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03: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时代的要求

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每年春节一过,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家乡,这一走往往要到年底甚至几年才能返乡,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在课堂上不专心,各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同时,他们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留守儿童” 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特别是能否保证留守儿童正常学习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讨论的热点。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现实的需要

在我校,“留守儿童”占20%以上,超过了总人数的五分之一,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远比其他

学生更感到孤独,逆反心理更强,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更大的障碍,因此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乃至身心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了解了其他一些农村学校,发现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尤其是村小,“留守儿童”的情况更为突出。调查中我们还发现,3-6年级中的“留守儿童”所受影响较为明显,在调查中,教师们对这一群体的普遍评价是:不能主动、按计划学习,学习过程中不思考、不质疑,没有学生卫生,常违反纪律,常常成了各班里的问题生。而除了在学习和行为表现上的问题外,这些孩子在心理发育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和80多名3-6年级“留守儿童”的谈话中,有近60%的孩子感到孤独,有95%的孩子明显感到父母不在身边所带来的压力。比如开家长会、和同学发生争执、和监护人发生矛盾等,由此总被老师批评,并受到其他同学的轻视,使得他们的逆反心理极强。由于这一群体正呈扩大趋势,如果忽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不仅对这些孩子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且不能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关注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成长尤其令人担忧。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对于一些自制能力差的“留守儿童”,因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容易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刊和媒体更是

大规模地报道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国千万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关爱,这些“准孤儿”的成长状况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如何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从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着手,通过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教育部提出基础教育要城乡均衡发展,但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影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要因素,而此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关注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通识部分)》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也是现代课程理念。”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日益突出将直接影响这种现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中的实施,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发展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张正之提出了“发展教育——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的办学思想。这一办学思想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呼应了时代主题,体现了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没有父母督促的情况下,38.6%的留守儿童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54.5%的留守儿童大多数情况下能完成学习任务,4.5%的留守儿童偶尔会完成学习任务,只有2.4%的留守儿童不会完

成学习任务,但有70%左右的留守儿童不能持续地自觉学习。这表明留守儿童拥有一定的学习独立性和自觉性,但这种独立和自觉无法持久,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五)我校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存在的不足

我校地处成雅交界的浅丘山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存在以下不足: 1.留守儿童想学但不会学。对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来说,他们还是有学习的欲望,通过教师的思想教育,他们渴望提高自己的成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原有基础太差,无法跟上班上的其他同学,个别甚至连基础知识也无法理解和掌握,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本课题正是基于此提出培养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提高成绩和能力。

2.留守儿童不愿学。由于一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和儿童自己对学习的期望值都不高,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认为不读书以后同样可以打工挣钱。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采用科学的方法从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承担“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研究依据

(一)国家政策法规依据

《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留守儿童在学校总体表现不如父母均在家的孩子,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就必须加强留守儿童教育,使他们能享受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留守儿童占农村小学未成年人的大多数,对他们所表现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只有耐心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的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并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见,一个只有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迫切。2.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要求进一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性更要受到重视和关爱。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虽说对于现代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理论也许已经有些过时,但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灵魂和科学的方法。医生医治的是人的身体,教师医治的是人的灵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和一套科学的学习习惯,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也正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4.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须以优良素质为基础,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让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三)事实依据

通过网络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目前还没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比较全面的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形成一套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方面的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我校数百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

我校以前也在开展留守儿童的相关教育保护工作的研究,但这种

研究大部分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品德养成、亲情缺失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还不够规范、全面、具体,而在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我们提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题正是基于留守儿童的不会学、不愿学。

三、课题的界说

农村小学:泛指在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开设的小学,是经济、文化落后地方的小学。这里所说的农村小学是指处于成雅交界的浅丘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有很多留守儿童而且学习习惯有待改善的黑竹小学。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此是指因父母外出工作,不是由父母亲自监护的少年儿童。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家庭中出现一个特殊群体。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无法接受全面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课题中留守儿童指的是黑竹小学学区内的留守儿童。

学习习惯: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生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自己能长期使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它包括的内容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针对留守儿童,我们对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为: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培养: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本课题指以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所进行的长期的教育和训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是指处于成雅交界的浅丘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有很多留守儿童而且学习习惯有待改善的黑竹小学,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和训练,使留守儿童能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使留守儿童逐渐养成自己能长期使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将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进行提练总结,形成一套适合留守儿童较多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培养方法和操作模式。

四、研究的目标

(一)认识目标

认识进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二)实践目标

1.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了解当前我校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现状。

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根据所获数据资料分析造成当前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异常的各种因素。

3.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指出教师、家庭教育中不符合当代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

4.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探究适合农村地区小

学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5.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和总结。

(三)实效性目标

1.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提高方案,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提供参考,推动课改工作的实施。

五、研究内容

1.留守儿童目前学习、生活现状调查了解。

2.影响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教师、家庭教育中不符合当代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3.留守儿童主动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4.留守儿童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5.留守儿童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6.留守儿童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7.留守儿童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培养的策略。

六、研究的措施

1.了解当前我校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现状

在研究之初,我们将对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互动及教育实施情况、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的优劣势、留守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留守儿童对自我学习成绩的评价、留守儿童课余活动情况、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期望值、留守儿童自主学习情况、留守儿童自己学习习惯情况、教师评价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情况作全面的调查了解。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将对教师、学生,特别是学生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以期得到真实的、第一手的资料。

2.分析影响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找出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获得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后,课题组将组织专门人员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学校、家庭、社会在哪些方面影响了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并找出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策略的制定并付诸实践提供丰富的资料。3.探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1)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期望,为此,我们从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①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

为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学校硬件建设,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游园活动、野炊郊游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知识竞赛等,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②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建立并实施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活动,通过此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其次,实行代理家长制,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从留守儿童身边和网络等找优秀学生事迹,使每个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③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首先,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以此为载体,鼓励教师设计能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精品教案,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其次,开展好教学研讨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技艺都得到提高,能有效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孩子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④创建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每期至少撰写一万字以上读书笔记;其次,在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让留守儿童“近朱者赤”。(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是对学生及留守儿童的最起码的要求,通过科学的注意力训练可以让留守儿童形成专心致志的习惯。①复述性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看书5——15分钟(按孩子的年龄来控制时间),立即合上书,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复述”故事或教材内容。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复述”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②多米诺骨牌练习

多米诺骨牌训练其实是考验孩子能将单一的动作坚持多久的一个训练——将来,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所面临的所有学习科目都是多变、有趣、富有挑战习惯内的,遇到重复训练会不会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训练无论对心神的专

一、心神集中的持续时间,都是一个极好的练习,而把几十块甚至几百块骨牌瞬间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对训练的“单调”产生耐受性,只有最终有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单调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成语接龙,数学教学中以多步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机械式训练,让学生在体验枯燥的同时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③抗干扰练习

教师可以考虑在留守儿童的“注意力训练”空间中,放上“干扰源”,比如孩子在看书或作业时,可以稍稍打个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注意力焕散的现象,会有反复,但最终他的抗干扰能力会渐次上升,等孩子在无干扰环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

首先,教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意志品质教育,鼓励孩子们集中精神抗干扰;其次,在练习过程中要随时给予教育和指导。(3)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

①定时学习,要让留守儿童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

②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定理、定义、公式,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要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做好全面检查和重点指导,特别是做好问题留守儿童的督促检查,并发挥班队干部的作用进行互相监督。并通过各类宣传和评优专栏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树立学习的典型。

(4)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①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②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之间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补性;

③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5)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留守儿童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将通过听报告、看展览的形式,以科学道理、形象图片、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不良学习卫生习惯的坏处,再以自己的努力和家长、教师的指导帮其形成正确的学习卫生习惯。①用脑卫生

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视角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造成假性近视,甚至发展成真性近视。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都休息10分钟,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及时消除大脑和眼肌的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一旦学习热情上来了,就废寝忘食,有劳而无逸,得到一本好书,就一口气看上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学习起来,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寝,劳逸不结合,睡眠不定时。这种学习习惯,天长日久必将对身体产生负作用。

②用眼卫生

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畅。因此,躺着看书、看电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间稍长,眼睛就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严重时就会造成视力损伤。除了注意不要躺着看书之外,还应注意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有许多人喜欢躺着看书,感觉躺着看书舒服、不累,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躺着看书最容易疲劳、犯困。经常躺着看书,不仅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可能因为条件反射,引起习惯性失眠。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要有30厘米的距离,要经常做眼保健操

③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

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对思考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种习惯对睡眠和健康有不良影响。有的人什么事情想不通,就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结果往往是问题想通了,而睡意全无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一躺下就想问题。长此以往,便造成了习惯性失眠。晚上头一贴枕头就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不能自制。人脑的兴奋与抑制是一对矛盾,当兴奋占上风时,人就醒着,当抑制占上风时,人就睡了。俗语说“闭目养神”,其实闭目所养的神恰好可以保证你睡不着,使你的精神兴奋与抑制处于势均力敌状态,结果是一睁眼睛觉得困,一闭眼睛又兴奋。因此,切忌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

七、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前两个步骤是实践阶段,后两个步骤是反思阶段,通过对实践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计划。

2.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或称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留守儿童进行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用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是教育科研中普遍应用的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要及时地通过分析、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并反复地实践,以促进经验向理论发展。

八、研究周期和时间保证 研究周期:两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5——2007.6)

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进行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9——2009.1)

对原来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分析;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第三阶段:总结成果与结题阶段(2009.2——2009.9)

整理有关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进行研究鉴定。

九、预期成果

1.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中,通过调查研究、分析

整理,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造成习惯异常的因素和问题。

2.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中,通过科学细致的实践研究,探究出适合农村地区小学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措施。3.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中,通过科学的对比实验和总结,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提高方案,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提供参考,推动课改工作的实施,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成绩。

十、预期效果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我校所有留守儿童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留守儿童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学习。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我校每一位教师都自觉关心、爱护和教育留守儿童,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培养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边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特色。

第二篇:留守儿童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钓渭镇中心小学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并不断壮大。为此,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高度重视,都应用实际行动去研究和解决这一新问题。积极探讨教育方法和经验,让 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愉快地接受教育,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习惯 培养 关爱 携手

一.研究背景

钓渭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镇级普通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00人,其中留守儿童71人,大部分学生来自3公里以外的山区农村家庭。绝大多数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来养家糊口。把子女寄养在祖辈﹑父母亲友或远房亲戚家里。这部分孩子我们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人格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孩子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呵护照料,生活无规律,性格怪异,学习无人辅导督促。据调查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他们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留守儿童” 现象自然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此问 题。鉴于此,我校便议出了新课题——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

留守学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长。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引导留守儿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己的自觉化行为,能自如地使这些学习方法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5、根据“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为改善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完善家长和亲子沟通的方式提供正确的依据。

四.研究目标:

1、制定留守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2、制定出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具体策略。

3、通过相关培养策略的实施,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感情、学习行为习惯的转变。

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可使我校的留守儿童达到有计划地学习,善于预习能及时复习,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留心周围事物。并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善于阅读课外书籍,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的良好习惯。让我校留守儿童逐渐养成主动学习、大胆回答问题、自觉地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及时有效地复习、认真书写、阅读能力强、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等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总结归纳出我校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稳定和持久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将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培养方法和操作模式。

五.研究内容:

1、留守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与归因研究。

2、影响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3、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4、留守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方法。六.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我校六年级留守儿童。七.研究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2月——2016年3月)拟定研究项目,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组织,制定实验方案,申报课题。

2、实验阶段(2016年3月——2016年6月)进行现状分析调查,收集数据,积累资料。

3、总结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整理有关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总结,形成简洁可操作的方法。

八.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1、认真听讲行为习惯的培养

(1)对于根本听不懂的孩子,教师应给他们补课并加强预习。(2)对于自制力差,易受内部、外部干扰而走神的孩子,教师应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能。

(3)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

(4)指导孩子记好课堂笔记,大担提问。

2、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

首先对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标准不要定得很高、很严格、很硬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坚持按要求完成作业。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

3、健康使用网络良好习惯的培养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室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行网上阅览与学习。教师注意正确引导,让学生逐步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心理。

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无心学习的现象,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辨是非,具备上网学习的健康心理。

4、家庭、学校合作培养少年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总结经验,探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

(1)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和家长一起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征求家长的意见,获得家长 的支持。

(2)和家长一起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研究激励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1)要求学生明危害,做到姿势不规范不动笔。

教师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让学生意识到写字姿势不正确的危害性,并指导学生做到规范动笔,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2)教师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3)练本领,发挥示范效应。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想让学生把字写好,教师首先必须把字写好。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与不良的写字习惯作斗争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各方面的习惯也只能在具体的训练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开展多种活动,如学习方面的比赛、作品展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动力,获得技巧等,从而促使其学习行为习惯更好地养成。

1、开设学习行为习惯培养课堂

每周专设一堂课,课上师生共同学习名家关于学习的名言,阅读并讲演勤学善学故事等,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确定自我培养目标,并结合故事中的具体形象教育学生,强化学生学习意识。

2、开展多种实践活动,锻炼留守儿童顽强的学习意志,如体育比赛、登山踏青等。

3、开展主题班队活动,增强留守儿童具备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意识。如“做学习的主人”、“我读书,我快乐”等,充分发挥自我 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三)调查研究法

明确调查方向,制定调查计划,确立调查的范围、项目、调查深入的程度,减少盲目性。教师采用座谈会或谈话等手段,收集学习行为习惯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对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具有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学生的经验,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四)个案研究法

从留守学生中随机选取一部分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了解当前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对策,解决问题。

九.理论储备

1、心理学:在心理结构上包括了相关的思维、语言、外显的可观察的运动或动作三要素,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是习惯培养和形成中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2、教育学中阐述: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养成主动学习,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创造性思维习惯。可见,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迫切。

3、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基础。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已成为和谐教育的绊脚石,我校提出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正是基于和谐教育的目的。

十.立足实践

一要把课内作为重点,“落实常规”。要培养好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重点还是在课堂上。我们要耐心指导他们学会注重在校时间。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发言、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书写整洁等,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我们要在每节课上仔细检查,在每天当中认真督查,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

二要善念预设的“紧箍咒”。对于一些意志力较弱,学习基础差的儿童,我们不妨提前一天辅导,在辅导中预设问题让其思考回答,通过反复提、反复答,增加他们的记忆,在第二天正式授课时提出在辅导中预设的问题,通过点名回答,基础差的儿童都能很好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绝大多数同学都会给他赞许的目光或给予热烈的掌声,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三要“特事特办”。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做到“因材施教”,更多地想到这些留守儿童,想到他们的特殊情况,多准备一份“情感快餐”给留守儿童。我们在和他们交谈、批改作业时,应多给留守儿童几句关心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到父母般的关怀和温暖。

四要把课外作为关键。从周一到周五,留守儿童可能做得比较好,但到了周末,就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又回到了“解放前”。这种学习习惯容易“变质”的情况,往往就是在课外,所以课外是关键。很显然,如果不能解决课外的习惯问题,课内的努力即将冰消雪融、前功尽弃,怎么办呢?一是要鼓励学生回家阅读课外书籍,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用班会课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星期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二是要适时做好家访工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农村教师虽然离学生家较远,但应经常到留守儿童学生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往往能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启 示、想到更多的办法。

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好,就能让他们健康向上、茁壮成长。因此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是孩子们成功走入社会的第一阶梯。

十一.具体措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们有以下的举措:

(一)建立留守儿童专档,掌握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变化轨迹。对家庭成员情况、父母收入情况、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个人基本情况、个人愿望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所了解的这些信息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充分的依据。在期末时,通过留守儿童“自我评价、伙伴互评、班主任寄语”给予留守儿童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及时总结前期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的研究服务。同时,课题组每期都及时更新留守儿童数据,做好数据收集与上报。

(二)多关心过问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1.心理上,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2)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 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4)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思想上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友情、亲情教育。教师要教育留守儿童,父母虽没有和你们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外出打工,就是为了能让你们更好地生活,你们要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教师要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尽可能多让这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接触,让他们多交流、沟通,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避免他们因缺少交往而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思想方面,最终都会落实到儿童的行为上。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从生活中加强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青春期的叛逆问题。然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青春期叛逆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教育家叶 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从一定意义上分析看,社会越是进步,科学越是发展,就越需要重视“养成”教育。

3.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班主任应该利用每周的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为给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留守儿童不为学习而学习,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门针对他们的文娱活动,如:文艺表演、诗歌朗诵、伙伴互助活动、以感恩、回报父母,“做学习的主人”、“我读书,我快乐”等,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四)注重总结。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对培养方法的总结。有好的方法就及时记录下来。

十二.点滴心语

众所周知,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记得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知行结合,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并巩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1.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领行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教育部颁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言行,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木要求:而《规范》则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提出了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二者都体现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 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它们将对学生养成教育、信念教育、身心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守则》和《规范》,结合实际,《守则》、《规范》、《和谐成长》等为内容对留守儿童进行强化教育,然后举办以“做文明小学生”为主题的实践评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会提出“革除陋习,树中心新形象”、“树立正确消费观,少花父母血汗钱”等倡议活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文明氛围,学生就自觉增强了规范意识,文明了行为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新德育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而入于:

首先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教育。好玩,爱动是孩予的天性,在活动中引导他们自我教育。使各班将原来说教式、训话式、宣布式等让人厌烦的班会课改为演讲式、演戏式、辩论式、调查报告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德育事件中形成道德规范,提高思想素质,丰富人生阅历。在生活中,老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展现自我、完善自我,逐渐健全人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我教育目的。

其次,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曾听说陶行知老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学生,改变了学生。我们也试着 用四块糖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他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同、赞美,他们更需要榜样,示范力量的引领,这样养成教育才会持久稳定地深化下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那些自我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更要反反复复教育。运动健儿通过反复重复一个动作,能拿金牌,我想我们的差生通过反复教育也会变得优秀。只要善用激励机制,多鼓励,多用正面事例引导,将会促进他更加努力。因为老师的一丁点认同、赞美,学生都会认为是一种骄傲、一种荣耀。基于此,学校可制定《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寝室评比细则》、《星星评比细则》(包括“卫生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好人好事之星”、“勇之星”等)的评选制,对先进集体颁发流动红旗。竞争这些荣誉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

最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养成教育的归宿点,是养成教育的升华。他人管理,不如自我管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不教。在育人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常规管理中来,让学生自助管理、自我管理。

3.环境熏陶,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首先要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蔡元培说:“什么叫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榜样,自己的行为要作别人的模范。为此学校领导对老师加强了师德教育,在教师展师道演讲赛;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工躬身共做,要学生遵守的规则,教师躬身共遵守。要求教师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端正教育思恕,自觉抵制经济浪潮的冲击。

其次,要学生找到学习生活中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我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要求学生首先要口述学习谁,为什么学他,怎样学,然后督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落到实处。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提示语、标示牌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创建走廊文化,建设花园文化,如小花园中“别采我,我痛”:过道边“别让我流浪,请让我回家”:食堂中“粒粒皆辛苦”;卫生问里“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等,标语时刻提醒学生,学生的言行就文明一大步。

回顾一年来的课题研究,使我认识到: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思维,生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应该说这个课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课改带来的新成果让大部分老师内心感到欣慰。但课题研究范围大,时间紧,要求高,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思想水平有限,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参差不齐。尽管他们对课题研究很有热情,在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但收获与预期设想仍有一定距离,普遍感受到要转化一个农村留守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过程更加艰辛,容易出现反复,对于成功的案例倍感欣慰。但我们在课堂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1、农村留守学困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学校教育,但家庭、社会的配合也不可缺少;学困生的出现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失责的结果;学困生的转化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相互协作,学困生的出现是可以避免的。

2、学困生由于种种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他们一时对学习会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也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但难以持久,受社会影响大,如学生经过周末两天休假,周一上课的效果特别差。因此,如何使学困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我们研究课题的一大难点。

3、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需反复抓,抓反复。教育需要 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在转化过程中得到实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是一项艰苦、繁琐的过程,需要老师付出真情和爱心,指望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今后在工作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总之,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反复强化,在纯净的环境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逐步形成、巩固和发展。培养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切实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不仅有利于留守儿童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家庭幸福,进而助推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卞保元、杨岳山(期刊《教学与管理》)

[2]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爱.郑银杏(期刊《教学探索》)

[3]让爱随性——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赵玮

[4]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史玉丁(西南大学)

[5]小学生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张峰(河北师范大学)[6]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扬平、朱海(期刊《教育实践与研15

钓渭镇中心小学

二0一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究》)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局接受了中央教科所牵头组织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李庆明主席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确定金山镇小学11所完小为研究基地,在基地校及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镇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有300名,占在校生总数的12.5%。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全镇“留守学生”中以隔代监护的居多占58.3%,托亲属监护的占26.5%,自我监护的占10.6%。这些“留守儿童”呈现出面广量大特点。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亲情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的管理也有许多地方没有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自 1 己的监管职责,把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仅仅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学习辅导方面基本上是无力顾及,也难以顾及。

2、家庭关爱少、情感缺失。调查表明,80%以上打工的父母每年仅回家一次。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留守孩子”的关心偏少,造成留守在家的孩子因缺少亲人关爱而在他们的生活、学习、性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父母离开孩子时间越长,孩子年龄越小,造成“关爱缺乏”就越明显,在孩子人生中留下的阴影越深。

3.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由于一些“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基本无人照管,怕苦怕难,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在某中学(初中)调查的12名“留守学生”中,成绩偏下的就有9人,占75%之多。

4、人格有缺陷明显。一是性格较孤僻。“留守学生”平时与人交往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突出,孤独,离群,自我封闭。二是心理不健全,他们胆子较小,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上课时也不敢主动举手发言。三是乱花钱。“留守学生”的祖辈和父母大多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溺爱有加,造成其比较任性,花钱无计划。监护人对他们大多是百依百顺,给孩子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5、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未能有效整合。首先学校教育不能主动地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形成有效的整合,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不同步。其次,由于父母在外、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失调,家庭也无法承担好教育的责任,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学生”疏于管理。家庭教育成了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链上的一个薄弱环节。表现在家庭未能在课外取得较好的监管作用,也缺乏与学校的联系,故而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勾通。对于亲友监护者,他们则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安全和物质需求的满足,往往忽略了对被监护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要求。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 良风气也直接影响到这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三,社会对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够,不良影响也还存在。

三、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学生”的管理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每个班主任通过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做到五个清楚:(1)学生基本情况清楚(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2)临时监护人情况清楚(姓名、地址、联系电话);(3)外出家长情况清楚(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4)教育管理对策清楚(班主任要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班主任工作目标清楚(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儿童”不辍学、学习不掉队、心理人格健康成长)。

2、整体规划,实行“三个三”校内关爱机制

“留守儿童”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为此,我镇各校以落实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出“三知、三多、三沟通”的校内关爱工程。“三知”就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清楚地知道“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学生”代管人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办法。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各校为“留守学生”建立起资料翔实的管理档案。“三多”就是要求老师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掌握他们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多组织充满人情味的集体活动,如为学生过生日,开展“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学生”感受到温暖;多到“留守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指导代管人教育管理小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沟通”就是要求学校教师要定期与“留守学生” 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学生”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辅导员沟通。通过沟通,使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

3、整合力量,形成“三个一”校外监管体系

“留守学生”在学校期间,由于集体生活的温暖,会暂时忘却一些烦恼。可一旦回到家里,他们那种特有的孤独感又会油然而生。为了弥补“留守学生”情感的缺失和填补教育真空,各校建立了“三教”相结合的校外关爱机制,架设起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桥梁。坂面中心小学在全面掌握“留守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学校打破年段、班级的界限,以片区为单位组建校外学习小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活动,组织本小组学生互相检查作业、进行校外表现评议等。小组长由各方面表现较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定期了解有关情况。南雄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优等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学。经常帮助学校了解“留守学生”的校外表现情况、做好“留守学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有关情况。针对“留守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生活无人照顾的情况,近年来我县一些乡镇已建立或正在着力建设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生活有着落,学习有人管,思想工作有人抓,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为了加强对寄宿“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则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既具备较好的道德素质,又能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从而促使寄宿制学校成为“留守学生”离开父母后的温馨归宿。

4、师生联手,实行“留守学生”教育帮扶三优先

一是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学校对“留守学生”的学习帮扶工作,落实到班主任、科任老师,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优等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学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二是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学校对“留守学生”实行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由班主任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变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使 他们感到老师就是父母。三是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和指导。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活动特别重视,督促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融入到学校大家庭中感受集体的温暖。

5、采取各种措施来弥补情感、心理的需求

(1)开展专题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个别问题和个性问题,各基地校设立相应的咨询组织机构,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如:设立心理咨询室、成立“留守儿童热线”,确定接待时间(如课外活动),确定专兼职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勾通的工作制度。(2)学校开通留守儿童热线电话,实行保卫科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留守儿童的父母随时都可以通过学校的开设家长热线及时了解和关注到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3)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对留守儿童积极疏导,放大优点,去掉自卑,树立自信。让班主任、让任课教师与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学校主要领导与心理障碍明显、性格暴躁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通过讲成功人士的故事,讲身边同学的例子,诱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4)举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开展“我留守 我快乐”、“在同一片蓝天下”“有在我们身边”“让爱与留守儿童同行”“牵手互助 共同成长”“说出你心中的话”等主题队会,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激发自信心。

四、取得的成绩

1.留守儿童情感、心理的需求得到一定的弥补

自实施弥补情感、心理的需求的措施以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状况出现了“四个好转”。一是 “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二是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转,由于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增多,一些“留守儿童”孤僻、任性、暴躁、自控能力差等不良性格明显好转,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厌学心理得到有效控制,逆反心理得到缓解。三是 “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观念明显好转。通过家访、电访和家长沟通,通过举办家长 学校,对家长、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了寄宿“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保护的认识和水平,明确了职责,增强了监护能力。四是广大老师对 “留守儿童”的关注意识、关爱意识、帮扶意识明显增强。

2.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成长明显

经过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努力,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学习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些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偏差寄宿的留守儿童,经过干预,已经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寄宿在校,使留守儿童远离不良的社会青年,远离了那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监督下,较快地回到了正常的成长轨迹。一是增强了留守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感恩意识,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二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已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当部分儿童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有的在各项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比如南雄小学就有许多同学表现优秀,分别获得了各项奖励。

3.课题组成员的教研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自觉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研究活动,遇到问题或与同组组员共同探讨,或向专家请教,努力攻克难关,使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是通过学习理论,锻炼了一批改革意识强、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了他们开展教科研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他们根据实际、根据现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研究与理论联系起来,与实际联系起来,并努力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使教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批骨干分子。三是相当课题研究成员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完成了相当数量的专著、论文、总结等。

五、研究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进行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亲情的缺失无法替代

虽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尽力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挽救和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但父母的爱等亲情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在课题研究初期的调查中发现了孩子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是迫切的,年龄越小越迫切,如相当部分孩子在“你最需要父母为你做什么?”的问卷中,他们的回答是:“希望父母能为我做一顿饭”“陪我学习”“陪我一起去玩一次”等等。这些都反映了父母亲情的不可替代性。

2、社会(社区)如网吧泛滥等不良影响消除不力

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方面,作为学校教育而言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需要包括公、检、法等全社会教育力量的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即我们在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由学校“单干”的现象,较难(或教师精力有限)和家庭、社会进行协调沟通,难形成教育网络。

3、需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对留守儿童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研究不应该只是一个时段的问题,应该要有一个长期的机制和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干预,留守儿童中寄宿学生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效果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缺乏有效家庭监护的留守儿童中寄宿学生毕业离开我校后在学习、心理等方面是否会回复到从前的状况,出现反弹呢?对他们的后续管理教育是值得学校、家庭、社会认真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六、政策和建议

1、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社会、政府各部门应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经常组织开展交心、谈心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

2、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留守学生最需要最渴望的就是亲情的抚慰,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情感关爱都无法从本质上真正取代亲情。要想使留守学生不再受渴求亲情抚慰的煎熬,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父母不再远离家乡去打工。因此,政府要做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让农民在自己的家乡,做好土地这篇文章,让他们通过种植、养植、加工也能发家;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吸引农民工返乡打工,减少留守学生的数量。

3、建立健全留守孩教育长效激励机制

对留守儿童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研究不应该只是一个时段的问题,应该要有一个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长效的激励机制。

总之,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通力配合、共同参与。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搭好教育平台,使“留守学生”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

2014年6月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孙雪莲 09中文系

摘 要:据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的比例为21.72%。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问题,而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如,1.不良学习习惯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学习上计划不1学习时间不固定,没有计划。○2够,不会科学利用时间。其具体表现为:○课堂上思想好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2.学习时注意力涣散;课下对知识消1课下不懂也不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2写作业化不及时。具体表现为:○时边看(听)电视,作业好拖拉。3.不善于他人交流,学习情绪化。因此寻求对“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有效的对策,在当下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家庭、学校和自身1完善家庭教育,如何做出相应的对策。1.完善家庭教育,提高监护人素质。○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素质。2.加强学校建立良好的亲情沟通。○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2鼓励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建立好教育。○班级留守生档案。3.提高儿童自我约束力等。注重自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接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对策

据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的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200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农村留守

1幼儿隔代监护最为常见,占38%○。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的环境特殊,又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势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方面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问题,而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前人已从众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的更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研究方面,我也对自己的一些拙见进行了归纳,积极探讨“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产生的原因,寻求对“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有效的对策,使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研究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研究意义

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

2取决于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通俗地说学习习惯经过许多次反复训练所形成的一种学习心理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一般就不会被轻易改变,并能在学习中发挥持久的作用并且能决定一个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反之,不

良的学习行为导致学习生活落后,缺乏自我约束力。小学阶段学习是人生中最基础的学习。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在孩子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知识、成绩要有多好,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孩子

1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倾向,应立即予以纠正。在小学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能令孩子终身受益。但作为留守儿童的小学生却因多方面原因在好习惯的培养上存在欠缺,让我们不禁对“留守儿童”的未来更加担忧起来。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我对我校213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访问,通过大量走访并结合教学实践显示“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上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二)课前无计划,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1.学习时间不固定,没有计划。

“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独立性差,自制力较弱,学习上难以形成计划。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这些孩子在生活上既便能自理,但在学习上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的父母则无暇管,舍不得管,逐渐让他们在学习上放纵了自己。表现出学习上随心所欲,想学就学、想玩就玩,好不自由。即使在大家约束下勉强学习时,也是心不在焉。这种没有计划的不良学习习惯,在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农村表现得愈发明显。

2.课堂上思想好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

农村留守儿童们不仅得不到应有的父母关爱,甚至还担任起照顾年迈的老人的责任,在学习的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的家务劳动。按理说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同时,有的孩子也的确由于学习时间紧而没有劳动时间,有的孩子还真的有很多家务劳动不会做。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有了压力,学习起来他们就倍感吃力,精力也不那么集中了。

(三)课外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够 1.课下不懂也不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被托付给亲戚代养,情感上缺少沟通。甚至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对外界一切都漠不关心。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虽焦急、郁闷,但却不愿寻求他人帮助。面对学习上的问题不是回避,就是敷衍,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2.写作业时边看(听)电视,作业好拖拉。

不少小学生学习时习惯坏:不是屁股坐不住、好分心,就是一心多用。精力不能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尽人意,甚至忘记了作业,对已学知识不能及时巩固,造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循环。

(四)非智力因素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影响

学习情绪化,耐挫折性差,听不进批评。留守儿童较之其他孩子更容易情绪化,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学业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青少年的情绪带有较强的易感性和波动性;其次,情绪的冲动性和爆发

1性也比其他阶段高。因此,青少年容易因受到挫折、批评而极度沮丧○。就留守儿童而言,这些情绪在学习上表现为耐性不够、害怕失败、很难采纳不同意见。学习受个人情绪波动,难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自身认知能力弱,心理承受力不强 1.认知能力差。

心理学认为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留守儿童作为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思想萌芽状态,对事情的认知、处理上难以进行分析1 判断,做事依赖性较强。小学知识用成人的眼光来说,应该非常简单,而对于一个小学生是有一定难度。就我所教的数学来说,从三年级起,孩子从接受知识方面来讲难度明显增加,在比较、判断、逻辑推理能力方面是一个大的飞跃。这时,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有父母鼓励、引导孩子,那么他学习劲头肯定足一些,而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学习有困难时,在校能请教老师,在家却无人问津,导致学习下降,更加会促使他们自暴自弃,从而感到了学习的压力。有 了压力超出他的承受能力就不再是动力,而是绊脚石,是不可逾越的沟壑,当然会让他产生消极的懈怠,从而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2.心理承受力不够。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他们对挫折的反应是比较简单的,尤其是以消极为多。例如,学习制作小工艺品受到挫折,或是丢下不做,表情沮丧,或是破坏制作材料,却较少有人能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他们对挫折的认知不深刻,对挫折的发生往往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因此,一旦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挫折,一般不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不能从失败和挫折中寻找原因,总结教训,而是表现出灰心丧气、焦虑不安、抗拒、攻击等消极反应。这种对挫折的消极反应,是心理承受力较低的表现。

(二)家庭教育缺乏,代理监护人精力能力不足 1.缺乏亲情关爱

长期得不到家庭的疏导,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的挑战,不利于培养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代理监护人精力能力不足。

据我对本校留守儿童了解所知,其监护人主要有三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新华网北京3月7日专电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

而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友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差,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甚至有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要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吃饭、身体健康,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加之他们可能因为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不周,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由于此类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可以说是空白。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大部分留守儿童不会在学习上自觉形成有效的习惯。

(三)农村社区资源匮乏,留守儿童缺乏社区成长环境 1.学校教育有缺陷。

学校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教育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一般除了智育教师之外其他诸如德育、美育教师比较缺乏。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

2.社会各界关注不够。

关注留守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城乡体制,使农民工无法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社会将如何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行动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家庭教育,提高监护人素质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情沟通。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习惯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 代的。

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教师清楚“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习惯情况,便于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

最后,长期外出的父母也要在空闲时多打个电话或多写封信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情况,让孩子感到父母虽身在外地,但对自己的学习仍很关心。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素质。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妇联近日通过调查发现,31.2%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63.4%的留守儿童最想和父母说心里话,只有37.9%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临

时监护人说心里话。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最依恋的还是父母,亲情饥渴现象严1重○。孩子最好的监护人当然是父母,血缘关系是无可替代的。退一步,实在无法陪伴在孩子身旁,在寻找监护人时,所选的监护人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那种只依靠提供物质的溺爱教育是不科学的;能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注重与孩子情感沟通。

(二)加强学校教育,完善制度 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针对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学习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树立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长远目标地,定期对学生进访谈,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增加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沟通渠道,使学校及监护人都能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如建立留守儿童父母及代养人的联系卡,以制度形式保障与留守儿童父母及代养人经常性联系。要经常指导孩子主动写信、打电话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2.鼓励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建立好班级留守生档案。习惯成自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六岁前培养成功的。”,要使孩子身、心都健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成功的。教师要从细小处抓起,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多加关注,对帮扶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

(三)提高儿童自我约束力

留守儿童自我管理意识淡薄,学习习惯差,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缺乏自觉性。首先,注重自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校方面特别是对自控力差的学生,更要细心周到,讲求方法,挖掘好的方面,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从学习良好的礼仪习惯开始,培养其自觉读书,自觉规范言行,调动坏事后面隐藏着的积极面,从而转化他的自我约束力。接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庭和学校在对待留守儿童时要有耐心,不断发现他们的好习惯并给予及时表扬,以鼓励他们巩固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第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班主任和教师要有爱心、信心、耐心和慧心,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积极创造宽容、仁爱、平等的心理氛围和人际氛围,是孩子感到自己是受欢迎、受1。帮他们找到了自信,我们在进行学习习惯疏导尊重、被接受与被欣赏的○时就更容易了。

总之,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其好习惯的培养意义深远,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要明确各自的任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覃政力, 张凯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思考[N].张家界日报,2008,10 ,25.[2] 刘汉清.关于“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4,60.[3] 张毅.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年S3期.[4]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4).75-81.[5] 梁岭,郑丽.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7):84-86.[6] 于慎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3):128-130.[7] 俞国良著.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5-260.[8] [英]培根著,张毅译.培根论人生之论习惯和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东北新闻网 2006-12-27 08:58:52 http://news.nen.com.cn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因为教育条件的限制,在学习上特别是的学习习惯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关键词】:留守儿童习惯培养 和谐校园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因长期离开父母的正常监护,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如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现有学生10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500多人,占了一半。由于我乡地少人多,绝大多数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来养家糊口,孩子则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照管,这部分孩子我们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含义为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广义泛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开“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二、留守儿童呈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孩子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据调查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史无前例,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而它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作为农村教师,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四、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本学期我通过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学习信心的习惯。留守儿童大部分因远离父母亲人,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加之隔代亲的弱爱,无约束之感,养成不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花零钱,打闹严重等不良习惯,似乎有一种破罐破摔的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树立学习信心,我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根据儿童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我平时观察他们各自的长处,寻找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表扬。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留守儿童也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的每个闪光点。努力为他们创设可以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期望,为此,我们从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①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为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学校硬件建设,通过宣传栏、干部选拔、树立典型等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在游园活动、野炊郊游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中积极融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②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

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建立并实施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活动,通过此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其次,实行代理家长制,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从留守儿童身边和网络等找优秀学生事迹,为每个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③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以此为载体,鼓励教师设计能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精品教案,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其次,开展好教学研讨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技艺都得到提高,能有效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孩子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④创建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每期至少撰写一万字以上读书笔记;其次,在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让留守儿童“近朱者赤”。

3、培养留守儿童预习与复习的习惯。目前教师没有关注培养留守儿童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留守儿童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留守儿童回家因无人监督,更不会复习,遗忘会更快。当然遗忘是大脑规律的表现,但是只要及时复习,就会降

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知识的缺陷。

4、培养留守儿童的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隔代亲人或亲朋好友,他们往往对留守儿童监督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有的不进则退。因此在课堂上就要注重以下几点:要把课内作为重点,“落实常规”。要培养好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重点还是在课堂上。我们要耐心指导他们学会学习。(1)上课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于根本听不懂的孩子,教师应给他们做个别辅导。对于自制力差,爱走神的孩子,教师应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让孩子充满自信。指导孩子记好课堂笔记,大担提问。

(2)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之间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补性;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

5.培养留守儿童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留守儿童一般由于学习成绩差,内心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无情感交流欲望,孤独、自闭心理严重,因此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交流研讨。要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留守儿童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6.培养留守儿童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而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首先对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标准不要定得太高、太严格、太硬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积极思考发言注意书写整洁等,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我们要在每节课上仔细检查,在每天当中认真督查,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再次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总之对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简单的量少的作业,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但不管作业量多与少,只要布置就要求完成,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作业时要字迹工整,做完作业之后,应认 真检查,自我评价,发现错误及时更正,教育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7.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留守儿童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将通过听报告、看展览的形式,以科学道理、形象图片、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不良学习卫生习惯的坏处,再以自己的努力和家长、教师的指导帮其形成正确的学习卫生习惯。①用脑卫生,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视角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造成假性近视,甚至发展成真性近视。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都休息10分钟,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及时消除大脑和眼肌的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一旦学习热情上来了,就废寝忘食,有劳而无逸,得到一本好书,就一口气看上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学习起来,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寝,劳逸不结合,睡眠不定时。这种学习习惯,天长日久必将对身体产生负作用。②用眼卫生,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

畅。因此,躺着看书、看电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间稍长,眼睛就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严重时就会造成视力损伤。除了注意不要躺着看书之外,还应注意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有许多人喜欢躺着看书,感觉躺着看书舒服、不累,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躺着看书最容易疲劳、犯困。经常躺着看书,不仅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可能因为条件反射,引起习惯性失眠。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要有30厘米的距离,要经常做眼保健操。③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对思考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种习惯对睡眠和健康有不良影响。有的人什么事情想不通,就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结果往往是问题想通了,而睡意全无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一躺下就想问题。长此以往,便造成了习惯性失眠。晚上头一贴枕头就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不能自制。人脑的兴奋与抑制是一对矛盾,当兴奋占上风时,人就醒着,当抑制占上风时,人就睡了。俗语说“闭目养神”,其实闭目所养的神恰好可以保证你睡不着,使你的精神兴奋与抑制处于势均力敌状态,结果是一睁眼睛觉得困,一闭眼睛又兴奋。因此,切忌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最后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好,就能让他们健康向上、茁壮成长。从而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

下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志芳执笔人:王志芳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14YB089 宁德市 “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第三期)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申报单位: 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 李......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江屯镇中心小学 冯秋连 我校---江屯中心小学是一所位于山区广宁县江屯镇的学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常......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光山县砖桥镇中心学校省级立项课题组 刘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是河南省农村学......

    拉克中心校---小专题结题《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行培养研究》报告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行培养研究报告 单位: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 组长:冉启梦成员:赵发林赖小芳潘诗清杨龙关键词: 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培养 一、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黑山县常兴镇小学 武艳新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

    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推荐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多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照管。因为他们与父......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最终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因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