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母亲》教学实录.docx
一、整体感知,初识母亲不易的生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屏显题目)谁的母亲? 生(齐):胡适的母亲。
师: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生1:家庭中有大哥二哥大嫂二嫂。
师: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 生2: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二哥在上海经营,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大嫂是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但气量很小的人,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浪人。
师: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不由得感叹:(屏显。)“母亲的命真________啊!” 生(众):母亲的命真苦啊!(师板书:“苦”。)
二、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的性格
师: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画出关键词句。
(生动笔画。)生1:她不会诉苦,她会回避。第10自然段说:“她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厂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生2:我也认为不会。因为母亲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师:那她到隔壁闲谈,会谈点什么呢? 生3(犹豫):说说家常事,她肯定不会数落儿子媳妇。
生4:她会去诉苦。因为“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
生5:她会去诉苦。第11自然段第四行:“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会向丈夫诉苦。
生5:己经死了。
师:是向己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她哭的对象是谁? 生6:哭她自己,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师:哭她自己算不算向别人诉苦? 生6(不好意思地笑):不算,她是怨自己,她连丈夫也不怨。诉苦应该是告诉别人家里的子女待她如何如何不好。自己哭不能算诉苦。
师:你有很强的辨析能力。
生7:我认为不会诉苦。因为过年时那么多人来要债,母亲也从不骂大哥一句,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所以我不同意前面同学的看法。
师:两种不同的意见。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生8:她不会诉苦。因为“她是那么的温和,那么的仁慈”。(师板书:“慈”、“和”。)师:很有眼力。刚才有同学从“哭”中看出母亲是不会诉苦的,我 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屏显描写三次哭的语句。)1.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 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2.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冉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3.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听读的时候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三位学生读。)师: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次是哭“我”不争气,第二次是哭她的丈夫,自己苦命,第三次是哭五叔。
师:你是从对象上说出了哭的不同之处。
生2:我认为她第三次哭是因为五叔不尊重她,第二次哭是为了调解和嫂子的矛盾。
师:也就是说,她是有目的地哭。你能把三次哭的目的更准确地都说一说吗? 生2:第一次哭是为了劝“我”好好读书,并对丈夫的去世感到伤心、怀念。
师:说得简洁一些就是对丈夫的怀念,对儿子的— 生(齐):期盼。师:继续说。
生3:第三次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师: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清白。谁还有补充吗? 生4:第一次哭是因为还没有尝到生活的甜蜜,她丈夫就去世了。这么小小年纪就守寡,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自己的儿子又不是很争气,对他期待,要他好好学习。
师:所以我们看到她对自己的儿子不只是慈爱,还有-----生5:惩罚。师:怎样惩罚? 生6: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了房门,先责罚“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都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师:能说一下,你最受不了的是哪一点吗? 生7:拧“我”的肉。
师:确实,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有些受不了,但是为了对丈夫有个交代,为了对儿子的期望,她对儿子是那么地—
生(齐):严厉。(师板书:“严”。)师:她教导“我”时经常要说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师:再揣摩一下,她说这话时,应该是怎样的语调。生8:比较伤心。师:让我们冉来读一读。(生再一次有感情地读。)师:只哭过一次吗? 生(齐):不只一次。师: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9:“往往”。
师:也就是常常。这个哭只是无声地掉泪,这跟前面其实是一致的,也就是哭也不想让别人听到。这再一次证明,她有苦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你说她会去向别人诉苦吗? 生(齐):不会。
师:有苦不能说,这才是真正的苦啊!母亲在对待哥嫂的时候,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生1:忍。
(师板书:“忍”。)师:忍到什么地步? 生2:悄悄地走出去。
师:你还能找出几个表明她忍的词来吗? 生2:第11自然段:“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冉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师:这是直接写,还有其他地方可以感知到吗? 生3:第10段:“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师:哪几个词? 生3:“总是”、“让”。不仅自己忍,让孩子也忍。师:总是让着她,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让啊!还有吗? 生4:第8自然段:“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一七次。”
师:哪个词最能表现忍? 生5:“从不”。
师:所以我们在读第二次哭时要读出她的忍,该怎么读?请你读一读第一句。
(生5读。)师:读时,要突出哪个词? 生6:“实在”。
师: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生齐读。)师:她的哭跟前面是不一样的。先是轻轻地哭,冉是渐渐哭出声来,到最后不肯住。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吗? 生7:解决了。因为嫂子会端水来劝她。师:劝她还是认错? 生7:劝她。因为她们之问从来不提谁对谁错。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耐啊!第三处哭,又是怎样的哭? 生8:大哭。
师:表现了母亲怎样的一种性格? 生8:刚性。(师板书:“刚”。)师:怎么来读出刚性? 生8:抓住“当面”、“当众”、“直到„„才”读出刚性。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刚气啊!这种刚气也是镇住大嫂二嫂、解决种种问题的重要因素。
(师板书:“亲娘”、“后母后婆”、“寡妇”等。)师:在“我”面前,作为亲娘,满怀对亡夫的思念和敬爱,满怀对“我”的慈爱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她轻轻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为寡妇,为了捍卫家庭的尊严和自己的名声,她大声地哭了。我们从她的泪和哭中,明白了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慈爱而又那么严厉,对家人那么忍让,同时我们也读出了她的刚气。这正是仁慈而又刚毅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典范。
三、深入探究,领会母亲深远的影响
师: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卜去呢?作为一个寡妇,她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生(齐):儿子胡适。(师板书:“胡适”。)师: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段。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适成才了吗?(屏显末段。生读。)生1:“极大”说明他受母亲的影响极大,他像他母亲一样仁慈、温和。他成才了。
生2:"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人管束过我”,说明己经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如何待人,14岁就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事情,成才了。
师:两位同学从性格和待人处世方面认为胡适成才了。还有其他
看法吗? 生3:不对。“混”说明日子过得并不好,可能并没有成才。师:果真如此吗?(屏显胡适身份介绍。)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1910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6个博士头衔。1917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当议》,新诗集《尝试集》。
师:最震撼你的是什么? 生4: 36个博士头衔。生5:北京大学教授、校长。
师:有人说大陆有鲁迅,台湾有胡适。胡适深得蒋介石的赏识。胡适在台湾去世时,蒋介石亲手写下挽联:(屏显。)“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还有人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显,生齐读。)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形骸终会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师: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和赞扬啊!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又会怎样评价一个传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呢?请从文中找一找。
(生动笔找。)生1:“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对母亲充满感激。
生2:“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充满了对母亲的感谢和敬仰。
师:两位同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仰。让我们再回头思考一下刚才同学所提出的“混”字,该怎么来理解? 生3:这么有出息肯定不是真正的“混”,我觉得这与文中的“一丝一毫”、“一点点”一样,表明了作者的一种谦逊态度,这也应该是母亲对他的影响之一吧。可见母亲对他的影响之大。
师:我赞赏你的理解。看来大家己经读懂了胡适。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屏显。)有人认为1-4段写“我”的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为了体现母亲给“我”做人的训练的珍贵,更突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也有人认为1-4段隐含着胡适对母亲的些许不满。师:同学们怎么认为?请到字里行间找依据。(生圈画课文语句。)生1:我认为有不满。因为胡适说“在我小时我不曾享过儿童生活的乐趣”。生2:我认为不应该是不满,而是有些遗憾。在小时候,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如果没有母亲的严厉,就可能没有后来“我”的成就。
生3:幼年时的遗憾更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用心良苦。母亲不准“我”乱跑乱跳中的“不准”就是一个体现。师:同学们己经学着从字里行间解读作者隐含其问的情感。我们来看看第四段,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点什么来吗?(屏显。)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生4:“究竟”,它是毕竟、到底的意思,隐含着那么一点遗憾。师:可见,胡适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实,一个接受过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回首童年---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唯机会,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连和小朋友一起跑跳都不行,这一些缺憾和母亲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关系。本文选自《胡适自传》,自传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作者这样剪辑材料,既保证了真实,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此我们可再一次感受到,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冉来读一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师(配乐深情诉说):胡适有出息了,回国的第二年在北京买了房子,于是想接母亲到北京同住,母亲没有答应。其实,此时母亲己有病在身,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学习,瞒着儿子,并于当年(1918年)去世,时年45岁。胡适未能见上母亲一面,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在回家奔丧途中,胡适写下了《先母行述》。
(屏显,生齐读。)“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师:在母亲去世12年后的一个深夜,年届40的胡适,整理自传,回J亿起自己的母亲,怀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我的母亲》。
四、撰写墓志铭,评价母亲伟大的人格
师:胡适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感激、敬仰之情,那么你们对胡适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为胡适的母亲写一段墓志铭,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发挥。
(屏显。)这个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生听音乐写。之后交流。)生1:这个为了儿子能够忍辱负重而又刚气的母亲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但她对儿子的严,对家人的忍,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她还为国家培养了这么优秀的胡适,这是她最大的功劳。
生2:这个坚强不息、永不低头的人在这里安息了,她为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为孩子耗尽了自己的心血,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做出贡献的伟人。
生3:这个忙碌了一辈子,受了一辈子苦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但她那种刚毅、仁慈、温和的性格却永存。
生4:这个默默度过一生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不带一点怨恨,不带丝毫后悔,她的一生是苦的,但她也是坚强的,她把一切的苦都藏在了心里,把希望给了儿子,为我们培育了为民族奋斗的伟人。
师:如果胡适的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这些墓志铭,一定会非常欣慰的。当我们细细品读《我的母亲》,深入探究胡适对母亲敬爱、感激的情感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平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五、课外延伸,阅读母亲多样的情怀
师:推荐同学们课外阅读几本描写母亲的优秀作品。(屏显。)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第二篇:《怀念母亲》教学实录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课文简说: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会“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语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导入新课。
1、师:导入语: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此时你的脑海中浮出了怎样的形象。来形容一下你的母亲吧!(学生说)
2、师:听了这两位同学的发言,老师也想说一说我的母亲。(课件出示母亲照片。)师:这就是我的母亲,母亲一生共生养了我们3个孩子,可以说母亲这一生都在为我们3个操劳。可母亲又是个乐观勤劳的人,看,现在已年近6旬的她还在利用农活闲暇之余干点零活,挣点小钱,用来补贴家用。
所以我觉得这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值得我们敬爱。
3、师:和我们所有人一样,著名学者季羡林也有一位爱他的伟大的母亲。而在他的文章里,对母亲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解释。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
师:好,同学们坐好,往前看,来齐读课题,带着怀念之情再读一遍。
2、师:《怀念母亲》,季老先生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6课,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好开始读书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畅谈初读感知。
1、师: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都会读了吗?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师:大家再来看,这是本课要求我们会写的字。你们觉得那些字比较难写或易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说一说吧。(指导写:挚、频)
3、师: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呢?学生畅谈初读感受。
4、师: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季羡林季老先生在文章中怀念的母亲有两个: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那么作者对这两个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谁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文章首尾两段。
四、品悟思母之情。
1、师:季老说他对这两位母亲都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2、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这些句子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做好批注。(学生读书,师巡视。)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好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人,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句子1:我痛哭了好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问题
1、师:对于母亲的离世,季老吃不下,睡不着,他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不堪?
(季老6岁就离开了母亲,平时很少回家,没能多帮帮母亲,感到内疚,所以痛苦。)师补充:还有一点同学们知道吗?母亲死时,季老也没有在跟前,他母亲临死也没见到儿子最后一面。一想到这,季老更是痛苦不堪。我们来看这段资料:(课件出示)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在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季羡林老先生失去母亲后的悔恨和痛苦。也能更好地体会季老痛苦的原因呢。
师:哪位同学能把季老的悔恨和痛苦读出来。(王恩旭、李玉涵)
问题
2、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中会回想起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曾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母亲日夜操劳的情景。)
师:是啊,在失去母亲的日子了,季老一定想到了许多与母亲在一起的情景。看这里。
师适时课件出示课文资料:
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着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师:看,这样勤劳慈祥的母亲就是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这句话。
师: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缺少母爱的人,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季老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还有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更体会到了他失去母亲后深深的悔恨和痛苦。谁愿意带着我们体会到的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吕盈盈)
课件出示课外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师:作者大学毕业后迎养母亲的愿望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所以母亲的离去,不仅带给作者巨大的伤痛,更是作者终身的遗憾。正如季老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预设句子: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师: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作者却不知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看看为什么。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师:正因为对母亲的这份怀念和愧疚,母亲才会频来入梦啊。你们还找了那些句段?你来读给大家听。预设句段:11月18日的日记。
五、(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亲)
1. 师:文章中有几段季老在哥廷根的日记,在这几篇日记中,你觉得让你感动的是你一篇?(1935年11月16日日记)(贾维超读)课件出示这段日记。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2、师:在这段话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3、看“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们都会觉得凄凉,而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呢?再仔细读读这段话,看能不能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学生答: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4、师: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老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我们来做一道填空题。(课件出示)他想到(),仿佛觉得(),所以甜蜜。
5、师: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季老这位异国游子诚挚的爱国心,让我们深情3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课件出示11月16日日记)
6、师: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课件出示11月20日日记)
7、师: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课件出示11月28日日记)
六、读《寻梦》,抒发感情。
1、师: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开头男生,结尾女生。
2、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从这两段话中我们能否想象到季老生母的面影和祖**亲的面影呢?
我们来看下面两段话。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肃然起敬的学者、作家,归国后,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其实像季羡林老人一样的许多海外游子,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课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他们都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有一首歌曲唱出了他们的心声,表达了他们的爱国之心。(课件播放《我的中国心》)
七、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想这首歌也激发了我们所有人的中国心。
师总结: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要像季羡林先生一样既要深爱自己的生身之母,好好孝敬她们,更要做个爱国的人,热爱祖国,好好学习,长大努力工作,像季老一样,为祖**亲赢得荣誉。好不好?
八、布置作业。
1、课后把文中描写对祖**亲魂牵梦萦的句子摘抄下来。
2、推荐阅读:《季羡林画传》、《重返哥廷根》、《季羡林论人生》。
第三篇:《怀念母亲》教学实录
《怀念母亲》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它的作者我们是《小苗与大树》《自己的花是让别人来看的》,他是? S:季羡林
T:下面上课前我们先来读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T 请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T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板书课题《怀念母亲》)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T 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预习(课件呈现以下)
1.自学课文2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主要写了什么?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小组分段轮读课文,互相正音纠错。3.小组反馈:想想: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学习情况
1、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朦胧、薄暗、引用、思潮起伏、可见一斑、频来入梦)
师:谁来读第一行,对“bó ”薄暗,是昏暗的意思,常用在书面语。“频”是什么意思?屡次,连续几次。连续点头叫作?生:频频点头 师:那“频来入梦”就是? 生:经常在梦中出现。生:常常到梦中来。
师:我们理解了“频”字,就懂得了“频来入梦”,有些词语我们抓住重点字,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词的意思。师:谁来读第二行?
师: “可见一斑” 能用“斑”组词吗? 生:斑点
生:花斑
生:斑纹 师:(出示斑:花纹或斑点。)这就是“斑”的意思。“可见一斑”来自典故。我们常说:窥一斑而知全豹,看见豹子身上的一个花纹就能推测出整个豹子的样子,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也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既是近义词,也常连用。师:理解了这些词,那再去读读有这些词的句子,想想用什么样的语调读,好。师:选几词,请学生读相关句子,引说说,听读后,心情如何,感悟到什么了?
师:通过词语的理解,能更好地帮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及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2、思考问题:课件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母亲指的是?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3、主要写了什么;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引出:思母之悔、念国之情)
四、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小结后:下节 我们将来学习作者是这样描写自己对两位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的?请同学们课后,熟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考字、词、检查课文读地熟练情况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这样描写自己对两位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的?
二、思母之悔
默读课文,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怀念? 师:分享收获
生: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师(出示句子):齐读,读到些什么?哪里读到的? 生:离开了母亲,作者十分难过,“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师:“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用一个词就是? 生:寝食不安 生:寝食难安
师: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寝食不安”呢? 生:因为季羡林的母亲弃养。师:什么是弃养?(出示理解)
师:在这14年里我也只回去了两次,是这“生离死别”让我“食不下咽、睡不安寝”,谁来读?
师:寝食不安,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仿佛看到了? 生:想到了小时候,母亲不辞辛苦抚养我长大。
生:想到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母亲无私的付出。生:想到临别时,母亲湿润的眼眶。
师:我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奉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但是没等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我失去母爱,也失去奉养她的机会,我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一起齐读。
师:刚才我们读着词语和想像中读到了伤感和怀念,我们还从哪里读到了这样的思? 生:从“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读到作者当时已经非常痛苦,没有了母亲仿佛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师:感情至深,请你读 生:从“数十年如一日。”我发现每一天都非常痛苦。师:感情之长,请你读 生:读到“终天之恨”,我发现作者把未能报答母亲的恩情看做此身无法弥补的遗憾,他恨自己没有早日发现。师:请你读
生:从“频来入梦”中,我读到了母亲虽然离开我,却常常在我的梦里出现,母亲一直在我的心头。
师:一起读句子。师: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怀念?
生: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师(出示文中句子):谁来读读
师:我看到房东太太什么样的神情真想哭?
生:看到她期盼的神情时,我想哭,看到她失望的样子时,我也想哭。师:是啊,从她的神情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母亲? 生:关心孩子的母亲 生:慈爱的母亲
生:期盼孩子回家的母亲 生:一心为子女的母亲 师(出示):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啊!”一样的,一样的,一样的。生:一样的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思念自己的孩子。
生:一样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把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师:他的母亲就是这样,所以他真想哭。一起读句子。师(出示: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告诉我:“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听到这里他真想哭,再次齐读句子。师(出示):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师:从季羡林的内心独白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想回报自己的母亲,可是母亲却不在了。生: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师:爱之深,思之深,悔之深。文中“报终天之恨,灵魂不全的人”这些就是在写这个念吗? 师: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起读。
师:对母亲的怀念,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数十年如一日。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
三、念国之情
师: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细细地读一读季老的其它几段日记。画画圈圈,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日记片段)生:(日记片段 ……
师: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生离”。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师(出示):自由读 师:谁来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到了怀念的味道,是怎样的呢? 生:酸酸的,甜甜的 生:浓浓的
师:为什么酸酸的?为什么浓浓的?甜甜的? 生:甜的是一种盼望、酸的是一种思念。
生:一种美好的回忆是甜甜的,惦记的滋味是酸的。
师:想母亲,又想祖国的一切,万般滋味涌上心头。一起读。师: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这思念多么酸涩,那游子的爱国之心就有多浓烈!一起读。
生:还从“糊”字感受到了,这么多的滋味让季羡林无法忍受。
师:一个“糊”字,就让我们记住了作者心中所想。虽然模模糊糊,心里却清清楚楚的是对祖国的怀念。
师:想家乡的亲人,想祖国,想家,想得百感交集。再读读日记,还想得怎样? 生:想得难以忍受。生:想得无法入睡。
师:动情地读一读日记中的片段吧。这就是作者的情,板书:情。作者对祖国相同的思念,深深的怀念啊!
师:再读读几则日记,静静思考。看到什么让作者有这样的情?还有呢? 生:一个人的夜里的孤独。生:黄昏散步时……
生:一阵风吹过也让作者想到祖国。
师:思念是一种果实,甜中带酸,盛产在夜里。是不开灯的黄昏,是那一阵路过窗外的风,还有那似曾相识的房东太太。(板书:触景生情。)师:我们来读读这样的景,这样的情。(男生女生,一生全部,齐读,师生
师:小城虽小,但城里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举一动,却时时处处都能勾起作者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个国外的小城里面,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遇到什么?试着运用触景生情的写法,将第三则日记写得更具体?(补充:第三则日记)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生:11月20日,大雁南飞,是秋天到了吧!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生:11月20日,黄昏的公园格外恬静,母亲牵着孩子的手漫步在林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生:1月20日,窗外的小树在风雨中飘摇,我这棵小树也在他乡飘摇,我现在还真是想家 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师:是啊!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从时间上还发现什么?
生:都是临近出国的日子。生:按照顺序
师:是啊!最初离开祖国,如此的思念。像这样的日记还有很多,文中引用的只是一小部分,可见一斑。师:《怀念母亲》选自季老84岁所写的《留德十年》。他认为散文的精髓就是“真情”,“真”就是“真实”,情就是“抒情”,耄耋之年,忆及往昔,这里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散文,就为了避免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心情,为了保存当时的心情。板书:真。
五、总结读题。
师:回忆在德国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都浓缩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读题。两位母亲频来入梦,下节课我们继续到《寻梦》中感受那魂牵梦萦的怀念。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季羡林
生身母亲 祖**亲 真
触景生情
第四篇: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的作文内容是“献给母亲的歌”。说到母亲,大家都感到无比亲切、温暖。古今中外,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母亲的胸怀被无数遍歌颂,母亲无私的爱是所有文学艺术形式永恒的主题。昨天,老师让大家收集、整理有关母亲内容的诗文歌赋,包括你读过的、听说的、看到的闪烁母爱之光的材料,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
生1:我记得《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成才,一次又一次搬家,还用生动形象的方法教导他,使孟子成为儒学大师。
师:说得好,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中国培养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生2:岳飞的母亲给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教导出千古忠良之将。
师:好,从此岳家军就是“精忠报国”的代名词了,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
生3:我读过爱迪生的故事,他小时候在学校里总是让老师难以接受,只好退学,他妈妈没有嫌弃他,一如既往地爱他,亲自教育他。终于,爱迪生妈妈为全世界培养了一位大发明家。
师:“爱迪生妈妈为全世界培养了一位大发明家”,语言好精彩!
生4:我了解这样一个故事:记者去采访美国总统的妈妈,让她谈谈当了总统的儿子给她带来的自豪,总统妈妈指着她另一个当农夫种花生的儿子说:“在我心中,他同样让我自豪。”多纯粹的母爱呀!
师:为什么要说是“纯粹”呢?
生5:不势利,不虚荣,没有功利性,对孩子的爱,不因社会地位的高低有所偏向。
(全班学生鼓掌。)
师:同学的掌声已经肯定了你的解释。刚才同学们举的四个例子,都很有典型性。这些伟人身上折射出来的是他们的母亲耀眼的光辉,令人折服。那么如果用词语简单概括这些母爱的特征,可以是——
生(众):无私、高尚、伟大、真挚、纯洁„„
师:正因为如此,生活中才有了写不完的母爱之文,唱不尽的母爱之歌,抒不完的母爱之情。
生6:老师,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时,我还看了朱德写的《我的母亲》和老舍写的《我的母亲》,虽然内容有别,但都同样感人。
师:你是个学习的有心人,长此以往,益处多多啊。
生7:老师,我想起了冰心奶奶的《纸船》和泰戈尔的《金色花》。
生8(迫不及待):我还读了泰戈尔的《商人》。
生9:我读过歌德的《致我的母亲》,海涅的《献给母亲蓓·海涅》,还有黑塞的《献给我的母亲》。
师:这些都是抒写母爱的经典之作,你们真了不起。
生10:老师,我想朗诵一首舒婷的诗,可以吗?
师:好啊。
生10(朗诵): 啊,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蛐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蛐紧紧拉住你的衣襟。蛐啊,母亲,蛐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蛐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蛐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蛐生怕浣洗会使它蛐失去你特有的温馨。蛐啊,母亲,蛐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蛐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蛐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蛐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蛐一声也不敢呻吟。蛐啊,母亲,蛐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蛐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蛐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蛐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蛐给花,给海,给黎明,蛐啊,母亲,蛐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蛐不是激流,蛐不是瀑布,蛐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教室中安静、赞叹,继而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你的声音把我们全都带入到深深思念的爱的境界中,谢谢你。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能把母亲的爱以及对母亲的爱写得这样真挚感人?
(生沉默,无回应。)
师(进一步启发):一个山里娃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只看门的小狗。因为爸爸早逝,妈妈带着他艰难生活,妈妈平时很怕黑,有小狗伴着她才不怕。所以小作者要永远做给妈妈守门的狗,让妈妈平安开心地生活。这篇幼稚的作文被认为是最朴实的理想、最可贵的心灵。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毅然把健康的肾移植给妈妈,用孝心挽救了重病的母亲,他的行为被所有善良的人称道不已。以前我曾看过一本国民党战俘写的回忆录,他把自己的生日当作母难日,以此纪念母亲的生养之恩。唐代诗人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这些事例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众):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报答母爱的心。
师:那么感恩之心从何而来?
生(众):从理解而来。
师:你们太有才啦。(学生笑。)
师:是啊,亲情之爱就是以爱心传递爱心。只有理解了高尚无私的父母之爱,才会感受出它的温暖和幸福,才会产生感恩之意,才会写出感人的文章。即便是戎马一生的朱德元帅,即便他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即便他的文笔朴素,那字里行间充溢的追念缅怀热爱赞美之情也动人心魄。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
生(众):肯定爱。
师:你感觉到了吗?表现在哪里呢?你是不是经常视而不见?你理解妈妈有多少?请你回味你的生活,撷取一些渗透着母爱的生活小片段。
生1:记得上幼儿园时,一天下雨了,妈妈去接我,她用雨披把我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而她却一路淋着雨。回家后看着一身干爽的我,成了落汤鸡的妈妈脸上荡漾着踏实的笑容。
师:一件小事,饱含深深母爱。
生2:每天晚上写作业,妈妈都要给我端杯热奶,她总是脚步轻轻地进来,又脚步轻轻地离开,生怕影响我。
师:“脚步轻轻地进来,又脚步轻轻地离开”,这个细节表现多细致的关怀啊。
大家肯定有许多故事可讲,有不少可能还是以前从没在意的。其实,亲情之爱就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要你用一双慧眼观察生活,用一颗纯净的心感受亲情,用一腔真情理解父母,你就会发现许多的美好,你就会享受到更多的阳光。
对于生活的体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滋味。下面我们读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文章,这是我从中**亲文学网上摘录的,读后谈谈你最有感触的地方。
来世,请让我做你的母亲
昨夜,梦见故乡的河,浪花飞溅的河,流水淙淙的河,母亲在河边浣衣。河畔的草,青了,又黄了;母亲的发,黑了,又白了。河水卷走我最漂亮的那件坎肩,母亲顺着水流追索,慢慢消失在一个与蓝天相连的地方;在她的身后,摇落一河的芦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泪湿枕衾时,我喃喃地吟着这句。母亲是听不见的了,就算听见,亦不懂得这样的文字。她一辈子念叨的是“儿呀,要吃饱,女呀,要穿暖”这样通俗的言语。对于文字,她除了多年前跟着我们兄妹认识了全家人的姓名,至于其他,到老仍然是相看两不识的境地。所以另一句她常念叨的话是:“你们要替我多认字!”
那一代的女人,没有习文识字的纲常,更何况,母亲生在一贫如洗的农家,十四岁丧父,她的母亲改嫁,她领着年幼的弟弟过日子。耕田牧牛,生火煮饭,浆洗缝补,这些就是她的生活;她是少女也是家长,她是姐姐也是母亲。一个人扛了太多担子,到老时依然腰板挺直,只是那双手有些粗大,每个指头都结着茧子。当我们身体痒痒的时候,她粗糙的手拂过来,异常地熨帖。
十九岁那年,她挽着一个蓝布包裹进了父亲的家门,包里是她为这一家人做的千层底布鞋。就着铜油灯昏黄的光,她一针一线地缝着女人的希望,可小脚的婆婆只用这一句话就封锁了她的憧憬:“只会做鞋这种粗活,不会绣花吗?”她低头不语,来年绣出村里最漂亮的枕套,但婆婆仍然不喜欢。那个守寡多年的女人,把儿子看得比命还宝贵,任何接近她儿子的女人都是她的天敌;就连后来的孙女我,因为深得她儿子的宠爱,所以她临终都不肯正眼瞅一回。
母亲结婚五年才有了自己的儿子,又五年生下二哥,再五年添了我,算是圆了父亲儿女双全的梦。最后到来的我,似乎是为了依恋母亲而生。白天用竹篮拎着,母亲在田地里干活,我就在篮子里啃手指;夜晚躺在摇篮里,摇篮在离母亲最近的地方,母亲口里哼着小曲,手里忙着家务,不时伸过脚来踩两下摇窝的腿,我便在晃悠中“咯咯”地笑起来。最恋的是母亲的双乳,躺在她温暖的怀里,口里含着一只,手里摸着另一只,眼睛瞅着母亲,以这个姿势进入梦乡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母亲饱满的双乳就这样被我吸得干瘪。当四岁的我跟到地头要吃奶时,引得乡亲们一阵哄笑,而我的母亲,仍然是最初那种温暖的笑容,仿佛她时刻准备着,准备让我吸上一辈子„„
我们兄妹仨都早早地离开了母亲,到镇上、县城或者更远的地方上学,假期的时候才像候鸟一样围拢到她身边。那是她每年最快乐的时光,牵牵这个的衣袖,摸摸那个的手,找出她舍不得穿的布料给我们缝新衣,拿出她舍不得吃的食品给我们打牙祭。至今我们都记得那个炎热的暑假,母亲从柜子底翻出一瓶糖水罐头,说是春上她生病时舅舅买来的。打开瓶子,里面的桔瓣已经变质,但我们谁也不吭声,你争我抢地分着吃了,连糖水也不让她喝一口,她在一边看着乐呵呵地开心。夜晚我们齐刷刷地拉肚子,她急得直敲自己的额头。
靠着母亲的勤劳和父亲的精明,我们家最早成为村里的万元户,住上宽敞的房子,过上宽裕的日子;可好景不长,大哥患上罕见的癌症,相继地,父亲和我都染上不大不小的病。那几年,母亲求医问药、求神拜佛,不知走了多少崎岖的山路和宽阔的马路。许是她的虔诚感动了医生和神灵,我们最终都安然地留在她的岁月里。而母亲,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染了心绞痛的沉疴,可每次她都强撑着,告诉我们只是有点心慌,躺躺就会好的。
在抱大孙子孙女之后,花甲的岁数里,母亲离开她呆了一辈子的故土,来给我带体弱多病的孩子。白天我们上班,母亲抱着不落屋的孩子四处转;夜里孩子不落床,常常,整夜整夜地,母亲还得和我们换着抱了她满屋走来走去。为此,母亲又染上风湿病。我没有母亲那样的耐心,常常生气地问:“这丫头,是什么东西投的怪胎呀?!”母亲说:“是你前世欠了她,今生就该甘心情愿地还债!”
如果真的如母亲所言,人都有前世今生,那么今生我最欠的是母亲你呀!这一世,你做了我三十年的母亲,我愿意把生生世世都许给你,许给你,让你做我生生世世疼着爱着宠着念着的孩子。我会把你生在好的时代里,我会手把手地教你读书识字,我会给你梳最俏皮的辫子、穿最漂亮的裙子、看最美丽的风景,我会分享你成长中的秘密„„我会把最好的东西呈给你,把你养成最快乐的女孩,让最优秀的男孩来娶你,永远过着幸福的日子„„
母亲啊,来世,请让我做你的母亲!(文章有删改。)
(学生默读5分钟。)
师:读完了,谁来谈谈?
生1:真感动人,这篇文章哪都好,没有不好。(众笑。)
师:看来他是整体感觉,还没来得及细品。哪位同学具体说说?
生2:开头好,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以梦境开头说明思念的刻骨铭心。
生3:语言好,又朴实又流畅,字里行间充满真挚感情,读每一句每一段都很感人。
生4:结构层次特条理,每一段写一个方面的内容。我写作文就挺乱的。
生5:最末两段直接抒情太感人了,催人泪下。
生6:题目好,特别新颖别致。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到位的理解,真让我感动。整体看来文章的感人得益于作者对母爱的理解以及个性化的语言表述。下一步,我们也用个性化的感受和语言写写自己的母亲。对了,刚才有同学说那篇文章题目好,特别新颖别致。在我们开写之前,请大家思考一下,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试拟一个新颖别致而有个性的题目,显然一个好题目会使文章生色。
生1:“慈母小传”。我想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表现妈妈的为人和品质。
生2:“唱给母亲的歌”。我想用最真诚的语言赞美妈妈无私的爱。
生3:“这个人就是妈”。我借用一句歌词作题目,表现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生4:“点亮心灯是母亲”。我用这个题目想写写妈妈对我品德修养的严格要求。
生5:“有一种爱叫永恒”。这个题目可以表达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深厚的爱,而且,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生6:“我是风筝你是线”。我想用这个题目写我们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妈妈关怀的,妈妈就像牵着风筝的线,如果线断了,风筝不仅飞不高还会掉下来。
生7:“我是鸟儿你是天”。我用这个题目表达在妈妈爱的天空中我会安全自由地飞翔,飞到理想的境界。
生8:“心儿翱翔在母爱的蓝天”。我拟的题是借鉴前面同学的题而来的,我以为比她的语言要美一点。(众笑。)
生9:“妈妈,你是我的春天”。我的妈妈是一位热情开朗的人,任何时候她都很乐观,我想通过几件事表现妈妈总是给我希望,就像春天一样。
生10:“天高地厚是母爱”。妈妈给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人,养育之恩好比天高地厚。我要写篇散文,热情歌颂母爱。
师:真是出乎老师意料的丰富和新颖,你们也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下节课我们一起开写。下课。
第五篇:我是什么教学实录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什么?游戏的规则是,我读完谜面最后一个字,你们才能举手。明白吗? 生:明白了。
师:很好。第一个谜面是这样的,我是一位魔术师,变猫变狗变羊群,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跑。我是什么? 生:我是云。
师:真聪明,你们猜对了,谜底就是“云”。请仔细听,第二个谜语: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是天上来。我请这位小朋友,因为他是听完最后一个字才举手的。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
生:我是雪花。
师:说得真好!第三个谜语:我是一颗小硬球,霹雳啪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我是什么? 生:石头。
师:石头是从天上砸下来的吗?那太恐怖了。
生:雹子。
师:看来,没有难倒你们,没错,就是“雹子”。最后一个谜语是:我是线儿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我是什么? 生:雨
师:云、雨、雪、雹子是由什么变来的呢?我想学了30课你们就知道了。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30、我是什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师:多奇怪的问题啊?谁会连自己都不知道呢,打开书144页,自己来读一读课文吧!在读课文前,哪位小朋友来给小伙伴们提个要求呢?
生:特别要注意读准字音
生:不加字不丢字,也不读错字。生:要有感情。
师总结: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书下面的树叶来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 好,开始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老师先来检查大家字音读的怎么样。请看大屏幕。漂 浮 红 袍 雹 子 碰 到 池 子 暴 躁 灌 溉 机 器 庄 稼 淹 没 冲 毁 灾 害 师:请看词语“红袍、雹子”谁能够读? 生:红袍、雹子。
师:你虽然不举手,但读得很好。特别是“袍”送气,“雹”不送气。一起读。
生:红袍、雹子。
师:是“雹子”。再读。
生:红袍、雹子。
师:真好!看看,“袍”和“雹”像一对兄弟,但有不一样的地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偏旁不一样。
师:请把话说完,继续说下去。
生:“袍”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衣字旁,右边是个“包”。
师:那么“雹”呢? 生:“雹”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雨字头,下面也是一个“包”。
师:小朋友,其实像这一类的字,我们已经学过。比如提手旁的是什么字? 生:抱。
师:足字旁的是什么字? 生:跑。
师:老师给大家编了两句顺口溜,我们来记一记(出示)。
生: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
师:真好,看你能不能给“袍”和“雹”也编句顺口溜。试试看? 生:有衣穿红袍。师:对了!有雨是? 生:有雨是雹子。
师:真好!如果我们这样记,就会很快记住。为了更加好听,老师将“雹子”改成了“冰雹”。(出示顺口溜)一起读顺口溜。这位小朋友特别好,读之前先把胸挺一挺。开始。
生:有手轻轻抱,有足快快跑。有衣穿红袍,有雨下冰雹。师:有一个字,老师要给个小小的提醒。“庄稼’’的“稼”单个读第四声,在词语“庄稼”中读轻声。跟老师一起念一遍。
生:庄稼
三、细读、品读课文1、2、3段
师: 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真好,谁能猜出课文第五自然段的谜底是什么呢?
生:水 师:(老师贴小水珠图)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魔术呢?就让我们看看小水珠都变成了什么呢?答案就藏在第一、第二自然段里。请你轻声地读,手上还要拿起笔,圈一圈,小水珠变成了什么?
生 :汽 云 雨 雹子 雪 师板书:汽 云 雨 雹子 雪
师:小水珠能有这么多变化,真神奇!那它是怎样变得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用笔划一划小水珠是怎样变成汽的句子?
生 :读课文第一自然
师: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生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师:出示课件(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生 :齐读 师:“汽”又是怎样变成“云”的呢?谁来读读汽变成云的句子? 师:课件出示描写云的句子。
生读: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师:“云”多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啊,有时候穿着白衣服,有时候穿着黑衣服,有时候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让我们自由的读一读,读出对她的喜爱吧!
生 :自由读 生 :指名读 生 : 齐读
师: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 :读第二自然段
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云又变成了什么? 生 :我是云,我会变成雨、雹子和雪。师:出示课件:我是云,我会变成()()和()师:同学们,他们从天而降的样子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他们是怎么回到地上的?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再读,找出三个非常重要的字,圈一圈。
师:雨是落下来的,雹子是打下来的,雪花是飘下来的,应该怎么读?请大家边读边做动作。
生:读 师:大家可能都没看到过“雹子”,(屏幕出示图片)这就是雹子,有大有小,打在身上很疼的。如果下冰雹,小朋友要赶快躲起来。下面我们捧起课本,再读这个自然段。
生:读
师:课件出示填空: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生 :齐 读
师:如果老师把括号里的字的顺序打乱,你们看行吗? 生 :不行
生 :因为“雨”比起来不轻不重,所以“落”。“雹子”是小硬球,很重,所以“打”应该读得重,很有力;“雪”很轻,慢慢的,所以“飘”应该读:轻而慢;
师:是啊!作者为了使句子更形象更准确,所以用雨是落下来,雹子是打下来,雪是飘下来。请同学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吧,要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 :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水呀,真是一位魔术师(指板书)他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
师:其实,他还会变。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水变成什么吗? 生:变成水蒸气。
生:特别冷的时候,水会变成冰。
师:同学们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再给大家猜两个谜语,请看(屏幕出示,生读):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遇风可飘动,日出开始散。
生:雾。
师:秋末冬初的早晨,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大雾。水还会变成什么?看下一个谜语:晶莹透明像水滴,光滑圆润像珍珠。夜晚来天明去,又爬又滚真顽皮。
师:是霜吗? 生:不是霜,是水珠。
师:比“水珠”更好听的名字是? 生:露珠
师:这会儿,我们的水就有了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出示音乐课件)师范读第三段。同学们,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水在唱歌。生:我看到了水在睡觉。生:我看到了水在奔跑 生:我看到了水在跳舞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你们想读吗?
生 :齐读第三段
四、品读第四段
师:你们想知道水能做哪些吗?那就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吧。
(学生响亮、自由朗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有谁想说。
生:我读懂水有时候做好事,有时候做坏事。
生:我读懂了水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
师:那水在温和的时候干什么,暴躁的时候干什么?
生:水温和时做好事,暴躁时会做坏事。
师:同学们读懂的真多,看来同学们真会读书。那谁还有不明白的问题?
生:我不明白水会做什么好事,什么坏事?
师:你提的问题真好,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发言,互相交流。)
师:谁能说水能做什么好事?
生1:我知道水能给人们饮用。
生2:我知道水可以洗衣服,可以洗菜。
生3:我知道水能灌溉农田。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好,那水还会做什么坏事?
生4:我知道水会淹死人。
生5:我知道水可以冲毁房屋。
师:既然水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
生6:我们可以筑堤坝。
生7:我们还可以利用水来发电。
师:对,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五、指导写字:
师:水娃娃真有趣,不但在生活中会变,在大自然中会变,而且在汉字中也会变。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池、浮”三个左右结构的字。你发现它们变什么了? 生:都是左右结构
生:在“池、浮”字中,水变成了“三点水”。生:在“冲”字中,水变成了“两点水”。师:是啊,水娃娃真顽皮,在有的字里变成两点水,在有的字里变成三点水。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几个字。注意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生:写字
师:灾害黑器晒这五个字在第二课时学习
六、课堂小结:
师: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水不仅会变,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水,让我们很好的利用水,保护水。让我们一起和水交上好朋友吧!
七、作业设计: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先画一画,再写下来。师:搜集更好的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板书设计: 30、我是什么
汽————→ 云
↑ ↙ ↓ ↘
水 雨 雹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