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社部积极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
材料1 人社部积极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
一体化课程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均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一体化教学抓住技工教育教学规律,促进了技工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
日前,人社部在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召开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张斌介绍说,2009年7月,人社部启动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区、市)30所试点院校64个班级中开展了第一学年的教学试验工作,共有2336名学生参加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次会议既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会,同时也是启动焊接加工等10个新专业课程改革工作部署会。”
张斌说,加快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是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确立现代技工教育课程新体系
一体化教学改革历经了试点启动、课程开发和试验推动三个阶段。
张斌表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试点院校已经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雏形,为确立现代技工教育课程新体系奠定了基础。
课程标准、学生工作页和教学实施方案是相互配套的教学材料,也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斌说,试点院校组织开发完成的这些课程教学材料凸显了现代技工教育课程特色。首先,课程不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紧密相连,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关课程、学习任务,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其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张斌告诉记者,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和教学活动,实现了干中学、学中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合一。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于一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试点院校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材料,为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保障。
“教、学、做”融为一体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一体化课程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均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做到了“教、学、做”融为一体,很多教师和校长将这种变化归纳为“四个变化”。
一是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授课由传统的灌输变为启发教学,教师 角色变为授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评者,促进了教学过程由学生“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二是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发生了变化。学生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勤学多练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的教师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计时比赛”,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能;通过以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产品工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是教学手段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物呈现,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吸收和消化了理论知识。同时,教学场地也实现了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的转变。
四是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典型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性增强。
实践证明,促进技工院校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百舸争流课程致胜
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后,人社部将正式启动9+1个新专业(9个专业课程+通用职业素质课程试点)的一体化课程试点工作。
张斌介绍说,从今年10月至明年6月,人社部将组织试点院校开发完成10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教材及教辅资料(教学实施方案和工作页)。明年9月新学期起,正式开始进入课程试验阶段。目前,试点院校已经开发完成了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以及5个专业98 门课程四学期的教学实施方案、学生工作页。同时,培养了一批技工教育专家队伍,为全面推动一体化课程储备了教学研究力量。
据介绍,2011年8月,人社部利用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项目,依托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了5个专业一体化课程师资培训。试点院校共有800多名教师参加了一体化课程培训、教学研讨、教学实践和示范观摩,为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试验工作培育了“种子”教师。
人社部有关部门要求,各试点院校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快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各地人社部门要优先考虑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争取多种资金渠道,支持和推进试点院校教学改革工作
材料2 夯实成效 深化改革 开创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 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 在广州工贸隆重召开
人社部张斌副司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2011年10月27至28日,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院隆重召开。会议不仅是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也是启动焊接加工等10个新专业课程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会。会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主办,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我院协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张斌、培训处处长冯政、调研员田丰,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资格处处长殷振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指导处处长葛恒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职教分社机电室主任刘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斯毅,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秦、党委副书记黄远飞等部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27日上午,冯政处长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主持会议。会上,陈斯毅副厅长、杨秦局长分别代表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致辞。陈斯毅副厅长在致辞中指出,广东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事业,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我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大计。杨秦局长在致辞中强调,我市在探索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具有岭南特色又代表全国技工教育缩影的“政校企”一体、“工学评”一体、“技艺道”一体的三位一体“广州模式”,这些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取得与人社部的正确领导,省厅的大力支持,各兄弟院校的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
我院李木杰院长、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包英华书记、常州技师学院陈立群副院长、杭州技师学院陈金伟副主任、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张友山院长分别介绍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经验。李木杰院长用“校企双制、工学一体”高度概括了学院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成效,即学院通过校企双制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创工学一体、共组教师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搭管理平台、共享教学资源,构建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创建“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可行之路。
27日下午,我院精心组织策划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商务与文秘、动漫设计与制作、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六个试点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观摩课。参加大会的32所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的校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以及省属、市属80家技工学校的校长和专业教师近200多人观看了观摩课,对6堂观摩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均认为学院观摩课准备充分,别出心裁,将校企合作的理念深入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践专家,注重第三方评价,真正体现了工学一体化,展示了“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职业教育新理念。
27日下午,张斌副司长等与会领导在李木杰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学院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展和学习工作站。在参加成果展的过程中,部领导对我院自制的“人体晒黑机”、“环保电动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听到我院学生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动画片“机甲兽神”现正在南方少儿频道等全国40多家电台播放时,频频点头称赞。接着,张斌副司长一行参观了学院各专业学习工作站,与老师和学生亲切交谈。田丰调研员还亲自体验了学院录音棚的高水准录音。在参观世界技能大赛机械设计CAD工种中国选手集训基地时,张斌副司长强调:一定要充分利用集训基地的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和苗子,积极备战2013年世界技能大赛。
28日上午,田丰调研员在学院学术报告大厅主持会议。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教研所所长朱永亮和我院教研室张利芳主任主讲了《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田丰调研员用“破题、解题、答题、命题”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讲课。作为本次会议启动的改革试点专业“10+ 1”中的“1”—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唯一一家试点院校,我院核心能力建设中心王红梅主任在会上主讲了《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田丰调研员表示,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体系重在重塑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意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以“软能力硬道理式”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他强调,课程是一个院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谁在课程改革中赢得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未来。
张斌副司长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益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的共同努力,得益于试点院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积极关怀,更凝聚了全国技工院校教学一线全体老师和专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他强调,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工作任务,切实增强做好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还提出,技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深化探索。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推动我们技工院校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做好试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试点院校必须按照《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坚定信心,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最后,张斌副司长还表示,本次会议得以顺利召开离不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辛勤付出。28日下午,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辜东莲副主任在学院第三会议室主持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座谈会,围绕“一体化课程的概念、课程开发的区域性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获得、文科类一体化课程的开发难度”等问题进行研讨。由与会代表进行提问,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专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会议形式新颖,各位与会代表研讨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体系,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了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了技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开创了全国技工教育工作新局面。工贸学院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之一,作为本次会议唯一一个启动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的试点院校,将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着力贯彻落实张斌副司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确保学院作为全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示范校、标准制定校和输出校的地位,为全国技工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材料3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社职司便函﹝2009﹞2号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
根据《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的部署,今年我部将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专业
汽车维修专业、数控加工专业、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钳加工专业、电气安装与维修专业。
二、试点院校
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等25个技工院校(名单见附件1)。
三、组织机构
我部成立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2),负责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
四、工作要求
按照《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的要求,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试点院校做好相关工作;各试点院校要在我部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做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切实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达到试点工作的预期效果;各试点院校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相关合作项目。
五、联系方式
试点工作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我部联系。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田丰 联系电话:010-84208452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万象 联系电话:010-64962052 附件:1.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名单 2.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名单
1.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2.北京工贸技师学院
3.天津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4.河北技师学院 5.承德技师学院 6.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7.黑龙江技师学院 8.无锡技师学院 9.常州技师学院 10.江苏盐城技师学院 11.宁波技师学院 12.厦门技师学院 13.青岛技师学院 14.山东工程技师学院 15.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16.开封技师学院 17.襄樊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18.衡阳技师学院 19.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20.广州工贸技师学院 21.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 22.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23.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24.成都高级技工学校 25.西安技师学院 附件2: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吴道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副组长:
张 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
金 龄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副总编辑
宋 建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亚男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
王晓君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秘书长 成 员:
冯 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处长
田 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调研员
万 象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三编室主任
何绪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蔡 兵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处长
陈 蕾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处长
牟 军 中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秘书长
第二篇: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现状访谈调查
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访谈调查为研究工具,分析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访谈调查
一、访谈设计
一体化课程是指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本研究的总体对象由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近万名学生、400多位教师、40多位教学管理人员组成,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他们是否相互证实。
在确定访谈对象时,采用目标抽样的方式,从总体对象中选择代表性较强的对象作为样本。依此思路,从总体对象中选择2名教学管理人员、7名教师、6名学生作为研究的样本对象,并进行编号:教学管理人员(JG)、教师(J)、学生(X)。样本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JG1:男,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八年,科长。
JG2:女,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十年,科长。
J1:男,汽修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五年。
J2:男,模具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五年。
J3:男,计算机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五年。
J4:女,数控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四年。
J5:女,数控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两年半。
J6:女,模具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三年半。
J7:男,数控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三年半。
X1:男,模具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
X2:男,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3:男,机电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4:男,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5:男,数控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6:男,数控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本研究的访谈数据整理与分析过程为:将原始录音资料转换成文字;核对转化后的文字;标示重要的短语和句子;分析访谈结果;总结研究结论。
二、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因篇幅限制,以下只摘取部分受访人员的访谈实录。
1.教学管理人员访谈结果与分析
(1)您是如何理解一体化课程的?您认为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JG1:任务来源于工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关键因素是领导的支持、资源、师资、场地。
受访的两位教学管理人员对于一体化课程的内涵把握比较准确,并且认为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师资、场地、资源和领导的支持。
(2)在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JG2:主要问题包括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执行力、场地和评价。原因在于顶层设计和执行偏差。
(3)在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您在管理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JG2:主要困难:一是各部门的配合,二是教师的引导,三是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最大的困难在于领导的支持力度。
2.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1)您讲授一体化课程的时间大概有几年了?对这种上课方式适应吗?
J2:8年,已适应。
分析表明,7位受访的教师基本能够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2)一体化课程一般是几节课连上,对于这样的时间安排,您有何感受?
J2:6节课连上,中途没有休息,老师和学生都比较疲惫。
7位受访的教师均表示一体化课程一般是4~6节课连上,师生较为疲惫。
(3)一体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J6:主要问题是资源配备不足,比如学生在课上搜集资讯不太方便,在实习场地容易相互干扰。原因在于场地设计不合理,领导不够重视。
分析可知,主要的问题有: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配备不足,教师工作强度太大,生源基础薄弱。根源在于:顶层设计思路不清,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制约。
(4)您是如何理解一体化课程的,您认为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J7:指工学一体化,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投入和资源的配比。
分析7位受访教师对于一体化课程的理解,只有J4、J5、J7的回答较为准确,可见教师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7位老师的回答主要集中在:领导层定位、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资源配比。
(5)您在讲授一体化课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J6:主要的困难有资源配备不足,生源基础薄弱,计划变动太快。最大的困难是计划变动太快,让教师无所适从。
教师遇到的困难有:领导的理念和定位不明,学生的基础薄弱,场地和资源不足,授课时间太长,有些同事不理解,计划变动太快,个人能力和知识面不足。最大的困难在于教学资源不足。
3.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1)您所学专业的名称是什么,现在上几年级,学习一体化课程有多长时间了,适应吗?对一体化课程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否感兴趣?
X1:模具专业,二年级,学了一年吧,能适应,比较感兴趣。
分析表明,6位受访的学生都可以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比较感兴趣。
(2)一体化课程一般是几节课连上,对于这样的时间安排,您有何感受?
X6:6节连上,时间太长,不单单是学生累,老师也比较累。
总体而言,一体化课程一般是4~6节连上,对于这样的时间安排,师生都较疲劳。
(3)一体化课程一般有几名老师共同给你们上课,您认为教师的数量和能力能否满足一体化课程学习的需要?
X5:一位老师代课,班里30多人,老师数量不太够,老师的沟通能力和实践水平还可以。
受访学生的想法是: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应该增加代课教师的数量。
学生对于教师的能力水平较为满意。
(4)一般每台设备上有几名学生共同使用,您认为您实操设备的数量、质量与功能能否满足一体化课程学习的需要?
X5:6人共用一台设备,数量不够,而且设备比较陈旧落后。
分析可知,有些专业设备较充足,如计算机、模具专业,而汽修、数控专业设备不足,对设备的功能与质量,多数学生不太满意。
(5)您觉得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是否比传统课程教学效果好?您对一体化课程的总体印象如何?
X2: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比较好,不过有待改进。
受访学生基本认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具体好在哪说不清楚,觉得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6)您在学习一体化课程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X1:困难是上课时间太长,小组内部会有争执。最大困难是学习资源不足。
综合6位受访学生的观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上课时间太长、小组内部沟通有问题、学习资源不足。
三、访谈结论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政策方面
(1)领导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源不足。
(2)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各部门配合不够协调,如上课时间太长,师生身心疲惫,计划变化太快,教师无所适从。
2.教学条件方面
(1)现有教学场地设计难以满足。
(2)部分专业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功能不足的现象较普遍。
3.教师队伍方面
(1)教师对于“一体化课程”的内涵理解有偏差,部分未参与课改的教师有微词。
(2)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足。
(作者单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第三篇: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人社厅发[2009]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我部制定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决定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列入我部试点的技工院校(试点院校名单另行通知)要在统一指导下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未列入试点的专业课程和技工院校,应按照我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安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三日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
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两年努力,开发完成技工院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四、主要内容
(一)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二)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三)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四)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我部成立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牵头,部教材办公室、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参加,负责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同时,成立由资深职业教育培训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技工院校优秀教师组成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专家工作组,负责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专业指导和技术咨询。
各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下同)部门要高度重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并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指导试点院校做好相关工作。各试点院校要成立由校长挂帅、骨干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教学保障。各试点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探索将企业厂房、设备、技术、资金和师资引进学校,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鼓励试点院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要推动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配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可将课程分解量化为学分,学生按照学分规定自主学习,累计学分。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学校教学和教师管理的配套措施,制定促进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奖励办法,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三)政策扶持。各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积极为试点院校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服务,要结合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技能考评工作方案,通过开展课程认证和过程化考核,做好职业技能鉴定与试点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的衔接。各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可组织校外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对试点院校的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和督导。对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其专业课程经我部会同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评审后,毕业生学习成绩合格,可视同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职业和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经费支持。我部对试点院校开展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各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争取多种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项目类资金,切实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和推进试点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各试点院校要配套一定数额的试点经费,确保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
六、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09年7月-9月)。召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二)课程开发阶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各试点院校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组织开发试点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
(三)课程试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各试点院校对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成果进行教学试验,修改和完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
(四)课程验收阶段(2011年8月)。组织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检查评估工作;审定和颁布一体化课程标准;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推广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奠定基础。
第四篇:人社部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活动等3则
人社部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
模活动等3则
楷模
人社部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部委《关于开展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决定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活动,并印发了《关于在全国技工院校开展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活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组织好本地区技工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活动,充分发挥楷模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各地要认真落实《关于印发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和德育等4门公共课课程标准的函》(人社职司便函〔2010〕15号)精神,技工院校在德育课教学中要开设学习高技能人才楷模专题教育课程,确保教学时间不少于10学时,并通过学习楷模先进事迹等活动,寓楷模学习于德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广大青年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各地要充分动员、组织技工院校学生参加部有关单位组织的学习楷模答题竞赛和德育课教师参加教学方案设计竞赛,推动学习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本次学习竞赛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动员阶段(4月)、活动开展阶段(5~10月)、总结交流阶段(11~12月)。竞赛活动材料的报送截止时间为11月15日。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送相关材料后,人社部教材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阅,确定竞赛活动获奖学生、获奖教学方案及学校组织奖、地区组织奖名单。人社部教材办公室将在适当时间组织召开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暨高技能人才楷模学习座谈会,并邀请楷模到会作报告。
大赛
“劳动社杯”全国技工院校教学大赛于4~12月举办
为进一步提高技工院校相关专业及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增进教师的交流,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举办“劳动社杯”全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大赛的通知》和《关于举办“劳动社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示范课比赛和数控加工专业课多媒体仿真课件比赛的通知》。
据悉,语文教学大赛将于4~10月举办,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大赛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颁发的《技工院校语文课课程标准(2010)》,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配套教材《语文(第五版 上册)》和《语文(第五版 下册)――应用文写作》为教学载体。初赛阶段(4~6月)由技工院校语文教师从上册、下册教材篇目中各选1篇,分别撰写说课稿并提交说课稿,各地报送截止时间为6月30日。决赛阶段(7~10月)由参加现场决赛的教师根据本人下册说课稿制作并报送教学示范课录像;根据上册说课稿准备15分钟的现场说课,说课成绩由专家现场打分。现场决赛总成绩由说课稿、现场说课、教学示范课录像三部分构成,现场决赛将于10月下旬举行。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以及地区优秀组织奖。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示范课比赛和数控加工专业课多媒体仿真课件比赛将于4~12月举办。比赛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2008)》《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2006)》,使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配套教材进行教学,教师选取相关章节录制1学时的课堂教学录像参加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示范课比赛,或制作不少于1章内容的多媒体仿真课件参加数控加工专业课多媒体仿真课件比赛。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31日,示范课录像及多媒体仿真课件报送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人社部教材办将于11~12月组织专家对参赛材料进行评审,确定获奖名单,并邀请部分获奖者参加现场颁奖仪式及观摩会。两项比赛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证书。
突破
北京市朝阳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突破身份限制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150名优秀中青年高技能人才获政府表彰。这150名高技能人才来自辖区16家用人单位,年龄在45岁以下,全部取得了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为促进朝阳区十二五期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单位培训人才的积极性,今年1月1日起,朝阳区开始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管理办法,新政策实现了“一个突破,三个调整”。
“一个突破”是突破身份限制,凡是在朝阳区办理税务登记的用人单位职工,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其身份不再限制在本区户籍,无论是本市或者外埠城乡劳动力,均可以享受高技能人才培训经费补助。
“三个调整”即:一是调整了补贴标准,高级工和技师的补贴标准分别由人均900元、1000元调整为人均1200元和1500元;二是调整了补贴对象,高级工培训补贴对象由原来补贴给培训机构调整为补贴给区域内用人单位;三是调整了培训补贴工种,由每年发布培训工种调整为按照《北京市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的职业(工种)执行。
第五篇: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发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0]15号)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发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人社厅发[201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
为规范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发放管理工作,决定自2010年起,启用全国统一样本的《技师学院毕业证书》、《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和《技工学校毕业证书》(以下简称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现就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发放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毕业证书印制
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样式(见附件1),并下发空白证书印刷母版,由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部门使用本省的印刷母版分别组织印制。
二、毕业证书颁发
对学业期满,思想品德合格,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技工院校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按照属地管理和方便学校的原则,技工院校毕业证书须由学校所在地省级或地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部门验印。
三、毕业证书管理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本省(区、市)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的印制、核发、验印、保存及其他管理工作。
(二)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严格规范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印制、核发、验印、保存等管理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各项管理流程和管理规定。
(三)空白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印刷母版采用“常用”、“备用”两张保密光盘形式下发,光盘要交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机要部门保存,并制定保密措施严格保管,实行保管与使用分开。光盘每次领用均要详细登记使用情况,使用完毕务必及时返还。光盘内容不得复制、删改,如遇光盘损坏、丢失等情况应立即向我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获取“备用”光盘启用密码。
(四)空白技工院校毕业证书要根据本省(区、市)实际需求情况印制,并须印刷证书流水码(证书右下角“NO×××”字样)。空白证书要指定专人妥善保管,实行保管与发放分开,每次领用证书均要详细登记发放情况,确保通过查询证书的流水码可判断证书的流向。损坏的证书不得擅自销毁,须加盖“作废”字样专章予以保存备查。
(五)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编号及打印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并将技工院校毕业证书有关信息纳入全国技工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全国技工院校毕业证书信息网络查询(具体要求另行发文)。
(六)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各技工院校应免费向学生发放技工院校毕业证书,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证书工本费。
(七)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修改、传播印刷母版,不得擅自印制、发放、伪造、涂改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认真调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严肃查处。对社会上出现的伪造、贩卖、制售假证书的,要积极与公安部门配合,予以严厉打击。
四、毕业证书编号
(一)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编号基本规则为:
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编号共19位,由阿拉伯数字组合的七部分构成,涵盖了技工院校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学校顺序号、学校办学层次、学生毕业年份、学生毕业层次、学生毕业专业、毕业证书顺序号等内容。
第一部分(两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第二部分(三位数字)为学校在本行政区划内的顺序号;第三部分(一位数字)为学校办学层次,表示学校为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工学校;第四部分(四位数字)代表学生毕业年份;第五部分(一位数字)为学生毕业层次,表示学生毕业于预备技师(技师)班、高级技工班或中级技工班;第六部分(四位数字)为学生毕业专业代码;第七部分(四位数字)为本学生毕业证书的顺序号。(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编号构成说明见附件 2)
(二)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据证书编号基本规则,制定本地区的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编号具体规则。
五、毕业证书填写
对于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工学校不同培养层次的毕业生,在填写技工院校毕业证书时,应予区分,并分别注明。(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填写示例见附件3)
六、毕业证书质量要求
(一)证书内芯。
1、规格尺寸:长260mm×宽180mm。
2、用纸要求:使用180g高档白卡纸,紧度不小于085g/cm3,白度不低于83%,施胶度不小于15mm,平滑度不小于40s,挺度320/210mN·m(纵向/横向)。
3、流水码:字号五号,字高2mm,字间距02mm,上距边沿169mm。
4、印刷要求:网点清晰、完整,版面均匀、整洁;文字排列完整、清楚,图像位置准确;颜色自然协调,色泽饱满、颜色亮丽、层次感强;成品裁切整齐,面料平整、尺寸准确。
(二)证书封皮。
1、颜色:《技师学院毕业证书》为正红色;《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证书》为正蓝色;《技工学校毕业证书》为正绿色。
2、材质:由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行确定。
3、制作要求:设计美观、色泽饱满,成品裁切整齐,面料平整、尺寸适当。
各地在印制证书中如有技术困难,达不到上述技术要求,可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系。
联系人:李京,联系电话:(010)84661057
附件:
1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印制样式
2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编号构成说明
3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填写示例
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
3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填写示例
一、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填写示例
(一)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毕业。
学生李明性别男出生于1991年5月8日。于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本校预备技师班数控加工专业学习,修业2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二)技师学院高级技工班毕业。
学生李明性别男出生于1991年5月8日。于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本校高级技工班数控加工专业学习,修业2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三)技师学院中级技工班毕业。
学生李明性别男出生于1991年5月8日。于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本校中级技工班数控加工专业学习,修业3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二、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填写示例
(一)高级技工学校高级技工班毕业。
学生李明性别男出生于1991年5月8日。于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本校高级技工班数控加工专业学习,修业2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二)高级技工学校中级技工班毕业。
学生李明性别男出生于1991年5月8日。于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本校中级技工班数控加工专业学习,修业3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三、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填写示例
技工学校中级技工班毕业。
学生李明性别男出生于1991年5月8日。于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本校数控加工专业学习,修业3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