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和评价基更的远程教育教与学再度整合理论
如何理解和评价基更的远程教育教与学再度整合理论
教与学的再度整合理论——基更论述基更关于促进教与学整合的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基更博士指出,要将远程教育中相互分离的教学行为重新整合起来,必须人为地重新创造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关系,重建师生相互交流和影响的机会,其核心是把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为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行为的重新整合,基更博士提出需要建立两个特殊的子系统:课程开发子系统和学生支持服务子系统。在学习材料的开发上,应尽可能地模拟面授教育中互为主体的关系,使学习材料具备更多的人际交流的特性。另一方面是通过信函、电视、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手段,为远程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
这一理论在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地证实。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电子技术革命,使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可能。双向视频会议系统、虚拟电子教室、网络大学的建立都为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行为的重新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1)为什么需要整台
远程教育“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的时空分离”的本质,一方面,为远程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开放特征,成为其吸引众多潜在社会学习者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成为远程教育提供高质量教学,保证远程学习者获得成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很多远程教育专家早已发现远程教育面临的这种挑战,并将该挑战转化为远程教育自身如何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情形下重建教与学的关系这一挑战。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这在远程教育中必须人为地重新整合创造出来。远程教育系统跨越时空重新构建教一学相互作用,使学习材料同学习行为紧密结合是这个重建过程的核心。”(基更,1986)”
该理论强调了在远程教育中必须重新构建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情景。基更认为教与学的重新整合也必须通过人际交流来实现,而在远程教育中,这种交流主要不是面授辅导,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媒介的人际交流和材料中包含的模拟的人际交流。因此,“交互”与“媒介”构成了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要素,基于媒介的交互也是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
基更基于远程教育的本质,分析教与学再度整合对远程学习的影响时,提出如下三个假设(基更,1997):
/教与学的分离,削弱了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而这会导致学生中途退学。因此,可以假设,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倾向于离开那些在教育行为再度整合化方面没有取得令人满意成果的教育机构。
/教与学的分离,削弱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而这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果的质量。因此,可以假设,在那些在教育行为再度整合方面没有取得满意效果的机构中,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很难取得良好的成就。
/教与学的分离,使远程教育像其他非传统教育形式一样,从中获得的学位证书和毕业文凭不能在学术上得到充分承认。因此,可以假设,在那些教育行为再度整合方面没有取得满意成果的机构里,远程学习的地位将受到怀疑。
这三个假设,一方面有助于理解远程教育本质所引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领会教与学再度整合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扮演的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远程教育的本质,使得远程教育必须通过某种人为的方式,采用特殊的环节或策略,使教师和学生达到“主观交互”,从而完成由教到学的过程。因为远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成功的学习者,完成由教到学的过程转化、保证学习真正发生是远程教育系统的核心任务,所以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便成为远程教育实践的关键。(2)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台
解决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教与学的时空分离会引起哪些问题。主要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减少距离所带来的孤独感或由于学习对象特定问题引起的焦虑,甚至退学;另一类与保证教学质量或有效学习发生有关,包括如何设计与开发能够适应学习者水平和学习风格的教材或学习材料,如何保证学习材料有效地传递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方便获取,如何提供双向通信机制保证学生能够与教师保持及时方便的联系和沟通等多方面问题。(1)
整合的重点和难点
①
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实现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过程
②
将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是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难点
综上所述,为确保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能够按照预定的教育目标发生,必须使学习材料与学习活动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而在此过程中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扮演了关键的角色。(2)整合的原则和策略
远程教育体系试图用两种方法米便数字洛功丹反整合。首先,学习材料不论是否为印刷品,都应该设计尽可能多的具有人际交流的特征。例如:
/尽可能采用易读的书写风格;
/学生参与解决问题;
/精心设计内容结构;
/自测问题;
/教学目标;
/阅读材料中插入问题;
/提供答案示范;
/精心做好排版,图表和美工设计;
/在印刷教材、视听教材、录像和计算机教学包以及实验箱的设计牛能模拟课堂讲授和辅导以及实验室教学的交互作用。应尽可模拟课堂讲授和辅导以及实验室教学的交互作用。
其次,当课程开发出末后,数字沽动的更新整合县通过各种双间通信米头现金要整合策略如下:
/书信交流或函授;
/电话辅导;
/计算机通信;
/由辅导教师或计算机进行作业批改; /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和计算机会议;
/提供自愿和规定的研讨会、周末会议或住校的暑假学校。
第二篇:远程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远程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一、什么是现代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经过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历史阶段。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的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可以为各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可以为各种社会成员学习提供方便的广泛的教育服务。
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方式最显著的区别,也是它的优势所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有以下优点: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能够根据自已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得到答解;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有利于个体化学习。它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现代远程教育给教与学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将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当然,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教育方式,它不可能完全取代面授,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层次和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能够初步使用计算机。在目前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比较适合于知识的传授,对职业技能培训有很大的难度,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更适宜于开展继续教育课程。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远程教育现已受到了许多国家和人们的关注,我国正在加紧建设和发展。
远程教育中的网络学校(教育)其实就是建立虚拟学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 境;它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它与传统广播电视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成“随时、随地的交互式”教学活动,使人们接受方便、高效的教育,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工业经济时代,教育的模式是学生走进教室,而在信息经济时代,教育的模
式是教室通向学生。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未来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发展远程教育,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各级各类的受教育的机会。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关系
三、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背景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经国务院同意,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2003-200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两个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不少方面创造了经验,培养了典型,形成了各级党政重视,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的加快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良好氛围。近日,国务院已经批准三部委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总体方案。
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为教育的普及和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已经达到了584万余台、建成校园网2.6万多个。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国内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举措,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2000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确定了中小学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实施“校校通”工程,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2005年前,争取在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能上网。不具备条件的少数中小学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使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逐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别。
六、农村中小学实施远程教育都有哪些模式?如何组织实施?
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差异大,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逐步推进。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目前有三种模式:
1、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对象为农村小学教学点;应用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盘为辅,帮助教师备课,开展面向农民的教育活动;主要优势是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设备:1套电视机、DVD机和资源光盘。)
2、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对象:农村小学;应用方式: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主要优势:获取多种媒体资源,快速更新,大量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设备:接收天线、数字卫星接收机、接收卡、接收软件、计算机、电视机等。)
3、计算机教室(配备对象:农村初中;应用方式: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提供培训服务,为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提供服务;主要优势:提供网络环境,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提供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设备:含PC或NC、投影机等。)在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配发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边远地
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大都缺乏师资,特别是一些主要课程合格教师更为缺乏,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为中西部各地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配发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配套教学光盘,以解决这些学校在一些课程上缺乏师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为农村中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当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卫星教学收视点可以成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不间断培训的一个教师培训点。为农村乡镇初中配备计算机教室。要把在乡镇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乡镇初中计算机教室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利用计算机教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上网学习浏览,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三种模式还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知识,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工程的实施要坚持“总体规划,充分论证、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要与今后五年我国农村教育总体发展目标、与贫困地区“两基”攻坚、农村地区“两基”巩固提高相结合。与中小学课程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与教师队伍继续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相结合。与完善基础教育“以县为主”体制,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职责相结合。与“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发展相结合。
第三篇:专题四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与学的评价和教师的教学反思
专题四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与学的评价和教师的教学反思
一、专题讲座
第一讲 如何确定学生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一)学生评价的理念和原则
评价的理念:
(1)品想品德课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评价受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合理的教育理念的限制,评价的目的在于把“优秀者”选拔出来。新的课程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新的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手段。
(2)评价依据由以往的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以往的评价是对“过去”的关注,新的评价理念是对发展、提高、未来的关注。
(3)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以往的教育评价只是单一主体评价,是线性的外部评价,如行政主管部门评学校,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新的教育评价是以包括被评价者在内的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性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动,促进作用。
(4)评价焦点不再以结果为中心,而是在评价反馈后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以及原有状态的改善。
(5)评价内容更全面。以往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只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新的评价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6)评价方法多样化,以往的评价只是用纸和笔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新的评价方法除了笔和纸测试以外,还包括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方法,这样利于对被评价者教师或学生全面,综合地进行评价,不但可以评价结果,而后可以评价过程。
评价的原则:
(1)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以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2)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3)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更要注意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结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
(4)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了解更多的信息,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展。
(5)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可方法,评价结果都应该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二)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
观察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第二讲 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评价
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应该灵活多样,考试形式可以有封闭式、开放式、多次考试方法,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情景测试、实践操作等方式来进行考试。
纸笔测试倡导综合性、开放性,突出情境、关注生活。
例如: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第三讲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的作用
有利于逐步完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有效沟通师生心灵,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
2、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实施的反思、教学评价的反思、教学效果的反思。
3、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从写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创新之处、写教学中困惑之处、写再教设计。
往往表现为:
◆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感悟,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理解和分析,并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来。坚持写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学后记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是自己教学的系统总结,也可以是就教学中的某一点有感而发。不过一般来说,教学后记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教学的亮点和成功之处。如巧妙的教学导入、画龙点睛式的总结、精彩的课堂教学片断、恰到好处的教学材料以及生动的言语等等。
第二,教学的缺憾之处。如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不满意的教学环节等,对这些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剖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改进的措施。
第三,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获取并记录教学反馈信息,对改进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观察到的学生表情变化、学生的练习情况等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也可以课后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从学生身上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
第四,教学的疑难问题。备课、上课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有的是教师自己发现的,有的是学生提出来的,对这些问题,也可以进行记录。
◆写“再教设计”
“再教设计”就是课后在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写出再教的教学设计。再教设计有两种基本方式。第一,提纲式再教设计。就是重新进行的教学设计以要点提纲的形式表现出来。提纲式再教设计简便易操作,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第二,对比式再教设计。就是把课前的教学设计与再教设计对比着来写。对比式再教设计有利于教师回顾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分析教学的得与失,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落实,教法上是否有创新,引导是否到位,组织教学有何新招„„。在分析得失的基础上,吸收经验,扬
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二、教学观摩
1、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2、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
三、案例探讨
1、观看课堂教学实录,尝试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2、分析一定数量的中考试卷,分析各种试题的题型特点、命题方法和答题要求。
四、问题讨论
1、优质课评选是基础教育领域经常开展的活动,但近年来,优质课在饱受争议中前行。
(1)优质课饱受哪些方面的争议?为什么优质课会饱受争议?
(2)你认为优质课应该优在哪?你认为评价一堂课质量优劣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2、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中考思想品德科目实行开卷考试。作为新课改的一种尝试,开卷考试有许多优点,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一些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不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卷考试的命题方式与题型与以往闭卷考试区别不大,等等。结果导致考试不能达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和思想品德素质提升的目的。
运用相关理论,联系我国实际,分析我国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利与弊,并探讨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五、作业
1、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理念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尝试做一份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2、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做一个教学反思。
六、拓展学习资料
第四篇: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中,仅靠简单的投票评选或仅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工作的做法已不能为教师所接受。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由于还受人缘、岗位、资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评价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如因分工不同、岗位职责有别造成的评价偏差;评价主体因受诸多无关因素影响造成的评价偏差;教师评价机制不够科学造成的评价偏差。尤其是随着评价结果越来越直接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评价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如果评价的结果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就会直接导致矛盾,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因此,建立科学的教
师评价机制已成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迫切要求。
一、教师评价理论浅析
(一)奖惩性教师评价
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目的,把教师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的评价结果,做为评先、评优、晋级、奖金发放的依据。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检查和鉴定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是否符合学校制定的目标;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做出奖励或惩罚。
现在学校管理中的“优胜劣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末位淘汰”等,均是奖惩性评价的突出体现。奖惩性教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评价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并且只注重教师已有的工作表现,只关心评价的最终结果,教师难以参与评价之中,只有被动的接受评价,因此,这种教师评价制度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有时还会造成教师与评价者之间关系紧张。它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是有限的,在某些时候还可能是消极的。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质上是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形成性教师评价。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发展性评价重视教师的个人价值和专业价值,强调教师评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注重教师过去工作表现和已取得的工作业绩,而且更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教师评价,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净胜;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确定教师个人进一步的发展需求,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给教师提供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从而促进学校未来的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虽然能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但评价只注重过程,不重结果,有时不能确保学校及教师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评价实践初探
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级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师评价体系都不会十全十美,我们通过整合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
性教师评价,构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评价体系。
(一)明确评价目的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衡量各类教师评价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对各类教师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促进学校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改革要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2.多元性原则:内容多元化、主体多元化、方法多元化。
3.过程性原则: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工作过程,及时积累资料,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三)确立评价内容
师德、教育、教学、科研、管理。
(四)多元评价
1.对象多元化:中层干部、教师、职员、工人。
2.内容多元化:师德、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3.主体多元化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评是主要倡导的评价形式,也是教师评级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每一位教师对自己都是最为了解的,最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同时也都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因此,我们在对教师的评价时注意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教师在自评中认识到的问题往往比在他评中别人给其指出来更容易接受,更便于改进。所以,对于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或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自我评价可采用自我总结的方法进行。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做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我们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等工作,通过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做为定性评价;设计学生问卷,让学生通过答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定量评价。
(3)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是家长的一项权利,也会死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等工作,也通过定期召开家长评价教师的座谈会,做为定性评价;设计家长问卷,让家长通过答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过定量评价。
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与教师自评、同事及领导评价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
(4)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与教师间彼此都非常了解,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同一个教研组或同一个年级组之间的教师在一起合作共事,他们对彼此间的优点、缺点、长处、不足等情况颇为了解。所以,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被评教师可从同事评价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引进教育教学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都非常有益。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评议、互评量表、听课评课、民意测验等方式开展教师互评,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5)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应该是最了解教师工作情况的,同时,学校评价教师的各种量化评比都是由学校管理者负责的,甚至有些量化结果是对教师某一方面评价的最重要依据。学校成立教师的评价领导小组,通过评价量表、交换意见、撰写评语等方式对教师分阶段实施评价。
4.方法多元化
(1)奖惩性评价:奖惩性评价在教师评估中有时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如《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方法》《德育工作评比及奖励方法》《教学工作评比及奖励方法》《教科研工作评比及奖励办法》《教师考核细则》《中层干部考核细则》《职员工人考核细则》《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工资考核分配方案》等,这些奖惩性评价对教师工作的督促和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在教师评价中更能体现新的评价理念,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如: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的自评与互评,对教师的发展规划、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学习、科研、管理等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建立新的目标,促使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的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材运用、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的导引、提问技巧、教师的观察力、调控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表现、课堂氛围等进行观察、评价和反馈,使教师在听取课后评议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修正,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再如说课活动、评课活动等,都是发展性评价很好的形式。
(3)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在教师评价中广泛应用。如:学校的各种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
(4)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在教师评价中更为普遍。如:学校的各种量化评比方案、细则、意见等。
(5)成长记录袋评价:我们对教师的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建立的教师成长记录袋,从①教育思想;②反映个人教育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成果;③我的教育故事等方面进行自我展示和评价。
我们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通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从①教学模式;②自我推荐的教案或教学设计;③自我推荐的课件;④承担的公开课的影像等;⑤教学成绩;⑥我的教学故事;⑦教学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自我展示和评价。
我们对教师的科研工作主要通过建立的教师成长记录袋,从①课题研究(包括参与或申请的课题);②研究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或著作)等方面进行自我展示和评价。
我们对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建立的教师成长记录袋,从①课堂管理;②班级管理;③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我展示和评价。
(6)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能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情感体验等式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教科研活动,大家一起来评价和研究课堂教学,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注重关课评课的过程,淡化评化,使教师能轻装上阵,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7)典型案例评价: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教师的教学案例,如:对我校杨忆慧、张红昌等典型教师进行研究分析,让教师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势,提供他人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
三、基本经验
(一)分系列评价
由于教师岗位的职责不同,各种人员的工作目标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差别。因此,我们要根据其岗位职责构建不同的评价目标和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对教师的评价达到科学规范、公正合理。
(二)多元评价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劳动,教师劳动的成效是多元的。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必须从内容多元、主体多元等进行评价,合理的反映出教师工作的全面价值。
(三)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奖惩性评价实现“重结果”“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优质优酬”,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师队伍管理,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激发教师内部活力。通过发展性评价实现“重过程”“重发展”“促提高”。
(四)民主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民主评价是发扬民主的重要体现,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有时因种种原因“票决”结果会偏离实际。定量评价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等鲜明的特征。但定量评价有时会因量化方案的不完善,评价结果也会偏离实际。民主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使评价更加科学、公平和公正。
四、初见成效
我校目前正在研究和实践的教师评价,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学校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使每位教师都有发展的空间。如通过评价发现有特殊专长的教师,树立典型。我们重视了评价的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有了新的起色主要让教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和教师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引起全体教师的共鸣和响应,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能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有助于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力。根据教师评价的结果,确立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向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师各项水平的稳步提高,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发展。
总之,通过教师评价的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主动发展,学校的面貌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教师评价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这又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探索,继续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努力与奋斗。
第五篇:写作评价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在写作评价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写作评价的理解、把握和运用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它要求学生累积、审视一定的生活经验,感悟、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能力,以自己个性化的视角再现映象。而适时、准确、感性地对这种自主性的创造过程进行审视的评价活动对于检验,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对学生创作之后满怀期望的情感浪潮给予恰到好处的回应,能在心里激起新的高度,而中肯、生动的激励性评价更容易与学生的情感之潮达到共振,激起学生学习作文、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为写作是个性化作为,针对各异的学生写作,激励性语言应在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从作文本体出发,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这里既有来自师长的客观分析,来自伙伴的热情鼓励,也有来自自身的自我评价。既有热情洋溢、催人上进的言辞,也有娓娓道来的中肯之语。激励性语言应紧紧围绕正面鼓励为主,深入文章深处,深入学生心灵,既小心翼翼,又波澜起伏,从而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写作评价的过程是重新审视自身的过程。作为教师,在检查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发现不少带共性的问题。如反思在指导写作中作文思路是否拓宽;是否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小事入手,进行选材;学生文章的立意是否符合要求;文章重点是否能把握住等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结合每篇写作不同的训练难点及重点,及时地进行总结、提升,这种讲评较之作文前的写作指导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启发也更大。
因为写作是个性化行为,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是不一样的,都不可能是尽美尽美的。因此,激励性评价必须要求教师睁大眼睛,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一篇写作,要因文而变,因文而激,从文章选材到语句的运用,从情感的抒发到重点的把握,有时甚至是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都能掀起学生写作的激情。通过老师与同学们的比较、品味,大家从中受到了很好的启发,领会到好的词语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写作评价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写作带来的快乐中掌握写作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