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口管理区小学 刘 强 陈传林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知道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俄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众多的例子看,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也往往从兴趣开始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 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得到了一些启迪:
一、用儿童的语言激发兴趣
一年级新生年龄大多在5岁半到六岁,爱玩、爱动、爱说。上课后没几分钟是不能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这时老师要用哄小孩的方法引导学生入到学习状态,可以说你们真乖,真是听话的孩子,你看某某同学坐得多端正,你们都要向他学习。这时所有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要抓住十几分钟的有利时间,引导学习,尽可能用简短,有趣的话和他们交流。比如认识“>、<、=”可以说尖尖向右是大于符号,尖尖向左是小于符号,等号就像两根横着放的筷子。在用“< ”、“>”、“=”比较两个数大小时,学生往往弄不清该填哪一个,我们可以用儿童的语言说尖尖那头是小数字,开口那头是大数字,等号两头是一样的数。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前后”时,要求学生能分辨前面和后面。书上用的是“前面、后面”来表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由于生活地域的关系,学生大多用“前头、后头”来描述。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得内容感兴趣,我们可以按学生的语言习惯对学生讲课。北师大教材中出现的很多动物名字,都是以普通话作标准的,由于地域的差别,说法不尽相同,在用情境图教学时,如果一味的使用书中的名称,学生不是很感 1 兴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习惯,作一些必要的调整,用一些孩子爱说的话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如果喜欢一个老师,他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很高的兴趣。所以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关心,爱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生活上关心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都很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如果得到老师的赞扬,或者能在课堂之外有所单独的接触和交流,学生会表现得很兴奋,这些学生对这一老师所教的学科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特别是现在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他们是很需要有人来爱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比如学生热了,给他擦擦汗,学生冷了,给他添加衣服,学生饿了,给他们吃点食物,学生受了委屈,就给他消消气。有时还要给个别的擦屁股,其目的是让学生先喜欢这个老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老师是保姆,老师是公安,老师是警察。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做到这一点,能使学生从老师给予的爱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动机。,2、学习上帮助学生:
一年级学生年龄都还小,特别是生源不足的地方,不满六岁的小孩大多入学了。由于学校家庭以及教材的因素,一些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在完成平时的作业或是测试,感到非常吃力。这些学生往往信心不足,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耐心细致的帮助。
首先要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习惯,要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上来。,讲课的时候多注意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要多表扬,多鼓励。对接受慢的待进生要单独做辅导,对他们的课堂作业或是家庭作业要及时的检查讲解。
再者要和家庭取得联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参与查漏补缺。这样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帮助中逐步转变,让他们渐渐喜欢数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要关心学生生活,学习上帮助待进生等方式之外,好好把握40分钟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短短的几十 2 分钟呢。那就要我们在优化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我的做法是:
1.用新颖方法导入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前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使用情境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猜谜语导入等。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烈,不同方式的导入是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来源,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极高。
比如,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以小白兔请客为题,讲小白兔是怎样种果树,怎样管理果树,怎样收获果子,怎样请好朋友做客的故事,使学生对学习20+30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再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学生都显得热情很高。由此可见,好的内容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显著地提高。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教学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是教一系列的“+” “–”符号,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以想象,学生在学习时是多么的无聊。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这样才会使学生产一种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把学习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请境来达到目的。如小学生爱吃的食物,爱穿的衣服,爱玩的玩具,爱听的动物故事,爱做的游戏等都可以拿来做情境。这样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模仿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教育学表明,小学生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模仿,参加活动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好方法。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很高。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我们可以一个超市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作顾客,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买卖交易。学生模仿顾客讨价还价,模仿售货员介绍商品。不管是哪个角色,都要积极的进行人民币的对换计算。经过这种方式的活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都掌握的快,记得牢。
四、设计多种方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老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上来。但进入练习时,由于练习的题目偏难,偏多,学生会表现的没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做练习是必要的,因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老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方式。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爱好练习,这部分学生格式正确,速度快。而有的学生面对练习题会无动于衷。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练习时都能积极的行动,就需要老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做到多层次多样化趣味化,使其难度逐渐提高,同时尽量设计到适合班上每一个学生。
1.让学生多动口: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他们都爱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布置作业应该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可以用补充完整一句话;观察情境图,有条理的说出图意;和同学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这些动口的方法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要善于运用。
2.让学生勤动手:
小学生爱动口,也爱动手。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多出些动手题。比如把和数相对应的图涂颜色,数与图连线,数与图找朋友等。只要是学生喜爱的方法都可以用上。学生在动手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
3.综合实践:
动口说,动手做,让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综合实践更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做法是让学生进行数据小调查,结合生活经验自编数学题,用算式说小故事,扮演有数据的小动物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不断的尝试,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践不断总结,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随着教师的努力而提高。
关键词 培养 数学 兴趣
第二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1、培养观察能力,产生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重视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篇: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大门,注意力难以持久。因此,要使低年级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自发学习、积极思维、探索创新。
一、利用好奇心,诱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往往有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贴出6只可爱的小白兔,吸引住学生。接着要求学生从左到右反复地数这6只可爱的小白兔。只要学生报出数到几,我就马上能说出他是数到了第几只小白兔。如学生报“9”,我立刻能说出他数到了第三只小白兔。学生继续报数,我次次猜中,学生感到非常惊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急需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从而启发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的兴趣,就这样,整堂课中学生都能抱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
二、设计游戏,唤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而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玩中学,趣中练”,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授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拓宽学习思路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8加几”的时候,我准备了“开锁”的游戏。在黑板上先贴出画有6个写有算式的“锁”卡片,再把6个写有得数的卡片“小钥匙”发给6位学生,让他们根据“锁”上的算式和手中的得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的弯把儿做成活动的,学生把钥匙插入锁中,如果对了,老师提起弯把儿,锁就开了。由于锁是活动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锁打开,他们非常高兴,就会要求再做这样的练习。
设计这样的数学游戏,小学生很喜欢,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但好奇心强,注意力较分散,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效地集中的学习上来,可以利用有色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教具或灵活多样的投影等。教具引入课堂,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们带进新、奇、妙的数学情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4-1+2=□”时,我们可以使用投影仪投影,先画4只鸽子啄食,其中1只鸽子飞走,再画飞来2只鸽子,让学生观察。生动活泼的画面,能很快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积极思维,使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四、渗透艺术美,增强学习兴趣
低年级数学教学,计算训练占了绝大部分,内容枯燥乏味,而教学要求又很高,因此必须加强训练,反复地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把艺术引入数学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把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请来,继续编他们的故事,由此引出“8”的分与合。这样使学生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8”的分与合。由于有人物、有情节能帮助学生记忆,不易遗忘。
五、培养创造美,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大部分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看图正确说出图意,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由于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 先用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物制成投影片,伴随音乐,以故事的形式讲述。
让学生看图自己选取材料然后描述图意,并提出问题列式计算。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不仅会算题,而且还会编题,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甚至爸爸妈妈的工作编加减法的题目。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数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
第四篇:浅谈对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对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朱雪珍 指导老师:郭秀娟
(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项目置换研修培训河西学院小学数学研修班
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中沙墩小学 甘肃武威733000)
摘 要 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愿意走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使学生能快乐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从刚接触数学就热爱数学,把激情融入数学。
关键词 数学学习
激发兴趣
趣味性
动手实践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27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数学素质的关键。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但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很枯燥。在题海战术的重压下应付学习数学,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没有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更没有探究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游戏走进课堂使学生喜欢数学
心理学认为: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当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其中获得心里满意感时,他就对该事物或该活动有了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我把数学课本改称“游戏书”把数学课称为“数学游戏课”。把做数学题改为做游戏,如开火车游戏,夺红旗游戏,闯关游戏,聪明宝宝摘苹果游戏等等。用扑克牌当作教具、学具,练习口算。也可以自制数学卡片当作游戏卡片玩。具体游戏方法是——每人做10张卡片,数字是100以内的数,两人可用数字卡片玩比大小,也可以四个人玩凑整数,前三人出一张卡片,第四人出的卡片与前三张卡片之和成整数,四张牌都是第四人的,还可在课堂上用卡片做加减法。这样的课堂学生从心理上不恐惧数学,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玩中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活动有了兴趣。
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在数学教学中,要适当适时地采用教、学具和常见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眼、口、手、脑并用,使学生在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这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年级的数学有一节内容是让学生学会长、短、大小、同样多,比多少这些概念。对于比较长和短,大和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但是对于“同样多”这一概念必须建立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学生在头脑中很难确立这一概念。于是,教师伸出5个手指,让学生通过观察后也伸出和老师同样多的手指,或在小组内用学具摆出和老师伸出的手指同样多的学具。通过这个直观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同样多”这一概念很快就理解了。再如教学《认识图形》这一新课前,可采用让学生玩七巧板的方法,将七巧板拼成各种几何图形,学生感到既好玩又新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触摸各种图形的表面,初步感知“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说说不同形状的特征。再用图形拼各种物体也可用图形画各种物体,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或画成了什么物体。这种直观教学让学生都积极动手、动脑,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对数学的探索兴趣不言而喻。
3、把故事引入数学课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都爱听童话故事,数学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巧妙的编入童话故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数学。如:一年级有一题目:“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左边是5个人,右边是6个人,一共有几人?”往往学生答成5+6=11(人)。我们不批评学生,而是讲故事给他们听小猴买了11个桃子,自己吃着一个,数一数盘子里却只有10个,怎么少了一个?得赶快找,小朋友你们帮他找一找。这时学生就会大笑,它吃的那个不算吗?真笨!再让学生翻开作业改正,学生马上明白过来,这样能有效地预防类似的错误发生。还可在每节课前创设故事情景把学生引入新课,如教学生认识1—5时,利用课件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数数小猴一共请了几位朋友,买了几份蛋糕,收到了几份礼物。在这样的故事情景中变枯燥的数字为有趣的故事,学生学得轻松,学习积极性较高,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4、把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亲历数学培养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较强,自己做过的事往往不会忘记,表演恰恰把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情境和谐结合起来。如:在学习有关“元、角、分的问题”时,教师请一位学生当售货员,另两位学生当顾客。这两名顾客向售货员买东西,一个买一瓶饮料需2元钱,自己有10元钱,应该怎么买。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用减法计算,并引导写出算式,从而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把身边的数学编成应用题,在课堂中解决。如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我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发现身边的数学,编几道加法应用题。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写到:今天妈妈捡了11个鸡蛋,我捡了5个鸡蛋,我和妈妈一共捡了几个鸡蛋?爸爸昨天摘了8箱黄瓜,今天摘了同样多的黄瓜,爸爸两天一共摘了几箱黄瓜?学了图形的认识后,布置学生课后发现身边的图形在课堂中交流。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把数学生活化的能力。
5、把动手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他们会有兴趣地接受并理解其内容。如教一年级的“直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先找一找纸上的直角。再把纸叠成小飞机、小鸟,叠好后问:“小飞机上有直角吗?小鸟呢?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找一找,并且用符号标出来。”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课学生学得轻松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直角的印象。
6、巧设练习,延续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繁重而又重复的作业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从一年级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年龄特征出发,设计适合于一年级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习的,灵活多样的练习。设计的练习应力求达到以下五方面的要求:(1)针对性。针对教材的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力求用较少的练习量,获得较理想的效果,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既符合“减负”的要求,又巩固了知识。如用针对性的编身边的加法应用题。发现身边的图形。收集家庭成员的年龄。统计家里家禽的数量。(2)层次性。针对学生好、中、差的实际,下放具有层次性的题目,分为基础作业、选择作业、发展作业,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各选所需。(3)趣味性。练习,特别是课外作业应追求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模式,使学生愿意开动脑筋,努力钻研,寓动手于兴趣之中。如动手剪不同的图形、制作数字卡片、整理自己的玩具、书包、文具。收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物品。(4)开放性。开放性习题被人们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它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延续学习兴趣方面有其自身的优越性。(5)实践性。鼓励学生挑战自我,用敏捷的思维,严谨的推理,灵活的方法去解决一些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作业,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容易延续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总之,兴趣能产生无限的力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7、让多元化的评价走进课堂,使学生时常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新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课中要让学生时常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能一学期只中期,期末两次测试作为对学生唯一的评价。在平时的课堂中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评出 “智慧星”“数学明星小组”、“解题能手”、“聪明宝宝”等等。而每天要做的数学作业更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机会。我校大多数数学老师都反映学生不交作业,不知是何原因?而我的学生却抢着交作业,而且还会因为交的迟而不高兴呢!主要原因是我对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给予了及时的评价。每次作业以百分制进行评价,而每周达到5次100分的学生教师就奖励一颗“智慧星”作为本周的“数学小明星”。学生为了成为本周的“数学小明星”,作业每天都做得认真,交得及时,从未不交作业的学生。他们把写作业看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对于家庭作业我更重视,常常把做得好的学生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把他们评为“聪明宝宝”。还让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对学数学越来越感兴趣。他们盼望上数学课,盼写数学作业。学生有了这种精神还愁不爱数学。
总之,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当时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心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把学数学看做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常常对别人说:干什么事都要有兴趣。学生学习也一样,对数学课要有兴趣,才会爱学,才能学好。
参 考 文 献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M]
第五篇: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小学教师通过数学教材,传授学生关于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单位转换,图形的计算公式等一系列知识,为日常生活与往后的计算打下数学基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具、故事、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于是,我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数学。下面就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情境导入,采用小故事、玩游戏、律动、故事插图等激发学生自主性,提高兴趣。
低年级教材里有: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加减法,认识图形(一、二),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进位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等。这些内容从课堂情境导入开始,我采用小故事、玩游戏、唱游活动、故事漫画等引入,激发学生感官的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低年级学生爱好音乐唱歌跳舞,我采用了律动教学,把“1/2/3/4/5/6/7/8/9/0”十个数字以“找朋友”形式编入歌词加在律动音乐中,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边唱边跳,动作设计中包含有益身心的体操。由于课堂充满活力,愉悦学生身心,使学生很快认知10以内数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内容的有趣性。再如:我在新课教学中运用了小故事与情境图导入,给孩子们讲了《熊妈妈烤玉米》:“今天,天气晴朗,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们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烤熊宝宝们最喜欢吃的玉米。但是熊妈妈想考考熊宝宝们,让他们开动脑筋,找出结果与玉米前数字相同的算式才能吃到玉米,这可急坏熊宝宝们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熊宝宝吗?”学生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编排符合孩子的天性,激起学生自主积极性,达到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小组讨论能促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成就感,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小组讨论属于课程标准的学习方式,主要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助性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营造学习数学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调查、探索、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沟通的能力。我还要巡视指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宰活动,从而培养自身的探索与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中,我根据讨论的情况,对学生讨论过程与成果进行评论,适当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样的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三、注重培养师生感情,做学生们喜欢的“孩子王”老师。
我觉得,教师表扬或批评教育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比如,学生做对了某一件事,我都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反之,做错了事情,我适当批评,鼓励改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学生,亲切友好,和蔼可亲,还要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对学生体现“师爱”。在校园活动中,我利用些课余时间陪孩子构建数学知识,如:做作业、探索实践、画图形、玩游戏、师生交流等。我认真观察学生,捕捉学生的兴趣,做一名学生们心目中“孩子王”。我觉得只有让学生既敬又怕,既幽默又严厉,既善良又有童心,才能彰显教师自身魅力。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们既喜欢和我相处,又喜欢我所教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