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5:2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

第一篇:《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

《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48页“长方形周长”。课前思考

“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有些教师特别重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掌握,使学生最终能正确计算各种长方形的周长,却忽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含义,是否能灵活地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课,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周长实际意义的理解,充分展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思考和探索过程,淡化周长算法的总结、归纳和记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基于以上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课堂写真

片段一:灵机一动,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铃声响了,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彩纸,开始了“长方形周长”的学习。有了前面对周长的充分认识,学生经过认真测量和计算,不一会儿就得到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在集体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常见的几种计算方法都一一出现,并在讨论中逐步达成一致。

这时一个学生在下面小声儿嘀咕了一句:“为什么要先用长加宽,然后再乘2呢?”见他还有疑问,我便对其他学生说:“谁能帮助他再解释一下(长+宽)×2这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我的目的是既能帮助这个学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检查一下其他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可是没想到一连叫了两名学生,都没有完全解释清楚,其他学生见状小手儿也开始往回缩,没举手的学生脸上也都露出疑惑的神情。看来虽然有一些学生探索出了这种计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课前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也没有准备相应的学具,怎么办?头脑中思考着,目光掠过讲台上一盒彩色粉笔,突然头脑中闪出了个想法。

我从粉笔盒里取出两支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边画边说:“这是一个长方形(如下左图),现在我们把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拆开,重新组合(如中

1/4

图)”,然后我又在重新组合的图示下面分别标注上“(长+宽)”,最后写出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宽)×2。随着我的演示和解说,我发现学生的小脸儿逐渐有了变化,皱着的眉头慢慢地舒展开来。我知道,他们已经在我的引导和提示下明白了这种计算方法的道理。

果然,这次我再让学生来讲,举起的小手儿多起来,表情里多了几分自信。我特意叫起了刚才在下面小声嘀咕的那个学生,他站起来说:“这回我懂了,就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包含一个长和一个宽,所以算出长加宽的和之后还要乘2。”看着他脸上洋溢着的成功喜悦,我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教学中一个偶然的“灵机一动”,竟然有效地突破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片段二:拓展延伸,激发深入探索的热情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通过基础练习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周长之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两个人合作,把手中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算出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教室里一片忙碌,学生们兴趣盎然,完成后纷纷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见周长的计算不成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小组内再把三个、四个同样的长方形,根据第一次的方法,拼一拼、算一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他们不时地争吵着,“多算了一条边的长度!”“减下去就得了,为什么还要重新算?”“咱们这样横着拼所得到的周长总是一个比一个多13厘米!”“一定有原因!”„„

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发现了拼摆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周长不同,而且还发现了其中的变化规律。我欣慰地笑了,课堂上还有什么比这一幕更精彩呢!不经意间的一个设计,却唤醒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看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探讨得已经很透彻了,那么怎样自然地将其过渡到探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还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呢?这时,我发现有个学生正在折图形,于是说:“大家能不能用这个长方形,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

2/4

学生皱起了眉头,都没有做声,但手里却在不停地折着。

不一会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高声叫道:“我折出来了,老师你看!” “你怎么知道这是个最大的正方形?”我反问道。

“当然了,它的最短边是6厘米,所以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6厘米的。” “好吧,那就请你快速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接下来的活动与长方形周长的探讨类似:得到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分别两人、四人合作,继续拼摆并求出所拼新图形的周长。

下课铃声响了,学生就像没听到,继续热火朝天地研究着„„ 课后解读

1.直观展现长方形周长,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有了前面“什么是周长”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周长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再来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不困难。在课堂上,学生很快就测量并计算出长方形彩纸的周长,并将自己的计算方法向其他学生进行汇报和展示,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周长的每一种计算方法呢?特别是(长+宽)×2这种方法,虽然形式上最简洁,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最抽象、最不好理解的。教学中,如果不是一个学生的“无心之语”,也就不会有后面“灵机一动”的直观呈现,和随之带来的精彩瞬间。回想起来,将长方形的四条边进行拆分,之后重

新组合,并以线段图的方式展示出来,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思维上的差异性,以这种方式展示出来更便于学生观察、比较,更直观形象,有效突破了学生在长方形周长理解上的难点。

2.变换方式拓展应用,深入理解周长含义

学生探索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可以通过一些基础性的练习来巩固对方法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但过多的重复性练习也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同时收获也不大。因此,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安排了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用多个长方形拼出新的长方形,如何求出周长”的现实问题。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探索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积极投入到研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动手拼摆、计算周长、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不断有新的发现,感受着其中蕴含的规律,3/4

对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周长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而接下来对正方形周长的引入,既承接了前面对长方形的学习,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有效地调动起来,始终保持着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状态。

案例研讨

如何通过有效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研究的重点。实际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不仅更进一步理解了周长的意义,很好地掌握了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在逐步深入的探索活动中不断挑战着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

首先,从“片段一”当中我们看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十分“出彩”的地方,但是却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教师的教学机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敏锐地发现并及时地捕捉到了学生在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的“瓶颈”,并且巧妙地借助直观呈现的方式,在最关键之处轻轻地“点上一下”,学生便豁然开朗,难点也随之突破。这看似“偶然”的一幕,却恰恰反映出教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接着,看到“片段二”,让人禁不住感慨,学生们在求知的路上是多么容易“满足”!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可以展开探索活动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空间,把他们带到知识殿堂的门口,他们就会自主地走进去寻找“宝藏”,一路被数学本身内在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在探索发现的道路上流连忘返。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往往不喜欢安排这样的拓展练习,认为这样的活动占用课堂时间过多,看似“节约”了课堂时间,却剥夺了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新知识、获取形成新本领的权利和机会。

这节课的尝试与探索为“长方形的周长”这样一个很“常规”的学习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绽放出了与众不同的光彩。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个人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一节几十分的数学课结束了,可是学生对长方形周长有关知识和方法的思考却并没有停止,依然保持着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虽言已尽,而意犹存。

4/4

第二篇: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2007年10月

王秀珍

案例一:

师: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图片?(出示一张放大的卡通画片,并标出长6厘米,宽4厘米)生:(异口同声)“哇!好漂亮的画片,给我一张好吗?

师:当然可以。谁来说说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画片?

生1:这是一张长方形画片。

师:大家能比划出这张长方形画片的周长吗? 6厘米 4厘米

学生一边比划,一边描述。师按生的描述,平移画片至右,显出画片框架图。

生:真神奇!董老师象个魔术师。

师:这个框架图一周的长度就是这张画片的周长。谁会计算它的周长?

生1:画片的周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我已经会算了。

生2:我还会用小棒摆出运算过程呢。(生解答,有的还利用图表描述过程)4厘米 6厘米

汇报展示解答方法。生1:我先算画片一条长边与一条宽边的和:

6+4①;再加上另一条长边6厘米

②,最后加上另一条宽边4厘米

③,就是长方形画片的周长20厘米。

生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把生1的①式6+4的和10,再加10就可以了。

生3:10乘2更简便!6+4=10(厘米),表示长方形画片周长的一半,所以10乘2就是它的全周长。生4:还可以这样想:第一步求出两条长边的6+6=12(厘米)

①,第二步求出两条宽边的和4+4=8(厘米)。

② 第三步:把两条长边的和加上两条宽边的和:12+8=20(厘米)

③,即长方形画片的周长。

生5:2个6和2个4都可以用乘法算:6×2+4×2=20(厘米)

生6:如果把画片的两条宽边看作与长边相等,那么,可以这样列式:6×4;因为每条宽边多看了2厘米,两条宽也多看了2×2=4厘米,所以再减去2×2=4厘米即:6×4-2×2=20(厘米)。

第三篇:《长方形的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认知的建构要在学生自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案例

三年级第二学期

徐林平

一.案例背景

《二期课改》的初衷就是要求求教师改进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教学理念的载体。课堂教学的改进,本质上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行为,渗透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之中。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给卡片的一周镶上花边”为题材,提出了计算卡片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卡片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的建构。二.教学片段描述

复习导入新课前我先让学生用手画一画各种图形的周长,接着出示一张长方形的贺卡,声情并茂地叙述:今天是小巧的生日,老师准备了这张贺卡。但这张贺卡不太漂亮,我们给它镶上花边(用手指一周)需要多少厘米的花边?(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1.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先来量一量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吧!到底该怎么量?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量的尺寸记录下来。生:动手操作。

师:巡视边指导学生测量。

生:量出来了。(长方形卡片的长是21厘米、宽是15厘米)②算一算:

师:我们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长是21厘米、宽是15厘米。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请大家算一算,并说出理由。生1:21+15+21+15=72(厘米)(同时说出这样算的理由、想法)

师结合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生2:21 + 21+15 + 15=72(厘米)(同时说出这样算的理由、想法)

师结合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长+长+宽+宽 生3:21×2+15×2=72(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 2+宽×2 生4:(21+15)×2=72(厘米)(同时说出这样算的理由、想法)师结合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真是很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说出喜欢的理由和对算法的理解)师:这几种方法中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呢? 生:…… 师:今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如果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更好了。三.教学反思:

1.以学定教 走向生本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复习完周长的意义后,并没有马上教学生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生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而是直接让学生独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如学生独立计算完周长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间说说自己是怎么求出周长的?怎么想的?)。

2.沿波讨源 重在探究

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算法,对他们的不同算法,老师没有急于归纳到公式中去,而是让他们说说算的道理,引导学生得出最简便的算式,感悟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同时,老师没有以一个“权威者”的角色指出哪种方法是最简便、最科学、最合理的,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3.认知构建 在于主动

平时我们总把学生的认知构建建立在教师的传授上,以教师思维的方式复制给学生。然而,在本节课上,学生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知识构建是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主动构建的方式比灌输式构建方式更有效益。

4.教学语言 讲求锤炼

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我在教学语言上,还缺乏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和激励语言,需要不断的锤炼。

另外数学语言要做到简洁而精炼,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还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练,在这点上,我有待提高。

2010-6-5

第四篇:《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比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总结周长公式

检测工具:

1、判断(每题10分)

⑴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⑵长方形周长=长+宽×2()

⑶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2、选择(每题10分)

⑴长方形桌面,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A、10分米 B、24分米 C、20分米

⑵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A、5×4 B、5× 2 C、(5+5)×2

3、计算简便方法下面长方形的周长(每题25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我们学校最近在操场上画篮球场地,篮球场最外圈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工人叔叔用纸胶带围了一圈,再刷油漆,这样又直又美观。工人叔叔让老师算算围一圈用多少米纸胶带?我们愿意帮忙算一算吗?知道要算长方形的什么吗?(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明确目标

学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预期效果

长方形有什么关于边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一组边较长叫长方形的长,一组边较短叫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又是什么?能指指吗?大家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学了这节课后一定会很好的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问题的。老师更相信大家能自己探讨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认真读下列任务,并在纸上完成第⑴、⑵任务后和同桌交流第⑶个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⑴量出下面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并标出来。(用厘米做单位)

⑵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⑶和同桌交流,选出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师分三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1、是否按要求做,2、是否有困难,3、寻找展示交流对象)

3、展示交流

⑴长+宽+长+宽=周长

⑵长+长+宽+宽=周长

⑶长*2+宽*2=周长 说长*2和宽*2的含义

⑷(长+宽)*2=周长 说(长+宽)*2的含义

优化计算方法,学生说说理由。

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反馈练习

⑴计算用多长的纸胶带,也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篮球场长25米,宽15米。

⑵量一量课本的长和宽,用整厘米计算它的周长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5分钟完成)

2、效果反馈

出示正确答案,自己批阅,教师统计达标情况(全对的有 人,90分以上的有 人,能自己改正,需要帮助的 人)

3、反思总结

自己独立总结本节知识,交流总结。

第五篇: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西河小学

张舒娜

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具准备:多媒体、方格图 教学流程:

一、出示方格图,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方格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并数一数他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板书课题。

(1)出示教室图片,想算教室里的黑板表面的周长?该怎么做?生:测量。测量那几条边的长度?

(2)出示数据,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结果和方法。你是怎样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3)对出现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问:你喜欢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比和评价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讨论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5)验证。出示学生在方格图中画的长方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验证自己的发现。体会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或(长﹢宽)×2更简洁方便。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

(1)出示正方形,并算出它的周长。独立尝试解决,并与组内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3)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明白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49页练一练第1题。

先独立完成,在集体汇报交流。问:是不是要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才能求出周长?没个图形只要测量几条边就能求出周长?

2、出示49页练一练第2题。联系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深化练习。

1、出示48页: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怎样围更节约材料?

先独立思考,再画一画,理解题意。再说一说,算一算。

2、出示49页第五题。五.回顾总结。

回顾本节课是如何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的/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做个评价。

六、布置作业:

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并计算你身边熟悉环境中任意物体一个面的周长。注意安全。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教后记:

下载《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凤城镇下孔完小常粉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7页 九台市苇子沟镇中心校 王纪颖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1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1、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一、深入学生,选择素材,创设情境。对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余,我特别关注学生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并从中得到启发,将学生玩的素材巧妙......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懂得周长的意义后,第一次接触周长的计算,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

    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案例[推荐5篇]

    《长方形的周长》这是我刚进学校时,第一次上的公开课的内容,第一次上这内容时的情景在脑中已模糊不清,但是课后明叔点评了一句话:“你这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让我印象深刻......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案例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案例汤旺河区第二小学 郭训玲《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一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理解了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