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体育理论课教案1
**中学初三体育教案(第1次)
课题: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活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发育的年龄特点以及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的重要影响。
2.学生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学重点:怎样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们的健康观念没有转变,也缺乏科学的健康知识,小胖墩越来越多,他们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的“肯得基”、“麦当劳”等洋食品,加上缺少运动,导致肥胖。我们学校也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上进行跑步、体操等运动,有部分学生对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持有不愿意、不太愿意或者无所谓的态度,这些现象都是女生比例高于男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使中华民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早在公元300年前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句“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深刻寓意了运动对身体健康能起重要作用。实践也证明,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骨骼肌肉发达,肺活量增加,心脏活力加强,内脏器官机能改善,体格健全。
青少年身体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智力和心理的发育都有很大的潜力和可塑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于紧张,并且按大脑皮层功能轮换原则,可以消除脑力疲劳。
二、新课
(一)青少年主要器官的发育特征
1.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主要指骨骼与肌肉)青少年骨骼发育表现为长骨生长快,软骨组织、骨组织内水分和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松质多,骨密质少,骨的韧性大,不易骨折,关节囊、韧带伸展性好,活动范围大,但坚固性差,易变形。肌肉生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横断面积小,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大肌群发展快而早,小肌群相对发展较晚。
2.心血管系统的发育特点 青少年心脏发育时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快,每搏输出量小,同时血管壁弹性好,血管口径相对较大,血液外周阻力小,收缩压低。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功能还不完善。
3.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 胸廓小,肺容积与肺活量小,呼吸肌弱,呼吸表浅,频率快,呼吸调节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功能日趋提高。
4.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兴奋与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注意力不集中,年龄越小抑制过程越不完善,分化抑制能力越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得到改善。青少年神经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疲劳消除也快。
(二)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有以下重要影响 1.体育锻炼对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响
骨骼是人体运动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骨在人体中起着支架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和生长。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厚,骨直径增粗,肌肉与骨附着处受肌腱牵拉,骨表面常显突起,有很强的坚韧性和抗受力性。体育锻炼使肌肉力量得到增强,对关节有保护作用,并可分散对骨骼的直接撞击,具有缓冲作用,从而减少骨折发生的机会。现在不少家长比较关心孩子将来能长多高,体育锻炼有利于骨骼的血液循环和骨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的发育成长。
2.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响
增强了心脏肌肉的发育,使心肌变厚,收缩力量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多,从而使心脏功能得到提高,使心脏工作省力,潜力较大。锻炼时,肌肉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这就需要心脏强有力的搏动,将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肌肉内,以满足肌肉收缩的需要。因此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使心肌发达,心脏收缩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心脏的贮存能力。
3.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响
日常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在进行上楼梯、赶公共汽车跑步、爬山等活动时,都会感到气喘心跳。这主要缺乏体育锻炼。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或用加深呼吸的方式,使换气效益大大提高,从而减轻这种气喘程度。进行体育锻炼时,膈肌、腹肌、背部肌肉因呼吸加深而得到锻炼,使肺活量明显增大,由于肺脏弹性增大,呼吸肌力量加强,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同龄人肺活量要大500—1000毫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呼吸系统的抵抗力明显增强,上呼吸道疾病感染明显减少。
4.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响
体育锻炼时,肌肉活动明显加强,需要充足的能量供应,要求消化系统加强活动,分泌更多的消化液,促进肠胃的血液流动,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供机体利用。所以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肠胃功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锻炼后,身体消耗了许多能量,这时常常有饥饿感,消化和吸收功能会明显加强。青少年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偏瘦的人体重会逐渐增加,肌肉会逐渐增粗。对有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的青少年来说,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起的作用。
5.体育锻炼对肌肉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响
如果肌肉长期处于不运动状态下,会导致肌肉萎缩,全身无力。长期的体育锻炼,会使肌纤维变粗,毛细血管扩张,肌肉变得粗壮有力。所以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能使肌纤维逐渐增粗,其存储氧的能力提高了,肌糖原的储备也增加了,毛细血管的数量也增多了,肌纤维和肌腱与骨骼的连接更为密实、牢固、能承受更大的牵引力。
6.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响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指挥协调能力,能更好的适应各种环境,促进并提高各组织器官向更高、更强、更完善的生理功能发展。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常以大脑为代表,青少年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所以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时,全身肌肉参与工作血液循环明显加强,也增加了血流量,大脑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可以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体育锻炼有以上的好处,但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否则对健康不利。现有不少青少年因为缺乏运动知识,身体出现了可以避免的伤害,如喜欢从高处向下跳造成骨变形等。
(三)青少年应该怎样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呢 1.根据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为防止青少年的脊柱、胸廓、骨盆及下肢骨的变形,除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养成正确的姿势外,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也要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而且运动负荷不应该超过身体负担能力,尤其是不要进行静止性用力活动,要防止长时间站立和负重,并注意增强脊柱的锻炼,使用的运动器材大小重量要符合身体特点。
青少年在进行某些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的运动项目时,如羽毛球、乒乓球、跳远等或长时间处于比较固定的一种姿势的锻炼项目时,为确保青少年的四肢发育均衡和脊柱形态正常,因此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
不少青少年由于不注意,在坚固的场地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或过多的从高处向地面跳下的练习,如果经常这样就会引起下肢骨过早骨化,骨盆发育畸形,从而影响骨的正常发育。因此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要进行以上运动,由于青少年的骨组织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要多安排户外体育活动和日光浴,膳食中应注意供应充分的钙、磷,以促进其正常发育。
现有些青少年在进行力量练习时,由于负荷过大、次数过多、时间较长,长期以来造成腿与足的变形及下肢骨化早期完成,影响身高增长。所以青少年不要过早地从事力量练习,可采用一些抗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此外青少年的屈肌张力较伸肌的张力强,因而要加强伸肌的力量练习,同时也要加强深层肌和小肌肉群的发展练习,以促进肌肉的协调发展。
青少年在进行柔韧性练习时,应避免使用被动的长时间用力压手段,以防止因疼痛引起防御反射和造成关节、韧带损伤和骨的变形。在发展关节柔韧性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2.根据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由于青少年的最大肺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及负氧债能力都小于成年人,所以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强度可以稍大些,但不应要求过高过急,密度要小一些,间歇次数要多一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一些长时间的紧张运动,负荷过大的力量性练习,以及消耗过大的耐力性则不宜过多采用。有些青少年喜欢做过多的屏气、倒立和“桥”等动作,这是不好的,因为这样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根据动作结构、节奏及用力情况等,逐渐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特别是要加强呼吸深度练习,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3.根据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由于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与抑制过程转移快,灵活性大,不易集中,神经细胞工作耐力差,容易发生疲劳。所以体育锻炼时则不宜选择单调的较长时间的动作练习或较长时间的重复动作。否则容易产生疲劳,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初三体育课的常规要求
在操场上体育课与在教室上课有所不同,必须遵守常规要求,注意安全,做好课前准备,才能上得好。
1.课前要求
(1)缺席要请假:因病、因事不能上体育课,应在课前向体育老师请假或交医生证明;(2)整理好服装:上体育课应当产紧松合身的衣服(最好穿运动服),要穿平底胶鞋或布鞋;冬天不穿棉大衣,不戴帽子、围巾、口罩、手套(特别寒冷或习惯性冻疮除外);夏天女生不穿裙子;身上不带小玩具和小刀等金属物品。
2.课上要求:(1)站队快、静、齐:上课铃一响,马上占成上课队形,做到快、静、齐。体育委员整队后,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教师进行考勤记录.师生问好。迟到到的同学要向老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才课排在队伍的排尾。老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时,大家要认真静听。
(2)听讲“不得走神儿”,听老师讲话和看老师做动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被其他事情所干扰,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掌握学会。
(3)练习要认真:要按规定的动作要求严格练习,不怕苦,不怕累要和同伴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任务。
(4)上课严格纪律:课堂上,不随便说话,不嬉笑打闹;不经允许不离开练习场低;分组练习时要听从小组长的指挥;按规定的内容、要求、保护与帮助方法进行练习,要注意安全。
(5)下课要行礼:下课时,老师仍然要进行点名,宣布“下课”后,师生要立正行“注目礼”;师生互致“再见”后,待老师移动位置后,同学再解散。
(五)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及考试项目
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力求适应中考改革的要求,纠正过去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错误做法,着重身体素质的练习和运动技能的训练,结合体育艺术“2+1”工程的研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六)小结本课教学内容
(七)课后作业
思考:你准备怎样上好初三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
第二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1
体育理论课教案 1 课的任务:
通过讲授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身体健康的概念和评价的标准,明确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树立运用体育活动来提高健康水平的基本观念。
教学内容: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评价指标 3.影响健康的因素 4.体育与健康
5.体育锻炼与生活中的营养卫生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讲授要点:
一、关于健康的概念
1.人们对健康的一般理解:常以是否有病作为分界线,有病为不健康,无病为健康。2.现代医学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1948年,WHO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还是保持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重申:“健康不仅仅是没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各方面的完好状态。”
这一定义从人的身心统一的观点出发,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结合起来,要求人们一方面要积极锻炼身体,以“动”为养生要义,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心理卫生,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保持愉快的心境和健康的情感,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顺利地融入社会。
二.健康的评价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志是: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意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对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6.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头、肩、臀比例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症状。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步履轻松。
以此标准判断,健康的和有病的人群各占约15%,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既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也就是说处于机体无明确疾病,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如乏力、头昏、头痛、耳鸣、气短、心悸、烦躁等。我们通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有研究表明,人的健康是由人类遗传生物学、环境、生活方式和保健医疗体制四方面构成。1.先天因素------父母遗传------染色体------基因等等。
有遗传意义的一段DNA称为基因,人体有3-3.5万个基因,遗传基因决定了人体各种遗传性状,目前已发现5000多种遗传病。现在进行的基因破译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预防遗传病和找出治疗疑难病的有效方法。
2.后天因素------环境{自然、社会}、生物学{机体生物学、心理学}生活方式、保健实施等等。(1)环境因素
环境的优劣对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自然环境:污染、噪声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优良环境有益健康;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是通过情绪影响人的心理因素而对健康发挥作用。如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生活条件等。
(2)生物学因素
活动、营养等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有直接的影响.(3)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进行生存实践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亦即人的生活行为模式或个体典型的生活习惯)。它通常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作息时间、娱乐和社会活动等。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造成国民死亡的大量慢性病,其致病因素,几乎都包括在生活方式中,生活方式不改变,年深日久,就会引起慢性病。建立起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正是健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不良生活方式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如生活无规律、运动不足
饮食习惯:不吃早餐,三高饮食、过精、过饱、过少等 吸烟、酗酒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在将来形成可能引起慢性病的生活方式,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4)卫生服务因素
除了通过医疗卫生手段预防和治疗疾病来维护人们的健康外,科学的体育锻炼也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
四、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
1.体育对人体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深刻地体现了体育在促进人体发展和增强体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1)体育锻炼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以保证机体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体育活动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3)体育锻炼能促进内脏器官机能的提高,促使心肌发达,心脏功能增强;
(4)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呼吸系统的机能,使肺活量增大,氧交换能力增强,呼吸效能提高;(5)体育锻炼还能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对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的免疫力。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1)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病态心理
病态心理指诸如猜疑、嫉妒、以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等消极的心理现象。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积极的心态。
现代体育运动要求参加者对运动过程的千变万化须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立即付诸行动,做出调整,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大大提高思维和应变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对技、战术分解与组合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分类、综合、比较和判断水平,能增强对病态思维的免疫力。
(2)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减少疾病发生。
有关研究认为:紧张、恐惧、焦虑、忧伤、沮丧、悲观、嫉妒、暴怒等消极情绪对健康不利;通过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快乐、愉悦成就感等积极情绪,则是抗疲劳、抗衰老、抗疾病及抵抗不良情绪的“良方”。
3.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们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严格地讲,一个人在心理活动领域内完善无缺,几乎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各种压力和挫折,是引起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应付各种精神压力,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病率。
五、体育锻炼与生活中的营养卫生
体育锻炼与营养同是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营养不足与发病率、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身体发育和寿命长短密切相关,对运动能力也有直接影响。所以人们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对生活中的营养也应给予重视。
1.体育锻炼与膳食的基本要求
体育锻炼的特点是体力活动紧张,能量消耗大,因此合理的膳食要求应该是:
①维持热能平衡,也就是维持热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我国大学生日能量消耗男生约为2500千卡,女生约为2100千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生分别约为3300千卡和2500千卡.当然这也是因人因项目而异的.②充足的维生素。日常膳食中应有充足的绿叶蔬菜、水果以及适量的动物心、肝、等来补充各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③合理的饮食制度。应定时进餐,进餐后应隔1.5―2小时才能参加剧烈运动,运动后应休息30-40分钟再进餐为宜;
④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主、副食品应保持多样化,不可偏食。2.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卫生
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失去平衡,严重时会脱水甚至发生昏厥。因此,在长时间的运动中注意补充体内水分是十分重要的。运动中或运动后饮水,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切忌一次暴饮。较好的饮水方法是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饮水150毫升左右,排汗多时应饮用淡盐水。
六 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体育锻炼不论是体质的增强,还是运动技能的提高,都是人体不断适应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不但欲速不达,甚至可能引起伤病。也不能一曝十寒,如果前一次的痕迹完全消失再进行下一次锻炼,那么锻炼的效果就可能是原地踏步,一般来说,每周锻炼的次数不能少于三次,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且强度应在中等以上(体育人口的基本要求),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
第三篇:初三体育理论课教案1
初三体育理论课教案1
一、教学内容: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自身的身体结构与身体机能的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并在发展身体机能中所要注意的事项。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知道中学生的生理特点;难点是如何在体育活动中科学的进行锻炼。
一、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健康健美的形体,毫无疑问,同学们都希望能做到那样。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是不是你只要参与就可以?还是练就要狠狠地练?所以,本课我就要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活动,让同学们能科学地进行参与体育锻炼。
(二)出示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
根据思考题进行自学,并找出答案。
思考题:
1、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2、什么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
3、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是怎么样的?
4、在体育锻炼的时候是不是锻炼的越狠越好?为什么?
5、在锻炼的过程中你的身体有哪些现象出现?
(三)学生自学
学生可以互相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四)检查自学效果,师生讨论
(五)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1、骨骼的弹性较好,但是硬度较差,承受压力不及成年人。
2、肌肉细嫩,收缩力较弱,耐力较差,容易产生疲劳。
3、心脏收缩力较差,每搏输出量较少,呼吸肌肌力较差,肺活量较小。
4、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第四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课题:努力锻炼促发育——青春期与体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青春期是生命必经阶段,知道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身心特点。
2、能力目标:能依据青春期的特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能正确运用扬长避短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一、青春期的概念及其分段
青春期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成熟前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青春发育前期:女生从11~12岁开始,男生从13—14岁开始,一般持续2~3年。
2、青春发育中期:女生从12~15岁开始,男生从14~16岁开始,主要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一般持续2—4年。
3、青春发育后期:女生从16~17岁开始,男生从17~18岁开始,主要表现为身体各系统继续缓慢发育,逐渐成熟。
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年龄、持续时间、发育状况既有种族、环境、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青春期是人体各系统、各组织器官迅速变化,趋于完善定型的关键时期,对我们的心理、情绪、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平稳度过青春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春期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得更好。但是青春期身体的发育、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体育锻炼必须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别,因人而宜。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前两个阶段,这一时期骨骼的发育、身高的增长都较快,骨组织中软骨成分较多,富于弹性,不易骨折,但是抗压、抗扭曲能力差。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负荷重量不能太大,尤其要注意保护脊柱。
青春期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肌纤维细而长,肌肉力量较差。所以要选用适当的刺激肌肉发展的力量练习,促进身体各部位均衡发展,避免长成“豆芽菜”的体形。
青春期的体育锻炼尤其要重视对加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有良好作用的有氧耐力训练,如经常进行较慢的或中等速度的跑步等。
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灵活性都比较好,所以要抓紧这个有利的时机,多学一些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生活中必需的活动技能,为以后学习各种体育、生产劳动技能和军事技能打好基础。
初中女生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和生理上的困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月经期间可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和引起腹内压升高的运动(如仰卧起坐等),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在青春期阶段要经常进行有氧耐力跑步,可以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经常进行韵律体操、舞蹈练习和加强腹部肌肉、骨盆底肌、腰背肌肉的锻炼,可以使身体更加健美,动作更为协调,姿态更加优美,还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另外,要安全、平稳地度过青春期,除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注意营养卫生外,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要热爱生活,与他人友好相处,养成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性格;要培养多种爱好,努力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双健”,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荚全面发展的人材。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青春期?
2、青春期体育锻炼要注意什么问题?
体育理论教案
时间:第1周第2课时
(教室)
主备人:许传新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注意事项及要求
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初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使身高增长,体重增加,呼吸机能和心脏功能提高。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各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上课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1)上课着装要整齐,得体。尽量身穿运动装,必须脚穿运动鞋或布鞋。
(2)上课必须纪律严肃认真,积极听课,认真训练,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3)上课必须听从指挥,服从口令,一切行动听指挥。
(4)上课必须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注意自我保护。
体育健康课达到的其他教育效果:
(1)培养吃苦、耐劳、坚韧的精神。
(2)养成力争上游、不服输的思想品德。
(3)加强道德情操的养成、创造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使骺软骨的细胞正常增值,促进骨骼和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身体长高。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身体长高,还可以使肌肉发达有力。体育运动加速了新陈代谢,使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肌肉变得粗壮、结实、发达而有力。
初中生形体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初中生的骨骼增长较快,骨骼的弹性大,硬度小,易发生弯曲和变形,能承受的压力和肌肉的拉力都较弱;肌肉的发育以长度增加为主,肌肉细长,肌力较差。容易疲劳,所以在 在形体训练中要注意:
养成正确的站、行、跑、跳的姿势;不宜做过重的负重练习;要变换体位练习,以促进形体均衡发展。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全面发展。
第五篇: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课的内容:
课的任务:
重点难点:
内容分析: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奈史密斯先生先在麦克杰尔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做牧师,但读了三年却发现不适合,他的兴趣是体育,但是麦克杰尔大学并没有这一科系,因此忍耐到毕业。然后到了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
奈史密斯从当地人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名为“篮球”。
篮球游戏最初五项基本原则:
1、圆型的球,双手进行。
2、队员不可以拿着球跑。
3、任何队员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占据场上的任何位置。
4、队员之间不应有身体接触。
5、篮球应水平地置于场地上方。
篮球游戏最初三个条件
1、不能受时间的影响。
2、各方面的人都能参加(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
3、要与美式足球有明显区别。
因此,篮球的诞生离不开这个人詹姆斯·奈史密斯。他被誉为发明篮球游戏的第一人和现代篮球之父。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1904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
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
1932年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总部设在德国的慕尼黑。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1950年和1963年分别有了世界男女篮球锦标赛。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项目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1895年篮球运动传入我国天津。在我国篮球的发展史上,董守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远涉重洋到篮球运动的发源地——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深造。1925年学成回国后所著《篮球术》,成为我国最早的篮球专著。他又编著了《最新篮球术》一书,为推进我国的篮球运动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是我国最早的国际奥委会委员。
1、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和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美国、俄罗斯、克罗地亚、立陶宛、南联盟等国家篮球水平较高,而众所周知的美国NBA职业赛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
2、在亚洲我国的篮球水平属一流,男女篮的主要对手是韩国、日本,在亚锦赛、亚运会上我们的男女篮球都获得过冠军。
3、国内有每年一度的职业俱乐部联赛,已经举办了好几年了。八一队水平较高连续五年蝉联冠军。女子篮球目前还没有俱乐部联赛。
4、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举办了CUBA联赛。
以上内容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球的材料、尺寸和重量
1、球是圆形的,为认可的暗橙色;
2、外壳用皮、像胶或合成物质制成;
3、圆周不得小于米(厘米),不得大于米(7 8厘米);
4、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
5、充气后,使球从米的高度(从球的底部量起)落到球场的地面上,反弹起来的高度不得低于米,也不得高于 0米(从球的顶部量起);
6、球面的接缝或槽的宽度不得超过米(毫米)。
1、队员、替补队员和教练员
每队有12名队员,1名教练员。
比赛进行时,每队要有五名队员上场,并可按照规则规定进行替换。
2、比赛通则
比赛时间
A、两个半时,每半时20分钟
B、四节,每一节12分钟。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中间的休息时间分别为2分钟。
C、半场的休息时间为10分钟或15分钟。
比赛的胜负
在比赛时间内,得分较多的队得胜。一次罚球中篮得1分,一次投篮中篮得2分,在3分投篮区中篮得3分。
3、违例和犯规
常见的违例有:球出皆、非法运球、带球走、球回后场,干扰球、脚踢球、拳击球、3秒、5秒、8秒、24秒等。
常见的犯规有:推人、拉手、阻挡等伤害他人的行为。
1、问:一名对队员在投三分时脚触及三分线,投中算不算三分?
2、问:进攻队员身体在限制区外面,但一只脚踩在限制区的线上,受三秒规则的约束?吗
3、问:甲在界内跳起,把块要出界的球勾回来,算不算出界?
4、问:甲在后场发界外球,想把球长传给块攻的队员,却投中篮框,请问这个球算不算得分?
1、本次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场地和设备的规格要求,并且详细讲解一些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
2、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增加同学们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培养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学会自我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