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摘要:随着现在对于社会技能的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反应我们的教育应该适当提升对于真正实践相关的知识点,而不是只是局限于纯文本知识,这样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进步,一种全面的发展,但是就我们教学而言是一种难度的加大。
关键词:小学教学;社会实践;结合教学
小学时期的教学时间很多,知识难度不大,并且学生在这个时期非常遵守纪律,因此我们在这个时期应该格外注意对于学生多方面的教学。因为这个时期学生年龄小,并且他们处事不深,对于善恶对错的态度并不是很明确,语文的教学不仅是说教会学生认字,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当一个合格的学生,怎样成为一个好孩子。在这个时期,同样是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锻炼的好时期,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父母把什么事情都做完了,所以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他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意识,对大人的依赖程度很高,而这是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好处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都能够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之,教学语文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本上,我们的教学时间那么多,变化一下我们的课堂的形式,以不同的语文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文,而不是单单只是片面的字词。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包含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虽然我们不能在小学这个阶段让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但是,尽量多地去扩展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眼界,也同样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表扬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成绩好,但是他们并不“大方”,他们在众人面前就变得结结巴巴,不愿意对自己进行展示。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一点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变得大胆起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我们通过一些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说话的艺术。
比如,我们课堂上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选一个代表起来解释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对于闰土态度的转变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这样学生既能够对于文章有一个思考,还可以锻炼到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还有,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堂小剧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短剧的表演,比如说我们很多学生都喜欢看杨红樱的小说,在有空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小段落,分配人物去表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表演给全班同学看,并投票选出最好的小组。在小短剧的排练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分工合作,并且对于表演提升了一定的兴趣,他们变得更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说话了,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仅是我们课外的一些小说片段,我们课本上的一些情?也可以通过短剧的情节被学生一一表演出来,学生在观看了同学们表演后的短剧之后,不仅可以进一步对于课文进行一种印象加深,还可以增加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我们的语文知识汲取,不能够局限在文字的形式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到语文的知识,语文的学习更可以说得上是一种见识的扩展,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也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如果我们的教学知识局限于单一的讲课,学生就会变成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二、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很多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并没有做过多地培训,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考试中又不能考察你是不是读得很生动。其实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我们会发现,同样是一篇文章,如果喊专业的播音主持专业的人读起来,就会感到不一样的感情,而我们读出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对于一首诗歌,以不同的语调读出来,展现的画面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好的朗读习惯,学生读书,就要用感情去读,而不是像和尚念经一样,呱啦啦地读出来就可以了。
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听一听与课本上的配套的原生磁带,其目的首先是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对于新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还有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专业的朗读,学习朗读者的发音、断句、语调的高低起伏,这样他们对于朗读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读起书来就不会显得很单调。
我们读一篇文章,是为了把书中的内容尽快了解到,并且对于文章的主要思想进行简单的了解,这是初次读这篇文章。随后,我们在以后读文章的时候,就会让我们从文章中了解到的感情思想传染给大家,这是我们在充分理解文章之后想要的朗读效果。朗读者的魅力就是能够通过他的声音快慢变化,通过他的音调高低起伏,让听众感到文章带来的一种震撼,因此,这种朗读的魅力同样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希望给学生带来的一种特别的技能。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对于这个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习惯朗读,爱上朗读。
三、学生品德教育的探究
语文还可以带给学生一种心灵的碰撞,我们学习的课本上有很多知识,会带我们的学生正确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明确学生的思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多的还是针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的,里面含有大量的记叙文,这些文章的就是感情直接、真诚,能够直接与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
学习是一个定性的过程,语文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忘记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对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辅导,像我们文章反应的一些现状,一定要让学生分清是非对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也一定要说服性地进行教育,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白自己的错误。语文教师一定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总之,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明确目标、分辨黑白的过程,我们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定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四、结束语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不单只是学习我们的语文知识,还要接触到很多人生的哲理。“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学语文就是把这种哲理揭露出来,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第二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搞好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读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就学习《夏夜多美》一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注重总结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并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如授课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一文的识字时,教师抓住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识字,将自己认识的字、词、句与课文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这就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
二、积极倡导随文识字,力求认写分流。
随文识字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从儿童身边的人物、生活这些鲜活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采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一文识字中,就注重了借助拼音与儿童感兴趣的图片,张贴到图板上引导学生识字,给予儿童爱与美的启迪,成功地运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则和愉悦情趣再认知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创设了一种温馨而富有情景的识字环境,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去认读生字。
三、注重认写同步,互相促进。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阅读,而低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授课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积极运用生字魔方让学生个别读、同座认读等形式,满足儿童识字后急于阅读的急切欲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注重学法指导与习惯养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倡导见字识字、随文识字、以写促记、认读同步等识字方法,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力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更应注重读书、写字习惯养成。学生语境、语感训练,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写字时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关注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的美读,在读中识字、读中感悟文情、文意与文美。此外,教师要适时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入情入境地朗读。发挥其感染力,关注每个学生。在此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有温馨提醒。这样,学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课文的价值所在。此环节后,及时开展“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达到训练、运用与拓展的目的。
因此,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识字因阅读而丰富,就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更为广阔的新天地。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学反思》一文
第三篇:如何做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
如何做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
东明县小井镇里长营小学
景德岐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文、诗、词、曲、赋的内容本身可谓传统文化。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不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熟知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开口便是流行歌、广告词,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现状
著名人类学家博阿斯说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文化成果是语言文字。”不言而喻,继续维护这一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便是语文教学。拯救文化缺失的教育,拯救文化苍白的孩子,这一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了语文教师身上,这是由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因为,语文解读,说到底就是文化的解读;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教育。
语文学科的最本质特点是它的文化性。语文知识中的文学史、文化史等基本内容是它外显的文化因素,而积淀在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等则构成了它内隐的文化信息。语文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对文化的解读,语文呈现出来的民族传统、自然生活、世态百相等内容则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缩影与写照,于是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语文教育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和解读,从中体悟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弥散开来的浓浓的文化意味。
从根本上看,语文教育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培植。如果一个学生从来就没有读过《老子》《论语》《孟子》《诗经》、唐诗宋词汉赋等经典,如果一个学生对“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等一无所知,他的人生境界会有多高?他的内在精神动力会有多大?他的民族文化性格会有多强?语言的成长就是精神的成长,文化的成长;训练语言就是训练精神,训练文化。在文化的阅读中,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便培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性格。然而,曾经一个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几乎缺失。我们教师给了学生、家长、社会要的分数,但我们却丢失了语文教育该有的领悟力、想象力、鉴赏力;我们津津乐道于学生表象的分数的提高,却在孩子们人生最美好的阅读时光让孩子们丢掉了应该有的最基本的语文学习兴趣,丢掉了语文教育承载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性格培养的根基,丢掉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根本任务。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我们的教师往往是一来一去式的泛泛问答,忽略了语文教学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独角”式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所谓全面深刻的侃侃分析,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只以考试为目的,一路到底式的背诵默写,使学生的灵动、想象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
面对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尴尬处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是不是更应该反思,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1 传统文化教育要从低年级教学开始。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合时宜。有科学家研究,1~13岁是开发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时期。我认为,传统文化中启蒙教育的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都是儿童初始学习的最好启蒙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贯穿在一至六年级的教科书里,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组成部份,教师要对语文教材中民族语言、民族历史、人文传统等相关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梳理,设计、找准结合点和渗透点,形成民族文化教育的序列。从1—6年级在早读时间内依次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内容。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人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人手,挖掘文化意趣。注重诵读。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注重体察涵泳。以汉字为基础的汉语,同样具有极大的意合性而富于意蕴之美,涵泳也就成了与之相关的语文教学重要的传统经验。我们的汉语有着独特的意蕴。如洋文说“想念”,“想念得非常深”,可再深也深不过我们汉语的“望穿秋水”。“秋水”一词给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啊!秋,给人的感觉总是有霜寒初降的萧瑟,凄清、冷意,而这和一个人思念对方的痛苦缠绵又是多么地吻合。再如,“山穷水尽”“海枯石烂”,山会穷吗?水会尽吗?海会枯吗?石会烂吗?我们的汉语在这些有形的事物上神话一般将想象发挥到极致,将看不见的情感托付于绵延而浩渺的山山水水,真是美之极。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体察涵泳汉语言之美。而且,强调“涵泳”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完全符合汉语言教学的本质特征和传统经验的,这对于克服当下语文教学偏重讲解分析而忽略学生自主涵泳体悟的痼疾,也是很具针对性的。
5,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学校设置传统文化长廊,教室布置传统文化板报,举行传统文化诵读,使学生来一次到传统的穿越。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根植与语文教学这片沃土,职称:一级教师 邮编:274509电话;***电子邮箱zjxxjdq@163.com
第四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标志设计教学组织
谢石党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摘要: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元素,也是广告图形中的重要类别,在视觉传达的学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标志的设计表现、设计步骤和创意思路已有相当成熟的论述,有的从首字母等图形的角度进行视觉表现归结;有的从设计的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分解;有的从VI设计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主要以实践教学的角度组织学生从项目的接触到完成的过程进行分析,就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教学组织 人才培养 设计服务 教学公司 标志设计
对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并非没有做设计的经验,而是缺少社会实践的经历。在社会实践中,他们面对更多的是紧迫的时间、苍白的素材、含糊不清的客户表述、简陋或非专业的文本内容。很多毕业生即使在校期间做过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获得过不少设计奖项,在实践项目面前,他们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会变成一片空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学的知识没有用,而是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把工作环境的压力凸显了出来,使他们的设计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因此,他们更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及真实的项目将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上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服务素养和意识,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及减少在工作中的错误。
一、不慌乱的因素
在工作中,有经验的设计师与毕业生的重要差别在于设计师能自发地组织信息、有效地规划时间并能有序地推进项目。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在校所做的设计内容往往是针对课程的、信息是较有条理地组织过的,进度安排是规范的,参加设计比赛时的要求也是明确清晰的、时间相对充足的。然而,现实情况千差万别,客户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无序的、非理想的,因此,毕业生面对这样的落差,学习的经验作用甚微,工作无从下手。再者,国内很多中小型的设计公司运营并不规范,没有专门的人员来梳理客户提供的信息,因此,这些企业更需要综合性的人才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而缺乏这方面经验的毕业生必然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由此可见,设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在真实的项目指引下重新理清工作的进度安排,把非理想的信息重新梳理成有序的、相对理想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学生下企实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加以例证:暑假期间有三位相对优秀的毕业生在某小型的广告公司实习,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项目是为 “雍诚物业”物业管理公司设计一款标志,除了物业公司的名称以外没有更多的信息,并要求一周后提交三款方案给客户。在此期间,一是广告公司没有形成和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制度,二是出于观察学生表现,公司负责人没有过多地交代细节。面对设计任务,学生表现出了紧张、提不出任何问题、对着电脑发呆、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况,结果项目停滞不前。就其原因,一是相比课程作业和设计比赛,时间相对紧张的同时还多了一份现实的责任;二是心理素质不强,同时也缺乏沟通意识,不懂得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甚至还担心被上级主管责怪;三是急于出成果,前期铺垫还没做好就急于打开电脑进入设计状态,结果却因为思路不明确而徘徊不前。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组织者做了以下调整:
一、及时喊停并组织他们重新规划时间,做好前期、中期、后期的时间分配,并做好时间规划表,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时间虽然紧张但可以顺利推进和完成,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当前应该做什么;
二、让他们将不明确的问题全部提出,并立即采取行动解决,例如:查询物业管理公司的相关服务内容,对比其他的物业管理公司有哪些不同的服务理念,打电话给客户联系人咨询企业的概况及发展规划等,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所服务的设计对象及类型是怎样的,同时意识到需要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告诉他们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往往事倍功半。通过重新组织,他们开始有效地推进项目,并较好地完成了第一步的资料收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教学组织应针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施教,使他们能组织时间和内容、学会主动交流、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和工作方法。
二、头脑风暴中的自信
通过第一环节的组织,学生对服务对象及相关的行业性息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在回到设计的问题上时就能减少盲目行为,能明确通过设计所要传达的信息。此时,工作进入到运用所收集的信息寻找创意点,并将信息梳理成清晰的语言表述,最终将其转换成视觉图形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被“设计思路的清晰表述”所难倒,他们往往带着模糊的想法直接进入图形绘制的环节,找不到准确的视觉符号进行表达,勉强地完成方案。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设计方案阐述往往牵强附会、词不达意,以至对设计失去信心。
通过对信息的再次梳理,找到清晰的创意点并将其转换成视觉符号,需要设计团队通过交流来迸发具体的设计思路。设计公司通常运用“头脑风暴”法促使大家敞开思路进行思维碰撞激发更多的想法,这种方法既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意点,也能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通过“头脑风暴”的碰撞,三位毕业生为“雍诚物业”标志设计找到了不同的创意点,并能通过方案设计良好地阐述他们的设计构思,如图1~图4是学生设计的最终作品。
图1方案,学生从“雍”字联想到雍容华贵的天鹅,并与房屋图形结合来阐释“雍诚物业”提供的是“雍容”的服务。图2方案,学生从绿色家园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将“雍”字通过字体设计营造出亭台楼阁表达休闲氛围,并强调部首“乡”,表达回归自然的理念及城市人对故乡的依恋。图3方案从服务的角度出发,运用“玉玺”的形态及特殊含义,强调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是皇家般的等级。图4方案则是在前方案的基础上,用企业名称的首写字母“YC”结合天鹅的形象阐释企业服务的“雍容”态度,用天鹅母子的温馨画面阐释了家庭的温暖,表达了在物业公司管理下业主所能享受到的温馨氛围。通过 “头脑风暴”法的运用,学生不仅能对作品进行清晰表述,还获得了做设计的信心。
三、自我嘲讽与进步
设计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再严谨也难免有错误,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错误也是教学组织要关注的问题。例如:学生在问题还没有构思清楚时,可能会为完成任务而匆匆完成作品,在阐述作品创意时出现叙述不清、词不达意的情况。另一种更严重的情况是他们将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表现方法直接作为创意点,使创意变成了形式化的产物,例如在毫不思考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业特征等情况下,直接套用诸如用首字母、用字体设计来表达,结果往往只有形式而没有内涵。如图5的标志方案,只能阐述使用了“雍诚”的首字母“Y”进行设计表达,除此之外与企业的服务理念毫无关联,这样的作品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再者,因缺乏生活体验带来的常识性错误,例如图6方案,用“雍”字的字体结构设计了一个房子,里面“住” 了“人”,从构思的角度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图形最终形态如同“囚”字,与企业的服务理念完全相左,也不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最后是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过多地依赖电脑及网络,与实际生活脱离而创作的过程单调僵化,例如:只能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和借鉴他人的创意表达,只能通过电脑软件绘制图形等,不但工作效率不高而且设计的作品缺乏生命力。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按流程推进项目,更需要在教学项目组织过程中结合现实互动和沟通,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使大家可以相互提高的同时也能自我嘲讽,把一些小的困扰变成乐趣,把错误转换为知识的动力。这样,一个团队才会自然地成长起来,个体才会在集体中得到成长。
四、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直接面对的更多是就业问题,而高职院校也要直接为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因此,面对学生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定的工作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对教学单位来说,与企业合作或直接创造工作环境,培养或锻炼教师的项目管理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及实施项目教学也是必要的。学生如果没有实战的能力,在沟通与交流上缺乏自主能动性,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很可能会在工作中输在起跑线上。企业工作能力的综合素质训练需要适合的环境和教师,通过创建“教学公司”或实行工作室工作制,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真实项目,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最好的教学过程。以此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更需要在真实的项目中观察和学习,将更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或教学方式带到课堂上,这样,我们的教学组织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既有良好素质又具实战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朝虹.设计概论.辽宁美术出版社
[2]广告设计专业综合能力与法律法规.中国工商出版社
[3](美)欧格雷蒂.平面设计师职场调研手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胖鸟工作室编著.平面设计师就业实战大揭秘.科学出版社
[5][6] 张锦华.二十一世纪高阶艺术设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标志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 [7](日)夏进芸华.标志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五篇:将语文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将语文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浅谈古诗词的教学 海口市遵谭中学 朱桂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它渗透在中国人的行为、意识、思想、灵魂等诸多领域之中,它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个性、人格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向,这些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什么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国内学术文化的定义上百个但这个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我们的理解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群体其历史的发展形成的有利于该民族或该群体生存、繁盛的物资和精神的生活的方式。或者说本书使用的文化概念基本上以狭义文化为主,但同时也涉及一部分广义文化现象,以精英文化为主,辅以大众,民间民俗文化。
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它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明天。
传统文化是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华夏儿女的魂,弘扬传统文化就是把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道德的精髓植入每个人的心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赞叹的是凝聚着民族聪明的伟大发明。
伟大的祖国:不朽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学术,穿越历史的隧道,跨越无垠的时空,影响着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全世界诸多的人们。被称为欧洲孔子的伏尔泰,面对中国古老的文化,谆谆地告诫欧洲人:一要赞,二应惭,三需仿。法国有名的军事家拿破仑,面对我们的《孙子兵法》,不无感叹地说:“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至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其经济的迅速崛起,更是被公认为是中国儒学文化的直接影响。时至今日,尽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但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仍被公认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学习典范。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其功勋是何等的显著,其作用是何等的重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祖国传统文化对于今天我们语文教学所是何等的重要。
我校是一所半个世纪老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在他的著作中处处流淌着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流淌着人间最美好的情感:真、善、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校园里流淌着清淡益远的书香。“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作为语文教师,我努力将语文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现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所得与大家交流。
我教七年级组的(172班)、(173班),我将以“古诗词单元”的教学作为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重点,力求找准语文教学与校本课程的契入点,精心备课,认真讲解。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增加文化积累,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
一、通过学习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感受到了人间的挚爱亲情。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我与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初步感悟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同学们不但了解了一些作者相关的作品,拓展了知识,更为理解这首诗奠定了正确的情感基调,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诗境体会诗情。例如在教学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了解了李白对朋有很关心,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月亮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奇,令人回味无穷。又如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水调歌头》,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因此在学习中学生通过朗读一下子进入了意境,感受到了诗人的心情,也懂得了诗词的含义,对朋友间的感情更加重视,对生命更加珍惜了。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词进行诗配画或改写成小散文。在这一感悟与再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手中的小画笔进行描绘。例如在古诗《观刈麦》的学习中学生被诗人笔下的情景所感动,了解农民的疾苦,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比如描写刈麦场面的四句:“足蒸署土气,背灼人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不仅展示了农民辛劳劳动的情景,而且更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进行刻画,写事与写心理完美统一。记叙拾麦贫妇人诉说的四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也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了。最后,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感到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这情景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于是用淡绿、淡蓝、粉红、碧绿等色彩描画出一幅农民劳动的漂亮图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了,感情更加充沛了,在二次理解的基础上,有些学生情不自禁,为图画配上了与词的内容相关的小散文。虽然谈不上什么文笔,但流露出孩子们自然真实的情感。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更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了审美情趣,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
二、在学习中学生爱上了古诗词,感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深深爱上了“民族艺术的瑰宝——中华古诗词”,被她释放出的美所沉醉。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交流自己有读到了那些名诗佳句,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不但积累了好诗好词,更受到了美的熏陶。同学们不但进行诗文配画,还制作古诗词的小书签,还有些同学激发了创作的欲望,自己创作小诗。也许,学生们写的小诗既不合辙也不押韵,但有什么比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更宝贵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校本课程与语文教学巧妙的融合,使学生们成为民族文化的弘扬者,不正是我们这所老校的办学精神与最终目标吗?
三、在学习中师生获得了丰富的文化积累,提高了文学艺术修养。
由于学生深爱上了古诗词,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熟悉了许多有名诗人,积累许多好词佳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孩子能背诵岳飞的《满江红》,被岳飞精忠报国的气节所感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孩子熟悉了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所折服。有的孩子熟悉了李清照,懂得了一个女词人一样可以拥有大丈夫的胸襟……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发扬老舍精神,做真、善、美的人”的思想教育也自然地进行了,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许多学生不但迷上了古诗词,对民族文化的其他内容也开始感爱好了。有的学生读上了《诗经》;有的学生熟悉了屈原,知道了他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的学生开始认真阅读《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在这次(四月五日)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与能力”测试中,我的那两个班(172班、173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我相信这才是校本课程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学习远胜于他会背多少首古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不懈,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相互学习,力争使我们的教学特色愈发现鲜明,光彩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