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数学对数的运算法则
课题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题.
2.通过法则的探究与推导,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想,渗透化归思想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法则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数的运算法则及推导和应用
难点是法则的探究与证明.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对数的概念,那么什么叫对数呢?通过下面的题目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看到
这个式子会有何联想?
由学生回答(1)(2)(3)(4).
也就要求学生以后看到对数符号能联想四件事.从式子中,可以总结出从概念上讲,对数与指数就是一码事,从运算上讲它们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既然是一种运算,自然就应有相应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对数的运算法则.
二.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
对数与指数是互为逆运算的,自然应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已知的指数运算法则来探求对数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指数的运算法则.
由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看: .
然后直接提出课题:若
,,是否成立?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实例说明其不成立(如可以举而),教师在肯定结论的正确性的同时再提出
可提示学生利用刚才的反例,把,而32=5改写成 应为
,还可以让学生再找几个例子,.之后让学生大胆说出发现有什么规律?
由学生回答应有 成立.
现在它只是一个猜想,要保证其对任意怎么证呢?你学过哪些与之相关的证明依据呢?
都成立,需要给出相应的证明,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可以利用对数概念,性质及与指数的关系,再找学生提出证明的基本思路,即对数问题先化成指数问题,再利用指数运算法则求解.找学生试说证明过程,教师可适当提示,然后板书.
证明:设
则
,由指数运算法则
得,即 .(板书)
法则出来以后,要求学生能 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由学生指出.注意是每个真数都大于零,每个对数式都有意义为使用前提条件).
(2)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条法则: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和.
(3)若真数是三个正数,结果会怎样?很容易可得
.
(条件同前)
(4)能否利用法则完成下面的运算:
例1:计算
(1)(2)(3)
由学生口答答案后,总结法则从左到右使用运算的级别降低了,从右到左运算是升级运算,要求运算从双向把握.然后提出新问题:
.
可由学生说出证明.
证明:设
则
.得到大家认可后,再让学生完成,由指数运算法则得
.
教师在肯定其证明过程的同时,提出是否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能否用上刚才的结论?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把 看成 再用法则,但无法解决 计算问题,再引导学生如何回避 的问题.经思考可以得到如下证法
.或证明如下
,再移项可得证.以上两种证明方法都体现了化归的思想,而且后面的证法中使用的拆分技巧“化减为加”也是会经常用到的.最后板书法则2,并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法则2.(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差)
请学生完成下面的计算
(1)
(2).
计算后再提出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即改为
下:
设 则,并将其一般化
学生在说出结论的同时就可给出证明如
.教师还可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它证明方法,可在课下研究.
将三条法则写在一起,用投影仪打出,并与指数的法则进行对比.然后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法则了解法则的由来.(怎么证)
掌握法则的内容.(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叙述)
法则使用的条件.(使每一个对数都有意义)
法则的功能.(要求能正反使用)
三.巩固练习
例2.计算
(1)(2)(3)
(4)
解答略(5)(6)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
例3.已知
,用
的式子表示
(1)(2)(3).
由学生上黑板写出求解过程.
四.小结
1.运算法则的内容
2.运算法则的推导与证明
3.运算法则的使用
五.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设计中,教师特别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深究任务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数据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让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进行.当然在活动过程前后的独立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集体讨论也属于探索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过独立思考,多种多样的方案、不同的推测结论、各具特色的陈述理由才会形成集体讨论,才会热烈而富有启发性.而在实施时,教师考虑到学时的限制,把有些活动的思考与讨论作为作业预先或者事后布置给学生(如本节作业).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组织和表达的机会,其合作及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第二篇:高一数学对数及其运算3(写写帮推荐)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2.1对数及其运算
(三)教学目标: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 教学过程:
1、首先可以通过实例研究当一个对数式的底数改变时,整个对数式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求 设,写成指数式是,取以 为底的对数得
即.
在这个等式中,底数3变成 后对数式将变成等式右边的式子.
一般地
关于对数换底公式的证明方法有很多,这里可以仿照刚才具体的例子计算过程证明对数换底公式,证明的基本思路就是借助指数式.
换底公式的意义是把一个对数式的底数改变可将不同底问题化为同底,便于使用运算法则. 由换底公式可得:
(1).
(2)
2、例题: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证明:
证明:设,,则:,,∴,从而 ;∵,∴即:。(获证)
2、已知:
求证:
证明:由换底公式,由等比定理得:,∴,∴。
3、设,且,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 求证:;2 比较的大小。
1 证明:设,∵,∴,取对数得:,,∴
;
2,又,∴,∴,∴。
课堂练习:教材第109页 练习A、B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对数的换底公式 课后作业:P115习题3—2B,1、2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三篇:高一数学教案:对数的概念1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课
题:2.3.1 对数-对数的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背投
教材分析:17世纪初,为了解决很多位数的数字繁杂的计算而产生了对数。现在用对数进行大数的计算已被新的运算工具所取代,因此中学对于传统的对数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但对数函数应用还是广泛的,后续的教学内容也经常用到。
本节讲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对数函数。对数概念与指数概念有关,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在一般对数定义logaN(a0,a1)之后,给出两个特殊的对数:一个是当底数a10时,称为常用对数,简记作lgNb;另一个是底数ae(一个无理数)时,称为自然对数,简记作lnNb。这样既为学生以后学习或读有关的科技书给出了初步知识,也使教材大大简化,只保留到学习对数函数知识够用即可。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第2.2.2节的例4中,我们研究了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设该物质最初的质量是1,则经过x年,该物质的剩留量y0.84,由此,知道了经过的时间x,就能求出的该物质的剩留量y;反过来,知道了该物质的剩留量y,怎样求出所经过的时间x呢?
●特别地,经过多少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为原来的一半?
二、新授内容:
上述问题也就是求满足0.840.5中的x,此时问题就转化为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定义:一般地,如果 aa0,a1的b次幂等于N, 即 aN,那么就称b是以a为
bxx底 N的对数,记作 logaNb,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b由对数的定义可知,aN与blogaN两个等式所表示的是a,b,N三个量之间的11同一关系。例如:39log392;log42422
22根据对数的定义可知,要解决本节开头提出的问题,就只要计算log0.840.5的值。●对数式logaN的理解
⑴是一种运算:已知底a和幂N求指数的运算,即求关于x的方程aN的解 ⑵是一个记号:用和幂N表示对应的指数的记号,是指数式aN的另一种等价表示形式logaNx
●⑴底a的要求大于零不为1。
⑵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N0)⑶loga10,logaa1
∵对任意 a0且 a1, 都有 a1 ∴loga10 同样易知: logaa1
三、讲解范例:
例1.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
⑴216; ⑵3a4xx03b1; 27⑶520; ⑷()0.45 解:⑴log2164 ⑵log3273
⑶log520a ⑷log10.45b
212例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
⑴log51253; ⑵log1332; ⑶log10a1.699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解:⑴53125 ⑵(12)3 ⑶101.699a 3●常用对数: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为了简便, N的常用对数log10N简记作lgNb。如log10a1.699简记作lga1.699
自然对数: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为了简便,N的自然对数logeN简记作lnNb。例如:loge3简记作ln3;loge10简记作ln10
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log264; ⑵log927 解:⑴由264,得log2646
⑵设xlog927,则 927,,即3例4.求下列各式中的x
⑴log8xx62x33, 得x33,所以log927 222⑵logx27 34⑶log2(log3x)1 ⑷log5(lnx)0
例5.证明对数恒等式:alogaNN
logaNb●如果把 aN 中的 b写成 logaN, 则有 aN
四、练习:
五、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⑴对数的定义,⑵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 ⑶求对数式的值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
第四篇:高一数学教案:3.2.1对数及其运算(二)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3.2.1对数及其运算
(二)教学目标: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1、复习:(1)、对数的概念,(2)、对数的性质,(3)、对数恒等式
2、推导对数运算法则:
logaMNlogMNaMlogaN
logalogaMlogaN logaM
logaM3例子:
1、求下列各式的值:
2、计算:计算:
3、用logax,logay,logaz表示下列各式:
解
(注意(3)的第二步不要丢掉小括号.)
4、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5、课堂练习:教材第107页 练习A、B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对数的运算性质 课后作业:P114习题3—2A,4、6
第五篇:高一数学
如何科学合理的学习高一数学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1)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 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一数学学习的五个不良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 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哪些变化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
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
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别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再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
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专家解析:高一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通过初升高的选拔考试后进入高中学习,但进入高中后不久,很多学生(既便是重点中学学生都一样)就感到很不适应,面对许多学习障碍和挑战,对考试成绩很不满意,感到迷惑,不知所措,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学科表现得较为突出,而在这些学科中又以数学科表现得最为突出,一般情况下,一期下来以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麻木”和“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对数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说不是迫于高考的要求和教师的及时引导,对数学科产生厌学情绪的人将会更多。
影响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根据现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教学现状、高中规模的扩张等,我个人认为影响高一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不够;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力不强;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影响;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高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
(1)基础知识不扎实
初中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没有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2)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不够
初中教学不太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忽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可以接受的),热衷于通过大量的练习模仿来掌握解题方法,如对初中二次函数的学习.
(3)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力不强,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影响
初中学生通过升学考试跨入高中学习,特别是考入重点中学学习,他们是带着胜利的喜悦,满怀豪情、充满希望进入高中学习,希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大显身手,能够取得象初中考试中的高分成绩,另外,由于他们是初中的“优生”,时常得到老师关爱和称赞,是在鲜花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心理上具有自豪感和优越感,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中学),拔尖学生相对较集中,数学成绩不再占有绝
对优势,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优越感和自豪感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呵护,从而自信心丧失,自卑感增强,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初升高,经过一年(甚至几个月的努力)就能如愿以尝,进入高中后想先耍,最后再努力考大学,对高中学习的难度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加之当突然一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力又不够,所以,一进高中学习就感到很不适应,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较大障碍.
(4)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地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试验修订本教材新增加了不少内容.加之高考的激烈竞争,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调整(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战略”性调整,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新课,争取复习时间,没有顾及到高一学生的接收水平.另外,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的培养训练,代替了初中的强化知识掌握和解题为主的培养训练,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5)高一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
各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各校都要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一大批新教师,他们多半都被安排到高一年级任教,由于他们对高中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体系、教学要求的安排了解不够深入,对高一新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够,因此,教学上就难免出现高起点(一步到位高考)、跨度大,教学重、难点处理不当,即使是有“传、帮、带”,先听课后上课的安排要求,但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各班的班情不一样),“老”教师特有的表达亲和力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年青教师无法一时简单借用的,更何况现在的高一新生对年青教师首先就不信任,怀疑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另外,现在的高一新生还经常把高中教师与初三教师(集中了各校的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比较,多数学生认为高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甚至还不如他们的初三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些高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