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

时间:2019-05-15 05:4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

第一篇:【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

第一课 计划明天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象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提高。第一课时:未来的我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

一、组织课堂 

二、讲授新课 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迅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道具、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7.提出学生作业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象“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10.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 第二课时:计划表设计与美化 教学重点:根据可行的方案,对计划表进行设计美化 教学难点:注意美观的效果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尺子 教学过程: 

1、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如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学生畅想理想目标。

2、引入课题:要完成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制定计划,认知计划: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

3、了解、欣赏计划表:计划表包括标题、表格、文字等。

4、学生自主尝试绘画、剪贴、压印等方法。

5、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8、学生互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最佳实用作品 

9、教师评价与鼓励。

10、课后延伸: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课 走迷宫 2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第一课时:设计迷宫图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彩色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1.谈谈自己玩迷宫的感想,说一说迷宫图的形式特点。

2、了解迷宫的含义:就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锻炼人类智慧的游戏。

3、介绍传说中古希腊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

4、迷宫图的构成:起点和终点;复杂的路线(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背景;主题。

5、作业设计步骤:构思主题,勾画路径单线唯一通道,添画上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将单弦改为双线,画障碍物、景物、背景,检查路线,上色。

6、作业要求: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

7、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8、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图,互评、师评。

9、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立体的迷宫。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收集有关的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养成有序的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一个立体的迷宫。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双面胶、硬纸等。教学过程: 

1、板书课题:走迷宫——制作立体的迷宫 

2、欣赏各种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3、你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迷宫? 

4、立体迷宫的构造:底板、起点和终点、路线、障碍物等 

5、教师小结:根据障碍物、连接物的移动,可以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6、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7、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精美的迷宫。   第三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水彩颜料、毛笔、调色板、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板书课题:校园平面示意图 2.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3.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绘画步骤: (1)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2)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画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3)画上淡淡的水彩。

(4)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6.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7.学生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8.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 2.板书课题:校园一角 3.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4.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5.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6.介绍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7.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8.教学评价与延伸

展示作品。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  第四课 真情对印 教学目标: 

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形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

2、在学习中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教学重点: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水粉纸、水粉颜料、毛笔、调色板、小桶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5.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6.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反馈指导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晾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7.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画印什么? 8.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9.学生自主表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10.欣赏感悟

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11.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 1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 第二课时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蜡光纸、剪刀、胶水、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中理解对称纹样 2.掌握规律和方法 (1)欣赏作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什么叫对称纹样?相同的纹样,围绕中心向四面重复展现,或在中心线两侧出现相同的纹样,这就是对称。)(2)教师再出示一组相同的剪法,因折法不同呈现出不同样式的剪纸团花作品,提问:这一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剪纸团花因折叠的层数不同而呈现出对称面的多少变化。)3.领会制作步骤和方法:

(1)折。用正方形的色纸,折叠时要对齐、抹平。

(不同的折法影响着剪出的团花的对称面,教师可出示多种折叠示意图让学生尝试。)(2)设计纹样。团花的外形大致偏圆形.内部纹样要做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3)剪。剪弧线时,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做到剪痕流畅、干净。

(4)展开抹平,隔纸压、抹。

(5)贴。

4.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可4~6人一组,组内每人设计的纹样最好不同,每组的剪纸纹样贴在同一张纸上。

5.作业展示、讲评。

6.课后延伸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数不胜数,对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性”美的艺术品,不仅在服饰、雕塑和建筑物、绘画等中采用了对称式的结构方法。而且在音乐和文学之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你能根据你的理解举例说说吗? (2)在你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运用“对称”这一结构方法吗 ? (3)同学们,对称有许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它的不足,如有时会显得呆板、静止、缺少变化,对称的景物司空见惯了,给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大家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还可以继续领悟其他的结构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课 记忆大比拼 教学目标: 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

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等。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人

1.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2.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书上的物体画完整。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火锅由哪几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象添画。



三、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画完整。



四、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              第六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

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教学过程:



一、新课讲授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

三、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

四、自主表现

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

五、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

六、课后延伸

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    第七课 草丛中 教学目标: 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教学重点: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外形结构特征,并能具体细致的描绘。教学难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教学过程:



一、激趣讲草丛故事。



二、观察(单棵草)1.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2.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

三、组拼(几棵草)1.组合游戏。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象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欣赏、评论。

第八课 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

1、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2.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3.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

二、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

三、自由表现

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

四、欣赏评述

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第二课时 

一、继续完成上一节课的作业 

二、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1—2张全开大纸。   第九课 绿色呼唤 教学目标: 

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教学重点: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彩笔等。教学过程:

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2.教师巡回指导 

五、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小结。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2、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 教学难点: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色卡纸、课本、彩笔、剪刀、绳子等。教学过程: 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本图片



二、了解画法



1、师生归纳方法步骤: 

2、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

三、尝试制作 构思设计外形、写上美术字,涂色完成。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制作一张小树领养卡,并在卡的正面写上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2.教师巡回指导  

五、作业展评、小结 作业展评,比比谁的设计独特,造型可爱、美观。教育学生爱护树木。                第十课 编纸条 2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2、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3、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教学难点: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

二、欣赏激趣

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 (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展示图片或实物。

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

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对照相应的图片或实物逐一进行分析 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

五、学生作业

 (第二课时)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2.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一课 花团锦簇 2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用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

二、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

三、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

四、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

五、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

二、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

三、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2课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用具准备: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旧报纸、课本等。教学过程:



一、欣赏激趣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

二、讲授新课  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

3、四种用笔的演示:(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三、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

四、学生练习

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表现一幅花卉图。第二课时: 

一、展示其他不同画法的花卉,并简单示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画法



二、教师再次示范,边画边讲解具体绘画步骤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

三、学生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学习画自己熟悉的蔬果。

 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对蔬果的感受,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

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

五、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     第十三课 大力神 2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2、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扩大知识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

4、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绘画习惯,养成事前预想计划的行动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用具准备:课本、铅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

二、欣赏引入

1.祖国建设的好帮手,工作中的大力神——吊车。2.出示课题:大力神。



三、探讨认识

1.认识吊车种类:分组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讨论探讨:

(1)吊车的用途:用于港口、车间、工地等地。

(2)吊车的种类: A.可移动式:汽车吊、履带吊、行吊等。

B.固定式:码头吊、塔吊、龙门吊等。

2.了解吊车的基本结构:主机、底座、臂杆、滑轮组等。

3.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展板上并粘贴上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汇报。

4.欣赏各种吊车的图片:汽车吊、履带吊、码头吊、塔吊、龙门吊、轮船吊等



5、画法学习

(1)感受线条特点:哪种线条适合表现吊车?尝试画出你所认为最能表现出吊车力度的线条。

(2)分析不同结构的表现方法:

6.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大的结构外形,注意比例。

(3)细致地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整理完善,适当添画人物和场景。



四、尝试表现

1.选择一张吊车图片作为写生的对象,用线描的方法生动准确地画出大吊车的特点与结构细节。

2.注意线条的力度和线条疏密。

3.教师巡回指导。



五、赏评展示

1.分组进行展示欣赏与交流。

2.师生共同点评。



六、课外拓展

I.了解吊车的制作原理,并自己动手做一些吊重的小实验。

2.收集相关用品材料。

(活动二)教学过程 

一、认识原理

1.认识吊车吊重原理。(教师准备:每组有支架、滑轮、一条绳索、一组重物)2.学生尝试:利用工具怎样吊起更多的重物?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吊重更多。

3.课件展示吊车吊重工作原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吊车吊起重物的重要法宝。

4.想一想吊车怎样保持平衡:在底部设置重物与吊臂形成杠杆保持平衡。



二、合作制作

1.每人将所带的材料以组为单位集中。

2.将所带的材料分类整理,选取可用材料。

3.小组成员依据制作要求进行细致分工 4.讨论分析材料的特点,共同设计吊车样式、结构。“设计师”绘出草图。

5.合作制作:

(1)分部分工制作部件。

(2)组合装配调试。

(3)进行外部装饰,完善细节,完成制作。

6.教师指导帮助。



三、赏评分析 1.分组赏评竞赛。

2.“大力神”吊重。

3.师生讨论评奖: 外形美观——艺术奖;结构合理——设计奖;吊物能力——大力神杯;合作意识——合作奖。



四、总结提高

 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吊车,制作出真正的大力神。

第二篇:湘版一年级下美术教案

第一课:小雨沙沙①

一、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湘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课,是一堂十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造型•表现课。教材中运用富有童趣的拼音儿歌,小雨沙沙的情景,为的是更有意境地让学生认识美术元素中的点与线,并学习如何来表现雨的意象。教材选用了芦笋和非洲菊在下雨时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下雨等这些自然现象的美,体会到植物在雨中造型变化的特点,从而用有情感的点与线去塑造。教材还展示了不同雨的画法,拟人化的小花喝雨水的步骤图和两幅不同表现内容的学生作品,对不同的下雨情景进行点与线分析,起到了欣赏和感悟的作用,引导学生去表现春天的雨中动植物的可爱模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美术中的点与线基本知识。

2.过程目标: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雨的美,点与线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向往,对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时动植物的情景。2.难点:点与线的变化,情感的融合。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或者水彩笔 2.教师:课件、教具和纸

五、教法和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在玩中学的学法。一是在“听雨”中,玩点与线,表现形象; 二是在“看雨”中,玩点与线,丰富形象; 三是在“讲雨”中,玩点与线,组织形象; 四是在“评雨”中,加深对点线美的认识; 五是在“组合”中,加深对整体美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雨声,唱《小雨》儿歌,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1.播放下雨的各种声音,听自然的雨声,请两位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到黑板上画点与线,让学生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2.听《小雨沙沙》音乐,打开教材,唱、念《小雨沙沙》的儿歌,体会音乐、儿歌与点、线的旋律。3.播放春雷响了的声音,快躲一躲吧。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从听觉到用美术方法表现的能力。同时师生共唱《小雨沙沙》,放松心情的同时,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二)展开:看雨天,引出与雨有关的形象,打开学生的思维。播放小雨沙沙情景的幻灯片,用视觉去感受雨中有哪些形象出现和变化,并在纸上画出来。

1.蔚蓝的天空飘来了云。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一朵云,看一看,谁画的云能轻轻地飘在天空上?

2.眨眼间乌云堆积在一起。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乌云,看一看,谁画的乌云厚厚的,满满的?

3.春雷响了,划过一道闪电。学生练习用线条画闪电,看一看,谁画的闪电有力量,有速度?

4.天空暗下来了,开始下小雨了,一滴、两滴,学生练习小小的点。雨点串在一起成了什么?理解由点连成线。雨越下越密了,成了长长短短的细雨丝,理解由线连成面。让学生认识用点——线——面来表现雨天变化的方法。

5.风呼呼的吹着,细雨丝被风一吹斜斜的落下来。学生理解雨的随着景象的变化线条也变化的方法。

6.雨也越下越大了,雨点噼里啪啦落下来,打在(教材中)非洲菊的花瓣上,学生观察水滴,溅起了又成了一朵朵的水花。教师描述,与学生一起想象着画。

7.雨渐渐小了,风也停了,(教材图片中)芦笋怎样了,念儿歌,画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练习,用点和线表现下雨情境中的基本要素。下雨时,不仅有雨点,还有其他天气变化:天阴了,乌云聚集了,闪电了„„所以下雨了不应该仅仅只关注不同的雨点。雨天典型变化图片的播放,让学生对雨天变化有所了解。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可能对天气变化时所有的特征都有所认识,观察之后还需要有个内化的过程,所以采用老师和学生一起画雨天的天气变化,降低了难度。(下图为学生的练习)(三)深入:想雨中情,说雨中的故事,丰富学生想象力。创设雨中情境,启发学生讲故事,拓展思维,为学生画下雨的情境创作准备。

情境1:画下雨天动物和植物的拟人故事。雨好像一个娃娃真调皮,跑到了田野里了。小花特别喜欢雨娃娃,猜猜它会怎么迎接雨娃娃?(出示教具小花),示范小花拟人的方法:在小花脸上添画表情;摆放小花的叶子。还有谁会来迎接雨娃娃呢?雨娃娃来得太急,小青蛙还没做好准备呢。你们有躲雨的办法帮帮它吗?(出示教具小青蛙)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画荷叶、蘑菇当雨伞。教师再启发学生讲故事,那其他的小动物在下雨天会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动植物拟人手法的指导练习。一年级的学生,处在“样式化前期”,美术基础还是幼儿水平,语言表达的时候说得非常到位,一旦动手表现就未必那么回事了。所以在唤醒了学生对雨景的记忆后,就应该安排雨景的具体画法指导。对于植物而言,拟人的具体手法就是添加表情和动作。表情可以是眯着眼睛享受雨水的滋润,也可以张开嘴巴喝着甜甜的雨水,但是教师示范的只是其中一种,其他表情由学生来思考。小花会拥抱,会跳舞,而这些动作靠叶子来完成。教具中的小花叶子是可以变长的,然后可以把两片叶子相向折呈拥抱姿势,也可以一个高一个低呈舞蹈状态。教师的表情添画和动作摆放是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草,大树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现。而对于小动物而言可能有趣的就是躲雨的样子:躲到荷叶下,藏到蘑菇下,还可以用小花做伞挡雨。但一堂课里不可能所有的画法都示范,这些用贴的形式会更快更有效。

情境2:模拟雨天人物的情境故事。小雨沙沙下个不停,它跑到我们教室里来啦。用手接住它,(教师做动作,让学生也跟着做)洗洗手吧(师生一起做),洗洗脸(师生一起做),地上有好多水坑呀,踩一踩(师生一起做)雨越下越大了,这可怎么办呀?谁有雨伞呀?快撑起来,(师生一起做撑伞动作)谁有雨衣呀,快穿上呀(教师做动作帮学生穿雨衣)没有伞也没有雨衣的小朋友怎么办呀?快,捂着头,跑回家吧(师生一起做跑步动作。)终于到家了。(甩甩手)【设计意图】调节课堂节奏,适应低段学生心理需求。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保持20分钟,当课程过半,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现出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不能高度集中。如果这个时候还是安排高强度的操练或是枯燥的问答,学生根本没办法全力投入。情境2就是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设计的一个放松环节:让学生在音乐中跟着老师一起尽情地做雨天才会做的事:撑雨伞,穿雨衣,蒙头快跑,踩水坑„„既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又唤醒了学生雨中情景的回忆,加深了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创作埋下伏笔。(四)学生想不一样的故事,创作一幅独特的下雨天的画。教师发各种彩色几何形纸片。学生进行创作。作业要求:画一幅下雨天的画。

可以画小花、小草、小动物的可爱模样,也可以画人们有趣的样子。教师巡回指导,幻灯片放小学生画下雨天各种题材的作业。(五)赏佳作,评雨景。评价要求:

1.用了哪些点和线,为什么这样用? 2.小花、小草、小动物哪里最可爱? 3.能给你的作品取个动听的名字吗? 4.谁的画更有下雨天的情境?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都是针对本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要求进行讲评。

(六)雨景组合会怎样?拓展思维 1.把作业排成下雨天。(教师摆)2.把作业排成雨伞。

3.拓展:给你的作业配儿歌、古诗、谜语等等。

和你们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有关小雨点的儿歌、古诗、谜语,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比比谁找到的更合适放到你的画面中。最后让我们看着自己画的雨景,再来唱一唱小雨沙沙沙,把我们的工具都收拾好。

【设计意图】组合让学生看到更大的空间,进一步创意的情景,把美的表现方法不断的拓展。

第一课:小雨沙沙②

一、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湘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课,是一堂十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造型•表现课。教材中运用富有童趣的拼音儿歌,小雨沙沙的情景,为的是更有意境地让学生认识美术元素中的点与线,并学习如何来表现雨的意象。教材选用了芦笋和非洲菊在下雨时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下雨等这些自然现象的美,体会到植物在雨中造型变化的特点,从而用有情感的点与线去塑造。教材还展示了不同雨的画法,拟人化的小花喝雨水的步骤图和两幅不同表现内容的学生作品,对不同的下雨情景进行点与线分析,起到了欣赏和感悟的作用,引导学生去表现春天的雨中动植物的可爱模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美术中的点与线基本知识。

2.过程目标: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雨的美,点与线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向往,对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下雨时天气的变化及小雨大雨的不同表现形式。2.难点:点与线的变化,情感的融合。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或者水彩笔 2.教师:课件、教具和纸

五、教法和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在玩中学的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云朵的画法,也会表现小花和小草喝水的样子,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一看下雨的时候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二)展开:看雨天,引出与雨有关的形象,打开学生的思维。1.展示下雨的图片.2.展示下大雨的图片.2.眨眼间乌云堆积在一起。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乌云,看一看,谁画的乌云厚厚的,满满的?

3.下暴雨了,下过雨之后的图片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练习,用点和线表现下雨情境中的基本要素。下雨时,不仅有雨点,还有其他天气变化:天阴了,乌云聚集了,闪电了„„所以下雨了不应该仅仅只关注不同的雨点。雨天典型变化图片的播放,让学生对雨天变化有所了解。

(三)深入:想一想,说一说 创设雨中情境,启发学生讲一讲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为学生画下雨的情境创作准备。

【设计意图】在唤醒了学生对雨景的记忆后,就应该安排雨景的具体画法指导。(四)作品欣赏 七 作业布置 主题:在雨中

建议:可以表现自己或别人在不同雨景中的情景;也可以表现对雨中不同情景的感受;还可以表现动物、植物在雨中的情景;自由地想象对雨中情景的感受。

第二课:软绵绵的云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教学难点:

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教学程序:

一、欣赏云的照片

1、师: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

乐场。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

2、师: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 小结: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

二、画一画云朵

1、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

1、师: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生: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呀!

3、师: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 生: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

4、师: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

四、象形的云朵

1、师: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

生:哇!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 2师:它们在说什么呀?

3、师: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

4、师示范。

五、绘画表现

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

2、学生作业

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呀?

3、师: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

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吗?

2、想象丰富、有趣吗?画面内容饱满吗?

3、你喜欢哪一幅?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第三课:手形画

教学目标 :

1、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不断的尝试,感受设计的乐趣;

2、掌握手形添画的方法,注意手形和内容添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学习手形添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

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并注意手形与添画的内容联系。

教学过程 :

一、设悬激趣,情境导入

1、(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5位小客人(出示一只手)你们认识它们吗?(对了,这叫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2)、那么,你会用自己的小手做哪些事呢?

(3)、下面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可千万不能偷看。猜:老师现在用手在干什么?(这时,教师在幻灯上很快完成手形画——鸡)

2、(1)好,现在大家把手拿开,看这是什么?哦,原来老师用很快的速度画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画,你们喜欢吗?

(2)、再看:这幅画有点象什么?

对了,这位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就是用手描出外形以后再添画成鸡,这样画出来的画叫手形画。

3、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画几幅有趣的手形画?

4、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本领:(板书:手形画)

二、指导点拨,由扶到放

1、(1)请大家看:这幅画的手形,你能试着摆一摆吗?

①摆一摆(先用手摆出一个造型)②描一描(用水彩笔把手形描完整)

③想一想(要变成鸡还要添上哪些东西?)

④添一添(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添完整)

(2)添好了吗?请小朋友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样将这幅画画完成的?

(3)老师把这四个步骤编成了一首顺口溜(出示)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念:“先把小手摆一摆,然后用笔描一描,再动脑筋想一想,描好之后添 一添,小小手形变成画。”

2、(1)除了能添成鸡以外,大家想:还能添成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2)那么老师把手反过来摆呢?倒过来摆呢?戴上手套再摆呢?左手摆?右手摆呢?(引导拓宽思路)(3)谁能摆出与老师不同的手形

(4)学生自行添加尝试(师做简单评析)

3、欣赏范作,了解构图知识

三、激发创作,任务下达:

①动动脑筋,人人完成一组更有趣的手形画。举行“小聪聪”手形画比赛,看看谁的设计最富有想象力。(四人一组,共同完成,每人设计不同的手形画。)

②将自己的手形画作品贴到黑板上,举行手形画展览。

③看一看,比一比。把小红星贴到你认为最好的手形画设计作品上。评选出手形画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本领?下面看:这些叔叔、阿姨又用手在干什么?(录像)

2、那你的小手将来想干什么?

3、用自己的小手学更多的本领,做到人人都有一双万能的手。

板书设计 :

1、摆一摆 2、描一描

手形画

4、添一添 3、想一想

第四课 画中画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层层包围添画方法,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在大胆想象、尽情表现、互相欣赏中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由简单形象想象,包围添画相适、相关的形象。

难点:在画面的“由小变大”关联上体现趣味性。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作业纸、作业展示底板。(2)学生:彩色笔、油画棒。

四、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儿歌激趣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尝试体验法、欣赏评述等。

(2)教学过程:儿歌导入,揭示课题;师生探讨,添画方法;创设情境,引导联想;启发想象,明确要求;学生创作,体验情趣;作品展评,拓展延伸。

五、教学程序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1.邀请小画家参加“画中画作品展”。——什么是画中画?怎么画呢?

2.出示儿歌《画中画》(15秒)画好老鼠,画好老鼠;再画猫,再画猫;画张大床,猫儿睡啊;画中画,画中画。

(师生拍手唱儿歌,教师提示认真看、仔细听)。

1.学生熟悉的旋律与教材儿歌相结合,师生唱一唱,更朗朗上口;更吸引学生。

2、.课件图片随儿歌一起,直接分层展示范画1;导入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师生探讨添画方法

1.问:画中画了什么?先画了什么?(出示步骤图示)2.先画好老鼠后,为什么画只猫呀?怎么想到画张大床?(出示教材儿歌后一句。)

3.“画中画”找朋友。(出示三张图片)问:“画中画”会找哪一张画做朋友?(提示:画中的老鼠画在哪了?猫画在哪了?)(板书:包围添画)

4.你发现“画中画”的奥妙了吗?(小结:由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1.课件分层演示,通过师生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发现所要学习的画画方式的变化:由小变大,层层包围,相互关联。2.分辨“画中画”明确“画中画”画法的特别之处。

二、创设情境引导联想6’

1.(出示小青虫图片)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所联想到的相关形象。)2.(出示树枝、树叶图片)请你帮老师出出主意,是添画树叶呢?还是树枝?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边讲故事边分步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小胖虫”的故事。1.“联想”部分选择“树叶”还是“树枝”,将教材思维小训练的意图表达。学生领会:在联想到的不同形象中,选择最合适的进行添画。

2.故事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三、启发想象 明确要求

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情趣,明确要求。2.出示作业要求:

先画一个较小的简单形象,然后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形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1.欣赏不同的学生作品,开拓学生想象。

2.学生作品

1、作品2对比图片、作品3,分别明确要求:“包围添画、大小合适、巧妙联想”。学生创作体验情趣

学生创作,教师行间个别辅导。学生粘贴作品,布置画展;

教师提示:让“作品”有秩序的登上“画展小列车”。

1.学生在创作活动中,体验想象画的乐趣。

2.教师关注学生的创作表现,适时给予帮助、鼓励。

四、作品展评拓展延伸

1.观看“画中画”作品展,说说画中的故事。

2.出示三组作品,学生在“寻找画中画”活动中,发现“画中画”奇妙无穷。1.学生参与作品的自评与互评。

2.不同形式的“画中画”作品展示,学生意外发现画中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喜爱之情。

第五课 由小变大的画①

根据小朋友爱在小纸片上画画写写的心理,由小变大的画画变大的画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画变大的画是指由不同的可以拼合的小纸片画面来共同构成一个较大的画的过程。此过程需要随机应变的思考,由小变大的画依据已画的内容或是情节的需要适当拓展,既有趣又要动脑筋。

教学目标

◆告诉儿童并使之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教学准备: 几个拆开的小纸盒。

教学重点: 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 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变一变

1、出示一幅小图,根据小故事的展开,逐幅扩展小图,使画面由小变大;

2、出示课题。

二、想一想,说一说

1、幻灯演示环变大的过程,探讨此画的特别之处

1)老师的这张画和你见过的连环故事画有什么区别?

(每张画是连着的)

2)为什么8张小图拼起来会变成一张画?(每张画和相连的画是连接着的)

3)这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废纸片)

4)你觉得还有什么样的废纸片能画这样的画呢?

2、小结:平时我们身边总是有些废纸片,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这些没什么用,就把它给扔了,这样做不但觉得可惜、浪费,还不环保,污染环境。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废纸片?

三、看一看,试一试

1、老师带大家到“趣味小画园”去,看看小画家们是怎样利用这些纸片的。

课件演示:

1)废纸片→拼合→逐幅添画。

2)观察<<火车跑>>、<<赛车>>、<<郊外汽车>>三幅画拼合的过程

说说小画家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使画不断变大的画的?

3)小结出三种拼合的样式

4)欣赏画园里其他小朋友的画。

2、尝试其它的拼法

1)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拼合方法吗?请那出自己的废纸片试一试

2)让部分学生上前介绍不同的拼合方法

3)请告诉同桌你打算在纸片上画什么内容呢?

启发谈话,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想象与已画形象相关的未画内容。

四、做一做,画一画

1、作业要求:选一种你喜欢的样式,从一块开始,画一幅不断变大的画。

五、比一比,评一评

1、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的作品;欣赏别人的作品。

2、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创意?为什么?

第五课 由小变大的画②

根据小朋友爱在小纸片上画画写写的心理,由小变大的画画变大的画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画变大的画是指由不同的可以拼合的小纸片画面来共同构成一个较大的画的过程。此过程需要随机应变的思考,由小变大的画依据已画的内容或是情节的需要适当拓展,既有趣又要动脑筋。

教学目标

◆告诉儿童并使之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教学准备: 几个拆开的小纸盒。

教学重点: 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 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拼一拼

1、展示一幅小图,几个空白的地方会添画什么呢?它们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2、将画面添完整,看看哪位同学最棒。

二、想一想,说一说

1、幻灯演示变大的过程,探讨此画为什么变成了一张大画。

小画——内容丰富——大画。

2、小结:平时我们画画的时候总是画了一个单一的情节,如果能给周围添上不同的画面,我们的画就变成了一个故事了,大家想不想画一个故事啊?

三、看一看,试一试

1、欣赏范画,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2、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画。

四、做一做,画一画

1、作业要求:选一种你喜欢的样式,从包装盒的中间开始,画一幅不断变大的画。

2、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五、比一比,评一评

1、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的作品;欣赏别人的作品。

2、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创意?为什么?

第六课 小人国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2、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3、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大小

1、出示一张半开白纸。师问: 谁会用线条画一棵简单的树?

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棵巨大的树?

2、选一名学生用线条简单画树。问: 谁能在旁边画一棵更大的树? 比第一棵树大吗?

你们怎么看出第二棵树比第一棵大的?

小结:通过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指导学生认识到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

二、启发想象

1、故事引入。教师给学生讲一段小人国的故事。

2、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也带同学们去小人国游览一下,大家想去吗?

3、引导想象。我们来到小人国会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们怎么和他们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引导。

三、尝试表现

1、作品欣赏。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4、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内容用画面表现出来,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的对比来体现大小关系。

第六课 小人国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2、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3、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上节课作业导入。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讲个童话故事。

2、师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3、出示不太满意的作业,你对这些作业有什么意见?怎么办?

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添画前后关系,使之饱满。

二、看故事

笨笨熊《小人国的故事》

三、继续完成作业:

根据《小人国的故事》进行想象,给自己的画添加内容。

四、作品评价

1、评价点

A、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B、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C、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2、引导学生采用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辅以适当的自评。

四、小结

第七课 你的家 我的家

教材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与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的家 我的家通过动手画自己的家,画街道,画商店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社区意识,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和创造的思维能力,对地图的初步识图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本课你的家 我的家以训练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方位记忆而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观察、记忆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和特点,掌握房屋的基本画法来画各种建筑,引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你的家 我的家教师应引导儿童对自己居住的房屋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来表现,并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教材你的家 我的家的图例以家和学校的路径联系为主线,并通过集体创作活动来作业。学生将各自画好的家剪下来,然后根据家所在方向、位置和距离粘贴在学校的周围,同时将学校和家用道路连接起来,并在道路的两旁添画上商店和其他场所,使人感到如入其境。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录相、图片等)让学生观察、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建立感性认识。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的形状、特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注意各个环节的层次处理和相互的衔接。通过欣赏观察——认知感受——自主表现——集体活动——评价交流的形式,促进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第一课时,以欣赏、观察入手,认识、了解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和色彩,掌握房屋的基本画法。引导儿童记忆、想象画出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第二课时,教师要指导儿童将画好的家修饰完善。学习活动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各人根据自己的家所在方向、位置将其粘贴在与学校相应的地方。在粘贴好家的纸上,要指导儿童根据每天上学经过的道路把学校和家连起来,并在道路旁适当添画场景建筑和环境,以体现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关系。

教学评价:谈自己与他人在表现与创造时的感受和集体活动中共同作业的愉悦感。

作业要求:画出各自的家并剪下来,大家一起用道路把学校和同学的家、自己的家连接起来,并添画上其它场景和环境。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之前,可先布置儿童去观察、熟悉自己居住的房屋形状及上学经过的街道以及其它场所的情况。

◆儿童分组作业的纸(对开或全开)可课前准备好,同时将学校的位置先确定好(摆在纸的中间比较恰当),这样便于学生作业。

◆作业中添画街道和场所,可以画的画形,涂的涂色,同时进行。

型:综合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准备:有关房屋建筑的录相

教学重点:能用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对建筑物结构的描绘。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录象 回忆我家(教师播放有关房屋建筑的录象)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

2、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并说一说自己的家。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相比的形状特点。

2、自主表现 描绘自己居住的建筑物,教师辅导协助。

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3、集体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在学校的周围建造一条大路。引导学生将各自画好的家剪下来,然后根据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离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再在道路两旁添加上商店和其他场所。

4、游戏活动: 教师请较远的同学按就近原则从家到学校走一遍。看会不会迷路或绕远路。

三、收拾整理 布置下节课用具。

第八课

袋鼠妈妈的口袋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袋鼠的形态、习性特征。2.能想象画出有关袋鼠妈妈口袋的趣事。3.在创作和欣赏中体验学习美术的愉悦。

教学重点:学习袋鼠的形态特征并引导想象。教学难点:能抓住袋鼠的形态特征进行绘画表现。教学程序: 激趣感知

一、导入课题

了解袋鼠

1、听赏音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播放袋鼠之歌)。

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喜欢这首歌,小朋友,你们从歌曲中了解到了什么呢?板书:袋鼠

2、分享讨论。

老师在上周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袋鼠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吧!前后四人一组说说你了解的有关袋鼠的知识。

3、代表反馈。

刚才同学们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资料,那你们都了解到袋鼠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反馈,老师引导归类:袋鼠的种类、运动 特征、生活习性„„

二、观察发现

技巧暗示

1、亲近袋鼠:刚才同学们说到袋鼠的许多特点,有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袋鼠就是不会走,一起表演一下袋鼠是怎样运动的!

2、观察分析

谁能说说袋鼠的长相有什么特征?点击袋鼠身体不同部位出现闪动色块提示学生观察。

你们知道怎样才能画出一只活泼可爱的袋鼠吗?板书:特点

4、小小训练。

老师演示:用不同模块拼出各种动态的袋鼠。

学生试一试:抓住袋鼠形体特征话一到两只不同动态的袋鼠。

三、赏析拓展

引导创作

1、看一看。

刚才我们还了解到袋鼠妈妈还有个口袋,是小袋鼠的房子,有趣极了。

瞧,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呢!板书:想象

2、编一编。

你也来编一个关于袋鼠妈妈口袋的故事吧,请闭上眼睛,伴着轻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板书:袋鼠妈妈口袋 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3.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四、说说故事

欣赏评价

1、说一说:你画的袋鼠妈妈的口袋发生了什么事?

2、评一评:你(他)的画美在哪?

第九课

有趣的拓印

教学目标: 运用蜡笔等工具皴涂后获得相应的形象,使儿童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教学生学会用生活中各种有纹理的器物进行拓印.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发现特别的肌理并能将其运用到拓印中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

学生活跃了起来,相互说着魔术的神奇。

师:那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学生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了。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生1:红色的。

生2: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

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

教室里笑了起来,说:“哪儿有彩色的树叶“

师:当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行。教师拿出大部分同学选择的绿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树叶放在纸下,用蜡笔拓印。

师:瞧,一片新的绿叶变出来了。

生1:真漂亮,老师,我也想变。有的学生禁不住用蜡笔在纸上画开了。

生:我怎么变不出来?

师:大家想知道怎样变吗?

生:想。

教师将纸挪开,呈现纸下的树叶。

生:原来老师是印的,我也会了。

师:大家可以试一试。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拓印。(教室伴随音乐)

结果:有的同学拓印成功,纹理清晰,有的却没有出现纹理。

师: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2.请拓印好的学生演示拓印过程。

生: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学,并找自己失败的原因。

生1: 我的树叶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树叶、纸动了。

„„

3.质疑,体验纹理。

师:树叶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纹理呢?大家摸一摸树叶的两面,有什么感觉?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师:大家真聪明,树叶反面有许多纹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们在拓印时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纹理,而正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拓印不出花纹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

许多物品有美丽的纹理,都可以拓印出来。

电脑课件展示,让学生拓展思维。

师:大家觉得美吗?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来拓印?

教师将物品按小组分发,让学生摸,体验纹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师:下面大家可以选择你想拓印的物品,开始拓印吧。

4.鼓励创造,体现个性。

师:在刚上课时,有同学想要彩色树叶,现在动手试试,看看谁能作业变得更漂亮.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表扬,感染全体学生不断创新.结果:有的学生将树叶拓印成一朵盛开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树叶,有的将硬币印成五环„„

师:大家除了用蜡笔拓印还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让花纹展现出来呢?

生1:我今天没有带蜡笔,用铅笔侧着涂也可以印出花纹.生2: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把东西直接盖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纹.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做法.三.总结

师:这节课玩得高兴吗? 生:高兴.师:今天我们的方法叫拓印.(板书课题:拓印)师:你们觉得拓印有趣吗? 生:有趣.(补充课题:有趣的拓印)

师:大家下课后还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纹理的物品,把它变成美丽的画.第10课

拓印花纹组合画

教学目标:

1.拓印变化有趣的图形,并想象组合成新奇的画; 2.掌握拓印组合的要领和印制组合的方法、步骤; 3.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拓印组合的方法、步骤、要领。

教学难点:拓印纹理清晰完整,拓印过程中想象能力的激发。教学程序: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画家作品《窗》,师:这幅画运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作画方法,你们看出来了吗?(拓印)

2、回忆之前学过的《有趣的拓印》一课,说说拓印时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3、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美丽的拓印花纹,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揭示课题:拓印花纹组合画(板书)。

二、探索方法

(一)联想大比拼

1、引导不同拓片的不同联想

拿出自己拓印的花纹,仔细观察,说说看到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相同拓片的不同联想 老师提供一张拓片,请学生说说不同的联想,再转动拓片,做联想练习。

3、小结:只要我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利用这些简单的拓片,组合成一幅幅有趣的画。

(二)技巧大比拼

1、欣赏比较

出示教材中的3幅学生作业,请学生找找制作方法的共同与不同之处。

小结:这三张作品相同之处是都利用花纹拓片组合画面,不同之处是第一张是在纸上多次拓印组合成画,第二张是撕贴、不重 叠组合成画,第三张是撕贴、重叠组合成画。

2、探索方法

请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查看书上的步骤图,说说“多次拓印组合”和“撕贴组合”两种方法的基本步骤。

归纳多次拓印组合成画步骤如下:观察构思——逐步拓印——收拾整理

归纳撕贴组合成画步骤如下:拓片构思——撕碎——拼摆——粘贴(板书)

补充:不管是那种方法,为了产生更美的画面效果,还要注意拓印时的色彩搭配。

三、体验创作

(一)互动尝试

以难度较大的撕贴组合成画为例,师生互动完成一幅拓印花纹组合画。

(1)老师示范随意撕花纹拓片,撕出来的纸片要有大小、形状的变化和对比。

(2)拿出一张稍大的纸片,逐步转动,引导学生做联想练习。(3)请学生上台拼摆、重新组合纸片,教师适当调整,使得画面感觉新奇有趣。

(4)粘贴固定,完成作品。

(二)提出作业要求:

在一张纸上多次拓印不同物体的花纹,或者撕贴几张不同花纹拓片,把它们组合成一幅新奇有趣的画。

四、作业展评

1、引导学生自评作业。你运用了哪种方法组合成画的?说说你的想法?

2、师生互评。谁的花纹拓印清晰?谁的画面组合新奇有趣?

五、总结拓展

你还能尝试新的方法,利用拓片,组合成其他新奇有趣的画吗? 板书设计

拓印花纹组合画

1、观察构思——逐步拓印——收拾整理

2、拓片构思——撕碎——拼摆——粘贴

第11课

剪贴组拼小村庄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的民居特征。

2.能用彩纸撕贴或剪贴出美丽的小村庄。3.体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各种形状组拼村庄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能撕贴或剪贴出不同样式的民居。

教学程序: 欣赏体悟

一、欣赏最美乡村图片

1、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最美乡村瞧一瞧!

2、最美乡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揭示课题:我们把小村庄画下来,把美景留在身边。

二、动画演示,激趣导入

1、动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闪烁出现,缓缓移动,合成教材主图《小朋友的画》。

2、师:这个小村庄漂亮吗?你观察到了什么?它是怎样做出来的?

3、小结:今天我们用基本形剪贴组拼小村庄。

三、欣赏邮票,开阔视野

1、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房子,猜一猜是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房子?

2、你能找到基本形藏在哪里吗?

四、尝试拼贴树,掌握贴纸的方法

1、欣赏剪贴树。师:谁知道贴纸的方法?有什么要求?

2、师:用手中的基本形拼贴一棵树,注意贴平整,先拼再贴。

3、对学生贴的情况做出评价。

五、组拼房子

1、出示一个黄色三角形和一个紫红色长方形。并请学生拼出一个房子。

师:还可以怎样拼?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把长方形的房身横着摆和竖着摆,房子形状是不一样的。

2、出示一个红色三角形和一个绿色正方形。要求先后拼出两个不同的房子

3、出示六个图形,让学生组拼房子。

小结:通过改变房身图形和房顶图形的摆放方向,使之产生高、矮、胖、瘦的房子。

六、组拼小村庄+

1、师:房子已经会拼了,把房子和树木组合起来,就能做出一张美丽的小村庄的画。

2、出示两张构图不同小村庄作品

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七、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活动要求:用彩纸撕贴或剪贴出美丽的村庄。

2、教师巡视指导。

第12课

动物唱歌的模样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不同种类及形态。2.能想象画出动物们歌唱时的样子。

3.对大自然产生浓厚兴趣,养成观察和了解自然与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及人类歌唱时的姿态。教学难点:能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程序:

一、视频导入

1、欣赏视频

师:仔细观察哪些动物参加了演唱会,它们长的什么模样?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

2、教师:小动物们唱歌的模样真是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这有趣的小动物唱歌的模样。揭示课题。

二、对比观察,分析特征

1、观察发现动物特征

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些表演嘉宾,说说这些动物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2、对比观察作业

仔细观察这两张学生画的动物,你能看出他画的是什么动物吗?(将画有动物特征明显与特征刻不明显的两张作业进行对比)

3、课件展示修改后突出了特征的作业,小结:善于观察,抓住动们特有的外形特点,就能很好的画出小动物了。

三、了解唱歌神态

1、看局部,猜动物

师:这里有四只动物的嘴部图片,你能猜出分别是什么动物的嘴吗?

2、认识神态

师:想画出他们在唱歌,要怎么画呢?

(嘴巴张开,眼睛的变化、眉毛、耳朵竖起来了„„)

四、感受优美姿态

1、学生表演,体会姿态

师:欣赏了这么多动物,下面我们来放松下眼睛,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吧。请四位小歌手到台上来唱唱这些歌。(老师提供道 具:玩具吉他,沙锤,小鼓,话筒)

2、谈话交流,发现问题

师:你发现他唱歌的时候除了面部神态很有趣以外,还有什么表达了他唱歌时的快乐和激动。生:手、脚、脖子的动作等„„

师:唱歌时他的身体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歌声一起舞动起来!不光小朋友唱歌时会手舞足蹈,小动物们也是一样。(出示动物唱 歌姿态变化的图片)

3、小结:动物们唱歌时夸张的动作,让他们唱歌时的样子更加有趣可爱了。

五、巩固知识

作品欣赏

1、谈话交流,知识回顾

师:动物们歌唱时嘴巴、眼睛、动作会发生怎样变化?生反馈。

2、背景

师:这里有一只动物在高声歌唱,你知道它是在哪里歌唱吗?

(展示一张没有背景的小动物唱歌,然后再出示一张添加了背景的作品。)

小结:让动物们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大声歌唱,他们会更加的开心。(添加背景)

3、优秀作业赏析(老师引导观察神态、动作、背景)

4、思维发散

师:还有一位小朋友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希望你们来帮帮他,他哪画的不好,怎么改改呢?

教师:你想画什么动物唱歌的模样呢?他会和哪些动物朋友一起歌唱呢?(启发说说不同的动物组合)

六、创作表现

作业:展开想象,画一画动物唱歌的可爱模样。要求:注意画出唱歌的神态和动作。

七、评价交流

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中动物唱歌的故事。

2、评评同学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画。

3、环保意识宣传:动物给我们生活中不仅带来了很多乐趣,还帮助我们改善生活环境,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与动物应和 睦相处。

第13课 彩泥连连看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树枝、彩泥不同的材质特征。

2.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技巧和步骤。3.感受不同材质的美,感受创造美的乐趣。教学重点:用彩泥和树枝塑造出一组生动的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对初步接触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的把握,怎样让这些作品粘稳。

教学程序:

一、动画欣赏

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丰富学生视觉感受,激发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动画中的动画形象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板书课题。

二、观察感受

了解特点

感受树枝和彩泥不同的材质特点。

树枝:表面颜色深,并有自然的纹理;粗糙;有一定的硬度;易折断。

彩泥:色彩丰富,鲜艳;柔软;可塑性强。

三、分析指导

合理取材

1.认识树枝的作用。

(1)、把长颈鹿的脖子和四肢换成用彩泥来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2)、教师小结:树枝在作品中起支撑、连接的作用。2.分析树枝和彩泥适合做什么。

(1)、小蜜蜂的哪些部位是用树枝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中逐步拆分作品蜜蜂。)

(2)、教师小结:树枝在作品中代替细长的部位,彩泥在作品中是主体。

3.取材练习,使学生掌握巧妙运用合理材料进行制作。你会用树枝和彩泥分别做七星瓢虫、女孩的什么部位呢? 答对了,七星瓢虫会飞起来,女孩会跑起来。

四、启发思维

设计训练

激发求异思维,引导学生设计出造型新颖独特的作品。1.口头设计,开阔思路,启发创作。

2.学生动手操作课件,组拼动物和人物造型。

五、演示过程

掌握方法

师生共同完成示范作品老鼠。老师先做老鼠的身体,再请学生在老师准备好的各种树枝中选择出适合做老鼠尾巴、胡须、脚的 树枝,并和教师共同完成作品。

六、反馈指导

创造表现

展示部分作业,通过观察,让学生主动发现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13课 彩泥连连看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树枝、彩泥不同的材质特征。

2.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技巧和步骤。3.感受不同材质的美,感受创造美的乐趣。教学重点:用彩泥和树枝塑造出一组生动的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对初步接触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的把握,怎样让这些作品粘稳。

教师准备:课件

橡皮泥

小树枝 教学程序:

一、动画欣赏

激趣导入(2分钟)

1.观看动画片,丰富学生视觉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动画,坐好了,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2.提出问题:有谁发现刚才看的动画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动画中的动画形象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橡皮泥)你观察得真仔细!3.板书课题:(2分钟)

这些娃娃都是用彩泥做的,今天,我们没有彩泥,就用橡皮泥代替它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的世界。(板书:彩泥连连看)。

二、观察感受

了解特点(3分钟)

1,问:小朋友们,老师布置的材料,橡皮泥和小树枝都带来吗?来,用手摸一摸,两种材料有甚么不同?(抽2——3个回答)

师总结:橡皮泥软软的,可随意造型,颜色也很漂亮。树枝呢?有的直直的,有的有分叉,有同学会奇怪?玩橡皮泥拿小树枝做什么呢?

2,(大家好,我叫黄黄,我叫橙橙,我可以到处跑,我真开心,我只能睡在盘子上,我很难受。)为什么黄黄能站起来,我们漂亮的橙橙却不能呢?橡皮泥太软了,小树枝在这里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三、欣赏感受(3分钟)

1,卢老师还带了许多小可爱到班上来,看,是什么?(掀开布,教室来回走,作品呈现)

2.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它放进了电脑里边,看看,(1)小树枝变成了刺猬的刺,太阳的光芒。我特别喜欢太阳,因为它的衣服最夺目。(2)为了让他们能站起来,小树枝变成了他们的腿(生答,是指)如果想让小椅子更稳,我们还可以在这里装饰一点橡皮泥。(3)这里的小树枝形状最不一样,我把有拐的树枝变成了娃娃的手和腿,找了一个和吸管最相似的树枝变成了喝饮料的吸管。

四.尝试造型(10分钟)

小树枝的作用可真大,看看谁最会利用它。

1.问:老师这里有只螃蟹,可是没有腿,眼睛也不知道放哪?我们该用什么工具来帮助它呀?(小树枝)哪位小朋友想用小树枝来试一试呀?没有叫道的小朋友在下面可以当当小裁判,看看他做得怎样?

2.师随机指导树枝的粗细,有叉的,或用橡皮泥连一连。(螃蟹有几条腿?一共有十条腿,走路的有8条,剩下那对不能走路的是它的大钳子,只能用来挖洞、防御和进攻,所以我们选择小树枝形状是很有讲究的哟!)(4分钟)

3.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卢老师也想做一做了,做什么呢?做一只小老鼠吧!老师的宝贝属鼠的,我想做一个送给她。有谁能教教我,老师做的这只小老鼠哪些用小树枝?能这样吗?让老师来试一试。我希望老师在做的时候,同学们管好你们的手,睁大眼睛认真的看老师是怎样做的,给老师加油,怎么样?

(找一团泥,搓一个圆球,一头搓尖,身子做好了.然后做它的五官,先做眼睛,眼睛和我们平常画的眼睛一样,分为黑眼珠,白眼

第三篇:四年级美术下教案

第一课 节日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2)操行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 和造型表现能力.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教学思路:(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3)模仿游戏: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4)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 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5)总结示范: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6)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7)评价展示: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8)课的拓展: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课 看花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 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 灯市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2、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教学思路: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4)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

(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老师示范: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

(7)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8)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9)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观念文化。

第三课 水墨变体画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2、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方案二:欣赏 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3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7)评价: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8)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

第四课 穿穿编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教学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与中队活动相结合,带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第二课时进行设计制作。

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

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

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

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用铅笔画底稿。

用刀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纸条。用纸条上下穿编。用手指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形成弓状,再将纸条两头工纸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创造方法做。

交流与评价:以“穿编博览会”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课后拓展:

回家后寻找一下身边的穿编物。阅读一本有关穿编的书籍。

上网查询一些有关穿编的资料。

第五课 纸卷魔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3)情感目标: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碟片、电脑课件、制作材料工具。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工具。教学思路:

观看碟片:教师播放碟片《动物世界》,学生欣赏,能否说说你在碟片中看到了哪些动物? 猜谜语: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动物谜语。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蛇)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到谁,总爱喊妈妈。(羊)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公鸡)学生猜出后,教师出示该动物的纸卷造型让学生欣赏。

小组讨论:教师给每组发一个纸卷动物造型,让学生分析讨论:采用了什么材料?如何制作的?

学生试做:学生试做动物纸卷进造型,做好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述。

学生制作: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一个纸卷动物造型,可模仿范图制作,也可自己设计造型。交流与评价:以“纸卷世界”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介绍作业,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构思制作的。

课后拓展:回家后,尝试用纸卷做“小兔子的一家”。

第六课 罐和壶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

(2)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和壶。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再把对罐子和壶的欣赏、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同过运用多种的手法进行创作,大胆想像,大胆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教学思路:

(1)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2)欣赏:

A、中国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3)说感受

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

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4)创作练习

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土、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 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思路:

1、看陶

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

第7课 适合纹样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的适合纹样。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知领域: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2、操作领域:学会除了用颜色绘制,还能够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于格式。

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法像力、创造力。能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

1、图案的设计制作、色彩的配合。

2、图案的外形与图案的内容的适用性。

3、纹样设计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统一性、均衡性与整体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前画的“花头花叶纹样”真美,它们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朵花儿变来的,今天你们能用这些更多的花儿、树叶拼出更美的图形吗?利用投影仪,让学生用花头花叶实物进行摆拼,大家一起欣赏。

二、讨论,你们觉得它美在何处?若有不足你认为怎样调整会更好吗?

三、利用收集的各种材料进行“拼摆”:如火柴、豆子„„

四、大家摆出了这么多漂亮的纹样,纹样的组织方式各种各样,你们看它们是用了哪些方式?放射、直立,„„大家真了不起,无意中竟摆出了这么多的方式。再看看它们的外框又是什么模样?讨论总结。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适合纹样的最重要的两点要素:外框形状和内部的构成。提出适合纹样的概念。

六、打开书看一看它们是绘制出来的适合纹样,内部构成有自然形,几何形,外部框架形。

七、讨论:说说你的感受。这些纹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应用,除了书中展现的,你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

八、课后作业:继续发现、收集、记录平时生活中见到的适合纹样的应用。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将不同的花样置于外框里,比如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不太妥当的地方?

2、将同一种花样,放在不同的框架内。看一看是不是合适。

3、怎样解决不足的地方?教师演示。必须要懂得变形的手法。外框不同,里边的图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二、这种有外框的纹样,也叫适合纹样。不过真正的适合纹样,一定要先定外框,再画“内部纹样,”这样,既使把外框拿掉,图案也仍然能显示原来的形象。这样的图案才是真正的适合某种外形的图案。

三、设计纹样。

外框形状的选择、设计,内部构成的选择、设计,色彩的选择、设计纹样

一、也分两种,一 7 种是对称,一种是平衡。

1、对称纹样:可用复制的方法画出全貌,对称的纹样只需要画出一半结构,然后把纸盖在上面,用铅笔描出轮廓。再把纸翻过来,用铅笔刻印,既得整个纹样的结构。

2、平衡的纹样:比较难处理,要注意运用,纹样的描绘方法一般的点、线、面三种方法,每种方法本身有不少变化,三种方法又经常结合运用。为了说明每种方法的特点,要让学生多欣赏不同范围,还可以绘制三幅范图,画上的纹样一半是轮廓线,另一半分别暖和点、线、面描绘,以便比较。

四、上色稿上的颜色在图形中也有完全对称的,也有规则内稍有变化的。

五、图案教学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工作学习习惯,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能增强美化生活的能力,陶冶热爱生活的情燥,掌握装饰语言和形式美的规律,锻炼形象思维和设计意图的表现力,进而提高设计技能和艺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各项设计,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六、一堂课的作业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多做练习,循序渐进。每次作业的纹样结构要由简到繁,色彩由单纯到丰富,使学生每次作业在色彩认识上的所收获。

第8课 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儿童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回忆、观察,从而大胆想象,细心设计,使学生体会思考、设计的乐趣。教学目标 :

显性目标: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学习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外形特点。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教学重、难点:

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请看,老师刚在黑板上设计了一幅山城交通图(空立交桥),你们帮老师看看,还缺少些什么?

(立交桥上没有汽车)

2.老师正准备画呢,画什么样的汽车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汽车图片,识别汽车种类)

3.这么多汽车,老师都挑花眼了,不知道画什么汽车好了?干脆请同学们帮老师设计汽车好吗?

(揭示课题:画汽车)

二、分析研究,探究学习1.反问:你们会画汽车吗?

2.考一考:从汽车的外表看,汽车有哪些部分组成?(车轮、车灯、车厢、驾驶室等)3.演示画法:车轮 车身 装饰

4.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 l 那些作业 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

l 那些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l 你喜欢那辆汽车,为什么?

三、引导学生,拓展创新

1.我们山城的地形特别,什么样的汽车更能适应有山有水的地形呢? 2.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3.老师将从同学们画的汽车中选择适当的汽车贴在《山城交通图》中。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及时纠正学生画幅过小的问题;

2.及时展示表现夸张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汽车的主要特征; 3.及时展示功能创新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设计;

五、展示、欣赏与评价

1.邀请创意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所画汽车的功能;

2.学生将画的汽车作品剪下来,根据汽车的功能贴在交通图中相应的位置,组成一幅完整的《山城交通图》。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帮老师完成了《山城交通图》,而且还都成了很棒的“汽车造型设计师”。

2.不过,要当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可不那么容易哟,你还需要了解很多的有关汽车的知识。

(如: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哪些机器?汽车是谁发明的?等)3.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资料或和家长研究一下,再将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诉老师

第9课 我设计的车

教材分析:省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以车为主题的单元中,从了解车、画车、设计车、制作车一系列渐进有序地安排了四课内容,本课是第二课。前一课是让学生描绘了现实中的各种车。显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了解车的基础上进行车辆的设计创造;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接受爱科学及热爱生活的教育;同时在技能领域提高学生对各种造型车的描绘、使用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创造地设计车”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及如何创造”也就成了本课的学习难点。对此重、难点,我设计:从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继而从车辆的造型及功能上,展开对车的造型的创造;计划使用“象形、拟物”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进行联想,从而对车的外形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开发“车功能创造”时,计划以小品内容感染学生思考——你希望未来的车具有怎样的功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及回答中相互丰富学生的创想,从而解决本课重、难点。

以本人对新课程标准的浅薄的认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宗旨: 设置了让学生自演小交警;

让学生当车辆的设计师,自行设计;

让学生争当小讲解员,以展示会的方式相互展示作品; 让苏苑电视台的小摄像师、小记者、小主持人进行现场直播,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实际效用,并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协助小主持人进行现场直播。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具体过程如下:

一、小品导入,学习新课

1、小主持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当一会设计师,进行车辆设计。[出示课题:我设计 的车]。我们小荷电视台的小记者,听说我们班要进行“我设计的车”这一活动,特来进行拍摄并在“校园”节目中报道我们的活动过程和我们设计的作品,大家欢迎不欢迎? { 通过小摄像师的加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表现能在电视台播出,极大的刺激了学生表现欲望及强烈的成就感。}

2、小主持人:在活动前,我特邀了我校的两位小交警,来谈谈他们的工作,因为他们对马路上的车辆最熟悉了。

3、小交警表演小品:

①、灰色小交警(挂有“灰色小交警”胸卡):

各位设计师们,我是来自“过去”世界的交警,每天工作在一辆辆老式车子的穿梭中,看着样子老旧、色彩单一的车子拥塞的路口,真是又繁忙、又没乐趣。

(教师作为工作人员,在背投电视上放各种造型的车子行进的实镜录像)唉!同学们请帮帮我,设计些“美车”来吧?

②、彩色小交警(挂有“彩色小交警”胸卡):

我是来自“未来”世界的交警,在马路上看着各种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车子轻轻在我身边驶过,还能听到随车飘过的优美音乐,啊!工作就是享受!

(彩警说话时,背投电视上放各种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动物造型车子开过的动画。){ 通过本环节,在小交警生动的表演及课件的展示中感染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局部领略了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动物车辆,初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③灰色小交警:哇!真是美妙了,未来世界的人们真聪明,把车子的造型都设计成了各种可爱的动物的造型!色彩也非常鲜艳。④彩色小交警: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造型美观的常见用品或植物的造型都可以用来设计车子的外形,至于到底用什么物体的造型更美观、有趣,那就要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啦!

同学们讨论候进行描述。

(教师作为书记员进行板书:鞋子型、书包型、人型„)

{在上一步学生初步感受到能用动物造型来设计车辆时的小小的激动与兴奋中,继续用小交警谈话,进一步开拓车辆造型上的象形联想的创作思路。} ⑤、灰色小交警:我还想问一问,那这些车子除了外形美观、有趣,它的功能怎样呢?

⑥、彩色小交警:我们未来世界的车子的功能太强大了,除了基本的跑步的功能,还有会变形的功能、会下水的功能、车箱里也有各种功能,能让你坐进去了,舒服得不想下车。{继续开拓学生在车辆功能方面的创造思路,以小交警语言感染学生未来世界车辆在功能上的美妙、强大} ⑦、灰色小交警:有这么悬吗?

⑧、彩色小交警:当然,在我们未来世界,车子制造科技发展太快了,不是我吹牛,只有你想不到的车子的功能,没有实现不了的功能!同学们,你们想让车子具有什么功能呢?尽情的想吧,任何大胆的想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未来世界里实现!

{最后以小交警语言中“无所不能”的实现车辆的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在车辆功能方面的妙想。至此,为学生的创作激情及思维开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学生不拘泥于现实,大胆想象出独特奇妙的车”的目标以接近实现。}

1、小主持人:同学们,未来世界的车子真是太美妙了,不单造型美观有趣,而且功能强大 [师板书:造型、功能],你想设计什么造型和功能的未来车子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尽情的展开讨论!

(教师作为书记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通过教师的小结,让学生在迫切想创造的激情中明确思路}

2、学生讨论。师作为顾问深入各小组做必要的引导,开拓学生思路。{在小组的讨论中,相互影响、切实让学生多角度的想象创造}

3、学生回答各自的设想 [在学生回答时,归纳板书学生所回答的内容在造型及功能下的类别(看板书设计)]

4、小主持人:下面就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把大胆设想表现出来了,不过,我们小荷电视台的摄像师肯定要拍摄我们的作品,想不想让你的作品在电视上的效果更好、更清晰呢? 那可要听听我们小摄像师的意见!

5、小摄像师:同学们,请看我们以前拍摄过的作品,同学们只要作一下对比,就知道怎么画效果才好!

小摄像师展示录像:两组对比,第一组比较:一副构图饱满,一幅构图太空,画面过小;第二组比较:一副用黑线钩轮廓,画面清晰,一幅用彩色勾线,画面太花,结构不清稀。{以小摄像师的实际经验来指导、启发学生在作画时有关构图等画面效果的正确把握}

6、师作为顾问,引导学生对比回答

7、摄像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满意

8、师讲述作业展示方法:同学们在完成作品后,把作品贴在自己小组的一块小黑板上。我们将开展一个“未来世界车辆设计展示会”

9、学生作业。老师把贴有“未来世界车辆设计展示会—第___小组”字样的小黑板分发给各小组。

8、老师巡回辅导,小主持人、摄像师也巡回拍摄、查看,帮助老师在构图上作辅导。

二、“未来世界车辆设计展示会”

1、先画好的学生把作品贴到小黑白上,并且可以参观别的小组的创作。

2、让学生每组推荐一名讲解员,负责向全班介绍本组的作品,小组内其它同学要向本组的讲解员说明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

3、展示会开始,各小组把本组的小黑板挂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同学自由参观,每一小组讲解员向观众介绍本组同学的作品。

4、学生回座位,评论自己觉得好的作品。

{通过以上新颖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欣赏、学习,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5、小主持人主持,教师作为顾问总结,进行爱创新、爱科学的教育。我设计的车 造型: 功能: 水果形 变形功能

生活用品形 生活服务功能 动物形 科学探索功能 „„„„

第10课 我造的车(利废工艺)

[设计意图] 对于孩子,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汽车博览会的系列活动,对汽车的外型、特征、内部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积极也要造其车的愿望。为了满足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我设计了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小汽车的艺术活动,力求让他们感受作为车成小主人的骄傲与自豪。活动目标]

1、,感受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丰富汽车的有关知识,运用各种材料以及剪、割、粘贴等方法制作汽车。

3、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大胆创作。[活动准备]

1、一起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各种汽车图片,并布置成汽车展览会,并对自己收集的汽车有一定的了解。

2、各种废旧材料、剪刀、壁纸刀、胶水等。

3、磁带录、音机,教师制作的范例一个。[活动过程](一)、参观、交流,引发兴趣。

1、参观共同布置的汽车展览会,并请他们向小朋友介绍自己收集的汽车的车型名称和特征,丰富有而更多汽车的经验。

2、讨论:汽车从哪里来?

(二)、幼儿利用废旧纸盒尝试创作汽车。

1、激发幼儿的创造的欲望:师:“你愿意生产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吗。

2、教师出示并介绍各种制作材料,启发运用已有的剪、割、粘贴等技能进行制作。

3、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参照汽车玩具、模型等进行制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材料。(2)知道过程中鼓励与同伴合作创作,合理分工。

(3)鼓励帮助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制作轮子?如何将轮子与车厢连接紧密等。

(4)提醒在使用壁纸刀、剪刀过程中的安全,使用胶水后擦手。(三)、分享创作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关注他人作品的不同之处。

2、相互评价,大胆表达对自己、对他人作品的看法。

3、音乐游戏:《快乐的小司机》。(四)、活动延伸

1、收集废旧物品放在区域内,供随时创作。

2、在美工区内,设计未来的汽车。

11、乘车印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日常生活中乘车时的不同情形,体会乘车时兴奋、悠闲、焦急、无奈等情绪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2、技能目标:能以各种人物动态表现出乘车时的情景,并学习必要的构图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回味生活的能力,通过对乘车的种种印象的讨论,去发现平常事中平常人的闪光点,宣扬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好风尚。

二、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方式,回忆乘车时印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乘车印象,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思路:

一、感知与体验

教师提供房车的内部图片,让学生感受坐在里面一定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房车的外部----原来是一辆车,由此导入本课主题:乘车印象。

二、学习与创作

1、学生回忆乘坐各种车辆的种种感受与印象深刻的事,并到黑板上画一画。

2、针对黑板上的绘画作业,了解学生绘画情况,选择下一步的教学策略:绘画创作的指导重点放在人物动态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不同构图的表现方法。

构图----画面的安排可选择车厢内的满构图或车厢外的大范围的构图。

人物----示范各种相关动态,注意人物表情及人物间的高低变化与前后遮挡。

3、欣赏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

4、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创作一幅《乘车印象》。

三、评价与反思

1、看赏同学们的作品。

2、可将学生作品汇集成册。

第12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三者的运用效果.过程与方法:学生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色彩表现效果,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学生从而产生对色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表现效果

教学难点:如何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运用到图色之中。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入手,引入色彩对比的学习

教师活动

1、展示彩色围巾

2、请学生讨论:说出有哪些颜色,并分析出色彩的冷暖

3、出示课题(板书)学生活动欣赏课件图片

(二)、讲授课程:

1、色彩对比:

对比色

同类色

邻近色

2、教师通过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说出三种色彩对比的表现特点:

对比色对比:容易形成兴奋热烈的色彩气氛、强劲活跃的色彩节奏和响亮的色彩力度。<加 入主宾色的知识>

同类色对比:容易形成协调一致的色彩关系、和谐的画面气氛和统一的画面基调。

邻近色对比:容易形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色彩面貌。

出示范图

3、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师活动

A、展示图片

B、引导学生说出每幅作品给人的色彩感受

C、归纳(板书)

D、出示范画,请学生说说刚刚学的知识有没有运用到,并进行评价

E、出示家居图片,让学生找找今天我们学的知识有没有在画面上有体现

F、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对比色

G、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

2、找出美术作品作品运用了那些色彩,找一找这些色彩间的关系。

3、找出最吸引人的一幅画,并说出理由

4、说说平时遇见过的对比色的运用

5、思考生活中的这些颜色的用色特点

四、学生练习:

以今天学的这些知识做基础,来给老师发的童话村落着色。(练习形式:男女分配)

1、提出练习要求: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方法进行上色。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作品

五、评价:

第13课 染纸

教材分析:“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卷、揉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浸、擦、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

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点染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3.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染色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体会互相帮助带来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色彩的搭配和染色的方法。启发学生表现、创造。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课题字(美丽的染纸)、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抹布、白纸、各种染纸作品、书签、乐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手指操

(二)激趣导入(出示手工扎染衣服)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出示衣服)你们知道这种别致的 14 纹样是怎么来的吗?它是扎染出来的。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印染工艺。

2.说起扎染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个人不小心将衣服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他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部分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色方法的试验,终于在试验中发明了扎染。往往不经意的一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和研究,你就有可能成为发明者。

3.你们还熟悉哪些扎染产品?生:衣服、围巾等。(教师拿出扎染围巾让学生看)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人们用它来打扮自己,美化生活,就连外国人也十分喜欢它呢。(出示扎染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手法——染纸。(板书课题:染纸)

(三)新授

1.染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你打开自学一分钟。

2.现在,老师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你猜她是谁?(出示小白: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勤劳、爱干净的小白兔,我叫小白,瞧我染了一幅漂亮的染纸,身上一点都没脏,黄老师夸我真棒,还奖励我一个大拇指呢。她还准备了一些奖品给你们呢!有信心争取吗?)。小白爱干净,你们应该怎么样?(生答)欣赏了小白的染纸,你认为她的制作步骤是怎样的?(生讨论、回答,师板书:折、染、展)知道了步骤,你想不想动手试一试?那就赶快用你手中的材料先折成米字折,再染一染,看谁染的既快又好。(放音乐,生染,可以合作,也可以一个人试试,发现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3.(贴作品、生谈看法,生提问题,生解决,师板书)没染透怎么办,染得好的学生上台介绍方法,(引导生发现染法,师补充)

4.刚才,我们是折成米字折来染的,不同的折法染出的效果也不同,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折法示意图和染纸作品,你还有不同的折法吗?(生折)

(四)、作业要求(多媒体出示小白,说: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我有很多小伙伴,它们也非常喜欢染纸作品,你们能染出漂亮的作品送给他们吗?)那就赶快动手吧?

(五)、生练习,师巡回辅导(播放音乐,染纸作品循环播放)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六)、想象创造自我评价并发奖: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掌声鼓励。

(七)、深入研究,发散性思维:同学们,这些染纸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有什么用途?干什么用?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做出更加独特的作品来。(出示折纸、剪贴、装饰、花瓶等装饰画供欣赏,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单一的染纸变得非常丰富。)

(八)、小结: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板书: 染纸

制作过程:折、染、展

几种染法:浸染、点染、浓破淡、等

第14课 套色纸版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 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

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评价,深化提高。

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评价

A、开展一个展示会。

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总结并提出希望。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拓展学生对绘画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根据画稿分色的要求制作“副版和主版”并进行套色练习分印,体验套色纸版画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3、通过纸版画的教学使学生感受纸版画的特殊美感,并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版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是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套色拓印是难点。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纸、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出示上一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欣赏分版画作品,初步了解这种画的特点。这时教师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欣赏感受:整件作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跟上一节课学到的制作方法一样吗?你知道怎样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二、观察、演示。

电脑演示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构思—制作底版,根据画色的分色要求分别制作印底色的副版和主版——磨印主版。学生观察体会所做的两个底版与主版与上一节课的底色版印刷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三、实践操作。

以同桌的形式,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创作。重点先要想好哪一部分做副版和主版?

四、作业展评:

采用自评和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展评。

五、反思、拓展。

课后可参观。可展示。也可以上网查一下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过程,和它的艺术特色。

第15课:看新闻,画新闻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画面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3、色彩配全了新闻的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面主次分明

2、色彩和谐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录象

教学过程:

一、看新闻,说新闻

1、观看新闻:新闻联播

2、说新闻

师:我们一年年更加懂事,越来越关注这个世界。讨论一下,近来的重大新闻。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二、欣赏范画,以供欣赏

1、出示各种范画,以供欣赏

(1)《抗洪救灾》

(2)《买彩票》

(3)《冬季奥运会》

2、评论

(1)画面是否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2)色彩配合了新闻的内容。

(3)画面精彩。

三、学生作画

1、选一些重大新闻来表现

2、老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

2、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16、石头中的生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石刻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了解石雕艺术的制作工艺。

3、情感目标:学会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学习内容:石头中的生命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石刻的知识,学习雕刻的简单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在掌握正确的雕刻制作方法基础上能加上一些装饰。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质地的石头若干、小型石雕实物若干、电教设备、黏土等。

学生准备:课本、各种黏土、肥皂、刻刀、牙签等到雕刻工具。

环境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力所能及地悼念各种质地的小石块若干,教室内悬挂一些雕塑与石雕的图片或一些雕塑实物。

教学思路:

1、有条件的学校课前组织学生到附近有石雕遗址的地方参观,请教景点解就员,收集石刻的相关知识。(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展示石雕的图片,给学生观看。)

2、通过现代雕刻作品和古代石刻的观察比较,让学生欣赏讨论后说说二者的异同。

3、介绍雕塑与石雕的相关知识。

4、启发学生回忆:谈谈你见过什么样的石雕作品?你知道一件石雕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制作石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5、教师示范一件“石雕”的制作过程。

6、学生练习,作品展示。

17、环境小设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街头环境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

2、技能目标: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美丽的环境小设施。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回忆,想像,表现小设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内容:

通过观察和了解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漂亮有趣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重点: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美丽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设计出造型新颖,具有创意性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小设施的图片。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1、师生互动:

教师在课前到街上去拍了许多的环境小设施然后制作成课件,现在与同学们一同分享。18 一边看一边还要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哪些作用?它们都设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师生交流:

刚才我们在录像里看到了很多的小设施,有报刊亭,电话亭,公交车站,垃圾桶,街边的座椅等。那么你能给我介绍一两个你印象最深的小设施吗?包括它的造型和功能。

2、游戏:

请每组派一位代表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喜欢的环境小设施。

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家,你想设计怎样的小设施,它的造型是怎样的?它具备哪些特殊的功能?

再派4名代表上来,就在刚才的4幅作品上进行修改,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最有创意。

3、欣赏范图

让学生欣赏国外大师的作品,仔细去看看他们怎样去创新的,他们都设计了哪些小设施,这些年来设施都有哪些特殊功能。

学生讨论:根据现在社会和人们的要求,你准备设计什么小设施?它的造型及功能都有哪些创新的地方?是否更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4、老师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小设施《报刊亭》,这个报刊亭的外形是一个大大的线苹果,里面有很多的报纸、杂志和书。报刊亭里有电脑显示,你可以自由地选择查阅每本书的大概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买下,这样也可以书的损伤。每个报刊亭里都有休息室,有厕所,垃圾箱,自动售货机,还有自动换零钱的机器,实在是太方便了。

5、学生活动,老师辅导

请学生大胆创作设计小设施。

要求小设施的外形新颖,并配有多种功能,设施的颜色鲜艳,能很快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6、教师巡回辅导

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作个别辅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要及时交流。

7、作业讲评

作业展示:将学生的作品立刻扫描到电脑里,让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的环境设施。

作业讲评:在作业讲评中可以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评选出“小小设计家”。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创作更多复印好的作品。

三、课后拓展

你是否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校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环境小设施呢?

第18课 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目标:

1、认识与感知:能够从颜色、造型、质感、用途等方面了解生活中的小设 施,并认识这些设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体验与想象:通过认知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库中的实物,感受现有设施 的不足,运用﹢、﹣的方法进行想象,从而创作出独具创新的小设施。

3、实践与操作: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并掌握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运用方法,绘画出奇特的效果。

教学重点:在大量的信息中,学会筛选,补充不足,为自己的绘画做铺垫。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电脑绘画工具,通过用笔、用色练习,熟练掌握电脑绘画的技巧。

教学准备:

教师:小设施资料库(图片、文字等资料)、优秀作品。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借“十运”契机,扬创作激情。

1、欣赏图片,了解创作意图。

以“十运会”为引子,通过欣赏建设中的奥体场馆图片,了解本课的创作意图。

2、点明主题,激发创作情感。

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十运会”作贡献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适合未来建邺“小设施”,以较高的文明素质和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迎接八方来客。

3、揭示课题,展示课件。

二、体验创作

1、认识“小设施”

通过幻灯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图片。在此过程中,教师从颜色、造型、质感、用途、装饰性等方面介绍具有特殊功能的小设施,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小设施?”。: A、防窃听式电话亭 B、残疾人专用电梯 C、太阳能路灯 D、自动饮水器 E、„„

2、寻找“小设施”

请同学用实物投影对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展示,并可就图片发表自己的见解,如: 色彩搭配如何?

造型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等等

2、发现“小设施”(1)、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提供网络资源——“小设施资料库”,并让同座位两名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入“资料库”自主学习,查阅资料,选择一幅让你印象最深的图片,重点从“优”、“缺”方面观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2)、汇报总结。

由组长概括总结小设施的种类:休闲椅、路灯、书报亭、饮水器、电话 亭、候车台、电梯、广告灯箱、垃圾桶等。

4、设计“小设施” 通过以上对小设施的基本认识到进入“资料库”后对小设施的深入认识,综合之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5、创作“小设施”(1)、教师示范

教师以幼儿为服务对象,设计一个休闲椅,并讲解作画步骤及注意事项: A、构图:线与线之间要连接在一起。B、结构:表现出基本结构及层次关系。C、用色:具有时代特色及艺术性。

D、用笔:灵活运用点、线、面,钢笔、铅笔、喷枪运用自如。E、整体: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实用价值。(2)、作品欣赏

欣赏优秀大师作品及部分优秀学生习作。(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与评价

用广播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设计有创意的、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作品进行评价。

四、拓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平时收集到的有关知识,随时添加到“小设施资料库”中来,供更多的同学查阅、学习。也可以有什么好的创意,随时进行修改。

第四篇:一年级下美术教案2013.2湘版

第一课 小雨沙沙

一、创设情景。

1、欣赏《小雨沙沙》。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

3、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板书课题:《小雨沙沙》。

二、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出示课件:下雨天欣赏(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点、线和色彩)。

1、思考:怎样表现雨点?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提问:怎样画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点呢?

2、欣赏书本上的点、线作品或教师范画。

3、让学生回忆在雨中的感受。提问:雨天与晴天有什么不同?在雨天你应该准备哪些东西?你做了哪些事情?

4、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5、提问:你看了作品后有怎么感受?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知道的雨具还有哪些?你有与书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吗?

四、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供作业主题:记忆中的秋天小雨。(可以画自己或别人在雨中行走、做事,也可以画动物、植物等内容,还可以进行想象性的创作)。

2、提供创作建议:画出自己对秋天小雨的感受,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五、师生评价,深入体会。

1、自己评。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3、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点、线和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六、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1、教师小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美感来。

2、提供探索性的主题:观察小雨、中雨和大雨的不同变化,并思考表现的方法(可观察实景或相应的图片)。

3、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

问题:雨前、雨中和雨后有什么不同(包括天气、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各方面)?

第二课 软绵绵的云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教学难点: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教学程序:

一、欣赏云的照片

1、师: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乐场。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

2、师: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 小结: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

二、画一画云朵

1、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

1、师: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生: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呀!

1、师: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 生: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

4、师: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

四、象形的云朵

1、师: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

生:哇!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

师:它们在说什么呀?

2、师: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

3、师示范。

五、绘画表现

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

2、学生作业

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呀?

3、师: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吗?

2、想象丰富、有趣吗?画面内容饱满吗?

3、你喜欢哪一幅?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第3课 手形添画

教学目标:

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能把手的外形描下来并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3.在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爱上美术。

教学重点:通过手形的变化能认识手、并根据手形尝试初步表现手形画。教学难点:能激发创造思维,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教学程序: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手拍拍》,认识“小小手”。提问:我们能用小手做一些什么事情?

2.小结:手是我们人体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生活、劳动、学习都离不开它。

二、指导学生通过游戏、尝试、体验,形成感知。

1、师生互动,进行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带领学生变换出各种有趣手形。

游戏规则:教师或一个学生各种有趣手形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余学生跟着做出同样的手形并说“我就跟你这样做”。比一比谁变的花样多,反映快。

2、指导学生学习描画手形的方法。

(1)提问:你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将刚才做的有趣的手形描画下来吗?(2)一两名学生上台尝试。(3)教师点评比、修改、示范。

3、引导学生观察所描画的手形,大胆联想。(1)提问:这些手形,象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联想到的物象。

(3)转动所描画的手形,让学生说说又联想到了什么?

4、请几名学生上台尝试将所描画的手形“变一变”。

教师点评,修改、示范。

小结: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小小手,想象画成好朋友。

三、指导学生欣赏范画,学习方法。

1、通过课件展示多幅有趣的手形想象画。学生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归纳作画步骤:摆手形——描画手形——想象——添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说明作业要求:动一动手,把手的外形描下来,添画成有趣的图形。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示、评价学生作业。

1、将学生作业,集中展示在黑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所“变成的好朋友”。

3、指导学生从“想象是否有趣”“添画是否生动”两个角度说说你满意的作业。

4、给你同学的作业,提提小建议。

5、教师点评比作业,总结:我们可以用小小手打扮世界,小小手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

第4课 画中画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2.画一副画中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教学程序:

一、儿歌导入 揭示课题

1、邀请小画家参加“画中画作品展”。——什么是画中画?怎么画呢?

2、出示儿歌《画中画》——画好老鼠,画好老鼠;再画猫,再画猫;画张大床,猫儿睡啊;画中画,画中画。

(师生拍手唱儿歌,教师提示认真看、仔细听)。

二、师生探讨 添画方法

1、问:画中画了什么?先画了什么?

2、先画好老鼠后,为什么画只猫呀?怎么想到画张大床?

3、“画中画”找朋友。问:“画中画”会找哪一张画做朋友?(提示:画中的老鼠画在哪了?猫画在哪了?)(板书:包围添画)

4、你发现“画中画”的奥妙了吗?(小结:由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

三、创设情境 引导联想

1、由小青虫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所联想到的相关形象。)

2、请你帮老师出出主意,是添画树叶呢?还是树枝?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边讲故事边分步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小胖虫”的故事。

四、启发想象 明确要求

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情趣,明确要求。

2、出示作业要求:

先画一个较小的简单形象,然后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形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五、学生创作 体验情趣

1、学生创作,教师行间个别辅导。

2、学生粘贴作品,布置画展;教师提示:让“作品”有秩序的登上“画展小列车”。

六、作品展评 拓展延伸

1、观看“画中画”作品展,说说画中的故事。

2、出示三组作品,学生在“寻找画中画”活动中,发现“画中画”奇妙无穷。

第5课 由小变大的画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2. 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

1.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

2.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3.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提问,小画变大了吗? 4.板书课题:由小变大的画

二、激发联想

1.老师出示一张小画。提问,这张小画往上、下、左、右方向发展可以添画些什么内容呢?

2.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

3.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教师点评。4.小结:大胆联想,扩大场景。

三、观察分析

1.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戏。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请学生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2.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3.小结:合理联想,扩大场景。

四、总结方法

1.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总结绘画步骤:从其中一小块开始,逐渐添画变大。

五、自主表现 1.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2.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3.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述

1.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怎样添画的?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 2.学生互评。3.总结,下课

第6课 小人国

教学目标:

1.学习改变事物比例造成视觉差异,改变画面效果。2.说说小人国的故事,画画小人国的场景。3.感受创作和游戏的快乐。教学重点:探究画小人国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大小对比画出小人国的感觉。教学程序:

一、影片导入 营造情境

1、播放影片:小男孩卢卡斯被神奇的缩小枪击中后,身体变成只有蚂蚁那么大,他们和蚂蚁们在一起开始历险。变小后的他发现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竟然如此神奇。

2、师:想跟卢卡斯一样变小了去冒险吗?那我们一起进入小人国吧。

二、尝试添画 总结方法

1、尝试添画。师:现在我们都变得和蚂蚁一样大了,咱们结伴而行来到了不同的地方。(边说边给每组同学发一张大的绘画作品,分别画了不同的场景。草地上有花朵、落叶、蜗牛等,餐桌上有餐具、食物、花瓶等,超市货架上各种商品等)尝试着把自己添画到画中去吧。先想好你们在干什么?表情怎样?动作怎样?并且注意自己的大小比例哦。

2、分析总结。展示添画作品,先请小组长介绍本组作品,然后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进行赏析分析。①谁的想法妙,还有新的想法吗?②谁添的人物最生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大小比例动态和表情来看,教师适时在作品上进行修改添画。)

3、反例点评。出示几张有问题的作品,学生分析作品的缺陷。

第一张:人物画得太大,周围环境物品画得太小,没有小人国的特点。(点击课件,画面各物体大小发生变化)

第二张:画面内容比较单调。(点击课件,出现一些作为背景的景和物,使画面变得充实)

三、创意交流 拓宽思路

1、创作设想。师:刚才我们进行了一次集体历险,还总结了这么多经验,下面我们单独行动,你变小了想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呢?(表扬鼓励想法奇特的同学)

2、欣赏教材以及老师收集的优秀作品,拓宽学生思路。(在电脑主板上进行维修的小工人们、骑着蜻蜓到荷花上玩耍的小姑娘等)独立创作 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集体赏评

1、将所有作品粘贴在写有“小人国历险记”长幅上。

2、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欣赏。

3、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点评别人的作品。

4、教师总结,抓住大小对比、造型生动、情境活泼等方法的突出表现和不足进入讲评。

五、学习延伸

展示一张作品:《巨人脚下的城堡》。鼓励学生回家后画一画“巨人国历险记”。

第7课 你的家 我的家

教学目标:

1. 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2. 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3. 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能用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对建筑物结构的描绘。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到学校周边自拍些社区、街道、商铺、公园等照片或录像。

二、明确目标 欣赏导入

1、学生观看录像。在录像中欣赏学校旁边各个建筑风格,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

师:这里面有你的家吗?你能说一说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找出和自家相像的房子,并说说自己的家。

三、自主作业 分析想象

1、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房屋的结构,以及自己家和其他建筑的对比。师生互动分析几种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结构图,和周边街道、学校、超市、医院等相比的形状特点。

平房、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建筑群。

2、找出自己家和其他建筑、街道相比的形状特点。

3、欣赏优秀学生作业,刺激思维的扩散和想象。

4、学生自主描绘自己居住的建筑物,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引导学生用记忆、想象来描绘自己的家,并能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5、巡回辅导协助。及时发现提出表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大胆的想法。

四、确定方位 分组合作

1、组织全班分组。拼拢四张课桌,便于放置4K作业纸。讲解集体作业的规则及具体要求。

2、示范作业方式和步骤。

3、引导学生将各自画好的房屋剪下来。学生按各自的方位把剪下来的房子贴在相应位置上。

4、根据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离分组贴在老师已准备好的中间贴有学校和主要交通要道的大纸上。

5、造一条自己家通向主要交通要道的小路。

6、师生讨论,再在道路两旁添加商店和其他场所。

7、各组成员分工,把自家边的商店、医院等重要标志性建筑画好,贴在离自己家的正确方位上。

五、体验快乐 游戏活动 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游戏:按就近原则从自己家到学校以及从自己家到组内其他同学家走一遍。看看会不会迷路或者绕远路。

第8课 袋鼠妈妈的口袋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袋鼠的形态、习性特征。2.能想象画出有关袋鼠妈妈口袋的趣事。3.在创作和欣赏中体验学习美术的愉悦。教学重点:学习袋鼠的形态特征并引导想象。教学难点:能抓住袋鼠的形态特征进行绘画表现。教学程序: 激趣感知

一、导入课题 了解袋鼠

1、听赏音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播放袋鼠之歌)。

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喜欢这首歌,小朋友,你们从歌曲中了解到了什么呢?板书:袋鼠

2、分享讨论。

老师在上周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袋鼠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吧!前后四人一组说说你了解的有关袋鼠的知识。

3、代表反馈。

刚才同学们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资料,那你们都了解到袋鼠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反馈,老师引导归类:袋鼠的种类、运动特征、生活习性„„

二、观察发现 技巧暗示

1、亲近袋鼠:刚才同学们说到袋鼠的许多特点,有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袋鼠就是不会走,一起表演一下袋鼠是怎样运动的!

2、观察分析

谁能说说袋鼠的长相有什么特征?点击袋鼠身体不同部位出现闪动色块提示学生观察。

你们知道怎样才能画出一只活泼可爱的袋鼠吗?板书:特点

4、小小训练。

老师演示:用不同模块拼出各种动态的袋鼠。

学生试一试:抓住袋鼠形体特征话一到两只不同动态的袋鼠。

三、赏析拓展 引导创作

1、看一看。

刚才我们还了解到袋鼠妈妈还有个口袋,是小袋鼠的房子,有趣极了。瞧,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呢!板书:想象

2、编一编。你也来编一个关于袋鼠妈妈口袋的故事吧,请闭上眼睛,伴着轻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板书:袋鼠妈妈口袋 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3.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四、说说故事 欣赏评价

1、说一说:你画的袋鼠妈妈的口袋发生了什么事?

2、评一评:你(他)的画美在哪?

第9课 有趣的拓印

教学目标:

1.拓印变化有趣的图形,培养审美情趣; 2.掌握拓印的要领和印制的方法、步骤; 3.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教学重点:拓印的方法、步骤、要领。教学难点:拓印效果清晰、完整。教学程序:

一、游戏激趣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表演魔术(教师课前在一张较薄的白纸下垫一片有凹凸不平纹理的树叶,用小块透明胶将叶柄与白纸之间固定,以防在表演时树叶移动。)

1、今天,老师首先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好吗?请小朋友边观看魔术边思考,这个魔术的秘密是什么呢?

2、教师用深绿色的油画棒在白纸上均匀有序地涂画,白纸上逐渐呈现一片树叶的轮廓及其漂亮的叶脉。

3、提问:哪位小朋友知道魔术的奥秘呢?

4、师生揭秘:原来,在纸片的底下垫了一片有凹凸不平叶脉的树叶,(几名学生上台用手摸一摸、感受凹凸不平的纹理)在纸上用油画棒有力均匀的平涂就能印出纸片下的树叶。这种方法叫拓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魔术!

5、呈现课题。

二、实践探究

1、印花纹

教师让学生尝试在一张小纸片上拓印一片树叶。师生共同探究拓印的方法。教师将几幅有代表性的学生尝试作品呈现出来,共同发现存在的几类问题,讨论拓印的方法。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印不出树叶的叶脉纹理?大家用手摸一摸树叶的正反两面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树叶的反面有凹凸不平的纹理,所以在拓印时,只有拓印有凹凸不平纹理的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纹理。

(2)拓印时,用手压住纸下的树叶,使之不移动,才能印出清晰的纹理。(3)用油画棒平涂时,注意用力均匀,朝一个方向平涂,力度保持在能看清拓印的纹理为佳,印出一个完整的花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多种颜色拓印。

2、找花纹

我们还可以找身边的哪些花纹来拓印呢?(教师带学生从教室走到户外寻找、观察并触摸可拓印的花纹。)

教师帮助学生寻找有可以拓印花纹的实物。教室内:如直尺上的刻度、布袋文具盒上或衣服上的拉链、跑鞋上的小孔或花纹、小朋友带的钥匙、窗户上的花玻璃等。室外:各种树的树皮、落叶、栏杆上的铁艺或木艺纹理等。

三、欣赏感受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漂亮的、不同纹理的拓印图片,你们能看出是在什么物体上拓印出来的吗?拓印的形式与前面有什么不同呢?

2、(同时呈现各种有纹理的实物:钱币、竹编等)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3、小结:(1)这些物体表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它们之间的花纹各不相同,因此他引出来的纹理也自然不一样。(2)除了单个拓印,还可以重复拓印或多个组合在一起拓印。

四、创作表现

作业要求:

1、用油画棒或铅笔拓印带来的物体上的花纹或拓印身边物体上的花纹。

2、可以独立完成作品,也可以与同座小朋友合作完成。

五、作品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

2、师生评价:说说你喜欢看的拓印纹理,猜猜它是用什么物体来拓印的。

3、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现、用多种方法表现生活中的美。

第10课 拓印花纹组合画

教学目标:

1.拓印变化有趣的图形,并想象组合成新奇的画;

2.掌握拓印组合的要领和印制组合的方法、步骤; 3.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拓印组合的方法、步骤、要领。

教学难点:拓印纹理清晰完整,拓印过程中想象能力的激发。教学程序: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画家作品《窗》,师:这幅画运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作画方法,你们看出来了吗?(拓印)

2、回忆之前学过的《有趣的拓印》一课,说说拓印时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3、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美丽的拓印花纹,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揭示课题:拓印花纹组合画(板书)。

二、探索方法

(一)联想大比拼

1、引导不同拓片的不同联想

拿出自己拓印的花纹,仔细观察,说说看到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相同拓片的不同联想 老师提供一张拓片,请学生说说不同的联想,再转动拓片,做联想练习。

3、小结:只要我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利用这些简单的拓片,组合成一幅幅有趣的画。

(二)技巧大比拼

1、欣赏比较

出示教材中的3幅学生作业,请学生找找制作方法的共同与不同之处。小结:这三张作品相同之处是都利用花纹拓片组合画面,不同之处是第一张是在纸上多次拓印组合成画,第二张是撕贴、不重叠组合成画,第三张是撕贴、重叠组合成画。

2、探索方法

请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查看书上的步骤图,说说“多次拓印组合”和“撕贴组合”两种方法的基本步骤。

归纳多次拓印组合成画步骤如下:观察构思——逐步拓印——收拾整理 归纳撕贴组合成画步骤如下:拓片构思——撕碎——拼摆——粘贴(板书)补充:不管是那种方法,为了产生更美的画面效果,还要注意拓印时的色彩搭配。

三、体验创作

(一)互动尝试

以难度较大的撕贴组合成画为例,师生互动完成一幅拓印花纹组合画。(1)老师示范随意撕花纹拓片,撕出来的纸片要有大小、形状的变化和对比。(2)拿出一张稍大的纸片,逐步转动,引导学生做联想练习。

(3)请学生上台拼摆、重新组合纸片,教师适当调整,使得画面感觉新奇有趣。(4)粘贴固定,完成作品。

(二)提出作业要求:

在一张纸上多次拓印不同物体的花纹,或者撕贴几张不同花纹拓片,把它们组合成一幅新奇有趣的画。

四、作业展评

1、引导学生自评作业。你运用了哪种方法组合成画的?说说你的想法?

2、师生互评。谁的花纹拓印清晰?谁的画面组合新奇有趣?

五、总结拓展

你还能尝试新的方法,利用拓片,组合成其他新奇有趣的画吗?

板书设计 拓印花纹组合画

1、观察构思——逐步拓印——收拾整理

2、拓片构思——撕碎——拼摆——粘贴

第11课 剪贴组拼小村庄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的民居特征。

2.能用彩纸撕贴或剪贴出美丽的小村庄。3.体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各种形状组拼村庄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能撕贴或剪贴出不同样式的民居。教学程序: 欣赏体悟

一、欣赏最美乡村图片

1、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最美乡村瞧一瞧!

2、最美乡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揭示课题:我们把小村庄画下来,把美景留在身边。

二、动画演示,激趣导入

1、动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闪烁出现,缓缓移动,合成教材主图《小朋友的画》。

2、师:这个小村庄漂亮吗?你观察到了什么?它是怎样做出来的?

3、小结:今天我们用基本形剪贴组拼小村庄。

三、欣赏邮票,开阔视野

1、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房子,猜一猜是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房子?

2、你能找到基本形藏在哪里吗?

四、尝试拼贴树,掌握贴纸的方法

1、欣赏剪贴树。师:谁知道贴纸的方法?有什么要求?

2、师:用手中的基本形拼贴一棵树,注意贴平整,先拼再贴。

3、对学生贴的情况做出评价。

第12课 剪贴组拼小村庄

五、组拼房子

1、出示一个黄色三角形和一个紫红色长方形。并请学生拼出一个房子。师:还可以怎样拼?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把长方形的房身横着摆和竖着摆,房子形状是不一样的。

2、出示一个红色三角形和一个绿色正方形。要求先后拼出两个不同的房子

3、出示六个图形,让学生组拼房子。

小结:通过改变房身图形和房顶图形的摆放方向,使之产生高、矮、胖、瘦的房子。

六、组拼小村庄+

1、师:房子已经会拼了,把房子和树木组合起来,就能做出一张美丽的小村庄的画。

2、出示两张构图不同小村庄作品

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七、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活动要求:用彩纸撕贴或剪贴出美丽的村庄。

2、教师巡视指导

第13课 动物唱歌的模样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不同种类及形态。2.能想象画出动物们歌唱时的样子。

3.对大自然产生浓厚兴趣,养成观察和了解自然与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及人类歌唱时的姿态。教学难点:能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教学程序:

一、视频导入

1、欣赏视频

师:仔细观察哪些动物参加了演唱会,它们长的什么模样?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

2、教师:小动物们唱歌的模样真是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这有趣的小动物唱歌的模样。揭示课题。

二、对比观察,分析特征

1、观察发现动物特征

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些表演嘉宾,说说这些动物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2、对比观察作业

仔细观察这两张学生画的动物,你能看出他画的是什么动物吗?(将画有动物特征明显与特征刻不明显的两张作业进行对比)

3、课件展示修改后突出了特征的作业,小结:善于观察,抓住动们特有的外形特点,就能很好的画出小动物了。

三、了解唱歌神态

1、看局部,猜动物

师:这里有四只动物的嘴部图片,你能猜出分别是什么动物的嘴吗?

2、认识神态

师:想画出他们在唱歌,要怎么画呢?

(嘴巴张开,眼睛的变化、眉毛、耳朵竖起来了„„)

四、感受优美姿态

1、学生表演,体会姿态

师:欣赏了这么多动物,下面我们来放松下眼睛,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吧。请四位小歌手到台上来唱唱这些歌。(老师提供道具:玩具吉他,沙锤,小鼓,话筒)

2、谈话交流,发现问题

师:你发现他唱歌的时候除了面部神态很有趣以外,还有什么表达了他唱歌时的快乐和激动。

生:手、脚、脖子的动作等„„

师:唱歌时他的身体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歌声一起舞动起来!不光小朋友唱歌时会手舞足蹈,小动物们也是一样。(出示动物唱歌姿态变化的图片)

3、小结:动物们唱歌时夸张的动作,让他们唱歌时的样子更加有趣可爱了。

第14课 动物唱歌的模样

五、巩固知识 作品欣赏

1、谈话交流,知识回顾

师:动物们歌唱时嘴巴、眼睛、动作会发生怎样变化?生反馈。

2、背景

师:这里有一只动物在高声歌唱,你知道它是在哪里歌唱吗?(展示一张没有背景的小动物唱歌,然后再出示一张添加了背景的作品。)小结:让动物们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大声歌唱,他们会更加的开心。(添加背景)

3、优秀作业赏析(老师引导观察神态、动作、背景)

4、思维发散

师:还有一位小朋友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希望你们来帮帮他,他哪画的不好,怎么改改呢?

教师:你想画什么动物唱歌的模样呢?他会和哪些动物朋友一起歌唱呢?(启发说说不同的动物组合)

六、创作表现

作业:展开想象,画一画动物唱歌的可爱模样。要求:注意画出唱歌的神态和动作。

七、评价交流 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中动物唱歌的故事。

2、评评同学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画。

3、环保意识宣传:动物给我们生活中不仅带来了很多乐趣,还帮助我们改善生活环境,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第15课 彩泥连连看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树枝、彩泥不同的材质特征。

2.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技巧和步骤。3.感受不同材质的美,感受创造美的乐趣。教学重点:用彩泥和树枝塑造出一组生动的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对初步接触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的把握,怎样让这些作品粘稳。教学程序:

一、动画欣赏 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丰富学生视觉感受,激发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动画中的动画形象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板书课题。

二、观察感受 了解特点 感受树枝和彩泥不同的材质特点。

树枝:表面颜色深,并有自然的纹理;粗糙;有一定的硬度;易折断。彩泥:色彩丰富,鲜艳;柔软;可塑性强。

三、分析指导 合理取材 1.认识树枝的作用。

(1)、把长颈鹿的脖子和四肢换成用彩泥来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2)、教师小结:树枝在作品中起支撑、连接的作用。2.分析树枝和彩泥适合做什么。

(1)、小蜜蜂的哪些部位是用树枝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中逐步拆分作品蜜蜂。)

(2)、教师小结:树枝在作品中代替细长的部位,彩泥在作品中是主体。3.取材练习,使学生掌握巧妙运用合理材料进行制作。你会用树枝和彩泥分别做七星瓢虫、女孩的什么部位呢?

答对了,七星瓢虫会飞起来,女孩会跑起来。

第16课 彩泥连连看

四、启发思维 设计训练

激发求异思维,引导学生设计出造型新颖独特的作品。1.口头设计,开阔思路,启发创作。2.学生动手操作课件,组拼动物和人物造型。

五、演示过程 掌握方法

师生共同完成示范作品老鼠。老师先做老鼠的身体,再请学生在老师准备好的各种树枝中选择出适合做老鼠尾巴、胡须、脚的树枝,并和教师共同完成作品。

六、反馈指导 创造表现

展示部分作业,通过观察,让学生主动发现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17课 剪对称鱼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了解对称形的特征,掌握基本的剪纸方法。3.体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对折剪纸的方法。

教学难点:鱼形能抓住形态特征,纹样清晰细致。教学程序:

一、欣赏导入

1、激趣:欣赏各种形态鱼的图片,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看变成了什么?课件呈现鱼儿变成剪纸鱼。

2、认知对称鱼形:演示将剪纸鱼“对折—展开”,设问:你发现了这条剪纸鱼的什么特点?(剪纸,对称)

3、小结:对称剪纸是将纸对折剪制的。(对折、对称)

4、导出课题:剪对称鱼形。

二、方法探讨

1、学习剪对称鱼形的基本方法 观察教材上步骤图,哪位小朋友说一说剪对称鱼形的过程是什么?小结:先将纸反折,在反面画出鱼形后再剪。(折—画—剪)

2、引导学生设计画出独特的鱼形

(1)设问解疑: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帮帮忙,一是对折后是把整条鱼都画下来呢,还是只画半条鱼?二是画在对折纸的什么位置好?小结:我们应该把鱼形的一半画在靠折痕一边,而不是靠开口那边。

(2)根据鱼的结构特点,引导画出独特鱼形的思路

老师这里画了热带鱼、剑鱼、飞鱼鱼形的一半的示意图,请小朋友们根据鱼的头、身、尾、鳍各组成部分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小结:大自然中的鱼多种多样,有的鱼瘦瘦的长长的、有的鱼胖胖的圆圆的、有的鱼像三角形。鱼鳍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像半圆形、有的像齿轮、有的像长了翅膀一样„„鱼尾有长有短、有的像剪刀、有的像水滴„„如果想剪出一条独特的鱼,画的时候可以突出和夸张它一个有趣的特征。

第18课

剪对称鱼

3、学习与指导剪鱼外形

老师将其中一示意图快速剪出外形。强调沿鱼形边缘来剪,两手配合,转动纸张配合剪刀鱼形。并慢速剪鱼嘴和鱼眼。展开后指出对称鱼形就剪出来了。

4、学习与指导剪内外花纹。

(1)互动:A.比较刚剪的外形与相似的鱼形剪纸范作,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在鱼形哪些地方剪了花纹?B.观察这4幅作品,你能找出打扮鱼儿时运用了哪些花纹吗?

小结:剪条纹、波浪纹、牙牙纹、月牙纹、花瓣纹„„进行装饰。

(2)师生合作尝试剪内外花纹。(提示:有把握的同学就直接剪花纹,可以不用画花纹)。

(3)及时发现学生尝试的问题并指导。

小结:花纹要剪得窄小一点,不要过于宽大,留下来的要相连,不能剪断。

5、回顾总结剪纸步骤:折——画——剪外形——剪内外花纹,补充板书并贴出每个步骤的示意图。

三、自由创作

1、提出活动要求:剪一件外形独特、花纹与众不同的鱼形剪纸作品,全班集体组拼成鱼的海洋。学生作业,教师行间巡视与个别辅导。

2、集体组拼海洋鱼群图。

四、作业展评

1、自评:谁愿意来介绍你邀请来的鱼儿?(从外形和花纹两方面引导学生回答)

2、他评:你认为谁是被邀请来的鱼儿中最美的?

3、教师总评与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欣赏鱼的民间剪纸作品,认知“鱼”与“余”的谐音,了解民间剪纸作品的象征寓意的表达方式。

第19课 会飞的翅膀

教学目标:

1.了解鸟类的翅膀的形态特征。2.掌握会飞的翅膀的制作方法、步骤。3.体验制作和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飞的翅膀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翅膀形状优美,色彩大方艳丽。教学程序:

一、观赏视频,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录像,里面有小朋友喜欢的朋友,看看它们是谁呀?在做什么呢?播放视频。

小朋友,刚才在录像里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是靠身体的哪个部分在空中自由的飞翔?

动物有一双舞动的翅膀,能带着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小朋友想不想也向刚才看到的小动物们一样拥有一双可以飞动的漂亮翅膀啊?呈现课题并板书。

二、认识了解翅膀的形状、特征,发现对称折剪翅膀的方法。

1、老师请了刚才录像中看到的几位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他们是谁呀?先出示天鹅、蝙蝠、蜻蜓、老鹰四种动物的翅膀收拢的图片,再出示这四种动物翅膀形状的手绘图。

这四对翅膀的形状相同吗?那么你们能猜出它们分别是谁的翅膀吗?利用课件将翅膀图片与动物图片一一对应。

2、知道了它们的形状不同,你们还发现所有的翅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观察找到答案后,教师利用已剪制好的白卡纸翅膀现场对折示范给学生看,并利用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对翅膀对称特征的认识。

三、尝试创作出想象中奇异漂亮的翅膀外形。

1、刚才我们欣赏了解的是动物们的各种翅膀,那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自己制作的翅膀会是什么新奇漂亮的模样呢?老师出示三组对折好的白纸,请三个小朋友上台来画一画新奇漂亮的翅膀外形,设计前先找到纸张对折的位置,再思考怎样画得新奇漂亮。

2、学生画完后,教师现场用剪刀分别将几个小朋友画在纸上的翅膀沿轮廓线剪下来,师生评价并小结。

(1)以对折位置起笔为中心画,画出一个翅膀的形状,展开后就是左右对称的一对翅膀。否则剪下来的是两个分开不连贯的翅膀。(2)翅膀如果画得太小,剪出来不美观。(3)用各种长或短的圆弧形的线、直线、折线组合能画出新奇漂亮外形的翅膀。

第20课

会飞的翅膀

3.教师现场快速示范,演示翅膀的制作方法步骤。

教师现场演示制作步骤。

(1)先将作业纸左右对折,然后在对折痕处再次折出能用手指捏住翅膀中间的部分。(2)用彩笔在折纸的一侧想象画出新奇漂亮的翅膀外形。(3)将纸对折好后沿着一侧画好的翅膀外形轮廓剪下并展开。(4)涂上自己喜欢的漂亮的颜色。

四、学生练习,提出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运用折、剪、画等方法,用纸做一对可以捏在手指中飞动的翅膀,和小伙伴们玩一玩。教师巡视检查,分层指导。

五、作业评价,快乐体验。

1、将学生制作的翅膀集中评价。

2、组织学生到室外玩一玩会飞动的翅膀,体验制作的成就感及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五篇:湘版美术八年级下五角星教案

《五角星》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五角星》主要尝试从“肌理与质感的表现”这个角度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材质”与“肌理”的感性认识;

.学生思维活跃,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并用完整的话回答老师的提问;

.学生学习不具有自觉性,需要教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方法:实践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碳条或蜡笔,表面有凹凸感的实物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一、导入阶段

演示:在蔑编上铺上一张纸,用碳条在其上摩擦,形成肌理。指出:画面上的纹理就是材料的肌理。

二、探究阶段

(一)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一:牛

仔 —— 皮

毛 —— 丝

观察比较二:玻

璃 —— 岩

石 —— 不锈钢

(二)交流感受

肌 理、质 感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

粗犷、奔放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

温暖、高贵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

华丽、典雅

璃—— 坚硬、透

明、光滑、能反光

晶莹、纯净

石—— 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

朴实、原始

不锈钢—— 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

冰冷、现代

由此得出

(三)基本概念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

三、发展阶段

(一)《五角星》

油画

冷军

提问:这个五角星是由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碎铁皮)

这是一幅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部分)金奖的油画作品。作品通过刻画一颗用弹痕累累、火迹斑斑、凸凹不平的碎铁片焊接而成的五角星,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寓喻中国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二)《钢水·汗水》 油画 广廷渤

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三)《父亲》 油画 罗中立

思考:由父亲的脸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老树皮、干旱的土地)

该作品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四)思考

提问一: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

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

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

(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

四、提高阶段

(一)介绍几种制造肌理的方法

1、拓印 —— 用纸、笔在物体上擦、印。

2、压印 —— 用涂墨或者色彩压印在纸上。

3、喷洒 —— 将颜料调制成适当的浓度,喷、洒或倾倒在平面上。

4、擦刮 —— 在着色的平面上,用利器摩擦或刮刻。

5、熏灸 —— 通过火焰的熏灸。

6、渍染 —— 在具有吸水性的表面上或渍或染。

(二)活动

请同学们寻找不同质感的材料,用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图。

推荐材料:表面有凹凸感、纹理清晰的——簸箕、钥匙、藤椅、瓶盖、梳子、窗纱、木板、树叶、等

学生拓印,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纸张的厚薄、铅笔的软硬、所选材料纹理的清晰度用墨多少等问题。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肌理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谈谈制作与加工肌理效果的感受。

2、对材料选择有新意、方法运用恰当、拓印效果清晰的同学给予激励性评价。

(四)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拓印作品,思考:

拓印的方法在绘画表现中有什么作用?

(可以直接运用于绘画作品中,也可以在肌理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五、总结阶段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肌理和质感的有关知识,感受了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对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简单的肌理效果。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今后能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观察身边事物,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掌握其表现方法;在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肌理和质感时,学会分析其与作品感情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愿意尝试不同材质的肌理感受,参与面较广。(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了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3)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扩展创作:从《五角星》演展到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来进行绘画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张英姿

下载【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乘风破浪》教案

    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乘风破浪》教案 第10课 乘风破浪 教学目标: 、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苏教美术教案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苏......

    四年级美术下

    第13课哪些是相同的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绘制)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

    冀美版四年级美术下教案

    冀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1、节日的餐桌 问题提出 本课是一课记忆创作画,以形象记忆为基础,把记忆中的形象,根据学生所感、所想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材通过欣赏农民画......

    湘版四年级上美术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 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

    湘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湘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情况分析:经上学年的美术教师介绍,该年级段想象能力极为丰富,逐渐出现对美术极为爱好的个别同学,该些学生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构图、工......

    湘版美术一年级下我爱我家教案(★)

    第20课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1.回忆、了解各种家具的形态特征。 2.掌握用彩泥捏制家具的方法和步骤。 3.体验我爱我家的情感,增强对家庭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彩泥捏制家具的方法和步......

    四年级美术下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美术教学计划 四(1)班任课教师翁喆凡 学校六 横 镇 中 心 小 学 2011年2月17日 - 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