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实践教学(推荐)

时间:2019-05-15 05:1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经济学实践教学(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经济学实践教学(推荐)》。

第一篇:土地经济学实践教学(推荐)

《土地经济学》教学实习材料

《土地经济学》教学实习

实习目的:运用土地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土地利用问题。实习方法: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 实习内容:

一、分析判断以下相关土地经济学案例,各类案例选做不低于两项。

《土地经济学》教学实习材料

案例之四 【案情介绍】

甘肃省某村庄林场210亩,多年来村委会将其林场中间空地开垦为集体耕地。后来为便于管理,村上将70亩耕地承包给本村村民马飞经营,村委会于1995年2月与马飞签订了为期4年的承包合同。承包期间,因马飞连续两年未给村委会交纳水费,村上多次找马飞协商解决均未得到妥善处理,故村委会便给马飞停电26天,由此双方产生经济纠纷(已另案处理)。1999 年承包合同到期后,村上为了防止再度发生更多的耕地使用权纠纷,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将马飞承包耕种的70亩耕地收回。但马飞在合同期满后仍然继续经营耕种,村委会为了阻止马飞继续耕种,于1999年4月上旬在没有耕种的40亩耕地内种植树木。

案例之五 【案情介绍】

大村乡郑某全家5口人,有砖木结构瓦房74平方米。2005 年3月,郑某以兄弟两家人口增多为由,申请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占地 180平方米,建造4间一楼一底住房。村组签字后,报云台乡政府。乡政府因郑某所申请的地段,不是农房建设规划点,没有同意。郑某既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又未领取建房许可证,便擅自在承包耕地上兴建住房。在建房过程中,乡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进行制止,郑不予理睬。之后,乡政府工作人员在制止中收缴了部分施工工具,并于8月10日向郑某发出了《违章建筑通知书》,限令其在10天内自行拆除已建工程返耕。对此,郑某不但不听,反而强行加紧施工,于9月,建成砖混结构、有前后4个阳台、外观装饰全部马赛克的两楼一底五间住房,占耕地227.2平方米。

《土地经济学》教学实习材料

80万元被依法没收上缴国库,并被处以10万元罚金。

案例之二

【案情介绍】

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土地管理局在清理城镇规划区内土地市场的过程中,发现大沁他拉镇光明一村(属城镇规划区)与原旗粮食印刷厂于1995年3月30日签订《房屋场地租赁同》,并经公证机关于1995年3月31日公证,房产管理部1995年4月5日核发了《房屋租赁许可证》。光明一村将原面包厂10间厂房及其场地3020.16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出租给原旗粮食印刷厂,租赁时间为15年,租金总计14.4万元,当时已划给光明一村2.7万元,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粮食印刷1996年9月18日获取《城市规划许可证》后,在该宗土地上新建房屋135.8平方米和围墙等。

对于《房屋场地租赁合同》和新建房屋,奈曼旗土地管理局定性为: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多次要求租赁双方办理土地租赁的有关手续,承租方顶着不办。1996年5月23日,奈曼旗土地管理局下达了《停止违法用地通知书》,未果。根据有关的土地法律法规,1996年10月2日,恭曼旗土地管理局下达(96)

《土地经济学》教学实习材料

案例之四 【案情介绍】

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职业高中于1956年组建,所占用的土地属划拨国有土地,一直沿用多年。1997年镇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决定对原集镇进行改造,要求职业高中临街部分建两层楼建筑。由于经费困难,职业高中表示无力按规划承建,于是镇政府决定收回职业高中临街土地 598.5平方米,以每间31.5平方米为一宗地、底价 3000元进行拍卖。各得主与镇政府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同只规定了使用年限为70年,未规定土地用途,镇政府并承诺给土地使用者办理土地、房产等手续。公证处以此拍卖符合国家规定、拍卖结果合法、有效为由给予书面公证确认。镇政府此次拍卖国有土地总得款97900元。1997年9月,射桥镇政府拍卖国有土地一案被平舆县土管局查处。

案例之五 【案情介绍】

1996年3月,某县工业局向县政府提出用地申请,计划建立一个中型水泥厂。县政府研究批准后,与县工业局签订了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并按规定办理了相应的手续。1997年5月,水泥厂正式投建。原计划建房117间,另建水塔一座和围墙等。但后来由于某煤矿在水泥厂地基下采煤 , 造成该厂厂区地面严重断裂,房屋变形,迫使水泥厂基建工程于10月初下马,未如期完成厂建计划。适值此时,该县某镇上店村的20户农户组成的汽车联运队正急于寻找停车场地。水泥厂建设停工,双方经协商于1997年12月初签订了买卖房产、财产的合同。上店村的 20 户农民为甲方,县工业局为乙方。合同约定:(1)水泥厂现有房屋97间及未完成的围墙等全部财产卖给甲方;(2)乙方在合同签订后半个月内将房产等的全部手续清点后移交给甲方,在全部手续清点移交后,甲方将价款 23 万元一次付清。1998年初,汽车联运队在使用水泥厂土地的过程中,被该县土地管理部门发现并查处。20 户农民用地未成即诉诸法院。

《土地经济学》教学实习材料

种植时,张建东前来阻止,说此地是其早年开垦,这几年虽然未种,但并没有放弃使用权。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后经呼中镇司法所主持调解未果。1996年春,刘宝又准备在地里进行种植时,发现地已由张建东种上,遂向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人民法院起诉,以此荒地是自己在1994年秋开垦的,被被告种植为理由,要求两被告归还此地的使用权。

案例之二 【案情介绍】

大岭山(牛头山)位于福建省南安市洪濑镇葵山村境内,东至泉德公路,西至葵山村耕作果园地,南至田地,北至村路,面积为38.9亩。建国前后康美镇园内村的村民虽在该纠纷地葬坟、种树,70年代葵山村的村民也有垦荒种植,但土改时该地的权属并没有确定。1993年7月间,葵山村引进省外贸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资金,平整纠纷地准备建厂房,与园内村发生土地权属纠纷。双方均向南安市人民政府请求确认土地权属归其村集体所有。

案例之三 【案情介绍】

1998年11月,江苏省高邮市龙奔乡周庄村村民陈锡安领取了由龙奔乡政府核发的 98084号宅基地使用权证后,便着手筹建住宅,不料遭到本村村民居永庆一家的阻挠。居家理由是这块宅基地的使用权应归居家享有,因为早在1989年5月5日,龙奔乡政府已向其核发了186345号宅基地使用权证。面对阻挠,陈家只得诉诸法律,请求法院出面处理。居家也通过咨询知道问题出在两份宅基地使用权证上,遂于 1999年元月状告高邮市龙奔乡政府违法向

《土地经济学》教学实习材料

案例之五 【案情介绍】

某市福星公司因扩大再生产扩建厂房,急欲贷款,2002年2月6日,福星公司与该市神龙支行签订借款抵押担保合同,由神龙支行贷给福星公司150万元,以福星公司的办公楼、厂房作抵押担保,抵押物办公楼、厂房经房地产价格评估事务所评估价格为160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扩建厂房后,生产能力增强,缺乏流动资金,福星公司又与该市某银行信贷部签订了借款抵押担保合同,由信贷部贷给福星公司流动资金80万元,以福星公司的办公楼、厂房占用的土地使用权作抵押。经房地产价格评估事务所评估价格为90万元,并办理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手续。借款到期后,福星公司无款支付,神龙支行诉至法院。信贷部得知此情后,以有独立请求权的

《土地经济学》教学实习材料

所需40亩土地由市政府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出让给该公司,土地出让期限为50年,作为回报,可以委任该副市长的一位兄弟担任企业主管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同年8月,市政府将本市郊区某行政村一般耕地40亩征用为国有土地,然后以每亩2万元的价格出让给该企业使用。而该市平均每亩土地的使用权出让金为5万元。该企业由此获得了该40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并向副市长李某兑现了所许下的承诺。由于出让地价较低,造成被征用耕地的征地补偿费元无法按时足额发放有关农民无法妥善安置,因此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引起群众上访。不久,该市所在的地区行署人民检察院以李某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向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副市长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案例之三 【案情介绍】

1992年,国家在修建京九铁路时,将山东省定陶县杜堂乡崔庄行政村村民崔某的一座砖瓦窑征用,并按当时的山东省有关征地补偿规定,给崔某补偿款6000元,由定陶县土管局支付。按征地协议,该局将款支付杜堂乡政府。两年后,崔未收到此款,便前往村委、乡政府询问,乡村负责人说不清楚。在多次询问未果的情况下,崔某到县土管局查问,被告知已于1993年付给该乡。崔某在多年催款不成的情况下,于1998年7月以乡政府为被告,起诉至县人民法院,要求乡政府归还其征地款及利息。法院经过调查取证后,认为:依照有关规定,原告的私有财产砖窑场被征用应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乡政府长期拖欠崔某的补偿款于法无据。判决乡政府归还崔某6000元征地补偿款及利息。

二、针对农村农地流转、耕地保护、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土地督察等土地经济学问题选取一项,自行设计问卷,完成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第二篇: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土地经济学课程参考教材:

1、毕宝德.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周诚.土地经济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曹振良等.土地经济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4、[日]野口悠纪雄.土地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美]伊利等.土地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崔太康.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7、刘书楷.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8、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土地经济学课程参考书目:

1、WECD.Our common future.Oxford Univ.Press,1987

2、FAO.FESLM: 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World Soil Resources Reports.1993

3、UNEP.Social aspects of sustainable dryland management.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95

4、Meadows D.H.The Limits to Growth.Pan Books.London.1972

5、Goldsmith E.A Blueprint for Survival.Ecosystems LTD.London.1972

6、Mann R.E.Glob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Action Plan for Phase I.Scope Report 3, Toronto , Canada.1987

7、[美]雷利·巴络维.土地资源经济学.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8、周起业.西方生产布局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9、[英]西蒙·詹姆斯等.税收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0、邓力群等.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1、张文秀.资源经济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毕宝德.中国地产市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厉以宁等.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刘再兴等.生产布局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孙瑛等.可持续发展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693 - 917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黄通等编译.土地金融论.台湾:台湾正中书局,1970、张德粹.土地经济学.台湾:台湾正中书局,197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王霞 等.城市土地经济学.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张跃庆等.城市土地经济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姜文来等.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范炜.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研究.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李鸿昌等.城市土地经济学.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8、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等.土地规模经营论.北京 : 农业出版社 ,1990、王光希等.中国地价.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徐樵利等.国土资源评价方法论.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姜志德.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杨重光等.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年.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1、许牧等.中国土地管理利用史.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32、吴传均等.中国土地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3、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34、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城市土地价格与土地市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

35、顾焕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6、艾建国.不动产估价.北京 : 中国 农业出版社 ,2002

37、(加)歌德伯戈等.城市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第三篇:土地经济学实习

实验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状调查

实验目的:通过调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对农村目前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发现并在报告中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验内容:(1)获取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自己设计调查问卷;(2)农村目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3)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4)促进农村规模经营的措施。

实验步骤:全班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思路和调查内容的讨论,每组7~8人,形成每个人最初的调查问卷,然后组内个人就各自形成的问卷在组内进行补充完善,得出小组最终的调查问卷,选择合适村庄进行调查并撰写实验报告。

问卷设计

所调查村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人数、产业模式、平均收入、村集体经济实力、土地利用现状等)

户主及家庭基本情况(学历、劳动力状况、家庭土地状况、收入等)或规模经营主体基本情况

土地生产经营情况(耕作制度、土地生产经营情况,即投资、收入,销售模式等)农民土地经营规模意愿调查(如:土地流转:村庄土地流转状况、流转规模、时间长度、价位、支付方式、个人意愿(意愿及原因)、存在问题、需要支持、障碍等)

农村社会服务及体系情况

调查报告内容

每组提交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目的、调查方法、人员介绍

调查问卷分析(图、分析相结合)

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及提出促进措施

第四篇:土地经济学答案

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C)而讲的。

A、矿产资源B、生产资料C、自然资源D、可再生资源

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C)为基础。

A、历史特性B、地理特性C、自然特性D、使用特性

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D)。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

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C)。A、所有权形式B、经济用途C、质地D、地貌特征

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B)。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

6.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C)作出的。

A、单位B、个人C、政府D、都不是

7.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A)。A、政府制定的计划B、一个农场的规划 C、一个农民的规划D、村庄的规划

8.土地的(A)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A、有限性B、固定性C、差异性D、可再生性

9.土地经济供给的(D)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B、差异性C、可再生性D、稀缺性

10.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C)。A、土地所有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 11.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C)。A、土地所有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 12.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C)。

A、土地经济制度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D、土地管理制度 13.土地关系的基础是(A)。

A、土地所有制度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管理制度D、土地分配制度 14.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C)。A、土地分配权B、土地处置权 C、土地所有权D、土地使用权

15.迄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的社会生产方式有(C)。A、3种B、4种C、5种D、6种 16.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B)。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B、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17.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B)。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B、原始社会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18.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B)。A、土地所有权B、土地使用权C、土地占有权D、土地处置权

19.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使用制是由(C)决定的。A、土地管理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D、土地占有制度

20.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的(D)。A、土地管理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 21.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是(D)。A、土地管理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 22.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和手段是(A)。A、土地管理制度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D、土地使用制度 23.在封建社会,占有大量土地的是(C)。

A、农民B、手工业者C、地主D、商人 24.就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互关系而言,“两权”合一的是(C)。A、地主B、佃农C、自耕农D、农奴 25.土地租赁权人为取得土地租赁权就必须向出租方缴纳(C)。A、管理费B、使用费C、地租D、以上都是

26.现实的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且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成果的(C)。

A、自然——历史综合体B、自然——地理综合体C、自然——经济综合体D、自然——政治综合体 27.可以作为土地自然属性反映的是(A)。A、自然特性B、经济特性 C、历史特性D、地理特性 28.人类在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中产生了(B)。A、自然特性B、经济特性 C、历史特性D、地理特性 29.在奴隶社会中占有大量土地的是(B)。

A、奴隶B、奴隶主C、农奴D、商人30.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资源的是(B)。A、位置固定性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 31.土地级差地租产生的基础是(C)。A、位置固定性B、面积有限性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

32.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出客观要求与可能的是(D)。A、位置固定性B、面积有限性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 33.以下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D)。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B、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C、利用后果的社会性D、面积有限性 34.以下属于土地经济特性的是(B)。A、面积有限性B、供给的稀缺性 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

35.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土地经营垄断的基本前提是(C)。A、位置固定性B、质量差异性C、供给稀缺性D、功能永久性

36.对于土地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弹性的是(B)。A、土地的经济供给B、土地的自然供给 C、土地的需求D、土地的使用

37.支配土地从一种用途转向另一种用途的土地利用经济学原理是(B)。

A、稀缺原理B、替代原理 C、比例原理D、以上均不是 38.最早发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C)。

A、亚当·斯密B、李嘉图C、威廉·配弟D、屠能

1.土地的概念中包括以下哪几部分(ABCDE)。

A、岩石B、矿藏C、土壤D、水分 E、空气

2.土地的基本特性包括(AD)。

A、自然特性B、稀缺特性C、使用特性 D、经济特性E、历史特性 3.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ABCD)。

A、位置固定性B、面积有限性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E、供给稀缺性 4.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ABCDE)。

A、供给的稀性性B、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C、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D、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E、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5.土地的基本功能包括(ACD)。

A、承载功能B、利用功能C、生育功能 D、资源功能E、非生物功能

6.按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分为(ABCDE)。

A、山地B、高原C、丘陵D、盆地 E、平原

7.按土地质地可以把土地划分为(ACD)。

A、粘土B、黑土C、壤土D、沙土E、红土

8.按土地所有权形式可以把土地分为(ABDE)。A、私有的B、国有的C、外商独资的 D、公共所有的E、集体所有的9.按现实经济用途和可能经济用途,土地资源可分为(ABCDE)。

A、农用土地B、非农业生产用地C、城乡居民点用地

D、水域E、特殊用地 10.农用土地包括(ABCD)。

A、耕地B、园地C、林地D、草地E、水域

11.非农业生产用地包括(BC)。

A、建筑用地B、厂矿用地C、交通用地 D、商业用地E、军事用地 12.水域具体包括(ABCDE)。

A、河流B、湖泊C、水库D、沟渠E、堤坝

13.土地中的特殊用地包括(ABCD)。

A、休息用地B、自然保护区C、军事用地 D、未开发利用土地E、建筑用地

14.影响耕地需求的因素有(ABCD)。

A、人口B、土地生产率C、国民经济状况D、以上都是

15.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包括(ABC)。A、经济效益评价B、生态效益评价C、社会效益评价D、环境效益评价 16.土地收益是(BCD)

A、土地价格B、正常情况下的土地收益C、处于最佳利用方向的土地收益D、土地纯收益E、以上全对 17.土地自身因素主要包括(ABCD)

A、位置B、肥力C、面积D、地势、地质E、水利设施

18.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弊端(ABCDE)A、不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B、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体现按劳分配原则C、不利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D、不利于廉政建设

E、不利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19.世界各国的土地管理机构的主要模式有(CD)。

A、直接管理模式B、间接管理模式

C、分类分级管理模式D、垂直统一管理模式20.土地产权包括(ABCDE)。

A、所有权B、使用权C、租赁权D、抵押权E、继承权

21.土地租赁一般可分为(AC)。

A、有偿B、无偿C、有期限D、无期限E、均不是

22.地役权主要包括(ABCDE)。

A、建筑支持权B、采光权C、眺望权D、取水权E、道路通行权

23.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争取(ABC)方式

A、协议B、招标C、拍卖D、赠予E、继承 24.土地使用权抵押时,(AB)也随之抵押。A、附着物B、地上建筑物C、地上有形资产D、地上其它人的财产E、无形资产

25.(ABCD)情况下,土地使用权可以终止。A、期满B、续期期满C、国家为公共利益收回D、违反合同规定E、未到期,国家无偿收回

1、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1)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5)一定的交通条件

2、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主义极差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它表现为地区间和单位间经济效益的某些差别,社会主义的极差地租的实体不再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特定部分的转化形式,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由土地条件优越的企业的劳动者创造的超额利润。

3、简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

(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4.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

1)国家发展政策(2)土地利用计划与规划(3)价格政策(4)税收政策

5.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2)人口数量及家庭户数增加(3)土地投机

6.简述中国土地市场的特点。、(1)垄断性(2)权利主导性(3)不完全性(4)地域性(5)土地供给弹性小

7.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保护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实现土地优化配置(3)保证土地价格的基本平稳。8.土地金融的特点。

(1)债权可靠,较为安全。(2)贷款偿还期较长,利息率较低。(3)土地金融一般 实行债30券化。(4)土地抵押贷款契约到期以前,债权人不能任意要求债务人偿还其债务;相反债务人必须保留在契约到期是随时偿还债务并收回抵押土地的权力。9.发展土地金融业的意义。

1)发展土地金融业,可以为土地的开发、改良和建设筹措大量的、并能长期利用的资金,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2)发展土地金融业,可以促进国家土地政策的实施。(3)有利于活跃商品经济,促进地产市场的形成和发育。10.土地税收的依据和功能。

依据:(1)按土地面积征收(2)按土地总收获量征收。(3)按土地收入征收。(4)按地价征收。功能:(1)保障国家财政收入(2)抑制土地征收(3)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4)引导土地利用方向。(5)调节土地收益分配。

11、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1)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这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农业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耕地面积才能增加,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才成为可能。(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要求经营土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农机的充分利用。在以手工和畜力为主进行操作时,自然就不存在扩大规模的客观动因。(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一般说来,较大规模经营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状况。这种服务的项目愈广泛、质量愈高,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实现可能性也愈大。(4)经营者素质的提高。大规模经营与小规模经营相比,肯定需要经营者有较高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经营者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管理能力、责任心等。(5)集体经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能力在规模经营的起步阶段给予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扶持,并能在受灾年景给予经济保险,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12、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

(1)通过退林还地、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2)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加耕地面积。(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4)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5)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6)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

13、简述土地抵押权所具有的性质

(1)土地抵押权的优先清偿性。(2)土地抵押权的附属性。(3)土地抵押权的不可分性

14.城镇土地分等与定级的关系。

分等是把一个城镇(一般以县区为单元)作为一个点来看待,分等就是把全区域各个城镇按照其社会经济、自然条件进行划分。——它反映城镇之间的差异。定级就是把一个城镇作为一个面来看待,对其不同区片进行质量划分。——它反映城镇内部各区片的差异。15.城镇土地定级因素选择范围。

a.繁华度:商服繁华影响度;b.变通条件:道路通达度、公交便捷度、对外交通便利度、路网密度; c.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完善度、公用设施完备度;d.环境条件:环境质量优劣度、文体设施影响度、绿地覆盖度、自然条件优越度; e.人口状况:人口密度;16.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弊端。

.(1)国家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不清。现行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 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沙滩以及其它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从上述立法,我们可以得出:对农村土地,除了国家的,就是集体的。但现行立法并没有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更没有界定哪片土地属于哪一个集体所有。即使对我们一般认为界定得比较清楚的城市土地,实际上也是极其模糊的。如城市市区范围内,存在着一些集体所有的土地。特别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新设建制市的城市不断涌现,老城市市区的不断扩大。新设建制市的市区土地是否自然而使原集体的土地变为国家所有?同时,建制镇被法律认可为城市范围,而建制镇的土地实际上主要属于集体所有,这种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的规定,连立法者也解释不清楚。(2)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不明确。现行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都规定了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究竟是谁,立法和实践中都不甚明确。土地管理法第8 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各该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1989年《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按乡、村、组的实际占有为界线。很明显,上述立法规定了三种主体,即乡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这些规定,表面上确定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代表,其实不然。首先,乡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事实上不存在。政社合一的体制废除后,无论是在法律规定中还是事实上都不存在所谓的乡农民合作社。因而也就找不到一个代表乡农民集体的组织或机构作为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这样,法律规定的乡农民集体所有,实际上是无人所有。乡政府作为一级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上不可能成为集体土地的所有者。但由于存在着上述无人所有的缺陷,使乡政府对土地的管理职能与所有

权合二为一,集体土地事实上成了国有土地。其次,村民委员会也不能作为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代表。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是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因而,它不能成为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者。最后,村民小组也不能做为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代表。因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小组的组织基本解除了,况且村民小组仅仅是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不是一级集体组织,因而它也不能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3)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虚置。从理论上讲,农村集体拥有法定所有权,集体应当可以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在客观事实上,我国的集体所有权是一种不完全的权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最终处分权属于国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家建设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国家只要通过征用就可以了。虽然合理的限制权利是现代法律的重要特征,但我国对集体土地的征用范围和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不同。世界各国认为的“公共利益”严格限定在国防、环境保护,公共活动场所等方面,而我国则扩大到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范围。我国土地管理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被征地单位应服从国家需要,不得阻挠”即不得因拥有土地所有权而拒绝征用。第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这表现在两个层次上:(1)国家通过行政权力,侵犯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收益。农民经营使用41 土地,一方面要向集体上交提留或承包费用;另一方面要向国家低价交售农产品和农业税,这实际上是国家通过隐形方式从农村土地中抽取巨额地租。(2)国家侵占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收益,根据现行法律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经国家征用转为国家土地后,才能出让、转让。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先征后让”,征用土地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用地单位。征用后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用地单位只享有使用权。国家征用土地,虽然也给土地所有人一定的价款补偿,但补偿价款的数额远远低于土地的市场交易价格。这不仅使集体土地所有者失去了土地出让权,同时也使本应属于集体的土地收益流入国库,集体土地所有者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17.论述现阶段中国土地市场的机能

(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土地利用极不合理。在农村,不是按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来安排生产,而是搞“小而全”,或只顾眼前利益进行掠夺性使用;在城市,行政划拨,无偿使用,因而土地使用上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现象相当严重。在位置极佳的市中心地带,用地单位很多不是经济效益最高的商业企业,而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城市规划难以实现;商业区、住宅区、行政事业办公区等零碎散乱,极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重工业生产基地不是安排在原料产地,而是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内;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如此,其利益也就很难归位。在1988年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前,国家作为城市土地的所有者,基本上没有向土地使用单位收取地租,因土地位置优越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完全由企业(使用者)得到,利益主体严重错位。这种弊端只有通过建立土地市场来解决。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有利

于土地资源的宏观分配和微观流动,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地租能真正地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而投资土地的利益又能为使用者所得。这样,不但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而且能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宏观调控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土地市场的建立,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杠杆。国家通过对土地市场的干预,提高或降低某类用地的价格或租金,就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土地保障。比如,国家为了促进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的发展,可降低其用地价格,以此提高其生产利润,促进其扩大再生产;倘若要压缩楼堂馆所的建设,就可提高其用地价格,以减少其生产经营利润,抑制其发展。(3)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土地市场的发展,必定加速房产市场的形成。没有土地市场,而只对住宅实行商品化经营,是不可能使房产市场正常运转的。建国以来,我们在城市建设(包括住宅建设)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但由于实行土地无偿使用方式,不但巨额投资收不回来,而且每年还得支付大笔维修费,使得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十分匮乏。同时,随着城市扩大,人口增长,住房困难户越来越多,城市用地也日趋紧张,使房地产业处于恶性循环中。而土地市场的开辟,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就可使国家收回投资,并提供大量的城市建设资金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4)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经济。为此,就得建立各种市场,如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自然不能游离于市场之外。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由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土地的行政划拨、无偿使用,不但不能使生产资料(土地、资金、设备)与劳动形成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而且会使企业之间竞争的条件不平等。这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发挥极为不利。因此,作为整个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土地市场的建立,无疑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土地经济学课堂演讲稿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

一、基本概念

讲到土地集约利用,首先要知道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是指:

1(地理学)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

2(资源学)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开发程度

2.土地利用结构

3.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利用规划

(四)土地开发

(五)土地保护

由于土地的有限性,要求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怎么样最大化呢?这就涉及到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实质上是研究土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即以在土地上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产出,其内涵扩展包括以下含义:

1、土地地块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集约化利用。

2、土地类型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集约化利用。

3、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根据有限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土地经济、生态、适用性)和社会属性(市场供求关系、城市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对各种土地类型集约高效利用的同时,要在区域土地利用合理性结构条件下实现区域土地的最大产出和土地利用效益,达到区域土地集约利用。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看是集约与否,这就引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其中集约度是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之一,它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投入,可以用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指标来衡量。但并不是集约度越高越好。通常情况下投入越多产出就会越多,但这涉及到一个土地报酬递减律,它是指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增量(边际报酬)终将出现减少,及至负增长的普遍现象。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17世纪中叶的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图1-1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示意图

Fig.1-1 The Law of the Land Remuneration Deceasing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优化土地利用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方式的基本依据,土地收益的递增或递减取决于投入资源要素和土地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当两者比例得当时,土地收益就会增加,相反则会下降,要使土地产出更多的产品获得最大收益,就需要了解和研究土地报酬规律的作用,合理组织集约经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还有很多,我们在下面将会提到。

这里要注意集约利用与规模利用不同:规模利用是指其它条件不变,各生产要素以相同的比例增加或减少,所带来产量的变化。而集约利用则是研究某特定地块上的所投资本和劳动数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看一下土地集约利用的分类:

土地集约利用分为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

实现农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有: 1)提高复种指数 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4)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1)搞好城市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 2)推进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以减少低效利用 3)整合工业园区,发挥集聚效应以提高用地效率 4)强化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以促进集约用地

二、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对土地集约利用规律的研究,最早是德国经济学家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通过对城市周围农业土地利用类 型的空间分布研究,杜能提出同心圆布局原理,并认为农业土地利用的合理集约度,按土地区位地租高低即距离市场远近配置,将区位与土地利用合理集约度研究结合在一起。随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和赖特广亩的城市论等有关城市规划理论也都被引入到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相关领域。

国外在城市规划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研究中几乎都将土地集约利用作为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影响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制度等作用机理,探索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律。从而遏制城市的无序蔓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1991年美国城市规划协会(APA)提出新一代的规划法规研究,1999年研究完成“精明地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2000年,APA又出版了该指南的使用手册,到2002年底,美国已经有14个州全部或部分采用了“精明地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的建议,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英国提出发展“紧凑型城市”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型措施来防止土地的低效和无效利用等等。

目前国内常青等人以深圳市为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将全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集约利用、集约/适度利用、适度/低度利用及低度利用四类;陈玩菊等以整个广东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1998—2005年以来21个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单元分为高度集约、中度集约、一般集约及粗放四类,还有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总的来说研究方法以人工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最为常见。

下面我以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例来介绍

我国国土资源部统计数字表明,1990年到2004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由近1.3万km2扩大到近3.4万km2;同期,41个特大城市主城区用地规模平均增长超过50%;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达到2.28,大大高于1.12的合理水平。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建设用地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仅靠新增用地来发展经济会对我国耕地保护带来很大的压力。为此,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强化集约用地政策”[2];2007年6月25日全国第17个“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也设立为“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坚守耕地红线”,从国家政策的层面提出了集约利用在中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设用地是城市用地主要部分它的集约利用势在必行。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建设用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需要。对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利用首先要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不能只看它的集约度,要构建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集约利用限制指标、集约度程度指标、投入程度指标和土地利用效益指标等四方面筛选。

实例:下面是山东省临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例子.1)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的获取

这里选用了4个方面的8个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临沂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2)临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对于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RS、GIS技术评价法、理想值修正模型等。这些方法指标体系错综复杂,计算过程庞大。这里采用平均值法来评价临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能够反映出临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水平。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方法

临沂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过程如下: 正增长(当指标越大越好时):Dij=Mij/Ni 负增长(当指标越小越好时):Dij=Ni/Mij 区间值(当指标在区间最好时): Mij∈﹛Ni1,Ni2﹜时Dij=1 Mij﹤Ni1时Dij=Mij/Ni Mij﹥Ni2时Dij=Ni/Mij

式中:Dij为第j个城市第i项指标因子的评价得分值;Mij为第j个城市第i项指标因子的实际值;Ni为第i项指标因子的目标值。当实际值Mij达到甚至超过目标值Ni时,以满分1计入。当合理值为区间值时,以区间值的平均值为标准进行计算。

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

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见表3。临沂市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为0.7001,仅比东营市与菏泽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标准(表4[9]),临沂市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处于Ⅲ级,城市土地利用处于中等水平,基本集约利用土地。

在城市集约利用评价中,与其他5个城市相比较,临沂市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入、地均GDP得分的排名在青岛、济南之后,位居第三,这与临沂市综合得分排名相吻合,说明在产出方面临沂市能较好地发挥城市土地的生产力,经济效益较好。但是,临沂市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入、地均GDP分别仅达到合理值的0.4481、0.4007,说明临沂市土地利用潜力还可以挖掘,土地产出效率有待于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临沂市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人均道路面积指标得分为0.6235,排在济南之后,位居第二,说明临沂市的交通道路系统还是比较完善的。另外其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得分为0.9000、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得分为0.9500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得分为0.9648,这些指标得分都很高,并且也都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利因素。这说明临沂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限制因素比较小,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很大。

随着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深入和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定量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提供了可能,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也会随之改进,从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

下载土地经济学实践教学(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经济学实践教学(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经济学01教学实践活动

    1.请上网查阅在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了那些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说明具体准则名称)?并简要介绍其中两项准则(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各一)的具体内容? 答: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1、土地 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

    土地实践报告

    土地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xx年8月27日实践形式:考察工作,熟悉测绘测量工作,了解测绘仪器使用。实践人:xx实践过程:(见下文)xx年8月27日,我随xx航空遥感测绘院的工作人员来到xx市xx县x......

    土地经济学ppt总结范文合集

    第一章 导论 一、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二、土地的特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1.......

    土地经济学模拟试题[合集5篇]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发展权 3。市场比较法 4判断改错题 , 1。土地所有权是依法对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2。城市的......

    西方经济学任务04教学实践活动5篇

    一、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的成因从理论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生产能力总体性过剩。此时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普遍持续下跌。2.投资和消费预期变化。如预期未来......

    土地与土地使用制度-房地产经济学教案

    第一章 2.1 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沿革 一、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概念 土地与土地使用制度 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报告

    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报告 201020911102高艳 土地资源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