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23:4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多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照管。因为他们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短,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这一特殊群体生活、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在数学学习习惯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倾向。笔者认为从教师的引导、加强与学生父母的联系、注重学生的评价与潜能的开发这几个方面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效果比较理想。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数学习惯培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镇化进程迅猛,由于城市空间拓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景离乡进驻城市,实现他们的淘金梦。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便应运而生。这些孩子多数时间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

据对我校的留守儿童深入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的62.9%,平均每班29人,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70%以上,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习惯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甚至不完成。有少数学生检查时经常拿不出。二是听讲不够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三是不善表达,回答问题表现不积极,声音小。四是合作意识不强,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

那么,如何培养留守孩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纠正不良倾向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我认为从这些方面着手,效果比较理想。

一、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为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创设氛围。

1、不忽视课前预习,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预习、阅读课本的习惯。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本,可以达到对本节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清楚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使听课效果更好,可以集中精力解决疑难和重点问题。

2、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学生大声嚷嚷、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课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3、重视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 V”的角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只要将角的一边与某整刻度对齐,再看另一边与第一条边之间所夹的度数就可以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而且要创设条件,提供质疑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诱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抓好三结合教育,与学生的父母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强化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1、加强家校联系,构建有利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除了有正确的引导,还得有健康成长的温床。无论是教师还是监护人,双方加强联系,经常交流情况,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于留守孩子良好习惯形成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学生作为课余时间呆得最久的处所—家庭,做好相应的引导监督工作,严慈相济,是十分必要的,更是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有力保证。作为监护人,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氛围,让孩子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无形中渗透了倾听习惯的培养;如接听别人的电话,不仅学会倾听,而且学会表达,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时在一旁指导,让其端正坐姿,工整书写,长期坚持就会促进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养成,也利于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陪同学生一起完成,学生如遇疑问,能及时与人交流,或及时与邻居或老师联系,排解疑难,利于学生质疑问难、不懂就问习惯的形成。

2、邻近学生结成学习小组,相互监督,互相帮助,共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根据班里实际情况,将所有学生分为若干课外学习小组,留守的与留守的、留守的与非留守的孩子相互监督,不仅有利学生自我行为的约束,也有利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能有效促进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充分激发留守学生自我成长的潜能,在评价与总结中使得良好学习习惯得以植根心灵深处。

首先要让留守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终身受益的事,爸爸妈妈舍近求远,外出务工赚钱,不能陪在自己身边,是为了让自己生活更好,让自己以后能有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作为晚辈,应该体谅长辈的难处,努力学习、有好的习惯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其次是树立榜样,在留守孩子与非留守孩子中发现优秀者,着重推介他们的良好习惯。再次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让留守孩子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与细则进行对照,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

湖南省石门县夹山镇完全小学

刘建平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因为教育条件的限制,在学习上特别是的学习习惯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关键词】:留守儿童习惯培养 和谐校园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因长期离开父母的正常监护,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如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现有学生10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500多人,占了一半。由于我乡地少人多,绝大多数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来养家糊口,孩子则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照管,这部分孩子我们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含义为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广义泛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开“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二、留守儿童呈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孩子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据调查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史无前例,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而它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作为农村教师,必须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此问题。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四、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本学期我通过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学习信心的习惯。留守儿童大部分因远离父母亲人,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加之隔代亲的弱爱,无约束之感,养成不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花零钱,打闹严重等不良习惯,似乎有一种破罐破摔的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树立学习信心,我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根据儿童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我平时观察他们各自的长处,寻找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表扬。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留守儿童也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的每个闪光点。努力为他们创设可以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期望,为此,我们从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入手,以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①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为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学校硬件建设,通过宣传栏、干部选拔、树立典型等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在游园活动、野炊郊游活动、文艺表演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中积极融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②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

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建立并实施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心、谈心活动,通过此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其次,实行代理家长制,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再次,从留守儿童身边和网络等找优秀学生事迹,为每个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③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以此为载体,鼓励教师设计能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精品教案,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其次,开展好教学研讨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技艺都得到提高,能有效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孩子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④创建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每期至少撰写一万字以上读书笔记;其次,在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让留守儿童“近朱者赤”。

3、培养留守儿童预习与复习的习惯。目前教师没有关注培养留守儿童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留守儿童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留守儿童回家因无人监督,更不会复习,遗忘会更快。当然遗忘是大脑规律的表现,但是只要及时复习,就会降

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知识的缺陷。

4、培养留守儿童的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隔代亲人或亲朋好友,他们往往对留守儿童监督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有的不进则退。因此在课堂上就要注重以下几点:要把课内作为重点,“落实常规”。要培养好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重点还是在课堂上。我们要耐心指导他们学会学习。(1)上课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于根本听不懂的孩子,教师应给他们做个别辅导。对于自制力差,爱走神的孩子,教师应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让孩子充满自信。指导孩子记好课堂笔记,大担提问。

(2)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之间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补性;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

5.培养留守儿童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留守儿童一般由于学习成绩差,内心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无情感交流欲望,孤独、自闭心理严重,因此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交流研讨。要培养留守儿童“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留守儿童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6.培养留守儿童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而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首先对改善孩子不良行为的标准不要定得太高、太严格、太硬性。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其次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两性”:一是目的性,即作业应突出知识点,提倡少而精;二是阶梯性积极思考发言注意书写整洁等,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我们要在每节课上仔细检查,在每天当中认真督查,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再次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总之对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简单的量少的作业,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但不管作业量多与少,只要布置就要求完成,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作业时要字迹工整,做完作业之后,应认 真检查,自我评价,发现错误及时更正,教育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7.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留守儿童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将通过听报告、看展览的形式,以科学道理、形象图片、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不良学习卫生习惯的坏处,再以自己的努力和家长、教师的指导帮其形成正确的学习卫生习惯。①用脑卫生,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视角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造成假性近视,甚至发展成真性近视。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都休息10分钟,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及时消除大脑和眼肌的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一旦学习热情上来了,就废寝忘食,有劳而无逸,得到一本好书,就一口气看上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学习起来,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寝,劳逸不结合,睡眠不定时。这种学习习惯,天长日久必将对身体产生负作用。②用眼卫生,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

畅。因此,躺着看书、看电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间稍长,眼睛就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严重时就会造成视力损伤。除了注意不要躺着看书之外,还应注意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有许多人喜欢躺着看书,感觉躺着看书舒服、不累,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躺着看书最容易疲劳、犯困。经常躺着看书,不仅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可能因为条件反射,引起习惯性失眠。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看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要有30厘米的距离,要经常做眼保健操。③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对思考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种习惯对睡眠和健康有不良影响。有的人什么事情想不通,就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结果往往是问题想通了,而睡意全无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一躺下就想问题。长此以往,便造成了习惯性失眠。晚上头一贴枕头就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不能自制。人脑的兴奋与抑制是一对矛盾,当兴奋占上风时,人就醒着,当抑制占上风时,人就睡了。俗语说“闭目养神”,其实闭目所养的神恰好可以保证你睡不着,使你的精神兴奋与抑制处于势均力敌状态,结果是一睁眼睛觉得困,一闭眼睛又兴奋。因此,切忌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最后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好,就能让他们健康向上、茁壮成长。从而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德育论文

花明楼中心完全小学

电话:滕思杨1865015589

1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花明楼中心小学滕思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的步伐也越来越快,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文以花明楼镇中心小学中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问题提出了一点构思与对策。从而更新社会和家长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让社会及大家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解决措施

今年六月份毕业,八月份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初来乍到,对农村充满了好奇,对于学校的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接触,许多事情也是初次碰到,在工作中慢慢的摸索,对比城市的小学教育,我开始慢慢的发现了问题。

在农村,我开始真正体会到“留守儿童”的含义,农村的年轻父母为了给这个家庭创造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多的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劳动力纷纷流向了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农村就只剩下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特征一般是与爷爷奶奶、亲戚以及父母的朋友一起生活,有的甚至是把孩子托交给一些托管机构,请他们代为看护。我现在的班上,总共有46名学生,其中就有10名学生是双亲留守儿童,还有14名是单亲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只能通过电话和父母联系,其中有些孩子的通话时间很短,并且部分留守儿童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为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的甚至与父母不怎么联系。

在他们的日常表现中我发现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不如其他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习惯,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出现的问题

1.1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根据我对我们班上留守儿童的观察,发现他们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或者开小差。追其原因就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家,他们可能承担了在家里照顾老人和负责一些家务的责任,对于他们这个年纪来说有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会使他们消耗太多的精力与体力,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学习,到了上课的时候,精神无法集中,瞌睡、疲倦让他们不能认真听课。而此时老师对他们上课不认真的责备和批评就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进而变成恶性循环。

1.2 课外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高

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是被托付给亲戚看护,父母对他们缺少关爱和管教。一些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即使他们学习上有疑问或者完全不懂,也不愿意向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久而久之,面对学习就产生了逃避,厌倦的情绪。

而看护他们的暂时监护人又对他们的一些学习习惯不做强调和要求,就让他们养成写作业时喜欢边看电视边学习,或者是玩一会,做一会。这种写作业的坏习惯又会使他们无法在一定时间集中注意力,作业的质量差甚至是不写作业,到了学校又要受到老师的批评。长此以往,他们对学习就完全失去兴趣,放弃上课上学。

1.3 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自卑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而爷爷奶奶对他们又比较溺爱。这些儿童较其他儿童更容易陷入情绪的低潮,自卑、任性、暴躁等性格缺陷都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

刚参加工作,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我也犯过一个错误。有一次,我发现有一本作业做的非常差并且明显的伪造家长的签名。当时,我非常生气以至

于忘记向班主任先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把那孩子叫到办公室来,语气比较重的说了几句话,就看到这个孩子开始掉眼泪了。当时我有些疑惑,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敏感,随后的几天我发现她上课也没有精神,作业越做越不好。我这才问了班主任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发现她是留守儿童,家长不在家爷爷奶奶又不会写字没有人给他签名。

第二天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问了她是不是上课没听懂又不敢问老师所以作业不会做,她点头。我这才恍然大悟,并不是我们的孩子不愿意学习,老师的一次粗心可能会扼杀他们对学习产生的一点点兴趣。我向她道歉了,因为我没有了解清楚原因就批评了你,她接受了我的道歉。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更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只要有进步,哪怕不及格也是值得表扬的。慢慢的我发现她变得喜欢回答问题了,会主动举手了,作业的质量有明显的进步。

所以这些孩子有比常人敏感而脆弱的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他们才能茁壮的成长。

二、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又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迫切。

2.1 把课堂变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点

想要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还是在课堂中。首先要培养他们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如果上课不能注意力集中就肯定不能学好知识,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大打折扣。但是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又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于完全听不懂的我们需要课后个别辅导,对他们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不要伤害他们的自信;对于有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教

师不但要增强自己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小组竞赛、情景教学、适当的奖励等多种教育手段并用,最重要要在课堂上对其表扬,让他们充满自信。

2.2 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培养

按时完成作业是对今天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但是对改善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控制他们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使学生经过努力,能过自己克服困难,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可以自觉地完成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目的要明确,布置的作业要体现出今天课堂所学知识的重点,量不能太多要进精简;二是要注意书写,书写要整洁格式要正确,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教师要在每天的作业检查的时候认真检查并且落实到位。

2.3 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想要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合理的教育策略和方法。爱是教育的前提,所以老师对学生的爱要像暖风一般缓缓吹入学生的心里,润物细无声。老师不能只爱班上的“白天鹅”对于这些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要用更多的爱去宽容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这些孩子身上肯定有一些闪光点,教师就要像伯乐一样去发现他们的美,他们的好。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保护好他们那颗脆落的心。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只有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坏习惯才能对得起老师对他们的那份真挚的爱。

2.4 家庭学校一起努力,共创美好明天

教育并不是学校一力承担,学生在成长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学生才能成长的越来越好。

怎样让学校和家庭合作,教师在其中就扮演的重要的角色。

教师要经常跟学生的监护人联系,反馈他们在校的学习习惯并且询问他们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如果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教师要及时和监护人沟通,共同商量对策。如果条件允许,要多去这些孩子家中走访,贴近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更了解他们。同时教师还要向家长或者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学校和家庭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家庭与教师的配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同时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只有各方面都运转起来,才能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为现实。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孙雪莲 09中文系

摘 要:据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的比例为21.72%。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问题,而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如,1.不良学习习惯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学习上计划不1学习时间不固定,没有计划。○2够,不会科学利用时间。其具体表现为:○课堂上思想好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2.学习时注意力涣散;课下对知识消1课下不懂也不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2写作业化不及时。具体表现为:○时边看(听)电视,作业好拖拉。3.不善于他人交流,学习情绪化。因此寻求对“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有效的对策,在当下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家庭、学校和自身1完善家庭教育,如何做出相应的对策。1.完善家庭教育,提高监护人素质。○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素质。2.加强学校建立良好的亲情沟通。○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2鼓励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建立好教育。○班级留守生档案。3.提高儿童自我约束力等。注重自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接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对策

据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的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200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农村留守

1幼儿隔代监护最为常见,占38%○。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的环境特殊,又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势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方面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问题,而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前人已从众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的更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研究方面,我也对自己的一些拙见进行了归纳,积极探讨“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产生的原因,寻求对“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有效的对策,使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研究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研究意义

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

2取决于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通俗地说学习习惯经过许多次反复训练所形成的一种学习心理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一般就不会被轻易改变,并能在学习中发挥持久的作用并且能决定一个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反之,不

良的学习行为导致学习生活落后,缺乏自我约束力。小学阶段学习是人生中最基础的学习。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在孩子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知识、成绩要有多好,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关注孩子

1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倾向,应立即予以纠正。在小学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能令孩子终身受益。但作为留守儿童的小学生却因多方面原因在好习惯的培养上存在欠缺,让我们不禁对“留守儿童”的未来更加担忧起来。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我对我校213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访问,通过大量走访并结合教学实践显示“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上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二)课前无计划,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1.学习时间不固定,没有计划。

“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独立性差,自制力较弱,学习上难以形成计划。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这些孩子在生活上既便能自理,但在学习上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的父母则无暇管,舍不得管,逐渐让他们在学习上放纵了自己。表现出学习上随心所欲,想学就学、想玩就玩,好不自由。即使在大家约束下勉强学习时,也是心不在焉。这种没有计划的不良学习习惯,在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农村表现得愈发明显。

2.课堂上思想好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

农村留守儿童们不仅得不到应有的父母关爱,甚至还担任起照顾年迈的老人的责任,在学习的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的家务劳动。按理说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同时,有的孩子也的确由于学习时间紧而没有劳动时间,有的孩子还真的有很多家务劳动不会做。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有了压力,学习起来他们就倍感吃力,精力也不那么集中了。

(三)课外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够 1.课下不懂也不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被托付给亲戚代养,情感上缺少沟通。甚至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对外界一切都漠不关心。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虽焦急、郁闷,但却不愿寻求他人帮助。面对学习上的问题不是回避,就是敷衍,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2.写作业时边看(听)电视,作业好拖拉。

不少小学生学习时习惯坏:不是屁股坐不住、好分心,就是一心多用。精力不能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尽人意,甚至忘记了作业,对已学知识不能及时巩固,造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循环。

(四)非智力因素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影响

学习情绪化,耐挫折性差,听不进批评。留守儿童较之其他孩子更容易情绪化,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学业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青少年的情绪带有较强的易感性和波动性;其次,情绪的冲动性和爆发

1性也比其他阶段高。因此,青少年容易因受到挫折、批评而极度沮丧○。就留守儿童而言,这些情绪在学习上表现为耐性不够、害怕失败、很难采纳不同意见。学习受个人情绪波动,难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自身认知能力弱,心理承受力不强 1.认知能力差。

心理学认为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留守儿童作为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思想萌芽状态,对事情的认知、处理上难以进行分析1 判断,做事依赖性较强。小学知识用成人的眼光来说,应该非常简单,而对于一个小学生是有一定难度。就我所教的数学来说,从三年级起,孩子从接受知识方面来讲难度明显增加,在比较、判断、逻辑推理能力方面是一个大的飞跃。这时,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有父母鼓励、引导孩子,那么他学习劲头肯定足一些,而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学习有困难时,在校能请教老师,在家却无人问津,导致学习下降,更加会促使他们自暴自弃,从而感到了学习的压力。有 了压力超出他的承受能力就不再是动力,而是绊脚石,是不可逾越的沟壑,当然会让他产生消极的懈怠,从而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2.心理承受力不够。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他们对挫折的反应是比较简单的,尤其是以消极为多。例如,学习制作小工艺品受到挫折,或是丢下不做,表情沮丧,或是破坏制作材料,却较少有人能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他们对挫折的认知不深刻,对挫折的发生往往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因此,一旦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挫折,一般不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不能从失败和挫折中寻找原因,总结教训,而是表现出灰心丧气、焦虑不安、抗拒、攻击等消极反应。这种对挫折的消极反应,是心理承受力较低的表现。

(二)家庭教育缺乏,代理监护人精力能力不足 1.缺乏亲情关爱

长期得不到家庭的疏导,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的挑战,不利于培养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代理监护人精力能力不足。

据我对本校留守儿童了解所知,其监护人主要有三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新华网北京3月7日专电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

而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友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差,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甚至有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要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吃饭、身体健康,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加之他们可能因为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不周,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由于此类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可以说是空白。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大部分留守儿童不会在学习上自觉形成有效的习惯。

(三)农村社区资源匮乏,留守儿童缺乏社区成长环境 1.学校教育有缺陷。

学校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教育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一般除了智育教师之外其他诸如德育、美育教师比较缺乏。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

2.社会各界关注不够。

关注留守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城乡体制,使农民工无法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社会将如何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行动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家庭教育,提高监护人素质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情沟通。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习惯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 代的。

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教师清楚“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习惯情况,便于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

最后,长期外出的父母也要在空闲时多打个电话或多写封信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情况,让孩子感到父母虽身在外地,但对自己的学习仍很关心。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素质。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妇联近日通过调查发现,31.2%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63.4%的留守儿童最想和父母说心里话,只有37.9%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临

时监护人说心里话。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最依恋的还是父母,亲情饥渴现象严1重○。孩子最好的监护人当然是父母,血缘关系是无可替代的。退一步,实在无法陪伴在孩子身旁,在寻找监护人时,所选的监护人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那种只依靠提供物质的溺爱教育是不科学的;能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注重与孩子情感沟通。

(二)加强学校教育,完善制度 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针对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学习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树立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长远目标地,定期对学生进访谈,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增加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沟通渠道,使学校及监护人都能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如建立留守儿童父母及代养人的联系卡,以制度形式保障与留守儿童父母及代养人经常性联系。要经常指导孩子主动写信、打电话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2.鼓励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建立好班级留守生档案。习惯成自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六岁前培养成功的。”,要使孩子身、心都健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成功的。教师要从细小处抓起,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多加关注,对帮扶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

(三)提高儿童自我约束力

留守儿童自我管理意识淡薄,学习习惯差,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缺乏自觉性。首先,注重自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校方面特别是对自控力差的学生,更要细心周到,讲求方法,挖掘好的方面,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从学习良好的礼仪习惯开始,培养其自觉读书,自觉规范言行,调动坏事后面隐藏着的积极面,从而转化他的自我约束力。接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庭和学校在对待留守儿童时要有耐心,不断发现他们的好习惯并给予及时表扬,以鼓励他们巩固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第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班主任和教师要有爱心、信心、耐心和慧心,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积极创造宽容、仁爱、平等的心理氛围和人际氛围,是孩子感到自己是受欢迎、受1。帮他们找到了自信,我们在进行学习习惯疏导尊重、被接受与被欣赏的○时就更容易了。

总之,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其好习惯的培养意义深远,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要明确各自的任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覃政力, 张凯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思考[N].张家界日报,2008,10 ,25.[2] 刘汉清.关于“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4,60.[3] 张毅.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年S3期.[4]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4).75-81.[5] 梁岭,郑丽.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7):84-86.[6] 于慎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3):128-130.[7] 俞国良著.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5-260.[8] [英]培根著,张毅译.培根论人生之论习惯和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东北新闻网 2006-12-27 08:58:52 http://news.nen.com.cn

第五篇: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儿童时期是人生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中缺少关爱监护,使其心理人格难以健康成长。孤单、失落,内心自卑封闭,性格脆弱或任性叛逆。他们不服管教,自制力差,有的甚至染上打架、赌博、吸烟的不良习气。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有的甚至厌学,成了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学生”。留守儿童年龄小岁,父母在外打工,自从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学习习惯差,还经常逃学。老师教育、同学帮助都收效甚微。我仔细分析了留守儿童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常规较差,缺乏良好的课堂学习的习惯、作业正确率较低,效果差、课前准备不足,缺乏基本的自学能力。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1、作为长期留守儿童的他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

2、在教师方面,“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他不接受批评教育,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他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逃学,旷课。

3、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智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其德、体、美、劳的关注,致使他思想散漫,体质下降,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养其习于意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为其一生的大业奠定了基础。针对留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容和要求,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加强行为训练与习惯培养,并以身作则,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一)培养留守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教师要严要求、常督促,做好留守学生的课堂常规管理工作。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留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培养留守学生勤思好问习惯,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留守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及时鼓励留守学生主动质疑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留守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培养留守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

(二)培养留守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端正留守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留守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教师用统一的书写要求规范全体学生的作业,要求全班学生一致,不合要求的要重做。长期坚持这样,学生才会重视书写,养成书写规范化的习惯。

(三)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研究,我们归纳整理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自学习惯的“四法”: 1.指导自学法:在留守学生自学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沿此方向自己探索,从而获得新知。

2.操作自学法:让留守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从而获得新知。

3.模仿自学法: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同类知识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自学。

尝试练习自学法: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练习新知。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去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上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当然这些习惯也对他们的一生也是受用的。当然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法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这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观爱,更多的鼓励,用爱心去包容他们,也用爱去教育他们。

二、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孩子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据调查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要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要“落实常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发言、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书写整洁、注意书写整洁等,这些都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元素。我们要在每节课上仔细检查,在每天当中认真督查,看他们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

2、要“善念紧箍咒”。对于一些意志力较弱,自觉性较差的儿童,我们不妨多提他(她)的问,让其怕出“洋相”。没有认真做作业,我们就要他重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就要严肃批评,提出一定的警告,等等。

3、要“特事特办”。我们在备课的时间,在想到要“因材施教”的时候,就要更多地想到这些留守儿童,想到他们的特殊情况,就要多准备一份“情感快餐”给留守儿童。我们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应多给留守儿童几句关心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到父母的温暖好像就在身边。

(二)要把课外作为关键。从周一到周五,留守儿童可能做得比较好,但到了周末,就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又回到了“解放前”。这种学习习惯容易“变质”的情况,往往就是在课外,所以课外是关键。很显然,如果不能解决课外的习惯问题,课内的努力即将冰消雪融、前功尽弃。怎么办呢?

1、是要适量布置家庭作业。不能让学生在家里长时间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没有一点学习压力。否则他们不是钻到游戏厅里去,就是会“吃饱了没事,学坏”。

2、是要适时做好家访工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要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到留守儿童学生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往往能够有更大的发现、更多的启示、更新的思考。

只要把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他们就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三,对留守儿童要多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待人发掘,而这些平时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赏识和尊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的捕捉这些孩子一丝一毫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老师要多和他们说声“你一定行!”,给他们以自信。对于懒惰的孩子,找出他们的兴趣,委以重任。对于做事拖拉的孩子,限定他做事的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后给予适当的奖励。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在关爱和信任的氛围里逐渐树立自尊和自信。

总之,只要我们把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学习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像滋润万物的春雨一样,把他们培养好,让他们更加健康向上、茁壮成长。

关注留守儿童学习

张 庄 小 学

2015.9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时代的要求 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发家......

    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中期研究报告(合集五篇)

    《城郊小学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中 期 研 究报 告 一、留守儿童呈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孩子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据调查这部分学生......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光山县砖桥镇中心学校省级立项课题组 刘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是河南省农村学......

    留守儿童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钓渭镇中心小学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并不断壮大。为此,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

    清河区司法局精心部署暑期“农村 留守儿童”系列法制宣传活动为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清河区司法局积极行动,专题研究部署开展......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滞留家乡,留守时间在半年及以上,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需要其他成人监护的农村儿童。根据官方媒体保守的估计:在中国农村,14岁以......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住校就读管理初探 独山县白泉镇新民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委托亲人或外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

    农村留守儿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文从这个群体在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