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美术作品的产生要以生活为基础,然后再进入生活通过考验之后,才能实现美术创造。因此,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引入生活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并感悟生活,小学美术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小学美术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情感氛围,在美术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生活知识为学生创设可感、可触的教学情境,不仅可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创设生活化情境已成为美术教学改革当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及心理特点相符;第二,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第三,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具新奇感,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保持课堂气氛的轻松、愉悦,使学生能快乐创作;第四,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贴近学生生活。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美术创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的。”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无法实施教育。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主要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可捕捉各种信息,发现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美。美术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学科和艺术,需要观察,也需要教育,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不但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其对于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非常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加强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融入美术创作当中。
三、将美术回归生活,通过美术作品表现生活
学生的创作灵感通常都来源于生活,纵观各学生的作品可发现,其大多数是反映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多数作品都是学生生活经历的再现。为此,就有必要将美术回归于生活,引导学生将生活通过美术作品来表现。如在学生结束春游之后,可及时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回忆春游的整个过程和存在于春游中的各种有趣的场景,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当学生高兴地回忆各种快乐的时光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当时的欢乐场景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的绘画作品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因有实际的春游经历,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更加真实,同时因处于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当中,学生也会乐于表达且敢于表达。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下绘画出来的美术作品要更好。此外,美术教师还应多与语文教师相互沟通,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并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平时写日记可采取绘画的形式叙述,让学生将平日的所看、所想及所做以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将爸爸、妈妈、朋友等人物利用不同的人脸来表示,要表达的高兴、伤心、生气、愤怒等各种情绪利用当下比较流行的符号组合表情来表现,自行车、公交车、小轿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以其大概外形来表现,这样,一幅幅的美术日记就诞生了。相比于文字表达形式,以图画来进行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要更加生动、具体,且可表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进行绘画之前,学生需要整理自身思维,并选择其兴趣点最高的内容,然后再以绘画的形式或是绘画加文字的组合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这样不但可让学生形象、具体地表现其思想,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的分析、整理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美,并采取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再将美术回归于生活,通过生活的考验来进行再创造和创新。美术是高雅的,也是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只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精彩,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
《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课题研究课题
本学期承担了《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课题研究,本课题自立项开始,及时地制订了研究实施工作方案。现在将有关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内容包括:
1、生活与美育的关系;
2、学生的学与生活化的联系;
3、教师的教与生活化的联系。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研究的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
1、认真阅读相关资料与论文。重温新课程标准,用新课标指导研究工作,同时还学习各类专著。通过阅读、学习,了解生活化教学发展现状与前景,弄清生活化教学的概念与原理,以便以一种理论的视角观察、分析实践课题研究。
2、充分开展对话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交流活动,每次活动要围绕中心话题以讨论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阐明个人的观点,以便思想碰撞,共同提高。
3、重视对案例的剖析和提升。案例研究是质的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对有意义的体现生活化教学的个案进行描述分析,挖掘其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二)、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探索生活化美术教学活动。
(1)、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化的美育内容,构建美术教学与学生经验紧密结合的共同体。
新的课程标准充分强调生活对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美术生活化的活动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来选择教育内容;强调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因此,关注学生及学生周围的生活是当今小学教育的重要理念。而我们所研究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就是体现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的紧密关联。例如:在教四年级《三个和尚的新故事》一课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编入我们的画面中。有的同学将游戏的起点终点定为家到学校;有的同学将扶老人过红灯奖励前进5格、闯红灯停玩一次等等设计在游戏的过程中。过去,美术活动比较拘泥于以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现在我们把美术活动大面积的扩展到区角活动之中。在课堂上,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区角进行活动。如:在《今天是你的生日》一课,老师先准备好展板,引导学生直接在展板上贴帖、画画。学生凭生活经验写出生日贺词,……最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是把自己的作品挂在窗沿上、屋顶上、门框上,多美啊!教室一下子成为了盛装的世界。在他们看来这才是世界上最最棒的作品,毫不逊色于大师!
在课堂教学中,“生活经验”是孩子创作的源泉。只有牢牢把握孩子的生活经验,美术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体味生活的美,享受自由创造的美。
(2)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走进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平台。
在学校的科技节活动中,学生人人都参与,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入自己的理解,描绘心中的绿色。在活动中学生轻松的学,开心的玩。学中有玩,玩中求学。没有了学的枯燥,玩的放纵。在教卡通画内容时,让学生看展览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作品也更精彩。
(3)、积极争取家长支持,让家庭成为学生接受美育的重要场所。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生活就是课堂。家庭的熏陶对孩子们的作用不可估量。因此,我们也非常注重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我们利用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适当提出一些要求:如在布臵孩子的房间时尽量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艺术性,包括房间的布局,摆设的陈列,色彩的搭配等,并鼓励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开设“绘画角”、“展示区”、“欣赏角”等,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空间自由地摆弄、创作。既肯定了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所取得的成绩,又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选择生活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
新课标有一句话:“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在学生自主性美术活动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尤其重视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条,饮料瓶,包装袋等,孩子们十分乐于摆弄它们,并能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收集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上《一粒种子》一课时,就让学生收集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种子,给学生展开思维想像的空间,设计制作出很多有趣的作品,有汽车、火车、眼镜、表演的小人、可爱的虫子等等。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在学生身边有很多的物品如:树叶、种子、石块、稻草、水果、蔬菜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熟悉的材料,也可以充分利用。比如在学习《农家孩子》一课:引导运用萝卜、土豆、黄瓜等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既有趣,又可以布臵活动室;用各种瓜果蔬菜做拼盘,一盘盘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运用瓜果蔬菜的横截面作画,当印章,构思奇特,趣味昂然。学生感受到再造美的乐趣。
(四)、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教师运用朴实的通俗易懂语言来代替美术专业的术语,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学习。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雅科布松《情感心理学》)。比如,我在低年级讲解“对称”这一名称时,用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来解释,并举例象蝴蝶、蜻蜓就是对称的。学生对“一模一样”这个词语很容易理解,也减少了教师的反复讲解。对语言生活化的研究还是在表层的,在课题深入的同时,将会更深层次的研究。
三、研究工作主要成绩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生活化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强力意识。在研究中,发现“生活化”教学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轻松了,学生学习简单了。
1、教师在教学中有了“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根据课程内容提炼与生活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师备课时,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的内容,是一节课教学的开始。即在备课时就分析教材,研究寻思教材中蕴涵的“生活化”,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备课。在上课时,教师尽力做到不把问题知识化,体现“生活化”,从而节约了问题阐述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2、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学习美术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因为老师组织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相近了,学生在学习时,参与的人数多了,学生思考问题积极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再也不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学习。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有了动力,学习效果也有了提高。
3.举行了研讨课、组内交流等促进课题研究工作。4.针对情境教学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5.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策略。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在“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中,比较偏重于内容的开展,而在学生美术能力评价方面式比较薄弱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符合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的评价设计。评价标准改变以后,如何进行评价成了一个难点。
(二)教师已经明确了学生经验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较准确的把握学生经验与美术学习的融合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是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关于课程资源。具体表现在教师手头课程资源的匮乏,以及教师如何合理判断、选择、使用课程资源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展的美术活动比较多的是在校内开展的,社区内、家庭中的活动往往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如何拓宽生活化美术活动的范围,让更多的家庭、社区也成为美术教育的资源之一,以真正体现大教育观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与实践。
(四)教师自主编选教学内容、自主设计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比较薄弱。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载体,但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新课程为教师自主编选教材留有余地,但是还不能一下子适应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灵活扩展与调整教学内容的这种需要,也缺乏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美术实践活动的能力。
(五)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实施到现在不少学生及家长仍以语、数、外为主,一些所谓的学困生难以完成主课老师的作业,因此美术创作只是应付,甚至不完成。这是我们美术老师的困惑。提出问题:中国画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国画的目的在于掌握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使中国画这门传统的艺术瑰宝更好的为设计专业服务,也正是我研究《中国画》课程教学的专业性的目的。《中国画》课程教学要贴近专业是我近年来一直关心与研究的课题。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逐步探讨、总结出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的新方法,使得《中国画》的课程教学能很好的服务与设计专业。
研究课题:
《中国画》课程简述: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一、《中国画》课程在广告设计专业中教学研究 水墨是中国美术的独特产物.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感悟能力。现代平面设计是从西方传人的,是属于流行艺术。中国水墨艺术正在脱离原有的传统模式,也在朝着设计的方向发展,现代平面设计慢慢地扩大了自己的设计范围,也不断渗透、水墨元素于其中。总之,中西文化的交流,定会给双方带来新的艺术语言。
《中国画》教学重点:水墨画
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研究结论:水墨画等学习可进一步提高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
二、《中国画》课程在装饰设计专业中教学研究 《中国画》教学重点:山水画
山水画: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臵却很古拙。到了李思训、王维、张等便较为完善了山水画的画理、画法,章法(构图)逐渐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五代的荆浩、关同更有新的创新,一流陈规旧习。出现了新的局面。到了宋代、范宽、李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山水画法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
写意画:中国画传统的画法之一,相“工笔画”而言,用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研究结论:中国画山水画的学习将有利于装饰设计专业表现技法的学习,特别是提高设计的表达力。
三、《中国画》课程在动漫设计专业中教学研究 《中国画》教学重点: 白描画
工笔画
白描画:在中国画里,纯以笔勾勒线条而不设色。或渲染水墨来描绘景物或形象的一种绘画形式。也是中国画的基础训练形式之一。对于训练中国画家的造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工笔画: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画法比较工整严谨,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相对于“写意画”。(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大意为原则)而言。总的来讲,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第三篇:美术教学如何与环保教育相结合
学如何与环保教育相结合
摘要:
环境素质的提高依赖于环境教育,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塑造者,是环境教育的主要对象,学校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具体说,我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课堂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1、收集废品,丰富制作的材料。
2、尝试操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二、日常生活中的美化环境。
1、用作品装点生活环境。
2、自觉维护环境的整洁。
三、美术特长班的环保主题画展。
环保主题画展使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
总之,以上在美术课业中开展的环境教育活动,是我的一点不成熟地尝试。意在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环境意识,成为“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高素质人材。
关键词:
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环保意识、收集、废弃(旧)材料、再利用、联想、创作、体验乐趣、美化环境、整洁、行为习惯、主题画展、宣传效果、使命感、责任心。
当前“人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人类若再不保护环境,就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为地球的环境,为人类的未来,人类应遵循客观规律,提高环境素质。环境素质的提高依赖于环境教育,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塑造者,是环境教育的主要对象,学校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小学的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应注重给予学生环境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能力,把环保教育渗透在美术活动之中。具体说,我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课堂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1、收集废品,丰富制作的材料。
在小学美术课的工艺教学内容中,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包括一定的工具)和空间来进行。《美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也就是说,制作材料的准备是完成小学工艺教学各项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我发现,有些美术教师常常忽略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而热衷于让学生购买昂贵的美术材料,创设高档的美术活动室,追求城市化的教育方式。这种美术活动,使用的材料单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情趣,学生往往不感兴趣,也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把环保意识与美术课程结合起来。
通过优秀环保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各种工艺制作适用材料的利用情况,让学生认识到
只要是能适用于工艺制作使用的材料,如:雪糕棒、易拉罐、可乐瓶、吸管、枯树叶、各种包装盒等废弃(旧)材料,我们都可以把它们作为创作或练习用的工艺制作材料。为此,我们在各班级里设计一只“百宝箱”,专门用来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弃(旧)材料,如塑料瓶、碎布、线头、包装用泡沫、废光碟等,也可以是一些各自喜欢的小材料,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纽扣、卵石等,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工艺创作的源泉。让学生根据多种已有材料进行不同创作。如在《童话里的小屋》中,一个纸盒从一个角度看是一种形状,换一个角度或转一个方向以后,马上又会有不同的想法,如果这个时候有另外一种其他的材料(如瓶子),把它们放在一起立即会有新的形象联想产生,如果这个时候再变换一下角度或进行不同的组合,会有更多的形象联想产生。当然如果再有一个另外形状材料的物品,可能会有更多的形象产生,从而不断地获得创作的“灵感”。
通过让学生寻找、收集、整理这些材料,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动手,我们既有了制作的材料,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处理现代生活中的垃圾,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
2、尝试操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色彩斑谰的动物羽毛,形态各异的贝壳,品种繁多的植物根、茎、叶、果实等,都是开展工艺活动的好材料。这些自然物能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我在组织工艺制作教学活动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采取了以下形式: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指定题材,学生自己构思,选择并收集制作材料。如在《会滚的玩具》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想象:
a、可以做哪几种不同形式的滚动玩具?
b、可以选择利用哪些材料和加工方法来进行创作?结果,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除了常规用的纸、橡皮泥、布等材料进行创作以外,还找来了易拉鑵、果冻碗、圆形茶叶盒等,创作出了许多不同形态的滚动玩具。活动中,学生与原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性质特点,有意识展开联想,并尝试制作,运用折、撕、剪、粘贴、组合等技能,使那些普通的材料,变成一件件惹人喜爱的作品。从而引发创造的火花、培养主动学习、自觉探究的能力。学生也因此充分体验到了设计创造活动的乐趣。
二、日常生活中的美化环境。
1、用作品装点生活环境。
新课程提出了“美化环境与生活”的目标,我在实践中,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装点教室、老师的办公室、自己的小卧室等。如把学生剪的窗花,贴在教室的玻璃窗上,既美化了环境,又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增添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2、自觉维护环境的整洁。
环境教育的实施过程,是一种由教育转化为一种自觉心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人人都喜欢在安全、整洁、舒适、和谐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工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我们要爱护环境,人人都能去改善和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环保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督促和管理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我们师生互相督促,使每个人行为更加文明,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美丽。美术课上,学生们总会自觉带上垃圾袋,把自己的废纸装上,把别人抛弃的垃圾捡入,使学校的环境不受污染,把清洁和文明留给校园,把快乐留给大家。
三、美术特长班的环保主题画展。
在美术特长班的教学上,我开展了“环保主题画展”。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让人赞叹,在绘画表现的切入点的创新上,让人拍案叫绝。学生改变以往直接表现主题的手法,独辟蹊径,画面更隐喻,主题更突出。例如,有的同学的环保招贴画,他采用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猴子捞月》来作为表现对象,水潭里满是垃圾,月亮在水里若有若无,小猴子对老猴子说:“月亮这么脏,怎么捞呀?”作品借用小猴子的话,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渴望。有的同学的环抱宣传画,画面是一个被砍伐的大树桩,一圈圈的年轮好似一个大大的漩涡,一个拿着斧头的工人在漩涡中只露出半截,大树的年轮——漩涡正在把砍伐者卷进去,而砍伐者还毫不知觉。画面上方是一排大字“毁树等于毁自己”。多有想象力的构思!多有震撼力的画面!
类似画展的举办,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总之,以上在美术课业中开展的环境教育活动,是我的一点不成熟地尝试。意在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环境意识,成为“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高素质人材。
参考文献:<<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第四篇:谈如何将动画与美术教学相结合
谈如何将动画与美术教学相结合
小学生从幼儿阶段开始接触动画片,可以说除了故事之外,动画片便是学生们最喜爱的。经过调查分析得知,小学生喜欢动画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动画的视觉影响力强;二是动画的传播范围非常广;三是动画能够给学生提供独特的思维视角。就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存在教学设计单一化、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热情、美术课变成单纯的画画课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从学生兴趣视角出发,将动画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以动之趣,静之美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美术新课堂,从而真正实现美术教学目标。运用动画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兴趣的激发非常重要。目前,许多小学生缺乏美术学习兴趣,因而美术教学效果不佳。为此,利用什么手段吸引学生对美术的关注度成了重点。在动画普及的今天,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融入美术教学中。其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故事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并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机器人》这一课时,教师将动画故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讲到机器人,大多学生非常喜欢,再加上目前很多大城市推出机器人服务,尤其是在各大餐厅中。而与机器人相关的动画系列,则非《机器人总动员》莫属。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运用动画声音,吸引学生关注
教学资源中,声音是其中的一种。动画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便可以提取动画中的声音作为教学资源,为美术教学服务,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教师需要运用到现代化的设备呈现声音资源。教师既可以提取动画中的角色语言,也可以提取动画音响、动画音乐等。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动画片的今昔》这一课时,教师巧妙运用动画声音,达到吸引学生的效果。本节课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动画片的发展过程,并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如何动起来的。结合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截取国内比较热门的动画片,让学生看动画片段、听动画音乐,猜出对应的动画片名称。教学中,教师巧妙借助动画中的声音资源,设计竞猜活动,引爆美术课堂。在竞猜后,教师再引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讨论。运用动画内容,形象说明展示
教学内容是美术教学中的重点。美术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较多,里边还涉及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专业的美术内容等。如果教师单纯地向学生解释,那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时,教师不妨运用动画内容,形象地向学生解释说明,增强美术学习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彩墨游戏
(二)》这一课时,我运用动画内容,向学生展示说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牧童》这一动画片有两个重要的动画形象,即牧童和水牛,它们都是依据中国画的风格绘制的。为此,通过动画内容、图片等展示说明,学生很容易明白什么是中国??。水墨动画形象的注入,为美术学习课堂增添了生机。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起劲了,也更易了解本课的内容。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趣味中了解中国画。由于动画展示较快,教师在播放后如果学生还没有消化吸收,可以采取回放的方式,直到学生理解吸收。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选取了与美术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动画片,将其与教学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内容。如此一来,美术学习的难度降低,而课堂的趣味性不断提升,学生理解消化起来也更加简单。
四、运用动画形象,促进学生创造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创造。唯有学会创造,学生才会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更大的突破。就目前而言,很多学生懒于创造,教师布置美术任务时,多是应付式完成,而作品也是千篇一律。其实,我们应该主动反思:为什么学生作品会千篇一律?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品与众不同、独特新颖?归根结底,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创造。而动画资源的运用,则刚好符合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动画形象,促进学生创造。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卡通―――动起来的漫画》这一课时,教师将动画形象与教学相结合,成功促进学生创造。本课除了让学生了解卡通的一般表现规律及特点外,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就是说,学生要通过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先与学生互动,将学生的激情点燃,再利用话语带动学生创造。教学中,教师可以增设“评比”环节,以评比最大化促进学生创造。总之,动画资源非常丰富,教师既可以利用其中的动之趣,也可以单单捕捉其中的静之美,辅助教学,增强效果。在运用动画资源时,教师要考虑其与教学的联系性,教师要注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巧用,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从而让美术课堂更具独特的魅力,让学生真正爱上美术,并在美术课堂上得到发展与提高。多媒体设施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将多媒体设施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积极踊跃的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还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识,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多媒体的引入,将美术课程中具有强烈画面感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理解,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1、提高学生兴趣:美术是一门形象学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使美术中静态的形象动态化,通过演示更直观、形象的将美术作品表达出来,使学生可以打破课堂的界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空时间的美术艺术作品有着更为直观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美术艺术的精华所在,增强了学生的视听享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开拓学生美术视野:小学美术课程中,艺术欣赏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可以说跨越了古今中外。多媒体可以容纳的信息量较大,采用多媒体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没有网络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的空缺,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多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内接受到到无限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增强教学效果。
3、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有很大帮助,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出很多适合学生学习的信息,使学生欣赏到更多的美术图片,还可以将这些图片按不同流派、不同绘画手法、不同时期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美术欣赏的具体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拓宽学生的美术思路。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摘要:随着现在对于社会技能的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反应我们的教育应该适当提升对于真正实践相关的知识点,而不是只是局限于纯文本知识,这样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进步,一种全面的发展,但是就我们教学而言是一种难度的加大。
关键词:小学教学;社会实践;结合教学
小学时期的教学时间很多,知识难度不大,并且学生在这个时期非常遵守纪律,因此我们在这个时期应该格外注意对于学生多方面的教学。因为这个时期学生年龄小,并且他们处事不深,对于善恶对错的态度并不是很明确,语文的教学不仅是说教会学生认字,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当一个合格的学生,怎样成为一个好孩子。在这个时期,同样是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锻炼的好时期,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父母把什么事情都做完了,所以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他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意识,对大人的依赖程度很高,而这是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好处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都能够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之,教学语文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本上,我们的教学时间那么多,变化一下我们的课堂的形式,以不同的语文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文,而不是单单只是片面的字词。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包含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虽然我们不能在小学这个阶段让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但是,尽量多地去扩展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眼界,也同样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表扬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成绩好,但是他们并不“大方”,他们在众人面前就变得结结巴巴,不愿意对自己进行展示。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一点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变得大胆起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我们通过一些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说话的艺术。
比如,我们课堂上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选一个代表起来解释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对于闰土态度的转变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这样学生既能够对于文章有一个思考,还可以锻炼到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还有,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堂小剧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短剧的表演,比如说我们很多学生都喜欢看杨红樱的小说,在有空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小段落,分配人物去表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表演给全班同学看,并投票选出最好的小组。在小短剧的排练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分工合作,并且对于表演提升了一定的兴趣,他们变得更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说话了,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仅是我们课外的一些小说片段,我们课本上的一些情?也可以通过短剧的情节被学生一一表演出来,学生在观看了同学们表演后的短剧之后,不仅可以进一步对于课文进行一种印象加深,还可以增加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我们的语文知识汲取,不能够局限在文字的形式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到语文的知识,语文的学习更可以说得上是一种见识的扩展,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也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如果我们的教学知识局限于单一的讲课,学生就会变成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二、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很多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并没有做过多地培训,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考试中又不能考察你是不是读得很生动。其实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我们会发现,同样是一篇文章,如果喊专业的播音主持专业的人读起来,就会感到不一样的感情,而我们读出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对于一首诗歌,以不同的语调读出来,展现的画面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好的朗读习惯,学生读书,就要用感情去读,而不是像和尚念经一样,呱啦啦地读出来就可以了。
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听一听与课本上的配套的原生磁带,其目的首先是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对于新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还有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专业的朗读,学习朗读者的发音、断句、语调的高低起伏,这样他们对于朗读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读起书来就不会显得很单调。
我们读一篇文章,是为了把书中的内容尽快了解到,并且对于文章的主要思想进行简单的了解,这是初次读这篇文章。随后,我们在以后读文章的时候,就会让我们从文章中了解到的感情思想传染给大家,这是我们在充分理解文章之后想要的朗读效果。朗读者的魅力就是能够通过他的声音快慢变化,通过他的音调高低起伏,让听众感到文章带来的一种震撼,因此,这种朗读的魅力同样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希望给学生带来的一种特别的技能。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对于这个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习惯朗读,爱上朗读。
三、学生品德教育的探究
语文还可以带给学生一种心灵的碰撞,我们学习的课本上有很多知识,会带我们的学生正确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明确学生的思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多的还是针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的,里面含有大量的记叙文,这些文章的就是感情直接、真诚,能够直接与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
学习是一个定性的过程,语文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忘记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对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辅导,像我们文章反应的一些现状,一定要让学生分清是非对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也一定要说服性地进行教育,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白自己的错误。语文教师一定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总之,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明确目标、分辨黑白的过程,我们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定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四、结束语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不单只是学习我们的语文知识,还要接触到很多人生的哲理。“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学语文就是把这种哲理揭露出来,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呈现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