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5: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教学教案》。

第一篇: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教学教案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

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 影仪。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导入新课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研读与赏析o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l曰i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教师明确: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

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齐背课文 《游山西村》陆游导入新课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全班讨论、交流明确: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 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 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竞背课文 抽查背诵 ■研读赏析

齐背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拓展延伸《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月》„„■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王维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 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 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 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齐读背诵 《渡荆门送别》李白■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出示学生设计的图画或课件,引导学生对照赏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齐读背诵■延伸作业阅读《归园田居》其他四首。摘抄盛唐高适、岑参的著名边塞诗,并点评赏析。从四首诗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

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一文

第二篇:30 《诗四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教案

《诗四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课型:讲读 课时:两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文学常识及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2、背诵诗歌,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理解每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重点:

1、背诵诗歌,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诗歌,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荒秽(huì)荷(hè)锄 道狭(xiá)沾(zhān)沾湿 愿无违(wéi)

2、反复诵读诗歌。

3、文学常识积累:

要求: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如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

(2)、背景:这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二、检查导入:

1、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2、听写字词。

3、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

4、检查诗歌朗读情况。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诗歌,整体感知

1、一读诗歌。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二读诗歌,读懂诗意。要求:细读诗歌,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诗歌。(1)、学生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的问题,老师注重指导。

译文:诗人在南山下种了一些豆子,豆田的情况是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一大早就起来去清除杂草,直到月亮出现在天空才扛着锄头回去。为了这长得稀疏的豆子,诗人还要在草木丛生的狭窄小道上行走,以致晚间的露水打湿了衣裳。

豆子的丰茂与否,并不是他特别挂心的,衣服被沾湿更是小事一桩,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1)、荒秽(huì):杂草丛生。(2)、带月:顶着月亮。(3)、荷(hè)锄:扛着锄头。(4)、道狭(xiá):道窄。(5)、草木长:草木丛生。(6)、沾(zhān):沾湿。(7)、但使:只要让。

(8)、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4、三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

(1)、《归园田居》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归园田居》通过作者弃官回家后垦荒耕种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2)、《使至塞上》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5、学生试背诗歌,最好当堂背会。

(二)、精读诗歌,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答案: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3、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答案:这里的“愿”具体指陶渊明的生活愿望,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官场决裂,保全一个完整的自我。

4、你是如何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个名句的?(名句)答案: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5、《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答案: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三)、品读诗歌,赏析语言:

全诗触景伤怀,移情于物,语言精练,一字传神,真挚自然。请从文中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诗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

(1)、示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2)、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句子。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四、迁移提高,拓展阅读

(一)、《归园田居》《使至塞上》训练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A)A.清新自然 B.壮阔雄奇 C.含蓄蕴藉 D.慷慨悲凉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_。

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对比__,突出了__早春郊野景色的美丽迷人__。

五、反馈检测:

一、为下列字注音

秽(huì)豚(tún)荆(jīng)燕然(yān)

二、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使至塞上: 出使 2.腊酒浑:浑浊 3.闲乘月: 趁着 4.逢候骑:遇到

三、文学常识填空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陶渊明______,___晋_____代诗人。本诗共____五____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2.《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王维_____,___唐_____朝诗人。本诗选自《__王右丞集笺_____》。

四、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___”

2.《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最后“王孙”句:《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言山居特别恬适,隐者自可久留。王孙,此指王维。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内容。答案:描写了秋山雨后的月夜。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答案:前句写静景,后句写动景,诗人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景观: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从侧面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诗歌,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2、反复诵读诗歌。

3、文学常识积累:

要求: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如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25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半个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强烈的时代精神,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胸怀,增长了他的社会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奠

定了丰厚的基础。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2)、背景:《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二、检查导入:

1、导入:由简介本诗的背景引出课题。

2、听写字词。

3、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

4、检查诗歌朗读情况。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诗歌,整体感知

1、一读诗歌。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二读诗歌,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诗歌,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诗歌。(1)、学生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的问题,老师注重指导。

答案:译文: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似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常常蕴涵着希望。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衣着简朴,吹萧击鼓,结队而行,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动力。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4、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叙事,写景,抒情结合的方法, 表现了作者久居异地之人的思乡之情。

《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写自己在村民家做客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展示了农村特有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但不是决意归隐。

5、学生试背课文,最好当堂背会。

(二)、精读诗歌,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

答案:诗中的写景句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变换,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山势和流水,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山野以动感,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

写完山势、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法从不同角度写长江的近景、远景。“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慢。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颔联从正面描写。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2、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颔联、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那种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了思乡的情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其为“故乡水”,诗人此次远行,怎能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抒发了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

3、两首诗都写了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试比较它们的异同

答案:两首诗都写了自己出游的经历,都展示了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写景技法高明,均有名句彪炳千秋,让世人时时吟诵。两诗景物描写皆融注诗情。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流露了诗人孤寂的心绪,《渡荆门送别》写出了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写景灵动,情韵悠长,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流露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以及初次远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游山西村》思考题

(1)诗题《游山西村》,八句却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请结合诗句对此作一番分析。(2)诗歌三、四句,有人认为是回忆来村的经历,有人认为是入村后徐行山村周围所看到的景致,你觉得哪种看法更切合语境?(3)诗人为什么结尾写道“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什么使诗人如此留恋?(4)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诗一、二句写山西村民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了农家的热情、朴实;

三、四句写村庄周围的景致;

五、六句写村中淳朴的民风,古老的民俗,社日将近,村民吹箫击鼓,热闹非凡;

七、八句写诗人有点恋恋不舍,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门的。全诗写了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虽无一“游”字,却处处切“游”。(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3)诗人笔下的山西村透出浓浓的诗意,诗人陶醉在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人情美表现在农家待客的热情和朴实中。风物美表现在村落的景致描写中;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那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诗人正在观赏美景,咚咚腊鼓之声,萧笙悠悠之韵,从村庄里传送出来,哦,原来是一年一度的春社近了,难怪村民循俗准备,以传统的衣着、礼数忙于迎接这个欢乐的节日,多么古朴可爱的民风啊!难怪诗人如此留恋。

(4)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情感。

(三)、品读诗歌,赏析语言:

本文语言精练,含义深刻。请从文中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

1、、示例: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

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像瑰丽。抓住两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要求学生通过想像,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

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

从表现手法看:①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

(2)、学生合作交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又”把移步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描绘得宛然在目。当我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单欣赏了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更领悟到它蕴含的哲理思想——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只要有梦在,希望就在

四、迁移提高,拓展阅读

训练点: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诗的特点

从思想内容、情感抒发、风格等几方面比较《归园田居》《游山西村》异同。

明确:两首诗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都选择了“一天”中农村生活的剪影,都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不同之处在于:《归园田居》是五言古诗,写了田园的劳作之乐,平淡而又富于情趣,朴素的语言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意诀官场、热爱田园、回归田园的意愿。风格质朴醇美。《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写自己在村民家做客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展示了农村特有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但不是决意归隐。因为诗人虽赋闲在家,但仍有志报效国家,所以仅有重游之念,而无归隐之意。诗风自然闲适。

五、反馈检测:

1、《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游山西村》选自《___剑南诗稿_____》,作者是_____陆游___,字务观,自号____放翁____,______南宋__朝著名诗人,现存诗__近万______首

3、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A.晨兴理荒秽(野草)B.长河落日圆(长江)

C.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D.拄杖无时夜叩门(随时)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5、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

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游;流;楼;舟__。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渡远荆门外(A)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2)山随平野尽(B)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3)仍怜故乡水(C)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3.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莽莽平原(2)月下飞天镜:月亮(3)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4)仍怜故乡水:始终 4.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D)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

第三篇:《诗词四首 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导入新课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研读与赏析o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l曰i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教师明确: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

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齐背课文 《游山西村》陆游导入新课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全班讨论、交流明确: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 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 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竞背课文 抽查背诵 ■研读赏析

齐背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拓展延伸《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月》„„■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王维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 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 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 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齐读背诵 《渡荆门送别》李白■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出示学生设计的图画或课件,引导学生对照赏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齐读背诵■延伸作业阅读《归园田居》其他四首。摘抄盛唐高适、岑参的著名边塞诗,并点评赏析。从四首诗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

《诗词四首 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

第四篇:《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教案1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诗四首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1、2、3、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2、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一般人们旅游都到风景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与众不同,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课文

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三)朗读课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四)品味诗意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

3.质疑探究

①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②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

(注意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品味诗的意境)

5.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

①艺术上的特色;(简单渗透对仗的知识)

②用投影仪或发放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揣摩这两句诗的运用:

材料一:天发股份公司早就想获得成品油的批发资格。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将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收归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由他们垄断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销售。这样,一方面, 天发股份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被中止,不能开展成品油批发及仓储经营业务,导致公司投资数亿元建成的三大油库等优质资产不能充分利用,处于低负荷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进油渠道也受到两大集团的控制,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下降。天发股份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天发股份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成品油批发牌证。

材料二:中国中场球员李铁在未来的三年中,将以正式加盟球员的身份代表英超球队埃弗顿队征战英超赛场。李铁在上个赛季以租借的形式从辽宁队转会到埃弗顿队。李铁在租借期满后的正式转会过程中却因为欧洲足坛经济不景气产生了一些波折。最终,在中国东莞星河传说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的出资帮助下,各方解决了转会费上的分歧,促成李铁能能够成功转会英超埃弗顿。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③引导学生从运用和感悟中,体会诗句的哲理,它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6.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陆心情喜悦;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尽量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五)巩固教学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当堂背诵;

2.请学生默写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同桌互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的两首诗

——《归园田居》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学生在七年级之前已学过李白和王维的诗,可从这里所选的诗与以前所学的诗不同之处入手激趣导入)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读,个案指导)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或齐读)

(四)品读诗意

1.对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描写的画面。

①《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②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③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④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开放性,不求统一)

(5)《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的所见景色)。

⑥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话把感受。(提示学生可结合地理课的有关知识联想)

3.、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写法上:都是诗中有画,写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都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情绪。

②内容上:王诗写西域,写大漠,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诗将长江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③形式上:都是五律,但又有不同,王诗仄声起韵,李诗平声起韵。(适当渗透一点格律诗的音韵知识,但不能也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④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五)巩固教学

将诗中的好句子默写出来。

(六)布景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五篇:《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教案1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诗四首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1、2、3、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2、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一般人们旅游都到风景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与众不同,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课文

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三)朗读课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四)品味诗意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

3.质疑探究

①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②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注意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品味诗的意境)

5.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

①艺术上的特色;(简单渗透对仗的知识)

②用投影仪或发放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揣摩这两句诗的运用:

材料一:天发股份公司早就想获得成品油的批发资格。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将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收归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由他们垄断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销售。这样,一方面, 天发股份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被中止,不能开展成品油批发及仓储经营业务,导致公司投资数亿元建成的三大油库等优质资产不能充分利用,处于低负荷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进油渠道也受到两大集团的控制,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下降。天发股份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天发股份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成品油批发牌证。

材料二:中国中场球员李铁在未来的三年中,将以正式加盟球员的身份代表英超球队埃弗顿队征战英超赛场。李铁在上个赛季以租借的形式从辽宁队转会到埃弗顿队。李铁在租借期满后的正式转会过程中却因为欧洲足坛经济不景气产生了一些波折。最终,在中国东莞星河传说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的出资帮助下,各方解决了转会费上的分歧,促成李铁能能够成功转会英超埃弗顿。

③引导学生从运用和感悟中,体会诗句的哲理,它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6.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陆心情喜悦;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尽量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五)巩固教学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当堂背诵;

2.请学生默写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同桌互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的两首诗

——《归园田居》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学生在七年级之前已学过李白和王维的诗,可从这里所选的诗与以前所学的诗不同之处入手激趣导入)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读,个案指导)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或齐读)

(四)品读诗意

1.对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描写的画面。

①《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②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③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④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开放性,不求统一)

(5)《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的所见景色)。⑥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话把感受。(提示学生可结合地理课的有关知识联想)

3.、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写法上:都是诗中有画,写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都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情绪。

②内容上:王诗写西域,写大漠,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诗将长江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③形式上:都是五律,但又有不同,王诗仄声起韵,李诗平声起韵。(适当渗透一点格律诗的音韵知识,但不能也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④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五)巩固教学

将诗中的好句子默写出来。

(六)布景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下载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