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2.1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主备人:周香 审核人:辛小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4、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了解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4、通过分析肺泡的结构特点,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难点】
1、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 软尺、模拟实验模型、锥形瓶、橡皮导管、塞子、澄清石灰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3、通过观察模型,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教学手段 】 软尺、模拟实验模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比较抽象,先让学生仔细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是学生感受到呼吸的存在。然后通过胸围差的测量和计算进入对呼吸科学的认识。对于呼吸运动的完成,通过演示肋间肌收缩与肋骨、胸骨位置的变化实验,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对于气体为什么能进出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学生猜测并假设,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讲授新课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3.软尺不要有折转。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教师:(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提出如下问题进行讨论)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1.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2.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感到呼吸困难,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为什么?(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了解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气和吸气完成的。吸气和呼气的完成是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的。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吸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呼气。【巩固训练】
1.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A.不挺胸、不屏气 C.挺胸、屏气
答案:A 2.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A.12~14次 C.60~70次 答案:B 3.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3600毫升。请问强强的肺活量应是()A.3100毫升 答案:D B.3500毫升
C.3600毫升
D.3800毫升
B.16~18次 D.100次以上
B.挺胸、不屏气 D.不挺胸、屏气
答案:B 4.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A.鼻腔内有鼻毛
B.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肺泡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B 【布置作业】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课后反思】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过程与方法
1、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演示实验了解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3、通过分析肺泡的结构特点,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教学手段】锥形瓶、橡皮导管、塞子、澄清石灰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先从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差别的资料分析入手,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确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再次,指导学生观察“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图示,思考肺泡结构适应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吸入气体的过程及原理,那么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讲授新课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
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在肺泡和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通过气体扩散的原理来进行交换的。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分析”,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的目的和要说明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第50页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分组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在实验中,甲瓶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起到对比的作用。
3.从数据表中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为什么会在肺部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展示肺泡的结构,让学生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便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扩散到肺泡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血液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和各组织器官进行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互扩散,让学生分析后作答)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将有机
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供给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课堂小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构成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是由最细小的支气管的末端膨大形成的,外面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它们的壁都是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而肺泡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所以,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巩固训练】
1.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C)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
2.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为(B)A.1层 B.2层
C.3层
D.4层
3.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B)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4.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_____A_____;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_________(C)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布置作业】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二)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
【课后反思】
第二篇: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李塘实验学校学校 陈晓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包括两部分内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由本于本节课中涉及到一些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的物理知识,从而导致学生难于理解课文(现象清楚,表达难),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若能适当补充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本节内容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
二、学情分析
要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授课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授课的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达到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但不能忽视的是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于课本提及的关于呼吸运动原理等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从年龄特点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2)会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能说出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观察、语言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呼吸与健康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五、教法与学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法”。构建便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活动,提供有利于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案导学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好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亲身体验小活动,观察演示实验等方式,层层推进,高效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模拟隔肌运动的模型。澄清的石灰水,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软尺。
2.将全班学生按每4-6人分成一组,形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形式为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与学生分享故事《沉肺断案》,诱发提问:气体如何进入肺?学生回答同时引导复习后,进一步启发思考:气体为什么能够进入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创设情境,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课,除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营造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欲望。
(二)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预备知识,为学生本课后继续学习做知识储。
(三)自主学习
阅读P45-46页,并完成以下习题。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______ 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2、呼吸时,肋骨怎样运动?胸廓有何变化?
答:当你深吸气时,肋骨向上运动,胸廓容积 _______ ;深呼气时,肋骨向下运动,胸廓容积_______。
3、呼吸时,膈是怎样活动的?
答:膈位于胸腔的底部(也即 腹腔的顶部),主要是_____ , 组织。在吸气时,膈肌_________,膈顶部________,使胸廓的______ 增大;在呼气时_______,则膈肌__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_______缩小。
4、呼吸时,肺内的气体压力是怎样变化的?(课本P46演示实验)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胸腔的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空气吸入肺。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胸腔的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_______,肺内的气体被排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位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学习的主人。
小组长负责交流讨论,并记录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引导解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合作探究
1、胸廓的变化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让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问题:你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引导学生得出: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感觉到底准确不准确,引出学生测量胸围差。测量胸围差
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达成共识,请学生示范操作后,三人一组做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内。测量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提出的讨论题。
学生通过感知和测量,知道吸气时,胸廓扩大了;呼气时,胸廓缩小了,吸气和呼气都与胸廓变化有关。
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教师指出: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教师做曲肘、伸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教师演示肋骨运动的模型。说明所代表的脊柱,肋骨,胸骨,肋间外肌。提醒学生注意胸廓前后、左右径有何变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得出:①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扩大或缩小。②肋骨和胸骨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和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反之,缩小。
2、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 将气球口套住吸耳球口并绑紧,捏吸耳球时,气球胀大,松开吸耳球时,气球缩小。之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了解在特定的条件下,容器变小时气体压力增大,容器内气体被压出去;容积变大时,气体压力变小,外界气体被“吸”进来。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3、探究: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1.演示肺泡的结构(图),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2.学生概括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3.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
提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
4.教师: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
5.教师演示喷洒香水的实验,引导学生领会气体交换的原理:一种气 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提问: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
学生: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6.教师: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7.演示动画: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提问: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学生回答: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扩散;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
8.提问:为什么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这样的?
学生推测:这是因为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
(五)集体交流
1、介绍胸廓的组成。
2、活动:亲身感受呼吸运动。
3、多媒体动画展示呼吸运动。
4、参考知识:气体的压力。
5、模拟膈肌的运动。
设计意图: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一个难理解的抽象问题,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观看动画、关键知识的介绍和演示实验,使问题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乐于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顺利突破难点的目的。
八、课堂小结
九、课堂练习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鼻
B.咽
C.气管
D.肺 B.2.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A.腹部肌肉
B.肋骨间肌肉 C.胸部肌肉
D.背部肌肉
3.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A.气体在血液里运输
B.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增加肺内气体交换的面积 4.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块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法医判定的理由是()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会吸水呈海面状
C.肺泡充满了血液
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5.人体生理活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地方()A.肺泡
B.血液
C.细胞
D.组织液 6.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升高的原因和结果()
A.呼吸肌舒张,肺回缩
呼气
B.呼吸肌收缩,肺扩张
吸气
C.呼吸肌收缩,肺回缩
呼气
D.呼吸肌舒张,肺扩张
吸气
十、课堂测评(学案)
第三篇: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第三章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教学难点:
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过程中膈肌的运动;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外界空气会由呼吸道会进入到肺部,再会经由肺部进入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但是,为什么外界的气体会进入到肺部呢?外界气体进入肺部后,又发生了一些怎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教材。一.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说一说肋骨间肌肉、嗝的变化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2.看看书P49的演示实验,想一想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3.游过泳的同学一般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刚下水的时候,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觉到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综合这几个例子,你能否得出胸廓扩张与呼吸的关系吗?
二.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1.气体进入肺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 解疑合探:
1.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3.各小组按分工展示和评价。4.教师作必要点拨。
1.吸气时,膈肌、肋肌收缩,胸廓扩大,肺部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呼气时,膈肌、肋肌舒张,胸廓缩小,肺部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2.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的肺泡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吸的过程排出体外。质疑再探:
1.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想想看,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 2.氧气由外界进入,最终被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吸气,含氧气较多的空气进入肺;
2,由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肺泡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3,氧气随血液流经全身;
4,由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中,最终为细胞利用。师:请一位同学参照以上四点,说出二氧化碳最开始由组织细胞产生,到最终排出体外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生:1,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合成二氧化碳;
2,由于气体扩散原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3,二氧化碳随血液流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4,由于气体扩散原理,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最后由于呼气,被排出体外。3.气体由肺泡到达血液中,要穿透几层膜?由组织细胞中到达血液,要穿透几层膜? 生:分别是3和4层。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吸气时,膈肌、肋肌收缩,胸廓扩大,肺部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呼气时,膈肌、肋肌舒张,胸廓缩小,肺部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二 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较
吸入气体: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少;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高,氧气含量少; 三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氧气穿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最终进入全身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穿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中,最终排出体外; 四 气体扩散原理
气体总是由气压高(浓度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浓度低)的地方 五 氧气最终被组织细胞利用所需经历的四个阶段 1,吸气,含氧气较多的空气进入肺;
2,由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肺泡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3,氧气随血液流经全身;
4,由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中,最终为细胞利用。
第四篇:七年级生物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思考问题。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演示猪肺的通气,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
二、解决问题
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探究:
1、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
2、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3、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5、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6、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最大值。下表是某位学生测量结果,此为为例,计算:胸围差=吸气后胸围长度-呼气后胸围长度。
结合测量胸围差的实验结果,分析为什么同学之间的胸围差有差别?
学生提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阅读书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
1、呼吸运动时,主要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
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探究结果作出假设: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结论: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
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学生实验、观察教材
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学生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学生观察课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
学生根据图概括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1、问题:呼吸运动中胸廓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在吸气和呼气时,你感受到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感觉不一定准确,引出测量的必要。
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达成共识后,请学生示范操作。使学生明确:
①测量胸围差的位置:男生胸前是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是软尺要在两肩胛骨下角;女生胸前是使软尺经过乳头上方的第四肋骨处;
②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各两次,并计算出两次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
2、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假设:根据你的感受,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
教师做曲肘、深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演示动画:呼吸运动
3、继续探究:肺容积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
演示:用模型模拟隔的运动实验。讨论题:
①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
②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③橡皮膜回缩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④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4、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
第二课时
引言: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5、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引导学生讨论: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
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差别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进一步探究:
6、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引导观察课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演示肺泡的结构,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
引导学生小结: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总结: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第五篇: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
伊旗二中
赵慧
本节课最终是要解决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是整章的重点和难点。课容量较大,故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讲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在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讲解时,首先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了解肺的位置与结构,并简单对胸廓及胸腔进行介绍,让学生有个了解。接下来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并进行总结,通过过渡性语言胸廓容积的变化还与膈肌的运动有关,让学生自学相关知识,然后在我的引导下结合视频进行总结。这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身感受以及视频动画掌握效果较好。通过设问的形式“是胸的容积变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导致胸的容积变大”来引入探究实验解决:胸廓容积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一课时需要以许多的物理知识来辅助理解,学生在没有接触任何物理知识的前提下理解气体压力与容积的关系比较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提前让学生准备了注射器,上课时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在加上我的讲解来得出气体压力大小与容积的关系,但是上课时的效果并不好,借助注射器好多学生也得不出气体压力大小与容积的关系,同时也浪费了许多时间。所以下来后经过自我反思认为此部分知识不如直接利用注射器让学生感受气体存在压力,然后将气体压力大小与容积关系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拿来利用,这样效果会更好。对于是胸廓的容积变大导致吸气而不是因为吸气导致胸廓的容积变大这一大难点,学生普遍认为是吸气导致胸廓的容积变大,为了纠正学生这一错误观点,就必须借助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来得出这一结论。但是由于实验室装置的损毁,为了让学生看到实验效果,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有关视频,但视频效果不好,学生看不清,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浪费了大把时间。所以我觉得制作一个模拟膈肌运动的简易装置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会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
在对第二课时进行讲解时,首先让学生对课前“想一想,议一议”进行分析引入新课,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环境中气体的成分的变化并得出结论。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什么明显增多,减少的氧气又到哪里去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对于此部分知识主要以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并结合视频动画进行学习。最后在我的组织引导下进行总结。对于此部分知识,学生的掌握效果较好。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课前一定要做充分准备,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在课上多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时留足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同时还应加强学习,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