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粽子教学反思
反思一:粽子教学反思
《粽子》一文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习俗的由来。第一节点明了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第二到四节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粽子。第五节是过渡段,引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是因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第六节简要介绍了屈原的生平,以及人们怀念他、崇敬他,并以粽子祭奠他。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摘录词句,由于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要圈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并不难。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小节语言生动,所以我将它作为朗读的重点指导段落。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比如,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读好表示颜色的词,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虽然,学生对粽子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还是适时出示了粽子实物。
根据课文后的插图,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关于我们传统节日食品的说话练习,为了使练习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我在让学生观看插图的同时,提示了一个填空:()节,人们吃(),是为了纪念()。给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了一个铺垫,不仅达到了训练语言的目的,把话语说清楚,说完整,说正确,同时更是一次民族教育,帮助现在的孩子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反思二:粽子教学反思
《粽子》一文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习俗的由来。第一节点明了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第二到四节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粽子。第五节是过渡段,引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是因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第六节简要介绍了屈原的生平,以及人们怀念他、崇敬他,并以粽子祭奠他。
一、在朗读中感悟
朱子曾有云:熟读而深思,大抵观书,必先熟读,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义皆出吾之心,&&然后可有得矣&&,熟读方能深思,熟读才能有得。可见,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节公开课,我教学了本课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摘录词句,由于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要圈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并不难。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小节语言生动,所以我将它作为朗读的重点指导段落。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比如,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读好表示颜色的词,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虽然,学生对粽子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还是适时出示了粽子实物。
二、在说话中拓展
根据课文后的插图,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关于我们传统节日食品的说话练习,为了使练习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我在让学生观看插图的同时,提示了一个填空:()节,人们吃(),是为了纪念()。给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了一个铺垫,不仅达到了训练语言的目的,把话语说清楚,说完整,说正确,同时更是一次民族教育,帮助现在的孩子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三、不足
在训练既&&又&&这个环节中,由于紧张以及设想不够周到,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水平上。这提醒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词句的训练要到位,教师既要给学生坡度,也要适当给与难度,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反思三:粽子教学反思
《粽子》是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习俗的由来。第一节点明了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第二到四节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粽子。第五节是过渡节,引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是因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第六节简要介绍了屈原的生以及人们怀念他、崇敬他,并以粽子祭奠他。
我班孩子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许多家长在厂里需要加班加点工作,没有时间监督督促孩子的学习。而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惰性的怂恿下,又缺乏家长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就出现了对老师布置的预习工作忽略不做的情况,二课文篇幅较长,因此在课堂上我花大量时间让孩子们朗读。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摘录词句,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要圈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并不难。由于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小节语言生动,我把这段作为朗读的重点指导段落。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独特之处。比如,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读好表示颜色的词,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粽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我适时地出示了剥开的各种粽子的图片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
反思四:粽子教学反思
朱子曾有云:熟读而深思,大抵观书,必先熟读,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义皆出吾之心,&&然后可有得矣&&,熟读方能深思,熟读才能有得。可见,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在《粽子》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便以语言文字为抓手,通过反复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课文。
一、字词教学,读中正音:
对于字词教学,教学时能因字制宜。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故在生字教学时有所侧重。对于带有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字,就放在反馈预习情况,交流朗读时,随文重点正音。
第二篇:粽子里的故事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课后反思
2014年5月28日,我有幸赴成县参加了陇南市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我比赛的科目是大班语言。由于赛课活动已经接近端午节了,我就想起了《粽子里的故事》这个绘本故事。这个故事篇幅短小,画面优美,非常适合大班的孩子阅读。讲的是一个老奶奶由于生病不能讲故事,就将故事包在粽子里请小动物和小女孩吃粽子、讲故事的过程。我在网上看过上海幼教专家应彩云老师关于这个故事的活动视频,她打破了传统的绘本阅读模式,让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穿插与故事有关的语言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倾听和表达的能力还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于是,我就想先模仿再创造,按照应老师的活动设计来上这堂课。
应老师的活动设计总共有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出示粽子图片请幼儿回忆有关吃粽子的经验并导入故事;第二个环节是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边演示PPT边讲故事;第三个环节是玩游戏吃粽子,游戏有三个:听话、接龙和悄悄话,提前将游戏名称分别包在了手工制作的三个大粽子里,挂在黑板上,拆一个粽子做一个游戏;第四个环节是讲完故事的结尾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应老师上这堂课的时候只有十六名大班孩子,她用真正的粽子作为奖励,回答问题积极正确的可以吃一口粽子,孩子们的积极性顿时被调动了起来,各个表现都很棒,最终所有孩子都吃到了粽子。我也想过用这样的方式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但
是考虑到我授课的班级有三十个孩子,如果用吃粽子来作为激发孩子们积极性的方法,在三十分钟的活动时间,可能会乱套,也可能会拖堂,所以我就没有用这个方法。
我紧扣活动设计的四个环节在三十分钟之内自认为圆满的完成了这节语言活动。整个活动我按照活动设计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孩子体验、理解故事,并通过游戏让孩子们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赛课活动结束了,我最终以一分之差与第一名擦肩而过。在下午的总结大会上,语言组的评委组长对这次参赛的八节语言活动做了一一点评,对于每个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及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做了详细专业的点评。说到我的这节活动,她说活动设计的结构不合理,明明是绘本故事却以游戏为主了。虽然我对她专业的点评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是我却质疑她对我活动设计的点评,因为我知道我的活动基本上是复制应老师的设计,上海幼教专家的活动设计会不合理?但是由于我幼教专业知识的欠缺,我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诚恳接受评委的批评指正。
回到家后,认认真真的看了好几遍我赛课时的视频,作为旁观者来看这节活动,我没有了上课时的那种良好的感觉,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为了赶时间,对个别幼儿的回答没有及时的做回应,甚至故意忽视。其次,对孩子们的表扬鼓励太少,没有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应老师用吃粽子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来调动幼儿积极性呢?比如说可以
用手工制作的小粽子给幼儿作为奖励等等。第三,背景音乐提前没有调试好,声音太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我复制了应老师的这堂课,却没有考虑到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差异。城市的孩子接受的学前教育肯定要比我们农村的孩子好得多,他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都是我们农村孩子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应该根据我们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游戏活动,而不应该照猫画虎。比如说听话游戏中,老师说一句话请幼儿重复,应老师教的孩子个个能完整地将一句话说清楚,而我们这里的孩子却没有一个能将一句话复述完整的。可见,我们农村的幼儿教育还是有比较落后的。
我是一个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幼教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因为好学爱钻,也算是一名骨干的幼儿教师。但是通过本次的赛课活动,看到了许多幼儿教师的优秀活动,听到了幼教专家的专业点评,我发现,我在幼教这一行业欠缺的还太多太多,但是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幼教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有人说过: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会做精做好。我想试试看……
第三篇:《粽子香》教学设计
搜寻童年的记忆,难忘的是一首首童谣。我们在童谣声中游戏,我们在童谣声中变化动作,我们殚精竭虑、费尽心血地改造童谣,乐此不疲„„童谣,是百变的玩具,给我们留下无数美好和甜蜜。
其实现在的孩子也一样。“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走进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这样的古诗“新创”为什么会得到很多孩子的喜欢,诵读得兴致勃勃?我们在批驳孩子们行为的时候,或许可以想一想——难道这里面没有创造的乐趣吗——虽然是恶俗的。
或许,我们在童谣诵读课上可以告诉孩子们:
童谣,可以这样玩,还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呢? 这样的课,也很美好„„
《瓜娃娃》教学设计
洛阳市吉利区开元小学
孔晓艳
教材内容:
瓜娃娃
蒋应武 黄瓜短,丝瓜长,西瓜圆圆冬瓜胖; 南瓜、北瓜兄弟俩,他们长得也不像;
地瓜藏地下,木瓜爬树上,一群瓜娃娃,各有各的样。
——《日有所诵》一年级(第四版)教材分析:
这首儿歌编排在一年级下卷第六单元。它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八种瓜的特点,既有具体的长与短、高与低的对比和圆与胖的类比,又有“也不像”的模糊用语。明快的节奏,大量的信息是这首儿歌的主要特点。学情分析:
1、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和生活常识都在逐渐丰富中。
2、一年级《日有所诵》的诵读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语感和诵读兴趣。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谣(读对字音、读出节奏),背诵童谣。
2、感受各种诵读童谣的方法,享受“玩童谣”的乐趣。设计关键词:儿歌可以这样玩,还可以玩„„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
1、师拍不同的节奏,学生跟随。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进入,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跟着变化的节奏拍手,可以帮助孩子们把注意力从散的状态集中起来。
2、示范读儿歌两遍(快慢、高低,木瓜、地瓜两句处理不同),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儿歌、节奏初步进入孩子们的感觉里。
二、初读儿歌:
要求:正确、流利。
方式:自读(不会的字读一读拼音)、指名读。
三、儿歌游戏:
1、瓜字后面加“呀”。(黄瓜呀短,丝瓜呀长„„)
2、重复瓜名。(黄瓜黄瓜生,丝瓜丝瓜长„„)设计意图:变化的读法会让儿歌“焕然一新”,诵读的兴趣由此而来。可以“变”,是趣味,也是创造。在游戏中,孩子们的创造力最容易得到发展。
3、对答游戏: 师生、小组、同桌。
设计意图:能过交流、共同活动,孩子们的社会性得以发展,可以和同伴一起“玩”,会让诵读的兴趣得以保持。
4、填空游戏:
设计意图:略做提示,自然背诵。
四、结课拓展:
1、介绍其它玩法:绘画儿歌中的瓜,跳皮筋、做动作等。
2、鼓励孩子们创造新的玩法:把你想到的新玩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设计意图:让诵读的乐趣延伸到课外。
第四篇:微课《粽子飘香》的教学反思
这节微课我是从自己获得省一等奖的课例《赛龙夺锦》中选取的一个知识点。我的教学设计着眼三维目标,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纵观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先后显易难,近远循认知、深浅如阶梯、表里能互补、知行可衔接”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并分小组合作完成手抄报,从而端午节及其风俗活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体会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的快乐。
我的教学内涵连贯,内容层次分明,内容疏密、轻重有度,能很好地体现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环环相扣,每个环节做得细节处理很到位。
具体来说有以下亮点:
一、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不露痕迹。
二、注重对绘本的开发。绘本要在小学品德低段的教学中好好利用,绘本文字少、大量图画引发学生去想象、思考。给学生讲绘本故事《传统节日》,给学生整体感,系统地了解了端午节的知识。
三、对方法的指引非常到位。注意方法的引导,教学的明线是方法的引导,通过方法的指引把课堂串起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还要有情感。微课教学设计的暗线就是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及团结合作。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去掌握方法。注重行为方法的指导,用很多方法,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和综合性,如猜谜、童谣、阅读绘本、所有方法都是服务于教学。
四、注重细节的处理。
为学生提供网址,把网址的页面写着“长中国人的根、铸中国人的魂,聚中国人的心”这样深奥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低年级学生。孩子们的心里发展特点不一样,低年级需要用不同的活动让孩子受到教育。
这次做微课,我精心准备,反复品读品德新课标,揣摩教材,认真学习录屏软件的使用,我还熟练运用了软件的编辑功能,包括视频的缩放、声音的处理、批注的使用、片头、片尾的剪辑,背景音乐的制作等,花了很多时间去钻研,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作品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从刚开始的害怕做微课,到现在没事就想录一录微课,兴趣浓厚了。
第五篇:粽子作文
粽子:虽说粽子祖国各地都有,但是云霄的粽子特别美味,云霄的粽子分成咸的跟甜的两种,甜粽子是用碱和糯米做成的,不适合热吃,煮熟后存放在冰箱里,凉凉的,再沾上白糖,粽叶的清香配上清甜的口味,让你在这个夏天感受到另具一格的风味。咸的粽子有两种做法,一种就是简单地把糯米泡好,然后在糯米上放上一点盐调下味,在包粽子的时候,在糯米上放入泡好的香菇、肉片、虾米、鹌鹑蛋、葱油、蒜头等,用绳子将粽子系好然后放锅里煮熟;另一种是绿豆棕,就是在糯米中调入适量的绿豆,其他的步骤跟包咸棕一样。
烧窑鸡:烧窑可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了。云霄人几乎都会垒窑烧窑。先用土块或瓦片垒好窑后在里面放入干柴点燃,当把窑烧得红红的时候,再把材火拿出来,放进去事先包好的红薯和鸡蛋,偶尔也会放只处理好的鸡。然后用沙子盖在窑的外面,让窑能保持温度,过了些时间,扒开沙子就可以开始享受美食了。从窑里拿出来的食物,混和了泥土瓦片的香味,香气四溢,不用任何佐料,就可以吃到饱。
说到云霄的特产,就要说一说使人垂涎三尺的枇杷了。以前,农民种出的枇杷树结的枇杷没有鸟蛋大,又小又酸,农民愁眉不展。现在呀,农民们再也不愁了。因为引进了新的栽培技术,云霄的枇杷甜蜜多汁,又大又圆,一个个像金黄的鸡蛋,享誉全国。远远望去,枇杷树硕果累累,似乎在争先恐后的向我招手,说:“快尝尝我的吧,我的果实最甜。”枇杷露出金黄的衣裳,羞答答的,闻一闻,香味沁人心脾。刨开金黄的衣裳,那鲜嫩多汁的果肉,让你真舍不得吃。枇杷不仅好吃,还可以制成香醇的枇杷酒,加工成枇杷罐头,销往全国各地。用枇杷做成的枇杷膏,有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等功效。阳春三月,枇杷上市。枇杷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农民伯伯也换回应得的报酬。家乡的枇杷,你是农民致富的“黄金果”,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蜜柚是圆锥形,就像是一座小山。蜜柚的皮青黄青黄的,鼻子一闻,马上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的在蜜柚的身上划了几条线,用力掰开,细细一瞧,青黄的外衣下是乳白色的,一片片的,好像是一片片雪花。每一瓣蜜柚上都有一条细纹,好像我们的血管,他们身上都穿着一件乳白色的衣服,抱得紧紧的,好像是一朵还没盛开的花朵。我小心翼翼地撕开薄膜,发现里面的果肉像一滴滴小水珠,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凑近鼻子闻了闻,那香味更浓了。我把果肉放到嘴里,轻轻一咬,满口的果汁。哇,好甜呀!大家品尝了蜜柚,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蜜柚的营养价值。听完老师对蜜柚的介绍,我更喜欢这水果了。
每到龙眼成熟的季节,龙眼树上就缀满了汤圆大小的淡黄色或褐色果子,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镶满黄色珠子的绿叶帐篷,漂亮极了!轻轻剥开龙眼的外壳,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那嫩白而透明的果肉,像一颗颗无瑕的珍珠,使人急于品尝。放进嘴里一嚼,更是汁水四溅,香甜可口,令人百吃不厌。
龙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因而被称为亚热带的“长寿水果”。
家乡的春节
按照我的家乡——云霄的习俗,腊月十六就开始进入春节,过了腊月十六,大家都开始忙碌。
在腊月二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完成大扫除。大扫除又称为除尘,每年年末大扫除,意思是把旧的一年的晦气除去,迎来新的气象。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天,鞭炮声不绝于耳,那是人们送神明上天。
“噼哩啪啦„„”鞭炮声迎来了这一年的除夕。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开了。妈妈在厨房里准备供品要送灶王爷上天,爸爸在门口贴对联,我连忙跑过去帮忙。我大声读出对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机勃勃的春天带着人们的期盼,跟随着新年的脚步也要到来了。外婆从阳下匆匆赶来,送来了两根甘蔗。外婆把甘蔗小心翼翼地摆在门后。甘蔗十分高,翠绿的叶子,粗大的身躯,即使站在门后,也能露出头来。我好奇地问外婆:“外婆,为什么过年要在门后摆甘蔗?”外婆说:“孩子,你不知道,甘蔗象征着节节高,生活越来越甜美呀!”
到了下午,我们都换上了新衣。妈妈收拾好碗筷,开始准备年夜饭。舅舅一家赶来了,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碌。傍晚,厨房里散发出浓浓的菜香,香味把我引到了厨房。哇,好丰盛的菜呀!喷香的萝卜排骨汤,一大盘绿油油的韭菜中露出几条雪白的鱿鱼丝,金灿灿的五香,外焦里嫩的煎鱼„„让我垂涎三尺。吃团圆饭了,一定要吃个痛快!大人们举着盛满酒的杯子正在碰杯,互相祝福,小孩子们大口大口地向嘴里塞五香肠、青菜、海鲜。表弟顾不上用筷子,一手抓起一块五香,抬起头,张开嘴,一松手,五香掉进了他的嘴里,他一边嚼,一边不住口地称赞:“好吃!好吃!”我举起盛满饮料的杯子向大人碰杯,我大声说道:“我方育涵在此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龙年大吉!”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每个人的心情特别舒畅,更觉得饭菜美味无比,每个人心中的喜庆满满溢出,笑容始终洋溢在脸上。
吃完团圆饭,大家坐在沙发上拉家常。妈妈的手机响个不停,短信一封接一封的发来。妈妈坐在椅子上,看着发来的短信,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我的学生给我发来短信祝我新年快乐呢!”我听了妈妈的话,才想起我还未给老师发短信祝老师新年快乐呢!我连忙拿起手机向给我的老师发祝福短信。
除夕夜,我们一家人聚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子时到了,鞭炮声此起彼伏,我们小孩子抬着一大箱烟花到门前的空地上放烟花,烟花在我们头顶绽放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鞭炮声中,满载收获的兔年越行越远,吉祥的龙年来临了,我们又多了一岁。
正月初
一、初二,我们一家人都出去走亲戚,到奶奶家走走,到外婆家逛逛,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家常。天气晴朗的话,还到公园玩一趟,赏赏景。
正月十五,元宵到了,这又是一个喜庆的高潮。家家户户都买了花灯,小孩子提着花灯到处玩耍。
正月十六,孩子们都去上学,大人们开始上班,人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新的一年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