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科学大脑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大脑》教学设计
三亚市八一小学 李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结构。
2.知道大脑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指挥中心、左脑和右脑的功能以及保护大脑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大脑的形态与结构,知道大脑左右半球的不同功能。
教学难点:
体验大脑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指挥中心。
教学准备:
1120克水果、核桃、豆腐、不同的物品、七巧板、音像资料等。
教法学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从质量、大小、形状、颜色、软硬程度等方面对大脑有全面的认识;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的功能,继而开展测试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和保护大脑的一些方法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活动:看谁反应快
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例如:师说“上”,同学们说“下”。老师说“前”,同学们说“后”……下面游戏开始。(上——下,前——后,抬头——低头,睁眼睛——闭眼睛)
师:在游戏中,同学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身体的哪个器官在指挥着你?(大脑)(听、想、做……)
2.板书:大脑
3.回忆背诵《人有两个宝》 4.脑分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过渡:关于大脑,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用各种方法认识大脑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类神秘的大脑。1.认识大脑的重量
教师用1120克(2斤2两)水果。让学生拎一拎,掂一掂,猜猜大脑的重量。
2.认识大脑的大小。引入: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有学生用手比划,师让其比划给大家看。还有学生说有两个拳头大,教师让大家握紧双拳并拢。)我们的大脑约有我们并拢的双拳这样大,大家体验一下 3.认识大脑的形状。
大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核桃仁的表面,其实我们人的大脑表面与核桃仁表面相似,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的外形有什么作用呢?
4.认识大脑的软硬和颜色。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小块鲜豆腐,请同学们用手按一按它,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三、认识大脑的功能
1.讨论:大脑有哪些功能? 2.交流讨论情况。
3.小结:大脑有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
4.游戏:测试大脑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5.学生汇报游戏情况与结果。
6.小结:大脑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四、认识左脑与右脑的差别及保护大脑方法
1.投影——观察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
2.谈话,左右脑分别控制人体不同的活动,左脑支配右侧身体运动,偏重于管理数学、逻辑、语言、书写等功能。右脑支配左侧身体运动,偏重于管理音乐、绘画、情感、技艺等功能。一般情况下,人的各种动作需要左右两半球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大脑两个半球分别管不同领域的工作,它们互为补充,紧密协调,共同实现了大脑的整体性功能。
3.小测试,测试你的左右脑功能
4.在运动时,我们还有哪些好方法保护大脑 5.学生讨论 6.汇报情况 7.教师小结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脑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回顾总结
3、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大脑,了解了它的部分功能,这些知识也只是大脑秘密中的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脑仍然是神秘的。让我们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再一起去探索大脑的奥秘吧!
第二篇:五年级科学下册《大脑》教案
《大脑》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2、能够通过查阅书籍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3、能够按要求测试自己的记忆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中心的作用。
2、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六个功能区。
3、了解大脑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意识到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正逐步加深。
重点:
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难点:
体验到大脑对人体各种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大脑的视频资料、图片、课件、核桃、水豆腐、七巧板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活动:看谁反应快
师:同学们,我们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游戏——看谁反应快。
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例如:师说“上”,同学们说“下”。老师说“前”,同学们说“后”……下面游戏开始。(上——下,前——后,抬头——低头,开眼睛——闭眼睛)
师:在游戏中,同学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谁在指挥着你?(大脑)(听、想、做……)
2、板书:大脑(板书课题)
过渡:关于大脑,你们还想知道什么?(重量、形状、大小、作用、结构等)
二、引入新课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类神秘大脑的模样和功能。
(一)用各种方法认识大脑
1、教师用台秤称出1400克(2斤8两)的物品(水果)。让学生拎一拎,掂一掂,感受大脑的重量。
师:我请六名同学拎一拎老师手里的苹果,猜一猜它有多重?
生:学生猜测并汇报。
师:这一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大脑的重量,同学们猜一猜你自己的大脑有多重?
生:学生猜测并汇报。
师: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重量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的变重,到了成年以后逐渐成形就没有什么变化了,那么我们的大脑有
多大呢?
生:这生进行猜测。
2、认识大脑的大小。引入: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把两只手握成拳头并拢在一起,并放在额头前,你大脑的大小就相当于你两只拳头并拢在一起时的大小。
师:我请四名同学(四名同学个头大小都有显著差异)分别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它们大脑的大力。
生:学生上台进行展示。
师: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从而造成大脑大小的差别,刚才我们观察仍是大脑的重量和大小,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大脑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3、认识大脑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核桃仁的表面,其实我们人的大脑表面与核桃仁表面相似,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的外形有什么作用呢?
生:猜测回答。
师:老师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做一个简单的实验(2个大小一样的纸团展开),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结果并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能够清楚明白这些凹陷的沟和隆起的
回能增大大脑表面皮层的面积,帮助我们存储大量的知识。
4、大脑分为左右大脑半球,左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右侧身体,右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左侧身体。
师:你平时是左手做事多,还是右手做事多?
生:(右手做事多,说明你左脑用得多,我们的大脑是越用越聪明的,所以平时还可以练习左手做事,使你的右脑也变得更聪明)
5、认识大脑的软硬和颜色。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小块鲜豆腐,同学们可以用手按一按它,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谈按豆腐的感受。
师:大脑的软硬如平时我们吃的鲜豆腐,所以非常的软,同学们在平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大脑,大脑的颜色是什么色的?(学生观察课本)
生:回答
师:对,不是白色的而是淡红粉色的。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脑的直观形象)
师:这是在人体活动中发号施令的脑,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
二、了解大脑的管理范围。
师:同学们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想一想你的大脑是怎样指挥你的?
生:学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大脑的管理范围)说一说,像这几种行为大脑又是怎样指挥的?
生:学生思考讨论,我们为什么把大脑称为“人体司令部”?
生:学生先讨论,再进行汇报。
师小结:大脑就像司令部一样,指挥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下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游戏我们就会对大脑的作用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课时
一、测试大脑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一)记忆力测试
谈话:大脑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很多事情,下面我们来做一些有趣的测试游戏。
1、游戏1——猜数字
师:介绍游戏规则(出示幻灯)
利用10秒时间仔细观察屏幕中出现的15个数字,看谁最快发现屏幕中缺少了哪几个数字。
①学生汇报
②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又快又准确的记住这些数字?
③在你猜数字游戏时你们的大脑又是怎样指挥你的?
2、游戏2——拼图案
师介绍游戏规则和要求(出示幻灯)
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案,观察这一图案10秒钟,把图案弄乱后重新拼回原来的图案,并且图案大小和颜色不变。
师小结:我们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记忆,如,联想记忆、编顺口溜、理解记忆等,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二)创造力测试
①七巧板
②既拼图要求,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图案,并给图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③学生进行汇报并展示你拼的图形。
④为什么同学们所拼出的图形都不一样呢?
⑤学生进行汇报。
师小结:由于每位同学的大脑在存储的知识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拼出的图案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勤于用脑,否则大脑的反应就会慢慢地变得迟钝,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了解左脑右脑的差别,并认识到保护大脑的意义。
1、投影——观察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
2、谈话,左右脑分别控制人体不同的活动,左脑控制人体右侧的活动,右脑控制人体左侧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人的各种动作需要左右两半球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大脑两个半球分别管不同领域的工作,它们互为补充,紧密协调,共同实现了大脑的整体性功能。
师:左右脑半球各自有什么功能。
生:看书后回答。
师: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那么我们应如何保护大脑。
生: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师生共同交流,师小结。
师小结:①首先要消除相应的疲劳,恢复脑的功能;主要是同学们要按时休息,保证每天晚8-10个小时;②加强体育锻炼,锻炼可以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③要加强营养膳食,保证身体所需的能量;④每天保持欢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情绪;⑤禁止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对大脑的发育都有好处。另外在任何时候,任何活动中都要保护好头部,使大脑不受伤害。
二、介绍机器人考格,总结全课。
三、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脑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讨论,在运动时,我们还有哪些好方法保护大脑?
四、课外延伸
查找资料,看营养与大脑有什么关系。
第三篇: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大脑》教案
大脑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科学知识
知道大脑是人体活动的指挥中心。
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四个功能区。
了解左右大脑半球的差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大脑是人体活动中的重要性。
对探究大脑的活动充满兴趣。
意识到人类对自身大脑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加深的。
教学材料:天平、核桃、豆腐、七巧板、有关大脑的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1、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么说?
2、揭题。(板书课题)
3、提问:你对大脑有哪些了解吗?你想了解大脑的哪些内容吗?
二、探索和调查
1、出示大脑模型
师引导学生认识脑各部分名称及大脑的形态。
2、组织学生经历秤水果、握拳、观察核桃、按豆腐的活动后,提问:你对大脑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提问:大脑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4、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记忆力测试、创造力测试
提问:刚才的游戏都需谁的指挥那?大脑还有哪些作用呢?
5、组织学生阅读书上相关资料,整理出:我对大脑作用的认识的文字,分组汇报交流。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等特征。
通过查阅资料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三、回顾和解释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觉得:大脑在身体里像什么呢?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有怎样的发展呢?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
2、课后继续探究大脑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交流。
第四篇:大班科学怎样保护大脑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大脑的重要性,形成对大脑的初步认识。
2、初步了解科学用脑,保护大脑的基本方法。
3、丰富人体形态结构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大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大脑。
1、师:小朋友知道图片上是什么吗?(大脑)
帮助幼儿形成对大脑的初步认识。
2、师:大脑在我们身体里可是总司令呢,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大脑是我们的总司令吗?
3、小结:我们写字、画画、作游戏、走路、跑步等等,都是由大脑来指挥的,所以大脑是我们的总司令。
4、观察图片。
教师向幼儿介绍简单的大脑知识。
大脑有左右脑,有脑神经,有脑干。大脑负责智力活动,小脑负责运动。
大脑中不同的神经负责不同的活动,有的负责吃饭,有的负责睡觉,有的负责唱歌等等。
二、了解保护大脑的基本方法。
1、师:请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头,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摸到的是头骨,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
2、保护我们的大脑还要注意什么?
(让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
(1)要勤于用脑。
(2)不要用脑过度。
(3)保证大脑的合理营养。
(4)保持乐观的情绪。
三、拓展想象——趣味练习。
1、当你生气的时候大脑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
想一想用图画画出来。
2、当你幸福的时候,大脑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
想一想用图画画出来。
第五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苏教实验版)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植物及果实的图片、西红柿植株的图片。
2、学生准备:各种植物及果实(如:土豆、胡萝卜、豆角、油白菜、香蕉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板书:
1、植物和我们)你能具体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吗?
2、学生回答
(二)播放各种植物图片。
1、你们看一看图片上的植物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2、学生回答。
(三)自主学习。
1、认识植物的局部。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植物,请学生分析一下。
今天你们都吃植物了吗?你知道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吗?(2)师生交流。
2、调查研究,小组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植物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向人类提供食物的有关信息,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2)在我们所吃的植物中,有哪些部分被我们食用了?
(四)拓展活动。
1、教师出示西红柿植株的图片。
(1)同学们,让我们来认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你能说一说它是哪几部分组成吗?
(2)学生回答。
2、请同学们画出一株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五)教师小结。
2、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
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
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类植物的图片、浸泡过的蚕虫种子、镊
子等。
2、学生准备:各类植物果实如:花生、玉米、茄子、辣椒、豆角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果实就是植物种子的“家”,它们在果实中受到保护,现在请你找一找哪里有种子?
(二)小组研究讨论。
1、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各类果实进行研究,并找出它们的果实。
(1)学生进行分析,并找出果实中的种子。
(2)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进行分析。
2、说一说种子是怎样进行旅行的?
(1)学生先自己自主发言。
(2)教师播放关于种子传播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主学习。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先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再把预测的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2)用镊子仔细地剥开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画下你所看到的。
注意: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1)先让学生说一说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拓展实验:
①在4只瓶里都放入两面三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瓶盖拧紧。
②分别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
③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2号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观察4只瓶子。
(四)拓展活动:
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如:大种子发芽快还是小种子发芽快?把蚕豆种子头朝下放,根会向上长吗?
(1)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测。(3)作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
3、根和茎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根和茎;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根和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设计实验或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已有的结论; ●能够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茎横切和纵切的实验;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一些植株完整的蔬菜、庄稼带进课堂
2、两天前及课前20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 器中,以备教学观察;
3、提前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许;
4、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箩卜、莲藕、大蒜、姜、荸荠)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
1、出示菠菜和大蒜,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
2、学生观察、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蒜的根有什么不同?
3、提问:你们可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4、学生交流汇报。
5、小结:科学上把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植物的根叫做直根;而没有明显主根,每一条根都想胡须一样粗细的根叫做须根。
6、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7、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
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
2、交流汇报。
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4、出示竹子、牵牛花、黄瓜、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5、交流讨论。
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
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
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的第一个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
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6、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7、(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
(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
8、讨论:植物的茎是如何传输水份和土壤中的养料的?你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茎传输水分的过程吗?(1)交流方法。
(2)(出示课前20分钟老师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芹菜的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思考: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植物体内有运输水分的管道)
(3)把前两天插入红水中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运送水分的管子。演示讲解茎的横切和纵切的方法。(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讨论。在茎的横切面上的一圈小红点是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的一条条红线是什么?
(6)小结: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去的。
9、总结: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植物的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同时还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4、叶和花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叶和花;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叶和花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设计实验或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已有的结论; ●能够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花的解剖实验;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各种各样的叶,准备两株大小、品种相同的植物;
2、提前准备纸盒、胶带、剪刀、几粒种子、花盆、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认识叶的不同类型
1、讲述:一粒种子从土壤里钻出来,先长出什么?它像什么?(板书:叶)
2、观察:(出示植物的叶)这片叶的正反面有什么不同?
3、学生汇报
4、小组活动:拿出你们准备的叶子,认真观察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5、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6、学生交流汇报。
7提问:谁能给这些相同的叶子取个好听的“名字”
8、小结:科学上把植物的叶按形状区别,有扇形叶、卵形叶等,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关、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
9、(猜一猜)阳关对植物生长是否有影响呢?
10、小组活动:研究阳关对植物生长是否有影响(课前准备向阳性实验)
1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
12、你还能旧叶子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其他问题吗?
13、学生汇报
14、小结:植物的叶子是植物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作用需要我们继续刻下研究。
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花
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你认识这些美丽的花吗?(板书:花)
2、交流汇报。
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花,花有多种多样的种类。
4、出示一朵花:你们知道花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吗 ?
5、交流讨论。
6、教师演示解剖花
7、学生活动:解剖花
8、观察:(出示雌蕊)你们知道他上面有什么吗?
9、学生活动
10它有什么用途?他怎样传播?
11、学生汇报
12、阅读小资料
13、小结:植物的花形态各异,他又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三、课后拓展:继续搜集叶和花的资料
四、课后作业:
1、小组活动:你种的植物张的怎么样?
2、小组活动:研究叶子的其他问题
3、认真作好记录(教师及时引导)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3、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4、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二、教学准备:
瓶子、铅笔盒、杯子、水、勺子、牙膏、胶水、涂改液、牙刷、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米、各种豆子、锺子、擀面杖、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筛子等。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大家看,今天我给大家都带来了哪些物品?(学生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师:请大家把这些物品按固体、液体分类。
3、学生活动。①往水里加面粉,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②往牙刷上挤点牙膏。(师强调面糊和牙膏只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 是液体。)
(二)学习新课
(1)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1、师:在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曾经观察过水,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用哪些感官来认识它的?(生:看、闻、尝、听、摸)
2、师:下面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研究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的性质。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研究的结果。
5、师小结。
(2)了解固体间存在硬度差异
1、师: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的桌面上都有什么?
2、师:请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把这些固体弄碎,并根据弄碎的难易程度给它们排序。把排序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3、学生进行实验。
4、汇报排序结果。
(3)认识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
1、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
2、师演示:糖拌花生米混合及分离的现象。
3、提问: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4、师小结。
(4)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情况
1、师出示:黄豆、玉米粉、绿豆三种物体,同时将这三种物体放到天平上称一下。请学生记下各个物体的重量。
2、师:请大家预测一下,假如老师将这三种物体混合在一起重量会怎么样?(生:预测)
3、师:将三种物体放在天平的称,学生记下克数,然后请学生将原先称得的三种物体的克数相加,看结果与老师称的克数是否一致。
4、师小结:固体混合后重量没有变化。
5、师:用量简将黄豆、玉米粉、绿豆测一下,分别记下各自的毫升。
6、学生预测,三种物体混合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7、师演示实验。
8、师小结:固体混合后体积会变化。(5)学会分离混合固体的方法
1、师:请大家用桌上的筛子把两种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2、学生分组实验。
3、师简单小结:并提醒学生将桌面,地面收拾干净。
(三)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学生自由发言。
2、把固体放到水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水认识固体的性质。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二、教学准备:
水槽、蜡烛、橙子、苹果、方糖、黏土、沙搅捧、小树枝、盐、颜料、小碟、热水、杯子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及其性质,谁来说一下,固体有哪些性质?(生答)
2、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固体及固体的性质。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1、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物体,请大家来看一下是什么?假如我把它们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大家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进行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师小结。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师:请大家把方糖、沙子放到水里搅拌几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进行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师小结。
(3)认识生活中固体与液体混合与分离的运用
1、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固体与水混合,如药水比药片、药粉好服用多了。往汤里加点味精汤更鲜。
2、师:在生活中,有时候又需要把固体与水分离,如海水中可分离出盐,供人们食用。
(4)认识溶液的结晶现象
1、师出示彩色树枝:大家看,好看吗?大家想做吗?
2、师:请大家按照P34页制作彩色树枝的步骤动手制作一根彩色树枝。
3、学生动手制作。
4、师进行点评。
(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自由发言。
3、认识液体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多种方式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教学重点:液体轻重,黏稠度的性质。教学难点:液体轻重的性质。教学准备
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天平、食用油、蜂蜜、牛奶等液体、量杯、天平、勺子、塑料袋、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许多液体,说说你都知道有哪些液体?
2、出示两种没有名称的液体,(酒精和醋)请同学们帮帮忙,判断这是什么液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味”)
3、讲解:气味是液体的一个特点,液体还有很多特点,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液体好吗?(板书“认识液体”)
(二)引导探究
1、认识液体的颜色、气味和味道是液体的性质。
①请看讲桌上摆了很多种液体,这些液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根据回答板书:“颜色”)
②出示食用油和蜂蜜,这两种液体你们每个桌上都有,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辩认它是什么液体。
(根据回答板书:“味道”)
③讲述:刚才我们大家提到颜色,气味和味道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书“性质”)但液体的性质不仅仅表现在颜色,气味和味道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
说说你还想研究液体的哪些性质?
2、研究液体的其他性质
① 板书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② 和学生一起把提出的问题合并归类,选出将要研究的问题。③ 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④ 请1—2个小组来汇报,其他小组给他们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⑤ 发表格,先假结论是什么样的,并先把预测写在纸上。⑥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⑦ 请1—2名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⑧ 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轻重不同,黏度不同。
(三)课堂小结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2、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知道液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性质。教学准备
烧杯、量杯、蜂蜜、油、水槽、托盘(分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认识了液体,知道了液体有许多性质,谁能记得它们都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二)引入新课(1)点题
1、今天我们要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来继续研究液体更多的性质。(同时板书“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2)猜想激趣
1、指导液体在水中沉浮的实验,大家看面前的托盘有三杯液体,分别有水、油、蜂蜜,如果把它们依次倒入前面的空烧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倒的顺序不同?又会怎样?
2、学生自由猜测大胆想象。
3、组内商讨实验顺序。
(三)学生分组实验
1、师巡视各组实验,做的适当指导。
2、小组汇报实验顺序及实验结果。
3、师讲述:大家都得出了一个结果,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组内交流一下(同时板书)
4、教师:现在请大家帮一个忙,三个小烧杯都脏了,愿意。把它们都洗干净吗?那么你们想怎样洗呢?在小组商量一下吧?
5、学生活动。
6、老师:提问哪个杯子洗得最干净?蜂蜜跑到哪里去了?
7、学生回答。
8、老师小结:在水槽中一点也找不到蜂蜜的影子,这个现象叫做溶解。
9、教师:哪个杯子洗得最不干净?怎样才能想办法把它洗干净。
10、学生回答。
11、教师:在这个小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2、学生回答。
13、教师: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举几个这样例子吗?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液体的什么性质?
2、学生自由发言。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器材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沫板、生鸡蛋、土豆、食盐、回形针若干、灌水小药瓶、塑料“潜水艇”学具(配套学具箱中有)。
2、学生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 沫板、硬币若干、生鸡蛋、土豆、食盐、小刀、“潜水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到实验台上的物品了吧?大家会
想,这些物品好熟悉呀,现在就请你们把它们轻轻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问题
1、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问题想问?
2、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
3、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三、探究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一)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时候是沉还是浮的?用 什么样方法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
3、根据你们的想法设计实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橡皮泥 浮上来?浮上来之后,请你在橡皮泥上放回形针。在橡皮泥 不沉的情况下,看看谁放的回形针最多?
4、学生实验(比赛开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5、学生边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卡。
6、交流实验结果,评出获胜者。
(二)探究土豆和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橡皮泥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使它空间变大。如果把土豆放入水里,怎么能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
3、教师鼓励,让学生分组试一试。
4、学生分组活动、汇报。
5、那如果想让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该怎么办呢?
6、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设想。
7、介绍死海有关知识
8、教师:往水里加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下面大家就自己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鸡蛋真的能浮起来吗?
9、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10、小组交流(认识到水中加盐能增加水的浮力)。
(三)探究物体沉浮的奥秘及其应用。
1、研究“怎样让沉在水中的小药水瓶浮起来”。
2、学生动手做。
3、你的药瓶浮起来了吗?想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4、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应用,你知道是什么吗?
5、让学生分组玩“潜水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6、学生讨论、交流: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
7、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沉浮的性质?
8、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有关浮力应用的知识。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样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2、知道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
3、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教学准备
1、搜集不同年代观测气象的方法。
2、准备设计气象符号的文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假期你们经常随父母出门旅游吗?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
2、在什么情况下不便出门游玩?
(一)自主学习
1、让学生说说今天我去哪里玩?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1)学生汇报。(2)师生小结,板书:今天天气怎么样
2、从哪里可以得到关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
(1)学生讨论。回忆天气预报包括的内容,以及获得天气预报的饿不同渠道。
(2)小组汇报。(3)师生小结。
3、认识晴、阴、多云、小雨、风力风向、雪等各种天气符号表示的含义。
(1)学生自己设计符号,记录各种天气情况。(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表示天气的符号。
(3)知道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现代天气预报的方法。4、150多年前,人们是怎样观察天气的?(1)小组讨论后汇报。(2)师生小结。
5、大家想一想谁最关心天气?
人们所从事的哪些活动,哪些地方受天气的影响,有哪些影响? 分组讨论后汇报。师生小结。
(二)课后作业。
1、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词语。
2、设计天气符号。
2、气温是多少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一、教学准备
1、学生备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2、百叶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想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多高吗?
2、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使用寒暑表。
(二)自主学习
1、介绍持寒暑表的方法和读写温度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2、测测今天的气温有多高。(1)、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A、先测测教室的温度。B、再到室外去测测。(测阳光下,背阴处)C、观察百叶箱。(2)、把室外空气的温度记在活动记录上。(3)、从测量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4)、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连记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
1、分组讨论后汇报。
2、教师小结。
3、雨下得有多大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2、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3、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4、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二、教学准备
1、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2、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2、做个头发湿度计。
3、小组合作来完成。(1)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2)师生小结。
4、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1)活动时要注意安全。(2)分小组进行测量。(3)小组汇报。
5、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6、教师小结。
4、今天刮什么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准备
1、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2、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1)分小组进行观测。
(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3、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1)准备好制做材料。
(2)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4、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5、气候与季节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2、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1)秋天气候的特征。(2)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3)小组汇报。(4)师生小结。
3、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1)小组讨论后汇报。(2)教师小结。
四、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
1、观察
一、教学目标
1、观察、描述并画下自己的眼睛,提出有关眼睛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2、利用放大镜观察邮票、利用显微镜观察人民币盲文及布纹。
3、听各种声音,并借助纸喇叭、听诊器等工具听大树的“心跳”。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不透明的大口袋、各种质感不同的物体、各种食品。
学生准备:小镜子、纸喇叭。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后,请学生谈谈什么是观察?我们用哪些感官来观察?眼睛是我们的主要观察器官,那么,你观察过自己的眼睛吗?下面,我们先来用眼睛观察眼睛。2.观察眼睛。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一次由浅人深的、完整的观察,使他们体会到观察应是有目的的、细致的、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的。
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地明确提出每次活动的要求,活动中,要及时对孩子们作出指导。
(1)看看眼睛
比一比.看谁观察到的内容多。
(2)再仔细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3)描述眼睛
(4)画眼睛
(5)提出问题
3.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4.用耳朵听。包括以下活动:
(1)描述听到的声音。
(2)想法听到更多的声音,要让学生动脑想出办法。
(3)再用工具来听听,教材中安排了听大树“心跳”的活动,如果听诊器数量有限,可以将这个活动放在课后进行。
(4)讨论:我们可以用耳朵“认识”哪些物体?你还想听到哪些声音?我们怎样能听到? 5.用其他感官去观察。(1)摸物游戏
(2)捏鼻尝味
6.猜猜它们是什么? 猜过之后,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2、测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厘米格)、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提出问题:“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请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2)观察教材第5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错觉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然后用尺测量一下,最后请学生们谈谈有什么发现和感悟。
(3)出示两个外观相同的纸盒,请学生们用手掂掂,试试能否判断出谁轻谁重(纸盒中,分别用透明胶带固定不同数量的豆粒或其他质量较小的物体)。当学生们发现难以准确判断时,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只凭感官无法觉察微小差异。
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注意,测量时要以最宽处取值,测长度时,要从叶片尖部量到基部,不包括叶柄。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3.测量容积(体积)。
(1)认识量杯和量简。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也可测一测常用容器能装多少水,如:玻璃杯、吃饭的碗等。4.测量质量。
(1)认识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率。
(2)学习使用小天平。
(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5.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测水温与测气温是不同的,需特别注意的是:读数时,不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