可免费再上一小时的优惠。校内一些“网虫”经常逃课到此网吧上网,还带了很多其他同学也来这上网。
师:假如你是该校的中学生,你该怎么办?如果是学校的领导该如何消除网吧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
生:如果我是该校的一名学生,我会克制自己,专心学习,不到网吧上网,也劝解身边同学要抵制不良诱惑。
生:向老师或当地政府如实反映情况,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师:很好,通过自我约束和维护受教育权的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校长该如何来处理这件事?
生:校长应该先教育学生抵制诱惑,安心学习。并依靠新闻媒体、当地政府的力量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妥善解决网吧的问题。
师:校长可以通过加强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到网吧上网的弊端,从而减少逃课上网的现象。并通过用非诉讼和诉讼的方式消除网吧对学校的影响。那么,非诉讼方式包括哪些?
生:与侵权人进行协商交涉;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生:寻求亲戚、朋友的帮助;向教育局、妇联、当地政府、媒体等有关部门反映。
师:如果这些方式都无法解决,那就必须用诉讼的方式即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这样才能有效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我们在增强我们的权利意识的同时还应增强我们的义务意识,受教育权不仅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应履行的义务。为什么呢?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1、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多媒体展示)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的支出达到1561.76亿元,在上一年增长76%的基础上,2008年又大幅增长45.1%。中央财政安排654.4亿元,支持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其中,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师: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
生:说明国家要普及教育需要投入很多的财政资金。生:说明父母提供我们上学不容易。
师:为了自己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国家和家庭也为了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付出很多努力,所以,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那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多媒体展示)
陈某母亲身体虚弱只能在家整理家务,家中经济主要靠父亲的工作。可最近父亲的公司效益不好,每月只有700元的收入。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陈某觉得自己成绩也不理想,所以念八年级的他辍学打工,挣钱给念七年级的妹妹上学。
你是否支持陈某的做法?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生:我支持陈某的做法。因为他家庭经济确实困难,他的行为减轻了家庭负担也保障了妹妹的受教育权。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是对家庭的负责。
生:我不支持陈某的做法。因为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他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中途辍学是违法行为。
生:我支持陈某的做法。他现在对学习不感兴趣,让他参加社会工作会让他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有助于他返校后端正学习态度。而且他的行为有助于缓解家庭的负担。
生:我不支持陈某的做法。因为他这样做虽然从短暂利益上来看有利于缓解家庭压力,但从长远利益来看,不利于自己的发展。而且,他遇到学习上的困难知难而退,没有履行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师:从道德上来讲,陈某的行为体现了对父母的孝顺,对妹妹的责任。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没有正确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而且,也没有正确来面对家庭遇到的困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洪战辉。
(多媒体展示)
父亲患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自己患有眼疾。从16岁开始,洪战辉开始带着妹妹,边打工边上学,不仅完成义务教育,而且还考上了大学。
师:所以,从这两个例子中对比,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当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除此之外,还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生: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生: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
师:尤其是现阶段,有些同学没有办法完成学习的任务,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放弃。而且,没法遵守学校班级的纪律,这些行为都是没有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呢?
3、如何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学生阅读课本65-66页,总结要点并回答)
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接受教育,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
生: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生: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明显的时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要抓住时机学习。
三、课堂总结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
2、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1、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如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四、课堂练习
1、初二学生小王说: “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这种说法(C)
A 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B 符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C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D 强调了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2、公民接受教育,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看(A)
A 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B 既不是公民的权利,也不是公民的义务
C 只是公民的权利 D 只是公民的义务
3、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C)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③认真履行参加生产劳动和依法纳税的义务
④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五、课后思考题:
1、新学期开始了,可陈凡却没有及时到校上学。班主任进行家访后了解到:七年级陈凡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他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于是想辍学外出打工。在班主任的劝解下,两周后他才返校。但是,在校期间他还是经常出现课堂上讲话,作业缺交的情况。
陈凡的行为中哪些不符合法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