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围绕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始终围绕着本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 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的品德、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 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意地设计了一些铺垫和引导,既巩固旧有知识,又为新知识提供了 附着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学校案导式教学的大环境下,让学生提前在前一个晚上根据学校统一编写的学案,围绕课本进行课前预习,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让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除了采用书上的碳14的衰变的例子,还引用了生活实际中的细胞分裂问题。这种做法充实了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根据前 面学过的分数指数幂的运算,学生预习时很容易得到两个具体函数,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的特点,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实 践证明效果很好。
三、引出指数函数概念后,设置思考题,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提示学生预习时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大胆质 疑,深刻认识到底数a的取值范围,若底数为负数,幂出现无意义情况很多不便研究;若底数为1,则无论指数取何值,它总是1, 没有对它研究的必要。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对底数有了规定。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指数函数解析式的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这样做学生真正理解了指数函数的概念。
四、在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之前,学案中设置了一个表格,让学生画出问题情境中的两个函数图象,由特殊到一般有利于学生认识指数函数图象,这样也做到了前后呼应。预习时提示学生,我们学习了函数的那些性质,指数函数有这些性质吗?
五、运用指数函数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问题,我在点拨时强调此类问题的三个步骤:
1、构造函数并指明函数的单调区间及相应的单调性;
2、自变量的大小比较;
3、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五、画图验证,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和学生自主去探究画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如,第(3)题:1.7 0.3 , 0.9 3.1
本小题是前两小题的升华,是函数值具体分布情况的应用。
底数不同,指数也不同的两个幂怎样比较大小?怎样构造指数函数?构造几个?引出中间变量1。数形结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与的图像,并标出点(0.3, 1.7 0.3),(3.2, 0.9 3.1)。既可以引导学生找到中间变量1,也可以验证答案。我在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掌握不足,因为是早上第一节课,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不够深度,所以没有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最佳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2.因为本校学生的数学素养比较薄弱,本人在讲解新课的时候自己讲得偏多,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得不够。
3.指数函数概念部分的教学时间稍多,后面教学过程函数单调性的应用教学时(比较大小)稍显仓促,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够,因此违背了教学设计的初衷。
4.如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优化,这将是以后重点研究的课题。就本节课而言,无论板书还是投影,均有些匆忙。而且在作图 教学时应该更大激发学生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5.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我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而且发现学生没有按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回答时,有 点沉不住气。不过我稍稍平静后能及时调整过来,再想办法使学生能够理解。
第二篇:《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说课
《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这是山东省职教教材组编写《数学1》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第二节”中的内容,我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我本人一贯的教学风格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向各位评委和老师谈谈我对这节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1、1说教材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和“抓联系、促迁移”的原则进行编写。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进而迁移到研究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这一问题中来,抽象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然后通过例题教学说明如何用图像和性质进行简单应用,这样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
针对上述分析,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会判断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1、2教学重点、难点
指数函的定义及其判定、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教学的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和简单应用是教学的难点。1、2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数形结合,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数形结合的作用。通过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分裂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指数函数的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休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使学生会学,因此,对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应用等每个环节的教学,都应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来完成。
(3)注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提出矛盾、解决矛盾的反复过程才得以完成的。因此,根据教学信息反馈的理论,当学生接触新知——指数函数概念时,要通过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来充分地暴露他们所遇到的学习障碍和矛盾,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中,不断的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1、3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具体如下: 1、3、1模拟切入,发现问题
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折纸、细胞分裂等现象,让学生自己列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类似事例,从而提示本节课的课题,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性;让学生自己举例能够接近数学与实际的距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1、3、2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多媒体展示指数函数y = 2 x 和 y =(1/2)x 的图象的作图过程,并提出问题:观察给出的指数函数y = 2 x 和 y =(1/2)x的图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探索图象上的点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出指数函数y = 2 x 和 y =(1/2)x的图象的代数规律,然后再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补充、打磨,完善和规范这种规律,进而得到指数函数y = 2 x 和 y =(1/2)x的图像的规律。最后引导学生挖掘总结出指数函数y = a x 的图像和性质。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描述,体会和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内涵,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1、3、3深入研究,系统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得出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来判断引例中的两个指数形式的数的大小的判断,并且在师生共同交流、完善的过程中,由教师详细写出判断的过程(或将问题改为证明,写出证明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研,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归纳得出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简单应用:比较数值的大小。1、3、4例题教学,强化应用
解:(略)
分拆小结:同底指数幂比大小;不同底指数幂比大小;不同底不同幂比大小的方法(师引导、生小结)
例2:知识深化,拓展应用
已知下列不等式 , 比较 m,n 的大小
小结:知识的逆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3、5归纳小结,巩固新知
归纳小结是巩固新知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这个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谈学习收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重点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及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3、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布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设置必做题的目的是巩固本节课应知应会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必须完成。设置选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能力,发展智力,选做题的难度稍大一些,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尽力完成,对学有余力的尖子生要求他们要完成。为此,作业布置我是这样安排的:
必做题是:P 75 第2题,选做题是:P 74
A 组
以上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注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注意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切实能够达到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根本目的,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也使课标理念能够很好的得到落实。
第三篇: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最终版)
2.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如何列表取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作出 图像。
设计意图: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弄清底数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对于
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教师亲自板演,学生亲自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系里画图,而不是采用几何画板直接得到图像,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分析图像的共同特征。由的图象特征,进一步得出图象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
(四)巩固与练习
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 , 比较m,n的大小 :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第四篇: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主要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通过图像的研究归纳其性质。“指数函数”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初等函数,是后续知识——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反函数)的准备知识。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并体会研究函数较为完整的思维方法,此外还可类比学习后面的其它函数。
(二)教学目标
知识维度:初中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并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作了更深入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能力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理解对a的限定以及自变量的取值可推广至实数范围);
(2)会做指数函数的图像;
(3)能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几个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由指数函数的图像归纳其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通过探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体会研究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学习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教学关键: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函数基本知识、可建立简单的函数关系,为以函数关系的建立作为本节知识的引入做了知识准备。此外,初中所学有理数范围内的指数相关知识,将已有知识推广至实数范围。在此基础上进入指数函数的学习,并将所学对函数的认识进一步推向系统化。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式
直接讲授与启发探究相结合(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做图结果;演示指数函数的图像
四、教学基本思路: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如何建立一个关于指数函数的数学模型——后续解决)
2引入指数函数概念
(二)探究新知.1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
2归纳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四)归纳整理,提高认识
(五)巩固练习与作业
(六)教学设计说明
(七)教学后记与反思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及设计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揭
示
课
题
在本节开头的问题2中,对于任意的,都是有意义的。即对每一个时间t,都有惟一确定的P它对应。因此,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P是时间t的函数。这个函数关系中,底数是一个常量,指数是一个变量,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你能给出它的一般形式吗?
由两个较简单的建立函数对应关系的实际问题引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模型——即指数函数的解析式。
探
究
新
知
巩
固深
化
,发
展
思
维
一、指数函数的概念
形如y=ax 的函数.这里a的取值范围如何呢?
主要有两个目的,使函数的定义域为R,且具有单调性.(1)假设a=0,那么当x>0时,ax=0,当x≤0时,ax无意义;
(2)假设a<0,那么ax对某些x值可能没有意义,如a=-1 时,(-1)x对于x=1/4,x=1/2,...无意义;
(3)假设a=1,那么y=1x=1对任意x 都是常数。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所以规定a>0且a≠1。
2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定义域为R。
了解了什么是指数函数,还需进一步研究其性质,从“数”的角度研究其解析式有难度,我们转而从“形”的角度研究其图象,然后从图象中看能否发现规律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先研究几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图象:
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绘制图像
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分别做出以下函数图像并讨论总结图象规律:
(1)y=2x
(2)y=2x 和y=
(3)y=2x 和y=3x
展示同学们的手作图,投影电脑已制作好的图象,2.探究性质:
请同学们尝试归纳出图象的变化规律与特性: 1)过点(0,1)2)y>0 3)底数a>1时,函数在 R上单调递增,“撇型”.底数01时,底数越大函数值增长越快越靠近y轴即底大图高,底数0 3、归纳性质 将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性质(对应图象)归纳如下表,进行课件演示: 指数函数y=ax的性质(由课件展示) 三、指数函数的应用 1.例:已知指数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的值。解:因为的图象经过点,所以 即,解得,于是。所以。 由学生抽象出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其中指数函数x的范围以及对a的限定不强加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得出。 由具体的几个指数函数的图像发现规律总结这类函数性质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互相讨论发现规律。做图应多做几个如 图象,借助多媒体,在电脑中将几个图同时展示于一个坐标系,从而使学生较直观地认识到指数函数的图象。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特征,帮助学生总结函数性质,培养学生形数结合的能力。 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以展示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研究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 简单应用指数函数单调性判断大小不等式的解法及底互为倒数的指数函数的图像间的关系.归 纳 整 理,提 高 认 识 以上我们研究指数函数经历了一个由“具体”(研究几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到“一般”(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再由“一般”到“具体”(应用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研究解决指数函数的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1.指数函数的定义。(研究了对a的限定以及定义域)2.指数函数的图像 3.指数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值域(0,+∞);(2)函数的特殊值(0,1); (3)函数的单调性:a>1,单调增; 0 概括、总结一堂课主要的思想方法与内容,便于学生系统性考虑所学知识。总结出性质后,再根据一般到特殊的思想,让学生做几个指数函数的草图应展示学生做图做错的,指出误区,暴露问题对于图像的剖析还欠缺,对于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研究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没有给出足够的强调与归纳。 巩 固 练 习 与 作 业 1课本:习题T2、T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检验课堂掌握,巩固练习 六、教学设计说明 1、抛出生活中的实例,需要建立一个关于指数函数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以及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用简单易懂的实例引入指数函数概念,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象突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研究几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指数函数的图象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后进行总结归纳函数的其他性质,从而对函数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4、进行一些巩固练习从而能对函数进行较为基本的应用。 七、教学后记与反思: 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理解对a的限定以及自变量的取值可推广至实数范围); (2)会做指数函数的图像; (3)能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几个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由指数函数的图像归纳其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通过探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体会研究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学习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教法分析 直接讲授与启发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一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有怎样的函数对应关系? 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木椎截取x次后,剩余量y与x有怎样的函数对应关系? 答:细胞个数y 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2x, 木棰的剩余量y与x的函数对应关系是y=。 在这个函数关系中,底数是一个常量,指数是一个变量,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你能给出它的一般形式吗? 二.指数函数的概念 1. 形如y=ax 的函数.这里a的取值范围如何呢? 主要有两个目的,使函数的定义域为R,且具有单调性.(1)假设a=0,那么当x>0时,ax=0,当x≤0时,ax无意义;(2)假设a<0,那么ax对某些x值可能没有意义,如a=-1 时,(-1)x对于x=1/4,x=1/2,...无意义; (3)假设a=1,那么y=1x=1对任意x 都是常数。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所以规定a>0且a≠1。 2.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定义域为R。 了解了什么是指数函数,还需进一步研究其性质,从“数”的角度研究其解析式有难度,我们转而从“形”的角度研究其图象,然后从图象中看能否发现规律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如何列表取值?教师与学生共同作出 图像。 设计意图: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弄清底数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对于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教师亲自板演,学生亲自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系里画图,而不是采用几何画板直接得到图像,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像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数函数出图象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的图象,观察分析图的图象特征,进一步得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四巩固与练习 例: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六.布置作业第五篇: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