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有探索

时间:2019-05-15 05:1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课中有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课中有探索》。

第一篇:音乐课中有探索

音乐课中有探索

从上形体课中各年龄段幼儿的表现,我从中发现了一些不足,通过和老师们的沟通,我初步有了一些判断,现就我所发现的一些不足与老师们进行探讨与交流。

一、、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节奏

1、四分—ta 八分— titi 十六分—lili lili 切分音—sin-co-pa 大符点—ta-mo-ti 小符点— ti-mo-ri 三边音—chui-o-la 四分休止“嘘”八分休止“嘶”

2、在咱们的教材中,最常用是ta、titi、lili lili,那么如何让幼儿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四分、八分、十六分在打节奏时,它所正确的速度,而不是一个速度,可以这样让幼儿来练习,每次我们所给幼儿的稳定节拍大都是四分音符,幼儿在清楚四分可以分成两个八分,四个十六分时,教师打一个ta,让幼儿边说“titi” 或“lili lili”边打出节奏,这样经常让幼儿练习,不要故意的去占用一个课时,很正式的去完成,这样幼儿的兴趣会很快消失,而是在平时游戏时,或餐前、或餐后不经意间去练习,幼儿就可以逐渐分清它们应有的速度,时值也就十分清楚了。

二、目的明确

爱童音乐在李彤老师进行培训时,有一个固定的流程模式即:原地、站立、游走、(以游戏为主)、创编、打击乐,因此老师们在上课时也基本按照此流程进行课堂教学,但不知老师们发现了没有,如果将每一个环节都完成,那需要多少时间,经我了解,每一节爱童音乐都是一次完成,每个环节都进行,而造成了快而不扎实,而且把一堂课的重中之重大都放在了游戏方面,前面的基础环节全部过眼云烟,从而在上形体课时出现了幼儿节奏不稳,节奏不准,不会很好的倾听音乐,做音乐游戏与舞蹈时说话等等一些不好的表现。这就要说到了每节课的目的要明确,即老师打算一节音乐课中打算让幼儿扎实的掌握到什么,紧紧围绕目的去设计流程,而不是一味的完全按照所培训的游戏进行。也就是在所培训的内容中可以要有取舍,不是全盘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会有一些侧重点,虽然教案是按流程写,但上课时侧重点就因人因班而定了,但新老师没这方面的经验,也不能很好的应变,就完全按照流程上,每一个环节也不敢少,孩子学没学会也没有精力去管了,因此可以看出,如果目的不明确去写教案,对新老师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而且教案虽然都一样,给予孩子的却变成不一样了。

三、音乐课中具体流程

1、需要重点掌握乐理知识的课

乐理知识有很多,我简单的把二四六册中出现的知识大概总结一下:掌握节奏型,感受音乐中的重音、掌握休止(二分、四分、八分),前十六,后十六,十六分、音名、唱名,柯尔文手势、符点,感受曲式结构

A、掌握节奏型,老师们注重两点,第一从始至终老师给幼儿的节奏型是一致的,让幼儿欣赏音乐跟着老师做声势以及做律动的时候,一直所围绕的就是此节奏,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幼儿从听此儿歌开始,他们脑海中不时的巩固复习着此节奏型,即不要出现说儿歌或唱儿歌时打稳定节拍,而不是节奏型,需要让幼儿看节奏谱时,才让幼儿随儿歌做节奏,这样就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导,尤其是小班幼儿一时反应不过来,反而最后显示出幼儿不能正确打出此节奏型。打节奏要比打稳定节拍要容易的多。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是老师的图谱与节奏谱是不能少的,可以在节奏谱上面再呈现图谱,需要对应的节奏谱时,一掀开即可,这样给幼儿的是十分直观与准确的。

例如二册中《哈巴狗》,它所需要掌握的就是XX XX︱X 0︱,(即,一只 哈巴︱ 狗 0︱),如果把这个定为第一目标,(不知老师还记得李锦华老师来给我们评课时曾经画过一个表,一节教育活动的核心目的就定为第一目标,也就是写在你的第一条)那么整堂课就要围绕此目的进行。

1、谈话引入,做律动引入

2、出示图谱,让幼儿观察

3、欣赏音乐,可以加声势但一定要与节奏型相符合,还要突出休止

4、提出问题后,再次欣赏音乐,同时教师可以边指图边带幼儿做声势,让幼儿通过图谱感受音乐感受节奏型

5、适当小游走,(一节课动静交替)但是为加深节奏型所服务的游戏

6、游戏过后再指图谱后掀开节奏谱。

7、结束的游戏可以在户外进行。

B、掌握前

十六、后十六或十六分时,在听过这几次音乐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总是认为给幼儿讲这些很难讲,总怕幼儿听不明白,一讲到这些知识,就会很谨慎,甚至过于重点了,往往在讲上花费的时间过多,但最后出现的状况就成了越讲幼儿越糊涂,有进可能讲着讲着自己也快绕进去了。我认为幼儿容易理解及接受的是最直观的,也就是让幼儿通过看或做来掌握,而不是让他花费太多的脑力去琢磨,去梳理,幼儿此时的特点是没有太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只要通过看老师做,自己做能够掌握就可以了。例如:四册中的《母鸭带小鸭》,是让幼儿认识后十六,即“ti lili”,1、引入

2、提出问题倾听音乐,例如:教师让幼儿仔细听一听,小鸭子的叫声和平时我们学小鸭子叫声一样吗?即让幼儿重点听什么,幼儿就会很在意的去听,从而发现问题,3、进一步提出问题倾听,例如:仔细再听一次,并看看老师在小鸭叫时我做了什么?老师可以在出现叫声处把后十六的节奏打出来,这时幼儿对后十六就有些印象了,此时就可以用到在第二个问题我所讲到的,如何让幼儿正确的打出音符应有的速度。

3、随后加入律动游戏时,只要碰到后十六,全部打成后十六的节奏,而不是做任何的动作,简单的两个游戏过后,幼儿的情绪及兴趣都调动起来,幼儿对后十六的节奏打法掌握的也比较准确了,4、这时需要幼儿安静的再看节奏谱,可以先出示后十六的歌词即嘎嘎嘎,当然也要按照节奏型来出示(看黑板),请幼儿自己唱出并打出节奏后,再把歌词翻开,里面就是后十六的写法,不需要老师讲授的过多,幼儿就能自然的掌握了。

5、再出示一开妈书中的图谱,让幼儿把后十六的音符宝宝贴在相应的图上。C、休止

在爱童音乐中有许多让幼儿感受休止的歌曲,老师们在上课时也会重点的去给幼儿讲授,在不合音乐做声势或律动时,老师也会让幼儿做出休止,但是一合音乐做游戏时休止就看不到了,包括我们老师也是一样,在音乐的伴奏中除非是专门训练空拍的音乐,在休止处会很明显,但在我们所用的这套教材中,配上合声音乐后,休止都不能十分明显显现出来,但如何让幼儿还能够感受出,这就要靠老师的意识加强。

例如:在第六册的《喇叭花》及第四册《母鸭带小鸭》中,让幼儿认识感受八分休止,(歌词是答答 嘀0︱嘀答 答0︱),在此节课中,老师会展示节奏谱,肯定在节奏谱中休止十分明显,那么在合着音乐做律动及游戏时,老师们是不是在空拍处强调了,(播放音乐)如果不告诉老师们此处有休止,那么老师唱的时候肯定会不注意,因此我认为在游戏及律动时也应该把休止强调,例如,可以在休止处用食指在嘴边做禁声,表示此处是休止,幼儿不要发出声音,否则幼儿肯定会连唱,这样无论是老师讲时,还是做游戏时目标及教学重点一直在巩固,在加深幼儿的印象,此方法还可以培养幼儿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D“强拍起”

例如:大班的〈印弟安小人儿的游戏〉此节课的目的是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和正确的使用乐器伴奏。那么如何设计此节课呢?老师们的项目设置非常好提前与父母找一些于印弟安人的资料,在教学中分组讨论后,引出音乐进行音乐游戏,游戏时只让幼儿感受音乐与游戏的快乐,然后就要步入主题,前期全部是铺垫,孩子们最直观的理解是什么——真真切切的看到和听到,那么我们就从“看”与“听”入手,即——给幼儿一个简单的节奏图谱,前边简单的熟悉音乐的游戏环节过后,老师先让幼儿通过节奏图谱分析出每乐句,老师唱时把“一比”也要有意识的唱轻一些,再把词翻过来变成节奏图,通过嘴中念的节奏把弱起处念的轻一些,此时再询问幼儿,幼儿肯定能够说出老师与平时的不同之处,然后老师告诉幼儿这就叫“弱拍起”,并让幼儿把弱拍起贴上老师事先做好的不同颜色的音符,最后让幼儿自己把节奏图谱说出,再加以打击乐,幼儿就会非常清楚与明白了。

2、音乐欣赏类的课。

音乐欣赏类,在每一册爱童书中都有欣赏类的音乐课,尤其是第六册欣赏类的更多一些,大部分是在欣赏音乐后做游戏或跳集体舞,其实就有点类似我的形体课了,我听了几次课后,我发现老师们往往在上这样的课时,把重点全部放在了最后的集体舞或游戏上,当然做游戏幼儿是非常喜欢的,但我们要看幼儿是否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游戏,而不是充当一个听不见的背景音乐,因此就会出现做游戏时老师不停的大声提示,如果分组不同的动作,往往是管了这组,另外一组在玩,整体看课堂就是孩子瞎开心,课堂气氛到是十分活跃。总而言之,幼儿没有听音乐做游戏,不是孩子不会,是孩子根本就不懂,其实就是老师没有给予,那么音乐欣赏课的目的也就没有完成。

我认为,上音乐欣赏课,首先要让幼儿明白音乐中在干什么,它的曲式结构是什么,一般有三种方法:

A提出问题去让幼儿倾听音乐,(特别强调,倾听,而不是随着音乐拍手,拍腿,我上形体课发现,提出问题让幼儿听音乐时,音乐一放,幼儿开始拍腿,拍手,不好,只用耳朵去听)此类音乐的特点要十分明显,与你提出的问题很类似,幼儿通过倾听能够回答上来。例如:(播放中班的十字舞音乐),此音乐有很明显的特征,一段音乐沉重,一段音乐轻快,我提出的问题是让幼儿听一听是哪两种动物在跳舞?结果表明,所有幼儿都听出沉重代表“大象”,轻快代表“小兔子、小猴子、小老鼠”等,第一遍音乐听完后,再提问题,这两个小动物跳了几次,再倾听,这时可以做动作,解决完后,就可以分析出曲式结构,再提问题倾听B段音乐的特点——越来越快,(也要做动作)这些都是幼儿通过最直接的看和听自己感受出来的,音乐的特点欣赏完了,再做游戏与集体舞就非常简单了,包括最后的四组创编B段动作幼儿表现的都十分好。

B通过配乐讲故事让幼儿倾听,感受音乐,在配乐讲故事时,音乐的声音要小一些,老师的动作要具有特点性。例如:《邮递马车》或《快乐的士兵》,让幼儿通过听故事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播放音乐)“邮递员每天都会骑着马到处去送信,每到一处都会有礼貌的去敲门,把信送到主人手里,每天都要跑很路,流很多的汗,但是他们稍稍休息后,会接着去送信,虽然很累,但是很快乐。”幼儿印象加深后,再随音乐做一遍并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哪两段音乐相同,听完后幼儿自然可以分析曲式结构,然后再去做游戏,最后可以B段的创编,幼儿明白音乐后,你再提出的任何问题幼儿能够理解明白,最主要的是幼儿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了音乐,在做游戏时他就会去听,去按照音乐做游戏。

C通过动作让幼儿感受音乐,并不是每一个音乐都可以编成相对应的故事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例如:形体课中大班的《恰恰舞》,它的曲式结构是ABABABA,如何让幼儿来分析呢,我首先是让幼儿在B段时玩游戏“穿S”,这样在玩游戏时对B段的音乐有一定的印象,然后让幼儿休息开始听整首音乐,并带着问题,穿S音乐出现了几次,然后A段通过我做动作来感受,到B段我提问,听完一整遍后,幼儿自然就分析出来了,后半节课的集体舞也就简单了。

D通过图谱让幼儿感受音乐,例如:四册中的〈春〉让幼儿第一次欣赏倾听音乐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回旋曲式的曲式结构给幼儿出示图谱,音乐倾听完,你完整的图谱也展示出来了,这样幼儿不是盲目去倾听,他的注意力会完全在音乐与图谱上,第一遍音乐就给幼儿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幼儿已经知道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并能总结出曲式结构,再进行分段或游戏也就容易的多。

3、有歌词类的音乐课

A那么歌词类的课中,歌曲是本节课学,还是平时班内就放着音乐让幼儿听,我认为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歌曲可以让幼儿先熟悉,例如:此节课中的乐理知识掌握过多,一节课教不完,想单独拿出来上,可以让幼儿先熟悉歌曲,但有的歌曲就没有必要事先熟悉,一些简单的儿歌类在老师上课倾听、律动、游戏环节中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掌握,如果都让幼儿事先接触,那么对于幼儿来说神秘与新鲜感就没有了。乐理知识一般都存在于歌曲的某一句当中,可以让幼儿分句来倾听,从而感受音乐而加深印象。

B歌词类课中,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倾听前奏与间奏的好习惯,怎么培养很简单,就是出现时不停的告诉幼儿,慢慢幼儿就会明白,中间没有歌词的时候是休息,是间奏,就拿我给小班上《小猪》,中有两次间奏,刚开始在倾听时就告诉幼儿,间奏是让小朋友休息的时候,不要乱动,再次听音乐时幼儿自己就已经能说出来,再做游戏时,幼儿就可以说出两次间奏找两次朋友,只要老师在今后的课中也稍稍注意一下,幼儿会在前奏与间奏时养成倾听的习惯,这样对开展游戏时也能适时的收拢住幼儿。

四、培养幼儿一些音乐素养

一节教育活动、一节专业课是不能立时就起到作用,看到效果的,要靠老师们平时的培养,就象挤海绵中的水一样,把时间慢慢挤出来,岳老师经常会带着孩子们做陈泽铭教授给我们培训时用到的一些音乐,陈老师这套教材不适合上一节专门的音乐课,他是针对训练幼儿某一音乐素质,音乐非常干静明了,一听这个音乐就知道它想训练什么,只适合一个小环节,或是餐前的一个小音乐游戏,或站队时、或临上课时活跃气氛,例如《开始和停止》《乐器手拉手》《木鱼和鼓》《找高音》等,从音乐的名称中就可以看出要训练幼儿什么?(播放音乐)

总之,上好一节音乐课,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老师要对音乐十分的熟悉,而不是课前或备课时听一两遍音乐,如果老师有精力的话,应该跟着音乐把游戏串一下,就更好,而且上完课后,发现不足的话,应及时的把教案修改一下,我平时有个习惯,上完一节课后,发现想的好但效果不好,就会去修改教案,也许一轮课上下来,最后一个班与第一个班会相差不少,但我自己提炼总结的经验暂时是较完美的。这就要说到打音乐精品教案的老师,在每节音乐课后,老师在备课时应该把每班出现的好、不好的现象都互相交流一下,打教案的老师要十分用心的去总结提炼,紧接着就是要把已经打好的教案进行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也是自己提升的过程。其次无论音乐课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倾听音乐,分析音乐,分段理解音乐的环节都不能少,对于有儿歌的音乐,甚至可以分句来听,我在总结几种课型的时候,老师们也许注意到了,我经常会提到倾听音乐,好的习惯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是靠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出来,单靠一个月一次的形体课,孩子们的好习惯是培养不出来的,我前边提到过,幼儿喜欢拍手、拍腿去听音乐,这是不是与老师平时上音乐的习惯有关系呢,这可能也跟咱们的音乐培训有关系,我细想了一下,李彤老师也喜欢带着我们做类似的动作去欣赏第一遍音乐,可能老师们也就慢慢形成了这个习惯,倾听音乐这个好习惯,请老师们慢慢去培养。

五、如何与四环节相结合

四环节的宗旨是让孩子自主发展,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奥尔夫音乐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音乐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不放弃每一个幼儿,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培养综合素质,可以看出它们有些许多相同之处。

小班:在小班音乐课中,不太适合分组讨论并总结,因为小班幼儿不具备此能力,在课堂中可以加大每一个幼儿张嘴说话的机会,也就是说让幼儿懂得倾听,不要模仿,说不同的内容,例如:《荷包蛋》,我要让幼儿感受符点,可以让幼儿先和妈妈去探讨好吃的东西都有哪些,然后只规定幼儿只说两个字的好吃的,而且要模仿老师说符点的节奏来说,每一个幼儿都说,不要有重复,让每一个幼儿张嘴感受符点的节奏。如果想分成大组,必须一个老师带一组,(如果人太多,此方法也不可取)老师要特别注意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重点引导此类幼儿说话,并要有把幼儿闪光点提炼并展现出来的能力。总之,我认为小班还是培养幼儿好的音乐习惯是更重要的,因为只有好的音乐习惯才能为中大班的自主、创新而打造基础,没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何谈去创造。

中班:A欣赏类的课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创新,在进行分组时,让幼儿进行创编时,你要明确给幼儿提出问题,例如〈春〉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里边共出现了六次A段,也就是太阳,你可以把幼儿分成六组,每一组摆一个太阳的形状,你再把组编成号,第几号就是第几个A,让幼儿自己倾听音乐,这就需要幼儿要十分安静的去倾听音乐。也可以按照曲式结构分组,出现哪组,哪组摆出动作或做动作。B乐理知识类教学活动中只按常规教学就可以了,这是科学知识,需要老师的教授,而幼儿需要正确掌握。但前期的准备可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来完成,例如:《千条线》可以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做9个titi,1个lili ti,6个ta,最后环节时让幼儿自己做节奏谱,试想幼儿对lili ti的认识还不够深吗?或者只做1个lili ti,让幼儿把自己做的贴在音乐书上,但并不是每一个这样的音乐课程都需要幼儿回家做奏型,根据老师们设计课程所需。C有儿歌类的音乐课,有特点的可以进行分组,但也适合一句,或结尾,而不适合整个歌曲,例如《青蛙之歌》,把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划一个圆圈,代表荷叶,几个幼儿在一张荷叶上,只有在“呱 呱 呱 呱 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 呱 呱 呱”时,每组想一个办法叫声,节奏要明确,只是叫的方法不一样,也就是让幼儿进行自主创新时,给的点要小,要求要明确,虽然是不可低估孩子的能力,但要在幼儿年龄特点范围之内。

大班:对于六册来说,能结合四环节的课程太多了,因为此册书中出现了大量的欣赏课,但我要提醒老师注意的是,分组后,老师一定要巡视每一组幼儿,并适时的帮助幼儿提炼与纠正,让每一组幼儿都能体验展示后成功的喜悦,那么分组时要把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幼儿放在一起,让强带弱,而且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明确清楚,而不要模糊,例如:《赛马》,在项目设置时可以让幼儿回家与爸爸一起观看赛马的情景,并能做出骑马的动作,同时也要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下民乐——二胡,欣赏时老师可以讲一个赛马的故事,引出ABA曲式结构,可以先做一个集体的游戏或集体舞,在B大段中又分出了小的三段,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做一个骑马的动作,分组展示后,再把幼儿编的三个骑马动作放在一个集体舞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形体课《花之舞》时把幼儿分成三组,只编一句“我的心里真高兴”,分组展示后,把三组编的动作放在整个集体舞中,共做三次,幼儿非常兴奋)然后再加入三种不同的打击乐器,会是一节十分丰富热烈的教学活动。最后我要说,请老师们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不要因为想分组创新,把前边基础环节精减,比如欣赏类的课一定要先欣赏,分析曲式结构,为分组创新做基础。如果一节课完不成,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我认为并不是每节爱童音乐课的内容都要上,根据计划可以挑上,其实我想告诉老师的就是上一节课就要让幼儿真正学到,而不是走过场。

以上是我在听课以及上形体课时的一些小体会,请大家共勉!

第二篇:音乐课

音乐课―创建美好心境

李静

从学生中调查发现,他们最讨厌老师“给学生脸色看”,有更多的学生期待老师面带微笑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变相的“体罚”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而音乐教育是美育,是一种美感享受,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因此更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舒适、愉快、自由、和谐的环境,同时它又是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科,而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接触的几乎是全校的学生,他们学业压力重,又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此时,自尊、独立、好奇、好动,逆反情绪等心理特点比较明显,老师要在每堂课面带笑容,和风细雨般地上好音乐课,真的很不容易,经过这么些年的思考、实验、探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经验:

首先:体现在管理上音乐教师所任音乐课是每周每班一课时,由于接触的面广,时间少,每个班级的学生认识了解的只是一部分,而且是教了一段时间后。音乐教室像一辆公交车,一班接一班轮流进出,学生有时候换座位,讲空话,做小动作,不带音乐书等现象时有发生,经常为这些不良的行为而烦心,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思考了很久后,出台了以下几条细则:

一、在初一的第一节上课时,就发下一张座位表,请班长填写好姓名,老师依次报读名字,初步认识每一位学生,然后强调一下,每次音乐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座,老师在上课期间对照座位表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打分,并与期末的考核相结合,学生很重视这一细则,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上课时你能准确无误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无论是提问、表扬、批评,他会觉得老师很重视很在乎他(她)。

二、针对各个班级到音乐教室的表现评分。针对上音乐课会出现迟到,课间嬉戏打闹,上下课起立应快静齐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在做这么细致的工作,本来三五成群拖拖拉拉迟到的,换座位的,不带书与人拼书讲空话的现象就少有发生了。毕竟他们很有荣誉感。

三、期中期末在音乐教室公布各班的集体成绩,每学期结束,作为先进班级评比的依据之一,班与班之间有了横向的对比,最具有公平、公正的性质。

四、其它如参加第二课堂训练积极与否,参与校艺术节演出及各级各类比赛活动,都与音乐课和音乐成绩相结合等,因此学生都很重视。

五、保持音乐教室环境整洁、干净,空气清新,在这一点上,我是采用了按座位表每四人为一小组,轮流做值日,每次下课把教室打扫干净,椅子排整齐,黑板擦干净,方能离开教室,这样,非常有利于上课,试想一下,下一班级进入音乐教室,如果教室是乱糟糟的想必上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创设美好的环境是相当重要的。

音乐课堂教学管理因班级多,人数多,情况复杂,因此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只有在管理上下功夫,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下,老师才能做到面带微笑,师生都沉浸在愉悦的心境中,拥有一份好心情,在教与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其次,除了有以上的管理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几乎接触了历届的全校调皮捣蛋的学生,比如这么一位学生逆反心理表现的特别明显,自尊又自卑,自我感觉良好,且在班上的差生中具有统领的本事,总想指挥别人,他做的什么事都对,错了也不许别人说,更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不予理解,还要恶语中伤他人,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上课经常我行我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一次被我留下来狠批了一次,并责令他写一份检讨书,不看则已,一看气得我脸色发青,他简短写道:“班主任拿我没辙,你能奈何我也!”根本没有对自己错误的认识,且还具挑衅的口吻对待老师。

针对这一情况,当时觉得真没面子,一些差生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觉得音乐课并非

主课,不用考试,认为有机可乘,好不容易一周轮到一次,机会难得,因此,就放纵了自己,如果任由差生捣乱,严重影响课堂纪律,长此以往,整个班级的风气会越来越差,使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但纯粹的批评并不能解决问题啊!

我发现他们并非与音乐老师故意作对,而是出于各种原因控制不了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每次我都非常注意场合,总在课下叫了几个差生与他们进行对话,聊天,沟通。对话可是一门艺术,它即要严肃又不失沉闷,要把握一个度,特别要注意交流中的眼神,表情,语气,声调,音量及运用肢体语言,每次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同样一句话进行教育,机械地重复纠错,会使他们感到焦躁,不耐烦。

同时每次与他们聊天,沟通,并适当在下课期间学一些力所能及的音乐知识及技能,及时加以鼓励,表扬,赞赏,慢慢地他们在上课时经常会用眼睛看我,有没有注意他,如果他有所改正我就当着全班的同学及时地表扬他。有时又有违纪现象,只要用一个眼神,手势或轻声提醒,他们都会有所收敛。每位差生我都列了一份表格,按他们表现进行评比,从长时间讲话,到偶尔讲话至一节课不讲,有时将要经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如想经过一次交流就改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同样的差生,情况也截然不相同:有学习成绩差的,有成绩还可以但品质差的,也有极个别好学生也会违纪的,也有品质恶劣的,有智障的等等,所以作为音乐老师还得学一些心理学,研究探索各种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工作进行。

但有一点,作为教师爱那些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很容易,而真的爱那些成绩差,爱调皮捣蛋的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很难,可他们也是最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最渴望老师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的一个小群体。

而且我发现正因为我没有对差生一味粗暴地批评、指责、轻视他,平时这些差生在路上总是主动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且每次我都叫得上他们的名字,在以后的音乐课后他们总会有事没事地主动跟我来聊几句,我感动很欣慰,觉得平时那么多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总之,音乐教师除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外,同时应具备同情心、责任心,细致心,并富于热情,懂得尊重,诚信,友好待人的良好品质。管理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老师在管理与教学上下足功夫,在美好的环境及心境中,才能面带微笑,和风细雨般地面对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师生共同愉悦,达到音乐的美育享受。

第三篇:创设音乐课良好心理氛围的探索(本站推荐)

创设音乐课良好心理氛围的探索

创设音乐课良好心理氛围的探索

课程与教材改革正在展开,这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就本学科而言,原来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教育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也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 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应该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发挥主动精神的催化剂,对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成绩的取得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有声有色,吸引和启发学生乐学,引导学生会学,使教师在教师乐教、善教的主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音乐教师,更应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吸收,不断深化,不断创新。而这一切价值的体现都要有学生来完成,因此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音乐教师该如何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

一、用温馨的微笑感染学生

微笑,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人人都喜欢看别人的笑脸,何况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课堂上,教师面带笑容,娓娓道来;学生们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增强其自信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教育科学研究也表明: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会连带着喜欢这位教师所教课程,甚至一些学生由于喜欢某位教师,而非常喜欢曾经厌恶的学科;相反,当一些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时,他们会放弃这门学科,拒绝为他不喜欢的教师学习。可见教师的态度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心平气和的风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窘境就是接触的学生虽多,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因为每周只有短短的两节课,学生却至少有几百个。在这种情况下就难免会有不少偶发事件。记得一次音乐课中,在模仿“布谷鸟叫”的发声练习时,突然传来一声尖利的怪叫,接着学生们一阵哄堂大笑,再接着便是紧张的看着我,好像害怕有雷霆即将爆发了似的,而我却面带微笑,不急不缓地说:“刚才有一只不合群的布谷鸟发出了怪叫声,影响了我们整体的发声效果,希望这只布谷鸟能融入到集体中来。”同学们听了都松了一口气,在后面的练声中再也没有类似事件发生,课后那位学生还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并成了我的小助手。由此可见教师对待学生既要做到严肃而又不失风趣,威严中饱含亲切,学生才会尊重你,更容易接近你。

二、用真诚的话语鼓舞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对所有学生要真诚相待、一视同仁。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却往往只喜欢那些聪明漂亮的好学生,也容易了解那些调皮好动的所谓“差”学生,而忽视了那些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中等学生。然而我们的工作是面对每一个学生,对这样的学生,应倍加关心。比如某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在唱歌时很难完整的把歌唱好,但是他又很喜欢唱歌,在一次我为学生开的小歌手擂台赛中,同学们都非常踊跃的展示自己,并得到了热烈的掌声,他也积极的把手举了起来,我毫不犹豫的叫起他,但是旁边却有同学起哄说:“坐下吧,就你还竞争小擂主?!话都说不全,别捣乱了!”他是个很爱哭的孩子,这话对它的打击很大,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回到座位上再也不肯唱了,见到这种情景,我先教育了同学们,并和大家一起鼓励他,“老师和同学都相信你一定做好了准备,也愿意把自己歌声展示给大家听,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唱好,瞧,大家正为你鼓劲呢。”同学们听到这话,都配合地鼓起了掌,异口同声的喊着“加油!加油!”他终于又走到教室中间,开始了演唱,在他唱歌时同学们热情的击掌伴奏,奇迹终于出现了,他竟非常完整地把歌唱了下来,而且音准很到位。大家都为他的成功而喝彩,还为他专设了“小小勇敢者”的称号,看到他脸上幸福的笑容,我心里无比的激动。从那以后,他真的变勇敢了,不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还不错过展示自己的机会,课上为他响起的掌声一次又一次„„我想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很好的音乐天赋,但是作为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予他们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

三、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想,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教育要坚持民主,只有坚持教育民主,才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使每一位学生个性潜能的生长有一块良好的土壤。其次,教师不能心存偏见。学生最希望教师公正、平等,最忌恨教师的偏见、自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虽然无权选择学生,但所能做的就是用别致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帮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这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更包括那些后进生、特殊生。在教学中,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地位和机会,人人都有机会表演,那些自卑感强的、胆小的学生多叫几次,让他们常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尊重,便迸发出蕴藏在自身的巨大的学习力量,连那些自卑感强,胆小的同学也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同学们就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成长进步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

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有很多。正如罗杰斯说的那样:“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温馨的微笑,真诚的话语,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以达到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理想境界!

第四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于小学音乐课的实践探索

论文目录

一、概念的界定

二、存在的问题

三、理论背景

四、具体措施:

(一)根据教材特点,创设具有音乐特色的教学情境。

(二)开展与主题活动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

(三)根据学习模式的需要创设情境

运用情境教学方法于小学音乐课的实践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一)概念的界定

情境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

情境教学是教师将教学目的内化和外化为一个儿童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有游戏性质可以引起兴趣,而教师同时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词语的概念,表达情感的语言逻辑方式,使儿童对情感的意义及时认同、吸收。这一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或边体验感受,边让内部语言积极活动,使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完成。①

余文森的在《教育探究》中《论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中也提到的教学情境是旨在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和矛盾。②

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音乐学习与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音乐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音乐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音乐氛围的创设,①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教法》匿名《小学语文教学》第5页

② 《论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 余文森

《教育探究》2006 年第 3 期

拉近了音乐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二)目前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课本来是欢快,愉悦的,学生很喜爱的课程,但是我在教学当中却发现,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不是很高,例如《小白兔和小乌龟》、《小红帽》这些很欢快活泼,学生应该很喜爱的课,在课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大,课堂气氛也不活跃,这一现象让我很困惑,于是让我有了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也常通过创设情境来激趣,来组织课堂,但往往未能把教学内容有机地统整在情景主题之下,或过于花哨,或不利于协作交流等。因此教师如何利用现有教材,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地方特点,并围绕情景主题来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三)理论背景

《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多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认知轻情感,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为探索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原理与操作体系。其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可见创设适当的情境将对音乐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为音乐课堂营造一个适当的,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我觉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

一、根据教材特点,创设具有音乐特色的教学情境。一)在课堂上注重语言的感召力。

用简单易懂的话语来诱导学生对于音乐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启发诱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纵览音乐教材的聆听和表演曲目,我发现低中年级有近一半的曲目是带有故事性和情节性的。如:聆听曲目《龟兔赛跑》、《天鹅》、《三个和尚》、《三只小猪》,表演曲目《小红帽》、《坐火车》等等。因此,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运用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愿望,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歌曲《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具有情节性。《小红帽》的故事以及歌曲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听过、唱过。如果按照传统的唱歌课教学模式,教师范唱—学生唱谱—拍节奏—读歌词—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等等,显然不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甚至学生会觉得乏味。因而,我试着用扮演故事中角色的办法,把学生引入音乐情境。课前,准备了一些简单的道具:一顶红色的帽子、一把塑料步枪、一件外婆穿的大披肩、各种头饰„„并挑选了能生动并对比表现大灰狼和小红帽两个童话中形象的音乐片段。

上课了,首先提问:同学们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哪一位愿意讲给大家听?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故事讲完后,我启发学生能不能用一个形容词形容一下大灰狼和小红帽的不同特点。有的学生说大灰狼是“狡猾的”、有的说是“凶狠的”还有的说是“可怕的”;小红帽是“可爱的”、“漂亮的”、“善良的”等等。接着,我把课前准备的两段音乐放给学生听,并且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段音乐的不同。当听到表现大灰狼的低沉的音乐时。许多同学不自觉地模仿起了大灰狼的张牙舞爪的神态。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表情,我会心地笑了,孩子们此时仿佛已经成为了音乐,他们真正走进了音乐。表演开始了。我将道具发给一部分同学,然后就坐在学生们中间。学生们商量和准备了一会,轻快的音乐响起来了„„扮演小红帽的女同学在带着小树、小花等头饰的同学间边走边唱:“我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扮演小树和小花的同学们随着音乐左右摆动,竟那么的投入,观看的同学也不禁轻轻跟着唱了起来。低沉的音乐伴着大灰狼猛地一跳出现了„„随着剧情的发展,同学们时而紧张时而欢快,伴随着猎人的一声枪响,同学们欢呼了起来,我也尽情地弹起了《小红帽》的歌曲旋律,和同学们一起唱了起来:“我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他家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我要担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孩子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是我仍然称赞了他们,我觉得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们表演童话中的角色参与教学,不仅能将歌曲中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搏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学生以及我本人也更加深了对这首歌曲内容和情绪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音乐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四分音符的时候,我让学生模仿小兔跳舞、小熊走路等角色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既找到了快乐也很快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对声音的初步感知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制作小小打击乐,一下子教室里可热闹了,拍手的、跺脚的、敲打东西的,更有同学几人组合创作出很动听的节奏来;谁的耳朵最管用?这个小游戏在听辨音训练当中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兴趣非常浓厚。二)根据教材内容创造真实可感的场景。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场景、条件等,让学生在实境体验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教学《快乐的音乐会》时,我把教室提前布置成了一个小舞台,让学生真的身临其境有开音乐会的感觉,课上学生学的很认真,没个同学都想上台来表演!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一课时,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教学中,在教室里布置了两棵大树,并用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巧妙提出问题。通过多媒体播放狮王行走的形象和吼声的情境。然后问:为什么说狮子能成为森林之王而不是大象、老虎呢?它的吼声代表什么?刚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畅所欲言。在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下,狮王的雄壮威武、正直勇敢的森林之王形象跃然于课堂之中。

二、开展与主题活动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

著名学者黑格尔认为“音乐是心情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学习环境的改换,直接作用于学生们的心情,而心情的愉悦对注意力的提高、对情感的激发、对兴趣的调动以及想象力、创造力、表现了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音乐情境的创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带学生走出校园,去音乐厅感受现场音乐会的气氛,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您还不妨带领在教室里久坐了的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柳荫下拾起被风吹落的柳枝,亲手制作一只只柳笛,任笛声、歌声在蓝天下飞翔。我想,这时候一定能感受到什么是其乐融融,什么是兴趣盎然。

教学《国歌》一课时,我利用社会大课堂的机会带学生参观了如天安门,卢沟桥。带学生参加社区举办的“歌唱祖国”合唱比赛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锻炼中展现音乐。

三、根据学习模式的需要创设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逆反心理。于是,我一直在寻思如何才能把这些枯燥、单调的知识技能,让学生愿意接受,有兴趣接受,甚至能愉快的接受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一次这样的尝试:请李咏叔叔走进我们的教室,将学生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开展一次题为“音乐非常六加一”的活动。“请问”“请听题”,这些幽默的语言马上吸引了学生,“绿队加油!”,“红队扣十分!”,竞争机制马上唤起了学生的好胜心。把知识性的内容变成了一道道的抢答题,把单调的技能训练通过团队合作排练、表演,让学生积极的去掌握。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成“他要唱”,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任何有趣的事情对儿童来说都存在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只有牢牢抓住这条主线,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而创设适当的情境,往往最能够让学生体验情感,激发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情”入手,情境结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激活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马樟根:《李吉林与情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1出版。

2、李吉林:《美·智·趣的教学情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1出版。

3、教育部颁布:

《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五篇:中学音乐课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索

中学音乐课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大好形式下,我们应该抓住良好的机遇,发挥音乐教学的独特优势,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音乐教师要精心研究音乐可的发展趋势,要提倡善于激趣,诱导得法,启发有方,博喻得当。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的作用。

中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 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 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 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 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 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 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 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 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 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 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 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2.生动与主动。“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 学必须生动与主动。3.传授与创造。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 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 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 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4.静态与动态。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 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 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5.单一与综合。中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 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

四、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 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 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 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 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 ;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学生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 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 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 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还可引伸到中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2.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 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 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 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 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 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全面深入实施的大好形式下,我们应抓住良好的机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实效,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好的发挥音乐课在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中所应有的作用。

下载音乐课中有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课中有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节奏识谱教学的探索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节奏识谱教学的探索 核心概念界定: 节奏:本身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具有时间感,在艺术设计或美术创作当中是指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的产生......

    奥尔夫音乐课

    奥尔夫音乐课——《握手舞》教案 活动目标:1根据音乐做造型及长音的数目; 2、通过音乐增强小朋友对长音和短音的感知能力。活动准备:1 歌曲《握手舞》的光碟。 2 乐器木鱼,手摇......

    音乐课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Xxx中学XXX 这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教学。由于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日积月累的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

    音乐课心得体会

    音乐课心得体会 2010年4月6-9日,烟台音乐优质课比赛在龙口举行,在这3天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市级音乐教学优质课13节,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

    音乐课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这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6个班级的音乐教学。由于教学经验颇浅,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

    音乐课改

    触动心灵的学科——音乐 音乐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音乐老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能够操作几样的乐器。那么对于小学的音乐课,它就......

    音乐课讲座

    浅谈怎样上好一堂音乐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行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研讨关于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谈不上讲座,只是分享一下我这些年来从教音乐的体会......

    音乐课心得

    音乐听课心得 在教学过程中, 执教教师紧紧围绕歌唱教学,贯彻“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理念,突出了音乐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