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康与生活教案
健康与生活教案
-------臧敏
活动地点:五(6)班
活动时间:周二晨会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2、了解一些有关正确饮食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身边的不良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养成注意饮食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好的习惯应发扬,坏习惯就要改正。那么今天我们就说一说生活中影响我们健康的一些习惯。
师: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生:可能会有:(1)早晚洗脸(2)早晚刷牙(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5)勤洗头(6)勤洗澡(7)勤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9)不喝生水(10)不躺着看书
(老师简单解释下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2、听故事《小红的三餐》:故事大意:小红早晨起床,洗濑完毕,妈妈把饭菜在餐厅摆好,叫小红吃早饭,小红说:“妈妈,我不饿,我不吃。”说完就上学去了。中午放学小红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着她平时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小红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直吃到不能再吃为止,下午上学的路上开始胃疼,晚上回家发现只有一个她最不爱吃的酱茄子,小红只吃了两口就不吃了。师:故事中小红有哪些坏习惯?
生: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挑食
师:这些坏习惯会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师:你有这方面的坏习惯吗?你准备怎样改正?
3、说说你或你发现别的同学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你的改正措施。
4、总结
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或某些不良习惯。只要大家从小勇于认识和承认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下决心纠正,就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第二篇: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模版)
心理学与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心理学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及调节方法,使之能够更好的预防心理疾病,生活更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失眠与健康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分类: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一)社会剧变:我们的未来确定吗?
1、环境变化(1)城市环境恶化(2)农村环境在恶化
2、科技发展
3、文化更新
(二)心理健康:
能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二、生活在矛盾和不安中
(一)成长的烦恼:个人自由的模糊性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的时间,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最早自信的来源),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目标品质。(4岁以后建立规则,性别角色,有了良心,羞耻感,主要影响来源父母,具有雄心,责任等主要来源于游戏)
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教师和同学占主导地位,教师父母的评价等;习得性经验)
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影响因素,形成自我意识,对自我接纳,价值观信仰问题,学校学习和同伴为主)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爱的能力)
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人生智慧、贤明品质。
1、自由与孤独 A、人格特质: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压力:P313就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叠加性压力 破坏性压力
三、学习的秘密
(一)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1、记忆分类:按内容: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躯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2、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即不能加快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加快或再认叫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启示:从遗忘进程的规律我们应该得到启示,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做到及时的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内容就忘记了,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还没遗忘或忘得少的时候赶快复习,这样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人们如何解读世界
1、认知偏差
2、认知一致性
3、刻板效应
4、晕轮效应
5、投身效应
(三)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得成功或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可能依个人意志而转移。当某些事物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2、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如:一些人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川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比这更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没有一种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透顶。若人坚持这样的观念,那么当他认为遇到了糟糕透顶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如:有一个女孩,因得喉炎变得声音沙哑A,于是整个人变得很自卑和孤立C,在ABC理论看,声音改变的事实并不直接导致她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是她坚持认为女生的声音一定要娇柔清脆、富于女性化这种观念B,才使她处于情绪困扰的状态中。
四、情绪:你本来可以快乐一点
(一)情绪、情感:
1、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区别: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从这一点说,情绪这一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所以,情感代表的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
3、抑郁
五、人格
(一)人格的定义:是各种心理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1、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没有哪两个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
整体性:包含在人格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但却表现在行为中,让人的各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他独特的精神风貌。
稳定性: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直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功能性。外界环境的刺激是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的,也就是说,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因而,一个人的行为总会打上他人格的烙印。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而,一个人的形成必然会反映也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特点,他受到的教育的影响。这说明人格的社会制约性。但是,人的心理,包括他的人格,双是大脑的机能,人格的形成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所以,人格又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气质
2500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体质型。日本古川竹二提出血型说:A型人温和老实、消极保守、焦虑多疑、冷静但缺乏果断,富于情感;B型人积极进取,灵活好动,关于交际,爱说寡信,多管闲事;O型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爱支配人;AB型人其外表象B,内在象A。
六、爱与性
1、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依恋:爱情中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特异性地去寻找对方来伴同和宽慰,而喜欢的对象不会有同样的作用。
利他:恋爱中的人之间会高度翔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最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怀和无私。
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躯体接触的需要。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2、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激情和浪漫能持续多久:印度学者古普塔调查50对夫妻,发现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5年,彼此膑情感会不断减少;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家庭之命而结合的夫妻,开始的爱情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感情会慢慢增加,5年后大大超过了因爱而结合的夫妻们。
七、和谐人际
1、首因效应P119: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和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同真诚有关。排在系列后面最不受欢迎的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信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的定向作用。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2、沟通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大众沟通,即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P150体语沟通(眼睛、面部表情、躯体运动、手势等)
3、良好的人际关系应了解的几种现象(1)人际距离:
公众距离(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4-8米;
社交距离(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1-4米; 个人距离(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0.5-1米;
亲密距离(这是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关键设备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0-(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相似性;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真诚、诚(3)从众P161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自愿性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从众行为的原因:寻求行为的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因素: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个体面临的群体压力也越大;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群体的凝聚力越大,对个体的吸引力越强,个体越容易从众。3-4人最合适;群体规模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个体从众行为的可能性随群体规范的增加而上升。但超过这个范围,群体规模的影响不明显。
个体人格因素: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从众行为越少,反之,个体自我评价越低,从众行为越容易发生;个体自信心越强,从众越少,个体自信心低的,容易发生从众。
八、睡眠与健康
九、心理健康
十、心理疾病
(一)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
(二)病与非病三原则P260: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三)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P261
1、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感觉过敏、减退、内感性不适、错觉、幻觉、视物显大、显小症、非真实感等等)
思维障碍(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迟缓、贫乏、松弛和散漫、不连贯、中断、妄想等等)
2、情感障碍
3、意志行为障碍
(四)一般心理问题:P299
(五)严重心理问题:P301
(六)倾听: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可以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来做出反映,如: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要用心来听。
在询问中要避免使人产生被审问的感觉,凡属于“为什么、干嘛要、你怎么能、非那样„„”等提问。可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如:为什么你要和别人打架,变为:你和某人一起干什么呢?
(七)阳性强化法(行为疗法):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并且人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
注意事项:靶目标须单一具体;行为强化要适时、适当;条件反射形成后,物质奖励可改为精神奖励,最终精神奖励也可撤除。
第三篇: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
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
2.知道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
2.体会合作的意义。
3.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培养学生定性观察、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
聚焦
憋气活动
憋气一段时间后,你哪些地方有了不同的感受。
是的,不呼吸我们会感受很难受,那么我们吸进去的空气究竟在我们体内经历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今天的内容
《呼吸与健康生活》
空气历险记
1.提问
空气在我们人体内经历了什么,你了解吗?
2.媒体
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了解呼吸的过程。
3.了解
空气看起来很干净,但实际上空气中漂浮着许多灰尘和其他一些小东西。当你吸气时,这些微尘通过鼻腔或口腔、气管,最后进入肺。鼻腔里面有细细的毛,可以过滤一些微尘,余下的会被一种黏性物质粘住,这种物质叫做黏液。鼻腔或口腔、气管内都有黏液。有时黏液粘住的灰尘太多了,你就会咳嗽或者打喷嚏,把它们排出体外。
关于呼吸,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希望希望你注意哦:
a.为什么经常用嘴呼吸不好?
经常用嘴呼吸,不仅使喉咙干痛,而且没有鼻子的“过滤”系统和分辨能力,容易把病毒、细菌、灰尘吸入体内。
b.为什么挖鼻子不是好习惯?
挖鼻子极易损伤鼻腔黏膜,造成炎症,甚至出血,这会严重影响鼻子的呼吸功能,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探索
体验
现在请大家深呼吸一次,感受一下空气在你体内的历险经历吧。
空气进入你的鼻子,被净化了一些,再经过气管又干净了一些,达到肺部,一部分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排到肺部,然后随着空气一起经过气管,通过鼻腔,排出体外。
感受过空气的历险后,结合你自己的理解把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写下。请完成练习纸第一题填空。
核对填空
刚才讲到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里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这种情况,我们一起来观看。
通过观看实验我们能感受到空气的变化。科学家们还进行了精确地测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数据,大家一起来观看。
了解了以上的知识后,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我们身体在呼吸时的变化吧。
活动一:观察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第一次,要求先感受平静的呼吸,安静的观察自己的身前,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时间20秒钟
我计时,你观察。
第二次,感受深呼吸,也安静的观察自己的身前,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
时间20秒钟
我计时,你观察。
好,接下来请说说你的观察结果。
你感觉两种呼吸时身体的哪一部分差别最大?
这是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的变化。我们可以用来记录呼吸的次数。
活动二
那么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呼吸的次数呢?
回答
要比较,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基础数据作为标准,我们选取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标准.所以我们需要先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次数。现在我计时,你来计数。
好,有了基础数据,我们选几个能在课堂上实施的活动来进行记录。还是我计时,你计数。
现在有了数据,我们可以来分析这些数据得出一些结论。
研讨
小组展示数据。集体讨论分析数据的情况。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时,考虑到呼吸器官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天天都离不开它们,却又不能清楚地看见它们长什么样,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不容易了解。所以我注重了从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感受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证明呼吸器官的作用。
首先,我安排了“憋气”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呼吸的重要性和感觉到胸闷,大体了解呼吸器官的位置。接下来,我有让学生把手放在胸前和我一起做几次完整的呼吸,再一次让学生认识到呼吸时肺的扩张和收缩。这些对于学生认识呼吸器官很重要,是自己亲身体会到的,学生就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记忆自然也就更深刻。
在区别嘴和鼻子那个属于呼吸器官时,我还是让学生分别用嘴和鼻子进行呼吸来比较和体验它们的不同,我尊重学生的发现,我相信学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认识到鼻子属于呼吸器官。在突破本课难点时,我启发学生用四年级学过的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来比较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从而认识到肺的作用。但是实验要求与步骤没有讲清楚,使学生在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做实验,浪费时间。
第四篇:健康生活教案
《健康生活——饮食安全》教案
古陂中学:邱蔚
教学内容: 健康生活——饮食安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真实的案例及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懂得不注意饮食安全的危害性。
2.掌握分辨不安全食品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3.引导学生乐于探索、交流,提高学生辨别不安全食品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分辨不安全食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教学道具:多媒体、食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每天放学后,大部分同学都会按时回家,可是有些同学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看看他们在放学的路上都做什么呢?(播放图片)面对香气扑鼻的小摊食品,很少有人可以抵挡它的诱惑,不过,在你们津津有味的吃着这些小摊食品时,有没有想到它对自己的健康是否有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健康生活——饮食安全》。”我用这样的话语导出今天的课题。
二、新授
1案例揭发,探讨深入
(1)提问:你们买过这些小摊食品吧,都是多少钱的呢?价格这么低,小摊的摊主们为什么还愿意来卖这些东西呢?难道他们不想赚钱吗?
(2)播放《黑心小作坊》视频
(3)小结:小摊食品不卫生,不安全,出示图片加以强化巩固。(4)是不是所有在卫生环境下做出的食品就一定安全呢?引出垃圾食品及垃圾食品也存在许多不安全的隐患。(5)不注意饮食安全的后果
(6)出示不注意饮食安全的具体事例,强化注意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2、掌握方法,表演巩固(1)出示不可食用的食品
(2)如何辨别不安全的食品(出示实物、食品安全标志)(3)情景剧表演:劝阻正在买不安全食品的同学
三、升华主题,总结延伸
1、学生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每人写一条关于“饮食安全——我的健康我做主”的小标语,择优在校园宣传栏公布。
第五篇:生活健康教案
生活健康教案
教学内容:《饮食安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真实的案例及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懂得不注意饮食安全的危 害性。
2.掌握分辨不安全食品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3.引导学生乐于探索、交流,提高学生辨别不安全食品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分辨不安全食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教学道具:多媒体、食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看看他们在宿舍里都做什么呢?(播放图片)
面对香气扑鼻的小摊食品,很少有人可以抵挡它的诱惑,不过,在你们津津有味的吃着这些小摊食品时,有没有想到它对自己的健康是否有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健康——饮食安全》。
二、新授
1.案例揭发,探讨深入
(1)提问:你们买过这些小摊食品吧,都是多少钱的呢?价格这么低,小摊的摊主们为什么还愿意来卖这些东西呢?难道他们不想赚钱吗?
(2)播放《黑心小作坊》视频
(3)小结:小摊食品不卫生,不安全。乱吃零食不健康。
2、掌握方法,表演巩固
(1)出示不可食用的食品。(三无食品)
(2)如何辨别不安全的食品(出示实物、食品安全标志)
(3)情景剧表演:劝阻正在买不安全食品的同学
三、升华主题,总结延伸
1、学生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每人写一条关于“饮食安全——我的健康我做主”的小标语,择优在宿舍口头做比赛。下节课在教室做5分钟脱稿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