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画图意识的点滴思考

时间:2019-05-15 05:3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画图意识的点滴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画图意识的点滴思考》。

第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画图意识的点滴思考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画数学故事、讲数学故事的几点思考

西海小学 王绍亭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把数学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再用讲故事的的方式讲出来,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利用“图画”的直观性来对问题中的关系和结构进行表达,用“语言”的形象表达来描述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和交流,进而导致发现,最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明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青岛版的数学教科书正好适应这种方式,由情境串导出问题串。把问题改成数学故事学生容易理解,增加了问题的趣味性,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看来,画图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前几天的美术课,刚上课准备布置学生作画,有一名学生说:“老师,这节课能随便画吗?”我当时很意外,心里想: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我问了一句:“你想画什么?”“我也没想好,我正在想!”这时多数学生都赞同随意画,愿意画什么就画什么。我说:“你们愿意画什么就随意画什么吧!”几分钟过去了,多数学生在认真的作画,可是有几个正在那儿摇头晃脑的在想,不知画什么好。王怡然问我:“老师,能不能画今天数学课上讲的数学故事?我没多想,只说了一句:你愿意画就画吧!”快下课的时候,多数学生基本完成,王怡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没有画完,我能画完了再交上吗?”第二天早晨,我刚到办公室坐下,王怡然就送来了他画的画,她涂了色,看上去很漂亮。我说你给我讲一讲你画的内容吧!

一开始,我有意无意的听着,可是听了几句,忽然有一种想法在头脑中闪过:让学生把学习的数学内容画出来,在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岂不妙哉?!

在下一节数学课上,我以“画数学故事、讲数学故事”为题进行动员,学生们一听都很高兴,非常愿意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方式。

这种集美术、数学、写话、说话多种形式融为一体的教学新思路,在我脑海里逐渐明晰起来,我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思考,并且在一周的时间里我开始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学生画数学故事的积极性很高,讲故事也是争先恐后的。我也逐步改进操作方式,把这种模式延伸到家长哪儿,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数学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进行修改、完善,在构思把数学故事以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4月29日,进行了西海小学第一次画数学故事、讲数学故事比赛,这次比赛,共评选出10名优秀选手,主要是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灵感与激情。

从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学生对图画的一种感悟决不是仅仅靠某一节课的培养而获得的,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学生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而只凭空想象或参考一些图本上的图案来画画,有很大的的局限性。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美术素养的培养。

为此我也进行了些许尝试,从而引发了自己的点滴思考。

一、引导学生画自己喜欢的图画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画喜欢的卡通形象的图画。例如喜洋洋、美羊羊,熊大、熊二,海绵宝宝等等,故事情节随自己的想象而展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去画,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即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不刻意最求多么完美,表达清楚就行。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画的画比较“初等”,表达的故事情节不够全面,这是正常的,因为学生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图画来讲故事本身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有效地说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就是好的办法,而且图画正是借助了图形的直观,而“直观”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图画,就是同一个题材,不同的学生画的图画也会不同。所以,学生自己想像的画,更容易表达出学生的理解。因此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挖掘这些图画中的价值,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更重要。

1.运算类的图画

在最初的计算教学中,我只是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因此,学生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计算的兴趣不高,感到枯燥无味,进而导致计算正确率低,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用竖式计算23+35=?这道题时,学生采用了画图讲故事的的方式帮助自己理解了算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明确了每一个数字的意义,从而提高了计算技能,激发了计算兴趣,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类

画图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需要画图与问题的难度、学生对情景的熟悉程度、学生的年龄特点都有关系。如在前几天数学教材中都出现了逆向思维的实际问题,而这部分知识既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依然让学生采用画图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中出现一幅图画:两头大象吃了一筐香蕉共56个,一头大象吃了29个,另一头大象吃了多少呢?了解图画内容后,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讲一下这个故事,允许拓展延伸,丰富图画的内容。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很高涨,都想展示自己想象的故事情景。

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单元中,有四幅图,时间在变化,里面的主人也在做不同的事情。当看到这道题时,绝大多数学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对这道题“束手无策”。当我提示大家先看时间,再看做的事情,再联系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后,许多学生在纸上开始了“涂涂画画”,在这不经意的涂画之中他们找到了获得新知后的快乐。在解决这道题时,学生虽跟以往一样,采用了画图的方式,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前期知识的积累,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从形象的示意图过渡到了较为抽象的线段图。有了图画的支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并不感到十分困难。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把故事情节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再把故事讲出来。

3.特殊问题类

在数学教材中,每个信息窗都有情境图,这些情境图都是生活中的事例,这些事例就是数学故事,学生能把这些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就是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教材第80页的加减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标本每个17元,贝壳背个25元,海豚玩具每个23元,海螺每个13元。教材中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让学生在解决教材中提吃问题的“用50元钱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采用编写数学故事的方式来进行,鼓励学生尽量多提出一些问题,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重视画故事、讲故事在反思、交流中的作用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只有多反省、思考、探索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交流的意义在于在可以让更多的人和你一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分享的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画和讲”进行交流、反思无疑更加直观。

三、重视“画和讲”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培养 学生“画和讲”的过程应该与数学思维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画和讲”本来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采用“画和讲”,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技巧、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实际上,根据对问题编写数学故事,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图案并画出来,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这些都必然会与现实生活、数学思维紧密联系。教师要把这种联系适当凸现出来,鼓励学生表达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维;鼓励学生根据故事、图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等。

总之,让学生能够主动地通过画数学、讲数学故事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将是我今后不断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的几点体会

罗旧小学

周福刚

摘要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与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心理学家托伦斯曾做过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它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竞争意识 培养

一、竞争的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实践证明竞争可以让学生产生这种状态。什么是竞争呢?教育心理学认为:竞争是指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过程。

二、竞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数学学科课--数学活动课--数学兴趣课--数学竞赛活动。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基础向高深延申,从而构成一个坚实的宝塔结构,其中的竞赛活动就是这个宝塔的塔顶。在这一体系中,数学学科课和数学活动课尽管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法定的教学内容,都有法定的教学时间,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也就是“下要保底” 的教学;而数学兴趣课和数学竞赛活动则是“上不封顶”的教学。因此,我们的数学竞赛活动应当以数学学科课为基础,以数学活动课为阵地,以数学兴趣课为助推器,它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也不能自成体系。这样,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素质,又能促使那些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可见,好的小数竞赛活动不仅无碍素质教育,而且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认为,小数竞赛活动是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几种方式。

1、在数学课上适当采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竞赛时比平时正常情况下更能投入学习。竞赛时,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得第一,得到表扬,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如在分组教学中学生做练习题目时我就让最先完成的那个同学在自己组的小黑板上展示自己的题目。

如做简便运算:

168-52-48 125×88 1300÷25÷4 小组内的同学争先恐后的认真做题目,都想上去展示;但是老师又讲了当你认为别人做错了时候有上去更正的权力。有的学生很快做好了,但很又被人更正过来了,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在下次做时格外小心认真。还有就是一些学生的字迹不够工整也被别人更正了,下次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2、在单元测试时我也采用了竞赛的形式。

我把一个班的同学都分成了两人一组形成了竞争对手,让成绩和能力相当的学生组成对手。看哪个同学进步的快,分数较低的那一位同学要值日一个单元,至到下次他考赢了他的对手,再让对手去值 2 日,有些同学边赢了三次很高兴,但第四次考不赢了,他也知道了对手的强劲,又在暗下决心再努力了。

3、在小组内学生的组是让学生成绩作主的。

在单元测试时,我把每次学生的成绩都登记下来,在小组分数最高的那个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光荣,很多同学都想当这个小组长。有的同学连任几次,也有同学交替担任形成了一种竞争氛围,还有情况有的同学好不容易和原组长考了一样的分数,他向老师求当小组长,我让他自己和原组长商量,原组长也很大量让给他了,他也很高兴很尽职地工作也更加努力地学习。

4、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形式和方法很多,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如:如口算题开火车、接龙、看谁算得又队又快、夺小红旗等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通过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高。

数学能力是儿童超出各科知识之前首先表现来的能力,并极具发展潜力,数学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得他们不拘泥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数学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数学能力,使那些天资优异的孩子们的才华得以最充分的开发。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需要。通过教学的多样也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以上是我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几点体会请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教学月刊数学版》

联系方式:电话*** QQ:632272339 3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从开始走向教师的岗位,我就从事小学低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在接受了一系列新课改理念的洗礼并付诸实践之后,我体会到要创设切实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更新和行为的跟进。

一、重视有意注意的培养

我是1999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没有实践经验作支撑,对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堂好课”缺乏感性的认识,学校里只要有数学教研课我就主动去听,经常去听也就听出一些门道来:低年级学生首先要重视有意注意的培养。

例如低年级数学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我请教一位教低年级的老前辈,就低年级抄错问题上谈谈怎样预防。她谈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平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了,而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说出,就错不了。如果他能读出来后再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错数字。

对于一次完成一整页口算题来说,学生经常虎头蛇尾。对于这种情况,也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可避免的先集中后分散的特点。在实践中,我多次观察过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都是后面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教育学生

应认真、仔细做每—道题;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在做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多,正确率明显提高。我让学生做20道题,有时要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练,细水长流地练,而且采取一定的表扬或鼓励措施,学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题,错误会明显减少。

二、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低年级数学老师,我们要走进小孩子那五彩缤纷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例如我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的一个片断:

在课堂上我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人也附和)“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大多的学生赞同)“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我鼓励着。

“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

飞的鸟宝宝。”

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作为老师不要急于否定,要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

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适当地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的?”。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三、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

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1、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

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要熟练撑握,做到算的快、算的准,要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

2、重视错题的分析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

我深入分析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我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指出错因,是由于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让学生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得以巩固。“改错”不仅能满足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起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四、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每天的训练、持之以恒,慢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每学期都要求家长为孩子买一本口算册,我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都做对的孩子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对口算的重视。另外,口算作业也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

已经过去的13年,丰厚了我的教育人生;即将到来的新一年,我将用心创造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摘 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

【关键词】问题情境;思维意识;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教师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芽。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老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6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学生排路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①7、8、9……,一共有11个人;②把5分成4和1,4和6组成10,10+1=11;③把6分成5和1,5和5组成10,10+1=11;④6+5=11,因为我知道5+5=10,10+1=11……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扩展应用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全校老师(13人)带领同学(65人)去“乐山大佛”参观,在购票处贴着一张门票价格表:成人票50元,学生票20元,团体票(10人以上)25元。你打算怎样购票?面对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亲身去实践,并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创造性解决。显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四、重视课本阅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演示题一般都是老师自行朗读,边朗读边列式或计算,其实这是训练学生自行阅读的最好机会。于是我们就将老师的演示题改为学生读,一人读,二人读……。一直到读正确为止。这时的读,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这种机会也很多,几乎每节课都有,若把这些机会让给学生了,学生读的机会也就多了,读的训练自然也就得到了落实。通过对读图、读表、读文字材料,可以实实在在地推进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小哪个数可以刚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百分数”后,做小会计师,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五、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的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完新知识后,应联系实际生活,设计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

其实,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途径还有许多许多,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只有多用,才能有效的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可以利用辨证唯物主义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方法来根据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途径、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实现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及提高。我希望老师们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使学生看到数学如何才能够应用到真正的“现实生活”问题上去,并且可望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会自然产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机会,明确“数学模型化”的确切意图,从而实现二十一世纪的一个主要目标——有效应用数学。

下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画图意识的点滴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画图意识的点滴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笔者就如何......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成果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成果 实验小学东校区 孟军玲 存在现状: 1、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有问题不敢提,怕老师或同学嘲笑。(不敢问) 2、教师不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内容提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川省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中心学校 龚 军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不竭的动力,从小培养学生的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可以说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茁壮成长。我从实践体验者......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