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主要内部结构的实验,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观察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因为修订后的大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所以本节课把以上内容列为重点。
2.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学会对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方法是较难掌握的。
2.动脉与静脉的概念,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等概念,因此应该让他们学的扎实,为以后学习其它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容易混淆的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概念认识清楚。
教具准备
鲫鱼骨骼的标本、活鲫鱼(或其他的鱼)、剖开体壁的鲫鱼或鲫鱼内部结构模型、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软件、鲫鱼的内部结构剪贴图。
课时安排
2课时(2课时最好连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采用实验观察操作与教学同步的方法): 学生观察活鲫鱼
→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置疑导入本节内容
→
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
→
师生共同分析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过程说明:
以实物演示为情境,让学生观察鲫鱼的骨骼,提出问题:以前学过的动物有这样的骨骼结构吗?从而导入本章引言,无脊椎动物(无脊柱),脊椎动物(有脊柱)。
(1)鲫鱼外部形态的观察:
教师可让每个学生观察(一两分钟)摆在各实验小组面前的活鲫鱼,或教师用多媒体软件放鲫鱼在水中游动的图像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诱导学生分析讨论观察到的鲫鱼外部形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关于体色、体形、鳞片的作用,学生容易理解。鳍的作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在一个鱼缸里放三条鱼,一条剪去尾鳍,一条剪去胸鳍和腹鳍,一条正常的鱼,观察三种情况鲫鱼的运动有何不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会自然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并能快速游泳离不开各种鳍的协调作用。
关于侧线是感觉器官,学生一般不了解,教师可组织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鳞片上的小孔,这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疑:我们用肉眼看到的鱼体两侧鳞片上排列成行的小孔是什么?学生会答出是侧线。接着教师提出:鱼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感觉外界刺激呢?学生积极思考分析答出侧线的作用。
(2)结构和生理:(边观察边分析总结)
①观察鲫鱼的呼吸系统
可让学生用解剖针从鱼的口穿入,从腮盖后缘的鳃孔穿出。再用解剖针试探鱼的鼻孔是否与口腔相通,接着观察鲫鱼不断的让水从口流入,再从鳃孔流出,口与鳃盖交替开放和闭合,同时提出问题水是怎样从鱼的口进入经过鳃进行呼吸的?养鱼时为什么再给鱼换水之前应先把自来水存放一段时间再换入鱼缸?若将煮沸的自来水放凉之后马上给鱼换水,鱼将如何?让各实验小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讨论。引起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兴趣。
关于鲫鱼鳃的结构可用多媒体软件或挂图及取走体壁的鱼的内脏模型指导学生观察或取一片新鲜鳃先看一看颜色,再辨认鳃耙、鳃丝、鳃弓。同时观察时把实物同结构图联系起来,然后取一根鳃丝在显微镜下(或微型投影仪)让学生观察,看到鳃丝中的毛细血管是鲜红的,让学生分析讨论鲫鱼是怎样用鳃来完成气体交换的,再想一想鳃丝、鳃弓、鳃耙的作用是什么?(鳃弓支持作用,鳃耙过滤食物和沙粒,在鳃丝里进行气体交换)让学生图示小结鲫鱼鳃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溶解氧较多的水→口→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鳃孔→将二氧化碳排到水中。
注意: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鱼全部用鳃呼吸,教师可将其布置为课后问题,让学生观察泥鳅、黄鳝、鳗鲡的呼吸(泥鳅用肠辅助呼吸,黄鳝是喉表皮辅助呼吸,鳗鲡是皮助辅助呼吸,鱼的鼻孔无呼吸作用),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②观察鲫鱼的生殖系统
这一观察程序让学生来设计,教师指着取走体壁的鲫鱼,让学生设计观察顺序,有的学生可能设计先观察消化系统,有的学生可能设计先观察生殖系统。教师可让设计先观察生殖系统的学生讲出要先观察生殖系统的理由。(生殖系统往往遮盖了消化系统)教师予以肯定。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报告结果,有的学生观察到的可能是卵粒;有的学生观察到的可能是浓乳状的精液,这时可让实验组之间互相交换,从而让学生从生殖系统的结构上区分。明确鲫鱼是雌雄异体的动物,水中受精。
鲫鱼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图后进行总结。
注意:观察鱼的内部结构时要与其内部结构图联系起来观察。
③观察鲫鱼的消化系统
关于鲫鱼的食性,让学生自学了解它是杂食性鱼。为学习后面淡水鱼的混合放养奠定基础。
关于鲫鱼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部分的教学,可用取走体壁的鲫鱼或利用多媒体软件。鲫鱼内部结构分层剪贴图或剖开体壁的鲫鱼模型,教师揭示观察方法:找到消化管后,从前到后观察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
注意着重观察口腔内的咽喉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上,没有胃,肠直接与食道相连,胰混存于肝组织中,位于盘绕的肠之间,合称肝胰脏。并让学生阅读后简要回答消化管、消化腺各部分的功能。这种方法是将教学内容设定在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
感,并能随着情境的变化边观察、边思考、边分析、边概括,进而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识。
④观察卿鱼的鳔
在体腔背部找到鳔,让学生观察鳔分为前后两室,在后室腹面的前方发出一条细长的鳔管,向前开口于食管的背方。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鳔的作用是什么?使学生明确鳔的作用,鳔的这一结构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板书设计 第七章 鱼类
脊椎动物(有脊柱)无脊椎动物(无脊柱)第一节 鲫鱼
一、生活环境:池塘、湖泊等。
二、外部形态:
体形梭形、体色黑灰色
背鳍
尾鳍 腹鳍
臀鳍
胸鳍 侧线
三、结构和生理
(1)呼吸系统:
鳃
鳃耙 鳃弓鳃丝:鳃丝是主要部分
(2)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水中受精
(3)消化系统
食性:杂食
组成:咽喉齿、肠、肛门、肝胰脏、胆囊
(4)鳔
第二篇:《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等)。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设计思路
《日本》是在学生学习大洲——亚洲后,掌握了分析区域的方法情况下讲授的一节课。如何将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是教学突破的重点。所以,本节课采取了由表及里的方法。从一位旅游者的食、住、玩等出发,引入了日本的海陆位置、气候、多火山和地震以及文化的特点。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组成旅游团去下面这个国家进行旅游。
【播放与日本有关的图片】
生:根据图片判断考察的目的地——日本。
二、围绕教材提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
师:我们在出发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生:畅所欲言(语言、货币、地图、气候、可选择的交通工具等)。
师:适时点拨。
1.友情提示
语言——日语。
货币——日元 100日元≈6.8元人民币(注意);日本银行兑换只在上午9时到下午3时进行,周六、周日及主要假日,银行全天休息。一般只能在饭店里兑换,要比银行兑换稍微贵些。
地图——日本海陆位置、确定旅游地与中国的位置关系、组成(四个大岛)、主要城市位置(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等。
气候——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判断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概括气候特点。
交通工具——海陆位置、岛国、轮船(与中国隔黄海)或飞机。
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了日本。
2.轻松之旅
师:展示日本的传统饮食图片,如寿司、各种鱼片等。其中寿司的制作除主料大米外,其他大多为海
产品(紫菜、鱼片),市场上也有很多海产品。
师:日本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鱼?
(归纳)海陆位置——岛国——饮食习惯
住: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图片1)
图片1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生:多地震。
讨论
(1)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归纳: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所以多山、多火山、地震、温泉。
(2)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教师适时引导,指出日本名山——富士山,在地图上找出位置并观察图例——可判断此山为火山,领略富士山的自然风光。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尽管日本地震多,但是每次地震死伤的人数很少。因为每年9月1日,日本都要进行防震演习。只要大家掌握了地震知识,大家就不用慌张了,你了解防震的知识吗?
地震前兆
生:列举现象。
师:归纳。
群测群防搞预报,宏观异常很重要。井水忽高又忽低,变色变味冒气泡。果树提前把花开,植物反季发芽早。骡马牛驴不进圈,狗上房屋狂吠嚎。老鼠蛇子和家兔,纷纷出洞向外逃。鸟不进窝鹅鸭飞,家养金鱼上下跳。地声地光很怪异,这是它们来预报。宏观异常排干扰,方法简单效果好。
模拟演习:(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抽取情景题签,学生做出相应的反映)
情况1: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
情况2:你正在驾驶一辆汽车„„
情况3.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
情况4.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
情况5.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
情况6.正在上课的学生„„
地震后的自救
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或指导。
(归纳)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所见所闻
走在大街上,感到又紧张又兴奋。其实与日本人一接触,我的紧张感就减少了。我们与日本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切都给我们熟悉的感觉。
同时,在日本也看到了销售世界一些著名品牌的“名牌特价店”十分红火和一些小洋房。
讨论:
(1)从中日文化交融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你观察到的。
(归纳)日本的有些文字与中国的汉字一样;建筑风格多像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和服与我国唐装很相似。
(2)日本是一个 的文化。
(归纳)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4.特别推荐
课前学生搜集材料,由学生推荐日本的好去处,教师引导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
例如:观看相扑、茶道、花道、书道的表演——属于东方文化融合的表现。
赏樱花——日本的樱花节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
泡温泉——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
旅游小贴士:
A.打电话:红色及粉红色电话——适用于日本国内电话;绿色及金黄色电话——可以打国际长途。
B.花钱不用给小费。
C.进入房间不要忘了脱鞋。
D.渴了就喝自来水。
E.地铁方便又便宜。
三、提出新问题,铺垫下节课
这次旅行即将结束了,如果你要为家人准备礼物,你会准备日本哪些著名的产品呢?课下同学们想一想。
板书设计
第三篇:第一节 《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节 《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 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在、、、等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黑种人占。3.美国华人、华侨约 万人,在、和 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Ⅱ、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
美国:1.2.3.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美国原有居民是。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第一节 《美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山东省高青县试验中学 王梅 李保胜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
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因生产 而出名。Ⅱ、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
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 的国家。
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2)看图9.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3)引导学生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核心是。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美国的工业:特点、分布、部门,是世界上工业最 的国家。产品居首位的有 等,居第二位的有。硅谷在、首都,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
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知识拓展: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目前中国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 《美国》复习课
教学目标:1.美国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专业化的优越性、农业区的分布。
3.工业的分布、主要的工业城市、资源耗费大国。重点:影响农业区分布的因素 主要农业区的分布 难点:农业区的分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 读图分析 巩固练习精彩课堂:
一、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
二、构建知识网络。(20~25分钟)位置 1、东西半球的半球,大部分在五带中的 带。本土东临 洋、西临 洋,南临
湾,有
州。还有两个海外州,位于北冰洋沿岸,被北极圈穿过的是
,位于太平洋中,在北回归线附近的是。
地形 本土分为三部分,西部是
,主要有
山脉,属于
山系;中部是
;东部是,主要是
山脉。
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墨西哥湾沿岸是 气候。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水汽主要来自
洋,主要影响因素是。
河、湖 该国最大的河流是,向
流注入,主要受的影响,长度是世界第 的河流。五大湖位于该国的 部,其中
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经济 农业 1.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2.该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
和
,使其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该国主要的农业区(带)主要有
;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优越性有:。
工业 该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
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中位于
市 东南部的,是该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该国工业最密集的地区是
,该地区发展工业的交通条件是:
。该国传统的支柱产业是
,其中有“汽车城”称号的城市是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 和
的基础上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居民
是美国的土著居民,美国是移民国家,现形成统一的 民族。城市 旧金山 纽约 洛杉矶 底特律 华盛顿 休斯顿
芝加哥 西雅图
注意:以上出现的地理事物名称要落实到地图上
三、自我检测我能行。(10~15分钟)
1.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
A.地形 B.气候 C.人种 D.语言
2.美国的地形与下列哪个国家相似,都分为西、中、东三部分: A.澳大利亚
B.巴西
C.印度 D.俄罗斯 3.关于美国地理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土跨寒、温、热三带
B.矿产资源丰富
C.三面临海多良港
D.耕地面积小
4、美国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州是:
A.夏威夷州 B.阿拉斯加州 C.佛罗里达州
5、美国农业带中,位于五大湖附近的是: A.乳畜带
B.玉米带 C.棉花带 D.小麦带 6美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是:
A.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B.大致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
C.各地降水均匀
D.大致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 7.人均资源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中国 8.下列城市位于墨西哥湾沿岸的是:
A.旧金山和洛杉矶 B.芝加哥和底特律 C.波士顿和纽约 D.休斯敦和新奥尔良 9.穿过美国领土的两条特殊纬线是:
A.南、北回归线 B.南、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D.北极圈和赤道 10.美国最大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圣劳伦斯河 C.亚马孙河 D.密西西比河 11.下列国家中,北极圈和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中国 C.美国 D.俄罗斯 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洋:A,B
,C。
2)城市:①
美国最大的城市;②
首都;③
④
⑤
在该城市东南郊外的________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________产业中心
⑥
;
3)河流、湖泊:⑦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4)山脉:⑧
⑨。
5)B是
农业区,发展的因素是
。6)b周边地区工业发达,发展的交通条件是:
第四篇:鲫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
(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主要内部结构的实验,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观察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因为修订后的大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所以本节课把以上内容列为重点。
2.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学会对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方法是较难掌握的。
2.动脉与静脉的概念,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等概念,因此应该让他们学的扎实,为以后学习其它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容易混淆的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概念认识清楚。
教具准备
鲫鱼骨骼的标本、活鲫鱼(或其他的鱼)、剖开体壁的鲫鱼或鲫鱼内部结构模型、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软件、鲫鱼的内部结构剪贴图。
课时安排
2课时(2课时最好连排)。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验趣导
→
观察鲫鱼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
→
归纳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1)观察鲫鱼的循环系统
心脏
可结合观察解剖开体壁的鲫鱼或鲫鱼的内部结构模型的实验,或多媒体软件,组织学生观察心脏的颜色及组成。鲫鱼的心脏体积很小,位于体腔最前端,即最后一对鳃弓的后下方。
注意把静脉窦与心房分开,心房在前,静脉窦在后。把心室和动脉球分开,心室浅红色,壁厚,而动脉球是白色的,心室在前面,心房在后面,并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动脉与静脉
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教师在讲此课前,可根据鲫鱼的循环系统图解作一个抽拉式幻灯片(制作方法:在心脏和血管里画斜杠,斜杠画的要细、密、同时流动脉血的位置画红杠,流静脉血的位置画蓝杠,这是幻灯片的上面一篇,下面一篇用电脑激光打印机又细又密的画竖杠。这样幻灯片上下一抽拉即可明显看出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流动的方向。)
教师在上课时可演示此幻灯片,引导学生以心脏为中心看血流方向,然后让学生根据动脉、静脉的概念,到幻灯片上去找动脉、静脉的位置,并说出依据,或者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以心脏为中心看血流方向,找出动脉与静脉。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后其他脊椎动物的血管也按此理区分。
关于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往往误认动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教师应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明确认识,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是根据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氧的多少和血液的颜色而定的(不宜联系养料和废物的多少),然后让学生根据此依据在鲫鱼的血液循环图上标出动脉血、静脉血,并说出自己标出各部位流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
让学生分析鲫鱼的心脏里流几种血(为学生学习两栖动物的血液循环打基础),依据是什么(心脏一心室一心房,一条血液循环路线)。
讲课时可理论联系实际安排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用湿纱布或湿棉花把小鱼包起来,注意不要伤害小鱼的生命,把鱼放在载玻片上或培养皿里,把尾鳍移动到物镜下观察)。
②观察鲫鱼的排泄系统
可直接问学生鲫鱼血液里的废物如何排除体外?然后组织学生观察鲫鱼体腔背侧的一对红色的肾脏,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里的废物形成了尿,尿液最后经尿殖孔排出体外。
让学生分析总结出鲫鱼除了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方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外,在生殖发育方面也表现出了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组从鲫鱼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小结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及常见的金鱼、鲤鱼等归纳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让学生自我总结:你认为本节课应理解的重点是什么?你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难以理解的问题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实施合作教学,创造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第七章 鱼类
第一节 鲫鱼
(4)循环系统
组成:心脏、血管
途径:一条血液循环路线
心房 心室
鳃部毛细血管
背部大动脉
体内毛细血管
静脉
(5)排泄系统
第五篇: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和能力:
1、运用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
2、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强调会描述)。
3、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字星球让学生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海陆分布的大致情况,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通过练习的办法使学生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7,3分布,以及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多少年来,中国人一直在延续着自己的飞天梦想,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对于飞天的渴望,到明代勇士万虎,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对于飞天的实践,直到中国宇航员杨利伟,终于使得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成真。大家是否也想有一个机会,以地球以外的视角来看地球呢?很高兴的是,数字星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切。
讲授新课:数字星球: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分组活动:请告诉我你在数字星球上能看见哪些东西? 学生分组活动,并回答。
讲述: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数字星球,可以以地球以外的视角去看地球,但是人类为了探索地球的面貌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自主学习: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1、丝绸之路
2、郑和下西洋
3、麦哲伦航海 数字星球:麦哲伦航海路线图
4、哥伦布发现美洲
5、玄奘取经
板书提纲:
一、地球?水球?
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2、人类探索地球的历史
3、水半球和陆半球
二、陆地和海洋
1、七大洲
2、四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