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猪搬西瓜说课教案
小猪搬西瓜说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小猪搬西瓜》
一、说设计意图:
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幼儿在运用语言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对情境的判断、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孩子是认知的主体,特别中班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坚强的品质也是这一时期他们必备的,因为他们在生活、游戏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而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坚韧的毅力和开动脑筋解决困难意识与能力。所以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活动内容(—)、语言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发展能力为基础,又要根据《纲要》的有关精神。
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是根据《纲要》对语言领域目标的要求,即“喜欢与人谈话、交流;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语言目标的定位使我们强烈地感到:“语言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即是认字)的传授,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其次是考虑幼儿实际能力和发展需要。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和思考解决困难的能力有限,但是却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在此方面的兴趣,更好的促进语言与思考解决困难的能力,在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寓教于乐中。这样就能让幼儿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故事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猪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积极思考并解决困难的毅力。
因为故事是语言技能锻炼、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故事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作为活动的教育重点。难点:体验小猪不怕困难,开动脑筋解决困难的情感。
因为情感的体验是抽象的,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内容、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移情至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起孩子对“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思考”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为我的活动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猪面对困难,勇于探索的美好精神。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由于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还处在初级水平,倾听能力还需加强,所以我从故事的主旨出发,让幼儿来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复述故事内容和学习词:摘、搬、滚、骨碌碌,用动作表现出来。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技能的培养维度出发的,中班的孩子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因此,我以语句的复述学习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讲述能力。同时我们也知道“行动和言语是相互强化的”,因此,我把这关键词语提炼出来,词语和动作的结合也是增进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体验真实情境,与人分享自己勇于面对困难并解决困难的情感体会。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坚持不懈”、“勇于面对、思考、解决困难”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游戏”等几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因此,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如中间过程让小朋友表演小猪搬西瓜的姿势,让幼儿在游戏中真实体验。
(2)赏识激励法:
人需要赏识,作为孩子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孩子,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每次的游戏过程中,教师都以激励鼓励的方法请幼儿参与,在参加完游戏之后有相应的反应,若幼儿有错也给幼儿改错的机会,让幼儿大胆尝试,但不挫伤孩子的自尊。(3)设问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4)讲述法:
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5)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你能想出哪些搬西瓜的方法?”、“小猪会想出什么样的方法来把西瓜搬走呢?”来引导孩子萌发“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学法:
依据“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1)观察法:
孩子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不同的西瓜图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孩子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孩子抓住故事线索,了解故事内容。(2)讨论谈话法:
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孩子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孩子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搬西瓜”过程图的环节中,孩子们在明晰角色间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故事内容、语言的学习。(3)模仿扮演法: 让幼儿尝试模仿角色,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小猪为了成功把西瓜搬回家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4)情境体验法:
情感的激发是需要介质的,特别是中班孩子,孩子处在具体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记忆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他们不能把曾今发生的事情带着感情完整讲述出来,所以运用情境体验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图片帮助下,孩子才有话说,有情抒。
五、说活动的组织过程:
激趣导入,引发疑问。——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1、激趣导入,引发疑问。
出示背景图,展开谈话:“这是什么季节?”“图片里有什么?”“这么热的天,如果你买了西瓜,那怎么把西瓜搬回去呢?”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了解。同时,在讨论中可能有的孩子会说出“抱着”、“骑车带着”等想法,幼儿讨论得出的结论能让孩子在故事倾听过程中产生冲突,利于幼儿对故事主题的把握。
2、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设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来干活的?”教师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角色图。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提问法、演示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小猪想出搬西瓜的方法”这一线索的发展情况。
3、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小猪先想了什么方法来搬西瓜?”,“小猪总共用了几种方法来搬西瓜呢?”“小猪最后选用了哪种方法吧西瓜成功搬回家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顺序摆放角色图。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幼儿观察“搬西瓜”的方法图,再次理解故事中小猪搬西瓜的过程。
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教师通过提问法、直观演示法的教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情节的发展顺序,幼儿通过视、听、讲结合法,模仿扮演法来学习语句,增进对故事情感的理解,“搬西瓜”的方法图的运用帮助孩子清楚了解了故事发展的顺序,解决了本环节的重点。
4、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提问:“小猪都向谁学习搬西瓜的方法?最后又是怎么找到简便的搬西瓜的方法呢?”“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猪吗?为什么?”通过孩子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猪知道要勇于面对困难,不断的向周围的大人学习,积极思考,最终把西瓜轻松的搬回了家里。”并顺势介绍本故事的名称。
接下来是迁移故事主题,通过提问:“你有哪些困难的事呢?”“你是怎么样来克服的呢?”等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最后师小结:“我们小朋友要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思考,努力克服困难,做一个不怕困难的好孩子”。此环节的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即体验勇敢面对困难,并积极思考、努力解决的情感,教师运用讨论交流法、情境体验法来激发孩子对故事情感的把握和迁移,因为孩子的记忆是无意识的,同时孩子情感表达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体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达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决了本环节的难点。活动结束。
此环节是让幼儿利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培养幼儿坚韧的品质、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延伸活动:
故事表演。
六、说活动反思:
1、给孩子一颗“质疑”的心。每个环节中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产生冲突中,把握故事内容。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个故事都蕴含一个美好的情感,要让故事唤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应用故事本身的情景创设外,还应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体验过的情感,才能给孩子内心产生共鸣。
第二篇:搬西瓜教案
搬西瓜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双手传递皮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及身体动作的敏捷性。
2、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在游戏中合作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音乐《黑猫警长》、《武术操》、走跑动感乐曲;路线示意图。
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活动引入。师:今天我要招募一批黑猫警士,你们想当黑猫警士吗?
2、准备活动。
放武术操音乐,黑猫警士练本领。巡逻:在动感乐曲中练习走、跑。
(二)基本活动
1、接到任务(一封贴有猴子图案的信):这是谁送来的信呀?哦,原来是猴子大叔送来的信。猴子大叔说它果园里的西瓜成熟了,请黑猫警士们去帮忙搬运,好不好?
2、师:(出示路线示意图)猴子大叔说要将西瓜从果园运到公路上来,可果园离公路有一条河,过河只能走石墩,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猴子大叔搬西瓜呢?
3、师:猴子大叔怕黑猫警士把西瓜搬碎了,要我们先练习一下。现在我们用皮球代替西瓜,先来练习一下搬西瓜的动作。练习的时候,黑猫警士可以两个为一组合作来传递搬“西瓜”,传递的时候可以采取不同的姿势,只要是用双手传递,“西瓜”不掉在地上就可以。比比看谁搬运的好。
4、在动感乐曲中“黑猫警士”自由组合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合作,用不同的姿势传递搬“西瓜”。(如扭身传递,从头顶传递,从双脚之间传递等,活动中教师注意总结表扬)。
5、大家围成一个圈,在“警长”的口哨声中集体练习搬“西瓜”。由某个“黑猫警士”开始传球,“警长”吹一下口哨,就传一下“西瓜”,口哨吹得慢就传得慢,口哨吹得快就传得快。只能用手接球,要是谁接丢了,就由谁去捡球,再开始。“警士”传几圈后,“警长”适当要“警士”停下来,总结“警士”的表现,并准备下一个游戏。
6、出发,搬运西瓜。
(1)“警长”把“警士”组成四个纵队,出发到达目的地,让“警士”依次站在石墩上,扭身传“西瓜”。先传完“西瓜”并且不掉地的一组为优胜组,奖励一颗五星。
(2)增加难度,从头顶上传“西瓜”。先传完“西瓜”并且不掉地的一组为优胜组,奖励一颗五星。
(三)结束活动
(一)评价活动情况。
(二)放音乐《黑猫警长》,跳舞放松结束。
第三篇:蚂蚁和西瓜教案+说课
浦园路幼儿园赛课活动
教师:陈芸 班级:大三班
时间:2015.11.11 活动名称:美术——蚂蚁和西瓜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中关键的画面,感受画面色彩简约、趣味生动之美。
2.尝试用撕贴的方式制作西瓜,用单色点画表现蚂蚁的简单动态。(重难点)
3.大胆猜想,积极尝试,乐于讲述,体验不同方式作画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吃过西瓜,认识过蚂蚁。
2.材料准备:PPT课件,白色画纸,红色手工纸若干,记号笔,绿色油画棒,胶棒。活动过程:
一、大胆猜想,随意撕贴。
1.猜西瓜。
(1)师:(课件:一个黑色的点)这是什么?(扩大到一点红色)这是什么呢?(逐渐扩大到大块西瓜)现在猜出是什么了吗?
(2)小结:对呀,是一块切开的西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西瓜籽的颜色、排列,红红的西瓜瓤,还有深浅相间的绿色西瓜皮。)
2.撕贴西瓜。
(1)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整个西瓜)这么大一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吃?切成什么形状呢?(三角形、半圆形、月牙形)你能把你喜欢的形状用纸撕出来吗?
(2)师:西瓜可以“切”出这么多不一样的形状,贴到我们的画纸上也可以有不同的姿势。可以怎么贴呢?(躺着、站着、转一转,只要西瓜稍微改变一点点方向,画面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3)师:西瓜还缺点什么呢?(瓜籽、西瓜皮)
(4)师:你们都去撕一个大大的西瓜吧,最后添画上瓜皮和瓜子,记得将废纸扔进小筐里。
二、深入刻画,表现动态。
1.猜蚂蚁。
(1)师:这么诱人的西瓜把什么吸引来了呢?
(2)师:(一颗和前面相同的黑色西瓜籽)这是谁?(两粒相连的西瓜籽)猜出来了吗?(三粒相连的西瓜籽)原来是蚂蚁呀!
2.拼蚂蚁身体。
师:我这还有几颗西瓜籽,看看它们一样吗?瘦一些的蚂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瓜子?高个子的蚂蚁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拼一拼蚂蚁的身子。3.看图片。
(1)师: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发现了这么一大块诱人的西瓜,你会怎么办?(通过欣赏图片,进一步掌握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神态。)
(2)师:蚂蚁会怎么吃?(坐着、站着、趴着,张开嘴巴啊呜啊呜吃得欢。)吃不完搬回家,够不着怎么办?(用直升机、绳子、梯子、跳跳床„„)
4.画动态。
(1)师:发现西瓜蚂蚁们真开心,谁来学学开心地动作?你能给小蚂蚁添画上手脚,表现这个开心的动作吗?
(2)师:不用西瓜籽,谁能用勾线笔代替西瓜籽画出抬着一小块西瓜走的蚂蚁?你先来学学这个抬得动作。
(3)小结:三个小黑点变出小蚂蚁,扭扭身体弯弯腰,伸伸手臂抬抬腿,活泼可爱的小蚂蚁出来了。
三、自由想象,个性添画。
师:小小蚂蚁和大大西瓜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赶紧把你的想法画下来吧!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集体讲评。
师:你的小蚂蚁和西瓜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回归绘本。
师:蚂蚁和西瓜之间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有趣的绘本,书名就叫《蚂蚁和西瓜》。书中的小蚂蚁还想到了更多的好办法,最后连吃剩下的西瓜皮都变废为宝,变成了滑滑梯!西瓜皮成了小蚂蚁们的游乐场。你们可以去看一看。
美术活动《蚂蚁和西瓜》说课稿
教师:陈芸 班级:大三班
时间:2015.11.11
一、对本学科领域的认识: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合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二、课题来源:
《蚂蚁和西瓜》是结合早期教育杂志上的教案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而生成的,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和制定的。
三、教材分析和理解:
1、设计意图: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的图画书。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线条简单,色彩对比强烈,绘画手法夸张,书中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都与众不同。故事看似简单,但是既有趣又富含教育意义,蚂蚁们的勤劳、乐观、聪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小朋友们学习的。《蚂蚁和西瓜》绘本中的角色造型、场面设计、绘画语言的运用,以及绘本中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优秀美术资源。因此,我结合绘本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希望通过本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能大胆想象、创作、表达。
2、说教材:
优秀的儿童绘本有着无穷的魅力,仔细阅读并加以联想,就能发现绘本中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教学资源。绘本是美丽的,展示着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及艺术追求。虽然简单,却堪称“完美”。美丽的绘本给幼儿打开了一扇窗,也给幼儿打开了一个心灵花园的奇妙世界。优秀的绘本无论是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画面的结构抑或是作画的手法、风格都是那么匠心独具。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的美术活动,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绘本中丰富、多样化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让绘本拥有了迷人的外貌,这些精美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想象与创意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有助于孩子们走向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艺术之路。
四、活动环节的设计:
基于对活动重难点的思考,我将活动设计如下: 1.猜“点”——画“点”,培养美术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至关重要。在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如果对美术活动中的某项事物有兴趣,必然会增加对此关注的时间。如何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从而引发孩子美术活动的兴趣呢?活动中,我抓住了黑色的西瓜籽这个神秘的“小黑点”,以猜一猜的游戏方式,鼓励幼儿根据“小黑点”大胆想象猜测,引出西瓜。引导孩子们观察西瓜,感受西瓜的色彩、形状,以及“小黑点”的排列方式。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有了自己的见解,接着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孩子“切西瓜”(撕贴红纸)——“画西瓜”(添画西瓜皮、添画西瓜籽),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创作。每个孩子的画面都是与众不同的,丰富多彩的。
2.赏“色”——补“色”,直观感受色彩美
色彩的出现,则为美术作品披上了独特的外衣,美丽且引人入胜。很多孩子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就是喜欢上了艳丽的颜色。让孩子感受颜色之美,大胆运用颜色,不但能增加孩子绘画的兴趣,还能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达到技能与情感的同时提升。点开绘本图片《蚂蚁和西瓜》,一个硕大半圆形的西瓜赫赫在目,占满了画面。“鲜红的西瓜瓤”、“翠绿的瓜皮”、“乌黑的西瓜籽”,红色、绿色和黑色三种颜色对比鲜明、强烈,有非常协调,明亮的画面能引起孩子注意力,并带给孩子们视觉上的色彩冲击感。利用绘本进行引导后,孩子在自己创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受三种颜色的色彩纯度,还可以感受三种颜色搭配的美感。
3.画“形”开始,提高表现美的趣味
形像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成分。美术活动中,孩子们主要通过用绘画方式来表达与表现自己的直观感受,每一幅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黑色的西瓜籽和小蚂蚁的形象有着异曲同工的奇妙变化和美妙联系。活动中,我再次以神秘的“小黑点”来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猜测,打破思维模式,从而引出小蚂蚁,并引导孩子们观察小蚂蚁的形象和动态变化,大的点是大蚂蚁,小的点是小蚂蚁,竖着的椭圆点是高蚂蚁,横着的椭圆点是胖蚂蚁,这些“点”的奇妙变化大大提高幼儿兴趣。通过对点的运用——画西瓜子,画蚂蚁,孩子可以感受到美术活动中由“小点”引发的“图画”的神奇,从而增加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孩子们利用简简单单的“点”来构成具体的形象,使得蚂蚁的形象活灵活现、神采飞扬,让孩子在“玩中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方法、策略的运用:
1.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幻灯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
2.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
3.“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自由创作环节,每个幼儿都大胆的运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创作,从而体验新方法带来的各方面的艺术体验。
六、课件制作说明:
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及投影。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幻灯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幻灯片是由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西瓜图片、绘本图片制作而成。并运用美图秀秀抠图、截图的方法制作蚂蚁等。
七、创新亮点: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丰富多彩的媒材中,儿童绘本以它独有魅力,美丽的绘本给幼儿打开了一扇窗,也给幼儿打开了一个心灵花园的奇妙世界,还给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将绘本投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生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希望绘本与美术的美妙邂逅能带领孩子们走向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艺术之路。
第四篇:《吃西瓜》教学设计及说课教案
课题名称:
《吃西瓜》教学设计
执教者: 赵 琴 单位:酒泉市瓜州县渊泉第二小学 指导者: 单位: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60-61页。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也体现了“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当然借助直观图形理解算理的同时,本节内容也非常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归纳计算法则不仅便于计算,而且更是可以让学生减少对直观图形的依赖。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全方位调动已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在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处于主体地位。
二、学生分析: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个体户家庭、农村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家庭给予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比较少,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有限。值得欣慰的是我校从2004年就积极参加“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课改实验。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实验教师注重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提高。
本课是学生已顺利地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在认识分数、分数大小比较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已掌握了很多折纸、涂色的经验和技巧,这有助于本节课的探索。
三、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1)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彩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了,想想我们又可以吃到香甜可口,清凉解暑的大西瓜了,那是多么美滋滋的一种享受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吃西瓜的问题。(板书课题)
2.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相信各位小朋友平时都喜欢看动画片,听听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播放《西游记》主题曲)3.小朋友对《西游记》的故事早都耳熟能详了,那老师就考考大家,在这个故事里谁最贪吃?(猪八戒)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就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你想知道吗?(播放课件)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4.我们来看看馋嘴的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知道他第一次吃了2/8,第二次吃了3/8?(课件演示,指名回答,复习分数意义的理解)
5.各位小朋友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指名回答后,课件出示学生所提问题)
6.大家这么快就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可见大家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一: 1.我们先来看猪八戒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你帮他列个算是好吗?(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答案,学生列出的算式。)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现这是同分母分数加法,观察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与以前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同分母分数加法。(板书同分母分数加法小标题)同分母分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呢?请你猜测一下答案会是多少?(学生可能计算出结果:2/8+3/8= 5/8,也可能有个别学生算出是5/16,教师这时不做肯定。)
3.结果到底是多少?让我们动手验证一次,用小眼睛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自学探究提示,用圆形纸片来代替这个西瓜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把它平均分成8份用涂色的办法来计算,先涂出2/8,再涂出3/8,看看结果是多少?教师课件演示指导)4.5.汇报:猪八戒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指名回答,课件演示计算结果)
刚才大家用涂色的办法帮猪八戒计算出了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接下来仍然请同学们用涂色的办法来计算1/4+2/4,2/6+1/6,1/8+2/8,1/3+1/3,(教师根据情况分题分组练习)请同学们听清要求,第一个加数表示的阴影部分用绿色涂出来,第二加数表示的阴影部分用红色涂出来,现在小手动起来,看看哪一小组合作的最快、最好? 6.汇报结果(指名汇报,课件演示)你们做对了吗?做对的同学互相鼓励一下。7.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
认真观察算式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时,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演示计算法则填空,板书法则,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设计这个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互助的乐趣,同时也是让学生试着运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最终归纳出计算方法。)
8.练一练: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相信你能行。(课件出示练习题)
解决问题二: 1.小朋友们真棒!那么我们凭借第一个题的经验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吧!(课件出示猪八戒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得?(课件演示直观操作,验证计算过程。评析因为有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经验,针对这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发现知识并理解掌握;同时让他们把所发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为下一步的学习树立信心。)3.那么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应该怎样做呢?(根据学生情况组织讨论)
4.交流汇报:完成同分母分数减法分母(),分子()填空。(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出示答案,板书同分母分数减法法则)
5.练一练:(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减练习题,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在汇报时,有可能出现分子分母都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减,教师要及时指导教学。)
解决问题三:
1.探究铺垫:(课件出示单位1,同分数之间的互化,并总结当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等于1,1也可以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在结束以上教学片段,转入下一个教学活动之前,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整理思路和质疑的时间。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心情愉悦,尽情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2.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5/8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列式“1-5/8”,也可能列式“8/8-5/8”。学生汇报,全班围绕“1-5/8该怎么样减”进行讨论,用化未知为已知的策略解决问题。)3.比较一下这道题与1、2两小题有什么不同? 4.出示单位1减去简单分数的计算题。
5.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并强化课题)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出示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枪答完成,使学生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2.创设芝麻开门情景做1/5+()〈1„„等思维拓展题。(播放课件)
3.智慧岛创关练习,学生可自由选关。(播放课件)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全班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五、习题设计:
15522151= ***22、练一练2.
774499551、练一练1.(设计意图,及时巩固计算法则,让学生体验或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经验)
3、想一想6 6 =1(5)1 = 5
(9)9 = 8 = 1 =
(7)7 =
(6)6
探究铺垫:(课件出示单位1同分数之间的互化,并总结当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等于1,1也可以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在结束以上教学片段,转入下一个教学活动之前,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整理思路和质疑的时间。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心情愉悦,尽情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4、P-61页第1小题的第三个练习。(及时巩固练习1减简单分数的计算。)
5、P-63页第4题比比看谁快。(提高计算法则综合应用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6、芝麻开门:1 15375 52 14
7766699(拓宽学生思维属提高练习,也是对分数加减法、分数大小比较的综合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乐趣。)
7、智慧岛:①草地上有一群蝴蝶,白蝴蝶占总数的蝴蝶,花蝴蝶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②用铁丝修工事,第一次截取了这段铁丝的,第二次截取了它的,现在还剩几分之几?③一块菜地的种了白菜,种了萝卜,种了芹菜,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④一盘桃子,小猴吃了这盘桃子的,还剩几分之几?后来猴爸爸又吃了,它们一共吃了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设计意图:强化知识难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7373,剩下的是花101727382838
《吃西瓜》说课稿
酒泉市瓜州县渊泉第二小学
赵琴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
2、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也体现了“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当然借助直观图形理解算理的同时,本节内容也非常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归纳计算法则不仅便于计算,而且更是可以让学生减少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这才是编者的真正意图。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全方位调动已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在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处于主体地位。
3、目标分析 :⑴.知识技能目标: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⑶.情感态度目标:①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
教师注重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合作交流后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学法分析:家庭给予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比较少,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有限。在老师努力创设和积极的课堂气氛营造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小组研讨、个体抢答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析
1、情景创设:通过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这一小朋友们熟知故事引出学习内容。主要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即复习“平均分”又复习了分数的意义。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对数学信息的分析提出问题,使学生对自己发出了挑战,并给予积极的肯定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面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2、自主创造,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的正迁移,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猜测、验证。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即提出猜测---实验操作---验证猜测---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完整朴素的唯物主义过程。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结论的得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数形结合”与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从另一个侧面教给了学生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技巧。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怎样将形用到解决数的学习过程中去,还借助于讨论、交流,把直观形象逻辑化,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再通过教师的适时适当的总结和练习的出示,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且及时强化巩固了新知。
解决问题二:在这里让学生借助第一个问题探究的经验,得出计算结果,说出想法,3/8即3个1/8,2/8即2个1/8,3-2=1即3/8-2/8=1/8掌握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技巧,也是对第一个问题探究的正迁移,从而起到分散重点的目的。
解决问题三:这时概念已经形成,认识已经明确。在结束以上教学片段,转入下一个教学活动之前,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整理思路和质疑的时间。教师通过想一想:课件出示单位1,同分数之间的互化,并总结当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等于1,1也可以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这样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心情愉悦,尽情展示他们的成功体验,还轻而易举的突破了难点。
3、巩固提高:
到此为止新授部分完全结束,快速检测学生的新知掌握情况进入思维拓展练习,此练习不仅环节设置新颖有趣,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应用的乐趣。不仅对分数加减法进行巩固,对本章知识也进行了综合整理。
整个练习设计过度自然环环相扣,色彩绚丽的智慧岛、活泼可爱的卡通型像无一不是三年级学生的最爱,凭借智慧获取智慧岛通行证的奖励措施不仅没有让学生注意力分散到这些图像上,反而使学生的视觉感官赏心悦目,更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自始至终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结应该是课的点睛之笔,应该是这节课要深刻在学生头脑里的东西,值得回味的东西。这样的问句促使学生深刻反思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与学习的情况,给予学生提出疑问的机会,并当堂解答,真正做到课课有所获,堂堂无牵挂。使学生心情愉悦的走出课堂,有效避免厌学情绪。
四、教学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注重精彩发言和独立思考的评价。这主要体现在(1)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如:在解决问题一时,是否参与了集体活动活动。(2)只要看学生的创新性,不管他们“创造”出怎么千奇百怪的答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3)看学生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的意识。本节课安排了让学生小组交流归纳结论的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交流,教师便于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数学思考的情况。(3)看学生是否进行独立思考。本节课的习题设计时有安排学生利用现有知识独立思考的环节。这个环节除了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外,还可以考查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否的当,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等情况。
总之,本节课深入浅出的教学思路和环环相扣的练习设置,丰富有趣的情景创设以及正面肯定的评价引导,始终调动着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始终保持着老师和学生应有的激情。使课堂教学张而有序。
第五篇:幼儿园说课综合活动《搬乐器》
现在的儿童是21世纪真正的主人。为了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好地迎接力21纪的挑战,在幼儿阶段,教师就应关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本活动以幼儿熟悉的乐器为活动主体,以“咖啡”博士出题,幼儿“闯关”的形式激起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以闯关的形式层层深入,通过不同要求的四项闯关内容,(第一关 “听音辨乐器”; 第二关 “乐器分类”;第三关 “乐器唱歌”;第四关 “乐器搬家”),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收获。
本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巩固认识的乐器,教育幼儿不怕困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是要求幼儿一次把乐器都搬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活动既有社会性方面的教育要求,又融合了艺术、语言及科学的内容,既培养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又极具情趣性,能充分调动
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的延伸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综合活动设计《搬乐器》
重点领域:艺术、社会、语言 预设目标:
1、巩固认识的乐器,要求幼儿准确说出乐器的名称。
2、教育幼儿不怕困难,提高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打击乐器若干:鼓、铃鼓、碰铃、双响筒、沙棰等;大玩具公仔一个;空塑料篮六个;乐器卡片若干张;录音机和磁带等。
2、场地布置:“乐器乐园”。活动预设:
一、激趣引入
以到“咖啡”博士家做客,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搬乐器
“咖啡”博士提出闯过四关,才能搬乐器的要求,激发幼儿搬乐器的兴趣。
1、第一关 ——“听音辨乐器”
要求幼儿准确说出乐器的名称,并练习打简单的节奏。
2、第二关 ——“乐器分类”
要求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乐器进行分类。
3、第三关 ——“乐器唱歌”(1)提问:“小朋友们,怎样才能使乐器唱歌呢?”
(2)要求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一起为歌曲伴奏。(3)放音乐,幼儿自选乐器一起为歌曲伴奏。
4、第四关 ——“乐器搬家” 要求
幼儿运用身边的东西一次将乐器搬完。(1)让幼儿互相讨论,开动脑筋想办法。(2)与同伴合作,共同尝试将乐器搬家。
启发幼儿用自己身边的东西装运,可一人拿,两人抬,多人合作搬,做到把乐器一次搬完。
三、归纳小结幼儿搬乐器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1)让幼儿说说自己搬乐器的方法。
(2)“咖啡”博士与教师一起评价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勇敢地闯过了四关,还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终于把乐器一次搬完,如果你们以后遇到了什么问题、什么困难都不要怕,只要开动脑筋,你们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