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5篇)

时间:2019-05-14 01:1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报告

【摘要】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古人云“养其习于童蒙”,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正是和人生春天为伴的年段,也正是一个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让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这表明新世纪教育的宗旨在于让学生达到“四个学会”,即: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行之有效的“学”而达到自行掌握、自我拥有的“会”。目前的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严重缺乏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融入社会的交际能力。新时代的要求使得学生如何学会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

学习心态

学困生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主题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实际上学习习惯就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的杠杆。”;中国古代有“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之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从无数孩子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我们也无数次的总结出了这样的结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基于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生命的重要意义,我们确定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㈠选题论证

我们都知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又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古人云“养其习于童蒙”,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正是和人生春天为伴的年段,也正是一个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故此,在小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是具有可行性的。语文学科,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学科,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㈡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21世纪这个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弘扬个性、追求创新的新时代,需要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填补了当前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1)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3)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㈢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尤为重要。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很不容易,正如古语所言:“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良好的习惯,有时不必要求,也能克服困难,主动干好事情。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与平时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的。现在,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困难学生人数会大幅增加。这是困扰学校的一个难题。另一方面,在现实课堂中,教师们又普遍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许多问题,如只关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却不懂得也不乐意去尊重他人的观点;如不敢大声发言、不会协作和独立思考、不能及时总结和反思等等,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许多教师更倾向于“开放性的教学,多向的互动”,对小学生也越来越“民主”,降低了基本的一些要求,从而导致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比较明显的减弱趋势,这在一些公开课的课堂上尤能发现。由于小学语文学科是农村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接触最多的学科,所以我们选择了以语文学科作为抓手,来突破此问题的解决。

鉴于这种情况和课程背景,我们将“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作为切入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乐于倾听、交流的习惯,乐于读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 研究方法: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强调了日常教学、家庭教育和主题活动相结合,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同时进行了干预。具体研究方法有:

(一)学习讨论法:充分学习和阅读,并在教师之间定期进行交流、探讨,提高教师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为搞好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确定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建设的特色和目标。

(三)行为参与法:通过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加深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深切感受。

(四)活动激励法:通过特色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五)经验总结法: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本研究是行动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实验法。

(六)个案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

我们主要通过了课堂教学、课外引导、班主任工作等多种途径有意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三、研究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作为我们制定研究目标的指导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得基本能力。为此我们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倾听习惯、表达习惯、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以及培养学习语文所需的四种心态“谦虚请教习惯、认真仔细习惯、善挤时间学习的习惯、独立自学习惯” 为重点。主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包含四方面:

1、听的方面:

①专注听话的习惯,②边听边想的习惯(抓要点,听出所在),③边听边记的习惯,④边听边审的习惯。

2、说的方面:

①说普通话的习惯,②和人沟通的习惯,③大胆回答,质疑的习惯。

3、读的习惯:

①有目的、有计划阅读的习惯,②边读边想的习惯,③边读边记、边读边查的习惯,④预习的习惯,⑤课外阅读的习惯。

4、写的方面:

①“三勤”的习惯,②动手搜集材料的习惯,③书写清楚、规范的习惯。

(二)、培养学习语文所需的四种心态

①谦虚请教习惯,②认真仔细习惯,③善挤时间学习的习惯,④独立自学习惯。

(三)、利用有效的鼓励、评价机制为动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

四、研究步骤

(一)实验的准备

通过多种方式找出学生在学习各环节中存在的不良习惯,然后分析、归纳,有针对性地进行至到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制作了《农村小学语文学习习惯调查表》,(如下):

农村小学语文学习习惯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基本情况,我们特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本问卷将采取不记名方式填答,不会给你带来 任何不利影响。真诚地希望得到你真实的回答,谢谢参与!

1、上语文课时,你的表现是怎样的?

A、很认真听课幷配合老师

B、认真听课不配合老师

C、爱听的时候听,不爱听的时候想自己的事

D、都不听

2、上课铃响了,能否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A、能

B、不能

3、你一周内看多少的课外书?

A、两本及两本以上

B、一本

C、几篇短文

D、都没看

4、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A、有

B、没有

5、你平时爱看课外书吗?

A、爱

B、看一些

C、都不看

6、你平时看哪方面的书?

A、名人名著

B、作文选

C、图画书

D、其他书

7、你在家是否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

A、能

B、不能

8、预习课文事,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A、问老师

B、问爸妈

C、查字典

D、不理睬

9、当天的语文作业能按时完成吗?

A、能

B、不能

10、上新课前是否能自觉的去预习?

A、能

B、不能

11、遇上语文学习上的问题时,如何解决?

A、问同学

B、问老师

C、查资料

D、上网查

12、做完作业,有检查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13、你会自觉去完成同步练习吗?

A、很自觉

B、应付老师检查做一些

C、等老师讲解时抄一下答案

D、其他

14、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能否尽量使字迹工整、清晰?

A、很工整

B、较工整

C、一般

D、写不好

15、你看课外书的时候有做笔记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在这份调查表中,答案A代表良好的学习习惯;答案B代表中等的学习习惯;答案C代表不良的学习习惯。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通过统计,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得分为198分,学习心态方面的得分为408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学习心态方面表现的相对好些。而把学习能力细化为听说读写四方面后,发现听(题号2、5)平均10.5分;说(题号3、10)平均14.5分;读(题号13、15、17)平均11.67分;写(题号6、7)平均5分。说的能力学生掌握地最好,听和读次之,写最差。【见附件1】

经过课题教师讨论分析,专项学习研究之后,确立了工作思路。4月8日,我们召开家长座谈会,主题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养成好习惯”。会议先在学校集体进行,由学校领导和课题组老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我们本次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基础、针对问题和即将采取的基本策略,学生代表向家长们表演了自编自演的节目,并向家长朋友们表示自己努力学习、勇争一流的决心。然后,家长会移至各班教室。座谈会上,老师、家长、学生踊跃发言,既谈了习惯的培养,又剖析了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如:潘晶晶的妈妈提出:“孩子在家做作业时总是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有时边吃东西边写作业。”徐梓杰的家长说:“俺小孩只要放假回家就一件事——玩,到该开学了,才想起来作业没写,于是,龙飞凤舞地画起来”等等。家长会的成功召开,更使我们坚定了搞好课题研究的决心。【见附件2】

(二)实验的主要措施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需要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积极参与,还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的综合效应。因此,我们采用三步曲:兴趣——方法——评价。

1、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感兴趣就会聚精会神,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每一项习惯的养成需激发其内在的潜能,这样,各种习惯才得以长期、有效的固定下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的评价机制也各有不同,主要以鼓励与展示为主。循循善诱的引导、充满爱意的激发、令人振奋的激励、催人奋发的鼓励,结合并用,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对学习有良好的情愫。然后,我们开辟教室内外墙壁,让它成为一块块我们为孩子展示的舞台。我们把孩子们优秀的作业、作文、画作或者手抄报等分期贴于墙上,我们把表现优异的孩子们的照片展于墙上,我们把激励的话语写在墙上,把教室布置成我们的又一个温馨的“家”,布置成我们光荣的“荣耀室”。孩子们每天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展览着,每天看到自己的优秀在光荣着,每天看到自己的生命之花因为语文学习而绽放着,学习学习语文的自信不断提高,语文的兴趣不断增加。【见附件3】

2、方法的指导

每一种习惯的养成需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教师培养各种习惯时要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目标清晰。

低年级,我们把重点内容作为字的指导,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教学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我们主要采取了熟字带生字法、同偏旁部首识字法、象形识字法、形声识字法、会意识字法和归类识字法。

小学语文的中段教学,我们着重进行段的训练。通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在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1.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2.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3.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4.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5.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6.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这个阶段中,我们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

小学语文的高段教学,我们着重进行篇的训练,要在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布局谋篇的训练。从学习方法上看,他们已基本学会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基本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3.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6.13 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

3、评价的促进

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之事,它是学生长期培养的结果。因此学生易出现反复,需要有良好的评价机制。

A开设家长课堂: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目的性,取得家长配合。让家长明白学校对各项学习习惯的要求及评价方式,便于家长队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

B构建评价机制:根据学生课堂及课外学习中倾听、发言、阅读、书写,制订本班激励制度,即时进行评价激励。如:二二班的评价激励机制是这样的:当孩子的作业写得全对,他便可以得到一个小红旗;写得端正,得了“优”,他便可以得到两个小红旗;写得特别漂亮,不仅端正而且美观,得了“好”,他还可以得到三个小红旗;遵守纪律被表扬一次,他会被奖励一个小红旗;为班级体服务、做好事,奖励一个小红旗;在测试中达到老师定下的标准,奖励一个小红旗。反之,如果作业写得不用心,粗心了草或是不写,就会被加一个小白旗;不遵守纪律被批评一次,加一个小白旗;自己区域的卫生不干净,被负责同学提醒后仍不纠正,被提醒第二次,加一个小白旗;做有损班级荣誉或威胁到他人安全健康的事,加一个小白旗。所有的白旗,需要用以后得到的红旗去抵消。这些红旗、白旗被标在黑板左侧每位同学的名字旁边。谁表现得优秀、谁还需要更加努力,抬眼望去,一目了然。【见附件4】

我们为每个孩子画了一张空空的小树,告诉他们:孩子们,你们每个人,就是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春天来了,你们要努力的生长,使自己长成一棵茁壮的小树,长出茂密的枝叶,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累累的果实,并让你的果实不断成长,由青变红、由涩变甜。小红旗是小树的基础,是小树的土壤、土壤里的肥料。拥有足够的小红旗,就能迎来嫩叶的舒展、鲜花的绽放、果实的成长与成熟。来看看我们成熟后的小树:【见附件5】

五、实验的过程

(一)、学生倾听与表达习惯的培养

倾听与表达能力往往紧密相连。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且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而后要通过“说”来突破。只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言之有理”,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良好的表达习惯,能够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从而自觉主动地养成倾听习惯。

1、培养倾听、表达习惯。具体方法:复述事情。【见附件6】 我们采用“专门+平时”的训练模式。每周专门开设一节课,用于听说训练。故事内容经过严格的筛选,学生喜欢听,或是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手工制作等活动之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做法等。要求听的孩子们通过边听边想(抓要点,听出所在)、边听边记、边听边审等方式记下来,然后复述给其他同学听,同学听后把反馈意见写在反馈表上,反馈表分三个等级(没听懂,基本听懂,表达清晰)。教师根据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倾听能力,及时评价结果。【见附件6】

2、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说,善说

如:我们设计一两段精彩的小品,录成录音,也将电视台播放的相声、小品经剪辑让学生观看。然后,再设计几个练说的问题,经过多次训练,学生也就掌握了说话的方法。

又如,学习了《小珊迪》之后,同学们都被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所感动,我便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话剧,演出共四幕:卖火柴、换零钱、旅途门口、看望小珊迪。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又能使语言表达得到锻炼,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再如:利用学生纠纷,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同学之间的纠纷随处可见,但习惯上老师爱充当解决纠纷的裁决者。其实如果把裁决权交给学生,恰当运用这些机会,使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习惯的良好时机。首先让纠纷这向全班学生诉说原因,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是由的来龙去脉后,向纠纷者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明白了好的沟通都是听来的,好的建议,人人都可以提出来,即化解了纠纷这得矛盾,又培养了学生听说的能力。

3、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倾听及表达的习惯。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课堂是培养学生倾听及表达的最佳时机,课堂上要使每个学生都倾听思考发言,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还要促使他们动脑。要求学生老师一发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回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会不会都可能被提问到,人人都积极动脑思考,利用这种手段,再加上教师的激励评价,促使学生会听会说。

4、借助家长的力量,开展课外活动。

家长每周利用空余时间,带领孩子参加一次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尝试了解设会,培养其倾听和表达的能力。如让学生独自购买玩具,孩子置身于热闹的场景中使其不得不大声发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根据其能力表现,家长给予相应评价。

(二)、读书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人物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同时,它也是新教育所倡导的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幸福的最主要的方法。于是结合新教育所提倡的“晨诵 ——午读——暮省”的方法,我们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激发读书兴趣。我们首先要给学生讲名人勤于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杰出的人才都爱读书,激发学生向名人学习,热爱读书的欲望。

2、进行购书指导。学生新入学就让他们了解书本,对他们进行书籍的选购指导。以课本为例,让学生了解一本书有几部分构成,选书本时可以参考翻阅,增加对书本的感性认识,而后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知识购买自己的第一本书。这样学生对自己购买的书籍就会产生喜爱之情,从而产生读书的动力。

3、加强阅读的措施。【见附件7】

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其阅读。划拨读书的专门时间:晨间20分钟(7:50-8:10)晨诵,主要用来诵古诗、儿童诗、儿歌、精典散文等,让孩子大声朗读,体验语言的节奏感与美感;午间半小时(13:00-13:30)自由阅读,让孩子们自由徜徉于书法,尽情汲取文化的精华。无论其识字量的多少,能够看懂文章的内容,但每天必须坚持读书。学生可以读画面,想象情景,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晚上的暮省时间,定期让孩子写出本段时间内自己阅读书目的读后感,由看上升到思、进行学习的自我内化,自我教育。凡购买的第一本书看完的,可奖励其和班级图书交换阅读,其自己的书籍就变成了班级书籍,如此,班级书籍的数量就会增多,学生阅读范围广泛了。这样做不仅激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达到了资源共享。家长每天进行读书反馈,达到要求者得一颗星星,超过要求的得两颗星星,老师一周进行一次评价,发放读书标志作为激励。

4、开设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图书,谁的书生动有趣,就会吸引其他学生去借阅,谁的书被借阅的人数多就会引以为豪。此活动的开展,主要培养学生读中思,读后悟的良好读书习惯。教师每月进行一次总评,发放读书图标,以指导学生选书,激励学生读书。

5、开设朗诵比赛。【见附件8】

定期开设班级或学校主题朗诵比赛,比赛要求全员参与,层层选拔。学生个人练习、或在家长指导下练习,参加小组内选拔,每小组推举最优选手参加班里的比赛,当学校举行校级比赛时,班级再推选出最优秀者参与校级的比赛。除此之外,朗诵成绩优异着,我们鼓励他们成为小主持人,主持全校的文艺活动、家长会文艺汇演等。如此,使全体学生得到锻炼,优秀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激励学生更好地读书。

6、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三)、书写习惯的培养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下,老师只注重学生会写几个字,而忽视了学生写字的姿势、美观等方面的培养,结果造成学生近视、错字多、潦草等。因此,我们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书写坐姿的要求及措施【见附件9】

入学始,教师要严格看书、写字姿势,力争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并通过编儿歌的形式让学生牢记要求。课堂上教师要随时巡视其姿势,及时纠正;颏下,教师检查桌椅排列是否整齐,以此来衡量学生的书写姿势。课堂上书写时采取激励措施,让那些姿势端正的孩子坐在讲台上书写,这种做法对其本人是一种激励,给其他学生是一种学习和借鉴。

2、书写习惯的要求及措施。

①作业书写要干净整洁、美观。【见附件10】

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严格把关,加强指导。课堂上教师要强调书写的作用,教师检查每一个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纠正。每半月进行作业展示,学生参观后评议,凡得到师生好评的,其作业在展示栏内展示。通过展览,使同学们的作业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那些以前对作业不屑一顾的孩子,作业展览既是一种鞭策,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次展示结束,同学们都积极准备下次展示。同时,我们评出班级的“作业之星”,不仅把他们的照片贴在教室墙上,而且把他们的部分的作业,贴于教室外墙上,作为个人作业展览,不仅成为个人的骄傲,也成为班级的骄傲,学校的骄傲。

②举办“迎六一”书法比赛。【见附件11】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书写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他们的字逐渐大方、得体、美观了。我们决定搞一次较大型的书写比赛,比促进孩子们书写的练习,激烈孩子们更好的书写。于是,我们进行了“迎六一”书法比赛。要求全体同学全员参与,书写两首古诗,页面自己设计。各班选出优秀作品上交,并在全校参与评比。最后将所选优秀作品装订成册。

(四)、写作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能为终生的写作打好基础。面对农村小学生生活面狭窄,阅读材料缺乏的客观现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写作训练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努力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1、动手搜集材料【见附件12】

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活动中,我们都努力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学生把读到的好句子、词语等记录下来,经常拿到早自习上读一读,记一记,为以后的说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常的摘抄让孩子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也很孩子们的词汇更加丰富,使孩子们自觉学习语文,自觉学习语言的习惯提到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要求孩子们每周写一篇读后感,以加深所读文章在心里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更加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反思生活的能力,为自己以后的写作积累资料。

2、让日记成为习惯,让活动促进写作。【见附件13】

保证学生每天课内外写作时间不少于30分钟。练笔形式如:日记类(包括观察日记、生活随笔等)、读书笔记类(包括阅读分析读后感等)、自命题作文类(包括个人自由命题作文、放胆文等)、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作文比赛、向《小学生学习报》等投稿。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爱上写作、学作写作,让写作成为一种生命的习惯。

3、“孝亲作业”抒情怀【见附件14】

我们每周向孩子们布置一项“孝亲作业”,让孩子们给父母洗一次脚、给爷爷奶奶梳一次头、夸一夸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惹妈妈生气、帮家长扫地、给妈妈讲故事„„这一系列活动之后,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做法、感受写成文章,让孩子知道,生活处处有语文,在热爱生活的同时,热爱写作,学会写作。二年级的小朋友写出的作品最稚嫩,也最令人感动。王思凯小朋友在一篇题为《送你一个乖宝宝》的孝亲作业中写道:

妈妈让我帮她干活,我就高高兴兴地去帮妈妈干活了。妈妈让我给她干的活干完了,我很高兴,因为妈妈夸奖了我。

妈妈不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我告诉了妈妈,今天是母亲节。妈妈问:“那你准备送我什么礼物呀?”我对妈妈说:“我给你准备了一个乖宝宝!我今天一定会很乖,不会不听话的!”

杜涵在《妈妈开心了》中写道:

今天是母亲节。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为妈妈做了一桌饭。我先把西红柿切碎,然后用4个鸡蛋炒熟。再把青菜炒熟,然后放了一些洋葱。我尝了一口,啊!真好吃。最后,我用水和一些面和在一起,把锅里的水烧开后,把面和水到了进去。等了半小时,汤熟了。

妈妈起来了,看见一桌子的饭,就问我:“这饭是你做的吗?”我说:“是我做的。”妈妈一听,可开心了,脸上红扑扑的。我看见妈妈高兴了,我也高兴得脸红扑扑的。

孩子们的语言虽然稚嫩,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在生活与语文与写作的结合中,孩子们更加熟练地运用着我们祖国的语言。

4、植树浇树爱树苗 【见附件15】

三月学雷锋月,我们号召所有的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并且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书写成文,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三月,又是植树月,结合学雷锋月,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展开“植树浇树爱树苗”活动。高年级的孩子们分小组植树,并写一篇植树的文章;中年级的孩子们分小组,对学校已植小树进行一次浇水;低年级的孩子做一件爱护小树的事,写一篇爱护小树的小短文。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并通过自己动手去做,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5、“向理想迈进”系列作文训练【见附件16】

14年4月到6月,我在班里进行了“向理想迈进”系列作文训练。通过《我的理想》、《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志者 事竟成》、《20年后的„„》、《我有我精彩》、《我需要养成的几个好习惯》、《不抛弃,不放弃》、《我未来的一天》等作文的训练,帮助学生明确树立自己的理想,制定实现理想的计划,并且引导学生一步步反思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目标,一次次给自己鼓励,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更加自信地向着理想前进。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进行,一个学期的时间,学生们个个儿都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充满期待,而且班内的同学随口都能够说出其他同学的人生理想、人生定位,在写《二十年后的聚会》时,在写《我未来的一天时》,在学生们写日记时想象到自己的人生时,在之后学生们和说谈起长大回来看我时,他们都能随笔写出、随口说出自己和同学的“未来形象”,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几分乐趣,更让同学们逐渐拥有了更加积极向上的写作习惯。

6、关注环境系列文章。【见附件17】

今年三月开始,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关注我们生长的环境,我们让孩子们通过向家里的老人采访询问,来了解几十年前我们这里的环境,与现在的环境进行对比,写一写《我家乡的环境变化》。通过采访和对比,孩子们了解到,几十年前,我们这里有许多水塘,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每到夏天,孩子们就到塘里游泳。塘里有很多注鱼,还有小蚌和小虾呢。但是,现在我们的环境受到了污染,不仅水源越来越少,仅剩的几条小河或水坑里也是脏兮兮、臭烘烘的。我们又组织孩子们讨论,我们能如何、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呢?经过讨论,大家了解过了一些保护环境的办法,于是,我们又成文《多们怎样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倡议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假如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美化我们的环境,那么十年以后,我们的环境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画一画,写一写,写写我们所期望的,十年后我们家乡的环境吧。于是,孩子们又用心地画了起来,写了起来,《十年后,我的家乡有多美》。

7、创办手抄报、黑板报。【见附件18】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生活,激起孩子们更大的学习热情,我们在一些节日到来之际号召孩子们着手创办手抄报、黑板报。比如:植树节,孩子们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为主题来创办;三八妇女节,以“尊重妇女,关爱母亲”为主题创办;三月学雷锋,孩子们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创办了手抄报和黑板报;五一劳动节,孩子们创办“五一特刊”;母亲节,我们倡导孩子们以“孝”为中心创办手抄报;六月的地球日到来了,我们让孩子们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创办一期黑板报;十一国庆节,我们引导孩子们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创办一期手抄报„„手抄报的创办,大大提高了孩子们书写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不仅字写得更好了,文章也写得更棒了!

通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作文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变原来的“怕”写作,为“乐”写作,“爱”写作。“写作”成为孩子们的一项表达习惯。

(五)、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见附件19】

1、全面了解学困生,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家访,并结合其在学校的表现,制订具体教育方案。以下是两位学困生的基本情况:

高鹏杰,是一个性格内向沉稳的男学生。爱劳动,待人有礼貌,在家很听话,父母都认为是乖孩子,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原因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整天稀里糊涂过日子。

潘亚杰,是个受家长溺爱过度的男孩子,自己的生活琐事拖遢无序,上课经常走神,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学习不当一回事,还经常影响别人。

以上这俩学生虽然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意志力不强,长期成功的学习体验等等,因而在语文学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不能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在现实面前,我提醒自己:不能歧视这些暂时处于“后进”的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受教育者在,某些方面发展程度的不平衡,承认他们发展的差异性,针对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决定首先采取分步培养的教育措施,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发展其语文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我们借鉴了“暗示和自我暗示”的方法,首先,做思想动员,以争取他们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配合,初步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第一次召集开会伊始,两人有的惶惑,有的觉得新鲜,有的不置可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相同的疑问,即“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为什么偏偏选上我们呢?”为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我热情地肯定了接班以来,他们给我留下的良好印象,诚恳地表示希望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互相帮助,摸索出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师生共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学生们似乎都放下心来,而且还意外地了解到老师对他们印象不错的信息,又令他们感到些许的兴奋。也许是怕破坏了老师对他们的良好印象,也许是有些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学生们一扫初时那种“复杂”表情,开始洗耳恭听老师所讲的内容„„

一句句满怀信心热情洋溢的话语,使学生们深受感染。他们还从来未曾想到过自己在班级、学校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负有如此光荣之责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反过来用,对学生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自身的不断的积极的心理语言暗示,也能够促使他们渐渐消除“自卑”、“失败”的心理和情绪,树立起自信,朝着乐观、向上的方向发展。

②、课内外多关注他们,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记得一次语文课上,高鹏杰偷偷地举起了手,被我叫起发言并大加表扬后,我看见他的小脸上顿时洋溢着喜悦的表情,且整节课他频繁地举手发言。学习积极性明显比以前提高了。

③、不断给他们提供明确而是体的目标,我班的许多学困生缺乏学习的目标、整天昏昏沉沉,得过且过,针对这种情况,我逐个找他们谈话,并不断提供具体的目标,让他们跳一跳即可达到,如这次默字错了10个,争取下次8个,这次考75分下次考80分。

④、提到家访,学生们起初都比较惊慌,以为自己又犯了什么大错误,老师要上门去告状。高鹏杰甚至央求我说:“老师,能不能别去了?”学生家长们更是诚惶诚恐、坐立不安。待我讲明来意,并如数家珍似的把学生在校的一些好的表现告知家长时,他们即惊讶又高兴,表示非常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这样一个学习小组,坚决支持老师的工作,一定尽力督促帮助自己的孩子。等到再见到这些被家访的学生时,似乎一夜之间他们和我亲近了许多。以后的课上课下,他们的学习态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有的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有的作业整齐多了,有的课上爱举手发言了,有的甚至能主动找老师该错了。

与家长经常沟通,不要总是训斥孩子,应给予真诚的关爱,以往和家长谈话,我总是告之孩子的缺点,调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学生被家长一顿训斥后对学习反而更提不起兴趣,反抗心理强,因而现在的家访,我对孩子的优点比缺点说的效果较好。动员家长,同老师一起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学生战胜自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好语文的信心。

⑤、通过校讯通,坚持、经常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与学校工作配合。共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了反复,这很正常,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反复抓”,作为班主任,与家长经常联系,告诉他们这个现象的正常性,鼓励他们对孩子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地给孩子鼓励与帮助很重要:某些学困生在鼓励下虽然出现了明显的进步,然而好景不长,他又会故态重萌,实际上,这很正常,我们应调整好心态,耐心地坚持:“反复抓”。这样,孩子一定能够改变过来的。

3、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据了解,上述两名学习困难生以前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学习方法,更谈不上总结和运用了。于是我带领他们学习有关的资料,复习学过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再把所用方法按操作步骤进行记录,及时总结运用这些方法时的体会,吸取长处,屏弃不足,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活动程序。由此,同学们逐渐明白了,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好,是与他们善于总结和运用这种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适合自身特点、有自己 特色的学习方法。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次实践、多次反馈、多次调节、多次改进,才日益成为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的。通过进行思想动员、家校结合、读书等一系列工作,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初步显现出来。教师、学生及家长开始积极地互相配合,为良好习惯的培育创设了和谐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使学生逐渐树立起克服不良习惯、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以内部需要的方式推动自己的行动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就等于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我紧接着抓了学习计划的落实与学习方法的运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制定学习计划以后,同学们反映,和以前相比,学习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知道主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似乎知道劲儿往哪使了。

六、目前取得的成果【见附件20】

在研究中,课题组老师辅导的学生共3人次在各类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了作文,4人次的作文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共3篇论文和教育随笔发表在省市甚至国家级刊物;周慧萍、李晓燕老师被授予“孟州市教育质量奖优秀教师”、刘珍珠老师被评为“焦作市优秀班主任”,几位老师多次在获得教学成绩奖„„

经过培养,三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识字量已达到3000字左右,经过调查,一年内孩子们的阅读量最高已过120万字。就连平时比较薄弱的孩子,阅读量也达到60万字,这已经超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四年级学生所达到40万字的阅读量,现在读书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种享受。他们知识丰富,思路清晰,语言干练,见解独特,思维敏捷,与人交往得体大方。通过测试与评估,证明学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家长们也认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整个校园都洋溢着浓郁的和谐的氛围。学生们学习兴趣胞胀,学习积极性高昂,语文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管理与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七、问题与建议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认识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书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1月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 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广西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

养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蒙自市草坝镇中心学校

实验校 大落就小学

执笔人姓名

王丽青

联系电话

***

邮编 661101 E-mail 704905361@qq.com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界定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落后,家长意识淡薄。规范:规范姿势、规范笔画、规范笔顺。

书写能力:在长时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农村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养:指在小学三年级阶段通过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书写,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汉字,逐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和美观,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普遍不正确,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长此以往,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就会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一生。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少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只是平时偶尔提醒一下,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学校对写字教学也不重视。三年级是刚开始学习写钢笔字的阶段,要想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入门时的教学显得异常重要。因此,培养学生规范书写钢笔字的能力刻不容缓。正确、工整、认真地书写,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能体现出一个 2 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在日后的学习、就业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检测中,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加上现在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字写得不好看的小学生已经占现在的多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课题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全面提高并规范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良好的写姿:头正、身平、臂开、脚平。良好的握笔姿势:掌虚、指实;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桌距离一拳。规范内容:基本笔画规范、笔顺规范、结构规范等。心意纯静、专心致志。)(2)通过对正确书写习惯的研究,发现和总结一套有经验的方法。

课题预期目标:

(1)提高学生书写兴趣和规范书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整体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2)参加研究的教师科研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有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在校级以上交流或发表。

4、本课题参加的实验为三年级,共2个实验班,一共80人,老师7 3 人,实验起止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历时2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3、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规范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作业量过多,学生忙于赶作业,无暇顾及书写质量,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的方法。(2)小学生书写能力培养的好途径。

(3)矫正小学生错误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结构的书写要求。

2、课题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书写能力的培养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

(2)层次性原则:在进行书写能力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3)循序渐进原则:书写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激励性原则:研究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正强化”理论,鼓励并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个案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平时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数量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3)调查分析法。对学生书写能力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应的调查结果分析。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依据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4、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陆春桃

(负责课题统筹、规划、计划、管理)

副组长:李繁春

雷国华

王丽青

陆秀琼(负责课题试验的具体 5 实施和研究)

资料小组:课题组其他成员(负责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校本教材资料整理等)(2)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学校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对书法热爱和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每周三下午课后,进行训练、辅导、评讲。这样,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这部分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字能力。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书写作品对比展示、讲故事、编儿歌和顺口溜、赏析名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写一手好汉字的愿望和兴趣,培养“提笔即练字”和认真书写的意识。

(3)教师示范指导,引领学生提高写字能力,快速掌握写字的要领与方法

教师通过正确、专业的示范,为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字作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要求教师写规范字,能用钢笔进行范写。不仅是写字课上的例字范写,还有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都要做到字迹清楚、正确、工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十分标准的写字姿势。教师加强平时作业书写的要求、指导,进行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5—10分钟练字,每天写好3个字; 而且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专门的写字课,进行写字指导、练习和交流。

教师用儿歌、顺口溜,榜样激励等方法,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指导运笔技巧,培养学生按正确笔顺书写的习惯。

学生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需要反复的练习,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通过教师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学生能掌握写字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写字能力。(4)利用各种比赛,促进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学校课题组结合“明德儿童创意智能竞赛”“草坝中心学校书法比赛”等活动,相应地开展了各类书法大赛,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写字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这些“写字舞台”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字能力,展示写字成果,激发全校学生的写字热情,促进学生以“榜样”为力量,努力写字,刻苦练字,人人都写一手好字。

(5)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书写修养,深入开展写字教研

学校加大写字教学的研究力度,定期开展写字研讨课教研活动。老师积极认真参加书法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比如:学校在每学期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三字”比赛,师生同台书法展示等。

(6)注重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寻求有效策略

我们在三年级两个班中挑选了10名学生开展实验。课题试验以 问卷调查为主,每班老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试验对象,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各试验老师按要求进行分析、记录和指导。课题组定期进行交流、汇报,以及讨论相关策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报告。在总结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及到整个试验班。试验研究不仅纠正了个案中的学生的不良书写行为,也促进了其他同学努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取得较好的效果。(7)家校合作,促进良好书写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

我们采用了家校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校内外墙报、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从自己做起,做好榜样,耐心指导小孩的作业书写;对小孩作业的书写进行监督和指导;大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相关的作业书写评价活动。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1、课题研究成果

(1)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了汉字各种笔画、笔顺、结构的书写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观的汉字。很多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类书法比赛中成绩喜人。(2)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研究实践,我校涌现了一批肯钻研,积极投身书法教学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几乎全部教师都有能力承担班级硬笔书写的教学。教师有多篇书法教学论文、案例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多位教师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涌现了一批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老 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种风气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3)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①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学生学习了书法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书写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②在教学中充分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③注重文化涵量,多形式多角度增加课外知识,把写字训练整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强化执笔和坐姿训练,预防近视眼和保障身体健美,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

④学校通过大面积张挂学生的书写作品,开展班级书写比赛、书写之星评选等活动,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大地提高我校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效果显著,使学生受益、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学生不仅写字有了明显进步,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2、课题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 观的汉字。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思考与展望

经过二年的深入研究,对于《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个课题,我们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巧,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而应该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逐渐完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方斐卿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3)《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 杨献荣 著(4)小学语文教学网

(5)《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草坝镇大落就小学课题组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养成教育体系整体构建与区域性推进策略研究”之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宁乡县实验区

实验校 宁乡县坝塘镇中心小学

课题组名称 坝塘镇中心小学养成教育课题组 执笔人姓名

童智星

联系电话

1527489835

5邮编 410618 E-mail 282639491@qq.com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界定

良好:令人满意;好。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指在小学阶段通过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书写,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汉字,逐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和美观,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普遍不正确,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长此以往,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就会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一生。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少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只是平时偶尔提醒一下,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刻不容缓。正确、工整、认真地书写,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在日后的学习、就业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检测中,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加上现在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字写得不好看的小学生已经占现在的多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课题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良好的写姿:头正、身平、臂开、脚平。良好的握笔姿势:掌虚、指实;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桌距离一拳。心意纯静、专心致志。)

(2)通过对正确书写习惯的研究,发现和总结一套有经验的方法。

课题预期目标:

(1)提高学生书写兴趣和认真书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整体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2)参加研究的教师科研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有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在校级以上交流或发表。

4、本课题参加的实验为1-6年级,共12个实验班,一共549人,老师25人,实验起止时间为2011年4月-2013年11月,历时3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重视对学 3 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3、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作业量过多,学生忙于赶作业,无暇顾及书写质量,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2)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途径。(3)矫正小学生错误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2、课题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书写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

(2)层次性原则:在进行书写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3)循序渐进原则:书写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激励性原则:研究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正强化”理论,鼓励并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5)一致性原则: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价值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其在研究过程中保持行动的一致性。教师、家长、社会团结协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个案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平时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数量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3)调查分析法。二、四、六年级学生书写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应的调查结果分析。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寻求有效的训练策略,不断研究相关案例,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个案研究法、行为训练法、自我调控法、档案记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依据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4、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杨志娟

(负责课题统筹、规划、计划、管理)

副组长:童智星

王伟红

周小丽(负责课题试验的具体实施和研究)

资料小组:各班主任(负责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校本教材资料整理等)(2)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学校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对书法热爱和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每周三下午课后,进行训练、辅导、评讲。这样,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这部分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字能力。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书写作品对比展示、讲故事、编儿歌和顺口溜、赏析名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写一手好汉字的愿望和兴趣,培养“提笔即练字”和认真书写的意识。

(3)教师示范指导,引领学生提高写字能力,快速掌握写字的要领与方法

教师通过正确、专业的示范,为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字作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要求教师写规范字,能用铅笔、钢笔、毛笔、粉笔等进行范写。不仅是写字课上的例字范写,还有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6 都要做到字迹清楚、正确、工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十分标准的写字姿势。教师加强平时作业书写的要求、指导,进行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5—10分钟练字,每天写好3个字;而且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专门的写字课,进行写字指导、练习和交流。

教师用儿歌、顺口溜,榜样激励等方法,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指导运笔技巧,培养学生按正确笔顺书写的习惯。

学生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需要反复的练习,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通过教师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学生能掌握写字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写字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4)利用各种比赛,促进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学校课题组结合“书法经典规范汉字大赛”“宁乡县书法比赛”等活动,相应地开展了各类书法大赛,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写字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这些“写字舞台”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字能力,展示写字成果,激发全校学生的写字热情,促进学生以“榜样”为力量,努力写字,刻苦练字,人人都写一手好字。

(5)少先队开展多形式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兴趣

少先队采取了多种评价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如网 络平台、学校公共展示区域、各班课室墙报展示区等;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评比和写字能手评比等,如:硬笔书法比赛、毛笔字书写比赛、优秀作业展览等活动、学生手抄报比赛。学校涌现了一批批“书写之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的积极性。(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围绕书写训练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达到使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比如说“我的作业我负责”、“坐的艺术”、“让作业更富有情趣”、“比比谁最不会写错别字”、“谁的作业最清楚”、“比比谁的字漂亮”、“抓俘虏,看看谁的错字多”、“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有的老师利用班会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有的老师通过开展《走进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对书法的认识。我们还通过“学科作业标兵”、“书写小能手”、“一周作业之星”等评比,唤醒并树立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使孩子由“要我”成长,转变为“我要”成长,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更多的孩子注重规范的、美观的作业书写。同时,我们还利用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和便利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参观名家书法作品,使他们在懂得什么样的字更美观的同时,获得艺术享受、受到陶冶熏陶;还邀请一些知名的书法家与孩子们交流写字心得,谈谈书法趣事,达到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目的。(7)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书写修养,深入开展写字教研 学校加大写字教学的研究力度,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书写要求,并定期开展写字研讨课教研活动。老师积极认真参加书法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比如:学校在每学期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三字”比赛,师生同台书法展示等。(8)制定标准和要求,引导学生重视作业的书写

我们制定了作业书写的“三个度”和语、数、英三科的作业书写评价标准,以具体的目标和评价来要求学生从坐姿、执笔姿势做起,认真对待作业的书写,按照每一科的书写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作业书写能力,达到各科的书写要求,并争取成为“书写小能手”。课题组成员通过观察、研究活动,总结出一些经验,设计成校本教材,以文本形式开展书写习惯的教育。(9)注重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寻求有效策略

我们在二、四、六年级选取了100名学生开展实验。课题试验以问卷调查为主,每班老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试验对象,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各试验老师按要求进行分析、记录和指导。课题组定期进行交流、汇报,以及讨论相关策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报告。在总结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及到整个试验班。试验研究不仅纠正了个案中的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也促进了其他同学努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取得较好的效果。(10)家校合作,促进良好书写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

我们采用了家校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校内外墙报、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从思想上 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从自己做起,做好榜样,耐心指导小孩的作业书写;对小孩作业的书写进行监督和指导;大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相关的作业书写评价活动。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1、课题研究成果

(1)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了汉字各种笔画、笔顺、结构的书写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观的汉字。很多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类书法比赛中成绩喜人。

(2)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研究实践,我校涌现了一批肯钻研,积极投身书法教学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实践期间,有近10位老师的软笔、硬笔水平突出,参与了书法兴趣小组的辅导。几乎全部教师都有能力承担班级硬笔书写的教学。教师有多篇书法教学论文、案例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多位教师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涌现了一批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种风气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3)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①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学生学习了书法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书写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②在教学中充分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其 它学科的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③注重文化涵量,多形式多角度增加课外知识,把写字训练整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强化执笔和坐姿训练,预防近视眼和保障身体健美,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从我校每年期末统考的好成绩来看,学生成绩跃居全镇先进行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成绩不断进步。

④学校通过大面积张挂学生的书写作品,开展班级书写比赛、书写之星评选等活动,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大地提高我校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效果显著,使学生受益、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学生不仅写字有了明显进步,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学校的学生文明礼貌守纪律、勤奋好学求上进,学生文明率一直保持100%。几年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率均超过了99%,综合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2、课题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观的汉字。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思考与展望

经过三年的深入研究,对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个课题,我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巧,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而应该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我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同时,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逐渐完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方斐卿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3)《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 杨献荣 著(4)小学语文教学网

(5)《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坝塘中心小学养成教育课题组

第四篇: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汪春华

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

2013年6月3日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引言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文思,启人心智;可以积淀学养,激发思考,指点迷津;还可以润泽心灵,陶冶情操,构筑精彩人生。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喝的阅读阶段。所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或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如父母不爱读书,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不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社会影响对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影响也很大,许多孩子不爱读书,喜欢看电视、打游戏等,再加上适合儿童阅读作品也太少,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便成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大问题。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

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

3、学校现阶段的情况

我们学校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大多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和人性的闪光。阅读习惯和阅读量不够理想:学生家庭状况较差,外出打工的居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大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游戏等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阅读消费较少:纵观我校现在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玩具、零食等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也就成了我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4、课题研究的目的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爱积累、会运用交流的习惯;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方法及经验。

(1)、分年段开展研究:

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主动阅读。

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

(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

提升。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2)、我国著名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

(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4)、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1、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在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开展多样性的主题阅读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学校三合一资源,开拓多种活动途径,开展多方面、多角度、多种类的课题研究活动,提高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立足课堂,通过“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教会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爱积累”、“会交流运用”等阅读习惯

A、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B、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

C、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D、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E、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F、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

2、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

3、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实验的阅读习惯情况。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还有对比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二)研究过程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具体的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

(1)、明确本校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形成课题方案,报上级申请立项。

(2)、建立课题组。

(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该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对我校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等现状实施有效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申报;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建立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开展工作研讨,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鼓足实验教师研究信心。

首先,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

认真对本校学生从课内外阅读兴趣、范围、速度、方法,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量,图书室借书及写读书笔记情况,课外阅读能力及收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出当前学生课内外

读存在的普遍问题: 有关学生的信息。

①、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从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看,实验班只有56%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44%的学生课外仅沉迷于看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

②、学生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在学生心目中,课外书就是作文书、连环画之类的书籍,阅读范围单一而狭窄。

③、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从调查结果得出,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坚持少量的课外阅读,且每次阅读量从未超过1000字,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④、学校图书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借阅率仅有30% ⑤、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有关家长的信息。

①、40%的家长认识上不到位,从来没有思考过学生的阅读情况。

②、50%的家长行动上不支持,都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

③、85%的家长影响力不够,因为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有关教师的信息。

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其次,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第三,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及课外阅读指导能力,我们加强理论、实践及操作方法的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知识,教育科研系列培训内容;学习有关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指导相关的各级各类文献资料;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课内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等。使准备阶段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4月)

(1)、举行开题仪式,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2)、收集信息,归纳整理。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3)、针对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围绕课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培养的途径,形成教学典型案例。

(4)、阶段性成果展示,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

(5)、深入实验班级调研,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推进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具体过程及措施如下:

(1)、加强宣传与引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观念支配行动,态度决定高度。在推进课题开展的进程中,促进老师及家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文观、质量观、人才观,提高对孩子读书意义的认识是关键,是本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①、提高家长认识。

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为了让家长明白阅读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帮助,我们采用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发展观,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阅读,为孩子阅读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开辟绿色通道,并尽可能地提供正确的指导。我们的做法有:

一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阅读的好处,让家长懂得阅读就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孩子成绩的基础,是孩子成长的支柱,腾飞的翅膀。

二是走访学生家庭,帮助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安宁的读书环境。三是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了解班级中成绩优秀学生的阅读水平,用优秀学生现身说法,改变家长传统落后的成才观。

四是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亲子共读,评选优秀读书心得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参与阅读,为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

首先,“亲子共读”活动是促进亲子间交流的有效方式。“亲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手段,一种生活方式,更可以谈的上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受益匪浅。在亲子阅读中进一步加深亲子关系,体会亲子阅读的情感乐趣,而且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在与孩子共同阅读中,使家长逐渐体会到与孩子一起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亲子共读”活动是阅读习惯养成的载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我校以“亲子共读”活动作为训练的一种手段,以“小手拉大手”的家庭模式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读书会、亲子共读等活动使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不仅吸引着全校师生的投入,也吸引着广大家长的热情参与。亲子共读活动成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②、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养成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带领学生围绕一本教材反复学习,反复训练,反复咀嚼。这种机械重复的训练,使学生读课文味同嚼蜡,体会不到文字的美妙与灵动,感受不到生命成长的律动。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语文素养,关注人的成长,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厚实积累,增强底蕴和后劲,为了人一生的发展。

为了引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质量观和阅读观,我们大力加强学习和培训。

一是参加活动,学习课题相关资料; 二是组织讨论,学习《课程标准》; 三是自主学习,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

通过学习和讨论,课题组的老师们渐渐达成了共识:关注阅读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老师们积极主动地踏上了指导学生阅读的研究之路

(2)立足课堂教学,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介,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联的读物内容,也可以常常利用课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做法使人体会到,应用“兴趣”和“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去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愿望,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要求教师在学期初计划中拟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后反思小结。通过阅读指导课,真正把学生引入阅读的殿堂。我们的阅读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内容,各班级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年龄特点,兴趣要求,选择不同的内容,创造自己的阅读课课型。比如,内容有:听故事,赏美文,说名著,谈体会,演角色,评人物,写心得,比阅读书目等等;课型有:阅读动员课,演讲比赛课,网络读书课,诗词朗诵会,图书拍卖会,班级读书会等等。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培养了兴趣,获得了方法,养成了习惯,提高了能力,尝到了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品尝了失败,体验了成功,经历了精彩,心中涌动着创造的激情,行动的豪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运用生

动形象的语言简介,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联的读物内容,也可以常常利用课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做法使人体会到,应用“兴趣”和“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去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愿望,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采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才会将学生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只有帮学生学会寻找课外阅读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信息,产生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此,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①、举行师生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根据小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进行阅读比赛活动。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然后开展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充满了激情,特别是教师在“PK”中输给了学生,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此项活动开展后,学生们书包里的课外书籍日渐多了起来。《少年百科知识》有之,关于习作的,科技的,军事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等各种书籍也有之,不少学生还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也带到学校来了。学生们相互交换阅读,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学生坐得住了、静得下心来看书了。学生在家里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因此,还有不少家长打来电话询问老师给他们的孩子施了什么魔法,主研教师也不知不觉陪同学生阅读了十多本书。现在,自觉看课外书已成为实验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次,师生比赛词句积累:教师每天必须带头说出至少三个以上成语,而且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学生只要每人每天能说出一个就不算输。一段时间过去了,“栩栩如生”等华丽的词句常常从学生平常的交流中脱口而出且用得恰如其分。最后,师生还比赛积累好句好段:教师每天必须带头积累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一句名言警句达到背诵,学生每天积累一段好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检测学生阅读的“质”。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一个个精美的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阅读的足迹,当他们再次翻阅自己的劳动果实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显得那么满足。学生习作中渐渐增加了许多好词佳句,写作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主研教师也学

到了许多东西,很多是教师以前闻所未闻的。如今在实验班级里师生共读已形成制度。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师生都已达成共识。

②、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是影响他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基于学校图书资源浪费现象,教师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带领学生选择书目,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班级建立了学生拥有图书目录(可随时添加新书目录),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儿童读物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③、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利用学生从众、向上的心理,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杜甫、鲁迅、巴金、郭沫若、毛泽东等还有如学生身边典型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典型的读书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强烈兴趣,从而主动去课外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

④、设置故事悬念,借助“故事迁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偶尔间撷取故事中的精形片段抛给学生,或开头,或结尾,然后将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刺激、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津津乐听之际,嘎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要想知晓其间精彩,请阅“某某”书籍。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便是迫不及待地找到相关读物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故事的另一部分,从而阅读整本书。

⑤、借助课本延伸,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借助课本延伸,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课外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让 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抓住课内指导,延伸课外阅读效果斐然。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本课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与本课相关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读,还可以寻找同一题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对照读。

⑥、发扬自主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内外阅读中老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读物(当然所选择的书本要求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自由阅读,自由笔记,自我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喜好,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理论,又有力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了课外阅读。通过学生多读书,以外促内,既培养创新能力,又提高其语文素养,既让这部分学生阅读兴趣倍增,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⑦、利用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 :剪贴展览。教师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摘抄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每次成果展示,都给学生平添了无穷的兴趣。

一年来,学校开展的大型阅读活动有:“营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品读经典 精彩一夏”读书活动,古诗词诵读测评活动。班级读书活动更是异彩纷呈,如:学生佳作欣赏,演讲竞赛,阅读小报展示,优秀诗文诵读竞赛,优美片段摘记汇展,优秀读书笔记展,优秀日记展等等。

(4)多种渠道筹措图书,解决书源。

学校学生无法较好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便是缺少图书,学校现有的一些图书也早已破旧,过时,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阅读期待。孩子们的家庭藏书也极为有限,且缺少科学性,在缺少教育学思想的父母的指导下,这些书并不是孩子们当前最合适阅读的。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克服困难,筹措图书,解决书源,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当务之急。我们的做法有:

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各班级通过开展“献几本看百本”师生共建活动有效

地充实了班级图书;

二是通过开展“好书交换站”、“好书换着看”,“图书拍卖会”等活动,增大孩子们的阅读量;

三是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学校积极与外界联系,争取有条件的学校、社会团体理解支持我校的实际困难并给予帮助;

四是克服困难自筹资金,为师生购置新书。(5)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①、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②、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校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

(6)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激励阅读活动深入发展。

阅读的深层次发展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被动走向主动,从需要引导走向自觉行为,从偶尔为之走向长期坚持,从浅层次阅读走向深层次品读,从读书走向写作。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阅读层次,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和优秀的阅读品质,学校着眼于通过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激励学生走向深入阅读。

一是评选“小小读书迷”,介绍小书迷们的读书内容,读书数量,读书习惯,读书品质,为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

二是评选优秀日记集,从评定日记集的篇数,内容,质量上规范引导学生将读写结合起来;

三是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从书写,文面,内容,数量,质量等方面评出优秀读书笔记后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克服只为“猎奇”的“懒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是开展“品读经典”读书心得征文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书籍,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勤奋读书,专注思考的优秀阅读品质。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3)、课题成果展示。

三、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一)、营造了阅读氛围,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数据表明:学生“读书兴趣”的变化显著。课题研究前只有54%的学生喜欢读书,数据反映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较低,甚至有学生害怕阅读。通过培养训练,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度提高到89%,同时家庭读书的氛围浓了。虽然平时很多孩子的父母并不在家,但知道读书好处的孩子们会常常与父母沟通,说一些学校里的事,要求爸妈为他们买书回来。有的孩子还因此克服了乱花钱的不良习惯,把父母给的买零食的钱,买玩具的钱省下来买书读。放假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了亲子读书系列活动,营造了亲子共读的良好氛围。通过读书让家长和学生都静下心来,学会了以书为友,一起享受阅读的愉悦,收获人生的精彩。对于一些有文化的父母我们更是争取他们正确看待孩子们的阅读,关注孩子们的阅读。学校请他们到学校来,走进课堂听课,与教师沟通,学习帮助孩子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营造家庭的氛围,如何为孩子布置书房,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都提升很快,阅读兴趣浓厚。

校园读书氛围浓了。班级图书角的创建,为孩子读书提供了方便,课余时间,午休时间,孩子们不再追逐打闹,愿意静静地做在课桌前读书。学校阅览室的建立,让孩子们在阅读课上有了读书的好去处。在这里,师生共读,徜徉书海,心灵得到滋养,品性得到涵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读书时的美好画卷,美丽容颜。他们或坐,或蹲,或伏案,或两人共读,或一人独品,亦或师生互品,无不沉浸其中,专注有恒。

(二)、学生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

问卷调查显示:原来喜欢读科技、名人传记、名著等有益书籍的仅占22%,通过指导和培养,现在的读有益书籍的达到81%,可见,学生已经从迷恋动漫作品转向阅读有利身心健康的读物,养成了“读好书”的好习惯。

(三)、学生养成“爱积累”与“会交流运用”的习惯。

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方法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实验后,能养成“爱积累”与“会交流运用”习惯的学生分别从30.4%上升到53%,从47%上升到68%。学生已养成“爱积累”、“会交流运用“的阅读习惯。

(四)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课内外阅读,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培养,教师必需自己要先读起来,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示范引导,树立读书的榜样;更重要的在于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熟悉学生的阅读读本,提高自身阅读指导能力。

课题组的老师对此都有深切的体会,他们在阅读方面身先士卒,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他们把阅读的感受、读后的心得、教学的经验写成文字,与大家共享。据不完全统计,教师共写论文50多篇,老师们的教学专业水平也在阅读中提高。

(五)丰富了学校藏书,探索出一套图书借阅机制。

一年来课题的开展,学校图书逐步走向丰富。一是各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各班开展的献几本看百本,图书拍卖会等活动充实了班级图书架,各班级能有百余本书轮流传阅,并随时有所补充和更新。二是学校图书室得到了外界的援助。一年来,共得到包括市教研室,各兄弟学校,热心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图书达两万余册。三是自购图书。

有了图书,如何有效、有序、充分地发挥图书应有的作用,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建立了学校图书借阅制度,安排了兼职图书管理员。每周五下午为各班级轮流借书时间。学校建有学生阅览室一间,每天向学生开放。在课程表中,专门设有一节阅读指导课,教师或安排学生在教室上阅读指导课,或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读书。

(六)积累了开展阅读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阅读活动是推动学生保持长久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激励学生向纵

深发展的强大推动器。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阅读小报展示,优美片段摘记汇展,优秀读书笔记展,优秀日记展,让孩子们每天都憧憬读书,享受读书。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推进活动,一步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

(七)创新了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阅读指导课是学生在大量感性阅读的基础上提升阅读水平,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和持久的读书兴趣,学会优秀读书品质的重要环节。我们课题组非常重视在阅读课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重视开创不同类型的阅读指导课类型。

汇总归纳,我们大体有这样一些课型:(1)读物推荐课。(2)读书方法指导课。(3)读后叙述课。(4)读物交流课。(5)读书笔记辅导课。(6)读书主题活动课。如:演讲比赛、诗词朗诵会等等。(7)阅读动员课。(8)读书欣赏课。

四、课题讨论与分析

经研究,我们就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有效性的策略达成了诸多共识,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又有科学性、合理性,面对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倍感欣喜和激动。课题开展之后,实验学生的进步有目共睹,课题组教师的成长历历在目,我们的教科研水平在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也有一些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1、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2、如何将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推广,让所有的班级所有学生都读起来,让课题成果发挥更大效用。

3、有些经验和做法只存在于个别教师的认识和行为中,如何进行规范、完善和引导,成为学校的推进阅读的策略。

4、如何推进教师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手册》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例谈》《教育评论》,2000年第5

4、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5、曹忠华:《让“培养习惯”成为教师的课堂自觉》,2009年12期

6、刘颂堂 《.创新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7、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 教育科研,2006(05):21

8、《语文课程标准》

9、《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洛南县洛源镇腰庄小学

刘先荣

在积极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以生为本”的观念已放到课改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为学生的生命打上亮丽的底色?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针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影响的因素,课题组各成员在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等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体验到师生感情和谐、善于用好文本、语文课堂自主、评价富有激励性、语文活动开放等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积极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放到课改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成长的快乐?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遗憾的是,课标改了,教材改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教师对如何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在教学形式上不断翻新,有时搞得热热闹闹,有时搞得高深莫测,结果语文课不像语文课,倒成了“花里胡哨”、“花拳绣腿”,失去了儿童本位、语文本色、课堂本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我们的课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状况而提出。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课题主要在本校三和六年级进行,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总结归纳创新等方法进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多种方法研究,找出“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多角度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轨道,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都学有所得,逐渐做到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四、研究过程:

本选题研究的周期及结题时间共需六个月,分三大步骤:从2013年4月起至2013年12月底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13年4月一2013年5月),主要内容是制定课题的实验方案和实施方案,申报课题和论证课题。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00年12月)首先,在学生和教师中展开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对哪些内容感到生疏又难于学习、记忆,并感到枯燥难学。根据调查得知,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回答的正确率较高,而语文测试题正确率只有41.6%。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语文,但同时又觉得它枯燥。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而难理解、归纳和总结。所以出现临考前“抱佛脚”,而平时对语文不太重视的现象。但81.3%的学生希望老师用讲故事、用课件、用幽默的语言来上课。

第二,探讨能令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发掘教材的美

语文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语言都很规范、朴实、优美,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即使低年级的词串识字编得也很有情趣美、意境美。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灵活处理教材

传统教法都是谈论如何教好教科书,不是谈“用好”“用活”教科书、为教学服务,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非常重要。如:第二册《学打电话》,教材中只有短短的两行字:“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课题组成员张生梅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打开思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拓展和延伸,引入了祝贺老师生日、祝贺同学生日,模拟情境表演以及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等,由此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材的丰富性,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自主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的真

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语文学习的激情。

(1)引而不发,激疑燃趣。

学新课时,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多装些问号。如学习《拉萨的天空》一课,揭题时,可以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头脑里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拉萨的天空?”老师在题目下画下一个问号。还有的学生问:“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如湛蓝、神往等,教师先不作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联系上下文去揣摩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

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

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Powerpoint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

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

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有9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学习中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如: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

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们采用了:情景评价(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夸赞评价、幽默评价等。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

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

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

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

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5、开放语文活动空间,巩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语文活动。

①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互查作业,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②开展学生百家小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③定期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给学生搭起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表达读书感受的机会,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开设“谈天说地”课。“谈天说地”课,内容天南地北,包罗万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从

而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习作动机,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⑤开展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沐浴醇厚的传统文化。诵读兴趣的培养与巩固,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诵读才能展示,小组擂台赛,古诗童谣传唱,古诗积累本展览,师生对抗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在组织郊游时,也把古诗诵读作为在郊外游戏的活动内容之一。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语文活动。

①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多做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的信息资源。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棕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作业,如给爷爷、奶奶读报、写信等,鼓励学生与家长以及邻居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走遍中国”等一些电视节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晨会课“谈天说地”栏目中与同学交流。

②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思维的成果。学了《特殊的葬礼》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们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教者有心,学者有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能较好地适应不

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13.10年——2013.11年)主要是完成文字材料的编写、整理、总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表现等,完成结题的工作。

此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切合实际。在该选题实施的三个步骤中,写出了多篇论文和实验报告,即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参加者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各类文献资料,阅读相关理论专著,学习中外名师经验指导研究工作。

2、教育调查法。

①学生调查:通过学生座谈进行个别调查,用问卷形式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兴趣范围、学习能力以及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②教师调查:与教师座谈、讨论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实施方案。

③教育观察法:留心观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的差异。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唤醒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研究成果

1、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态度

和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

低年级课题组成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识字资源,拓宽识字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课题组成员在阅读积累及习作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校园内还涌现了一大批 “读书之星”、“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作家”学生近两年来发表的上百篇习作即将编册成书。

2、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按照研究目标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大家互相交流探究,上了多节优质公开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资料。在这几年中,有2名教师被评为洛源镇骨干教师,1名被评为洛南县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成长为校级骨干教师。有数篇论文在县、省、市级以上发表获奖。

3、增强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本课题组成员,涉及到各个年级,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多次由教研组牵头,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请中心校领导给予指导,教师的研究热情很高,边学边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七、问题与启示:

1、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关注的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这与新课标提倡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更新理念,寻找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有效促进了新课标的全面实施。

2、通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我们得到了许多启发,同时也引起了深深思考:兴趣是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束火炬,它可以照亮学生心扉,打开他们知识宝库乃至人生的大门。可是,这束火炬能燃烧多久?它的能量有多大?已经激发的兴趣会不会转瞬即逝?又该如何保持下来,并最终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长期的内在人生需求呢?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关注的话题。我们深知语文教育任重道远,仅做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将继续努力,让语文为学生的生命打上亮丽的底色。

3、工作时间紧,查阅资料难。既要上课,又要研究课题,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与科研,使两者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手段,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我们以后去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洛南县洛源镇腰庄小学

刘先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

培养

语文

兴趣

激发

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足见,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习兴趣,并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杜威则提出了“兴趣中心论”。因此,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必须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以乐激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洛克说:“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最大秘诀之一。”对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内外都开展不同形式的语文游戏活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一次语文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成语接龙游戏,又出了一个以“春”为中心缀词句的活动,学生从“春风”“春雨”一直到“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江春水向东流”,思维空前活跃,在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的娱乐活动中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兴趣与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有所发现,进行质疑,当学生感到自己能提出疑问并得到教师首肯,就会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前,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课上,用问题来激发兴趣。但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中,防止问题太难太深,使学生无从考虑,望而生畏,反而减低了兴趣,但也不能太易太浅,不用思考就唾手可得,没有了成功的刺激性,也会丧失兴趣。

三、用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

创设成功机遇,用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赏识教育思想时时、事事、处处的针对每一个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每人都能够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多夸奖学生一篇精彩的作文,一手出色的书写,一口漂亮的普通话,一个奇妙的构思,甚至是一句出色的语言。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课堂教学中,注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使他们能在发现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产生愉快心情。课后作业最好也能体现出不同层次,使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师再尽量给予鼓励性评价,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功的喜悦心情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以活激趣,从教法的“活”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活”。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课,让学生一上课就充满兴趣。教师的导入,不仅要有风趣的语言,而且要有饱满的激情,要

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时刻保持愉悦的心境,一走进教室,就要进入角色,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教法“活”。即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应经常变换教学模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设定的内容,排定的次序,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更教学内容,或独具匠心重新安排部分次序。

(三)手段“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为了使信息传递的更有效,教师一般采用讲课、讨论、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度使用幻灯、投影、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录像、网络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陶冶,能够较大的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以人格魅力激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首先,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因为只有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只能学生对教师信任了,教师所上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听,才能在教与学的结合中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要时刻充满活力和自信,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一种向上的力量,用这种力量去感染学生、鼓舞学生。

最后,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教学中

融会贯通,才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适时引导,妥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信,才能对教师所教科目兴趣不减。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洛源镇腰庄小学 薛念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兴趣是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得到满足,并常常在满足之后很快地消失。而兴趣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一旦得到满足,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浓厚。而语文是最基础的课程,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小学生学习语文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语文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上不作计较。比如,我所带人五年级语文,刚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差,经过半学期的培养终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情景导入,唤起兴趣

教师要研究教材,找好切入点,独运匠心,创设亲切、快乐、有趣、启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

制造悬念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好处。我在教《赠汪伦》这首古诗时,先介绍背景:“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所写,赠给他的好朋友汪伦的。说起李白,可真是大名鼎鼎,可是他上过一次当。”孩子们眼睛瞪得圆圆的,悬念已成。“这个骗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汪伦。”孩子们更奇了。接着,老师不紧不慢地述说汪伦怎样写信将李白“骗”至家乡,与李白结为好友的故事。这里,老师在介绍作者、34

写作背景和解释题意中借机造成悬念,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诗中寻求结果的迫切心情,推进了对诗意的理解深度。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说的乐其实讲的就是兴趣,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那么做起事来不知疲倦的去追求,去完成这项工作。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创设儿童喜欢的课堂情景,对培养儿童的语文兴趣有帮助。比如,我在教学《金蝉脱壳》时,先播放一段视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进行教学,教学效率非常高。再是《,莫高窟》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这样学生的思维更易生成智慧,使得课堂的对话更为有效。教师在网络中创设的情境,可以变阅读的“虚”为“实”,变教学的“静”为“动”,真正使课堂充满情趣。

三、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又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再如,我在教学《天火之谜》时,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天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四、探究问题,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非常强调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探究中成长。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探究能力更强。居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大胆实践。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推进,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

五、开展儿童喜欢的学习活动

小学生特别爱好活动,规规矩矩,一声不响地听课的时间不宜太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语文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六、体验愉悦,稳定兴趣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便能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我们应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这样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他们经常困难重重,一筹莫展,长此下去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循循善诱,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愉快而高效地学好语文。

七、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我尝试过,一句话评价,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如:你的作业真棒!我观察到学生的心情十分的愉悦,而且发现学生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

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到的,上面谈的是我的体会。但只要我们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究教学捷径,小学生的兴趣会有提高,语文的素养也会慢慢提高。

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洛源镇腰庄小学 薛念乐

[导读]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难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他们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

[摘要]老师要赏识学生,在老师眼中,学生应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各有特点,相信学困生能行,引导学困生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呵护下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摆脱困难,走向成功。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肯定会存在各种原因。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要赏识学困生,要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降低门槛,不断鼓励,放大亮点,创造机会,树立自信,巩固成果。下面我就学困生语文兴趣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困生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适时提问,然后,与他们一起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分析,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通过讨论交流,得到了合理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让优等生积极参与,还要多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感觉到同学们和教师都关心他,也能与优等生一起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让学困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参与学习,能

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二、降低门槛,引入殿堂。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难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他们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学习的殿堂。在教学中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类别,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优等尖子生作难题,中等生作较难的题,学困生作浅显的题。让学困生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他们的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锐,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断攀升,最终成为中等生或优等生。从而把学生引入了学习的殿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探究的精神,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不断鼓励,放大亮点。虽然学困生学习有困难,但不是的什么都有困难,什么都落后。学困生往往是体育的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充满青春,充满活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应该不算太难。难也要做,因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困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会在某一个时间或某是一个学科中取得成绩,尽管他们的成绩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还是要及时发现,并充分的肯定他们的成绩。扬长避短,大讲他们的长处,39

闭口不谈他们的短处,要不断鼓励,放大亮点,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在同学们的喝采声中,分享到取得成绩的喜悦,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是的良好氛围。教师和其他同学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学困生在这样的环境的激励下、影响下,就会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进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教育学困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爱心和狠心,老师承担的是爱心付出 应当适度,过分了就会成为溺爱,只会毁了学困生的前途。那么狠心呢,该批评时批评,绝不因为怕得罪学困生而一味宽容,学困生现在不明白,在将来的某一天终会明白的。

四、创造机会,树立自信。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到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这样,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

五、关爱宽容,巩固成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厮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对学生的爱。”如果老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有怎能因材施教,获得学困生的信赖而顺利开展教

学呢。学困生成长过程中犯错误在所难免,作为老师的态度,当然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宽容,但又不同于充当“和事佬”和“老好人”的角色,这种宽容能触及到学困生们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使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过错深感后悔,而且还准备将功补过„„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宽容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力比惩罚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力要强烈的多。将严爱和慈爱结合在一起,正如盐和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过量或是缺乏,都将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易事。当我们千方百计的使学困生的学习略有了一点兴趣时,我们绝不能放弃,要关爱宽容,及时巩固。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乘胜前进,帮助他们乘风破浪。我们可以让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哪怕是让他们只完成其中的十分之一;或者让他们去帮助比他们更学困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学困生的合作意识,又巩固了他们学习兴趣的成果。我们只有及时巩固培养的成果,一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学困生也许会终生爱上学习,终生受益。

总之,要使学困生不学困,或者发展成为“不学就困”,就必须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使学困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洛南县洛源镇腰庄小学:李康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新时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

的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

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

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

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

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47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总结)

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就会自主地学习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兴趣呢?依据我校教改的意见要:

1、先学后教。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目标的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暴露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启发点拨,或规范学生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学生疑惑问题,或纠正学生错误理解。

2、以学定教。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习规律,以科学学习方法为纲要,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素质得到充分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把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融合。

3、多学少教。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已经掌握或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要少教甚至不教;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必须教;学生对所学内容生疏,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的,要多教。

4、以学论教。课堂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做、说、想、学、感,从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成败,反思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了: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自主学习兴趣

1、让语文语言富有情感。语文是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例如有鼓励性评价用语:(1)你发言的声音真洪亮,同学们向他学习。(2)别紧张,老师知道你会说,慢慢想。(3)你能行,试试看好吗?(4)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5)他的回答真精彩,老师都情不自禁的给他鼓掌。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做到动手、动口和动脑三结合。

2、领略语文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语文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语文、摸到语文。

3、把游戏引入课堂。游戏这种愉快教学手段深受低年级学生和老师的欢迎。这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感知常常与具体形象思维融合在一起,且自我克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而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游戏引进课堂,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通过对问题先进行整合,再解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

2、感怀愉悦,各抒以见,提高效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开放时间空间,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思考,以动脑思考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语文现实”出发,寻找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就会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下载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14YB089 宁德市 “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第三期)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申报单位: 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 李......

    《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的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寺庄小学 丁艳侠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课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 研究总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 1.课程性质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执笔人:俞瑞芬 一、问题的提出 1、理论依据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如皋经济开发区柴湾小学课题组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时代的要求 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发家......

    小学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志芳执笔人:王志芳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