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道”与中国画欣赏教学

时间:2019-05-15 05:4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画道”与中国画欣赏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画道”与中国画欣赏教学》。

第一篇:“画道”与中国画欣赏教学

“画道”与中国画欣赏教学

【摘要】要做好中国画欣赏教学,必须明白什么是中国画的本质。弄清了“画道”,也就明白了中国画的本质,就是抓住了中国画欣赏教学的主脉。画道通于宇宙自然之道,反映着绘画艺术的根本规律,是绘画活动一切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

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一股国学复兴、国画复兴的思潮,在世纪初叶盲目西化的风潮中,最先掀起了回归民族传统之新风。陈师曾是理直气壮地宣扬民族传统之伟大,且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和现代阐释的第一人,他曾这样指出中国画的艺术本质:“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否则直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贵乎人邪?何重乎艺术邪?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抒发个性与其感想”。[1]

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与大融合并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如何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发挥它的价值,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画,它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中国画欣赏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要做好中国画欣赏教学,必须明白什么是中国画的本质。而“画道论”则是中国画欣赏的“纲”,其他如“形神、气韵论”,“意境、创作论”,或是“章法、笔墨论”等等,都属于“目”。“纲举目张”,弄清了“画道”,也就明白了中国画的本质,就是抓住了中国画欣赏教学的主脉。

一、关于“画道”

道,即道路。可引申为方式、途径、原则、规律、措施以及思想、学说、政治主张等不同的含义。道是无形象的,与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的“器”相对。如《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周易》亦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也是中国画的哲学核心,“艺即是道,道即是艺”。画道,就是道在绘画中的体现。画道通于宇宙自然之道,反映着绘画艺术的根本规律,是绘画活动一切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2]

二、中国山水画中的“画道”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思想意境,受传统宗教、哲学、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形式。

受儒家思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影响,山水画一方面是儒家理想人格精神的象征;另一方面,山水的写意气氛和感觉的内在界说,成为文人“游于艺”的价值态度的表现形式。例如北宋王希孟的《早春图》敏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化,山间雾气浮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待渡等活动,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气息。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庄看来,这至高无上的“道”,才是绝对的“大美”,也即“自然之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山水画逐渐形成,尤其是文人山水画对“逸格”的追求,这是一种不以追求某种美为目的,而是以追求人生的解放为目的的格调,它导致山水画风格脱离写实而向写意的方向发展,是对个性的自由表现和即兴发挥。如南宋夏圭《溪山清远》,表现出道家出世、归隐、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渗入,更促进了山水画审美意境的拓展和深化。唐代王维开创的文人画,以佛趣禅理入画,成为一种禅意画。禅宗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在石涛那里变成“无法而法”的艺术风格。再如禅家的所谓色空观“真道出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也即画外之画也”,文人画所追求的“画外之画”―――闲、静、清、空、淡、远之深层意境,正是禅境的示现。例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的《渔庄秋霁图》表现的太湖风光,近处坡陀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体现了虚空、寂灭的禅境,极大地满足中国文人的禅道情绪。

三、中国人物、花鸟画中的“画道”

中国人物画、花鸟画中的“画道”亦比比皆是。南宋•梁楷的《六祖截竹图》,直接表现禅宗故事。唐代高僧慧能为禅宗六祖,主顿悟说,强调佛祖在人心,担水砍柴,都能悟道。此图笔墨极为粗率,笔笔见形,笔路起倒,峰回路转,点染游戏;欲树即树,欲石即石,“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画中有一种意念贯穿着,此念意深澹远,故能平复笔墨的运动变化。读梁楷的画实际上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的人物画中,注重童趣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牧童与牛,是先生乐此不疲的表现题材。所谓“复归于婴儿”者,正是这类作品的理想追求。范曾先生的美学思想,源于中国古老的老庄哲学之宇宙本体论。朴,是自然之质(具常德);婴儿,是自然之体(是至柔);无极,是自然之性(无穷尽)。《老子》书中所云“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就是真正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花鸟画同样蕴含了丰富、深邃的“画道”。清代石涛就有“是竹是兰皆是道”之论。[3]如中国画兰草的程式化技法“一撇,二交,三破”,不正是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又如,中国花鸟画中叶子的画法,讲求阴阳向背,不正是《周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具体体现吗?中国花鸟画另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如郑思肖画兰不画根,表现对南宋国土沦丧、无家可归的愤懑;清•朱耷画鸟皆白眼,表现的是对异族统治者的蔑视。正所谓“画以载道”是也。

四、中国画欣赏教学中渗透“画道”

明白了中国画中“画道”的深邃内涵,在中国画欣赏教学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和解读中国画。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欣赏中国画必要的知识储备,包括中国传统儒、道、禅的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其次,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画史的简单常识,尤其是“文人画”这一中国绘画史上的特有现象,以及“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作用;再者,启发学生从笔墨技法到思想内涵,认真品评中国画。如是,“本立道生”,中国画之无穷生机得以彰显,中国画必将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绘学杂志,1921(2).[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3]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二).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二篇:中国画与欣赏

中国画与欣赏

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我唯独对中国画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它描绘出来的独特事物,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意境。这种意境需要用心去体会,而一旦沉迷进去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我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对中国画痴迷的人。下面我就对中国画的认识与如何欣赏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首先什么是中国画呢?中国画就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为国画或水墨画。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中国画植根于华夏民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各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

中国画的分类有山水、动物、人物、工笔、写意等,其中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中国画“画分三科”即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分类。所谓“画分三科”,就是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的关系: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

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通常画中国画的必要前提是得学会欣赏中国画,会欣赏才能够从作品中看出其优缺点,然后揣摩与消化别人作品中的优点,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欣赏中国画也可以反省自己的作品,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自己的作品,加以改进自己的国画技法,不断进步。那么怎么来欣赏中国画呢?欣赏一幅中国国画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以能否“看懂”作为评判标准。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欣赏方式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一般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绘。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国画,一般来讲,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比较容易欣赏,因为它是真实、具体的,属于容易看得懂范畴。但如果是写意的、粗放的作品,特别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比较难欣赏,因为它形象不具体、不写实,就看不太懂,而且没有办法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中国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中国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欣赏一幅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那么,怎样来欣赏中国画的呢?欣赏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感觉,用中国画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着色、构图、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画的本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常常是画家们追求的目标。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画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国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艺术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中国画也是如此。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

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去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能真正得到了教育和启迪,欣赏中国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大家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一幅中国画,用心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那么关于中国画的现状呢?我觉得我们似乎停滞发展了,原因就是现代社会里充斥的浮躁与嘈杂,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关于这个冲击我觉得原因

不仅仅是外部的环境,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首先是我们缺乏对中国画理论源渊的研究。近百年来,中国画发展之所以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与我们缺少对中国画的理论渊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是分不开的,是我们的画家对本民族拥有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少必要的认识和重视,从而造成了中国画家在艺术理论上的混沌,发展上的徘徊不前。时至今日,还有许多画家在不停地追求虚浮的东西,很少沉静下来深究一些有关的文化知识与理论问题,在这种状况之下,也只会重复以“术”论“术”的道路,不可能在理性层面上有所提高,达到以“理”论“术”的境界。如果能够从理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那么中国画艺术将会更上一层楼。那么总结来说中国画要想发展它的出路在哪里呢?还有如何发展、朝哪里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绘画观念的更新,才会带来绘画技法的变革与绘画艺术形式的创新。而对于中国画的继承应该是继承古人之心而不是古人之迹,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我相信中国画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将会有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到时候就可以让国人看到更更富有中国现代特色的中国画。

第三篇:中国画欣赏

中国画欣赏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悠久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留下了很多艺术瑰宝。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绘画,书法等也一步步成熟,成为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漫漫时光中愈发的迷人,余韵悠长。而在众多的文化中,对于中国绘画无疑如漫漫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选修美术鉴赏这本书时(高二时),老师曾给我们看过历朝历代著名的书画,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朝代的绘画都有自己的精神,唐代的山水画和边陲画具有带着唐人的大气,潇洒;宋代山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精致但也带着柔弱;清朝时的文人画独具特色但也带着封建时代末期的压抑。

同时在老师的认真负责的讲述之下,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那么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通过选修中国画欣赏,使我认识到了中国画与其他绘画的不同。就从花鸟画说起吧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在鉴赏中国话方面,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也有了一点领悟。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然

后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我们还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中国画赏析这门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真正的看到了中国画的魅力所在。非常期待下一学期的新内容。

参考文献:

 1中国画论坛 http:///2 国画网3 国画http://blog.sina.com.cn/1yitong

第四篇: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案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中国画”这个词,正是因为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进入中国,为了从本质上区别中外(主要是中西)绘画的不同,就有了“中国画”一词,其对应的词是“西洋画”。

但是,随着对绘画艺术本身以及美术史的研究,中国画演变为包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本课虽然不要求也不可能完全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中国画,但是,也决不应该仅仅从表面形式和工具材料的区别上去欣赏中国画和油画的异同。这其中文人画所代表的绘画追求应该特别关注,所以教材中的“中国画家常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扩展了画面的艺术境界”这句话一定不要忽略。

中国画作品和油画作品除了表现形式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外,它们的装裱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除了欣赏绘画本身外,了解它们各自的装裱形式也很重要。这在教材中特别进行了对比介绍。

如果说欣赏中国画时,文人画的欣赏对认识了解中国画很重要的话,那在欣赏油画时,欣赏印象派之后至今的当代油画各不相同的表现风格同样重要。自从明末清初油画传入中国后,特别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同样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欣赏当代中国油画可以引入对中国画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国艺术的精神。

二、教学思路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以往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背离了学生学习规律和新课改的精神。如何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是美术欣赏课面临的问题。

东方的紫禁城和西方的卢浮宫分别是中国画与油画的艺术圣殿,本课先以视频中大家熟悉的东西方艺术形象入手,用两座艺术圣殿“紫禁城”和“卢浮宫”为载体,将学生分为东西方两支艺术代表队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来领略、体会东西方文化的魅力,运用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将绘画的工具材料、内涵特点、画种分类、欣赏方法及表现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在两座艺术圣殿中畅游。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和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五、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

六、教学准备

1、将若干幅形式各异的中国画和油画作品布置在黑板上。

2、投影展示(使课堂中教师及学生展示的绘画作品以更强大的视觉冲击呈现出来,贯穿整个教学与展示过程)

3、学生搜集中国画与油画相关的文字资料与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引言

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大声说出来。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有两个皇帝要相遇:当乾隆遇见拿破仑。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两种绘画表现形式要相遇:当中国画遇见油画。你会不会对我们这节课有所好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体会中国画和油画的魅力!

(二)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比较

1.图片分类游戏(课前将图片贴到黑板底下或讲台前)从卢浮宫组和紫禁城组各选出两个代表,商量一下,把这些画分别归到国画类和油画类去。2.认识工具材料(课件演示)

紫禁城代表队介绍国画颜料、毛笔、墨汁、宣纸、砚台、调色盘、笔洗清水。

中国画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它是用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是东方绘画的主要画种。

卢浮宫代表队介绍油画布、油画笔、油画颜料、调色板、调和油、画架。

油画是用油质颜料绘制的画,能较充分地表现对象的复杂色调和丰富的层次,这就是用来绘制油画的主要工具。

(三)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方法

1.辨别中国画和油画《寿桃》《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 欣赏和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来操作的,我们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分析这种画种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谈谈看法或感受。请紫禁城组的同学来欣赏和评述《寿桃》这幅画,再请卢浮宫组的同学欣赏和评述《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这幅画。

教师小结:《寿桃》这幅画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这幅画气韵生动,用笔考究,诗情画意,款识简洁,给人以无限遐想。

《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是法国画家塞尚的经典作品,他注重光、色与质量的表达,造型精确,立体感强,整体色彩和谐统一。

2.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 紫禁城组出示了三幅画:

课件出示: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捣练图》 唐 张萱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果熟来禽图页》 宋 林椿

紫禁城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

卢浮宫组也带来了三幅画:

课件出示:油画的表现题材(人物 静物 风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荷兰 维米尔 《向日葵》 荷兰 凡•高 《梦特芳丹的回忆》 法国 柯罗

卢浮宫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油画的表现题材分为人物、静物、风景。学生练习活动:

我们能不能把黑板上这些画进行分类呢?(紫禁城组按照人物、花鸟、山水分类;卢浮宫组按照人物、静物、风景分类)

3.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 紫禁城组出示《出水芙蓉》《荷花水鸟图》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工笔、写意)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卢浮宫组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薰衣草之雾》 油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写实:欧洲的古典油画以写实为主,形象逼真,有真实的感觉。抽象:现代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学生活动:教师来指问(黑板上的图片),让两组同学分别来回答。

(四)艺术家的智慧

紫禁城组出示图片:《幽兰竹石图》 清 郑板桥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中国的画家都具有较高的文人气与文化气,他们用画配以诗文、图印,形成了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形式,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这幅《幽兰竹石图》,竹子用笔劲挺,诗文与画面相配合,加以印章的补白,使画面完美无暇。

卢浮宫组出示图片:

欧洲国家一直追求科学,发展工业,这种氛围影响着油画家的求实、求真,不断地探索绘画的新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

《丽春花》法国 莫奈 画家们在古典的写实风格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大家都渐渐

走出画室,到自然中捕捉色彩的变化,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自画像》 荷兰 文森特•凡•高在这之后的凡•高注重色彩自身的力量,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

《红色的和谐》 法国 马蒂斯 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为装饰性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亚威农少女》 西班牙 毕加索 毕加索是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形象。

《场景2》 荷兰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则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画家,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五)学生欣赏评述

利用老师教给的欣赏方法来欣赏《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学生活动:讨论(紫禁城组出示课件《清明上河图》,卢浮宫组出示《蒙娜丽莎》)

(六)艺术的融合与传播

(出示课件图片《百骏图》和《田横五百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的文化艺术各有千秋,但艺术是无国界的,西方的郎世宁拿起中国的画笔用西方的色彩来描绘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徐悲鸿等一大批画家到西方留学取经,使得油画在中国也成了重要的绘画种类。

在老师看来,中国画和油画就像是两棵不同的树上开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又美得不相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的中国画才美,要欣赏多样的美,因为美本来就是不同的。

(七)拓展(中国画与油画的装裱)

同学们应当在节假日的时候去美术馆参观一下,那里的画都是被装裱过的。西方的油画在装裱时会配上与画面相称的外框,而我们中国画的装裱形式很多样,有立轴、横幅、册页等。

(八)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紫禁城和卢浮宫里有那么多的中国画和油画,我想让你谈谈印象比较深的部分,这些让你难忘的部分都将成为你今天的收获。

2.世界上有两座最辉煌的宫殿,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两座宫殿经历了无数神秘的时刻,正是东西方绘画的相同与不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此刻,在我们的课堂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中国画和油画,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也不分中国还是外国。这些优美的绘画有着怎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画与油画还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探寻!

课后观看记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参观: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

第五篇: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说课稿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探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我将采用五说的形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思路、三说教法、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绘画是美术世界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东西方两大系统的绘画又是绘画中的璀璨明珠。本课主要对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进行了介绍,使学生能够通过美术语言的分析从理性上辨识国画和油画,从而能够用正确的观点来欣赏这两类不同的绘画作品中的独特美感,这对将来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进一步思考中西方文化的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⒉通过创设意境,利用对比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

欣赏课是很多老师都不愿触及的课程,主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容易造成知识灌输,学生的主动性不如实践性的课程容易被调动。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上好欣赏课的重要一环。

首先从形式上尽量新颖别致,使学生从步入课堂起就有一种新鲜感。我把教室作了较大调整,把桌椅摆在教室两侧,成对垒之势。决定让他们来一次关于中西绘画谁更美的辩论,在辩论中增进了解。其次,尽管知识性较强,但只要加以引导,还是可以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获取结果的,因此,我想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大家在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中国画和油画的语言特点,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特点,绝不搞成自己的一言堂。

三、说教法

要充分体现老师“导”的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课程的节奏。在本课中,有几个关键点,一个是挑起辩论气氛,使大家投入到探究油画和国画究竟哪一个更美,实际上是迫使大家发现国画和油画的区别。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也是为了让大家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化观,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画和油画都很美。

四、说学法

鼓励学生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样既可以防止课堂枯燥、成为老师一言堂,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获益。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要全方位的投入到教学程序中去,下面我就详细叙述一下我的教学程序,与大家交流探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平时呢最爱看中央台的纪录片,最近发现个特别好看的片子想分享给大家——《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今天呢,就给大家看看它的部分片段,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你大声的说出来。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有两个皇帝要相遇:当拿破仑遇见乾隆;今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两种绘画形式要相遇:当中国画遇见油画。你会不会对我们这节课的结局有所好奇?这些不同的事物相遇,会遇见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体会中国画和油画的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二)、中国画与油画工具比较

⒈图片分类游戏。(课前将图片贴到黑板上)从卢浮宫组和紫禁城组各选两个代表,凭感觉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画分别归到国画类和油画类去。

⒉认识工具材料(课件演示)

紫禁城组代表介绍毛笔、墨汁、宣纸、国画色、调色盘、笔洗毡毯、印章印泥等。师:中国画是用水来调和的,一笔就能分出浓淡,笔墨变化微妙,画面效果轻灵。定义:中国画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艺术,它是用刚才我们看到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是东方绘画的主要画种。

卢浮宫组介绍油画布、油画笔、油画颜料、调色板、调色油。

师:油画是用调色油来调和的,油画颜料很鲜艳,可以反复叠加,色彩变化丰富,画面厚重。定义:油画是用油质颜料绘制的画,能较充分地表现对象的复杂色调和丰富的层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就是用来绘制油画的主要工具。

(三)、中国画与油画不同内涵与特点及欣赏评价方法

⒈辨别画种。中国画《寿桃》和油画《有桃子和苹果的景物》。

欣赏和评述一幅绘画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来操作,我们可以先描述一下画面,分析这种画种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谈谈看法和感受。(板书)

请紫禁城组的同学来欣赏和评述《寿桃》这幅作品,再请卢浮宫组的同学欣赏和评述《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这幅画。

教师小结:《寿桃》这幅画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这幅画气韵生动,用笔考究,诗情画意,款式简洁,给人无限遐想。

《有桃子和苹果的静物》是法国画家塞尚的经典作品,他注重光、色与质量的表达,注重形体塑造,整体色彩和谐统一。

⒉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

紫禁城组出示三幅画: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 《元世祖像》元

佚名

《富春山居图》元

黄公望

《果熟来禽图》宋

林椿

紫禁城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

卢浮宫组也出示三张作品:油画的表现题材——人物、静物、风景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荷兰维米尔

《向日葵》 荷兰凡·高

《孟特芳丹的回忆》法国科罗

卢浮宫组展示这三幅画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油画的表现题材为人物,静物,风景。学生活动:我们能不能把黑板上这些画进行分类呢? 紫禁城组按照人物、花鸟、山水分类。卢浮宫组按照人物、静物、风景分类。

⒊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

紫禁城组出示《出水芙蓉图》(佚名

宋代)、《荷花》(潘天寿现代)、《荷花》(齐白石

现代)。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工笔、写意。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静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写意画:即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形式。

卢浮宫组出示《阿尔诺芬尼夫妇》1434年尼德兰扬·凡·埃克、《薰衣草之物》1950年美国

波洛克。

油画的表现形式多样。

写实:欧洲的古典油画以写实为主,形象逼真,有真实的感觉。

抽象:现代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学生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属于什么画种的哪种题材、哪种表现方法。

(四)、艺术家的智慧

⒈紫禁城组出示:《竹石图》

清代

郑板桥

中华文明5000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的画家都具有较高的文人气和文化素养,他们用画配以诗文、书法题款、印章,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竹子用笔挺拔,诗文与画面相配合,加以印章的补白,使画面完美无缺。

⒉卢浮宫组出示照片:

欧洲国家一直追求科学,发展工业,这种氛围影响着油画家的求实、求真,不断探索绘画的创新之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丽春花》法国 莫奈

画家们在古典的写实风格的基础山继续发展,大家都渐渐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捕捉色彩的变化,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自画像》荷兰 文森特·梵·高

在这之后的梵·高注重色彩自身的力量,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

《红色的和谐》法国 马蒂斯

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成为装饰性的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亚威农少女》西班牙 毕加索 毕加索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形象。

《场景》荷兰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画家,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五)、学生欣赏评述

利用老师教给的欣赏方法来欣赏《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

(六)、艺术的融合与传播

(课件展示图片郎世宁的《百骏图》和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艺术各有千秋,但艺术无国界,西方的郎世宁拿起中国画的毛笔用西方的色彩和写实技巧来画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徐悲鸿等一批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取经,使得油画在中国成了重要的绘画种类。吴冠中、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中西合璧,走出一条新路。在老师看来,中国画和油画就像两棵不同的树上开出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又美得不相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中国画才美,要欣赏多样的美,因为美本来就是不同的。

(七)、拓展(中国画和油画的装裱)

中国画:立轴、横幅、册页等。油画:与画面相称的外框。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紫禁城和卢浮宫里有那么多的中国画和油画,请同学们谈谈印象比较深的部分,这些让你难忘的部分都将成为你今天的收获。世界上有两座最辉煌的宫殿,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两座宫殿经历了无数神秘的时刻,正是东西方绘画的相同与不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此刻,在我们的课堂上,历史推开沉重的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幅中国画和油画,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也不分中国还是外国。这些优美的绘画有着怎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画与油画还将擦出怎样的花火?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探寻!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画与油画欣赏》的教学程序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下载“画道”与中国画欣赏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画道”与中国画欣赏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案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学习目标: 1. 通过欣赏、比较中国画和油画的经典作品〃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画和油画的不同形式特点〃表现上不同的侧重点和审美的不同着眼点。 2. 通过了解......

    《中国画欣赏》学习心得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测控0901 学号:3090302026 姓名:蔡志鹏 《中国画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正是带着......

    中国画欣赏心得

    中国画欣赏心得做了十来年美术老师,说来真是惭愧??不会画中国画,谁听了都不会敢相信。不过这是事实,而且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学画者普遍重油画而轻国画,这当中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第15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第15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中国画”这个词,正是因为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进入中国,为了从本质上区别中外(主要是中西)绘画的不同,就......

    对中国画的欣赏

    对中国画的欣赏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画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点进行创作绘画而成的。传统的中......

    中国画与情景教学

    中国画与情景教学 四川省中江师范学校:代志斌 中国画作为一门“意象”的造型艺术,它反映的是画家对大千世界的独特认识与感悟。因此,中国画如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一样,首先强调......

    六年级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与评述》

    六年级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设计 景虎小学 王惠萍 教材分析: 本课建议课时为2课时,重在让学生感受中西方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中西方绘画在长期......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学校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会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