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走进大师——达芬奇 毕加索
课题:走进大师——达芬奇
毕加索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达芬奇和毕加索的生平、艺术特色,能对他们的代表作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并学习艺术家艺术热情,丰富学生美术史知识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达芬奇
毕加索的生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达芬奇和毕加索的作品的不同风格,初步读懂毕加索的作品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探索、欣赏、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通过欣赏两位大师作品,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分别说出作品是哪位大师的并说明理由,激发学生兴趣,导出本课——
二、感受大师
1、展示富有艺术魅力达芬奇和毕加索的自画像,在学生感受并讨论分析其分别是用什么技法来表现的。
2、介绍达芬奇大师。
3、欣赏达芬奇大师的作品,分析了解他的绘画技法和风格,感受其艺术特色。(重点赏析《自画像》、《蒙娜丽纱》、《最后的晚餐》
4、简介毕加索大师概况,让学生感受大师。
5、欣赏毕加索大师大师的作品,分析了解他的绘画技法和风格,感受其艺术特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欣赏课,如按书本常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准备上课前,我注意了资料的收集,在了解大师时,重点结合大师的几幅杰出代表作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大师,注意图文并茂,从大师作品中进一步了解大师及其作品风格和艺术特色刺激学生视觉,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精力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走近大师毕加索 教学设计
走近大师毕加索 教学设计
一、概述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课题简析:本课题选用了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亚威农少女》、《梦》、《公牛》等代表作,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毕加索的创作手法和绘画风格演变,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立体主义绘画的魅力。
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听过毕加索的名字,对他的作品不十分了解,不知晓画家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对于作品的构成、重组和变形难于理解;但对于毕加索画面的独特视角还是有非常强的兴趣,本课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初步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大师毕加索的绘画的作品,拉近学生与大师的距离,激发学习大师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立体主义绘画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大师作品,能表达自己对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初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构成方法,学会简单的评价现代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毕加索不同阶段作品的特点以及与相关其他大师作品对比。
教学难点:教学组织及学生兴趣的调动,如何让教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让他们能接受比较专业的美术知识而不厌烦。
四、教学资源:BBC《艺术的力量》,各主要艺术网站搜取资料,微信公众账号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这是谁的作品同学们知道么?(图一)
同学们:看风格猜测:野派马蒂斯的、毕加索的、塞尚的„„ 教师:再看这幅呢?能确定是谁的作品了么?(图二)同学们:毕加索的。教师:很好,同学们都知道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作品,根据以往的知识我们记得毕加索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斥责法西斯,用艺术的力量对抗暴行。除此之外我们对这位大师并不了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大师毕加索。(板书)
(二)毕加索的成就:
课件展示: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同学们惊叹毕加索是位高产作家。
大师之间的对比:梵高的作品为800多幅,且命运多舛。毕加索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梵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 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作品对比:《多拉 玛尔德肖像》与《蒙娜丽莎》仿佛是镜面反射,只是表现语言不同,可以看出毕加索的反传统观念。(此处由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毕加索出现之前的绘画主流是什么样的呢?
回顾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绘画主流:(板书)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圣母画》
鲁本斯的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伦勃朗的《夜巡》
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大卫的《马拉之死》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回顾以上作品由学生总结作品的表现方式:都是具象的表现方式。
(四)毕加索的现代美术创作产生的背景(教师逐一引导归纳)
1.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局面给人们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骚乱和不安。悲观情绪、反抗、灾难融入了美术创作。
2.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贫富两极分化,生活节奏加快,追求安乐椅式的艺术取向,为艺术而艺术的流派丛生。
3.科技引入美术创作,立体主义多维的观察方式诱发艺术新的现象。4.哲学思潮影响.5.原始文化、东方文化被吸收。
(五)毕加索的探索
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早期代表作《拿烟斗的男孩》,逐步探索,初期“塞尚风格”形成了立体主义的宣告:《亚威农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亚威农的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六)视频欣赏:《毕加索与公牛》
学生总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毕加索独特的画风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原来抽象作品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没有规律。毕加索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是因为其不断地探索和艺术信仰。
学生们懂得了原来毕加索抽象而概括的作品并不是随笔涂画而来的,也是经过从具象到较概括再到抽象的演变过程的。来看看两者的对比,感觉是非常强烈的。
(七)小结:“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毕加索的成就并非只是机遇,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部分毕加索的作品,大家对他及作品应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吧,今天我们从立体主义打破、重组的手法和其观察视角走近了他的作品,我们课堂上看到的作品只是他众多作品中的冰山一角,除了在绘画上独树一帜,他还是剧作家、诗人、雕塑家。我们可以更多方面的去了解他。
(八)课后作业“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
伴随着欣赏我们身边的立体主义绘画和拼贴创作结束课程。
六、教学效果及反思
课堂时间为40分钟,铺垫时间应进行控制,视频内容十分恰当且吸引学生注意力,同学们通过学习都对毕加索有了新的认识,对立体主义、对现代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基本达到了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走进技能大师工作室
走进技能大师工作室】黄红雄:把洋技术擒下马的土专家 小档案:黄红雄,男,1970年10月出生,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钱载重轮胎分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电气工程师,负责电气设备维修。
每个人都想活得精彩,但在太多人的生活里,似乎总能找到一种“千篇一律”。这样的生活无法评价是好是坏,但是往往最后被证明为精彩的,都来自于那些踏实和本分。从技校毕业后,黄红雄通过一步步的不懈努力,成为了这个行业里的技能大师。
为攻克“堡垒”苦学英语
在那个年代如很多的工人师傅一样,黄红雄刚从技校毕业就直接分配到了工厂的一线岗位,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电气维修工。当时黄红雄所在的车间为了提高流水线效率,从发达国家引进了全套的自动化设备。“当时引进的新型设备的调试资料和图纸全部都是英文的。”黄红雄说,虽然在学校期间学习过对应的专业技能,但是英语基础却很薄弱。大量的专业词汇加上当时厂里没有什么人能够领悟的了当时的新技术,黄红雄自感压力很大。然而为了能够攻克这一难关,在工作时间,他积极主动地向理论水平比自己高的大学生同事请教专业知识,向比自己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请教操作技巧方面的知识;同时,他也充分利用起业余时间来自学英语,当别人在休息、喝茶、聊天的时候,黄红雄就会拿出词典和自己的小本子,把自己记录的单词一个一个的从词典中翻阅出来,再补充到笔记当中,只要有空就拿出来翻一翻,在脑海里过一遍。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黄红雄在设备调试方面收获了很多的经验,最后不但把任务顺利地完成了,他的英语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踏实本分的做事风格帮助黄红雄实现了“一箭多雕”。
解决故障于无形之中
黄红雄在调试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和他本人踏实勤恳的态度,得到了厂领导的欣赏,之后他被调配到了工区的维修保障工作中。维修工的工作在轮胎生产行业的压力很大,因为工区的设备是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运作,所以任何的设备故障都会给整条流水线造成工期、成本等各方面的损失。为了保证工厂的生产正常,黄红雄每天都是二十小时待机,白天正常上班外,到了晚上,无论多晚,只要接到电话,黄红雄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故障现场。在学习英语中使用的方法也被黄红雄应用到了工作中,无论在何种场合,黄红雄都会随身带着轻便的小本子,只要遇到了问题,他就会马上记录下来,同时他也会做好问题解决的详细记录。这些积累已经为他提供了一套和故障情况相对应的很完整的数据库。
传递技能的接力棒
2009年,黄红雄提出了建立工作室的想法,并得到了公司党政领导的支持。对于这个工作室,黄红雄有着很朴实的想法:“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把自己十几年来在电工维修方面积累的知识经验,通过培训全部传授给身边的青年技术人员,把„接力棒‟传下去。”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黄红雄和几名技师同事自己动手组装了很多的实训用模具,没有教材,就自己编;没有器材,就修旧利废,自制改制。2010年1月,“黄红雄劳模(技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2012年命名为技能大师工作室。
为了能把工作室的人才优势盘活,黄红雄还肩负起了公司攻坚克难的重任,任何的技术难题只要交给工作室,黄红雄就一定不会让领导失望。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经在技术个性、技改项目、现场问题攻关等很多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战绩”。
【走进技能大师工作室】戴渊:爱琢磨的飞机钣金工
小档案:戴渊,男,1970年7月出生,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飞机钣金工、高级技师、任班组长。
“长大了开飞机”是很多男孩子小时候最憧憬的事。戴渊小时候的梦想也与飞机有关,不过,他想造飞机。1988年从上海飞机制造厂技校毕业后,进入上海飞机制造厂,成为一名飞机钣金工。24年来,他凭着娴熟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带领团队发扬特别能吃苦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爱琢磨的钣金工
戴渊在技校学习的是钳工专业,进公司后却阴差阳错地被分在钣金车间蒙皮组。“当时我实在是有点闷,我学的不是钣金啊。”一开始戴渊对钣金一窍不通。不过静下心来,他发现飞机钣金就是把一块铝板通过收、放工艺,敲成设计图纸上要求的造型。
半路出家的戴渊就这样慢慢上了手,但要让铝板拗成图纸上要求的造型,并不容易。老师傅干活时,戴渊喜欢在一旁观察,“为什么师傅不会敲坏?怎样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戴渊喜欢琢磨。琢磨不透,就到书中寻找答案,钻研其中的奥妙。麦道干线飞机的一个复杂弧形零件的制作,难倒了一大批老师傅。戴渊查阅资料后,提出了“一边放、一边收”的方案,最终成功敲出了令人满意的零件。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也许就是戴渊成功的原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钣金工,至少需要10年工夫。”现在回过头来看,戴渊这样说。
24年攻克了一个个难关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是所有人都能耐得住这样的寂寞。但戴渊坚持自己的梦想,24年来,他终于敲出了名堂。2009年,某型号飞机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尾部受损。如果尾翼报废,重新换一个的话,不仅损失惨重,而且生产周期长,耽误时间。戴渊接到修复工作指令后,将能拆下来的零件拆下来运到车间校形,但有些零件不能拆卸,只能在飞机上校形。“空间很小,力气用大了,怕碰到其他零部件,力气用小了,起不到作用。”凭着过硬的钣金技术,戴渊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校形工作。
在神舟系列的降落伞舱钣金零件的研制中,戴渊的小改小革再次发挥作用。2007年,机用整体壁板采用的是7475和7449的新型材料,戴渊结合零件局部的不规则矩形结构形式和公司现有的成熟工艺,对壁板零件采用消除应力成形工艺,在室温下进行预成形,并成功运用了三点压弯的方法,并在弯曲部位的中心添加了不同厚度的垫片,用逐层抽垫片的方法将其外形逐渐向下成形,避免了零件过压,满足了工程要求。
带领年轻人一起攻关
工作上取得的成就和戴渊的不断学习积累是分不开的。2008年戴渊报名参加了公司与上海交大联合组织的学习班,并成功取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结业证书。他利用业余时间在上海电视大学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毕业后他又报读了本科。2010年11月,戴渊被中国商飞公司派到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参加技能培训。
2010年戴渊参加了公司的高师带徒的活动。在带教过程中,他要求徒弟“要做事先做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负责。在理论方面,戴渊将自己的钣金理论毫无保留地传授。在技能操作方面,戴渊亲自示范,将钣金实际操作中的“绝活”也一一传授。通过带教,3个徒弟中两个已顺利地由中级工升为高级工,一个在中国商飞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由高级工晋升为技师。
第四篇:走进文学大师1
走进文学大师
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家的思想、品格和他们的作品。
2.开阔眼界,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
3.培养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
一、知识链接
何为大师:
1、他们以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才华,为世人瞩目,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他们为生命、为生活、为人类而写作,反映的是人类的精神追求 ;
3、他们描写的虽然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但其中所表达的人文思想,是超越时代的、能引发历代人们共鸣。
走近大师:
大师如璀璨夜空中的繁星映照苍穹。他们的思想能量是可以感受到的,有时甚至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注入读者的精神世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囚禁在狱中时,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哀叹说:“这两个人亡了法国!”而斯托夫人的一部《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 „„
如何感受:
感受大师的优秀人格。许多文学大师,不仅表现在他们精彩的文笔带给世人精神上的享受,更表现在他们以人格魅力,折服世人。
感受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师们的内心世界博大精深、汪洋恣肆,充满矛盾冲突,充满抗争以至挣扎。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就是整个人类的苦闷、彷徨、探索和追求的艰难过程的缩影。
感受大师经典的艺术魅力。从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审美的享受、精神的升华。
海因里希说:人们常常怀着极大的热忱渴望得到某一本书,一旦到手之后,便会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这说明“读书”是一种高级智力活动。书上白纸黑字,说不定在哪儿出现这么一句话:“他望着她那黑黑的头发。那秀发松松地垂到她的绿色大衣的领口
上„„”于是,读者紧跟着这句话,走进了一个世界。在那儿他听得到,嗅得着,看得见,能感觉到饥饿。一连二百多页,三百多页,他始终追随着这些微小的字母。它们好似一根
纤细易折的长线,把他引进了一座迷宫。非得等他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读完,这根长线才
会从他手里滑落。
劳伦斯说:让我们向小说学习吧。小说里的人物除了是活的以外什么也不能做。假如
按照一定的形式,他们永远保持为善,为恶,甚至轻快可爱,那么他们就不再是活的人物
了,这部小说也就失去生命力了。小说中的人物必须是活着的,否则就一无所是。
这个世界因为有大师,书籍才具有了魔力。
二、走进大师
文学大师猜猜看:
1、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
2、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
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一生的绝大部分时光在漫游中度过
——李白
3、其作品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
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曹雪芹
4、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
5、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莎士比亚6、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巴尔扎克7、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夫·托尔斯泰
名家经典名句: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
学》
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4、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
5、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你记得哪些经典名句,请写下来:
三、品读大师
1、“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
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被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
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呐喊》
自序)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
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
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
他挤倒了。”《药》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
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
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
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祝福》
思考:以上三段文字主要刻画了哪一类人?
作者刻画此类人的目的何在?
2、(仪琳)走出二里有余,果见数亩瓜田,累累的生满了西瓜,树巅蝉声鸣响,四下里却
一个人影也无,寻思:“令狐大哥要吃西瓜。可是这西瓜是有主之物,我怎可随便偷人家的?”快步又走出里许,站到一个高岗之上,四下眺望,始终不见有人,连农舍茅屋也不
见一间,只得又退了回来,站在瓜田之中,踟蹰半晌,伸手待去摘瓜,又缩了回来,想起
师父谆谆告诫的戒律,决不可偷盗他人之物,欲待退去,脑海中又出现了令狐冲唇干舌燥的脸容,咬一咬牙,双手合十,暗暗祝祷:“菩萨垂鉴,弟子非敢有意偷盗,实因令狐大
哥„„令狐大哥要吃西瓜。”转念一想,又觉“令狐大哥要吃西瓜”这八个字,并不是甚
么了不起的理由,心下焦急,眼泪已然夺眶而出,双手捧住一个西瓜,向上一提,瓜蒂便
即断了,心道:“人家救你性命,你便为他堕入地狱,永受轮回之苦,却又如何?一人做
事一人当,是我仪琳犯了戒律,这与令狐大哥无干。”捧起西瓜,回到令狐冲身边。节选自金庸《笑傲江湖》
思考:此段文字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
文中女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对我们写作有何借鉴意义?
四、与大师交流
你对哪位文学大师最了解,他们在品德、才干、作品等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想对大师说的话。
五、总结
大师点亮人生,书香飘逸生活。走近文学大师可以点亮你人生的明灯,促使你珍惜单
薄而脆弱的生命;可以拨开世间纷纭的层层迷雾,训诫你携一身正气游走于天地间;可以
帮助你树起人生的鲜明旗帜,激励你抒一腔热血,驰骋于茫茫苍穹之中„„
同学们,让我们的人生,与大师同行,与经典为伴!
第五篇:走进文学大师
<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课堂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梳理探究 走近文学大师
一、梳理积累
1.你读过哪些文学大师的名著?请梳理你的阅读记忆,填写下列表格。作家
姓名国籍作品名称印象深刻的作品形象作品的思想精髓狄更斯英国《大卫•科波菲尔》大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家》
《巴黎圣母院》
曹雪芹
《高老头》
《哈姆雷特》
罗贯中
《唐吉诃德》
2.默写名家名句,走进文学大师。
(1)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兮,?”
请你谈谈对“余独好修以为常”的理解,并说说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格?简
答:
(2)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请你对照李清照的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的评价。
简答:(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在这首词中“书生意气”的内涵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具体指的是。这首词反应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精神面貌,与他后来的成就有怎样的关系?
简答:
二、实践探究
3.品读名著名段。
觉慧走到琴的旁边,问琴道:“琴姐,你觉得有趣吗?”
“我不觉得有什么趣味”,她淡淡地答道。
“你看了,有什么感想?”觉慧不肯放松地追问了一句。
“没有感想,”依旧是简短的答语。
“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觉民在旁边接口说下去。“你们当真一点也不感动吗?”觉慧严厉地问道。
觉民不明白他的意思,便掉过头看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低级趣味的把戏,怎么能使人感动?”
“难道人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觉慧愤愤地说。
“你说得太过火了。这跟同情心有什么关系?五舅他们得到了满足,玩龙灯的人得到了赏钱。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还不好吗?”琴发表她的见解道。“真不愧一位千金小姐,”觉慧冷笑地赞了一句,“像你这样聪明的人也看不出来。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吗?你以为只要出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身体用花炮乱烧吗?这样开来你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嘞!”(摘自巴金《家》)
(1)这段对话是针对一件什么事情展开的,请简要概述。
(2)对于这件事情琴姐、觉民、觉慧三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琴
姐:
觉
民:
觉
慧:
(3)作者通过觉慧之口表现出怎样的思想?
4.“对于文学经典,通读全本和只读节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现在有许多所谓的简写本,以及许多根据经典改编的电视电影,对于了解经典也有帮助,但这些都代替不了自己诵读经典。”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明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1.作家
姓名国籍作品名称印象深刻的文学形象作品的思想精华
(答案不是唯一的,仅供参考)
狄更斯英国《大卫•科波菲尔》大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巴金中国《家》(略)反叛封建家庭,追求民主、幸福的理想家园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略)教会的丑恶与贫民百姓的真善美互为反衬
曹雪芹中国《红楼梦》(略)反叛封建礼教,崇尚个性解放,哀悼封建社会的末落
巴尔扎克法国《高老头》(略)揭露资产阶级暴发户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的金钱关系
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道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罗贯中中国《三国演义》(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塞万提斯西班牙《唐吉诃德》(略)崇高的理想一旦脱离现实,便只能酿成悲剧
(略)(略)(略)(略)(略)
2.(1)岂余心之可惩“余独好修以为常”的意思是,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屈原在此强调了自己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信仰,表白他一生自尊、自重、自爱,至死不改的人生态度。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不肯过江东“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女词人把酒与菊花相对,见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而人却悲秋伤别,无从消愁,此情此景让女词人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人比黄花瘦”一句,含蕴丰富,情思无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借古讽今,用项羽的故事发泄对南宋朝廷误国的愤恨。在国难当头,李清照一名纤纤女子不可能象辛弃疾那般“挑灯看剑”,“把吴钩看了”,但她深刻的思想痛苦远比浅薄的欢乐更有人生价值,更有思想意义。南宋统治集团在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的醉生梦死之中花天酒地,而区区一柔弱女子,却能痛切国破家亡、始终为此而愁思郁郁,不肯去追欢取乐(《永遇乐•元宵》:“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这两首诗体现了女词人外柔内刚,忧国思民的宝贵人格。
(3)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书生意气”指有革命理想的青年学生,意气风发,奔放豪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撰文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这首词反映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和建设美好国家、造福人类的豪情壮志。这种远大的志向激励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卓绝地奋斗,打下无产阶级的江山,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
3.(1)五舅等阔少花钱拿耍龙灯的人的身体来放花炮。
(2)琴姐:没有什么趣味。但五舅和耍龙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下公平。觉民:太平淡了,是低级趣味的把戏,不能使人感动。觉慧:应该同情迫于生计的耍龙人,有钱人不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穷人的痛苦上。
(3)富于同情心,正义感,呼唤人的尊严、平等。
4.答题示例:我生在农村,常在农村,这里人们对于读书不是十分热衷,而学校的条件也并不好,买书对于并不富裕的农家少年,总不是一件易事。幸运的,因为有了电视的普及,很多书都被搬上了银幕,我们间接的也就“读了书”,可是,这样的读书总给人一种不真切、不充盈、缺乏原汁原味的感觉。转眼,到了高中,学校图书馆可以借到一些名著,书向我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书像一个 永远都不会背叛我的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它都真诚地牵着我的手,给我鼓舞和勇气。有些人看了一些书,知道了书中故事。知道了名人轶事就大肆炫耀,我不赞同他们的做法,读书关键在于从书中学到什么,当书中情节和我身边的事相同或接近时,我产生强烈的共鸣,继续去追索下文,用我的观点和看法与书中的看法比异同。名人事迹对我产生鼓舞作用,给我人生启发,指点迷津,伴我快乐成长。读书就如同爬山,登得愈高,望得愈远。读书,品味的不仅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情感,更是品味哲理。当带着书中的理性爬上山顶,擦亮眸子,目光就会穿越世俗的尘埃上升为一种高度、一种品味、一种潇洒、一种脱俗。博览经典名著,能让众多的智慧之光聚焦我的头脑,开启我的智慧之窗。(湖南怀化中方县一中学生)
走近苏轼(高一)
【概述】 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苏 轼的 文 学 成 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
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 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颭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禅机。词前有小序,来介绍这种创作背景。
“双龙对起”,起笔峭拔。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烟雨中飞腾。词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风雨中翻腾。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极易使人产生烟雨的错
觉,故此语似奇幻实真切。
“疏影”句写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躺浓荫下的竹床上,正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一点声响都会特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