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节为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样的教材编排体现了“先有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的进化思想,体现了生物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自然进化规律。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则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的学习。教学目标:
八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青蛙的观察实验。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解释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教和学的方法综合起来,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求获得最佳效果,方法的使用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有效的学法指导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并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所以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自我检测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探索出“新”的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比较注重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交流、沟通和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我把本节课设置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趣味认知,层层深入;课堂小结,反思回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回忆青蛙的发育过程,为下面学生对两位动物概念的理解做铺垫。
2、趣味认知,层层深入
结合幻灯片,展示青蛙的发育历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青蛙的发育历程。然后教师抛出问题:青蛙是怎样适应这样的生活的,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和幻灯片中给出的图片,从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做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获取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短暂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可以和组内的其他成员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彼此合作,归纳总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对学生的质疑及时指导,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评价和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后,在幻灯片中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一些其他的两栖动物,如大鲵、蟾蜍和蝾螈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宽学生的视野。这是关于两栖动物的学习。
用一个问题:“壁虎、鳄鱼和乌龟、蛇是两栖动物吗?”完成到爬行动物的过渡。这样不仅使课堂结构紧凑,同时也会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要进行区别,首先就要明确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由于爬行动物的代表动物是蜥蜴,不易在课上直接对实物进行观察,只能结合教材文字和图片进行学习。所以这部分知识的获得,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中的文字阅读,在此之前我会给出相应的问题,如:蜥蜴的身体结构怎样,卵外坚韧的卵壳有什么作用,这对蜥蜴的繁殖有什么意义,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答案,总结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在深入了解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后,再对二者进行区别就不难了,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做到,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
最后,通过阅读教材P28的图文资料,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说板书 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
(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2.请将下列与青蛙、蜥蜴有关的叙述分别用线连起来。
3.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较大,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
答:蛇虽然四肢退化,但身体表面覆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蛇是爬行动物。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古诗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为什么现在许多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
答:现在,许多稻田里都施用农药以防治害虫,保证水稻的产量,但却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青蛙的生存。另外,乱捕滥杀及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水域面积缩减,也使得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力度,禁止乱捕滥杀,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
第二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山头店乡初级中学高智杰
一、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思想: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他们的关系既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方向,又体现了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难点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对两栖动物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前概念,从字面含义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因此,对两栖动物的比较和区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拟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三环五步”的方法进行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填写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上课的过程为:1导入课题,展示目标。
2、视频播放,激发兴趣。
3、图片展示,拓展提升。
4、当堂检测,清理过关。
5、畅谈收获,对标小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主要包括如下:
1、对高效基本理解是首先要自主学习。
2、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体作用。
3、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探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进行综合学习,开拓视野,可以讨论,可以自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互动学习。
4、高效课堂不管飞的有多高,说的有多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练习,只有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高效课堂好比是一个超市,老师只是负责把大家带进门,布置主要的任务,讲明规则、注意事项等等,而收获的多少全在同学们自己。高效课堂的落事全在于“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练习是高效课堂的法门。导学案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达标检测”,只有检测通过才是真的掌握、真的学会了、真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教学效果:
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一下目标:
1、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充满激情和信心。
2、引导学生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认识,辅导学生学会导学案的填写,使他们分清导学案各个部分的主次。
3、学生掌握了本接课的重点,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练习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总之,本节课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有收获,体现了高效的过程与方法。
第三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明确概况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青蛙是由__________发育来的。蝌蚪很像__________,有__________,用__________呼吸,在__________生活。青蛙没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以在__________生活。青蛙属于__________。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__________,可感知__________;头部前端有一对__________,是呼吸时气体的__________;青蛙的前肢__________,可__________身体;后肢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这些特点使青蛙既能在__________生活,也能在__________活动。青蛙能适应陆地生活,与它能用__________呼吸有密切关系。但青蛙的肺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青蛙的皮肤__________且能__________,皮肤里密布__________,可进行__________,辅助__________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还有______、___、___等。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___,用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___,也可在___游泳,用______呼吸,___可以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是很多______的天敌,保护___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______青蛙,能有效___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使用农药对环境的______。由于___以及______缩 1
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___和______正在减少。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___的力度,禁止对它们______。
5、爬行动物是真正______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6、蜥蜴一生都生活在______。在___的日子里,在______和山坡的___,常可以看到蜥蜴。蜥蜴的头部后面有______,它的头可以___,便于在陆地上______和发现___;蜥蜴的四肢______,不能___,能贴地面迅速______;皮肤______,表面覆盖角质的___,既可以______身体又能减少体内___的蒸发。蜥蜴的______比青蛙发达,___能力较强,只靠______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___的需求。青蛙将卵产在______并在___受精。蜥蜴将受精卵产在______。蜥蜴的受精卵___,卵内______较多并含有一定的___,卵外有坚韧的______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___。蜥蜴的______和___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以上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
7、同属于爬行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___或______;用___呼吸;在______产卵;卵的表面有坚韧的___。
(三)小组合作研讨
1、完成课本25页的观察与思考。
2、说说两栖动物进化的标志。
3、说一说爬行动物进化的特征
4、鱼的腮、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达标测评
1、下列动物中是两栖动物的是()
A、蟾蜍B、海龟C、鳄鱼D、企鹅
2、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鰓;肺和皮肤B、肺;皮肤和肺
C、鰓;皮肤D、鰓;气管
3、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
A、鰓B、后肢
C、尾巴D、肺
4、青蛙前肢和后肢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前肢游泳,后肢支撑身体
B、前肢游泳,后肢跳跃
C、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游泳
D、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
5、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A、爬行B、吸收营养
C、辅助呼吸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6、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7、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8、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
2、预习《鸟》
(七)课后反思
【知识链接】
第四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青蛙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蜥蜴图片的观察,阐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蛙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生殖发育过程,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蜥蜴和龟的图片观察,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提升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义,学会辩证的看待生物与环境。
二、教学重点
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爬行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1、导课:播放青蛙和乌龟的图片,让同学回答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
就此提出问题: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
2,带着以上问题观察青蛙的结构特征,阅读课本(25页-26页第二自然段),并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答:绿色,与其生活环境颜色一致。(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 答:湿润光滑的。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3、我们了解青蛙的身体特征以后再来阅读课本内容回答青蛙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1)体色:草绿色,与环境颜色相似,有利于觅食和躲避敌害。(2)体表:皮肤裸露有粘液(湿润)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3)感觉:头部前端有一对眼睛,可形成一定视角;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4)运动: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划水。(5)呼吸:空气通过鼻孔进入结构简单的肺,进行气体交换;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辅助呼吸。
4、提醒同学注意 : 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
5、出题:青蛙只靠肺呼吸,请问对吗?
6、重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7、出示图片: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属不属于两栖动物? 答:属于,具备两栖动物的特征。
8、给同学介绍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很多两栖动物是农田害虫的天敌,能减轻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还可用于食用、药用和科研实验材料等。
(2)有害的方面:有的两栖动物吞食鱼苗和益虫,对养殖业造成一定影响。
9、观察蜥蜴的图片,阅读课本回答蜥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1.爬行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颈
四肢短小
蜥 蜴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 肺发达 陆地产卵 有卵壳保护
10、重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1、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它们不仅是人类食品、药品及工业、工艺生产的原料,还在消灭农业害虫、天气和地震灾害预报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头能灵活转动,便于觅食和
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保护身体,减少体内
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
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2)有害方面:主要表现为毒蛇对于人、畜的伤害。
1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五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经验,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
提供不同体色的青蛙图片
2、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4、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5、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
6、试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要 赤矶课堂 备课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