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三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5:2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池上》三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池上》三案设计》。

第一篇:《池上》三案设计

《池上》“三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池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设计理念:

商友敬老先生在《语言〃情感〃想象——说中小学的诗歌教育》一书中说:‚今日的中小学诗歌教育,应该围绕着三个维度来发展。一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修养,二是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三是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才是二十一世纪以人为本的‘诗教’。‛本篇设计通过‚读‛来内化语言,以‚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说、写‛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

学案设计

导学目标:

1、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撑、艇、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产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拓展阅读有关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文。

友情提示(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从中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是本课的难点哦。(努力,就能做到!)知识链接:

1、通过查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这对你学习这首古诗有很大的帮助哦。)

2、搜集有关描写儿童的古诗。学习内容:

1、学会生字,读通古诗,并在此基础上读懂诗意。

2、想象诗中的意境,感受童真童趣。学法指导: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学习小结:

通过自己的预习,你的收获有哪些?

达标检测:

必做题

1、给加点字注音。

撑船()小艇()浮萍()()....

2、解释带点的字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背诵古诗。选做题(优生选做)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古诗,试着写出几句。

思考题

你从诗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小娃的天真可爱?

学习反思:

1、知识构建:对于白居易以及他的作品,我有哪些新的认识?

2、学贵有疑:我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上课时在小组里讨论或者请教老师? 学案设计点评:本案设计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其中‚必做题‛部分为基础性知识练习,起到检测反馈的作用;‚选做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优生的学习内驱力;‚思考题‛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学习反思‛则突出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的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进行知识构建。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撑、艇、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引导学生背诵《小儿垂钓》、《村居》等,品味诗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池上》。(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通过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的生活趣事,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求知欲,以自己的童心感受诗中的童真,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

二、自觉质疑,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36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多种形式读古诗,引导学生感知大意: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

(1)指名读全诗,师生共同评价。(2)组内互读,全班齐读。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音读准,还要读出停顿。(3)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用‚/‛标出诗的停顿。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指名读,全班齐读。

3、以问导学,小组合作,排疑解难:

(1)文中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

(2)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

【教学意图】:本环节中通过交流诗人的故事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写作技巧;多种方式的朗读能很好的内化学生的语言,加之小组合作式的排疑解难,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1、讲故事。

同学们,诗中藏着一个故事,你们读出来了吗?(圈出‚藏‛字)轻声读读古诗,想想诗中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同位互相说说。

指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说诗意,教师相机出示莲蓬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纠正‚白莲就是白色的莲花‛解释,应是白色的莲子。

再指名讲故事,问:‚解‛是什么意思?以前还有哪句诗里的‚解‛也是这个意思?(上册课本中《桂花雨》中‚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教学意图】:讲白、讲透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大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讲故事这个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师生对话中帮助学生理解‚白莲‛和‚不解‛。在不知不觉中理解诗意,学生学得轻松。同时,通过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白居易的勤奋和刻苦。

2、想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能读出诗中藏着的故事,其实这首诗里还藏着一幅画面。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心来听老师朗读这首诗。(师配乐朗诵,生闭着眼睛,静听)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小娃偷采白莲)讨论: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偷‛是不光彩的,对有偷窃行为的人,人们都很讨厌。可诗中的小娃你们讨厌他吗?为什么?

老师课前查了字典,‚偷‛有三种义项(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里的‚偷‛该选哪种义项? 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怎样?(怕被别人发现,会很紧张;有莲子吃了,很高兴,很快乐。)体会得真好!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的读这句古诗。(指导朗读)

【教学意图】:‚偷‛是本诗的诗眼,一个‚偷‛字,将儿童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表现得一览无余。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偷‛字的正确理解之上,当教师将儿童对‚偷‛的罪恶感完全消解掉以后,童真、童趣才会跃然纸上,童真、童趣才会充溢课堂。

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从诗中读出了小娃的紧张、高兴、顽皮、可爱,更可爱的还在后头呢,请读读后两句,体会一下。(生自读诗句,体会)

小娃偷采白莲,他想不想被别人知道?事实上别人有没有发现?怎么发现的?小娃知道自己被发现了吗?

多有趣、可爱的孩子呀!自己已被发现,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来说说。

【教学意图】:本环节旨在突破本课的难点,即引导学生通过‚不解‛体会小娃的天真可爱。在孩子心里,他以为自己是懂得‚藏踪迹‛的,并且自得其乐。这才是诗人表达的高明之处。全诗最能表现小娃天真可爱的地方不是‚偷采‛,而是‚不解‛。但是,这也是孩子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种‚偷着乐‛的经历,最后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的事迹,体验那种情感经历,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不就是诗中的那个小娃吗。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3、寻诗人,悟情感。

诗中不仅藏着一个故事,一幅画面,还藏着一个人,他是谁?(白居易)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偷笑)

采访表演:请问白老先生,你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呢?(小娃天真可爱,讨人喜欢。)

这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请闭上眼睛,想象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发生的一切,配乐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意图】:此处巧妙地用‚藏‛字引出了诗人,引出了作者内心对孩童的那份喜爱之情,不露痕迹的揭示了诗中的淳朴之情。

三、矫正反馈,迁移运用。

1、描描写写(课后第2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请学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3、拿出《学案》,针对‚选做题‛部分再次修正完善。个别题目进行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诵读。

四、巩固作业。

展开想象,把《池上》一诗中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教案设计点评:引领学生诵读,是诗词教学之根本。如何指导才能做到恰当、扎实、有效,体现着一个语文教师的素养和智慧。本人认为‚应始终以学生自读为本‛,着力‚激发学生兴趣‛,视‚讲白讲透是古诗教学之大忌‛,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本课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用‚藏‛字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期待,兴致勃勃地品词析句,体悟感情。学每一句诗,都安排了‚读‛,要求不同,方法有别,努力发挥了‚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其次,把‚读‛与‚思‛和‚说‛紧密结合,譬如:当学生能把诗句读正确通顺以后,让学生‚想象诗中藏着一个什么故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从而把握住了诗的意思。‚闭眼静听,教师配乐朗诵‛,让学生放飞心灵、展开想象,进入诗的意境。学生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到了一个古代的小娃,驾着小艇,偷采白莲悠然归来的情景;教师走进意境,采访站在岸边偷乐的‚诗人‛,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舒展所思所想,体悟诗人的那份童心和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巩固案

一、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自主完成《学案》中的选做题和思考题。

二、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1、你还喜欢白居易的哪一首诗?请写下来。

2、诗句集锦。

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幼女才六岁,——施肩吾《幼女词》 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儿童散学归来早,——高鼎《村居》 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

巩固案设计点评:此案做到了与学案的配合使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练习涉及到诗人的其他作品和有关儿童的诗句集锦,能进一步重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合作探究‛则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获得有个性化的收获和体验。

论文题目:《池上》“三案”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董淑贵

作者单位: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第二篇:《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理解识记“采”。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 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

唐 白居易

小娃 天真可爱

喜爱

第三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教学这首诗,我力求体现“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考、朗读与想象、朗读与积累、朗读与运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并最终达到诗境、语境与心境的巧妙融和。

教学目标:

1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援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萍”;理解“偷、不解、浮萍、一道开”等词语的意思。

3援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诵诗激情,导入新课

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那就是古典诗词。那么,在课内或者课外,你们都积累了哪些古诗词呢?谁来为大家背一首?(指名背、评价。)

2.背着背着,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些闪光的名字(出示:李白、杜甫、孟浩然、杜牧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一个人(出示:白居易),去品读他的一首诗。3.谁先来说说,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他有了哪些了解呢?(生交流;师出示相关资料。)

【该部分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从学生日常积累的古诗入手,激发学生读诗、诵诗的热情,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池上》这首诗的作者,在交流与分享中,使得学生对诗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学习本诗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读诗解题,想象画面

1.(板书:池上)池上到底是指哪里呢?(荷花池里)看着画面,想象着荷花池里那美好的景色,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2.打开课文,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要读得字正腔圆。【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初读的时间,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得字正腔圆,这是智读的开始。“书不读熟不开讲”。有充分的自读做保证,学生的思考、讨论和交流才可能更加深入。】

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专心、很投入。读书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

4.在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他们都读准了吗?(用红色突显生字及拼音,指名读准后鼻音。)

5.学写生字。教师指导:“撑”,做做撑的动作来记忆字形。“艇”,要特别注意它的笔顺。“萍”,它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右下的“平”表示它的读音。这个字要特别注意它的结构。生交流。师范写,生描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用做动作、联系字义等方法帮助识记生字,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生动、更灵活、更扎实。】

6.现在,我们把生字送回到诗中,再来读读这首诗。这一次,我们不但要字正腔圆地读,还要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指导学生划分节奏)

7.有了恰当的停顿,我们就可以把诗读得更有味道。现在,老师和你们配合着来读,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再交换过来读)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节奏、味道。(生齐读)

【设计意图:“停顿是诗歌的灵魂”,恰当地停顿可以将诗歌读得更有味道。因此,在再读的环节中,通过划分节奏和师生合作诵读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同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倾听与模仿中调整语调、语速、轻重、延音,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语感的熏陶。】

8.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这画面上有什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娃撑着小艇去采白莲)(指名再读这首诗,读出它的画面感)读着,读着,这个小娃的形象也丰满和清晰起来。你读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活泼、可爱、顽皮)

三、巧读慢悟,体味童真

1.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几乎是所有儿童共同的特征。那诗人又是怎样用他的笔为我们勾勒和描摹儿童的形象的呢?请同学们细细研读这首诗,用笔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小娃顽皮可爱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然后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交流研读的体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意象是诗歌的关键。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或者词,引导学生去揣摩品味,常常可以帮助学生把语言符号转化成鲜活的形象,得“意”而悟“言”,获得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2.全班交流。预设一:“偷”

“偷”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淤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于瞒着人。盂抽出(时间)。榆只顾眼前。在这里,你觉得选用哪种解释呢?

你小时候有没有瞒着大人偷偷做过什么事呢?(生交流)此时,若你就是那个偷采白莲的小娃,你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情呢?(学生想象说话)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一句,读出那种天真无邪。

【设计意图: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能使他们移情体验,与诗中的儿童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诗境与语境相互融合的效果。】

预设二:“不解”

“不解”是什么意思呢?(不知道,不懂得)是谁暴露了他的行踪呢?(浮萍)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一道开”,就是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做做“浮萍一道开”的动作。

小娃因为纯真的童心,不懂得藏匿行踪,让船冲开浮萍,在池面上划出了一道水路。这是多美的景色啊!谁能读出这种美?

小结:你们看,这一个“偷采”,一个“不解”,把儿童特有的那种天真、那种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3.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师配乐范读)

4.孩子们,愿意像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再指名背、齐背)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以“情”为纽带,以“读”为主线,以“品”为核心,引导学生紧扣“偷采”“不解”等词语,边读边思,边思边悟,潜心品读,会文悟情,最终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精神相遇。】

5.诗人用凝练的语言为我

们展示了一幅优美而又生动的画面。其实,我们也可以结合诗句和插图中描绘的内容,把它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也许,故事的开头就是这样的——(出示:一个夏日的午后,大人们都午睡了,荷塘里飘来阵阵清香„„)

学生小组合作编故事,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假

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放飞想象编创故事,把诗人凝练的语言转化成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既填补了诗中的空白,又锤炼了学生的表达。】

6.此情此景,让诗人白居易陶醉了,也让我们陶醉了。其实,和着诗歌的韵律,我们还可以把这首诗唱出来。还记得课前咱们唱过的一首歌——《春晓》吗?那也是一首五言绝句,我们就可以用那种旋律来唱。咱们试试?

四、拓展延伸,积累迁移

1.在咱们中国的古典诗词中,还有许多描写儿童的诗句,大家看!(出示诗句,齐读。)

2.是儿童给了诗人无尽的灵感。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去感受诗中传递给我们的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其他描写儿童的古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儿童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同时迁移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其他的相关诗句,将课内与课外、一首诗与多首诗链接在了一起。】

第四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第一课时

类别:小学语文 编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出现的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1.出示一组荷花的图片。

师:同学们,夏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瞧,这一池荷花已悄然开放。谁能看着这一池荷花为我们描述一下眼前的这幅美景?指名描述。

2.眼前这幅画面,还让你想到哪些学过的诗句?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出示小娃撑艇图。谁来描述一下这位可爱的小娃?(学生通过描述体会小娃的俏皮可爱)诗人白居易在池边看到这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写下了一首诗《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池塘里,荷花塘里。)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设计意图:由看图说话及回忆已学古诗,为本课进行铺垫,降低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让学生搜集关于诗人的生平和关于荷花的诗句,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意,练习书写。(2)读出节奏。

①听课文朗读。

②读出节奏。生再读,用铅笔在诗句停顿的地方划“/”。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

交流: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3)再指名读,同桌合作读,齐读古诗。(4)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节奏感,并通过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

三、再读古诗,知晓诗意

1.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莲:莲蓬。解:知道、懂得。藏:隐藏。浮萍:小池里的一种水草。

一道:一条。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2.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3.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看着图片,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读诗作画 1.再读诗。

《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读懂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2.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3.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4.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学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二)读诗品情

5.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课前搜集其它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交流积累。

(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默《池上》。

2.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教学反思: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里。我采用了“调动积累,导入新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吟诗炼字,体会意境——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理解诗意、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既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又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体会用字的巧妙,并在课文插图等的帮助下对古诗描绘的画面有了鲜明的感官认识,产生真切感,入情入境。

第五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

五龙小学 一年级 任鑫雨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新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古诗,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美好的意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背一背你最喜欢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池上》这首诗,相信你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课件2)

2、检查初读情况。(课件3-6)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同学们,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呢?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课件10)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课件11)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下载《池上》三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池上》三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

    《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迹、浮、萍”五个生字,;会写“首、采、无、树”四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词语......

    《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和童趣。 2、根据古诗的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意境,领会其中童趣。......

    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认识“浮、萍、踪、迹“四个新字、正确书写“首”和“采”两个生字。 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

    池上教学设计

    12.古诗二首 《小池》教学设计 导入:老师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老师这节课带来了几幅关于夏天的美景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看。(幻灯片出示池塘荷花图)同学们认识图......

    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

    《池上》教学设计

    这首诗,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哪里呢? 在理解诗意方面,“不解”和“一道”会有困难。为什么?“不解”在现在汉语尤其是日常用语中使用较少,“一道”在这首诗里不只有一种理解,既可......

    池上教学设计

    自由放声朗读古诗。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师指名朗读并作简要评价)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请你们用笔标出来。 生:在诗中圈生字。 师: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