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微课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05:1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微课开发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微课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微课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微课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黑龙江省龙江县景星镇小学蒋必君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走进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基于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网络信息化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中小学“微课”学习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用“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同时在互联网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微课”辅助教学是顺应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理论意义方面

微课是一种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授课的新型教育方式,它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古板的硬式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喜闻乐见,教师轻松实施,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短短的5分钟课程、8分钟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让“微课程”真正走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有限的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的教学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教学视频 “情景化”,资源使用更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相对性强。情景再现的形式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之中,乐于接受。

(4)教学手段新颖,学生乐于接受,注意力集中,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枯燥的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3、微课的分类

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宏观的教”与“微观的学”转化的良好平台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有着它独有的特点。他通过平时的点滴积累引导我们来认识世界。如何将这些微观世界“表达”出来,使我们的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成为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微课借用“视频”的方式呈现,这就给微观世界的“表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助于学生理解微观世界。

(二)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语文知识体系比较复杂、琐碎,不同角度,知识体系也略有不同。很多学生学习语文之后都感觉“知识点特别碎”、“难点特别多”、这种特点正好可以发挥”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5分钟、8分钟的微课将重点难点分解,利用“一微课一问题”,使学生在几分钟内领会在集中解决知识难点。以点带面,掌握知识。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知识蕴含着美,微课及网络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使语文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并且“微课”中情景的真实化,更好的体现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社会的贡献,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积极参与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蒋必君):在本课题研究中担任总负责人职务,全面主持课题的研究,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蒋必君):负责课题研修的内容,方案的实施、计划和撰写阶段性总结,负责出课题简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李金平):安排课题理论培训和研究任务的具体分工与落实,督促组织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王大为):负责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录像工作。

(魏丽华):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负责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负责课题实验活动图片信息的收集、归类整理。

(刘奎忠):负责活动的安排、资料的收集,笔记、各类总结、计划、调查问卷的收集工作。

(孙德仁):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档案资料的打印、归类工作。

课题组所有成员学期结束上交资料:课题小结、课题研究学习笔记、课题研究行动反思、相关获奖的论文、反思、案例、参加相关比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等。

(二)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3--2016.5)

成立课题小组。搜集研究资料,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填报上送申请书、评审书等。

1、学习微课的相关理论,文献汇总,充实理论知识。集中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2、向专家请教录制微课的经验,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开阔了视野,相关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会录制微课,尝试的完成了几个微课。

3、建立了各层次的学习群,搭建好微课传播的平台,上传我们最初的几个微课,通过学生反馈,调整,修改,分享实验经验。

第二阶段:启动试验阶段:(2016.6---2016.10)

1、根据语文课的不同类型在课堂中具体实施,通过课堂小测、访谈的方法进行提升语文素养的研究。

2、教学示范课,把微课真正引入课堂,针对A、B、C三个层次学生、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完成了各自调研课。课前自制微课,用于课堂的某个环节,有针对性达到某一目标,以期达到辅助高效课堂的效果。

3、聘请专家开展讲座。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地开展实践探索,进行分析研究,积累资料。通过立足实践,推进课题研究,提高实效,摸索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开发的新路子。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6.11--2016.12)

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经验,整理资料,总结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做法、经验加以推广,交流分享。撰写教育论文、上交有关作品汇编成集。

广泛交流是促进科研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我们提倡课题组成员善于提出问题,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群策群力,想出了良好的解决办法,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的教研活动,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书面汇报的问题收集,积极解决出现的问题,发现与创造、收获与感受。为课题组成员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创新”的教研环境,从而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推进了相关的实验。同时,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的习惯,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研究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四、总结提升,辐射周边。

通过近半年的实验研究与探索,课题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带动了全校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把课题往纵深发展与实践学习。我们将相关成果和策略利用省、市教研活动与其他学校进行分享和交流,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对微课制作的再认识

微课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有优越性

“生动直观化”把语文字、词、句、段、篇知识很好地结合到一起,有助于理解文章。

“知识碎片化”有助学生突破难点。这“一微课一问题”使学生在几分钟内领会再集中解决一个知识难点。

“趣味高效化”提升学习信心和兴趣,微课及网络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使语文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微课的选题可以多元化

大多数人认为,微课的选题必须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才有价值,其实不然,只要学生感兴趣、有价值的题材均可制作微课。比如我们制作了“汉字结构发展史”就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做好了汉字书写教学,这种潜在教育意义更深远。

以“趣味小游戏”为素材的微课,深化对语文课文知识的理解

语文学习是以游戏为基础的,从“成语接龙”到“汉字合成研究”都离不开游戏。我们教材上选取的很多游戏都是生动直观,切重复性强,可以说明一定问题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可以设计成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但微课就可以做到,真实的情景再现,可视性强。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物质的用途”为素材的微课,提升语文学科的价值

实际上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语文的世界。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固有的一些观点,一提到语文教学就觉得太难太累,总是觉得语文知识不好教,而对学生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认识语文知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利用到位。所以这一类为素材的微课资源,也是我们的切入点。

微课的设计中对学情的分析也很重要 微课内容丰富,和传统课堂一样,面对不同的学情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在设计之前必须做学情分析。

微课中注重小结,体现完整性 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是有始有终。所以一个优秀的微课也应该有一个小结作为结尾,这样能给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完整的感觉。利用小结把讲授的内容扼要、简明地列成提纲,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减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负担。所以一个好的小结能给一个优秀的微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微课如何应用才是重中之重

微课在课堂那个环节出现,出现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直接反馈,还是课上播放,辅助教学,还是课后观看,用于巩固,这些问题都是设计者应该思考的。不论哪种方式,方法,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必须切实有效的利用微课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促进作用。这也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微课在复习中有夯实基础知识的作用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其“短、小、精、悍”等特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的形式,尤其对复习起到了夯实基础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夯实实验基础 激发复习热情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字、词、句、段的运用对学生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然而简单枯燥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微课”的使用避免了这一困惑,可以“边实验边讲解”,让学生加深印象。

如:《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将小青蛙与各种小动物的对话通过视频演示出来,将对话的重点和难点重复播出,让学生在周末或课前几分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反复观察操作过程,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一样,夯实了实验基础,激发了复习热情,自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夯实理论基础 提高复习效率

语文基本知识部分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有这里或那里的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由于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这些问题老师很难课后一一答疑。而微课就可以给他们逐一答疑。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而微课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多次观看。课后去听微课,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理解课本知识,夯实理论基础,达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如:《左窄右宽的字》的教学中,一般靠老师苍白的讲解和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但是收效甚微。在复习时,适当使用“微课”,通过动画模拟讲解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汉字的结构,理解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原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旦学生能够自己参透并领悟了其中原理,就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理论基础,这对教师来讲无疑是节省了许多反复解释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夯实重点考点 形成知识体系

语文知识重点考点繁多,微课围绕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以重点知识为主线,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精髓,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重点知识。教师分析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做错的原因来分析、讲解题目,使学生清楚哪些解题技巧的掌握仍不牢固,通过这种突出主题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节约授课时间,使学生能够理清解题思路,形成知识体系。

第二篇: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生本教育理念明确指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

本的课堂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第六实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经商,务农,外来务工人员居多,家长很少有时间参与学生管理。另外,我们传统的教学,绝大多数是“师本课堂”,这样,就导致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尤为普遍。因此,被动学习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学习成了老师的事,学生只是消极接受,而没有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能力。长此以往,老师累,学生苦,课堂没有活力,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效率降低。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所谓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他相对的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是一种无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有了一定知识基础的小学生在学习新文本的最初阶段,在讲授课之前,由教师创设教学条件并确定学习目标,布置前置性作业,小学生根据前置性作业自觉地、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独立获取知识,并逐步达到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课前开始入手,重点落在课堂教学,课后要扩展延伸、实践和运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借助生本教育思

想的研究成果,把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本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对学生实施的生本教育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学生阅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坚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研究,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没有教师指导的开放性课外阅读中,获得终身学习的所需要的阅读方法和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在阅读教学中,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智力品质、方法技巧。

2.阅读教学中,以批注阅读为基础,依托单元整体教学,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迁移三大板块融为一体,形成学习语文的完整体系,构建一个“课前——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3.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14年9月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分工,积极搜集与提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材料,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课题的顺利进行献计献策,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实施。

本课题实验时间为二年半,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组织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成员分工。

2.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抓好教师培训更新教育观念。3.调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 情况和具体做法,做好前测工作。4.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5.明确研究目标,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计划。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初步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2.根据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学生课下进行自学情况,找出自学能力困难的症结所在。

3.运用课题理论,进行实践研究的探索

(1)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式有:教给学生批注预习的方法;质疑的意识;指导“看”“说”“读”“写”的能力;

(2)同时结合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的生本高效课堂轮讲、亮点展示课活动,激发学生的自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组织课题组教师及时进行课题研究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随笔,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6年8月)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展开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同时,我们从本学期开始,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学生自学能力研究。

1.2015年3月—9月,进行以培养学生生字自学能力,诵读自学能力,课文内容领悟能力,课外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

2.2015年10月,充分利用远程研修资源及在远程研修中积累的学习经验,积极开展提升中年级自主学习能力为研究目标的教学磨课活动。

3.2015年11月—2016年6月,继续鼓励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及时监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常态化,实施推门听课,督促教师在常态课中实施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教学。

4.对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化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找出自身的进步及有待提高的地方。

5.2016年8月,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制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课件。构建“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结题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和成果。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并做好后续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具体策略

课题开始阶段,我们对于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操作还处于朦胧阶段,所以主要结合单元主题,针对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方法的培养,老师们在精心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中积累经验,慢慢摸索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经验。课题中期,学生对于单独的一篇精读课文的自主学习方法已经掌握,然后我们就结合我们学校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依托,采取注重生本课堂与单元总体教学相结合,同时精读课文重点讲的方法,来探索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的具体策略是:

1.生字过关。

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先清除生字障碍。生字过关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批汇报--纠错练字”。

(1)课前预习。上生字过关课之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二类字认会,一类字采用查字典、用构字方法、在词语中、在句子中等方法理解意思,并组3个词,其中一个是四字词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任务单中出示课堂上要听写的生字、词语,利用让学生有动力去学。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前,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这一单元的课文读两遍,用笔圈出每课的生字,熟读,并找出要求认识的生字,在课文中加上拼音,并要求做到见字会认,并找出容易认错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完成前置性作业中出示的生字,并给生字注音,这就相当于自学了生字两到三遍。(2)互助自学。课堂上,首先让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一个单元的生字词;组长负责指导并检查,二类生字中找出容易读错的字,一类生字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

课堂上,小组检查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出现读错的字,组长负责指导读准确,直至读会,并及时给予评价,如果同组同学的生字读的正确,吐字清晰,表情大方,勇于表现自己,得三分。出错一至三个字,相应的减去一分。(3)小组汇报。以组为单位汇报容易读错的字,教师指导读。并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一遍。小组汇报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踊跃找出容易写错的字,并说明容易哪部分出错,相应的加二分。例如第八单元中的“烹饪”的“烹”字,学生容易在“了”上加横写成“子”,“斑斓”的“澜”字,中间的点撇容易写成横,这些难写的字,需要教师在黑板上详细指导写法,预防以后出错。

(4)听写、互批汇报。教师听写,听写完后,小组之内有组长、副组长、组长助理、副组长助理分工批,对照课文,有错的互相教会。如果小组内互相帮助通过了要求会写的字,就需要给组内成员作出相应的评价。

(5)纠错练字。老师把错得多的字做重点讲解,然后对错的字进行二次过关,仍然采用听写的方式。听写完后,再汇报,老师再矫正。剩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练字。

因为课前给了学生充分预习的时间,所以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字词的写法,即使是学困生,也通过小组结对的方式,掌握了多数字词的写法和意思,所以即使课堂上出现错字,也会尽量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二次过关。

(6)头脑风暴。为了巩固学过的生字生词,让学生选取其中的几个词说一段话或编一个小故事,这样让生字词在学生的头脑中灵动起来。

例如,课前,前置性作业中要求把156页的读读记记写两遍,并用上其中的任意五个词写一段话或编一个小故事,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我们班的程颖同学,选择了“腾云驾雾”“程控电话”“便捷”“欣喜若狂”“轻盈”来写了一段话,就充分的发挥了她的想象力,既锻炼了说话的能力,也训练了词语运用的能力。

生字过关后,利用做配套练习册中的基础题如:看拼音写词语,选音节,组词等),再次进行过关,多数学生都能顺利过关。

课堂上和课后作业的生字过关还不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于是,我们学校在每个单元学完之后,就专门组织词语过关考试,考试以

试卷的形式呈现,再组织专门的教师阅卷,阅卷教师针对试卷出现的易错部分做好整理,教师利用课堂再次对生字词进行强化训练。

在接下来的诵读课和领悟课上,生字、二类字再次得到强化,这样,知识便内化成自己的了。

集中识字,有针对性,有利于综合训练、强化记忆。2.课文诵读过关。

在生字过关课之后,利用课文诵读过关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模式为:课前准备--自读汇报--组际互查--点拨技巧。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读熟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2)自读汇报:课堂上,先由小组长领着组员读课文,可采用多种方式:齐读、轮读、找重点段读等,课文读得流利、有韵味,声音洪亮就算过关,组内每个同学都达到了这个要求了,就算过关。

(3)组际互查:小组都认为自己过关,开始找自己的对手组检查,全部检查完,再由对手组汇报情况。

(4)指导朗诵:师生共同讨论出需要读的重点段,教师点拨,指导朗诵。师生共找需要读的重点段实际上也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初步领悟的程度的训练,学生找准了重点段,说明他已经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了课文的重点。为下一课的课文领悟过关打下了基础。例如第八单元,课前,老师根据每个小组学生质疑的问题,再结合文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前置性作业中出示这几个问题,在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标出多少页第几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脑住宅》:圈一圈课文先后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地方?读出你感兴趣的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种子“坐上”飞船去太空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太空蔬菜为例,说说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从文中找出了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对重点段落掌握的过程,也是对文章内容初步把握的过程。

3.课文领悟过关。

诵读过关课之后,是课文领悟过关课。领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领会、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领悟过关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领--总结主要内容。

(1)课前预习:①读课文,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每篇课文至少4处,在写时可以用名言、诗句或课外故事来谈。②根据学习任务单中出示的问题读课文,找出最佳答案。例如,第八单元出示的前置性作业是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科学技术”,而这一主题正是学生乐于探究的,他们除了在课下查阅有关科技的书籍,对文章中的内容更是兴趣浓浓,所以课下学生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又能在阅读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那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显得简单多了。③读课文,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班内交流。

(2)交流批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每课商量出做的最好的四处批注,每课由一个小组上台引领交流。并和下面的同学互动,补充。

第一阶段是小组内交流,第二阶段是小组汇报批注成果。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读自己批注的语句如:“我做批注的句子是„„,我做的批注„„”如果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对相同的句子作了批注,那他就会站起来说我针对这个句子和xxx同学交流不一样的批注。学《搭石》学生对“伏”做的批注,有的这样做:从伏字上看出这个人弯腰的程度很大,想让老人很容易的趴在他背上。有的却是这样做:一个伏字写出了人们的敬老美德。如对《卡罗纳》这课做的批注,有的学生说:“卡罗纳”虽然失去了妈妈,但周围的人这样关爱他,他是幸福的。”

有的还说:“课文中我的妈妈非常善良,正因为她这么善良,所以文中的我才这么有爱心。”还有的说:“爱能给一个痛苦的人带来温暖,爱能让人看到希望”从学生丰富的批注可以看出,他们的精神活动是积极、活跃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对于相同的句子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行的碰撞,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多元化。这样课堂上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局面。他们在这里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与进步的快乐。

(3)问题引领:老师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汇报。

例如学习《掌声》这一课,“掌声前和掌声后英子的心理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从文中画出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两次掌声,想一想这两次掌声分别代表了什么?”学生交流描写掌声前和掌声后英子表现的句子,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掌声前的英子忧郁,自卑,掌声后的英子变得开朗自信了,原因都是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鼓励,给了她力量,使她有勇气面对生活,所以学生明白第一次掌声代表了同学们的鼓励,第二次掌声是同学们对她发自内心的赞美。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懂得感恩的英子,于是,老师出示提示:生活中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要乐于把掌声送给别人。这两个问题都是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领悟课文。

(4)总结主要内容。解决完引领全文的问题后,总结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4.以文引文阅读。

上述四种课型结束之后,我们再抓出精读课文中的一个重点段落,讨论是怎样来表达中心的。然后把《同步阅读》引到课堂中来,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并做批注,如写人物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写事件怎么找起因、经过、结果,表达中心靠什么等。进行小组交流。这样一堂课可以把几篇文章引进来,通过阅读、思考、比较,学生的阅读方法得到了迁移运用。

例如,《搭石》这一课,作者刘章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老师先让学生仔细品味“摆搭石”这一部分,从几个“踏”字体会出摆搭石老人的善良。扩展开来,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懂事的孩子,还是俊朗的小伙美丽的小姑娘,他们都无论走的多急,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让学生体会到淳朴乡风代代传,体会到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然后,从“走搭石”的段落中,体会和谐美的画面,学生从谦让走搭石和背老人走搭石的段落中也深深感受到了谦让之美和尊老之美,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多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学生从《搭石》这一课中发现了美之后,再让学生打开同步阅读中的《雨中》,让学生找出美的段落,细细品味,交流批注,从而发现,风景不仅指自然风景,还包括人文风景,美就在我们身边。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一个描写美的片段,学生的阅读方法得到了迁移。

5.读写结合。

从本单元中找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再读,在读中分析写法,教师出示下水文,然后指导用这样的写法来进行本单元的习作。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校园的一处景物,要求写具体。怎样写具体呢?我们把《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景物写作的方法拿来运用,学生就很容易知道领悟做法了。习作完成,教师指导如何批改,小组互批,学生自批。

6.课外阅读。

教师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后,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所教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例如高年级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在教学《景阳冈》时,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与课文相关的章节;学习《七律·长征》,教师就从阅读中精心挑选一批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和回忆录,组织学生课前课后阅读;学习鲁迅、老舍作品的时候,就让学生“读点鲁迅”“读点老舍”。

课外阅读我们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指导方法,例如,周一周三周五中午的午读时间,教师在课堂内指导学生读书。回家做完作业后,跟爸爸妈妈一起亲子共

读。阅读课上,师生在阅览室一起读等多种读书方式。每个学期每个班级都要共读最少两本课外书,每周周三下午第一节课,语文老师和学生要针对读书内容进行读书交流课,一般都是老师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师生进行交流。每本书读完后,年级内都要上最少两节阅读指导课,针对书本内容,写法等进行阅读指导。

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读书小达人评选活动,班级内选出最少五名读书小达人,利用周一升旗仪式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读书节活动展演,许多班级学生编课本剧,诵读经典,这样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7.小组捆绑评价。

在生活中充满诱惑力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毕竟不是单凭兴趣就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在评价方面进行了探索。

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是按学生的好、中、差来构建学习小组,看上去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小组以好学生为主导,差生变得比较被动。这样造成的结果,优生得不到发展,因为他缺少发展的目标,差生得不到能动性的发挥,因为很多时候是优生给包办了。

我们的班级成绩最大的障碍是那一小部分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学习不好的关键是缺少自信,学习中很难有值得他们荣耀的时候。所以,教学中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喜欢上学习。

为了让优生更优,学困生转变,我们采用的是小组捆绑评价。小组的构建分三类,一类是全优组合,二类是中等生组合,三类是学困生组合。全优小组和全优小组展开竞争,中等小组和中等小组展开竞争,学困组之间展开竞争,这样让每个小组都有跳一跳就能先摘到桃子的可能。小组中每个成员都会精神饱满,因为他们跳一跳,就有超越对方的可能。这样,学生竞争的目标就变得明朗了。

也许你会担心这样分组学困生的一组没有优生的引领,会很吃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困生最根本的是基础的东西落下了,真正思维方面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差。那么这样的分组,更有利于布置分层作业。都感觉学生需要分层作业,为什么很少有人去布置分层作业?原因是鱼龙混杂,教师很难对哪些学生说要完成什么层次的作业。我们实行这样的分组,教师布置作业就有了针对性。课堂上教师去指导去提问的针对性也明显强了。一堂课下来,教师很容易掌握全体学生 的接受情况,而不会被热闹的课堂假象所迷惑。

我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整合教材,引进课外阅读,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小组捆绑评价推动着学生向学习的更深处漫溯。

(二)理论成果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探索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及小组捆绑评价的评价模式。课题组成员在课堂研究过程中撰写多篇教学论文、示范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随笔,制作了教学课件,形成了课题调研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

(三)实践成果

1.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主体观,形成了一些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教学模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改善,学习毅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典型案例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并不等于教师丧失了主导地位,相反,教师仍要优化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同时,教师在帮助、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时,也应避免采取从外部强加的简单方式,而应努力把问题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困惑,给他们的认知结构造成不平衡,使得寻求问题解决成为他们解决内在困惑,保持心理平衡发展的自身需要,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

2.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第三篇: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实验项目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实验项目》结题报告

兴县瓦塘镇明德小学

一、实验背景

读书是人类文明追求的象征。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其实就是它的精神发育史。对学校而言,这层意思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快乐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为人身奠基;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的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二 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9-----2009、7)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制定阅读计划,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9、9-----2011、7)边观察、边研究、分析,及时汇报诵读篇目,个人诵读总结、学生读书体会,做到周周有汇报,月月有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9-----至今)汇报总结材料,形成交流资料,攥写结题论文。

实验方法: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文积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1、围绕“汲取清泉,葱茏人生”这一主题,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营造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

2、倡导我校学生、教师及有能力的家长逐步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风尚,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家庭文化氛围的形成。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思维更加活跃,综合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实验过程:

1确立活动主题:

汲取清泉,葱茏人生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吕建文(校长)

副组长:付平平、雷春莲

主要成员:各班语文教师确定阅读时间

1)周一周五(早7点50------8点20)每日确保半小时诵读。

2)周一下午兴趣活动时间为全校爱书日,学生老师共读书。

3)周四下午兴趣活动时间《弟子规》学习日。

4)周五上一节课外阅读拓展延伸课

每月月底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举行读书交流活动。4明确具体职责

1)积极营造书香乐园。楼道校园由组长、副组长负责分类专题装扮。教室班班都设图书角,由班主任负责。

2)楼道设有读书长廊,由值日班级负责借书、还书记录,值日教师协助。

3)各班语文老师根据课本内容制定本年级阅读计划、诵读篇目、课外拓展课展示课例。

4)各班语文教师对所诵读篇目要做到周周有汇报,月月有总结,学生写读书体会。3------6年级要做读书笔记,诵读作业本。组长、副组长一月定时检查一次。

5活动形式:

诵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校领导定期检查。

具体实施过程

一 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每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语文老师根据课本内容制定本年级阅读计划、诵读篇目、课外拓展课展示课例。

二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楼道校园由组长、副组长负责分类专题装扮。教室班班都设图书角,由班主任负责。最好出一期有关读书的黑板报。

三活动过程:

诵读:定时定量定内容,动手、动口、动脑筋。一二年级可配合拍手、跺脚等节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三四年级配合注释,讲解、范读、领读、抽读、齐读等形式。五六年级配乐、自读、品读等方式。

课内阅读:除语文外的各科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内容的书目。例如:科学学到遗传与变异,科学老师就应该自读《遗

传传》,并向学习好、感兴趣的同学推荐。

课外阅读:

各班语文教师指导好学生放开声音诵读,开展多种形式课外读书活动。一年级可用集体朗读或讲故事的形式,二、三年级可以摘抄的形式,四、五、六年级摘抄兼读后感,心得体会等形式。

周一定为全校读书日,各班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共读一本书或多本书(故事书或作文书,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做不同的哈利波特。校长兼教研组深入各班指导。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选出合适的推荐书目。如一、二年级推荐的分别是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注音版《猜猜我有多爱你》和《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两本书;而高年级教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了离学生比较近的《稻草人》、《孔子的故事》、《昆虫记》、《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等,目的是先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保证阅读质量,教师一般在学生阅读之前自己先读一遍,然后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有足够的阅读兴趣。其次,因为学生的阅读速度不一样,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书,并利用兴趣活动或班会等时间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学校要求3--6年级每班拿出两个自习师生共读一本书,并进行一次聊书或系列丛书赏析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即平日积累词句的读书笔记本),从原有的好词积累丰富到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学期结束进行“优秀

读书册”的评比展示,评出优秀的作品,奖励好书一本。每月利用一节课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所读书的内容,喜欢的人物,喜欢“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畅所欲言,谈自己对书,对句,对名言,格言,警句的理解与感想,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周四师生共学《弟子规》。

除固定的一和四的读书日,鼓励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楼道内读漂流书,做到读整本的书。

激励办法

借助各种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激励学生自觉读书

学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1、个人活动:全校学生做好摘录、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2、班级活动:在班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全班汇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开展“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

3、全校活动:在学校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学校读书之星”、“学校书香家庭”的评选。

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和推广各班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强力推进读书活动向纵深开展。

活动总结

我实施阅读能力提升项目过程中,我们享受读书,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并得到了兄弟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

1、除实验教师外,其他教师对阅读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阅读时间不充裕。学生阅读书目单调,多数凭兴趣、爱好选择阅读书目,故事类偏多,以后要多多开展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多方面的书。

3学生有了读的习惯,但没有动笔创作的习惯,所以以后要多多举办关于写作方面的比赛,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4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家长素质较差,导致家长配合不够,我们将积极引导家长参与进阅读项目中来,鼓励和支持项目继续深入地开展。

我们坚信在项目实施方案精神的引领下,在项目领导组的指导下,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书香飘逸的校园会更有内涵,更有发展,我校的阅读能力提升项目会真正受益于每一位学生。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日益突显其重要性。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就我校当时的阅读现状看: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资源。通过调查发现:有73.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有36.05%的认为可以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学生认为是休闲娱乐;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看书不足30分钟;从阅读途径来看,较少的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生虽然在读书意识上有一些重视,但阅读途径单一,阅读面较狭窄,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于2009年9月成立了“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组。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研究讨论,确定以“新课标”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指向课本以外的校内外各个场所。

研究过程与成果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提高读书能力的途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作以总结: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读书方法

乐于读书,善于阅读,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所以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总结和体悟读书方法。

1、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方法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往往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却不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读书依赖于教师,不会主动去感知课文,不会主动思考,造成学生低能现象。其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送给学生自能读书的金钥匙。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做到:字准句通,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能汇报出自己从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教师的点拨、引导,同学的帮助,媒体的诱发等)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体会文中蕴含的意思。最后对课文中有积累价值的语句加以记忆积累,对阅读及习作有帮助的典型语例进行迁移练习。学生处于主动感知语言的学习氛围中,既使他理解有偏差、有错误,可以引导学生在精读和品读中再通过议论、探讨解决。经过反复指导和训练,学生读书方法掌握了,课外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2、指导阅读方法要注意的问题(1)先扶后放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要给以指导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教师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2)先易后难

读书指导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做到由易到难。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在题材上,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小新闻。(3)先短篇,后成本

有时教师抱怨自己的学生读书不能坚持,一本书读个开头就搁下了。其实,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巨著或“大部头”某些章节。(4)先精读,后略读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

基础,所以要精读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5)多多益善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小学生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学生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文”。

二、培养良好读书习惯

一个人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就会养成某些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各种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习上认真阅读的习惯也是这样,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哪里入手呢?

1、认认真真看书,一字不漏朗读

培养学生认认真真看书,一字不漏朗读的习惯是得花大气力的。开始时,宁可多花一些时间,也一定要把习惯培养起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册课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一篇文章只有几句话。一年级小学生记忆力很强,他们往往只要听老师或同学读就能随声附和地读起来,读着读着也能把课文读得流利。但是,由于没有认真读书,课文里的字却不一定都认识,这样读书,好比“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为了培养学生认认真真看书朗读的习惯,首先要学生做到正确地读。

读“正确”就是每个字读准确,每个词、每句话读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第一学期开学初,让学生用手指点着字边读边想,逐字逐字地认清、读准。训练一阶段后,就不要再让他们用手指点着读,而是要他们“眼看口读心想”了。这样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体会词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几个词连在一起组成句子。在学课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几个句子连在一起就是一段文章,所以读词、读句、读文章的时候,在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有适当的停顿。遇到学生读错、漏字、添字、重复字句时,一定要求学生加以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

2、指导学生用心去默读

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第一学年以后,学生就能初步养成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读书习惯,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了。在这个基础上,便开始进行默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默读时用眼睛看,使字、词、句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不出声,不动嘴。开始训练时,学生会感到不习惯,他们有的会轻声地读,有的虽不出声但嘴唇在动,实际上仍旧是“朗读”,教师要随时提醒,随时纠正。

默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默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字里行间钻研语言文字的含义并提出问题,用自我设疑、释疑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及内在联系。例如,初读文章时就要求学生自己注意文章里的生字,了解新词的意义,想一想文章讲的什

么事,有哪些疑问,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和想。开始是在课堂里进行训练,随着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外用心读书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3、带着问题读

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跟思考、提问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学生读课文或阅读课外读物时,经常问自己,是不是全懂了?还有什么疑问?有疑问必须努力弄懂,不能含糊。

开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时,必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发现了问题,自己不认真思考,就把问题提出来,要求别人帮忙解决。其实,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必须自己要先想办法解决。当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的。有的问题经过努力仍旧解决不了,或对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时,还是应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在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养成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习惯。听别人发言时,要问问自己,他的意思自己同意吗?对在哪里,不对在哪里?如何修改自己的意见。

三、开展大语文读书活动

为了增大学生的阅读量,课题组研究在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图书室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1、创办班级图书角

小学生年龄小,再加上家庭条件的制约,学生个人很难有大量图书阅读,而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也不够方便,因此,创办班级图书角便是适宜之举。

图书由教师捐一些,学生每人捐几本,这样便有近百本书。而后又发动学生多买书存入,图书角逐渐充实。图书角的管理和借阅分工负责,定出系列的管理与借阅制度,完善管理。此举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阅读的天地,又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图书角每隔一段时间到学校图书室借一批图书,供学生借阅。看完一批图书,归还之后再借一批。这样既保存好了图书,又解决了许多现行图书借阅的不利之处。

2、订报订刊

学生每人订阅一份小报或刊物,是阅读活动的又一组成部分。学生订的报纸有:《小学生语文报》、《作文报》、《山东少年报》等,刊物有《少年天地》、《中华少年》、《当代小学生》、《我们爱科学》等等。

这些报纸刊物是学生大量阅读,并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

3、开设阅读课

把学生的阅读活动纳入日常的语文教学,进入课堂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报刊,边看边写读书笔记,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读书行为进行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与提出的问题,教师也给予必要的引导或解答。

4、读书交流会与读书节

为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班级每周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月一次读书节。在交流会上,学生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互相传阅。介绍自己本周重点读了哪本书,以及读后的收获和感想;在读书节中,举办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推荐好书,介绍读书经验,交流读书所得,评选“读书标兵”等。

5、利用网络阅读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适合小学生阅读,并且较有价值的文章。有的在网上直接阅读,有的打印后供学生传阅。

实验效果与反思

我们以“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为突破口,带动了学校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学校对教师、班级和学生的实行“学生读书习惯”专项评价。课题组在实验期间编写了《小学生读书方法指导》、《美文选编》等材料,对学生的课外读书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习惯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有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基本能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学生参加处、区级读书竞赛,均获一、二等奖;学生作文和表达水平也大大提高,语文学科成绩提高很快。学生语文综合及格率由2009年的72.6%上升到2009年的96.2%,综合优秀率由2009年的30.7%上升到2010年的60.9%。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名师、骨干教师,两年内我校有30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上发表或获奖;有5项市区科研课题结题;有30多篇学生作文在区市报刋上发表或获奖。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教师工作量大,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很多校内外读书活动,要搜集整理大量的学生阅读资料,这是学校工作要充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城关高庙小学

陈娇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运转离不开阅读活动,要使后代学习前人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也离不开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够进行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学生每天都要看书学习,学习知识就离不开阅读,特别是语文的学习,学会阅读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任务。

纵观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不想读。有的学生阅读是老师和父母要求的,纯粹是为了完成阅读作业而阅读,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是一种“要他读”的状态,这造成的后果就是“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没有兴趣。

2、不能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业负担重,大量的作业塞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阅读范围狭小,为考试而读。例如,除了教科书外,学生所接触的课外读物大多是《好词好句》、《优秀作文选》。

3、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中问,问中读”,“勤于查找资料”等等。有的学生阅读方法不正确,看书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看书后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几句好句。不能深入感悟文本。学完一篇课文,读完一篇文章,了解了内容就认为是读好了,读过了,其中的感情、意义、道理以及表达方式没有深入领会,读书只是停留在表面。

4、盲目读。由于受社会和传媒的冲击,许多学生沉湎于世俗流行的卡通读物、漫画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黑色幽默等另类文学作品,这些书大多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和人性的闪光,内容不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加之缺乏及时有利的指导,学生容易走向某种极端。在读书过程中,真正读进去的学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流行看什么,自己就看什么。

5、缺少阅读氛围。父母文化素质低,不爱阅读,家长用于孩子玩具、零食等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对阅读认识不足,家庭没有阅读氛围,孩子无法得到熏陶和指导。

鉴与此,进行“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读书策略和方法,提高小学生

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即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自主阅读: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去选择阅读材料,制定读书计划并付诸实施的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拓展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

自主阅读能力: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教的情况下,独立的阅读、分析、理解、品味阅读材料,处理、筛选、搜集、接受各种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已有的认知基础、阅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包含各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阅读目标,达到阅读效果。

三、研究依据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

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感受、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素质和修养。

2、营造利于学生读书的氛围,培养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积极、主动的读书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读书学习活动质量。

3、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和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搜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4、实现小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能够愉快的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真正实现创造性的阅读。

5、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更新教育观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2、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采用观察、谈话、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积累多种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与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完善。

4、经验总结法。按时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梳理、总结和提炼。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及方法

1、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研究对象,做好调查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

2、研究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

主要工作: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体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的同时,引领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广泛阅读。

3、总结阶段(2017年6月)

主要工作:分析处理在实践中积累的有关记录,总结实践,研究,探索的理论,撰写研究报告。在实践操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重视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4、家校联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培养兴趣,营造氛围

1.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宜的课外书,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阅读热情高涨。

2.真正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学生随时可以借阅图书,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登记。这样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班级里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3.在学生中大力推广“书籍互换”活动,扩大阅读范围。成立了“读书小组”,小组成员定期轮流对全班同学推荐好书,并要有推荐理由和内容介绍。

(二)重视指导,掌握方法

1.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指导读书方法,如:“精读法”重在质量,汲取起精髓,探求其义,明其习法;“浏览法” 重在广博,读得更多;“品读法”品味文中的语言,感悟文中的情感。学生们也已经养成阅读时勾、画、圈、点、批、记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提高了阅读效果。

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

不再局限于语文书,学完一篇课文,教师都会推荐学生去读同题材的文章,或者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实现了“立体地读”,效果颇佳。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和家长留给孩子的作业较多,导致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少,或者难以保证每天的读书任务。

2.阅读是一种需要身心高度投入的脑力劳动,小学生意志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觉得读书不如玩游戏或上网来得轻松,对于读书就应付差事,主要表现是装样子,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就会分心。

3.我校的生源多为外来打工人员子女,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缺少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的阅读学习不够重视或者没有能力指导,不能配合教师完成阅读教学指导工作。

4.课题研究中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

(二)解决思路

1.教师和家长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2.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和家长要做好指导和

监督。以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为平台,以家长与老师沟通配合为桥梁,以学生持续发展为归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3.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长期地搞好自主阅读教育。

4.在本校有组织地推广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课题成果,及时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使课题研究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真正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下载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微课开发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微课开发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为我们的孩子安排了一篇篇充满童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5篇)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报告 【摘要】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古人云“养其习于童蒙”,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终身学习观”虽早就提出,但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

    结题报告(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办事处杨店小学【摘要】本课题由我组语文教师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汲取知识、丰富视野的方......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研究,初步摸索出关于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读书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崇文小学教育集团永安路校区闫海娟一、课题提出背景及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结 题 报 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

    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东海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结题报告 1 《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