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饮食与健康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题
食品与健康
瓜洲中学
吴玲
一、设计思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由传统的―吃饱,吃好‖转向注重―营养、健康‖为主的生活模式。而且也逐渐意识到现在很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饮食与健康问题现在倍受大家的关注。
据有关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中营养不均衡者日益增多。我国现有3亿多的学生,学生的健康是现在每个家庭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作为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的高中生,有必要了解一些饮食方面的知识,并且应该尝试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检验一些营养物质,既使学生身心受益,又能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对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与生活》课程中,仅仅促使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以及由于人们对化学使用不当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促使学生在认识目前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形成从我做起,为社会问题的解决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的意识的同时,掌握适当的方法与原理,为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尽自己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可以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对采取的方法有深刻的认识。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调查研究,在分析讨论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与生活》教材强调的不是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该课题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化学与生活》专题2学习之后开展的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
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在内容安排上,以促进人体健康为主线,介绍了促进人体健康应采取的各种措施,即通过合理饮食摄取能量、补充人体的必需元素,通过合理使用药物抵抗疾病。本专题对必修1和必修2中的有关内容起到巩固与拓展的作用,如:第一单元中―加碘盐与补碘‖的内容,是对必修1专题2第一单元碘性质知识的拓展;第二单元中―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中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是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中油脂、糖类、蛋白质知识的巩固,本教材只是更多地从与生活的关系来介绍。
设置该专题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把知识运用于实际,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食品中的营养元素及鉴定方法;
(2)了解食品中的营养素及营养成份的检测;
(3)调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理解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中的化学。
(2)学生协作精神、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三大组,每组有组长负责安排组员的具体工作。分别上网或上图书馆查找
研究性学习课题
资料。
第一组:
引言:人体由80多种元素组成,按其在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占人体总重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称为宏量元素,如氧、碳、钙、氢、磷、镁等11种,而微量元素是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大多数学者公认的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它们分别是铁、铜、锌、钴、锰、铬、钼、镍、钒、锡、硅、硒、碘、氟。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需求量很低,但其作用却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合理摄入各种必需元素。
a组、海带中真的有碘元素吗? b组、含氟牙膏里真的有氟元素吗? 第二组:
引言:饮食的合理调配,是指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c组、丹阳特产的封缸酒里有葡萄糖吗?
d组、橙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和商标上标注的一致吗? 第三组:
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e组、腊肉中存在亚硝酸盐吗?
f组、炸油条所用的膨松剂有铝元素吗?
2、整理和分析各自所查得的资料,然后进行实验。
3、分析实验结果,并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组:
a组、海带中真的有碘元素吗?
【实验原理】海带有含有碘化物,利用H2O2可将I-氧化成I2。先将干海带灼烧去除有机物,剩余物用H2O2-H2SO4 处理,使得I-被氧化成I2,2I-+H2O2+2H+ = I2+2H2O,再用淀粉检验I2。【实验用品】干海带、过氧化氢溶液、硫酸(3mol/L)、酒精、淀粉溶液、烧杯、试管、坩埚、坩锅钳、铁架台、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刷子、漏斗、滤纸、火柴、剪刀 【实验步骤】
1、称取3g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不要用水洗)。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
2、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成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min-3min,使可溶物溶解,过滤。
4、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再加入约1ml H2O2溶液。观察现象。
5、取少量上述滤液,滴加1mL淀粉溶液。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滤液中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色,说明海带中确实含有碘元素。
【生活向导】经常吃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可以补充体内的碘,但是注意摄入的碘过量,有可能引发甲状腺机能亢进。b组、含氟牙膏里真的有氟吗? 【实验原理】在牙膏成分中,含有单氟磷酸钠或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氟化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F-,能使硫氰化铁溶液由血红色变为无色。反应如下:
研究性学习课题
Fe(SCN)
3+ 6F– = [FeF6] 3–
+ 3SCN –
(血红色)
(无色)
【实验用品】牙膏、0.1mol/L FeCl3溶液、0.01mol/L KSCN溶液、蒸馏水、玻璃棒、小烧杯、试管
【实验步骤】
1、取少量牙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
2、在0.1mol/L FeCl3的溶液中滴入l至2滴0.01mol/L KSCN溶液,呈血红色。
3、把少量牙膏澄清液放入这血红色的溶液中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红色褪去,说明牙膏中含有F–。
【生活向导】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生长发育、骨骼代谢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人体摄入适量的氟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摄氟过量会造成骨骼和牙齿的损害,即所谓氟骨病或斑釉症。
第二组:
c组、葡萄酒里有葡萄糖吗?
【实验原理】葡萄糖有醛基,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酒精灯、封缸酒、CuSO4溶液、NaOH溶液。【实验步骤】
1.在一支试管里,加入约3mL干红葡萄酒。
2.另外取一只洁净的试管,加入2~3mLNaOH溶液,再滴加3~4滴CuSO4溶液,配成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
3、将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到上述试管中,加热后,观察现象。【实验结论】观察到有红色的沉淀生成,说明葡萄酒中有葡萄糖。
干葡萄酒是指含糖量(以葡萄糖计,下同)小于或等于4.0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干桃红葡萄酒。市场上的干酒都是遵循这样的标准
半干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是指含糖量4.1~12.0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半干红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
半甜葡萄酒 半甜葡萄酒是指含糖量12.1~50.0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半甜红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半甜桃红葡萄酒。
甜葡萄酒甜葡萄酒是指含糖量大于或等于50.1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甜红葡萄酒、甜白葡萄酒、甜桃红葡萄酒。市场上的冰酒、贵腐酒都是遵循这样的标准 除了以上的这些酒还有起泡葡萄酒也含糖的
而唯一不含糖的葡萄酒就是白兰地这样的蒸馏葡萄酒
【生活向导】糖尿病患者最好控制饮酒。尽量选择酒精度数低的酒,如啤酒等。d组、橙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和商标上标注的一致吗? 【实验原理】
已知维生素C与I2发生反应:C6H8O6 +IC6H6O6 + 2H+ +2I-
又知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利用滴定原理测定几种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看与商标上标注的是否一致。【实验用品】淀粉溶液、7.50×10-3mol/L标准碘溶液、蒸馏水、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铁架台、白纸
【实验步骤】
研究性学习课题
1、洗涤仪器,检查滴定管是否漏夜,润洗后装好标准碘溶液待用。
2、打开橙汁包装,用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中移入20.00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淀粉溶液。
3、在锥形瓶下面垫一张白纸,小心滴入标准碘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溶液颜色刚好变为蓝色。
4、数据记录与处理。
5、按上述操作重复一次。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结论】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mg·L-1左右。
【生活向导】与鲜榨橙汁相比,完整的橙子当中含有更多的纤维素和果胶,橙子皮中的白色物质特别富含抗氧化成分类黄酮。而加工过的橙汁,与鲜榨橙汁相比,营养保健成分又有损失,有的还添加了一些糖分。可见,如果真正想获取抗氧化健康成分,首选的方式是吃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退而求其次,可以喝鲜榨汁,而后的选择是喝加工纯果汁。
第三组:
e组、腊肉中存在亚硝酸盐吗?
【实验原理】亚硝酸根离子在醋酸中能使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然后与甲萘胺生成红色的偶氮染料。
【实验用品】漏斗、铁架台、铁圈、滤纸、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对氨基苯磺酸、甲萘胺、硝酸、醋酸、腊肉 【实验步骤】
1、将腊肉碎块浸泡在100mL的醋酸中4小时,形成了橙黄色的浸泡液。
2、过滤橙黄色的腊肉—醋酸浸泡液。
3、取滤液蒸发浓缩溶液呈淡黄色。
4、在浓缩液中加入少量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再加入少量热的甲萘胺溶液。【实验结论】最终溶液呈粉红色,腊肉中存在亚硝酸钠。
【生活向导】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经常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此类食物要少吃,实在要吃,可同时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f组:炸油条所用的膨松剂有铝元素吗?
【实验原理】取小块油条切碎后经灼烧成灰,用6moL·L-1HNO3溶液浸取,浸取液加巯基乙酸溶液,混和后加铝试剂缓冲液。加热后如观察到有红色溶液生成,即样品中含有铝。【实验用品】坩锅、高温炉、烧杯、试管、试管夹、油条、6moL·L-1HNO3溶液、巯基乙酸溶液(HSCH2COOH)、铝试剂 【实验步骤】
1、切几小片油条将其放入坩埚中灼烧,3-4分钟后油条燃烧了起来,四周开始有了一些黑色。6分钟时油条全变黑
2、将油条取出放入高温炉中灰化,大约4分钟黑色油条变白。
3、将灰化的油条冷却后放入6moL·L-1HNO3溶液中浸泡40分钟。
4、用―水浴法‖将其蒸干,这步用了我们30分钟。
5、将所得产物加水溶解。
6、取2mL溶液滴加5滴巯基乙酸溶液,然后滴加铝试剂。【实验结论】滴加铝试剂后,溶液颜色明显变红。
【生活向导】油条、薯条等都含有铝,食用含铝添加剂的食品,是人们摄入铝的主要来源之一。油条是许多人常吃的一种食品,它在制作过程中,常加入明矾和苏打,使其含铝量较高。铝会在人体内不断的累积,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干扰人的思维、意识和记忆功能,严重者可能痴呆。因此油条和薯条要少吃!
研究性学习课题
六、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学生开始尝试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提高了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学生搜集资料,进行实验完成报告的过程。此外,对教师和学校条件要求较高,教师是否发挥了引导者作用,实验室是否能提供相应的条件等。
―新课改‖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一次机遇,需要我们更加深刻理解教育工作的内涵,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为课程改革的深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探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探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探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设计者姓名:
设计日期:
所属年级:
高三年级
研究学科:
化学课题组成员(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高三年级(7班)全部学生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选修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比例。现在人非常注意养生之道,就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一个讨论的话题——饮食与健康,这部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因此引出本课题。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探究,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研究和调查,使学生对饮食与健康有正确认识,知道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的食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主动屏弃垃圾食品,注重绿色食品,做一个懂得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健康人,并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理解课本内容,了解健康与平衡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有规律的锻炼息息相关的联系。
2.通过教学,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掌握健康知识,更新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并用于指导其养成且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写出调查报告。
3.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际、与人协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2.体验参与的快乐,学会与同学相处,相互合作。3.养成善于研究分析、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4.培养重视健康、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5.通过活动,增强相互关心、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2.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3.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有一定的了解。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5.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中国人的健康膳食应当遵循什么原则。2.健康饮食有哪些新观念。3.懂得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食品。4.知道如何健康饮食。5.吃什么能使你更聪明。6.考试期间吃什么好。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通过布置任务:收集自家餐桌上的常见食品。2.通过上网收集和到图书馆查资料收集有关资料。
3.给学生补充课外的有关平衡饮食金字塔的图示。
4.通过学生写小论文的形式深入了解健康饮食。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每个专题都会有一份调查报告,每个专题都会制作相应的手抄报,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活动体会,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份来自自己、同组组员、他组以及老师评价形成的综合评价。
五、资源设计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1.提供一些对健康有益的食品图片。
2.提供相关健康饮食的网站给学生 3.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4.评价量规。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调查问卷;照相机。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 接触、讨论问题。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 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1.呈现不健康饮食带来危害的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
1课时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列举课题名称
1.组织学生讨论。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3课时1.讨论要比较全面地了解饮食与健康,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调查呢?
2.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方面,确定研究主题。比如:
1.中国人的健康膳食应当遵循什么原则。2.吃什么能使你更聪明。
3.考试期间吃什么好。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可以为收集资料小队、实地考察小队、科学实验对等。
1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制订合作学习规则(或者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调查记录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3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开题报告和评审
1各小组向全班分享研究计划(方案)
2小组成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所须完成的任务,所须呈现的成果,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约定,做出怎样的行动才能评出最高等级。可用类似宾馆的“星级”评定。
1组织学生聆听各组的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商讨出有效的活动内容。
2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建议。3为学生提供研究结果的评价量规。
第三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一.收集资料活动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一部分同学上网下载,其余的同学广泛搜集各类相关书籍资料。二.各小组及时把当天活动内容集中起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指导教师主动向各组了解获得的信息资料。
三.各活动小组行动结束后,如实地向同学们展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再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列出活动主要内容,写出简单的活动结论。
1.让学生准备好笔记本,把查到的资料做好登记。
2.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3.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个学期
第四阶段 评价、总结与 反思阶段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将近一学期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成果制作成PPT,也可以是一些照片、手抄报、调查报告等。2.各成员参照(评价表1)进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参照(评价表2)汇报小组自评。
4.当所有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还要参照(评价表2)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展开评价。5.各成员集成自评、组评、他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评价表4)。
老师根据一个学期以来,各小组活动情况,利用(评价表3)给出教师意见。老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给出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
3到4课时
第三篇:化学与生活(饮食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化学与生活(饮食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一、指导教师:许萍
二、参加对象:高一年学生
三、课题名称:《饮食与健康》
四、课题背景概述
食物科学和营养学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学科,其原因部分是因为该学科固有的意义,部分是因为有关的知识正在增长,新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从世界意义来看,近年来一个最有意义的进展大概就是对蛋白质需要的重新估价。现在更多人认为,对成年人来说,蛋白质的需要曾经被过分的夸大了,以前曾认为世界上许多地区是蛋白质不够(或者说有差距),现在看来,应当是能量的差距,从实际意又来看,这就意味着某些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原本以增加蛋白质食物的供应为目标的各种努力,现在应转为增进食物总产量的方法为目标。而在许多发达地区,虽不缺少蛋白质,但由于动物蛋白的成本高,就使得新品种的植物性蛋白食物得到了发展。
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是一个意义越来越大和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领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许多人是太胖了,而肥胖对健康是一种威胁。因而对于通过运动来减轻体重的兴趣就日益增长。冠心病与饮食有关的证据促使许多人去重新估价饮食中动物脂肪和糖的地位。饮食中纤维素的作用是目前争论很多、研究很多的一个问题。总之饮食与健康之间的综合关系,现在正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五、课题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 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2、通过上网和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川菜的最主要特点是辣,不仅仅在四川:在云南、贵州甚至湖南、广西一带,都是“一餐无辣饭不饱”,这便是问题之所在。中国北方吃辛辣用以御寒,但在温暖的南方,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偏爱辣味。辣能刺激人们食欲固然是一种说法,但四川一带千年以来形成一种以辣味主要特色的菜系,必然有它的特殊原因。或许和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或许这和某些历史原因有关,或许这和当地的文化有关,但这些仅仅是假设。这个问题我们将做进一步的研究,查阅资料,访问一些晋江的四川人,准备从地理、历史、文化各方面了解四川,而不是将川菜系孤立地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后能将川菜与当地文化联系起来,得到确切的答案。
六、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1、各成员分工协作,分别上网或上图书馆查找以下各部分资料:川菜的历史、特色、误区、益处。
2、各成员整理和分析各自所查得的资料,然后进行汇总、交流。
3、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相关的资料,制定一份调查卷,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介绍历史、特色、误区以及辣的益处.
4、分析问卷的调查结果,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
第四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背景】
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更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在一体化的世界中,各国人民交往越来越频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饮食这方面的探究,可以小见大,况且我们认为,饮食文化的差异是历史而不是自然造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他们文化的浓缩。我们主要是想利用收集到的资料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研究方法】
1、采访餐饮界人士
2、行动研究
3、收集资料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2年1月3日确定任务安排
第二阶段:2012年1月13日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2012年2月3日汇总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成果】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并在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系统的资料;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法。也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
在结束研究后,我们整理的成果如下:
一、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西方国家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饮食结构适应于高纬度的地理和气候。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
二、饮食观念与准则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对于饮食重科学,讲营养,所以近代的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调思潮,特别强调养生,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尽管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身,但我们的烹调术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性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过程中。
我们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人们内心之于“色、香、味”,而没有提及营养组合,从来都是“味”字“挂帅”的。
三、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四、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五、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六、用餐礼仪有区别
在食仪上,西方奉行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也表现了西方对个性的尊重。及至上菜后,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一道菜吃完后再吃第二道菜,前后两道菜绝不混吃。中餐则一桌人团团围坐合吃一桌菜,冷拼热炒沙锅火锅摆满桌面,就餐者东吃一嘴西吃一嘴,几道菜同时下肚,这与西餐的食仪截然不同,体现了“分别”与“和合”的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另外,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也不要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
【研究感想】
研究性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磨砺、锻炼,让我们在实验中检验自己。
第五篇:饮食与健康主持稿
“饮食与健康”主题队会方案
活动目的: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预防“病从口入”有密切关系,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地点:四(2)班教室
主要形式:歌曲、视频、问答题等。
主持人:江欣仪、郑巧 活动内容:
1、合理膳食的视频
2、有关饮食与健康的问答题
3、饮食与健康的视频
4、饮食安全儿歌
5、饮食常识
活动准备:
1、PPT制作。
2、视频下载。
活动过程:
点击图片:党旗飘飘
A: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展的队会主题是(AB一起说)“饮食与健康”,总共有五个模块内容。B:第一模块,先来看一段《合理膳食》的视频,并进行反思。(ppt)
A:这位同学他怎么啦?大家回想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为什么会被送进医院?(请同学回答)
B:(ppt):如果同学们也暴饮暴食,小小的胃一下子装得满满的,肠和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就意味着要吃药打针。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像花生、核桃、水果等可以增加营养的摄入,就可以吃一点。但买食品时还要注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过了期的食物就不要吃了,否则也会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
A:第二模块问答题:(ppt)第一题,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请同学回答)答案:吃饭
B:(ppt)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早餐、午餐、晚餐最合适呢?(请同学回答)答案:早餐7:00-8:00,中餐11:30-12:30,晚餐6:30-8:00。
A:第二题,“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对吗?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以说。(请同学回答)
答案:不对
A: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就会挨饿上课。而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所以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的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像牛奶加面包或者鸡蛋就更好了。
B:第三题,“一日三餐哪一餐最主要?为什么?”同桌互相讨论。(请同学回答)答案:早餐
B:营养专家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每天吃一顿好的早餐,可使人长寿。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而晚餐吃的太多,会影响睡眠,所以不要吃的太饱。所以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A:最后一题,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请同学回答)
答案: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看电视边吃饭对吗?为什么?(请同学回答)
答案:不对。
B:吃饭时情绪要稳定专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会引起情绪变化。看到高兴时哈哈大笑,看到悲伤时擦眼流泪。这样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也是不卫生的,你们是这样吃饭吗?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A:第三模块,我们再看一段《食物与健康》的视频。(播到哪说到哪)
B:爆米花吃多了,对人体,特别是儿童的造血系统、神经和消化系统都有害。
A:泡泡糖多吃对身体不利。
B:榨糖鲜榨橙汁比汽水的热量还要高,糖份也比汽水多,推荐吃原水果。
A:松花蛋常食会引起人体铅中毒。
B:臭豆腐在发酵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它还是分解蛋白质的腐败物质,对人体有害。A:味精摄入过多会使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升高,可引起短期的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B:腌菜,长期吃腌菜会增加患心脏病额机会,腌菜里面还含有致癌物质。
A:鱼干片咀嚼时间过长后浪费唾液,降低消化功能。
B:油条,如天天吃油条,铝就很难从肾体内排出,体内铝过多,对大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害,甚至会引起老年性痴呆。
A:咖啡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成分,会使血管收缩代谢增快,胃酸尿量增多。
B:腌制食品里含有致癌物质尽量少吃。
A:烧烤食物常吃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B:油炸食品,油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
A: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B: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
A:槟榔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
B:第四模块,全班齐读《小学生安全知识儿歌》
饮食安全
饮食卫生记心头,饭前一定要洗手,用餐时间不嬉笑,细嚼慢咽消化好,无证摊贩东西脏,不洁食品不进口,自带午饭要加热,生吃瓜果要洗净。
A:第五模块,饮食常识(ppt第1-5条)
B:6-10条
A:11-15条
B:总结:
涉及到健康饮食的知识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只能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可以借这次班会的机会,让大家了解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能够更加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实际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