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祖孙间的互相关爱。(重点)2.理解“仍然”的意思,并尝试用它说、写一两句话。(重点)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题目“倾斜的伞”的含义。(难点)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老师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爱)你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吗?(爱)那你们知道爱是什么吗?(生自由答)
2.观看视频后谈谈对“爱”的新的理解。
3.是啊,爱是亲人的呵护,爱是无私的奉献,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爱是一把倾斜的伞。(粘贴课题)学生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出示目标。
2、指名读。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孩子们对比图示,说说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指名答)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两幅图分别对应了课文中的哪些段落?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我们今天的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个场面来生动地描述伞下外公和丹丹间的爱的故事。
四、走读文本,感悟深情
(一)课文1—5自然段。
1、请同学们一边听课文1-5自然段朗读录音,一边用“——”画出文中描写伞倾斜的句子。
2、生答,并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外公头顶上本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3、外公又何止一次这样做呢?
出示句子“就这样,每次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上总是一半干一半湿。”感受外公对丹丹的关爱。
4、是啊,伞倾斜向谁,说明他的心就向着谁啊。除此之外,你还从哪体会到这份深深的爱呢?
5、出示人物对话。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丹丹的天真可爱和外公的慈爱)
6、同桌互读,体会外公对丹丹的关爱。
过渡:外公的爱是默默的,是无私的,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外孙女不被雨水淋湿。那我们的丹丹懂得吗?她也爱着自己的外公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年以后”去看看吧!
(二)课文6—8自然段。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体会我对外公的爱。
2、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6-8自然段,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3、小组合作交流你的感受。
4、分小组汇报。A.“丹丹,伞歪了。”耳边传来外公微微颤抖的声音。B.我抬起头,发现自己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C.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地,我正在做外公当年做过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D.“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外公在想什么?你又能从“泪光点点” 读出什么?)
5、师过渡:孩子们,你们真棒,你们能从直白的文字中读懂其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从这些细节中我们看到外公因得到丹丹爱的回报而激动地落泪。丹丹长大了,外公变老了。撑伞的人变了,可什么是没有发生改变的呢?
6、指名答“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打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7、理解“仍然”的意思。
8、用“仍然……仍然……仍然……”进行说话训练。
(三)第9自然段。
1、小时候,外公疼爱丹丹,长大后,丹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外公。所以在文章的最后,她才写下这样的话:(出示第9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结尾吧。
3、理解题目“倾斜的伞”的含义。
4、是啊,如果我有这把伞,我也会小心地爱护它,珍惜它……
男孩子们,请你带着这份珍爱再来读一读好吗…… 女孩子们,我们也来读一次……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如果你也有这把伞,你该怎样倾斜,说说你的理由。
2、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付出,懂得了爱。伞倾斜了,无论朝向谁,那都是她们的心向着谁。其实这把伞就在你我身边……(出示简笔画PPT)
3、小练笔:爱,无处不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谁表达心中这份爱呢?动手写一写吧。播放歌曲《感恩的心》。(生分享)
六、课堂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亲人的关爱,也有邻居的照顾。有老师的关怀,也有同学的帮助……这些温暖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孩子们,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吧!
第二篇:《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倾斜的伞》是一篇记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出现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课文的结尾,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的是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传送着的也是浓浓的亲情。
学情分析:
当今,孩子们不论吃的,穿的,玩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它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事实上,现在的孩子对爱的感受确实缺乏,更不用说主动献出自己的爱了。这篇课文正适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感人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的温情。
(2)、理解“仍然”并能用它说话。
(3)、了解结尾点题的作用,掌握拟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小组读、展示感情读、角色读等方式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转换表达和想象空白练笔,让学生懂得回报感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外公和我之间互相关心的那份温暖的亲情。
(2)、教育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懂得回报感恩。
教学重难点分析: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2、体会流露在文中那份浓浓的亲情。
3、引导学生懂得回报感恩。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请大家静下心来,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师深情地描述画面:一片小小的指甲倾注着母亲多少呵护,一条16字的短信是临死前的母亲留给孩子的唯一信物,伞是雨天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爱改变了方向,成了爱的代名词。
这节课,我们掀开倾斜的伞,看伞下的故事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组温情的图片导入,直奔主题情感,拨动学生心中那跟弦,为课文的学习打下情感的铺垫。
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明确目标。预习题设计:
1、2、针对课题提问。
对比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学生活动一:
交流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倾斜?倾斜向了谁?题目为什么叫“倾斜的伞”?
相机出示学习目标一:理解题目的含义。
2、学生交流对比两幅图后自己的描述。
预设学生能从主要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写。但不会深入。点拨:对比这两幅图,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变的是:撑伞的人、伞的倾斜方向、外公老了,丹丹长大了。不变的是:环境、人物、墨绿色的大伞。
引导:文中有一个词强调了这些不变,是哪个词?出示: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那片雨的世界,()是我和外公,()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继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你知道“仍然”是什么意思? 用仍然说一句话。
出示学习目标二:抓住描写外公的句子体会外公和丹丹之间的爱。
设计意图:为预习搭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养成从题目入手质疑的习惯,在观察图片中发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新课标中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体会重点句子中它传情达意的作用。借助图片的对比,联系上下文理解运用词语。自然梳理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合作学习,感悟亲情。
1、问题引导: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外公和我之间的爱?
2、出示学法指导:
1、自由读:画出描写外公的句子
2、小组互读:圈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读中理解。说出你为什么要重读某个词,用怎样的语气、语调?练读。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展示读:
• 汇报时,可以朗读,可以读中讲解。
1、3、学生活动二:小组汇报交流
(1)、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的,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着,也不让丹丹湿了。)
(2)、“外公,伞歪了。”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伞明明歪了,为什么外公却说”没歪”? 在外公的心目中,只要伞是撑在丹丹的头上方就是没歪。外公笑而不语,心里在想什么?)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丹丹的天真和困惑,外公的高兴。
评价小组:XXX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在矛盾中提出疑问,引领全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XX组思维活跃,人人参与。
(3)、“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当丹丹发现外公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让外公赶快擦擦的时候,可是外公没顾得上自己却先问丹丹有没有被淋湿,体现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4)、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当外公听到丹丹被大伞包住了,一点没淋湿时,开心地笑起来,体会到外公的爱是默默的。)
评价小组:小组分工明确,抓住外公的语言、神态、动作,感情朗读,读得抑扬顿挫。让人懂得:爱是风雨中那把倾斜的伞,其实真爱,无需太多的语言。
(5)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每次”、“总是”这两个词去掉和原来意思还一样吗?(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一直在爱着丹丹。)
(6)、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从“微微一颤”“泪光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评价小组:这是个充溢着智慧的小组。从一个“颤”字,读出了外公的感动来自于丹丹的关爱,是爱的教育有了效果。
引导表达: 我年幼时,外公多少次将雨伞向我倾斜,如今,我仅仅是做了他当年做过的事,他就感动得嘴角颤动、热泪盈眶。看到外公的泪光,“我”会对外公说什么?请把你当成丹丹,边擦外公的眼泪,边向外公说几句话。(外公,你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做的这点,算不了什么。)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读。设计意图:新课标小学中年级学段阅读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紧扣本单元的主题 “感受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外公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读中理解,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做到读说结合,以读带讲,让学生从读中感受人物的所思所想,体味真情。并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在体会中明白我们应该学会汇报感恩。)
过渡: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四、感情朗读。
1、指名学生读: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2、换种方式再读,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出示小诗版)
那是把
倾斜的伞,是把
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
珍惜它,爱护它。
3、它指的是什么?
(1)、倾斜的伞;(2)、外公对我的爱;(3)、亲情。
4、请学生再读课题,说说你发现课题和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明白结尾点题的作用)下面是两篇文章的结尾,请你来猜猜文章的课题。出示:
爸爸的梳子,没有外婆的亲切、慈祥,没有妈妈的温柔、细腻,只有迟钝和朴实,但我知道,在这生涩的梳子缝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父爱······(《爱的梳子》)
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儿处的回头。
(《拐弯处的回头》)设计意图:感情朗读中感受伞下的浓浓亲情,理解“它的”含义,了解题目点题的作用,并在猜题目活动中掌握拟题的方法。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五、想象空白,练笔升华。
过渡: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体会爱的心灵。
1、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样令你感动的事情吗?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2、此时,也许你想起了自己生活当中的那一把伞,那一杯牛奶,那一句鼓励的话……你想对给予你关爱的那个人说些什么话。快用你手中的笔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细节中的爱,在练笔中升华情感,学会感恩,学会爱别人,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点。符合读写结合的理念。
六、总结积累,听读训练。
1、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一定会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积极的面对各种困难的。而如果人人胸怀感恩,社会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2、老师把这段话送给你们。我读两遍,你们边听边写,比比谁写得多。
总结:爱是情感的纽带,每个人都需要关爱,我们献出自己心中的爱,让人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设计意图:引导积累,在听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倾听记忆力和速写能力。
七、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爱的梳子》《拐弯处的回头》。完成:
1、题目有什么含义。
2、尝试把握主要内容。
3、画出能体现爱的句子,圈关键词,读中理解。
设计意图:和课文结合紧密,拓展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八、板书设计
19、倾斜的伞
外公 爱 丹丹 笑而不语 微微颤抖 开心地笑 微微一颤 笑眯眯 心热
回报感恩
设计意图: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这个板书,让学生抓住外公的三次笑体会外公对丹丹的爱、两次颤感受丹丹对外公的爱感动了外公,从心热懂得丹丹已经在外公爱的熏陶下,开始回报爱。直观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课后反思
在区教研室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倾斜的伞》这篇课文作为教学内容。《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读懂文章,了解在雨天外公对“我”的呵护和长大后“我”对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从而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我觉得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发现真爱,感悟真理,袒露真心,抒发真情,表达真意。使学生在字里行间悟情,点点滴滴品爱,身体力行报恩。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把教学思路定为:预习交流,整体感知;自主合作学习,感悟真情;感情朗读,体会题目与结尾的关系;想象空白,练笔升华情感。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体会真情,感悟在享受爱的同时要学会付出爱。
一、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教学中设计了两道预习题,一是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就题目提问,相机梳理出学习目标一,以学定教。二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文中的两幅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描述中从主要内容上、情感上整体把握。在找变与不变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运用“仍然”一词。生同时,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在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爱的熏陶,获得爱的启迪。
二、自主合作学习,感受真情。
这篇文章看似语言平淡,实则真情涌动。因此,我放手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美美地读,小组互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展示读,或读中讲解。然后汇报。汇报时,几个小组都喜欢抓住文中描写外公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课堂上王宇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伞明明歪了,为什么外公却说伞没歪”,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有的说这是外公在撒谎,怕丹丹担心自己,有的说从中可以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还有的说这是善意的谎言。我及时让学生明白在外公的眼中,只要是撑在丹丹头顶上方的就没歪。接下来生疑生解,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思维碰撞,火花四溅。如果此时我适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读,课堂会更加生动活泼,书声朗朗。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抓住丹丹和外公的感情变化来体会“情”如:外公的三次笑和两次颤抖,“我”的困惑和心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既真正地走入了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
三、评价语言到位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及时激励,且努力做到评价语言到位,具有针对性。如: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正是由于你的大量阅读才让你的语言这样优美;你读出了无声的爱…”。这些话语有利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如果能在小组汇报完后,针对性或指导性评价小组的活动,就更完美了。
四、拓展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课内在引领学生了解了课题与结尾的关系后,及时巩固练习,猜题目,学生兴致很高。课末,又设计了课外阅读这两篇文章,并完成练习。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的学习中。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力求落实新课程规范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次讲课,是对自己的提升,也是对自己的磨炼。
第三篇:《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情分析:
在学生平日的生活中,也会发生课文中类似的故事,学生并不会感觉陌生,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能够读懂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浓浓的亲情。教学时关键是要给学生创设那种温馨的学习氛围,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学目标
1.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天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
2.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生活体验,描述生活中充满温情的事件。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激发自己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温习第一课时所学的词语。
(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倾斜的伞”下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简述。
二、品读课文,感受亲情
(一)出示思考题: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外公和“我”之间那浓浓的亲情的?默读课文,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有关词句。
(三)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每组讨论的情况。
(四)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吧。)学生结合课文中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谈感受,有可能谈到: 1. 外公对丹丹的爱
①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 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抓住“每逢”一词,体会外公对“我”的情感)
②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上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丹丹淋湿了。)③外公笑而不语。(明明伞偏向了丹丹,可是外公却说伞没歪,外公心里在想什么?)
④ “你的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我说。(外公对丹丹深深的爱)
„„
2. 丹丹对外公的爱
①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理解丹丹的感恩,这是爱的回报,也是爱的传递。)②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外公在想什么?(看这里的“泪光点点”你又能读出什么?)„„
三、激情延伸,总结升华
a)延伸:把你自己感受到的爱和亲情与同学们分享一下。b)升华:血浓于水,亲人之间的爱是永恒的主题。齐读唐代诗 人孟郊的《游子吟》,再次感受那浓浓的亲情吧。
四、结束语
“倾斜的伞”即是一把遮雨的伞,更是一把温情的伞,亲情的伞,感恩的伞。生活中的温情时时、处处都有,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懂得付出,懂得感恩,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五、作业
课下读《一生也走不出您浓浓的爱》《冰激淋女孩儿》这两篇拓展性文章。
六、板书设计:
(爱)
外公-------———— 我(亲情)
第四篇: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真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伞}
师:伞,即遮蔽阳光和雨雪的用具。这是一种平平常常的事物。大家随处可见,可是这把平平常常的伞却给作者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第19课倾斜的伞。(板书:倾斜的伞)引导学生再读课题。
(二)、观察插图,整体感知。(预习追踪)
老师带来了两幅图,我们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仔细观察,说说雨中撑伞的人是谁?他是如何撑伞的?
板书:外公
我(两个画面:
1、雨中外公为年幼的丹丹撑伞;
2、雨中丹丹为年迈的外公称伞。)
出示课件
课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外公为我撑伞?哪些段落写了我为外公撑伞?(1--5写外公撑伞;6--8写我为外公撑伞)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品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指导看第一幅图: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这成了雨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课文哪些自然段描述了第一幅图的内容。((2-4)教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也就是用心去感受。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会读书的孩子,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4自然段,用“------”从课文中画出描写外公为“我”撑伞时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
2、全班交流(1)外公便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平常)
(课件出示)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上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丹丹淋湿了。)
(2)老师发现一个小秘密,外公被雨淋着还笑了几次?找到这些词?(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当丹丹说伞歪了的时候,外公却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因为伞没有歪向自己,丹丹也没有淋湿,所以心里很高兴,他生怕把丹丹淋湿了,学生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外公笑而不语。(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困惑”的意思。然后巧妙的解释引导学生困惑的读读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在次提问,作者为什么困惑?当丹丹知道明明伞歪向了自己,可是外公却说伞没有歪。外公又为何笑而不语?)
外公听了,开心的笑了起来。(当外公听到丹丹被大伞包住了,一点没淋湿,开心的笑了起来。再次说明外公的爱是默默的。)外公就这一次为我撑伞吗?你是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思考:每次、总是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外公就是这样,多少年如一日地深深地爱着丹丹,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深深的感情齐读这一段。
小结: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外公操劳了一生,把自己的爱无私的洒向他的亲人,这种爱是温暖,是亲情,在子孙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看,你发现什么了?(课件出示)图片二
教师引导读,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1)引导学生理解“仍然”。(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2)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表达了我对外公的爱。)
(3)练习说话
5、理解七八自然段。
A.“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 B.“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坐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我的心热了起来,”我在想什么?)
C.“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外公在想什么?你又能从“泪光点点” 读出什么?)
6、思考文中的我是要珍惜什么?爱护什么?
教师:这不是一把普通的伞,是一把倾斜的伞,从伞上倾斜下的是浓浓的温情,深深的爱。这份温情、这份爱感动着丹丹,感动着外公,也感动着你我每一个人。让我们再次带着这份爱和感动深情地读一读第9自然段!
(四)、讨论1.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倾斜的伞”?2.“倾斜的伞”包含着什么意思?
(五)激情延伸
教师: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一定有了初读课文不曾有过的感受,是啊!再看这把伞,这不仅仅是一把倾斜的伞,这伞里有爱心,有温情,它也是一把(温情)的伞!板书:温情
1、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人在关爱着我们,这把“倾斜的伞”也在你我身边,请大家再次从记忆里拾捡起这些爱的片段。引导学生回忆以下情景: 在我生病时:-----在我被雨淋时:------
当爸爸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时,我------------。
当爷爷身体不好,住进医院时,我------------。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回忆把爱说出来。请学生试着写一写。
2、欣赏诗《爱》
四、板书设计
19倾斜的伞
外公
我 温情的伞
并填空。
(1)课文写了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的事。
(2)图(1)描写了课文中_____自然段的内容,_____为_____撑伞,感受到了____________。
(3)图(2)描写了课文中_____自然段的内容,______为_____撑伞,感受到了____________。
(4)这是把倾斜的伞,是一把______的伞,是一把_________的伞,还是一把________的伞。
第五篇:《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word文档
《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11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稿 教学目标:
1、通过辨别不同偏旁来区别形近字、在熟字上添加偏旁等方法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通过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比较笔画的长短、重点指导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后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能按照正确的笔顺和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等理解本课不理解的词语,如便、惊讶、包、微颤、热、浑浊、温情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概括段意、梳理事件等方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4、通过默读思考、提出问题、想象画面、抓住句(如,便、笑而不语、包住、微颤、热、微微一颤,)动笔书写、感情朗读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情感,了解在倾斜的伞下外公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以及在 感受到孩子的对自己的关爱之后的内心的激动。
5、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外公对我的爱、我的惊讶,我的困惑之情、外公内心的激动。
6、通过比较去掉第二个故事与原有故事后达成的效果,感受作者的深意:长辈关爱孩子并不稀奇,关键还要孩子学会
第 1 页 关爱长辈。(考虑中:这个环节是否需要?)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教师板书“伞”,请学生观察这个字,师:我们来观察这个“伞”字,你能从这个字的结构和笔画,看联想到什么?
(“伞”上面的“人”好像张开的伞面,撇和点好像撑开的伞骨,中间的竖就像伞柄。)
教师追问一句:你能不能从这个字中看出我们怎样打伞?实际生活中我们又怎样打伞呢?
(引导学生说出:人们要直直地拿着伞。)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请学生读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之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产生?
预设:倾斜的伞下有谁?是怎样的故事?伞为什么是倾斜的?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掌握情况。依据课堂的情况指导重难点,1、指名认读:笑眯眯、困惑、丹丹、微颤、泪光点点。
2、教师询问学生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预设: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笑眯眯”。
第 2 页 师:看到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人们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师:那么,在课文里是谁笑眯眯地? 出示学生读的课文中的句子,请学生读出外公笑眯眯地样子。
(2)顺便理解“困惑”。
师:在这部分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困惑。师:我们看看,在这个故事中发生了什么?
请学生读“伞歪了”和外公的“没歪呀”,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告诉学生:这就是困惑。请学生读出自己的困惑。(3)微颤
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微颤”的字面意思。师:来给这词语中两个字分别组一个词吧?这就是微颤的意思。师:课文中哪里有微颤? 学生读,教师顺便出示。
了解课文中微颤的行为:读读这句话,你能读出微颤的感觉吗?
师:课文里还有一个有“颤”的词语,能找到吗?(4)顺便理解“微微一颤”。
师:从字面上能不能找到“微微一颤”和“微颤”的区别?
第 3 页 请学生示范“微微一颤”的动作。
在语境中理解“微微一颤”。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哪里有“微微一颤”?
师:在这句话里,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外公?(5)顺而理解“泪光点点”。
理解字面意思。师:泪光点点是什么样子?
指名读这句话,体会外公的心理。师: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外公,通过这样的表情,能不能尝试来体会他的心理? 读出这样的外公。
三、读课文,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提出来。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想一想,倾斜的伞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如果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第一段,(略)。第二段,1、在句子中运用更换词语的方法理解“每逢、便”。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挽”的意思,体会我和外公之间关系的亲密。
3、在第二句话中,你还看出了什么样?
4、概括段意:这段说的什么? 第三段,第 4 页
1、说说我惊讶的原因。
2、通过句子的对比,“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变了”和
(1)“外公头顶本来是墨绿色的天空,”
(2)“外公头顶也应该是墨绿色的天空”的意思一样 从而体会这更让人惊讶。
3、读出惊讶的感觉。
4、概括段意。四五六段
1、指读,概括段意。(注意: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笑而不语,就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如果学生不提,直接概括段意。)七八九十段
1、可以请学生自己先看看,有什么感受,通过读出来。如:仿佛看到了衣服湿透的外公;觉得孩子很懂事;孩子着急让外公擦擦等。
2、教师提出“包住”:用动作演示,用纸“包住”橡皮,让学生想象这句话中“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包住了”就是这个样子的。
3、概括段意。十一段,概括段意。
回顾第一件事,可以针对问题来梳理。第二件事
第 5 页 十二段,1、指名读。
2、师:你们在这段发现了什么?有三个“仍然”。
3、读清楚。
4、概括段意。十三、十四、十五段
1、理解“热”。
2、概括意思。(外公告诉我伞歪了,我发现自己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心热了,外公很激动。回顾第二件事。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你能不能说一说《倾斜的伞》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顺便指导“倾”的写法。)交流简单的感觉,理解“温情”。第二课时
五、回顾故事内容,交流读后的感受,请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为什么说这把伞是一把充满了温情的伞?
六、默读,勾画。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温暖、感动。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勾画出来。注意: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句子。
七、交流的时候,按照顺序来交流。
第 6 页 教师出示图片,师:我们看,这就是《倾斜的伞》中的作者,让我们和他一起回到童年(出示小女孩的图片)。先来感受第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小女孩的形象可爱怡人,让人心生怜爱之心,从而理解外公的心理,为学生获得了形象的感受。)
1、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
(1)去掉“每逢、便”,引领学生体会我在外公心目中的重要性。
(注意:一定要给学生读、思考的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掉前后的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孩子在外公心目中的重要的地位。)
(2)引领学生入情。师:外公是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他可能在做什么?(写字、画画、买菜、下地锄草等,甚至于腰疼、腿疼等)
(设计意图:这里采用的教师问,学生回答的循环往复的形式,让学生在体会外公做不同的事情,下雨时也总是放下,心里想着孩子,体会孩子在外公心目中的作用。)师:可是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他都会……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公觉得孩子最重要,为了孩子可以放得下所有的一切事情。请学生读出感觉。
第 7 页
2、外公笑而不语。
师:想一想,如果外公说话,会说什么呢?现在,大家都是故事中的外公,我要现场采访一下,您为什么要把伞歪向孩子?
学生作为故事中的外公,想象,教师现场采访。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转换角色,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才能深刻体会主人公内在的心理感受。)听了外公的话,懂事的孩子一定会—— 学生谈论。
师:所以,外公在这里笑而不语。这真是——一片爱心藏心里,笑而不语情谊深哪!读出你的感觉吧!3、7——9段的对话。
师:读读这句话——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包住了。你仿佛看到了一把怎样的伞?在这里,我们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语? 请学生自己说一些词语,如罩、盖,读读感觉一下,体会一下“包”的含义深厚:这包里,不仅是外表的外公宁可湿透了自己也要保护孩子的爱心,还有外公的一片爱心。(注意:罩,盖都是部分,不如“包”严实,封闭的好)。
(设计意图:由“包”进入画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运用其他的词语来比较,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受,寻找不同的动词之间的细微的差别,深入体会“包”背后的蕴含的第 8 页 情感。)
师:结合生活想一想,大伞是硬的,能把我包住吗?包住我的,还有什么?
师: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觉?想一想他们会怎样来说这些话。
分角色读这部分的对话
师:转眼间,我已长大,而外公却日渐苍老。他的腰弯了下去,他的背不再那么直,他的腿脚不灵便了,他的白发稀稀疏疏。你从哪里受到了感动?
4、“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体会外公微颤的原因。
引导学生练习12段来读懂微颤的原因。指名学生读12段。教师重复:仍然能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练习上文读懂“微颤”的原因。)
多么熟悉的一切呀,这让外公想起了—— 引向对以前的回忆,交流曾经感动的地方。
师:如今,看到这把歪了的伞,外公的心理真是—— 让学生说感觉,并且读出来。
5、师:还从哪里受到了感动?
“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第 9 页 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这里的“热”是()的意思,那么,作者为什么心热了呢?在读之前,先回顾一下: 多年前,到如今,我还幼小,我已长大。那一把倾斜的伞 这一把倾斜的伞,包住了我,包住了您,使我不被雨淋湿。我宁愿被雨淋湿。外公,外公,我亲爱的外公,我亲爱的外公,您的肩膀却总是湿透。我能够(),这一切,我能够(),我全都看在眼里。我知道我长大了,我心理真()呀!我怎能不心热呀!请学生自己读读这首小诗,并尝试着填写其中的两句,读。
6、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的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师: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微微一颤”就是微颤的意思,那么,我们把“微颤”放到这里好不好?放进来读读,感觉一下。
引导学生体会“微微一颤”是一次,是外公有话说。师:想象一下,此时的外公心中一定百感交集,那么,他想说什么?先想一想,写下来。
第 10 页 学生动笔写作,交流,适时评价。
7、再听教师读一遍这个故事,想一想如果去掉第二个故事,行不行?
八、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孩子听,并谈论听后的感受。
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