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时间:2019-05-15 05:0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第一篇: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1、轮流“执政”的干部制度;2、宜于竞赛的小组结构;3、发展个性的兴趣社团;4、多元交流的友谊班级;5、共同享用的集体财物;6、陶冶心灵的口琴乐团;7、独立主编的〈班级日报〉;8、记录班史的班级日记。9、师生共同确定班名、班训、班徽、班旗、班歌

第二篇:张胜利老师班级管理模式

张胜利,驻马店市一高德育处主任兼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名家。2010 “感动天中”十大人物。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省级优质课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带头人。《河南教育》“班主任之星”和 “特别关注”栏目人物。驻马店市首届名师,市首届社科专家,市政协委员,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驿城区十佳文明教师。

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名家张胜利进行报告会时的情景

张胜利老师的致远梦

张胜利荣获2010年“感动天中十大人物”之一

张胜利、陈玲玲在“感动天中”颁奖现场 张胜利应邀到法院系统讲学后学生们围着问个不停

班会后家长们与张老师交流

张老师讲学后与学生合影

班级主流文化的魅力

河南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 张胜利

一、适时提出“养成教育”

2001年8月,张胜利被调往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任教至今。到高中后,他发现学生们压力很大,与中专相比,缺乏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班级“保姆式”管理他也不敢苟同,这样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老师们尽管也没少下功夫,但学生们不领情,学习兴趣不高,行为习惯较差,心理上脆弱。在这种情况下,张胜利适时提出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过硬的心理习惯。比如:多年来每周一早晨晨操后,他就让本班学生站军姿,这是每届学生三年的“必修课”,以此让学生们养成比较快捷的生活习惯。

每届新生入学后,张胜利对学生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即一手好字体、一副好口才、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每届学生从高一到高二上学期,每周一三五晚自习前进行汉语演讲,每周二四六晚自习前进行英语演讲,从未间断。在此基础上,每月召开一次大型主题班会,或召开辩论会,或开展读书会,或开展“英语走廊”,或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文明的行为习惯需从日常细节抓起,诸如日常卫生习惯、文明用语,从小处入手,从点滴抓起。还进行“抗挫折”教育,以强化学生们过硬的心理习惯。高二期间,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开学后即召开“拼搏高二,策划人生”主题班会。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良知教育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老师和学校负责以及对社会负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认真开展“四自六心”活动,即“自强、自立、自律、自尊”;“决心、信心、恒心、细心、耐心和雄心”。

二、“动静文化”相得益彰

动态文化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题班会是班级动态文化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班级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届学生从高一开始到高三,张老师便对学生进行“梦系列”主题教育,以“寻梦、追梦、话梦、圆梦”为主线,通过励志活动,构建精神家园,培养学生们的坚强意志。为了打好学习团体战,张老师又组织开展“我为同桌写赠言”活动,每位同学为同桌写下“五条优点,三条忠告”;还开展“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他还亲自创作了《我优秀我是致远人》长篇诗歌,每周一下午上课前由学生进行集体朗诵。下雪时,他带领全班学生躺在雪地上摆成“一班人”和“致远魂”等大字,寓教于乐,把学生们的心联系在一起。

通过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张老师把墙报设计成房子的形状,里面划分为“拼搏者”、“圆梦堂”、“我为班级添光彩”三个栏目。又制作了四块版面挂在教室里来激励大家。创办了《胜利号》班报,通过“心桥”联络本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在黑板角上开辟“名言栏”,不仅创作了班歌,还设计出了班徽。同时也有班训、班级格言,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这些静态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上一届毕业班,他推出了“张老师与大家话高三”活动,每周一在学校教学楼大厅亲自出一期黑板报,坚持了一年共写出40多期,指导学生们备战高考,解决学生有关心理问题。每期写好后,便有大量的学生拿着笔记本抄写,有的学生家长闻讯后拿着相机或手机前来拍照并当面表示感谢,收到良好的效果。而这些都是张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学生们热心服务。此项活动,在全国高中学校教学中堪为首创。

三、家访凝聚爱生之心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调到驻马店市一高第二年,张胜利又担当起了班主任。为了尽快熟悉学生,2002年暑假,他骑着摩托车对市区内的43名同学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直面沟通。这次家访活动历时20多天,累计行程400多公里,有时到夜里11点多他才回到家里。家访前他做了充分准备,拟定了具体的家访计划,带上每次考试的成绩单和学生平时表现记录。为了节省时间,他事先设计好行动线路,采取按居住片区集中进行,平均每天两人以上,在每个同学家里的时间1小时以上。家访中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具体分析,解决他们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家访的对象既有班级成绩第一名的同学,也有成绩较差的学生。起初也有一些同学对此存在误解,以为老师家访是到家里告状,不很情愿。他坚持做了几个同学的家访以后,很快在同学们中间传开,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无论到哪个同学家里他都认真作好记录,这项活动结束后他写下了15000多字的家访手记,至今保存完好,这些泛黄的家访手记凝聚了张胜利老师对学生的情和爱。通过家访张老师了解到家长们有一个共同心愿,希望班级进一步加强管理,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孩子们取得较大进步,将来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次活动拉近了老师与同学及家长们的心理距离,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得到家长们很高的评价。

四、大爱涌向失聪学生

2007年,张老师接受了一个双耳失聪的学生陈玲玲,在培养陈玲玲的过程中,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这位特殊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比如:由于陈玲玲读书声音大,担心影响其他同学,张老师就配好办公室的钥匙,让陈玲玲去读书;每次和她谈话,他事先准备好本子,边说边写,慢慢地陈玲玲熟悉了张老师的口型,这让外人感到很惊讶。每次评完试卷,他就会把试卷和备课教案交给陈玲玲,苍天不负苦心人,2010年高考陈玲玲以超过一本线11分的优异成绩被安徽大学录取。当年“双耳全聋看口型学习”的陈玲玲事迹被《河南日报》、《大河报》、驻马店电视台、《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等媒体集中报道。张胜利当年被驻马店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评为“感动天中十大人物”之一。陈玲玲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他又陆续到驻马店市残联、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市红十字会等部门四处为其筹集学费,开学时又亲自开车送其到大学报到。上大学期间,张老师还热心帮其筹集生活费。

五、《心海扬帆》字字珠玑

2011年,张胜利利用暑假时间给班里的82名学生每人写了一封信,与学生进行书面沟通。班里的同学每人情况各不相同,性格存在差异,成绩有好有坏,差别较大。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对每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们提出一些建议,以便下学期让他们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

在给学生们写信时,他首先分析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拿着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为了避免语言空洞,他尽量挖掘在每位学生身上发生的故事,从理解他们的角度去谈。以建议的方式指出他们应注意的问题,对每位学生的各科成绩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向某个方向努力。直到8月30日这项工作完成了,看着这几十封信,他内心非常激动,有一种成就感。开学后他把这些信发到学生们手中,让他们把信抄写在“心桥”联络本上,并在这封信的背面给他写一封回信作为教师节的礼物。这些信件有10万字之多并把它装订成册,予以珍藏。起名为《心海扬帆》。这次活动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近年来,张胜利应邀到全国20多个省市讲学,以传播班级主流文化活动,打造魅力班会课,在全国各地产生很大反响,一些省市直接推出了“张胜利班会模式”,特别是云南瑞丽一中在邀请张老师讲学后,聘其为该校德育顾问,每年都要到该校进行德育教育。

谈及以后的打算,张胜利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班级主流文化活动魅力班会课推向全国,让更多班主任老师在管理中运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更多的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材。

第三篇:学习李镇西老师

学习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感悟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旧街中学胡全生

这学期,不仅参与了教师行动网学习,我还主要学习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通过学习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再剖析自己18年的教育生涯,感觉很惭愧。今天我主要谈谈对李老师“在平等中培养平等”的一点认识与体会。

在教育中坚持平等。在我的脑海里,我对这一教育原则的理解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不管哪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好与差,家庭背景高与低,经济状况贫与富,我们对他们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然而在李老师的著作中,在教育中坚持平等,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要求我们老师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第二是坚持老师与学生的平等。

我想对于平等的第一层含义我们老师可以说比较容易做到。而对于平等的第二层含义要想做到恐怕比较难了。

例如,每当我们老师向学生借一样东西时,学生往往会争先恐后把东西借给我们,而且是毕恭毕敬的双手送上。而学生有求于我们时,我们是否也会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他们?是否有懈怠的时候?在校园里师生相逢,当学生向我们问好时,我们是否送上一个微笑,或者回敬一声问候?是否存在爱理不理的行为?学生到医院看望老师我们总认为是“应有的礼貌”,而老师到医院看望学生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学生为我们搬来椅子,而学生到办公室很少享受“请坐”的“礼遇”?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现代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让学生从小在心灵深处确立平等的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平等”,不仅是我们教育分内的事,而且是应有的职责。

怎样才能与学生实现平等呢?

现在我们教育中流行一句“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我想这个“蹲下来”未必就是单纯让我们“肢体上的蹲下来”,它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心理上的蹲下来”。“肢体的下蹲”是一种“姿势”,而“心里的下蹲”是一种“境界”。这是能否与学生实现真正“平等”的根本。

真正与学生实现平等还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与学生心心交流,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营造平等的校园、班级氛围,还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关注后进生。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倾注更多的关爱。唤起他们的尊严感。

李老师说的太好了,让我把这段话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勉吧!

“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异,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第四篇: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用心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心中感慨很多,李老师真正践行着教育的真谛,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而无私付出,操真心,负全责,用爱把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做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令人羡慕不已。

目前,很多班主任一提到班级问题,就感觉心情烦躁,怨声载道,有幸福感的很少。过去,面对难题,面对再难缠的学生,也有办法,而且能够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可现在,觉得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无法与学生沟通,于是叹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因此,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厌倦感的滋生,而厌倦感的滋生,我认为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

远离学生,不是指物理距离上的远离,而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理距离在拉大。本来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因为感情的隔膜,学生在我们眼前成了物,是分数,是试卷,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目中无人的教育,怎么可能会有幸福感?厌倦感焉能不油然而生?

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如此一来,不厌倦曾经热爱的班主任工作才怪。

最近一段一有时间我就翻阅一些有关班主任的书籍,其中李镇西

老师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谈到教师的幸福来源是说: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享受职业本身就是坚守职业。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可能心甘情愿的废寝忘食,坚持不懈。作为班主任,我们能够以享受职业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怎么会有厌倦感呢?一个把职业和事业,生活融为一体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另外他还说过,判断一个老师是不是真正的优秀,就看他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和技能,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就是班主任不断享受教育并不断成长的过程。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在这个意义上,他还说: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的难题。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成长的奥秘所在。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项研究,一个课题,每一届学生就是自己的一个实验田,自己只要用心灌溉,享受过程,幸福感就会自然产生。

陈元志

2010.3.1

第五篇: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模式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就大 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 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 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 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师范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 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 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例如,根据中师 生培养规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树立教育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 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育理想为最高境界。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 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 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对学生 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要使班级管理成为 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为什么要称之为“理论——操作”模型呢?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 刻的理论背景。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下 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 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 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 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 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担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 :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 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 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管理者的地位。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者是具备 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可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这种模式对班主任能否起到“ 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学生容易处在自由状态。其关键是班主任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 的个别特征,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3.交叉模式 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学习、活动和生活 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等多方面的管理。这种模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 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 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还 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这样在结 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参与每 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接了当地反馈到班主任这里。其特点是:模式结构 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这种管理比较细致,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 动态,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 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教师的权威性。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 理。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主要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种模式就能达到 既定的管理目标。除了这种构建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风格、管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 析,这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 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 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中师教育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三、建立优化模式的“质性材料”

在每个不同的班级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因素。一些具有确定性的或量化的影响材料且不 去关注它。这里之所以把另一些因素称为“质性材料”,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材 料”有一个开发、利用、组合的过程。正如有了砖头,还需要泥浆来粘合一样,有了一定的管理关系还需要情 感作为“融合剂”。在这些材料中有“显性材料”,有“隐性材料”;有“刚性材料”,也有“弹性材料”。作为“质性材料”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立管理关系、赋予基本型态。班级中的基本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如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 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管理与接受管理的关系、被管 理者之间的关系、成员与环境的关系、运作过程中的主从关系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班级的 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角色结构、管理关系,班级的基本形态才能形成,管理模式才能具备操作的内在机制。2.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 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 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 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 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3.创造班级文化特征。这是一种与班级管理有着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在中师还应包括宿舍文化。它是指 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气氛、审美情趣等。它又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体现出来的,例如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宿舍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 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中师毕业 生。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既具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具有个人的 风格特征;既具备中师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又能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一个班级中应该有校园级的“歌手、演说家、艺术家、教育家、生物学家、诗人”等各具特色的人才。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班主任进行有系统的、有指导性的管理。

下载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镇西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李镇西老师的

    让爱心与责任同行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中华路中学 陈虎 中C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个暑假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用心做教育——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对于社会进步而言,教育当然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对教师和学生这一个个生命体而言,教育就是浪漫,就是温馨,就是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每一个教师......

    学习李镇西老师的

    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之感想 今学年学校给每位老师分发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当我看完这本书后,学到了很多,真正感受到一位有名望的老师是有思想、......

    读李镇西班级管理有感

    《班级管理日志》读后感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如何管理好班级,如何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等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相应的管理和沟通技巧,李镇西老师的这本《班级管理日志》......

    听李镇西老师讲座有感

    听李镇西老师讲座有感 钟诚 12月20日,有幸参加了2014年全国知名班主任经验交流报告会。在会议中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在听完讲座回来这几......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1 过去,我只听说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其他了解太少。这个寒假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读一部教育名著,我选择的是《李镇西教育演讲》。一个寒假,......

    学习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五郭店中心小学丛树坤 2016年3月12日,我有幸在邢台追光中学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专题讲座——《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自感如沐春风,收获颇多: 一、只有......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2015年4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这是我第一次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是关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