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海思》教案
7、《海思》教案
教学目标 :
1.理清文章结构,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独特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3.体会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4.探究作者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品读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作者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①.读课文,表段序,勾划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注意读音及写法)②.读单元提示,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③.完成学案“基础训练”部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Wanyan
qì
pú
piaomiao
muyu
juanlian 蜿 蜒
休憩
返璞归真
缥缈
沐浴
眷恋 2.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人民大学。山西霍州人。当代作家。曾长期任新闻记者,历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二、问题导学:
1.思考:课文那几个段落集中描写了大海的壮丽图景?那几个段落集中描写了作者对大海的联想与思考?文章中哪些句段完成了内容的转换? ①第三段 ②第四段最后一句
2.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样的?让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思考?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样的?
作者眼前的海是壮丽的大海(汹涌澎湃 波澜起伏
海天一色);作者心中的大海的形象——海的博大精深、海的包容一切、海给人类心灵的慰藉。3.作者围绕海所做的思考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引导学生看议论抒情句,让学生全面把握作者爱海的博大精深,爱海的包容一切,海给人类心灵的慰藉。
4.由此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全班各自据此编写阅读提要,并分小组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完成能力训练一
第一部分:写大海的美丽图景。
或
写景
眼前之海 第二部分:写大海引起的联想
或
联想
联想之海 第三部分:写面对大海的沉思
或
沉思
沉思之海
三、自学探究
1.学情预设:学生对“心中的海”理解可能有点困难,另外课文的概括是重点,教师重点点拨。
2.个人能力不能完成的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四、展示点评
1.展示方式:个别回答,小组代表上台演板。2.点评方式:学生纠错,教师结合学法点评。
五、拓展延伸
面对壮丽的大海,你会做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而作者又做了怎么样的联想与思考?
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 ①联想奇特
②大散文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作者眼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面对这样的海他做了怎么样的联想与思考?他为什
么会有这种思考?
2.回顾在学上篇课文中学到的品析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品析语言我们可以从运用的方式、具体阐述、阐述的特点内容欧、情感意图这四步来组织语言。
二、问题导学
1.研读第二自然段:作者眼前之海是神么样子的呢?给人什么感受?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描写的呢?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品读呢?你准备怎么样去
朗读它呢?
学生完成能力训练二 小组合作、交流。
方式:回忆《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中介绍的方法: 四步法:运用的方式
具体阐述
特点 内容
情感意图 示例:、“极目望去„„棉朵”
——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远处的浪花比作大军与棉朵,从声势、颜色的角度,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海的博大壮阔。2.学生读:学生按刚才的品析去试着设计朗读。
3.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结尾“海啊,你在我的心里”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大海深沉的爱。
三、自学探究
1.学情预设:语言品析是重点,估计部分同学回答会不规范,不全面,教师重点点拨。
2.朗读设计一定发挥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四、展示点评
1.展示方式:个别回答,小组代表上台演板。2.点评方式:学生纠错,教师结合学法点评。
五、拓展延伸
1.《海思》是一篇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充满智慧的思考令人叹服。同学们写作文若果单纯写景,会不会是一篇好作文? 一篇好作文,除了写景,还必须写出作者的思考。联想的流畅,思考的有深度,才能算是一篇好作文。2.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①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如金钱能买床铺,不能买甜蜜的梦;
能买书,不能买到知识„„请你联想它的作用和局限,越多越好。
②有位作家写了一首诗《0的断想》:
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0的负担最轻,但任务最重;0是一面镜子,让你重新认识自己;
0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
请你运用发散思维续写下去。
创新提示:
①能买药物,不能买健康;能买娱乐,不能买幸福;能买房屋,不 能买家庭;能买选票,不能买人心„„
②0是一块空地,可种五谷;是烟圈,虚度年华;是铁环,组成坚韧;是战鼓,激人奋进„„
第二篇:心得体会袁思海
视导员培训的启示
汇川区娄山关红军小学:袁思海
2018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汇川区中小学责任督学、视导员专业化发展研修班学习,在这两天的学习期间,聆听了李国德、梁祝、周学文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正懂得了督导对学校的重要性。督导,顾名思义即监督、指导。教育督导的“督”具有监督、督促、检查和评估的职能;“导”具有指导、帮助、服务和咨询的职能。虽然为期很短,但受益非浅。我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如何配合督学工作,让学校的管理上台阶,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思想上要转变。
中小学校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是国家教育治理和教育督导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对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深化和完善。责任督学挂牌亮相,依法依规入校督导,及时发现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现状,需要责任区督学工作的创新。听了李国德督学的讲座,让我深深明白,我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原来曾想,这些督学一天没事,就到学校来指手画脚,作为一间村级小学,本身人手就不够,你们还来添乱,我还真有抵触的情绪,但是现在说真的,没有了,我茅塞顿开,这些督学都是一线退下来的,在学校的方方面面,都是高手和行家,他一眼看下来,就知道学校的管理漏洞,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们是来帮助学校发展的,是来给学校解决问题的,随着挂牌督学创新区的成立,我想这仅仅是个好的开始。
二、行动上加紧。
每位督学是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最直接的监督员,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是各地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区域内每一所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育督导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根据工作需要,我今后一定会组织本校的一些老教师、教研组长和中层干部和督学一起对学校工作进行内部督导。开展校内教育督导工作,推动学校工作向前发展,使学校工作目标更明确,实施时更有计划性,使学校工作走上正规化、法制化的道路。同时有利于各部门创造性地工作,并能及时总结经验,在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价,掌握情况,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从而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一套利于学校发展、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督导评估模式与机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
三、认真自查,及时改进
通过自查自纠,及时调整方法,让学校的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认真听取督学的建议,邀请督学一起给学校把脉问诊,把学校的工作推上一个台阶。
第三篇:《海》教案
《海》教案
《海》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凌、乏、酿、厦、伐、综这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重点句段。
(1)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3)第七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养自学能力。
3.增强阅读能力,并学会边读边思考。
4.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去领略大兴安岭独特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去领悟树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法引导
1.预习: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质疑。
2.课堂上多次朗读体会,自学、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二)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疑点
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四)解决方法
先自学,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动听的音乐伴奏带。
2.课文录音。
3.风景图片,课文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2.个人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抓住句与句的联系,了解林海岭、林、花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随作者走进兴安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作者从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
《海》教案2
课题:表演《海》 课时:10——1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海》,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理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海。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随着教师象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
《海》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与海》整部作品的梗概。
2。结合心理描写品味人物思想性格。
3。感悟学习老人身上的那种不向命运屈从,与自身、自然进行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4。品味作品不赘述情感的、简朴客观而具体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你被告知,有人写了篇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一定会感到很难相信。但这就是事实,这个人就是海明威,这本小册子就是《老人与海》。
(二)作者简介
(出示海明威照片)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他到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他的身上中过237片弹片。他的头上缝过5 7针。他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这就是海明威。他的经历,孕育出他那硬汉的性格。
(三)整部作品简介
(出示《老人与海》图片)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孤独的古巴老渔夫在加勒比海捕鱼的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小说一出版,就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的一个记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而且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四)熟读课文,了解节选部分的内容。
这是老人自出海以来,第三次见到日出,这时鱼打起转来,撞击着牵扯它的铁丝导线,试图把钩住它的鱼钩甩掉。老人在应付鱼的同时,还要和自己的身体抗争着。在这场勇气、毅力和坚韧的较量中,老人用智慧和经验取得了胜利。他将鱼叉扎向了游到自己小船旁边的大马林鱼,大马林鱼的鲜血染红了海水。
(五)小组交流预习中查到的字词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研读细赏
1、请同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复述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的情景(可由多人互相补充提示完成),同时把学生的复述语言同小说的语言比对,引导学生品味海明威简朴客观的描述。
(1)搏斗中的老人;
(2)搏斗中的大马林鱼;
(3)搏斗的结果。
2、问题研讨
(1)搏斗中,老人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场勇气、毅力和坚韧的较量中,毅力支撑着老人的身体,希望支撑着老人的精神,而经验使老人获得希望。年老的圣地亚哥用智慧而不是靠仅有的体力,用知识和机智而不是靠仅存的傲慢来支撑自己,最后取得了这一次的胜利。
(2)老人在内心中对大马林鱼持什么态度?
大马林鱼是作者讴歌的对象,文中在写老人扎死它的同时,又带着不无赞扬的语气写大马林鱼的高与大,给读者展示它的力与美。“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看来,在老人眼中,大马林鱼代表了坚强和勇猛,是一个真正的对手和老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3)体会文中圣地亚哥老人的内心独白,谈一谈你对他的印象。
老人是海明威塑造的众多“硬汉”中最完美的形象,他是真正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人。他没有从危险、残酷或现实中“退却”,而是勇敢地接受现实;他凭借自己的意志力量塑造了现实,赢得了哪怕是非常短暂最终惨败的胜利。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是要竭力超越自身极限的人。
(二)拓展延伸
有人评价《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故事中的老人尽管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84天都没有捕到鱼,别的渔夫都把他看成失败者,而且还“消瘦而憔悴”,手上有“刻得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的,然而他的英勇却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第85天决心“驶向远方”去钓大鱼。真的钓上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明知自己力量有限,还是拿出“我跟你奉陪到底”的意志。当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并吃掉了大鱼约40磅肉后,老人想的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对此,你怎样看?
(三)小结
《老人与海》文字虽然简单,却是千锤百炼的精粹。主人公圣地亚哥不被乖舛命运击败的毅力及享受孤独而不寂寞的精神,正是作者对人生永不放弃的证明。
《海》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进一步了解大海的壮美和海产品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和初步运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大海啊,故乡》的音乐。
2、学生搜集描写大海的词语、句子、诗、画、歌等和海产品的资料。
3、抽签用的材料。
4、拍摄学生在大海边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学习《烟台的海》一文,我们感受到海的凝重、轻盈、浪漫和高远,以及海上的忙碌。那情景是多么壮美,我们爱这样的海,更爱她那宽大的胸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我爱你,大海!
二、走近大海
1、课前,老师请你们搜集了有关大海的资料,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搜集资料的过程。
2、各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资料,可以是图画;可以说说海产品;可以写诗、念诗;可以读优美句子等等,不拘形式、内容,只要与大海有关即可。
3、小结:从刚才的展示可以看出,同学们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电脑网络、图书、图片、电视等等。由于你们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资料展示丰富多彩,使我们更加走近了大海。
三、畅游大海
1、播放大海的画面,我们来到宁静的大海边。你们想干什么?(学生任意回答)哦,你们想痛痛快快玩一玩。没问题,但必须过了关再玩,同意吗?下面我们就模拟开展畅游大海的活动。今天由班长带我们过海,好不好?
《海》教案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的动作行为的语句,体会海鸥对老人深深的情意,并揣摩作者的如何把老人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
师:你们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
生:海鸥。
师:你了解它吗?
生答。
2、揭示课题:
师:(指着图片)这就是昆明的翠湖公园,那在湖面上翩翩飞舞的就是海鸥,这里就像是海鸥的乐园,人们在这和海鸥和谐相处。
在昆明就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吴庆恒。十多年前的冬天,他在翠湖与海鸥相遇后,就爱上了海鸥这种可爱的动物。他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来到翠湖公园,为的只是给海鸥喂食。他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甚至舍不得给自己买一点好吃的。可他却用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用来给海鸥买食物。十年来,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十多年前,一位老人在翠湖湖畔与一群前来过冬的海鸥相遇后,老人每逢冬季,他每天都会到翠湖喂海鸥,他视海鸥为儿女,天天来照顾它们。老人死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肃立不动,并站成两行,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
2、分析文章结构:
师: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生答。(先写了老人像照顾自己儿女一样照顾海鸥;再写老人死后,像老人的儿女一样为老人守灵。)
三、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意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文章一下子就把结构理清楚了,那么这篇文章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动呢?
生:老人死后,海鸥对老人如同父母般的情意最令我感动。
师:英雄所见略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
2、师: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是什么令人意想不到?
生: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板书)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答。(海鸥舍不得老人,作者对海鸥的行为感到吃惊。)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得惊异些。(指名读)
全班再来读一读。
3、师:老人去世了,海鸥竟突然飞来,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在惊异的同时,都自然地退到了一边,为海鸥们让出一片空地。
接下来海鸥又做出了什么惊异的举动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海鸥行为的句子。
生: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全班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看看此情此景,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类似的情景?
生:亲人去世时看过。
师:是啊,这本来只发生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的事,却发生在这些动物身上,难怪作者把此时的海鸥比作是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答。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4、师:接着,海鸥又做出了什么举动?谁找到了?
生: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答。(我体会到海鸥们也像人一样,它们很尊敬老人,它们在为老人守灵。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
生:纷纷落地、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板书)。
师:你能从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你从哪体会到的?
生:我觉得作者很惊异。
师: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老师范读。
师:一群海鸥像儿女一样为老人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这样的场面,相信谁都会为之动容。用我们的朗读带领大家到那片空地上,去目睹那让人为之动容的一幕吧!愿意读的同学,我们一起站起读一读吧!
5、师: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又有怎样的举动呢?
生: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海鸥舍不得老人,它们朝老人的遗像扑过去,并大声鸣叫。
师:从白色旋涡,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海鸥围得很紧,舍不得走。表现海鸥与老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练读,再指名读。
6、师:海鸥疯狂的举动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它们真情的流露使作者更加感动,可我们还是不得不把遗像带走,海鸥们还会做出什么令人吃惊、令人感动的事?作者都不忍再写下去了,所以打上了(板书)
大家想想,海鸥可能还会做些什么呢?(请一两个人说)
四、情感升华、拓展
1、通过第二部分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
(海鸥对老人深深的爱。)
2、海鸥对老人的情感,作者是通过具体写什么让我们感受到的?
生:是通过动作描写写具体的。
3、小结:
是啊,动作描写写出可海鸥对老人深深的感情,使文章更加感人。在我们的文章中,也可以运用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世界,使我们的文章更感人。
《海》教案6
课前自学
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并能圈出生字。
安恬 羞怯 涟漪 惺忪 密匝匝 海藻 芭蕉
应接不暇 硕大 荒芜 飞驰 骏马 愈来愈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羞怯 海藻 骏马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安恬、应接不暇、羞怯各说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自主解疑,组内交流解疑。
提示:在不理解的地方画?,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2.自读课文,思考:在我眼中我家门前的海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些样子?
课堂导学
三、预习检测。
四、自主研读课文,感受家门前的海的神奇魅力。
1.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体会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提示: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 ,像 ,像 。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大海的感情丰富,渔家孩子对大海深沉的爱。
4.想象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小组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六、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样的?
课后检测
七、辨字组词。
藻( )驰( )骏( )
澡( )弛( )俊( )
八、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眼睛 ( )的面纱
( )的弧纹 ( )的浪花
( )的爱 ( )的目光
九、选择恰当的词画√。
(1)这条小路一直(延伸 延长)到村子的尽头。
(2)阳光下,老人的目光显得特别(慈祥 慈爱)。
(3)妈妈对我很(温柔 温顺)。
(4)李丽有(丰富 丰盛)的思想感情。
十、请你在例句后面接写两句。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
,当我
。
《海》教案7
课文分析:
《海》是一篇以“海底”为切入视角,向学生介绍海洋知识的文章。作者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海底动物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颜色丰富多彩、形态不一的植物,以及蕴藏的丰富的矿物资源。因而最后作者由衷的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点明文章主题的同时,首尾一问一答,文章结构完整。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在层次不一的朗读中感受活泼的文字美,体察结构的完整美,认识海底物产美,培养学生对海底世界喜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读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窃窃私语”“景色奇异”的意思,练写生字。
3.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入题渗透写字做人教育。
(一)谈海。
师:同学们见过海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海是什么样子的?
生:大海无边无际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生:我看见过的大海是蔚蓝色的,十分美丽。
生:大海是活泼、不安静的,“无风三尺浪”是说海上风浪很大。
生:海里的鱼很多,物产很丰富。
2、师:听同学们这么一说,也让我对海更感兴趣了,不过你们知道海底是什么样子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海底游览,看看海底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好不好?
(二)揭题。板题:教师一边书写一边说:只有在一笔一画的写字里才能学到怎样做人。(学生齐读)
(通过生生、师生间这样的对话,起到交流师生感情、丰富学生对海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兴趣的作用,板书时可渗透写字与做人紧密联系的思想教育。)
二、初读——在内容感知中培养自学习惯。
(一)出示投影,教读生词:
1、指名读、正音。
2、请生上前领读。
(二)翻开书本,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课文中的生词都能读正确了,课文是不是能读通了呢,注意:哪儿没读通,一定要停下来再读一遍,直至把这句读通为止。第二,拿着笔在你喜欢读的词语或是句子下面做上标记,像小圆圈;在不懂的地方加个小问号,等会儿提出来。
2、巡视检查初读的情况。
(三)交流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读圈划的词语和句子(读通、读好)。师:刚才同学们在自读自学的时候,读的很认真很带劲,那么你想读那些词那些句子呢?
2、学生试读,教师评点同时相机板书:动物、植物、矿物
(四)小节汇总,给学生初步完整印象。师:听同学们这么一说一读,真的让我感到这海底动物可真多,植物也不少,矿物含量也挺丰富的。海底真是———师生:景色奇异、物丰富。划下这句话。初读自学同学们做的真不错!
(通过“展示”、带领学生读生词,通过拿笔圈点勾画自读课文,通过读词读句的生生间的交流,着力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基本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
三、精读(第二节)——理解感悟中培养鉴赏能力。(听—说—读—品—介)
(一)教师配乐范读第二节。
师:想想第二节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生试说。(说中练读、说中感悟、)
生:我觉得写了海底很宁静(理解“宁静”)指导读好——声音由高到低这样来读的。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生:我觉得写了海底动物很多、声音很有意思。(理解“窃窃私语”)指导朗读——声音读的像,而且不高,因为动物们在低声的说,像人一样。质疑:作者把动物发出的声音想象成像人在说话一样,你能体会出什么?——生:我能体会出作者很喜爱他们的这种声音,你们喜爱吗,自己读一遍。
师:你还能想到他们会发出那些声音?
生:它们会发出像风吹过枝头的“呼呼”声
生:会发出像风鈴摇晃时的“叮咛”声
生:它们可能会发出小溪流淌时的“哗哗”声
(三)学生理解性的练读。(书声朗朗)
师:同学们喜欢第二节吗?再读一遍,你们一定会读的更有进步。
(四)指名读。
1、中等生。
2、配乐读
(五)出示海底画图,让学生戴上头饰,扮当海底小导游,介绍海底世界游的第一站《动物之声》。师生共评。
(教师的范读、学生感受的交流,能使学生,获得理解词义时的顿悟,获取读好的灵感,并在及时的自我练习中加深这种感情体验,海底小导游的扮演能满足孩子的表现欲。)
四、指导写字。
(一)你认为这些加点的生字那些容易写错,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窃”“贼”
(二)教师范写。
“窃”贼”
学生临写。评讲。
五、布置作业。
抄词、当导游。
反思:
1、关于阅读。
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尤其是低中年级应更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给阅读方法、注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本节课,教师在让学生读通全文的基础上,通过讲解传授给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给学生交流读后感受的时间和舞台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2、关于写字。
“写好字”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没有“终南捷径”,除了教师能给学生随时随处的示范之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临写、比照、激励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的加强写字教学,也才能最终扎扎实实打下学生写字的基础。本课中教师从板书示范、到课尾的示范讲解、学生的临写交流、练习巩固都是在下大力气、讲求实效的进行好一节课的写字教学任务。
3、关于表达。
说的过程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发表自我见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愿意交流的兴趣、能够交流的本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谈对海的了解,说自己喜欢的词句、自己对第二段的理解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有话可说。
《海》教案8
教学目标:
一、实践本单元《乐海泛舟》的教学构想。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三、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和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学重点:
一、赏析《鳟鱼五重奏》,学习相关知识。
二、学唱《摇篮曲》,体味和表现《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方法:情感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法、渗透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过程:
第1节
一、导语: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本单元的标题是《乐海泛舟》,让我们划起小舟,驶进音乐的海洋,共同赏析与演唱西方三位著名音乐家创作的三首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
二、听赏与简略分析三首乐曲的音乐片段
序号标题作者与国籍形式音乐流派
1、鳟鱼五重奏舒伯特《奥地利》钢琴五重奏浪漫乐派
2、惊愕交响曲海顿《奥地利》交响曲古典乐派
3、摇篮曲勃拉姆斯《德国》童声合唱后浪漫乐派
三、三位音乐家生平简介(教学软件)
四、三首作品均以不同的内容、形式体现着音乐的情感美、内容美、形示美,以下将做进一步的体验和赏析。
五、赏析《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提问:这首《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出自哪首艺术歌曲?
2、简介歌曲《鳟鱼》:
舒伯特为摆脱繁忙的小学教师工作,于18辞职,从乡下移居维也纳城内,以便专门从事音乐活动,但几年来一直处于失业的状况。这期间他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深切痛恨梅特涅的反动统治,于18创作了歌曲《鳟鱼》,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他对自由的讴歌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迫害者无比憎恨和厌恶的感情,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在当时的反动统治下,只能用这种隐喻的手法去表明自己的观点。这首歌在德国已像民歌一样,被广泛流传。它那流畅、优美而动听的曲调脍炙人口。
3、教师带领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A段。
4、简介《鳟鱼五重奏》:舒伯特完成歌曲《鳟鱼》的两年后(18),又将其中第一部分(即分节歌)的旋律为主题写成变奏曲,并列为他的钢琴与弦乐五重奏中的第四乐章,遂使此重奏曲得名为《鳟鱼五重奏》。
在这首变奏曲中,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刻画与描述。
此五重奏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只及钢琴一架的乐器编制,与习惯的五重奏不同,即去掉了第二小提琴,增加了低音大提琴。全曲共五个乐章。第四乐章是最受欢迎者,它由主题和五个变奏及小快板的结束部组成,共分七个段落。
5、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看着教材上为《鳟鱼五重奏》配的画面或课件上的画面的欣赏提示,完整的欣赏一遍《鳟鱼五重奏》,并在每一个段落进入时举手示意。
6、出示《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结构图,师生共同分析作品:
《鳟鱼钢五重奏第四乐章》曲式
A: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演奏,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奏出流动的音型,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A3: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和声音型,钢琴作急速变奏。音乐变得激烈,好像隐伏着的危险即将出现
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它一开始就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强力度,音色突然阴暗,以描写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A6:为结束段,主题旋律再现,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清晰地再现出歌曲《鳟鱼》的伴奏音型,与乐章开头相呼应,恢复了开始时的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表现了欢畅的情绪。
六、作业:请同学课后根据《鳟鱼五重奏》的音乐来创作编排音乐短剧,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海》教案9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
2、喜欢善良的小美人鱼,并进行绘画表现。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水彩笔、油画棒、画纸等绘画材料。
2、幼儿用书第2册第17~30页。
3、语言磁带或CD。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
喜欢善良的小美人鱼,并进行绘画表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讨论:故事里有谁?说了一件什么事?小人鱼为什么要变成人?小人鱼最后怎么样了?
二、再次欣赏故事,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
1、播放配乐故事,幼儿再次欣赏。
2、欣赏后说一说: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三、绘画表现。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脑海中的美人鱼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创作,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美人鱼。
活动延伸:
1、幼儿将创作的美人鱼展示出来,相互欣赏、介绍。
2、在阅读区阅读幼儿用书,互相讲述故事。
3、在表演区播放配乐故事,幼儿跟随录音讲述或表演
《海》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3、了解舒伯特生平,拓展欣赏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之王的艺术歌曲魅力。
重点:
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难点:
1、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那位音乐家:
1、他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他的创作涉及音乐创作的所有体裁;
3、他是奥地利人;
4、他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人世;
5、他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二、新课:
1、作曲家简介(略)
2、欣赏歌曲《鳟鱼》
思考:
(1)、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
(2)、歌曲的情绪?
(3)、哼唱你喜欢的乐句。
3、简介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
4、初听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思考:(1)、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在作品中共出现了几次?情绪如何?
? (2)、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5、分段感受(这一部分,采用边听边分析,边听边提问,及小组讨论进行)
(1)、小提琴演奏的主题,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
(2)、第一变奏钢琴高八度演奏,音色明亮,仿佛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景。
(3)、第三变奏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32分音符急速变奏,给人一种不详之感。
(4)、第四次的变奏,一开始就用了ff的力度,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6、乐理: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变奏手法: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自由变奏。
乐曲结构:A+A1+A2+A3+A4+A5+A6
7、完整欣赏(观看视频《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8、拓展赏析
(1)、〈小夜曲〉
(2)、〈摇篮曲〉
9、总结:
《海》教案1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前赴后继、锲不舍、呢喃细语”等词语的意思。
3、凭借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大海边看过那波澜壮阔的大海吗?(看过的可以说一说,在哪儿看过,你看到的海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看来没有看过大海的同学还真多,下面我们一起随着大屏幕领略一下大海的无穷魅力吧。(视频播放)(读:透过云的缝隙遥望大海,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仿佛海与天融为一体了。
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
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一层卷着一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赶集似的,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兴致勃勃的游客,来到海滩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脱云冬装的渔民,驾船即将远航,他们云大海中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春的播种,终于迎来了秋的收获,渔船为秋天的大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夕阳西下,随着夕阳光茫的渐渐收敛,海面也渐渐平静下来,我想它是想睡觉了吧。)
3、大海美吗?大海的景色壮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大海的文章。(一起读《烟台的海》。)
4、(出示地图)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烟台的具体位置吗?烟台地理位置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烟台北面临海)同学们看看地图,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临近海岸的城市,也特别多,你知道有哪些城市?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烟台的海来写呢?请你们各自轻声朗读课文的首尾两节,然后用“烟台的海”这一句式来回答。(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舞台”)板书:独特(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在作者眼中,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那烟台的海独特在什么地方呢?(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下面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一般写四季景物的文章都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而烟台的海描写的顺序是?(冬)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烟台冬天海的独特
好,今天我们这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烟台冬天海上的景观。听课文录音,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很想放声朗读,你们想读吗?如果读一遍不过瘾,还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尽兴为止。
这一小节描写烟台冬天的海特有的景观是哪几句?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烟台海的哪些特点?
你是从什么哪句话感受到的?(出示:小山似的涌浪……马路中央。)(因什么而壮观)(分别感受到浪大、持续不断、声音大、力量大)读,并试背。
是呀,天寒地冻,烟台的海如雄伟壮观,怎能不让人激动,谁愿意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出示“小山似的涌浪。。。马路中央。”
作者用传神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冬天烟台海的壮美,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要记住它。(指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好,想亲眼看看那海上磅礴的景象吗?(播放录象)
7、亲眼欣赏了烟台冬天海上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后,你们能把冬天海上独特的景象更好地用朗读声来表达吗?(再次齐读)
8、总结,烟台冬天的海真是波涛汹涌,除此以外,它海面的颜色是深褐色的(看图片)因此看起来很深沉,显得很凝重。(板书:凝重波涛汹涌)
9、烟台的海冬天真是气势磅礴,这一壮观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么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无数游人。大家请看(出示句子: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形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读读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怕严寒、勇敢。)
10、海上波涛汹涌,游人不畏寒冷,在海边欣赏,人景交融,使得冬天烟台的海更加独特,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板书: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五、口语交际:
1、过渡:冬天的海是最具特色,一定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光,巴比兔旅游公司看到了这次商机,从中可以赚取利润,可是唯一差的就是导游员,现在要从我们同学当中选中最优秀的导游员,去参加这一次烟台之旅。不过在准备之前,你们先来看一位同学写得关于桂林山水的导游词,先在下面读一下,看看导游词的格式。
同桌练习
2、全班交流(2-3名学生)各位游客,小导游还让你满意吗?
六: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欣赏冬天烟台的海的?
出示:1、找一找写景的句子
2、说一说景的特点
3、读一读表达感受
4、演一演介绍给别人
2、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了烟台冬天的海,其他几个季节的海也是各有特点,我们下堂课继续学习,课后请大家按照这些学法自己先去学习。
板书设计:
烟台的海
独特
海
人
冬
凝重
波浪汹涌
喜爱大海
(浪大、持续不断、声音大、力量大)
(不畏严寒不怕风浪)
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海》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律动、音乐欣赏、动作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歌曲。通过击拍的方式练习三拍子的节奏,将强弱弱的节奏规律带入到歌曲演唱中,感受优美恬静的大海。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节奏、音准及情感的把握
难点:动作创编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示范法
(四)教具准备
光盘、图形谱
(五)观看教学光盘
教学光盘中的教学程序有以下五部分:
1、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齐做《小螺号》的律动,观看光盘中大海的景色)
2、新歌教学 (跟着光盘里的老师学唱歌曲)
3、动作创编 (观看光盘里学生的表演)
4、巩固练习(回忆并齐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5、全课小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光盘中画面内容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儿童歌曲《小螺号》
带领学生做律动
学生跟着老师齐做律动
大海的景色
提问学生“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大海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播放歌曲《海》
提问学生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聆听歌曲,思考问题并回答
让学生听清楚光盘中教师的提问
回答光盘老师的问题
出示图形谱
带领学生学唱简谱
学唱简谱
带领学生跟着光盘老师学唱简谱
逐句学唱,跟着光盘里的琴声完整演唱曲谱
带领学生学习歌曲
朗读歌词,分段演唱歌曲
利用光盘教唱歌曲并个别抽查
有节奏的熟读歌词,融入情感完整演唱歌曲
提问学生“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回答问题,纷纷表现对大海的热爱。
(三)知识拓展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海》的表演
提问学生怎样用形体动作表现歌曲
表演歌曲《海》
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发挥想象力,利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
弹琴带领学生齐唱《大海啊,故乡》
演唱歌曲
提示学生,回忆学过哪些有关与“海”的歌曲。
回答问题并齐唱《大海啊,故乡》,感受海边生长的小朋友对家乡的热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新歌《海》,看到了大海美丽的景色,使我们对大海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次的音乐旅程吧!
《海》教案13
一、教学要求:
1.借助偏旁识记生字。
2.认识表示动作的词。
3.读句子,体会“非常”,“保护”的意思,并练习造句。
4.初步练习运用逗号、感叹号和句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发现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借助偏旁识记生字。
(2)在词语中认识表示动作的词。
2.难点:练习用“非常”“保护”造句。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语文百花园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百花园”走一走,看一看。
(二)汉字真有趣
1.课件出示花坛。
姐、妹、妈、奶
蝌、蚪、蚂、蚁
打、抬、护、挂
狼、狮、狐、狸
你们看,前面是美丽的大花坛,快进去看看!谁看到什么有趣的现象?(花上有字)
2.读字,说出每组字的偏旁。
(1)你们小声读一读这些字,发现什么了?
(2)指名读,说说每个小花坛里的字是什么偏旁。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先读读每一组字,再讨论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4)集体学习。
师生共同总结偏旁与字的关系。
①“姐、妹、妈、奶”都是“女”,这些字跟女人有关。
②“蝌、蚪、蚂、蚁”都是“虫”,这些字跟昆虫等动物有关。
③“打、抬、护、挂”都是“扌”,这些字跟动作有关。
④“狼、狮、狐、狸”都是“犭”,这些字跟兽类有关。
(5)拓展。
说说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与字义有关。
(6)总结:
很多汉字的偏旁是表示字的意思,我们可以借助偏旁来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P34第一题中小女孩和她说的话:“借助偏旁想字义。”这种识字方法真好。
请你们看看这位女同学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三)读词语,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一片树林。树干上写着第二题中的词语。
请大家往前走。前面有一片树林,快看看树杆上有什么?(树杆上有很多词语。)
2.小老师教读词语。
谁能带大家读读树干上的词语。
1.课件出示P34第二题中的小男孩和他说的话:我发现……
①指名读小男孩说的话。
②自由读词语,然后用笔在第一个字下面点点。
2.小组合作学习。
一个同学读第一个字,其他同学读后面的字。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小结:第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两个字是表示“什么”的词,两个词连起来表示“干什么”。
4.做找朋友游戏。
把每一词组中的动词和名词拆开,让学生找朋友。
5.拓展训练。
分小组说出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多。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动词,扩展学生思路。如:讲、买、摘、吃。
(四)读句子,选一个带点的词造句。
课件出示池塘,播放青蛙的叫声。
你们听,从池塘传来了什么声音?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要保护小青蛙。
你们看池塘边立了一块牌子,一起读读。
(1)齐读句子,找出带点的词读一读,体会“保护”的意思。
(2)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保护什么?(益鸟、益虫、动物、视力……)
(3)在小组里用“保护”说句子。
(4)各组比赛看哪个组说得又多又好。
2.课件出示句子:沙洲坝的乡亲们吃水非常困难。
(1)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带点的词“非常”并体会它的意思。
(3)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非常”和哪些词语搭配。如:多、好、漂亮、高兴……
(4)在小组里用“非常”练习说句子。
(5)各组比赛看哪组说得又多又好。
3.让学生选一个带点的词写一句话,并用上标点。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我们写句子时都要用标点符号。现在我们到标点符号王国看看。
1.课件出示:“标点符号王国”和“,。!?”
标点符号王国到了。你们看4个标点朋友来迎接我们来了。我们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吧!
2.扩放录音:标点的话。
标点的话
我叫逗号,象个小蝌蚪。读书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就要停一下。
我叫句号,是个小圆圈。写完一句话时,常常用上我。
我叫叹号,竖道下边带个小圆点。只要看到我,就会读得有感情。
我叫问号,象耳朵,又象弯钩。只要一提问,就要用到我。
3.课件出示句子。
(1)您瞧多好的阳光
(2)裙子里的阳光跑到哪里去了
这里有两个句子,请你们先读读句子,再想想用什么标点符号。
4.同桌互相商量。
5.学生做书上的第4题。
请你们给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再读一读,要读出标点表示的意思。
6.指名读句子,说说用什么标点,并说出理由。
7.按标点表示的意思齐读句子。
(六)总结收获。
在语文百花园里,你们学到了什么?
《海》教案14
教育目标:
1、欣赏作品,感受丰收的鱼景,初步理解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2、尝试用勾、点、染的方法表现画面内容,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鱼若干、竹筐、盆。
2、捕鱼撒网的视频;音乐。
3、吴冠中作品《鱼海》;毛笔、墨等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将竹筐中的活鱼倒进大盆中),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么多的鱼?”
“还有谁看到这么多的鱼会很高兴呢?”
2、播放“渔民捕鱼”课件,介绍画家与他的家乡以及作品的由来。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教师介绍作者画家爷爷吴贯中。
3、师生欣赏作品《鱼海》,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作品中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你们知道这里有多少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的鱼能看到眼睛,有的鱼只能看到尾巴,有的鱼能看到肚子……)
“为什么有的鱼只能看到眼睛,或只能看到尾巴呢?”
(这里的鱼太多了,都上下重叠在一起了,所以画家爷爷给画取了个名字就叫《鱼海》,为什么叫鱼海呢?)
4、教师重点介绍眼睛和鱼背的画法。(勾、点、染)
“这幅画最亮得地方在哪里?”“那眼睛怎么画才最漂亮?”
“鱼背可以用国画中的哪种方法来画?”
5、教师小结,介绍写生方法。
“今天,我们几个小朋友合作,把我们这里很多很多的鱼画下来”幼儿合作写生“鱼海”。
6、幼儿自由创作(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7、相互欣赏展示作品。
《海》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动画片段)
2.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吗?她是谁笔下塑造的人物?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很多童话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代表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美丽动人的故事的。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提出读书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晨曦”的意思。“旗帜”中“帜”的读音。“睫毛”中“睫”的写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写上的再强调。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港口 皇家 睫毛 喜讯 挽手 神圣 仪式 旗帜 垫子 永恒
舵手 晨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吗?注意把故事讲清楚、生动。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文章大意。
小人鱼心爱的王子即将举行婚礼,但新娘却不是她。小人鱼在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就会化为泡沫而死去。此刻,人鱼姐姐们用她们美丽的长发换来女巫的剪刀并告诉小人鱼,只要用刀刺进王子的心脏,她就可以恢复人鱼原形,再活三百年。小人鱼却选择把刀抛到海里,自己化成了泡沫。她把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都留给了王子和他的新娘。
2.小人鱼为什么最终会化为泡沫?
她不忍心刺死王子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为了成全王子,她选择放弃生的机会,自己最终化为泡沫。这也体现了小人鱼善良、勇敢的品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勇敢。
(1)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抓住关键词“心在破碎”,理解小人鱼伤心、难过和委屈的心情。)
(2)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为了王子,她承受着离家之痛,被巫婆拿走了美妙的声音,身体还要每天承受着痛苦。)
(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小人鱼选择了善良,选择了成全别人,自己则化成了泡沫。)
(4)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小人鱼在向自己深爱的人告别。)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四、回顾总结,习得方法。
通过这篇文章总结童话的写法,感受童话的奇妙。(故事情节奇幻、丰富的想象力、小故事大道理。)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发挥想象力,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注意结合童话的特点,故事情节要符合逻辑。)
2.这篇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童话,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海的女儿
善良 勇敢
泡沫
教学反思
1.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分析人物品质,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童话故事作为一类题材,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写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中。
3.选取童话片段来引导学生阅读一本书甚至一类书,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
第四篇:海风吹教案
大班美术活动:吹画—海风吹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吹画的方法表现人物头发的基本特征。
2、大胆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吹画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幼儿坐过轮船或在海边玩耍的经验。
物质准备:相关ppt和视频、滴管、吸管、颜料、擦手布、绘画纸、画笔、剪刀等。活动过程:
一、回顾生活经验,交流在海边玩耍时不同的心情。
交流:大家喜欢在海边玩吗?喜欢在海边玩什么?在海边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二、结合在海边玩的图片,观察人物不同的表情和头发的动态。
1、他们在海边做什么?在海边人物的表情一样吗?为什么?
2、他们的头发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们的头发会飞起来?海风吹过,我们的头发会怎样飞扬?
三、交流、讨论在海边的人物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观看视频,重点指导用吹画的方式表现头发的方法。
2、结合制作步骤图,介绍制作的过程。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提出作画的过程。
1、安全、正确使用活动材料。
2、用吸管有标记的一头吹画,不混用别人的吸管。
五、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人物表情。
2、重点引导幼儿运用颜料和吸管大胆表现海边人物头发的特征。
六、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进一步感受美术创作的快乐,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愿望。
七、活动结束。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准备很充分,不管是经验准备还是物质准备都很充分,由于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动手吹画的时候也都很认真。到了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孩子们也都很大方的跟同伴描述了自己的作品。
第五篇:《海 燕》教案
《海 燕》教案
西安丰镇中心初中 戴海军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教学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教学步骤:
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 “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师生共同评析。
预期成果示例一: “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示例三: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4、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写话“海燕的宣言”(结合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