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鉴赏
学习拉丁舞之感
科 目:
舞蹈鉴赏
教 师: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拉丁舞对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小时候很想学习拉丁舞,但是由于身体条件问题,只能却步在远处。我最早接触拉丁舞是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当我看到一群女生在小区的练舞室随着音乐有节奏得转动、扭摆的时候,我决定报名学习。虽然只是作为一个非常不专业的舞蹈学习者,我仍然抱着十分好奇的心情。我的拉丁舞的学习时间只有暑假的两个月,学到的只是表面简单的舞蹈动作,但我已经很满足了。读了大学三年了,基本上不记得一套舞的连续动作了,只记得音乐旋律是那么的优美。
这学期选择了舞蹈鉴赏课,很大部分是因为是对舞蹈的兴趣。我喜欢看别人跳舞,甚至希望自己可以多学学跳舞。跳舞的人总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活力,青春洋溢。而且女孩子爱美,跳舞对塑造身形,锻炼身体的协调力很有用处。舞蹈鉴赏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艺术修养,高尚的舞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的心灵,这是一直以来被认同的理念。但其实我对舞蹈该怎么去欣赏、怎样去体会内涵,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在学习拉丁舞的过程中,一个动作都有可能重复练习很久,可见一段舞蹈的形成是该有多少艰辛的练习和舞者对每个动作的深刻体会。
最开始对拉丁舞的认识就是表面的认识,就认为是舞蹈的一种。学习过程中知道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吧,斗牛,牛仔舞。在第一个星期的时候,老师让我练扭臀,扭臀的基本规则是横着的数字8。大概练了一个星期,算是摸了点门路了。在手的姿势上,我是用小臂发力的。就在视觉上,我感觉到了我和别人的动作优美上的差距。练习久了,才发现起初手的姿势是错误的。手的发力点应该在大臂上,发力的时候身体产生扭转,胯在前面的那边手臂应向后张开,起手时,手在身体的后方起,下降时手在身体的前面下。脚的动作一定到提得开,重心是往下提的。在形体室,面对镜子,看着自己洋溢着健康的舞蹈动作,我很开心。虽然有时候感觉到手脚不是自己的,身体比较僵硬也不协调。对于成年后才接触拉丁舞的我,并没有什么基础,我也不能深刻的体会到每一个动作的精髓,对动作方面只能是泛泛而谈。
拉丁舞中,桑巴非常有激情,恰恰动感、活泼,伦巴婀娜,斗牛的那种强劲、傲劲,牛仔的有趣、可逗。我最喜欢的是伦巴和斗牛。
对于伦巴和斗牛的了解,是在大学有网络条件后。伦巴被称为爱情之舞,源自十六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它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情;步伐曼妙有爱,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伐婀娜多姿,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伦巴是拉丁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引人入胜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得伦巴成为了舞厅中最为普遍的舞蹈之一。
很喜欢当时舞蹈老师放的一首歌,是Toni Braxton的Fairy Tale,歌曲的节奏很慢,很适合我们初学者。随着音乐往前进:慢、慢、慢,快两部;往后退:慢、慢、慢,转身。当一整套舞蹈动作练习熟练后,就像你身在其境一样。很喜欢伦巴的婀娜。
而斗牛舞,我觉得就是完全和伦巴是两种类型的舞蹈。斗牛舞源于法国,盛传于西班牙,模仿西班牙斗牛士动作的一种舞蹈。男伴如斗牛士般气宇轩昂、钢劲威猛;没有胯部的扭动动作,脚步干净利落,进行曲式的舞曲,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女伴红色披肩,英姿飒爽,舞姿迷人。斗牛舞是从斗牛运动演变的,西班牙人对自由的渴望,勇敢者的崇拜及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斗牛舞是一种两步舞。男士象征斗牛士,气宇轩昂、刚劲威猛!女士象征斗牛士用以激怒公牛的红色。斗牛舞的音乐为2/4拍。
在跳斗牛舞时,老师让我们把头往上抬,每个动作也是非常的坚定、分明,大步幅行走的方式给人一种非常高贵的感觉。偶尔在中途某个动作的时候,要随着音乐摆着一个姿势停顿几秒,就像一个非常高傲的、有气质的女士。斗牛舞曲中我喜欢James Last的Espana Cani,每次脚尖在点地的时候,音乐就像特别配合自己一样。
这学期的舞蹈鉴赏课,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看到了各具特色的舞蹈,看到了从舞蹈中散发出的美,是舞美,是人美,是意境美。印象最深的是课上观看的视频:俄罗斯国家剧团的《天鹅湖》芭蕾舞,让我对芭蕾舞者产生了深深的钦佩之情和羡慕之情。我钦佩,是因为以门外汉的角度看,芭蕾舞者在整个过程都踮起脚尖跳舞,优美的身姿,到位的面部表情,还要考虑到舞者之间的动作配合和衔接上的默契。而且还要表现出白天鹅的舞蹈动作轻柔缓和,优美动人,黑天鹅的节奏强烈、动感有力,这是得舞者练习多久才能达到的效果啊。坚持不懈、刻苦耐劳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吧,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芭蕾舞者舞台背后的辛酸和无奈。
虽然没有后天的训练,我已经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舞者了。但我很喜欢舞者身上积极向上的精神,也许对我现在茫然的大学生活是一种激励。我也相信每一个人其实都可以跳舞,即使不能站在光鲜亮丽的舞台,我们也能在自己的平淡而真实生活舞台上,为自己而舞、为身边的人而舞。
2013年1月4日
第二篇:舞蹈鉴赏
舞由心生,蹈由心起
在上舞蹈鉴赏课之前,对于舞蹈我只有一些浅薄的认识,只是在审美的角度欣赏它动作的优美,但其实并不能真正体会舞蹈所要展现传达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情感。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鉴赏,现在我知道了:观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游走,情节之中或情节之外,飘渺浮动或寂然不动。对于舞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观法,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感受,在舞蹈的世界里,思想可以达到某种极致的自由。舞由心生,蹈由心起,我觉得自己对于舞蹈不再是不知所云的喜欢,而拥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
惊艳,这就是我观看《雀之灵》之后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人可以把舞蹈跳到这种境界。所以,除了在课堂上欣赏到的《雀之灵》,课后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此舞蹈我又在网上找来仔细欣赏,对其感受可谓颇深,我想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舞台魅力不是华丽的词藻所能诠释的,那灵动的柔绵的身资和孔雀的灵魂是联系在一起的,她所特有的那种如流水般细软的身资是她人模仿不来的,那是只属于她的舞台魅力。我们只能用心去感受。
《雀之灵》,杨丽萍用她那酥软无骨般的手臂颤动着,在纤细、柔美中演绎出生命的激情。她身着白色的裙子,在月光的照射下,远远望去,像极了一只不食人间烟火,高贵优雅的孔雀。在温婉的音乐当中,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她那白皙的手指一张一合,犹如孔雀的嘴,孔雀向往阳光,像是孔雀正在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她时而轻盈的舞动,时而柔弱的趴着,时而急速的旋转,她那颤动的手臂,犹如浪花一样,在湖面上轻盈自由的跳跃,在月光的照射下仍是那么波光粼粼,左手指尖柔韧的蠕动,一阵一阵传递给右手指尖。长指甲晶莹闪耀,美妙地悸动着。起先是轻微的小浪,然后加强,最后在一刹那释放。波动在柔美的动作中。她细碎的舞步,忽而如流水般急速,忽而如流云般慢挪,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击石般坚健。她随着音乐,由慢到快,由快到慢,自然的演绎着,她在自我陶醉着,所有的情感在交织中凝聚,在凝聚中膨胀,在膨胀中爆发........听!音乐悄然响起,伴着晨曦的到来,美丽的孔雀不经意的被太阳唤醒,她开始挪动自己的身子,温婉的梳了梳自己的羽毛,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宿命,她就是杨丽萍。
音乐渐强,杨丽萍开始舞蹈了:她用她的眼睛、身子、动作、裙子、用她那蓝白的围裙,清碎的音乐,细碎的脚步,小草般的细柔,舞出了孔雀的高傲、爱美的天性。
我们虽然不了解孔雀,但我们的心灵,却能随着她的舞蹈,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喜悦的神情,表现出他活跃的心灵;我们看到他不时的开屏,表现出她无比的自信;我们看见她在湖岸呆了不久,表现出她爱美的思绪。
忽然,音乐突然变强,可见那已是百鸟归林的时刻,孔雀舍不得这一天的离去,她依然在那儿逗留,回忆白天的快乐,寻找从前的蛛丝马迹。
天,暗沉下来,孔雀只好乖乖呆在家里,我们听到的,只有她微微的叹息。直到她入睡之前,她又温婉的梳了梳头,表示这一天的过去.......透过《雀之灵》,我看到了它集中展现的各种自然美,而杨丽萍就是这个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她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见细腻的微妙语言。续看,让你悟出其舞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沉淀出一般永的心灵之美。
透过《雀之灵》,我看到了它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无论是动作本身还是舞者杨丽萍本人。杨丽萍曾说过“舞蹈是我的生命的需要”,她正是在用“心”而舞,舞蹈是她生命的表现,她用肢体表现着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思索和追求。“雀”之“灵”其实就是杨丽萍对生命的认识和体悟。也正是她这种身心合一的舞蹈观和沉静、淡泊名利的舞蹈境界使得她的舞蹈长演不衰。
我喜欢杨丽萍,喜欢她多情的舞蹈,更佩服她坚韧的精神--对自己所爱的事业不断的追求与自我突破,完善。她的勇气和胆识令人难以相信如此瘦弱的她竟会执着到如此地步,她让我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坚持就是胜利。
另外,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领舞《千手观音》,也震撼了我。聋哑姑娘邰丽华与20位同伴结为一体,以千手观音形象立于莲花台上,在镶嵌着一千多只手的金碧辉煌的拱门下,用缤纷的手姿和斑斓的色彩,“述说”内心世界的美丽话语。
在旷远神秘的音乐中,一群宛如观音的少女款款舞动,她们飘柔的双臂,表达着东方的优美与含蓄;她们轻盈旋转的舞姿,显现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映象。动人的画面令我发自内心由衷地赞叹:这些演员竟是生活在寂静世界的聋哑人!于是,我的心随着音乐的起伏而感动,惊叹中激动的泪水,潸然而下。这群美丽坚强的舞者们在无声的世界里翩然起舞,她们舞出了中国的文化的精髓,舞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质,舞出了心灵深处的真正的艺术!
没有听力,意味着感觉不到旋律和节奏,可她们凭着对舞蹈艺术超乎寻常的挚着与热爱,付出十倍或几十倍地刻苦训练,练习着规范的动作,甚至四肢肿胀连衣服都脱不下来......这一切又都是在无声的世界中完成,舞蹈《千手观音》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尽管听不见那动人的旋律,但她们心中拥有神圣的音乐。她们用纯净的心灵感受到了音乐的妩媚和神圣,并以优雅、近乎完美的舞蹈语汇,表达出没有任何污染与积垢的沉静、神秘的美感。她们以残缺的听力之躯,表达着内心平和、气度不凡的历史画卷和一方神圣的净土,让人在心灵深处真切地触及着——真、善、美。这群舞者身上有着无穷的艺术创造力,她们有对生命的渴求——渴求着完美与崇高;她们拥有人类最美好的品质——拥有着乐观与坚强;她们具有超凡的才华——具有天才的艺术精神。她们在无声的世界里,用最真诚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以“爱的语言”传递人类无尽的祈祷与祝福,闪耀出纯净的人性光芒。
现在回想,以前我只是看舞蹈者优美的身姿,华丽的背景,从没想过艺术带给人的力量和震撼。上了舞蹈鉴赏课后,我有了更深的印象,舞蹈需要舞蹈者用心去跳,是舞蹈者们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我们,作为欣赏者,也需要用心去欣赏,去体验,去读懂舞蹈家们那无声的语言!
第三篇:舞蹈鉴赏
舞蹈鉴赏论文
040910202 郑抒然
《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舞蹈起源于劳动,古人用模仿狩猎或劳作的简单动作来欢庆丰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变为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为主,鲜明而形象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的艺术。从学术上来说,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在我看来,舞蹈是一种人们用动作,音乐,服装来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或者说,现如今的舞蹈再不只具有单纯表现劳动场景的简单意义,人们更多的是在特定情境中,用不同的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等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在舞蹈鉴赏课上,我们在路老师的指导下欣赏了数部国内外优秀的舞蹈作品。下面,我想就我印象最深的《吉赛尔》与《谢公屐》来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吉赛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代表作,是一部传奇式的爱情悲剧。编导通过美丽的莱茵河畔的维丽斯女鬼的传说,创作出了这样的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在第一幕中,平民少女吉赛尔与扮成农民的伯爵阿尔伯特相爱,却突然在看林人希来里昂的告知下得知阿尔伯特的真实身份以及其有未婚妻的事实,在打击下,患有心脏病的吉赛尔精神崩溃,病发离开了人世。第二幕里,吉赛尔变成了维丽斯女鬼。维丽斯女鬼,是一群在婚前被抛弃而死的少女的幽灵,她们会在夜晚围住走进森林的男子,强迫他们跳舞致死。而阿尔伯特在夜晚来到吉赛尔的墓前忏悔,却被维丽斯女鬼围住欲置其于死地。但由于吉赛尔的保护,才得以幸免。
在欣赏《吉赛尔》时,有几处令我影响深刻。其一,在一切揭露前,吉赛尔用花瓣占卜那一幕。在阿尔伯特善意的欺骗下,吉赛尔对美好的结果充满期望,却不知,在占卜时,他们的悲剧早已注定。其二,是吉赛尔在得知一切后精神崩溃的表现,女演员通过恍惚的面部表情,摇摆不稳的步伐,回忆过去的甜蜜与身处现实的的痛苦的对比,及其形象的表现了一个少女遭受重大打击后的痛苦与崩溃。其三,身处幸福中的吉赛尔灿烂的笑靥和变为维丽斯女鬼后的吉赛尔面无表情的严肃;活着的吉赛尔的充满跳跃的舞蹈和死去的她优美却沉静的动作的对比。不得不承认,在前后呼应的剧情,具有对比性的动作,同时具有杰出的表演技能和高超的舞蹈技巧的女演员,卓越的灯光,优美的背景下,《吉赛尔》的出色不言而喻。如此,这部充斥着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的芭蕾舞剧深深地吸引了我。
“信口长歌君莫笑 共与诸君乐陶然”。一直以来,魏晋名士的潇洒与不羁的风度,耿直不屈的风骨一直使我倾倒不已。理所当然的,《谢公屐》便成了我最欣赏的中国舞蹈。不同于日渐武术化的男性舞蹈,这个节目则着眼于表现“礼仪之邦”男性的温文潇洒和典雅气度。一变男性舞蹈模式化的形象和风格。舞蹈着意表现了魏晋时代文人雅士的气质和古代文人那潇洒清凛、狂放不羁的风度。在悠扬的古筝声中,几位文人墨客在云雾缭绕之中悠闲自得地从侧幕走出,好像在品味着山间美景。他们在身后传来的,潇洒的歌声中,大步的,超然的走着,欣赏着周围的美景。让人恍惚觉着,那些隐藏于历史厚重的帷幕的飘俊飞扬、逸伦超群的魏晋名士们跃然于舞台之上,放步于我们的视野之前。他们脚踏谢公屐,在山水里放声长啸,这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啊。关于舞蹈技巧方面我懂的不是很多,但是,在演员们的脚下随着舞蹈的节拍跺出不同的节奏时,鞋上的铃铛也晃动出与众不同,意想不到的效果。流露出“仰卧自得、游心太玄”的魏晋风度,这使得《谢公屐》的舞蹈形象中的文人气质更加鲜活、浓厚。
通过以上两部作品和我在课上所欣赏的其他作品,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的舞蹈(尤以芭蕾舞为主)主要看的是演员的腿部动作,尤其是足尖舞。而东方的舞蹈,更多的在于演员的手部动作,傣族的舞蹈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西方的舞蹈更看重的是演员的动作技巧,比如一些芭蕾舞剧中出现的“炫技表演”,更重视舞蹈的情节。反之,东方的舞蹈在技巧的同时,对演员的神态要求也很高,而且,东方的舞蹈最重要的是体现演员所跳出的那种神韵,那种气质和气节。
总之,我认为选修路老师的舞蹈鉴赏是我在大学所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之一。在这门课上,我领略了东西方舞蹈的优美,学习了如何更好的去欣赏舞蹈,同时,从对舞蹈的喜爱上,更衍生出了我对其他形式艺术的热爱。路老师的课上,实践与欣赏相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动人的舞蹈的世界,迈入了更广阔的艺术殿堂。当然,如果像观看话剧演出那样的实践课更多点就好了。我也对没有进入舞蹈房实际练习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感到遗憾。这就是我的全部感受,谢谢路老师。
参考文献: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舞蹈因科技更富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详细内容》
“不同于日渐武术化的男性舞蹈,这个节目则着眼于表现“礼仪之邦”男性的温文潇洒和典雅气度。一变男性舞蹈模式化的形象和风格。舞蹈着意表现了魏晋时代文人雅士的气质和古代文人那潇洒清凛、狂放不羁的风度。”——《谢公屐(南朝)男子群舞》
第四篇:舞蹈鉴赏
一、中国古典舞 优秀作品赏析 《荷花舞》/29 《飞天》/31 《春江花月夜》/32 《金山战鼓》/33 《新婚别》/34 《黄河魂》/35 《小溪·江河·大海》/36 《木兰归》/38 《醉鼓》/40 《秦王点兵》/41 《旦角》/42 《庭院深深》/43 《踏歌》/45 《秋海棠》/47 《谢公屐》/48 《扇舞丹青》/49 《茶倌》/51 《岁月如歌》/53 《千手观音》/54 《七步》/55 《孔乙己》/57 《屈原·天问》/59 《桃夭》/61 《小会》/62 《丝路花雨》/65 《鸣凤之死》/66 《情天恨海圆明园》/67 《大梦敦煌》/69
二、中国民间舞 优秀作品赏析 《鄂尔多斯舞》/76 《洗衣歌》/77 《奔腾》/78 《雀之灵》/79 《残春》/81 《一个扭秧歌的人》/82 《黄土黄》/84 《两棵树》/86 《母亲》/87 《阿惹妞》/89 《牛背摇篮》/90 《俏夕阳》/92 《阿嫫惹牛》/93 《孔雀飞来》/95 《顶碗舞》/96 《出走》/97 《摩梭女人》/99 《酥油飘香》/100 《蚂拐》/102 《离太阳最近的人》/103 《弦歌悠悠》/105 《邵多丽》/107 《狼图腾》/108 《花腰花》/110 《阿姐鼓》/111
三、芭蕾舞 优秀作品赏析 1.舞剧作品
情节芭蕾的代表??《关不住的女儿》/115 浪漫芭蕾的开端??《仙女》/119 丹麦芭蕾的经典??《拿波里》/123 古典芭蕾的极品??《天鹅湖》/126 童话芭蕾的标范??《睡美人》/132 革新芭蕾的杰作??《火鸟》/137 戏剧芭蕾的范本??《罗密欧与朱丽叶》/141 交响芭蕾的成果??《斯巴达克斯》/145 当代芭蕾的新品??男版 《天鹅湖》/150 中国芭蕾的先秀??《鱼美人》/154 革命芭蕾的丰碑??《红色娘子军》/159 现实芭蕾的典范??《白毛女》/164 东方芭蕾的尝试??《大红灯笼高高挂》/170 2.其他作品 《天鹅之死》/174 《春之祭》/177 《小夜曲》/181
四、现代舞 优秀作品赏析 1.欧关现代舞 《香烟袅袅》/185 《G弦上的空气》/186 《图腾》/188 《悲歌》/188 《绿桌》/189 《摩尔人的帕凡舞》/190 《波列罗》/192 《启示录》/193 《意象》/195 《车间》/196 《沿墙壁下行》/197 《春之祭》/198 《凯瑟琳的车轮》/199 《空间点》/201 《饶舌》/203 《植物》/204 《生命之舞》/205 2.中国现代舞(含舞剧)《饥火》/206 《哑子背疯》/207 《小房间》/209 《界》/210 《随心所舞》/211 《一桌两椅》/214 《裂变》/216 《我们看见了河岸》/218 《繁漪》/220 《青春祭》/221 《贵妃醉“久”》/223 《雷和雨》/224 3.中国港台现代舞(含舞剧)《白蛇传》/226 《薪传》/227 《流浪者之歌》/228 《传说》/230 《玉卿嫂》/232 《胭脂扣》/233
五、新风舞 优秀作品赏析 《海燕》/235 《哭泣的鸽子》/236 《壮士》/237 《天边的红云》/239 《走?跑?跳》/241 《轻?青》/242 《暗战》/244 《太阳鸟》/245 《穿越》/246 《风吟》/248 《那场雪》/249 《秋天的记忆》/251 《士兵与枪》/252 《小城雨巷》/254 《一片羽毛》/255 《进城》/258 《好一片美丽的茉莉花》/259
第五篇:舞蹈鉴赏
大学生艺术欣赏
期末论文
序号:学号:班级:姓名:
162号
1032231
英语102
孙翌鹏
《小城雨巷》
我特高兴能够选上“舞蹈鉴赏”这门选修课程。以前看过少许的中国舞风的视频,大多数看得多是街舞之类的视觉、听觉冲击很强的舞蹈。但也看过一些古典的中国风舞蹈比如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在舞蹈鉴赏课上,我学习了舞蹈的起源、历史,学习了中国的舞蹈发展历史及西方国家的舞蹈发展史,了解了中国古代、西方及印度等国家古代舞蹈的发展状况和现当代的舞蹈发展情况。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必要喜欢中国舞蹈。根据老师上课所讲的舞蹈写出自己的分析、鉴赏,在老师所讲的舞蹈中正好有《小城雨巷》这一个在我印象中非常深刻的舞蹈,我在网上一查,正式07年春晚上最吸引我眼球的舞蹈《小城雨巷》。下面由我来为大家做一个《小城雨巷》的赏析。
小城雨巷这部舞蹈听其名再看这部作品让我想起了诗歌名篇《雨巷》。但《小城雨巷》舞蹈并不完全是诗歌《雨巷》的情景,《小城雨巷》舞蹈之中没有了忧郁彷徨的诗人,没有结满愁怨的丁香姑娘,然而,她们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一群身着丝质旗袍,撑着油纸伞的清丽女子,从雨巷深处走上了舞蹈又走进了观众们的心中。在《小城雨巷》这部舞蹈作品中,还保留和深化了诗歌里中情绪特色特点,比如柔美、淡雅、婉约、纯净。
《小城雨巷》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经典佳作。《小城雨巷》的成功之处在于创作、音乐、舞美和表演的完美结合,在于它唯美的表现手法。在喧嚣纷繁、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人们需要宁静的港湾。绚烂的舞台上,20位持伞姑娘,翩翩起舞,正给了人们幽雅静逸的视觉享受。他的成功之处有三:
其一 “神似”— 文化品格的定位。江南文化因地域而限定了它的“水乡文化”之特性,因历史凸显出儒雅的文人墨客之品格。
其二 “韵似” — 人物性格定位。众所周知,最美最柔莫过于江南女子,无论怎么看,都是最最中国的女子,最最东方的女子。
其三 “心境、情愫”。取材于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抒发诗人极度忧愁和追求失落之情。而《小城雨巷》表现了极致而梦幻的江南美景,姑娘们撑着油纸伞,在细雨中嬉戏穿行。结尾设计了女孩在屋檐下躲雨,屋里伸出雨伞为其挡雨,升华主题。(参考老师上课的PPT。)
记得《小城雨巷》这一舞蹈曾在2007年央视春晚上亮相。悠扬的丝竹声中,薄薄水雾和着烟雨,顷刻间将观众带到了细雨飘零的江南水乡;当舞者手执一把纸伞,在空灵的旋律中翩翩起舞时,让人不禁想到了那首著名的诗篇《雨巷》。并且被认为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经典意义的佳作。《大城雨巷》一经在经过了近百场普遍叫好的演出之后,被中央电视台选中,并成为2007“春晚”的一大亮点。为什么《小城雨巷》能够如此的成功,如此的引人注目?我觉得它有这样几项特别比如:
一、它的音乐乐曲,极富激情默示力;
二、它的舞蹈动作,舞蹈气概具有极强传染力。在这场舞蹈中,似乎每一个动作都是可圈可点的;
三、它在现代科技上的运用。3D动画建造的布景年夜屏幕上,独具江南特色的徽派建筑秦淮夫子庙风光,漂移的粉墙黛瓦青石小桥,配膳缦阍蒙的细雨,美丽的绸伞,淡雅美丽清白与藕荷相间的丝质旗袍,把人们带入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联想。
四、舞蹈具有文学意境。它参考了《雨巷》这首诗歌,巧妙的结合了诗歌中的意境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小城雨巷》充分运用了舞蹈的特性和现代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一个优美的情境。它看似表现的不是当下的时尚生活,没有多少大开大阖、跌宕起伏,没有多少高难度技巧的展示,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宏大场景等等,但它却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一再地回味。这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必须找到一条走进人类情感深处的通道,用诗性之手触摸和弹奏人们的心灵之弦;必须重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开掘,让当代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
通过这一学期的舞蹈鉴赏课程,让我对舞蹈有了系统的、深刻的认识。课堂上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让我们记忆深刻并能充分的理解!总之,我认为我选了大学生艺术欣赏这节课对我非常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