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

时间:2019-05-15 05: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

第一篇:浅谈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

论文关键词:教学 实验室 信息化管理 系统设计

论文摘要: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实验、实训的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文针对筹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的契机,提出实验室建设中信息化平台的定位和设计原则,综合利用网络技术,构建集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于一体的高度自动化、立体化、开放化的教学和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一、教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述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集合体,是一个包括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在内的高效集成的管理系统。它以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的采集、录入、处理、检查、判定、存储、传输、共享、报告发布以及业务工作流程管理为核心,将实验室的人员、材料、设备、技术、方法、资料档案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测试资料自动采集、网上调度、实验信息安全共享、人员量化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各方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它也是连接实验室、管理部门及用户的信息平台。

二、教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1.信息化平台的定位

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平台和载体,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应定位于实用、高效、节约,着眼于构筑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环境,确保实验室内部知识信息从创新到应用各环节问相互协调与高效运作。建设的核心是将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实验室仪器设备等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加以科学管理,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网络管理环境,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教学和科研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

实验室信息化平台,服务于“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是一个开放、深度、学术、实战多方面结合的平台,是一个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平台,是一个既重理论更重实践的平台,也是一个服务于知识经济、知识传播、知识分享、知识学习、知识创新和所有知识者的平台。该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内容为主、学生优先、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原则。

2.总体规划

系统所运行的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实验室数据信息资源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信息管理的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管理方法的效率,扩展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功能,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其体系结构可以用一系列同心圆表示,内圆是核心,是基础,外圆是在内圆的基础上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服务。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四层:[!--empirenews.page--](1)网络基础。网络是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最基础的硬件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1][2][3]下一页(2)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整个信息平台的信息基础是由若干个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3)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信息发布等。

(4)高级应用服务。高级应用服务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根据相关的逻辑提供给用户使用。

3.系统采用的模式

软件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一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l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H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

4.信息化平台的构成实验室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平台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平台,由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共同组成。(1)网络平台。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益完善,校园信息化、网络化逐步实现,计算机实验室已成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管理和维护,每个实验室分别组建局域网,通过校园网接入CERNET和Internet,从而使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硬件平台。计算机实验室以教师和学生上机实验为主,兼顾多媒体教学,因此在硬件设备方面,除微机之外,还配备有服务器、交换机、功放和音箱等设备,从而为各种应用提供强力的支持。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以及避免由于学生误操作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硬盘数据混乱或丢失,实验室采用硬件控制方法,即通过海光蓝卡来保障硬盘的数据安全。[!--empirenews.page--](3)软件平台。网络平台和硬件平台的建设是计算机实验室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软件平台的建设则是实验室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核心。软件平台包括系统软件、教学应用软件以及实验室门户网站、实验教学论坛、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平台,其中,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是软件平台建设的关键。上一页[1][2][3]下一页 5.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

应用系统平台采用面向构件的、基于总线的、开放式的三层体系架构,以实验室门户网站为载体,集成其它应用系统,建立一个松散连接的、可预测的分布式系统平台,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和高度共享。

(1)实验室门户网站。实验室门户网站是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对外宣传的窗口。网站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采用多线索的信息组织方式,整合信息发布、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教研成果、在线留言、在线调查、内容检索、教学论坛、实验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于一体,为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数字化资源共享环境。

(2)实验教学论坛。论坛是一个以交互形式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交流平台,其特点是:网络用户均可以利用其功能进行信息交流,包括提供新闻和各种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回应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等。实验教学论坛按照实验课程的不同分为多个主题版块,由实验教师担任相应课程版块的版主,协助管理员管理该版块的秩序,活跃版块讨论和交流气氛,为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之间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和观点辩论的乐土。教师通过论坛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参考资料、习题、课程录像等,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下载资源,进行课后学习、作业提交、在线测试、网上讨论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修订教学计划,并进行在线答疑。

(3)多媒体教学系统。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满足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和演示实验的需求,计算机实验室安装了洪恩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它是基于局域网的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能够构造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教学环境,实现纯软件方式的广播教学、教学示范、遥控辅导、师生对讲、分组讨论、电子抢答、文件传送、远程管理等网络教室教学功能。洪恩多媒体网络教室,彻底解决了以往网络教室建设中存在的成本高、周期长、操作复杂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4)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采用基于Web的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实验设备的登记、管理、规划、调配、报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监控,减轻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和工作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该系统的实施,提高了实验设备利用率,减少了库存的无谓积压和重复购置;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统计数据,自动生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类报表,为各级领导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支持;同时,使异地办公成为可能,实现了特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5)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实验时间和实验周期固定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实验过程的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及从事实验研究的兴趣。因此,实验室采用安圣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从时间、空问上全面对学生开放。系统采用c/s架构,基于TCP/IP协议通信,支持课表上机、自由(课时)上机、自费上机等多种上机模式,通过校园IC卡可以实现对上课、上机过程的全自动化管理,包括安排课时上机任务、自费机时的预收费、赠送学生自由机时、学生卡片管理、机房值班管理等。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及时掌握开放机房的使用情况和学生课内外上机情况,从而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任务和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实验室的开放,尊重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为学生走进实验室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是知识型、综合型、研究设计型实验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验室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的有效手段。[!--empirenews.page--]

三、结束语

在教学实验室中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实验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将会对实验室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目的,首先要发挥系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功能,其次是提高实验室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同时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第二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一)实验室的建设

1.学校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是学校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校、学院(系、所)的领导下,根据教学、科研的要求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远期发展规划(包括方向、任务、基建房要求、装备、经费、人员配备、管理和效益预测等),经专家讨论、评估后报校部批准,报市委备案。

2.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实验室所有建设和改建计划应根据财力和物力制订,并按科学现代化的要求逐步更新仪器设备,建设一批适合上海工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

3.组织审定新建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名称)、改建调整、撤销实验室的工作。

(二)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备

我校各类实验室按分类和性质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的原则:

1.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基础实验室应按教学计划,实验室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专业特点,分组配置选用面广的仪器设备。

2.专业实验室根据各专业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专业人数,在学校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逐步配置仪器设备。

3.校级和学院实验室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适当配置,专用和通用型的大型精密设备10万元专管共用。

4.校级中心和系级中心实验室应按通用型的设备配置。

(三)实验教学管理

1.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学生切实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能力和现代化实验办法。

2.我校各类实验室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根据学校对培养专业人才的全面要求,加强实践能力训练,编写实验室教材。

3.实验教材应具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实验教材应有相应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实验教材在使用前必须经学校教务处审定。

4.实验项目开出率:以教学为主类实验室应执行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项目开出率,基础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实验项目

开出率为100%,专业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90%,全校各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重视实验内容的更新和方法上的改革,逐步由演示型、验证型过渡到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以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报告与实验考核

1.实验报告是验证教学的重要途径,各种实验室按照演示型、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等不同实验特性提出实验报告或实验作业的内容,给于评阅,报告或作业,包括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主要原材料,结果与数据处理、体会与讨论等内容。

2.实验考核,各类实验室都应严格考核或考证制度,一般分考核与实验操作二种,参照平时成绩进行,实验课程的考核用百分制,具体内容由各实验室提出,教务部门批准后执行。

(五)实验室经济管理

1.协同校财务部门和校实验室教育事业设备经费的平衡和分配。

2.组织实验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审核经费分配方案,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助经费以及10万元以上申购设备可行性技术论证报告等。

3.主管校外委托实验,分析测试,实验室小批量产品的加工,生产任务的安排,签订委托合同,计算收费并开具发票等。

4.各实验室主任负责经费开支与管理,并按其来源和渠道的差异合理开支。教育事业费用于实验教学设备和材料的,其数额不得超出当年的教学设备、材料拨款分配数,科研为主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应由科研项目经费支付,教学、科研共用设备,费用分摊支付。

5.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支持勤俭办学的方法,经常开展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提倡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

(六)实验室常规管理

1.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规定

(1)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章,使用维修保养制度。

(2)实验室安全、卫生、保卫制度。

(3)制订仪器设备保管、借用、损坏赔偿等条例。

(4)制订实验室技术人员责任制。

(5)建立设备帐、卡,并定期检查做到帐卡物三相符。

(6)每半年进行一次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效率检查。

2.实验室技术信息管理

(1)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使用卡和维修记录,定期检查。

(2)建立实验室计算机管理和信息系统。

A.实验技术人员信息

B.实验室技术装备信息

C.实验教学情况信息

D.实验室科研情况信息

E.历年实验室建设投资信息

F.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功能开发信息

G.兄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信息

3.实验室统计管理

(1)实验室经费使用情况统计

(2)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情况统计

(3)教学科研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效益情况统计

(4)实验室技术人员情况统计

(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学校应选派一批政治党悟高。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验教学,经济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讲师(工程师)以上的人员担任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中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干部及工人、质量的岗位职责,按照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职务试行条例的职责要求及实施细则,由实验室主任具体制定。

(3)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定期去实验室工作,相对稳定,使成为精通有关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技能的专门人才。

(4)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实验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并根据学校不同类型实验室,安排合理的比例。人员职务任级晋升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协助人事部门进行工作。

(5)建设全校实验岗位人员一览。

(6)组织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业绩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八)实验室评估和评比

(1)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教授、讲师、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校实验评估(比)小组,定期对实验室进行评估(比)。从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达到表彰先进,推进改革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评估和评比条例和方法详见上大实验室评比条例。

(九)实验室安全制度

(1)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保证。全校各实验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加强安全制度教育,重视安全技术工作。各学院(系、所)、研究室分管实验室的主任分管此项工作。

(2)每个实验室设一名兼职安全技术人员。安全技术员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问题,有权提出询问,对不听劝告或有碍安全的人有权停止其操作,各领导要支持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

(3)各实验室根据实验教学工作的特点,建立安全规程的防火、防盗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4)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与身心健康,实验室应对易燃、易爆炸、粉尘、有毒(物质)气体、放射性物质、高频电源、超高电压、大幅度振动、强烈持续噪音。对高温、高压、热幅射、极强光闪烁等各种及有关设备,制定出严格的操作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并由安全技术人员监督执行。

(5)对由于官僚主义、违章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失火、被盗、严重污染、中毒、人生重大损伤,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损坏严重等重大事故时,实验室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学院(系、所)、校报告。学院(系、所)、校对事故进行调查并作出严肃处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并把处理结果上报市教委。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或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严肃处理。

(6)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药品、易爆和剧毒危险品,应按规定设专用仓库存放,并指定专人(二人)妥善保管。领用时要严格掌握,严密手续,专人领用保管,安全防范措施可靠。

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要贴在墙上。安全防范措施要齐全,各种安全设施任何人不得借用或挪用。

公共实验室管理条例

■申请进入实验室制度

□1.本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本中心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外单位有需要的科研人员均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2.所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前,必须提前预约填写进入实验室申请表,填写拟进行的研究课题,计划使用的设备,预计使用实验室的时间等,交导师或课题组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签名(外院人员应附上单位证明和详细研究计划),报实验室审批。

□3.实验室每年双月前10个工作日集中组织申请人进行岗前培训及上岗资格考试,合格者领取准入证,方可正式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同时建立该人员的电脑管理档案。

□4.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如下:简单实验技术和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同位素和有毒实验材料的安全操作;实验室日常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维护;重大安全隐患教育,主要有:安全使用水电气,防火防盗防事故;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规则;违纪违规处罚规定等。

□5.新进入者凭上岗证交纳押金100元和预交3个月台面费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入室时间从给予台位使用权之日起计算,不论中途是否在此做实验。□6.眼科中心研究生优先安排。

□7.本实验室室实行有偿服务制度,其收费按眼科中心有关规定执行。离开实验室制度

所有人员在结束实验室工作之前,必须填写“离开实验室申请表”,清理、带走自备的实验相关试剂、器材,交还实验室的所有财物、交回准入证、大门IC卡和钥匙,经实验室工作人员审核并签名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研究人员守则

□1.进入实验室研究人员必须具有齐备的入室手续。

□2.服从管理,严格遵守本室各项管理制度。

□3.及时交纳台面费,逾期(2周)不交者将以自动放弃台位使用权处理。□4.不得进行超出申请实验范围的工作。

□5.爱护实验设施,用后清理自己的物品,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凭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上岗证使用仪器设备,贵重仪器使用后登记,出现故障及时报告主管人员,因操作不当而致仪器物品损坏者要按规定赔偿。严禁逾权使用仪器设备。

□6.不得擅自挪动实验室的公用仪器、物品。自己的物品用毕应收好,不得放在公共场所。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权清理随意乱放的物品,后果自负。离开实验室时不得带走本室任何物品,否则按偷窃论处。

□7.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使用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化学品)。对用过的凝胶、有害试剂、传染性材料和同位素及其污染物品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操作人员在操作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台面及相关仪器,不准戴手套开启冰箱、操作各类仪器的按钮、开关实验室大门等,严防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一旦发现污染应及时清洗或特殊处理。实验废弃物按类别分别到入不同的污物桶内。随时注意自身及他人安全,切实做好防护工作。如若违规,严肃处理。

□8.禁止在本室饲养动物。

□9.未经许可,禁止带其他人员使用实验室任何仪器设备及物品。

□10.注意防火防盗防事故。每日最后一位离开实验室者应检查水电,关灯锁门。易燃物品勿靠近电炉。

□11.实验室电话只能用于工作联系,实验者尽量缩短通话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不得闲聊。

□12.发现违反规定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款,第三次通知其导师或课题负责人并取消其在实验室工作资格。

■ 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1.本室原则上实行24小时开放。需要在夜间/节假日进行实验的人员,需在每日下班前向实验室工作人员报告,经登记后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实验者离开时要切断所有仪器(冰箱、温箱及提前说明的除外)的电源,关闭水源和各室门窗及消防通道的门。填写离开时间及离开实验室时的水、电、门窗记录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并在下一个工作时间开始时由本室工作人员查实签字。

□2. 本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欢迎外单位同行参观学习。但是外单位参观人员必须要有本中心的相关人员陪同参观。参观人员和陪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室的有关规定,否则有权拒绝参观。

□3.实验室内物品进为科研活动所用,严禁挪为它用,若发现,视情节轻重,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4. 本实验室实行全面禁烟,严禁任何人在本室吸烟;进入本室研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工作区域和休息区域的功能划定,严禁在工作区域展开任何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诸如: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进餐、饮酒、电话聊天等)。□5. 不得携带与实验内容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环境相对安静。□6. 实验室及实验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各类设施应布局合理,防止交叉污染,并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控环境条件。

□7.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收集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的设施及清理消毒设施;对含有挥发性、放射性和生物危害性的物质,应严格设置管理和使用设施。

□8. 应具备保管实验方案,各类材料,原始记录,总结相应和有关档案文件的设施。

□9. 卫生管理:

(1)实验人员要对自己的实验过程的清洁卫生负责,不得随便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物。

(2)生物垃圾、玻璃废物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妥善处理。

(3)水、电、明火、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严格管理。

(4)每月的最后一天进行实验室大清洁,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主要负责清洁所有的实验仪器和实验室公共部分的卫生,整理常用试剂库,清理公用冰箱,清理废弃物品,清理废弃实验仪器等。

第三篇: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一、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相关人员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

学生信息管理相关人员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和信息管理老师,因此,我们需要从这两方面着手来彻底提高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首先,提高学校领导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提高学校领导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要让领导明白管理信息建设对于学生管理的长期性作用,要让领导认识到学生管理信息化能够节省信息管理成本,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使信息管理更加便捷等。只有认识到这些,学校领导才能够重视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增加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等,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其次,提高信息管理老师对学生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提高信息管理老师对学生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能够使老师积极投入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主动地整理和发布信息,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积极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等,促进信息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提升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水平。

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是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载体,只有提高了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水平,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快速、规范地发展。软硬件设备按照学校的学生人数、使用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配置,能够保障软硬件设备的高效运行;对软硬件系统进行规范配置之后,能够保障软硬件系统的兼容性,同时规范的技术支持也能够保障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软硬件设备配置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保障软硬建设的长期使用,不容易被淘汰,从而节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三)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能否得到良好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方法培训,使其能够灵活地操作管理信息系统。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学生管理信息发布规范和发布流程培训,使其能够按照信息发布流程规范地发布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管理信息发布效率的提高。最后,对管理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排除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出现的各种故障,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学校进行科学的学生管理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终促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管理信息化目的的高效实现。

第四篇: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市场逐步实现与全球市场的接轨,这对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引发其对自身管理模式的审视,促使其加强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实现建筑工程的高效管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传统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项目管理局限于实施阶段

项目管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从全局角度分析,应该注意各阶段之间的关联性,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然而,传统的项目管理将管理阶段局限于实施阶段,对决策阶段和运营阶段缺乏考虑和管理,影响项目管理效果。该种情况的出现,既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受到信息搜集、分析和利用渠道的限制,面对繁杂、海量的管理数据,亟需构建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信息的有效处理,推动项目管理的整体化发展。

1.2参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涉及到供货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个参建单位,通过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上述目标需要借助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这是当前许多工程管理中极度缺乏的问题,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单位间的配合出现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的实现。

1.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较低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的信息传递、处理系统,属于新兴事物,受到信息的专业性和人员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当前许多工程企业并未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或虽然建立信息系统,但是利用效率极低,非但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提升作用,反而影响正常的项目管理秩序,严重影响项目管理的效果。

2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辅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

众所周知,决策的开展需要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只有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价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就目前的项目管理而言,其涵盖的信息量是极为巨大的,要想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

2.2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

当下,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引发深刻的变化。在工程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参数。所以,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

2.3理顺项目管理流程

受到信息搜集、传递和处理效率的影响,传统项目管理流程较为繁琐,存在执行和效率方面的弊端,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用开展。针对此问题,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给予消除,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对项目管理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构建切实可行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3.1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当今的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项目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积极转变项目管理理念,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程度。要想实现该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循序渐进的开展,实现局部到全局的转化,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提升,为工程管理提供高效的管理工具。

3.2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应该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加强系统的构建和完善速度。具体来说,一是理顺业务流程,搭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二是多方调研,编写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三是进行系统优化,提高信息系统和项目管理需求的有机衔接,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3加强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局限于单位内部,而是应该借助网络客户端实现工程相关单位的有效覆盖,借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单位间的信息传递,畅通信息沟通的渠道,提高信息沟通效率,提升参建单位之间的信息整体性,确保参建单位之间相互配合,确保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

3.4注重项目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依托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作为依托,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人员素质不达标将导致信息化的功能受到限制,最终影响项目管理的效果。所以,应该重视对项目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就目前的人才现状而言,培养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部培养,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信息化技能,以此改变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其胜任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进行校园招聘,选择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实现项目管理知识架构的改善。此外,还应该从教育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对项目管理相关专业增设信息化课程,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内容繁杂,管理难度极大,应该借助全生命周期理论拓展项目管理的内容,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实现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章永志.信息化环境下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探讨[J].科研,2016(11):00192-00193.[2]黄淑娟,黄昌吉.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3(10):73.[3]汪洋,王伟华.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01):00080.[4]曹仕雄,徐骞.让BIM服务于建筑的全生命期——广联达信息大厦项目管理之BIM应用探索[J].中国勘察设计,2012(11):50-54.

第五篇:园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验室运行管理实践研究

园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验室运行管理实践研究

摘要: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基础。从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改革、实验室规划、运行模式管理等方面总结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十二五”期间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成效,提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完善应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符合要求的创新型园艺人才。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园艺学;教学体系;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8-0090-03

实验室与实验基地、图书馆可称为高校硬件三要素,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实验室建设承载着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双重任务,尤其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学术实力及社会影响力,关系到高校整体层次和长远发展。本科教学是高校的立校之本,而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制度完善、资源充足、管理科学、运行有序的本科实验教学系统,对于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园艺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对园艺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园艺产业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足学校“一方面向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向技术应用与技术推广方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定位,以“创新培养、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2003年,园艺学院在全校率先实施了实验课的独立设课,真正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效率的目的,而且更容易实现由基础到综合、再到创新和实际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综合实验技术集成了多门课的知识体系;园艺学实验材料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指导更具挑战意义的创新性实验;由一位实验教师面向本专业整个年级授课有些力不能及。此外,实验教师不属于任何教研室,缺少专业管理和必要的交流,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更新发展显得缓慢而滞后。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实验教学的要求。

1.1 凝练实验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专业知识不断扩展,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是必经之路。结合专业变更和学科发展,园艺实验技术课程内容在5 a内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调整,草业实验技术、中草药实验技术、设施农业实验技术等专业实验课都在3~4 a内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在更新过程中注意了几个问题:一是保留一定份额的基础性实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必不可少;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设计性、探索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增加了部分大型贵重精密设备演示实验,这对于即将进入工作岗位和想考研深造的学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的作用。二是对具有技术关联或逻辑关联的内容进行归并重组,减少重复,力争在有限的学时内传递更大的信息量。三是强化实验课的特点及其与实践实习的区别,以室内实验为主,充分发挥园艺本科实验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

1.2 积极探索授课形式

每门专业实验课设有独立的教学大纲、教案、指导教材、考核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将每门课的授课教师由专职1人改为2~4人联合授课。如园艺实验技术课程由分别来自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各1位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这样设置的意义在于:在保持实验课独立性的基础上,引进各具特色的授课方法和形式;每位教师的学时不多,可以精心准备,提高实验课的质量,同时为指导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设计留出空间,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各位教师来自不同的教研室,带来最新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成果,传递信息的深度、广度均有所提高,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有利于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

1.3 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

与理论教学不同,实验教学需要完成课前准备、课上组织教学和课后整理等一系列活动。初次加入实验教学队伍的青年教师,需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让教学史上积淀成型的好方法、好习惯得以传承并发扬。同时,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教学会议,全体实验教师参会,互相总结交换心得体会,对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此外,鼓励教师申报各级教改项目和撰写教改论文,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2.1 建立“网络式”运行管理模式

在完善管理运行模式方面,改“线式”运行模式为“网络式”,即由原来的“学院―实验中心―实验教师”的运行模式调整为“学院―实验中心/教研室―各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师”模式。其目的在于:一是教研室主任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便于了解实验教学过程,在专业方面加强指导和管理。二是设置各专业实验室管理负责人,分担了由于不断发展对实验中心一级带来的管理压力,使得教学和管理更有层次、更有效果。三是教学副院长更多地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学院对实验教学总体工作指导力度得到显著增加,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重要决策能够快速拍板付诸实施。此外,与教务处相关部门和学校督导员教师建立密切联系,接受业务上的指导;与农学、植保等外院实验室建立密切联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2.2 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建设成果

本着“突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科学规划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按其功能设置为生理生化、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中药化学及鉴定、设施与环境调控、分子生物学、加工6个实验室,总使用面积超过520 m2。实验室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满足各类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

伴随中央支持地方共建项目、省级实验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学院加大了对本科教学实验室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共计购置教学专用设备260余台,总价值超过250?f元,每年实验材料及耗材投入10万元以上。每个实验室均配有教学多媒体、恒温水浴锅、超声波清洗器、冰箱等通用设备各一套。此外,结合每个实验室的功能定位,配有数量充足、质量先进的专用设备。教师可根据实验课内容,申请使用任何一个实验室,准备实验的时间和工作强度得到有效缩减,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

2.3 实现规范管理,促进均衡发展

从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制定更加详细的实验教学管理规范。1万元以上设备随机附有安全操作指南、专门设计的使用记录本,设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实验消耗品统一购置,合理调配;实验材料各自准备,统一报销。每学期末进行清点核算,保证实验经费使用合理。这些措施从制度上保障了实验教学组织运行的规范化,保证实验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在教学资源分配方面,考虑到园艺专业发展历史久远,积累相对雄厚,而草学、药用植物学和设施工程专业为新专业,因此在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上给予一定倾向,促使各学科均衡发展。以2015年为例,园艺专业大三本科生人数与3个新专业人数相当,而实验经费分别占总投入的42.6%和57.4%。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效果

3.1 人才培养成效

实验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每年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立项,在每年组织的教学沙龙、标本大赛、园艺知识竞赛、科技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表现出很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自发成立了园艺兴趣小组,协助管理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基地,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各种创新实验活动。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好评率分别达到79.6%,78.1%,65.7%和86.3%。2013―2015年考研率分别为43.6%,53.1%和35.7%。

3.2 实验教学队伍构建

实验教学队伍由原来的11人扩大到21人,其中1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验;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实验教学队伍兼容了教学、科研、实验技术不同系列,是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热爱实验教学、熟悉实验技术的队伍。

3.3 实验教学成果

经过优化重组,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2013年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园艺学实验教学团队获批为校级教学团队。同时,中心人员获得省级、校级精品课3门;获得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多项;主持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4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2项;编写校内实验指导教材5部,出版实验教材1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结语

实验室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高等学校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压力加大。2016年高校开始按专业大类招生,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落实了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的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变化对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更新要求。尽管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专业领域和培养方向要求有所差异,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不断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 秦钢年,廖庆敏,蒙艳玫,等.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16-118,12.[2] 别之龙,向佳玲.深化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05-109.[3] 李天来,张茂仁,段玉玺,等.教学研究型农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特色[J].高等农业教育,2012(7):7-10.[4] 李晓明,张淑红,高秀岩,等.农业院校改革园艺实验技术教学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00-203.[5] 张淑红,吕德国,李晓明,等.园艺学教改实践与学生素质提升的研究[J].??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58-160.[6] 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下载浅谈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廖 耘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研究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措施与办法。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问题......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科技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4-18 【生效日期】2002-04-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思考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与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税收工作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工作总结

    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管理汇报 xxx小学现有9个教学班,25名教师,256名学生,计算机21台,学校根据现有条件设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器材室等特种室。在上级......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研究论文

    在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图书管理的重视度逐渐减弱。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很多信息都可以从网络上来获取,网络具有便捷性与丰富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其来进......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改革开放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使得电力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但电力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也随之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