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案与反思(★)

时间:2019-05-15 05:5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中的比(教案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中的比(教案与反思》。

第一篇:生活中的比(教案与反思

生 活 中 的 比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0页的“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用口头表述两个量的比。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教学难点: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等 教学时间: 预习提纲:

1、观察书48页的图片,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

2、试算一算方格图中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试填书49页的表格,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速度、单价的认识?

4、什么叫做比?如何读写比?

5、比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感知同类量的比

1、师:这是我们熟悉的朋友——淘气(出示图A),他的好朋友笑笑最近迷上了摄影,为淘气拍了几张相片:(出示图),你能评价一下笑笑拍得怎样呢?

生1: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大,有的小。

生2: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很长,有的很短。

生3: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很长,很瘦,有的很短,显得很胖。

生4: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比较像图A,有的不是很像。

师: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呢?

生:我发现图片B、D和图片A比较像,而图片C、E不像图A。

2、师:这些图片有的比较像图A,有的不像,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 密呢?让我们把这些图片放到方格图来研究一下。

(出示教材第48页“探索活动”)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出这些图形的像与不像,现在请你数一数、算一算、议一议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思考:

(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表格上。(2)、算一算,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3、学生观察、讨论、记录,老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4、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1)师:通过刚刚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我们发现了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师:能不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思维过程呢?

生1:我把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除以B的长和宽。6÷3═2 4÷2═2(板书)生2:我们发现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

我是这样算的:12÷6═2 8÷4═2(板书)所以它们也比较像。生3:我发现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它们比较像。师:能不能把你的这一发现也用算式表达一下呢?

生3:我是这样算的:6÷4═1.5 3÷2═1.5 12÷ 8═1.5(板书)(2)师:说得真不错,我们都找到了比较像的原因了,有哪位同学研究与图A不像的图形C、E它们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了呢?

88生4:我发现长方形C的长是宽的倍,8÷3═(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

33数和图形A、B、D的不一样,所以比较不像。

生5:长方形E的长是宽的6倍,12÷2═6(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也和图形A、B、D的不一样,所以也比较不像。(3)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43生6:长方形C的长是长方形A的倍,而宽是它的,长与宽的倍数不同,341因此不像。而长方形E的长是长方形A的2倍,宽是它的,这两个倍数关

2系也不同,因此它也不像。

2(4)师: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所以他们比较3像;也有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的B的2倍,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I不管哪种发现,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计算,生活中还有很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再试试吧。

(二)情境二、三

1、出示情境二、三

师:请位同学把题目读一读。

师:这两道题目就在我们书本每49页上,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我先求出他们各自的速度再来比较

师:你是怎么求他们的速度呢,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把马拉松选手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他的速度,把骑车人的路程除以速度得到他的速度再来比较,发现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更快。师:能用算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生:40÷2═20(千米)45÷3═15(千米)(板书)师:谁来再来说说哪个摊位苹果比较便宜?

生:我先求出他们各自的单价,发现C摊的单价最少,最便宜。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求单价的吗?能把你求出各摊的单价的算式说说吗? 生:15÷3═5(元)9÷2═4.5(元)12÷4═4(元)(板书)

4、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速度和单价各表示什么吗? 师:可以和小组的同学探讨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

生1:速度就是表示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所走的路程。生2:速度就是路程除以时间所得的商。

师:说得真好,有谁再来说说对单价的认识呢? 生:单价就是总价除以数量的商。

5、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黑板上的算式,不管是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3 还是求速度或单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用除法来计算)

6、小结比

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出示概念)

师:比如:6÷4我们又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长与宽的比是6比4,反过来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宽与长的比是4比6;3÷2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3比2,40÷2可以说成路程与时间的比是40比2,从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你还能用比来说说吗? 生:。。。师:把你要说的比和同桌的同学说说吧。同桌互说比。

7、师:同学们从刚才的算式中说了很多比,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四、巩固提高。

师:比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

1、出示:书50页的“说一说”两幅图:1比2,5.7比3 你能说说对1比2,5.7比3这两个比的理解吗?

2、读出下面各比:5:7 18:6 2.7:3

3、写比:

六(3)班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根据以上信息,你还能写出哪些比?

4、你能从你的生活、从你的身边找出有关“比”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较相片像与不像”“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而是设计了三部分主题图。第一部分是观察淘气的五张照片,哪几张与图片A最像,从而引导学生探索照片的长与宽的关系,不同照片长与长的关系,宽与宽的关系。这一部分体现的是同类量的比。第二部分是结合相关数学信息比较马拉松运动员和骑自行车运动员谁的速度快。呈现的是路程和时间不同量的比,产生一个新的量。第三部分是比较三个水果摊位,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呈现的是总价与数量的比。这样教材的安排没有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因此本课的导入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照片为例,来引入教学,让学生观察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哪几张比较不像?“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与图A比较像,有的不像”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这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引导学生将图片放到方格图中进行探究: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是什么呢?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组去探究照片A与B、C、D、E之间的长与宽的变化关系,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反馈交流各种可能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发现

2,所以它们很像,让3

学生亲历生活中最常见的实例明确了照片放大或缩小后像与不像的道理和根A、B、D三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据:长和宽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扩大或缩小。再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到最基本的比较速度,比较单价问题,这样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 5 认知背景,在学习比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的认知,所以以上的情境采用导,拨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另外,教学设计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重组及改动,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不好的方面是同类量的比呈现的太少了。而教材中主题图又有它的优势,通过看照片学生会直观的看到哪几张照片相似,再去寻找相似的原因,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数学过程。本节课的不足是有些细节处理的不是很到位,课堂教学中缺乏激励性的语言,有的地方还需要学习改进。

第二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反思

二上《让校园更美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在熟悉学校环境的基础上,了解学校设施的一些基本常识,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校园小调查、小组讨论中,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掌握解决学校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课前准备

1、校园调查表,学生完成。

2、校园的美丽和问题(教师拍照完成)。教学过程:(开场语)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演课的内容是:(手指课件)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第16课 让校园更美好(第一课时)

上课,小朋友们好,请坐!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校园里,在这里快乐地生活、学习,健康地成长,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的校园景色,好吗?(好)

二、展现校园的美好

(一)教师展现 我们一起来看:

1.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全景(课件1)。2.教学楼里有让我们安心学习的宽敞的教室,有美丽的画室、可以用画笔画出我们的梦想,有电子阅览室,可以用图标点击我们所喜爱的画面。(课件2.3);

3.我们的学校绿树成荫,有婀娜多姿的槐树、枝繁叶茂的银杏树、还有高大茁壮的杉树,校园里的鲜花更是随处可见!

4.雪天的校园特别的美,洁白无瑕,一片洁净!(课件)

5.校园里最美的还是我们小朋友,他们在操场上自由地玩耍,欢快地说笑!在教室里学习的小朋友,看,他们的认真表情也是那么的美!。(课件)

(二)学生夸校园

1.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校园怎么样?(板书:校园 美好)

二、三天前老师布置你们观察校园的景色,你认为我们的校园哪里是最美的?(课件)2.引导:你先来夸夸我们的校园!噢,你喜欢校花坛美丽的鲜花。你来,噢,你觉得小朋友们在操场上活动最美,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校园美在地面干净,整洁……你真个观察细致的孩子!

3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发现校园这么多美的地方,老师把这美丽的蝴蝶奖励给你们!

三、发现学校存在问题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的校园有高大的教学楼,欢快的操场,美丽的大花园,多美呀!可是,你们知道吗,康康熊通过校园扫描,发现我们学校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2.(课件)擦黑板时,粉尘太多……玻璃窗脏了,不好擦……上下楼梯,没有秩序,拥挤!3.师:校园里还存在哪些问题呢?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进行了调查,现在请拿出你的调查表,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4.哪一组先来汇报,好,你先来,拿上你们组记录的文字,对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发现。刚才小朋友说了,发现有人会随手乱扔垃圾,课间还会大喊大叫,还有洗手后没有拧紧水龙头。你们组真细心!颁发一个“细心奖”给你们小组。

5.哪一组再来?噢,那一小组都照了照片,好的,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从照片上来看,我们的校园存在哪些问题?(播放课件)

6.想问一下,最后一张怎么回事?噢,水龙头坏了,没有水!这也是一个问题!

还有小组有补充吗?谁还有与他们发现不一样的?

过渡:通过小朋友们的结果调查,老师梳理了一下,校园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清洁卫生方面(板:清洁),遵守纪律方面(纪律),以及校园公共设施方面。(设施)

四、解决存在问题

1.师:在我们校园里,问题还真不少呢!大家能谈谈自己是怎么想的吗? 听了大家的发言,你们的意思我基本明白了,就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校园更美好呢? 2.现在,你想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3.好,想解决清洁问题的同学请到这边卫生组!想解决纪律问题的同学请坐到纪律组,剩下同学是解决学校公共设施的同学,都到这边智囊组来。4.现在让我们开动小脑筋,看看哪一组管理的金点子最多,最好,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小组长把最好的金点子记录下来,全班汇报。等会我们评出“金点子”小组。

(下到学生当中去,指导)5.现在各小组来汇报你们的金点子。

师:嗯,教室桌椅摆放整齐,不随便乱扔垃圾,看到垃圾随手捡起,扔进垃圾筒。对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洁。(板书:保持清洁)

师:纪律组,你们的金点子!排队快、静、齐,不玩危险的游戏。不在教室大喊大叫,(如果有喊的怎么办?)总之,要遵守学校的纪律。(板:遵守纪律)

师:公共设施组,金点子?在教学楼的楼梯中间划上黄色警戒线!点子不错。冬天为小树裹上外衣。(有爱心!)(爱护设施)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有了你们的金点子,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美。

五、活动开展

1.小朋友,在这些金点子中,哪些我们自己就可以做到呢!看看你身边,动动手,现在就可以让它更美的!他桌子摆正了,嗯,下课我们得给花浇浇水!

2.有的事虽然我们不能自己动手做,但我们可以向学校领导汇报。想一想,哪些事情可以向学校建议呢?今天,我也请来了我们学校的校长,哪些同学能勇敢地向他提出我们的建议!

六、小结 小朋友们,为了我们的校园更美好,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行动。下节品德课,就请你们汇报一下,你们这几天是如何做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美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教学反思

在本活动中,同学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乐于表达自身对身边生活环境观察到的现象,即夸学校、提缺乏。但仔细分析,同学似乎只对学校中的物质设施兴趣甚浓,如: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好看的、好玩的、方便的……却对学校中的精神文明漠不关心,如:同学的日常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出现了让人担心的品德与生活分家的现象,似乎违背了“让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一理念。道德是社会生活的灵魂,没有了道德的生活就像没有灵魂的肉体。教师在今后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多加引导,找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让同学既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又在生活中学习道德。

第三篇:钱币与生活教案反思

篇一:新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案及反思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5:

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让孩子了解人民币一些简单的互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将数学知识包装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思想。

模拟购物这一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课堂”中体验大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例

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

1、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加强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不足之处是:在讨论时,个别学生没有充分讨论。个别同学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是掌握不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6: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开始同桌交流)篇二:认识人民币教案+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清晰地识别全套人民币,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培养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教学流程:

一、反馈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调查作业,回家向爸爸妈妈调查,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谁愿意汇报调查结果?

(生:买菜要用到钱、乘车需要钱、交学费要用钱。)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师:对,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评析:课前安排学生调查人民币用途,不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培养了收集信息的能力。】

1.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师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100元、50 元、20元、10元。生集体识别。)

师:那你们更细致地观察过这些钱吗?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放大的这几张人民币的正反面,仔细观察一会儿,互相说说你在人民币上都看到了什么?(屏幕展示,生相互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你在人民币上都看到了什么?

师: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它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

师: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印制和发行的地方。

师:你们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背面分别是哪里吗?老师带你们去浏览一番,好吗?

(屏幕出示:100元人民币的背面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我国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50元背面是西藏的布达拉宫,这里充满着少数民族的风情;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20元背面就是秀丽的桂林山水。你们看,这里山环绕着水,水映着山,多美的景色啊!10元的背面是壮观的长江三峡!我们不禁感叹,祖国的山河多壮美啊!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来了解祖国美丽的山河!)

师:人民币上有不同的阿拉伯数字,这些不同的数字就是人民币不同的钱数,也就是人民币不同的面值。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人民币上的鲜花图案,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花吗?老师带你们去观赏一下这些迷人的鲜花。(屏幕出示:10元上的花是醉人的牡丹,20元上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50元上的是多姿多彩的菊花,100元上的是绚丽的紫荆花。老师仿佛闻到了扑鼻而来的花香,美丽的鲜花让人民币看起来更漂亮。)

师: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毛主席的头像。毛主席曾经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席。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师:我们知道这位伟大的领袖生于1893年,逝世于1976年。还有其他的发现吗?(没有人举手。)下面老师想给大家补充一下。

师:人民币正面的右下角是盲点,盲人通过触摸盲点,就可以知道是多少钱了。人民币背面右上角,分别用汉语拼音和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的意思。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么细致的观察,现在你能很快地识别它们吗?(生快速识别。)

师:谁能说说你是用了什么方法一眼就识别出它的面值?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第五套人民币中大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新朋友,还有几位老朋友。(师出示第四套的1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这些钱是第四套人民币中的10元、50元、100元,现在仍然通用。

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钱上的数、图案或是颜色来认识不同的人民币。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使孩子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了解革命先辈和祖国的名胜,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2.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钱是我们国家目前正在流通的小面值人民币,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师:请同学们从1号学具袋里拿出所有不同的小面值人民币,互相说一说,认一认。遇到不认识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周围的同学,然后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师: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民币了吗?老师要让大家认一认。(师快速出示人民币。)

师:(出示一张破损的人民币)这张人民币怎么了?破损的人民币不美观,同学们要爱护人民币,因为爱护人民币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师:这些人民币大家都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对人民币的了解,把这些人民币有规律地分分类,老师请同桌之间合作摆一摆吧!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并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摆?

1组:我们是按单位分的。把几元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几分的放在一起。

2组:我们分成硬币和纸币。

3组:把数字是1的放在一起,把数字是2的放在一起,把数字是5的放在一起。4组:我们按颜色来分的。

二、人民币的互换 1.情境引出新知。

师:大家对人民币都熟悉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件出示:同学们,无人售票公共汽车的票价是1元,我只有一张2元,谁能帮帮我?)2.进行角与角、元与角的互换。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整钱来换零钱,老师这有1个2角,能换几个1角?

师:我拿1个5角能换几个1角?

师:1元呢?1元可以换几个1角,谁知道?(指名回答。)

师:大家同意吗?我们说1元=10角(板书),试着说一说,大家齐说1元 =10角。那反过来呢?几个1角可以换成1元? 3.练习。师:老师这有几道练习题,看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钱换成零钱?

(1)1张1元能换()个2角。

师:大家同意吗?你是怎样想的?

(2)1张1元能换()个5角。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1张5角能换()张1角和()张 2角。

师:先想好怎么换?再拿出你的2号学具袋,用里面的1角和2角把你的想法摆一摆,最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换的?

(师巡视,生活动。)

三、综合运用

师:同学们了解了人民币之间的一些简单的互换。这些知识在你买东西的时候就能用得上了。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小商场。(课件出示商场。)1.小商场里有什么商品?它们分别是多少钱?

2.如果你有1元钱,让你买你喜欢的商品,你最多买几个? 3.如果你有1元钱,把它都花光,买不同的商品,你怎么买?

【评析:通过情境使学生在模拟使用人民币过程中,进行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感知元、角、分不同的面值。】

《认识人民币》反思:

导语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细致观察人民币上有什么,呈现出生活中不留意的,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归纳一些方法来认识不熟悉的人民币,丰富多种识别方法。

在认识小面额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性,根据捕捉到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了人民币,接下来就是如何应用人民币。在本节课中,让孩子了解人民币一些简单的互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将数学知识包装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思想。

模拟购物这一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课堂”中体验大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学生从现实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

总评:

一、关注知识储备——铺设台阶,拾级而上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备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如铺设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在认识人民币阶段的设计初步完成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1.先出示几张孩子熟悉的人民币。2.充分观察。3.总结识别方法。

4.用喜欢的方法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二、关注思维发展——合作求异,独巨匠心

为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教者设计了多种开放式的活动。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培养了孩子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

三、关注知识运用——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让孩子了解人民币一些简单的互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生活情境,让孩子感觉到人民币之间的一些互换是用来服务于生活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生生互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人民币间的一些互换,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的演示,通过看、想、拿、换、说、用等手段,让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一些互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迁移规律,设计购物练习使学生乐学、爱学。

篇三:认识人民币教案及反思

课题:认识人民币(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具、学具:

课件、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买东西时需要什么呢?

生:钱。

师:谁来说说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师:老师告诉大家,美国的钱叫美元。那么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呢?谁知道?(人民币)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挂图出示第p52主题图。)

师:(出示第4幅图)积攒零用钱图。(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用它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师:看来,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师:这是现在我们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呢? 生1:分成纸币和硬币两类。纸币是用纸做的,是长方形的;硬币是金属做的,是圆形的。

生2:也可以几元的分一类,几角的分一类,几分的分一类,分成三类。师:按人民币的质地分成纸币和硬币两类;按人民币的面值分成元币、角币和分币三类。(板书)

(2)、学生识别1元及比1元小的人民币。

1元5角 2角1角 1分 2分 5分 ①、学生一边认,教师一边进行思想教育:介绍有的人民币上有少数民

族人民和毛主席的头像,每个民族都应相亲相爱,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来长大了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②、人民币因为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留下病毒与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③、(展示国徽在钱中的位置。)

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不能撕坏人民币。

(3)、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2、教学例2 师:同学们真厉害,都会认人民币。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老师有1张2角的人民币,想换1角的硬币可以换几个呢? 1张5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个1角呢1元呢?(指名说)

师:1元到底等于几角呢?电脑博士会告诉大家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板书:1元=10角)师: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我们再来看看吧!(课件演示,师板书:1角=10分)

师:同学们1元=10角,1角=10分,那么1元等于几分呢?(板书:1元=100分)

过渡:这件课同学们学得真棒!如果老师给你一些钱,你能数一数有多少钱吗?

三、知识应用,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注重说说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2、“做一做”第2题。(注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外延伸,拓展认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统一使用人民币的吗?(1949年)

生欣赏5套人民币。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作业设计

课本p55练习十二第1-4题。

七、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

篇四: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平时有花钱的经历,懂得要用钱才能买到商品。而且学生有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只要教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就能轻松掌握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认识人民币活动、换钱游戏,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会把整钱换成零钱。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小故事。

(教师点击播放小故事: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

“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孩子急着说:“怎么只有这么少的钱呀?”爷爷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人民币)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清净,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

1、课件出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

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小朋友结合每组中自己带的人民币,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有什么特征?(学生分组讨论。)

2、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每一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将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再请同学上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来认识。

(学生在小组中利用电脑课件分类或利用实物分类)

3、指名学生上来按自己分类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学生大致有两种分法:a: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b:按元、角、分来分类。)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4、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呢?

5、看看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按每种面值一张来计算,这些人民币共有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算一算)

6、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了吗?

7、观察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了什么图案?(国徽)

8、出示p48页的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连一连,再拿一拿。

9、出示p48页的想想做做第二题,指名回答,添书。

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并养成热爱人民币的习惯】

(二)、人民币的进率。

1、过不久,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小朋友想买一块1角钱的橡皮。用这些(屏幕出

示1分、2分、5分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钱币,你会怎样付钱来买这块橡皮呢?你有哪些不同的付法?(请学生上来演示不同的付法和学生在组内演示不同的付法,领会10分就是1角。)

2、通过付钱买橡皮你知道了什么?板书:1角=10分

考考大家:

2角=()分 5角=()分 9角=()分 10分=()角 40分=()角 90分=()角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3、一会儿,小朋友又看中了一本一元的本子,用右边的这些角币,你该怎样付钱就可以买到这本本子了?(屏幕上出示1角、2角、5角面值的纸币获硬币若干)

a)学生上来演示付1元的不同方法,大家领会1元=10角。

通过付钱买本子,你又知道了什么?

b)通过1元=10角,你还能想到哪些?2元=?角 8元=?角 20角=?元 70角=?元??

4、你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请你想一想,1元=?分 你是怎么知道的?

5、通过学习,你能给元、角、分三个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个队吗?你是怎么知道最大,分最小,角在中间的?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冉。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增长见识】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购物游戏。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导小小商店,进行一次小小的购物活动吧!

1、示货架。

谁能给大家介绍货架上的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呢?

2、你想买那些商品?

3、只给你20元钱,你打算买哪些物品呢?

小组内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先示范1~2种买的方法。确认按“成交”,看看自己所购商品的总价格有没有超过20元。

4、学生在组内进行购物的操作。或请组长记录下购物的方案,指名学生上教师机演示给大家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总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学习这些,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1角=10分1元=10角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币。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 1角=10分。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家庭作业是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学会自己付钱,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会更深的。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

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篇五: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认识1元 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执教:龙先英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认币、换币、付币、取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感受1元的实际价格,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六条。

教学重、难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买来的?(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

书课题: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二、实践求知

1.教学例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多媒体出示例1中的场景图,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图意。

师:同学们,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有3个小朋友在商场门口,他们可能要到商场买东西)

小结:我们要买东西需要人民币,那我们就要认识人民币,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2)出示1元、1角和1分的纸币、硬币。

师: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你什么时候用过? 引导学生说说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进行区分。

小结: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都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但它们的币值是一样的。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3)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课件出示例1中的第二幅场景图。

师:请同学们在观察这一幅图,图中的3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提问: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如果你买一本笔记本,你准备怎样付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人民币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交流不同的付钱方法。

教师小结:买一本1元的笔记本,可以付1元,也可以付10角,1元就是10角。板书: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请同学们用1分硬币,数出1角钱。

(4)完成课本第66页的填空。填完后学生齐读两遍。

(5)除了1元、1角和1分以外,1元以内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 2.教学例2.(1)出示5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问:它们各是多少钱?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这些人民币的。组织交流后,追问:5角是几个1角?5分是几个1分?2分是几个1分?

(2)课件出示一张1元的人民币,提出要求:这里有一张1元的人民币,用它可以换几张五角的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组织交流时,引导他们说说换钱时的思考过程。

追问: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几枚5分的硬币可以换1枚1角的硬币?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时的思考过

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问: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组织交流。2.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

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左边一幅图中的两张人民币各是几角,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角?右边一幅图中的人民币各是多少,其中1枚5角与3枚1角合起来是几角,8角与1元再合起来呢?

指出:把几元几角合在一起,就是“几元几角”。3.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如果让你买一枚1元2角的邮票,你准备怎样付钱?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付钱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并理解各种不同的付钱方法。4.完成“想想做做”第四题。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问:这里有一些商品,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钱吗?

提出要求:哪两件商品的价钱和起来是1元?

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1元钱可以买一个气球和一本方格本,也可以买一支铅笔和一根胶棒。

追问:1元钱还可以买那些商品?在小组里说一说。进一步追问:如果用1元钱买一个气球,应找回几角?买一支铅笔呢?

小结:用1元可以买到价钱与1元相等的商品,也可以买到价钱比1元少的商品。如果买价钱比1元少的商品,就要找回一些钱。

四、创设情境,有机渗透

教师:在刚才购物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同学把人民币揉成一团;有的同学不小心把人民币弄坏了;有的同学在人民币上乱涂乱写(出示一张上面乱写的人民币),他们这样做对吗?

学生自由说说。

结课点睛: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对我们的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还知道要爱护人民币,知道爱护人民币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

第四篇:三年级(下)品德与生活教案与反思

三年级(下)品德与生活教案与反思

1、课题:邻居家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体验友情,学会互相关爱。

难点:如何化为行动,在生活、学习中做到与小伙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自己家边上的人家,叫做邻居。你们有邻居吗?在邻居中你有没有自己的好伙伴?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最要好的小伙伴吗?

二、学生先思考并完成下表。我的好伙伴 姓名:

我们经常在一起:

我们能成为好伙伴,是因为:

三、学生交流各自的好伙伴,体验邻里伙伴之间的友情。

四、故事欣赏《雅各布的故事》

五、学生讨论:为什么故事中的小伙伴能成为好伙伴? 再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六、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小伙伴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

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现在还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吗?

七、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邻里是怎样互相关心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邻里为自己家做过哪些事情,自己又为邻里做过哪些事情。体验“远亲不如近邻”。

八、师小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和爱护,要互相帮助,要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九、美文欣赏《好邻是棵父亲树》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喜欢和小伙伴交往,并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让孩子们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小伙伴交往中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互相帮助,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在课前谈话中,我主动介绍自己,极力表达自己想和同学们交朋友的心情,营造和学生平等的氛围。并且以本校学生赠送礼物的形式出示笑脸花的图片,学生感到新奇,每一个小脸蛋都洋溢灿烂的笑容,和笑脸花相映成辉,也因为同龄人之间的亲近感,一下子就把课堂气氛调动了起来。

在给小组同学介绍小伙伴的时候,同学们的表达欲望就源于听者的表现,我到每个小组里巡视的时候,蹲下来用心地倾听,眼神和表情向学生传递着期待,一句简单的“真有意思”,学生就像得到了莫大的鼓励,那股高兴劲溢于言表。其他同学也受到了启发,就连最腼腆的孩子也抢着说,从而,学生从回忆里再次体会到了和小伙伴交往的快乐。

2、课题: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目标:是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重点:是学生明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

难点: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

一、讨论:怎样多为邻居想一想。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注意怎样做了吗?

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体会怎样为邻居着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

二、讨论:有了麻烦怎么办?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时也会给邻居添麻烦,请你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给邻居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学生看图并讨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给邻居添过麻烦。

师:我们会给邻居添麻烦,反过来邻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添麻烦,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先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图中小朋友的邻居给他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该怎么处理? 师小结:《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

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三、三味书屋《不一样的琴声》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

四、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1)讨论共用部位乱堆乱放的现象该怎样处理。(2)制定邻里大会大会议程(3)制定邻里公约。

五、师小结(略)课后反思: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学科,它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涵盖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这节品生课,让我对品德课程活动化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品德课活动化,是指品德课通过对儿童现实生活进行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并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从实践中我感受到: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有效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是思想品德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特点,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导行”,而要让学生行动起来必须先唤醒他们的内心共鸣,体验式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让他们在体验中真正去感受生活,享受趣味,因此,精心选择好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好活动的形式,这两者都很重要。回顾这节课,还是有一点遗憾的,正如教研员李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注意对小组合作汇报时的评价,因为汇报的学生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观点,更是整个小组的智慧,因此,我们在评价时要侧重于整个小组而不是个人,关注这个细节就能让小组合作的价值得到更多的体现,让孩子们都得到肯定与鼓励。

3、课题:快乐的邻里生活

教学目标: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我们多快乐”:

师: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大家是不是天天与小伙伴一起玩,想一想,你们一起都玩了些什么?

学生下想一想,写一写: 如:我们在一起。交流。

师:小朋友们,去年的年夜饭你和哪些人一起吃的? 学生简单交流。

二、回忆,并交流邻居平时在在一起做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格式如下:

(1)我家周围的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2)我家周围的叔叔阿姨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

三、讨论“这样好不好”

学生说说P15页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并讨论这样好不好。

师:酗酒、赌博都是不好的现象。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不好的现象了呢?

学生交流。

四、故事讨论“让我们一起帮帮刘玫”。

1、先读故事

2、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刘玫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

3、帮助刘玫给县张写封信。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五、要不要搬:故事“孟母三迁”

1、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2、说说自己是否赞同孟母的做法。各自说说理由,开展讨论。

六、我为邻里添欢乐方案征集

师:邻里之间要团结,如果大家都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邻里生活就会充满欢乐。让我们为邻居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活动吧!看水想得有快又好!

学生先自主设计 开展课堂交流。

七、总结(略)课后小结:

本节课将德育与日常邻里生活相结合,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倍感亲切而有话可说,对于树立其主人翁意识有良性指导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活动的组织上,如课前可以安排以社区为单位的学生小组活动:准备邻里之间的故事,以及古代历史典故,并将成果最突出的小组成员命名为“好邻居大使”,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4、课题: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重点:了解学校,树立小主人意识。难点: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个学期,我们又来了好几名新同学,下面请他们来进行一下自我介绍。

1、插班生自我介绍;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给这几位新同学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一至两位学生介绍学校。(1)学校全称(2)学校地址(3)学校建筑物(4)学校环境(5)学校班级(6)学校师生(7)学校历史等。

二、整理学校的相关资料

学生根据刚才学生的介绍和老师的补充,将学校的有关情况整理,并汇集在一张卡片上。

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评价整理结果。

三、夸夸我们的学校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学校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那么你觉得我们学校有哪些可爱之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本课 课后小结:

《介绍我们的学校》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学习的场所,应该是他们生活的“乐园”,也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情、具有文化氛围,能够体验到爱与尊严的地方,而不应该让他们觉得只是受教育、受约束的地方。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搜集信息的要求。如:不同地区的学校,要求学生搜集我国农村、城市的小学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图片、文字资料。如果是通过询问父母、老师获取的信息,可以请他们画一张有关的图画。不同时期的学校,搜集我国从古到今各种形式学校的图片、文字资料。不同类型的学校,搜集各种培养对象不同或培养人才的从业方向不同的学校图片、文字资料。这样,就使学生的信息搜集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操作性。我强调孩子们分小组搜集信息,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5、课题:我是教室美容师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师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通过美化教室这一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难点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是怎样的?你喜欢它吗?

二、讨论交流

(1)学生先想一想,写出三个喜欢自己学校的理由。(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确实,教室有许多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和理由,但是我们的教室里肯定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们有没有觉得?

(1)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教室中有哪些还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交流

师:既然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们想改变吗?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的方法。师: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怎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含义。

三、设计打扮自己的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加美丽?那么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些,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方案。

(1)学生分组讨论(2)课堂交流(3)动手实践。

四、小结

师:同学们,教室是我们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在这里学知识,学做人的道理,我们大多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我们是教室的主人,我们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教室环境,使我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课后小结;学生能发现教室的美丽和不足,说起来滔滔不绝,但是到实践,差别就大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会说的多,会做的少。

五、课后小节

本节课目标明确,以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观看录像、动手实践等形式,懂得教室的美如何去创造,寓教于乐之中,既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了明理、激情、导行的教学目的,激发了他们对教室的爱、对学校的爱、对童年生活的爱。教师从始至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每一个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认识到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课堂呈现出生命活力。

其次,本节课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师生齐动手、创设新环境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素质、特长的机会,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主动探究,整个过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强化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审美品位,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6、课题:我送老师一朵花

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重点: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难点: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一定知道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请你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写下来。

(1)学生回忆并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2)学生交流。

二、故事体验

1、师:是啊!每一位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事例,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这位同学遇到了什么事情,他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师讲故事《人间最美的笑容》 学生交流: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3)什么是“人间最美的笑容”?

2、师讲述故事《回忆饥饿》

学生交流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简单交流。

师:是啊!每一位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关心都是无微不至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以一首《米兰》来结束。

师生同唱歌曲《米兰》

课后小结:学生能通过故事,通过讨论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体会到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艰辛。萌发理解和尊重教师的情感。回顾与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从头到尾都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通过观看师生共同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的照片(老师为同学们认真备课、上课和改作,老师带领队员参加参加各种活动,老师为同学们分饭分菜„„),回忆老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看录像听寄语,为辛勤工作的老师献花,表达自己的敬爱之情„„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怎能没有显著的提高?学生怎能不喜欢和所有的老师做好朋友呢?

在这课的实践具体活动中,学生不是为活动而活动的。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三个活动,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共鸣,又让学生朗读诗句、名人名言,从学习、生活、活动、思想等方面阐述,一句句真情的告白,都无不表达出了对老师艰辛工作的理解和爱心付出的感激之情。我用心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学生也在我的无声指引下,点亮起了自己希望的明灯。

本课教学中,我觉得需改进的地方是:学生交流活动方案时涉及面太小,个别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各自小组内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感情特别深厚,如果我课前加强了解,在观看了众多老师的生活照片后,再着重让学生观看班主任老师的一天生活场景,那么会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7、课题:我的劳动感受

教学目标: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重点: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难点: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最光荣吗? 学生讨论

师小结:劳动光荣

二、讨论:我会做写什么事情

师:请小朋友们说说看,你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讨论并记录 欣赏体验日记

三、户外活动,“弯弯腰”

学生分组在校园的各个园中检垃圾。交流活动心得。

四、劳动创意设计 简单设计并交流。

五、想一想: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课堂讨论。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劳动最光荣”,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家长、老师、同学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初步理解“劳动最光荣”。回顾与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你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使学生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

我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首先参加劳动体验,在交流感受时,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劳动很累,我手都酸了。”有的同学说:“劳动真开心,使我学会了很多本领。”又有同学说:“我在劳动中克服了很多困难,感觉自己很能干。”对于学生不同的回答,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孩子有孩子的理解。学习中我们不能把老师的意志、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孩子的体验、舒展孩子的心灵。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在生活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已走进了自己的生活,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断自我更新,真正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

8、课题:有多少人为了我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重点: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吗?

学生讨论,体验没有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问题。

学生再讨论,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做着工作。完成天空: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假如 假如

欣赏:《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二、辩论“农民工进城,虽然给城市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常识带来了麻烦。”

小喇叭P49

三、师:既然有这么都人在为我们服务,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先根据图P50,51上的情景说一说,再开展讨论。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着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记住列宁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后小结:通过故事和讨论,学生体会到社会上的劳动着都是在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回顾与反思:

从教学目标看,我自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因为课前同学们大部分能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和访问身边的劳动者。这既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课前准备,又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备课,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学生方面看,应该说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是主动参与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结构不合理,对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差,虽然大部分同学能感受到劳动者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体会自已的成长离不开他们,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但针对“理发师给我理发不是为了别人方便,而是为了自己赚钱”展开辩论时,同学只停留在判断是非的水平,还不能往纵深的测度去判定,因此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点是本节课的缺陷。

从老师方面看,备这一节课,光教案修改就不下五次,不是更换零件似的改,而是“大换血”,改得面目全非,脑海里不断的设想上课时这样上,学生可能会怎样,那样上学生可能会怎样,哪样上才最简单,最舒服。教学思路确定以后,又反复地在细节上下功夫,一直到隔夜的五点二十才算“大功告成”。最后,在课堂上,我脑海里只留下活动目标,而抛弃了活动教案以让自己能全心全意地倾听学生声音,时刻观注学生的动态,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促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9、课题:不说话的“朋友”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及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重点: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难点: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知道有许多人为我们服务着,你是否知道,同样有许多不说话的朋友——共用设施也在为我们服务。

学生说说各种公用设施并说说功能。小资料:P52

二、说说共用设施给我们带来那些方便 学生先在组内进行整理再进行课堂讨论。

读读《候车室的烦恼》和《真实的故事》,感受公用设施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谈谈如何爱护公用设施,并和破坏公用设施的不良现象做斗争。

三、活动:调查学校中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并制成调查表。

四、讨论怎样与“朋友”相处,我能为朋友做点什么事情。学生进行交流 小知识:P57

完成填空:你知道吗?

五、小结 师:我们要爱护这些不说话的朋友,课后请大家一起来设计一些爱护公用设施的公益广告,你们愿意吗?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体会到公共设施对我们的重要性,同时产生爱护共用设施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主题是爱护公用设施,形成公德意识。公用设施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方便人民生活而设置的,是国家公共财产的一部分,因此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公德心。教材从学生生活中使用公用设施的经验入手,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朋友”般的互助关系。接着选取了公用设施缺乏时给人带来的烦恼,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破坏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事例很极端,但很有震撼力。富于爱心的孩子们一定愿意替自己的朋友说说话,用趣味性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澄清思想。然后鼓励学生去调查身边公用设施保护的情况,激励小公民们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认识我们的“朋友”、候车室的烦恼、我替“朋友”说说话、看望我们的“朋友”去四个活动环节环节。在认识我们的“朋友”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感受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就像是我们不说话的朋友。接着在候车室的烦恼这一环节,通过一个小故事,再现公用设施遭破坏和使用不当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公用设施缺乏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再拓展到生活中的相似情况,如学校、社区、街道,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

在我替“朋友”说说话这个活动环节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椅子的烦恼,用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倾听“朋友”的心声,引入情境。这样设置是用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设身处地,用一种富有责任心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朋友”。接着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替其他“朋友”说说话,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这些没有生命的物品上,产生移情作用。然后再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明白如果公用设施被破坏甚至会危急人的生命。最后用一首“公用设施歌”点明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从而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10、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1)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2)能够初步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简单认识图例。(3)简单了解地图的用途,知道地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4)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难点: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昆山是哪个省你知道吗?你能从地图上找出来吗?

学生说一说,找一找。

二、找家乡

师:我知道我们班级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吗?

学生找一找

交流:(1)家乡在那个省,在北京的哪一面(2)怎样看地图 小喇叭:P61

小小地图会说话P62 小窍门P63

三、看方位图,再画一画学校方位图 学生先交流再动手画一画

四、根据地图了解我们的珍惜动物及其所在的省。欣赏:美丽是不能忽略的、小资料:P66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们的家乡,大家知道了家乡在我们国家的哪个方位,也了解了怎样看地图和方位图。课后请大家查阅一些资料

(1)我国的领土面积

(2)我国的主要湖泊和河流(3)我国的民族和人口

课后小结:让学生通过交流,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后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这节课要求学生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了解祖国的行政区划,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我国的行政区划知识非常陌生。如何引导学生了解34个省级行政区,以及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省的概念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知识性极强,让学生了解它们,而又不使学生感到枯燥,同时又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这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

我借助课件,以“你的家乡在哪里?”用课件引出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地图常识。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课件创造情境,引出四位来自北京、西藏、香港和台湾的小客人(这四个地点,是我精心挑选的,分别代表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省)。让学生在地图上,帮助这四位小客人找出自己的家乡,然后让学生上台在课件中的大地图上依次找出相关位置。

11、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在地图上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家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

二、学生交流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请学生先分省交流。

再请无锡的小朋友交流昆山的自然景物和物产。无锡三宝 无锡旅游 无锡三贤 无锡小吃等。

三、制定游锡惠公园、惠山古镇一日游行程表 学生小组合作 开展课堂交流。

四、欣赏:《故乡的野菜》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同学的家乡,大家的家乡都是美丽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课后请大家来编一份“家乡小报”来夸一夸自己的家乡。

课后小结: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介绍,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反思:

设计之初,想借此节课来加深孩子们对家乡的认识。他们才上二年级,对家乡的认识可能很多都停留在一些表面的认识上,而家乡深厚的文华底蕴,该怎么让孩子们感知到呢?无疑,活动是最佳的方式。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是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串联起来的。从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到介绍家乡戏,以及之后的介绍家乡菜和家乡的特产,都是以孩子们自主参与的方式进行的。当然,要上好这节课,可以说功在课外,因为对于家乡的任何一个信息的介绍,是建立在孩子们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其说,这节课表面上看是四十分钟,实际上从孩子们搜集资料到整理资料,花费的时间足足有一周。这样充足准备的一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展示课。这节课之后,孩子们对于家乡不仅多了一份了解,也多了一份热爱!

12、课题:可爱的家乡人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

重难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几节课我们一直在讨论“家乡”,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家乡人吗?

学生交流并在班级里找一找家乡人。古诗:《回乡偶书》

二、说说家乡的名人 学生讨论并整理 无锡名人

三、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家乡的名人?(1)电影电视(2)广播

(3)报纸xkb1.com(4)网络

四、欣赏:《我是小小家乡人》《美丽的传说》

五、小结

师:我们班级有许多小朋友远离家乡,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昆山,你们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家乡人吗?你能有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吗?(学生吟《静夜思》

课后大家可以以《思乡情》为题,写一篇小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课后小结:通过对家乡名人的讨论交流,产生长大后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反思:

《可爱的家乡人》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平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13、课题: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册等资料,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火车的速度吗?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你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多少距离吗?请自学P82、83页,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二、讨论:

(1)完成上面的任务(2)我国的国土有多大?

(3)我们国家最长的河是什么?最大的湖是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三、师:我们大多数小朋友是汉族,你知道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什么民族吗?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一共有多少人口?

学生先自学P84-86 交流

四、歌曲欣赏:《爱我中华》

五、小结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我们大家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课后小结:通过资料的搜集,讨论和交流,产生以伟大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同时立志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是《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共同的家”这一教学活动的设置正是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祖国辽阔国土有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的自豪感和亲切感。教完之后,我深刻反思,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课堂组织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本节课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了解中国幅员辽阔这一特点。为完成此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认知地图,感知学习。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找到我国东西南北的极端点,再告知相关数据,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距离,最后得出结论,从南至北假设步行需110天,让学生感受祖国之大。

(二)创设情境,角色扮演,通过想象表演感受南北温差之大,从而明确中国幅员辽阔

(三)、歌曲激发,以《大中国》这首歌激发学生情感,强化认识。如果按照步骤稳步落实,学生可以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二、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要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来吸引他们融入课堂。课前我让孩子准备全家福课堂向大家做介绍,并通过亲自计算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诚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课堂较为混乱。虽然课前做了认真准备,但是对于课堂依然预设不足,在应对课堂突发情况显得捉襟见肘,另外,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指令不够明确,计划不够周密,导致出现混乱的现象。

二、活动设计要更加合理有效

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计算不行时间时忽略了孩子实际的计算能力导致有不少学生没能算出来,另外这个活动没能激发学生兴趣,不少学生表现很平淡。还有在学生表演环节,由于准备不足,学生无从下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之,这节课给我带来一定的经验教训,我将在今后品社学科教学中不断探索。

第五篇:《5. 天气与生活》教案及反思

《5.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2.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3.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2.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2.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3.能从正反两方面综合的说明天气变化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4.意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意识到天气变化造成的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教学难点

说明自然灾害与天气变化有关。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学生讲故事:草船借箭。

2、教师提出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借来十万支箭呢? 生:(因为他能够成功预知天气)

教师讲述:可见,从古至今,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某一件事情上,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1、活动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同学们,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好有坏,你们知道的天气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呢?从好的和坏的两方面来说。

学生举手回答:

好的影响:晴天收种庄稼、雨水滋润万物、下雪对冬小麦有好处„„ 坏的影响:沙尘暴,雾霾、洪水、台风„„

教师:我们知道了天气对于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就是预知到了3天后江面上有大雾,所以成功的借到10万支箭,所以能够及早预知天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以前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候,人们怎么样预知天气呢?

(2)、学生:气象谚。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气象谚。教师放课件:气象谚。

现在的人类怎么样预知天气?生:天气预报 师:有了天气预报,预知天气更加准确了。

2、活动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谈话:天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了天气的变化,看老师这的小例子。(2)讨论人类活动对于天气的影响

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教师提问:这2幅图有什么不同? 指明学生回答。

师: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 2

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意见(3)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人多,机动车多,建筑物高大,密集的地方,气温高,人少,机动车少,建筑物低矮,分散的地方,气温低。讲述:这种现象叫城市的“热岛效应”。课件出示:

城市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郊区温度低,城市就好像一个温暖的岛屿,我们称它为“热岛效应”,剧观测,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可使市区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0.5—1.0.解释: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城市上空污染物质的保温作用,地面蒸发耗热量的减少,风速小,热量水平输送减少、人为热量的释放和与生物体的热交换等因素有关。

(4)展示其他人类活动影响天气的事例。

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活动影响天气的事例? 生„„

课件出示:雾霾、沙尘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并且分别解释这些现象的成因。

(5)科学在线

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学生自己读“科学在线” 师:什么原因产生了温室效应? 指明回答

课件展示温室效应成因。

课件展示酸雨成因。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1)使用PH试纸检测雨水是否呈酸性。课件展示PH试纸使用方法,教师演示实验。(2)用牵牛花检测雨水是否呈酸性的方法: 观察雨后牵牛花。

把牵牛花放入雨水中观察是否变色。

(二)我们还可以利用人类活动来改变天气为我们服务。课件展示,教师讲解:

人工降雨、修建防风林,防风固沙、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大力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等等。

(三)小结:

同学们,天气影响人类生活,人类生活也会影响天气,希望大家能够自觉的保护环境,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放课件展示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图片。

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天气与生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一、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影响天气。备课时我紧紧围绕课本和教参书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本课主要设计了3个活动:课前讲故事、科学在线和拓展活动

课堂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找学生讲《草船借箭》的故事,并且放课件,接着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借来十万支箭呢?学生自然想到了,大雾天气帮助他取得成功,紧接着我说:“可见,从古至今,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在某一件事情上,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这样很快的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天气对于人类的影响,课前我让学生事先搜集了很多天气对于人类有哪些影响的资料,因为现在电脑很普及,学生们收集的很多,对于理解本课内容很有帮助。

讲解重点——意识到天气变化造成的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课前我准备了大量课件,如好的影响:晴天收种庄稼、雨水滋润万物、下雪对冬小麦有好处„„

坏的影响:沙尘暴,雾霾、洪水、台风„„

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天气对于人类的有利和有害影响。

突破难点——出示表格:对比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和海淀区北侧农村的人流量,车流量,建筑物特点及气温对比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比较,再在小组中讨论,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在讨论完毕后由小组学生汇报,由其他学生补充答案,很多学生分析出了,中关村人多、机动车多、建筑物高大、密集,是导致气温高的原因,由此总结出“城市热岛效应”并且做出了解释。

另外我还给学生介绍了另外2种人类活动影响天气的现象:雾霾、沙尘暴、南极圈臭氧层空洞,及其带来的危害,最后介绍书上“科学在线”的内容,把他们都做成课件来展示,很直观,很容易理解,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有对书上内容的拓展:人类活动改变天气:人工降雨、防风固沙,植树造 5

林,治理雾霾,减少污染物质排放„„

最后用一些课件来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优美的画面,告诉学生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来结束本课教学。

本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最后一部分小结,准备很充分,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没有把该说的说全面,在今后教学中要努力改进。

下载生活中的比(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中的比(教案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与反思

    复韵母ao ou iu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三个复韵母ao ou iu 及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能正确拼读由声母与韵母ao ou iu 组成......

    教案与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年级 语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感叹号。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4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

    教案与反思

    活动名称:小猪变干净了  一、目标 1、鼓励幼儿学习对话,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理解与记忆力。 3、懂得爱清洁、讲卫生、明白节约用水的道理。 二、准备 沙......

    教案与反思

    《网上的自我保护》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1、了解网络的利与弊。 2、在网络生活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 在网络生活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二、学生......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一年级三个班在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这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一班各方面的习惯......

    大一生活总结与反思

    大一生活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时光如梭,岁月如箭,回首这一个学期,有很多感触。 在生活上,我顺利度过了一个由事事依赖父母到自我独立的特殊过渡期。在大学的一一年。......

    化学与生活教学反思

    化学与生活教学反思 九年级,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特别的、又比较重要的一年,也是承受更多压力而又能茁壮成长的一年,它是学生告别初中、跨进高中的阶梯。化学这门学科是九年级新开......

    数学与生活教学反思

    数学与生活教学反思 一年级一班 罗杰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