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04:1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执笔人:俞瑞芬

一、问题的提出

1、理论依据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民族魂、民族根,不仅源远流长,还应该对人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特征产生影响。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传统美德是养成教育的根基和基础。传统美德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的活动,是纠正传统美德失落与行为习惯失范的得力措施。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阴阳有实之谓实。”“信”即信用。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人际交往维系的重要德行。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下海口,结果敷衍了事;有些孩子不完成作业却对家长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对老师说作业本忘在家里;有些孩子犯了错却想方设法隐瞒、推塞、委过他人;有些孩子向父母谎报学习成绩,模仿父母笔迹签名;有些孩子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而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忠诚老实、信守诺言、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在做错事是能主动认错,借了别人东西能及时归还,拾到财物会主动交公。诚实守信的孩子懂得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对自己、对同伴、对家人、对未来负责。

因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孩子未来的成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我校以创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为办学方向,让小学生从小接受传统道德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优秀传统美德,提升民族文化传承自觉意识。学校德育处结合学校实际定下此课题。

2、概念界定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得综合性课程。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实际的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教学有效性: 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客观的教学效果作为检验教学行为的标准,教学行为对不对,要看它的实际效果好不好。二、研究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2、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负责、知错能改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认真、考试不作弊的好习惯。

5)、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研究方法

运用讨论法、榜样激励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构建育人网络,在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做到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自己做错了事情主动承认,借了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人格修养。

1、讨论法让师生分析日前诚实守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根源。

2、榜样激励法开展“日实践、周小结、月评比”实践活动,每月评选出“诚信之星”在学生中树立学习好榜样。

3、调查法

本课题以探究学生诚实守纪习惯培养为出发点,在全校师生及家长中展开调查,收集比较客观的信息,通过对资料的处理,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念,形成新理论,提高教育实效性。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法。我结合我校教学和德育工作,把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并结合个案做好案例分析。通过定期开展评价活动,有效地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5、定期召开学生交流会、家长学生座谈会,及时总结经验,反馈研究信息。调整试验方案,定时定期完成研究部署。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

(一)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5月一2013年6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学习相关理论,把握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3、研究子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明确分工。

4、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部分内容进行预研。

(二)实施阶段(2013年7月一2014年4月)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3年7月一2014年9月)

1、深入学习,形成共识

2、做好子课题前期准备、申报立项工作。

3、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4、培训科研队伍。

5、把握习惯养成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第二阶段:研究与实践阶段(2013年9月一2014年4月)

1、实施计划,开展少年儿童诚信教育与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做好前测、收集积累、观察、个案等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定期分析对比;

3、总结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并作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及工作总结;

4、鼓励教师、家长撰写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科研论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

第三阶段:回顾与反思阶段(3014年5月)

1、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重视中测和中期自评,收集实验者和实验对象的反馈信息,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3、对训练的内容、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4、重视专家的指导。争取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理论总结,深化实验研究,形成特色;

5、突出实践特色,形成一套可操作性、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

6、准备结题工作的相关材料,为结题工作铺垫。第四阶段:总结提高与结题阶段(2014年5月)

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评估实验效果;

2、完善课题提出的培养目标,提升习惯培养的新观念、新思想;

3、编写课题研究的成果资料及撰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

4、进行结题专家鉴定及填报结题成果鉴定审批书。向有关部门申请优秀课题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小学生诚信品质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及梳理我校学生诚实守信的现状,我们分别设计了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家长对诚信的认识及其诚信度,开展全面的问卷调查。发出学生调查问卷 60份、家长30份,收回率100%。然后根据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

在调研中,我们得出结论,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

1、社会原因: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缺失。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短斤缺两,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尔虞我诈,人才市场上的假文凭,文艺界、体育界的假唱、假球、假哨,学术界的剽窃等等现象给了孩子们巨大的负面影响。“老实人吃亏”,“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这些言论似毒蛇一样吞噬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2、家庭原因: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以及自身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影响了年幼的孩子。孩子涉世之初,父母亲往往“谆谆教诲”:“社会很复杂,老实人要吃亏的,你的脑子可要活络点。”父母亲在给孩子言传时,又往往辅以身教,部分学生家长经常采用先哄骗孩子说出实情,应允孩子绝不责怪,待孩子诚实相告后立即破口大骂,动手就打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撒谎,不愿说出实情,报喜不报忧。这也是当今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校原因:学校教育中某些弄虚作假现象,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欺骗。像公开课前的反复操练,甚至连回答问题的同学都事先指定,考试前故意让成绩差的学生坐在成绩好的学生旁边,让学生“互相帮助”等等。教育工作者的不当言行,“熏陶”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们稚嫩的心灵,加深了学生对诚信教育的困惑。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对学校、对班级、对个人有好处,说谎是没有过错的。认知发展到这种程度,在行为上当然要体现出来。这也是学生诚信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学生的自我抵御力不够导致诚信缺失。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非观念淡薄,意志品德不坚,敌不过外来的不良引诱,例如: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研究,商议出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1、让小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道德的发展与道德概念的认识具有某种一致性。“诚信”这一概念的理解从遵从规则以“诚实”开始,随着个体的成长和人际互动的频繁展开,同伴交往重要性日益突出,学生开始意识到与人交往需要“守信”,当个体继续发展时,尤其是当招致怀疑和不被信任时才会感悟到“真诚”的重要性。因此,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必须按照其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将这个概念分阶段细化,变成具体的行为指导,并通过生活中大量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去体验与讨论,让学生逐步内化诚信观念、形成诚信品质。

2、让小学生明白诚信品质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并努力按这些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1)遵守校纪校规。

(2)不说谎话,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

(3)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隐瞒错误,做错了事情主动承担错误,积极改正。

(4)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捡到东西要归还原主或交公。

(5)别人交办的事情认真做好,不敷衍了事。

(6)与人为善,坦诚相待。关心帮助身边的同学。愿意与人分享成果与快乐。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诚信的魅力。

(1)、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结合,让有关诚信的优秀书籍浸润学生的心灵,做到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

a、让学生收集并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b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教育教学活动(诚信故事比赛,诚信班级评比活动)

c、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手抄报制作和板报比赛活动。

(2)、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班会。、撰写学生诚信案例进行跟踪研究分析、教学设计、反思、论文。在一年的研究中,课题组老师们认真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总结、平时留心观察班级学生,及时发现班级中诚信有问题的学生,并把他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撰写个案日记进行跟踪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原因,与学生家长共同商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断督促,鼓励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许多问题学生在老师们的跟踪研究、关心呵护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们也撰写了课题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1、找准“诚实守信”教育的切入口,目标明,过程实,效果好。

2、形成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提高了教师对“诚实守信”教育的信心。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无论是对学生养成教育,还是对教师的为人师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诚信立人,形成诚信的品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交往更守信,更有责任感了,他们对待学习比以前更主动积极了。特别是作为班集体,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讲诚信,守规则,孩子们的心情更舒畅了。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着自己。因此,随着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校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不但注意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也注意发动广大教师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互相鼓励,共同提高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了教师的信心,为教书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3、参与“诚实守信习”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为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我们群策群力,收集了大量的名言、警句、格言、故事、班会教案、小论文等,并且有计划地组织讲座和班队活动,形成了系列化的资料。我们已把它汇编成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活动中,班主任也尝到甜头,提高了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4、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德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不但注重在学校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还积极与家长联系,达到共识,使学校教育和谐统一。通过家长会,班队活动、讲诚信故事比赛等形式,我们把三方面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扩大了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使效果更加显著,家庭教育也更科学了。

八、收获与反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年多来,诚信教育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一件件小事中依然可以看到诚信教育已经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不断有所感悟,不知不觉间,“诚信”已成为衡量自我发展的尺度。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

【摘要】小学教育最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质的教育,而在各项道德品质中,诚信的品质是各项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做人的根基。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言行一致,对老师,同学不撒谎,考试成绩真实,不拿别人的东西,不抄袭他人作业。在守信方面培养学生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还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培养

诚信,即诚实信用。诚:真心实意。信:信用,即遵守诺言、实践诺言,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从教十余年来,我深深的体会到,小学教育最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质的教育,而在各项道德品质中,诚信的品质是各项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做人的根基。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言行一致,对老师,同学不撒谎,考试成绩真实,不拿别人的东西,不抄袭他人作业。在守信方面培养学生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还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舞台,我把在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诚信的道德品质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

课堂上除了注重知识教育,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育内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养成教育体系整体构建与区域性推进策略研究”之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宁乡县实验区

实验校 宁乡县坝塘镇中心小学

课题组名称 坝塘镇中心小学养成教育课题组 执笔人姓名

童智星

联系电话

1527489835

5邮编 410618 E-mail 282639491@qq.com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界定

良好:令人满意;好。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指在小学阶段通过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书写,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汉字,逐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和美观,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普遍不正确,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长此以往,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就会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一生。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少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只是平时偶尔提醒一下,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刻不容缓。正确、工整、认真地书写,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在日后的学习、就业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检测中,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加上现在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字写得不好看的小学生已经占现在的多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课题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良好的写姿:头正、身平、臂开、脚平。良好的握笔姿势:掌虚、指实;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桌距离一拳。心意纯静、专心致志。)

(2)通过对正确书写习惯的研究,发现和总结一套有经验的方法。

课题预期目标:

(1)提高学生书写兴趣和认真书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整体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2)参加研究的教师科研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有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在校级以上交流或发表。

4、本课题参加的实验为1-6年级,共12个实验班,一共549人,老师25人,实验起止时间为2011年4月-2013年11月,历时3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重视对学 3 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3、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作业量过多,学生忙于赶作业,无暇顾及书写质量,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2)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途径。(3)矫正小学生错误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2、课题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书写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

(2)层次性原则:在进行书写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3)循序渐进原则:书写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激励性原则:研究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正强化”理论,鼓励并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5)一致性原则: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价值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其在研究过程中保持行动的一致性。教师、家长、社会团结协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个案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平时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数量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3)调查分析法。二、四、六年级学生书写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应的调查结果分析。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寻求有效的训练策略,不断研究相关案例,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个案研究法、行为训练法、自我调控法、档案记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依据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4、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杨志娟

(负责课题统筹、规划、计划、管理)

副组长:童智星

王伟红

周小丽(负责课题试验的具体实施和研究)

资料小组:各班主任(负责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校本教材资料整理等)(2)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学校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对书法热爱和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每周三下午课后,进行训练、辅导、评讲。这样,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这部分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字能力。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书写作品对比展示、讲故事、编儿歌和顺口溜、赏析名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写一手好汉字的愿望和兴趣,培养“提笔即练字”和认真书写的意识。

(3)教师示范指导,引领学生提高写字能力,快速掌握写字的要领与方法

教师通过正确、专业的示范,为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字作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要求教师写规范字,能用铅笔、钢笔、毛笔、粉笔等进行范写。不仅是写字课上的例字范写,还有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6 都要做到字迹清楚、正确、工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十分标准的写字姿势。教师加强平时作业书写的要求、指导,进行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5—10分钟练字,每天写好3个字;而且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专门的写字课,进行写字指导、练习和交流。

教师用儿歌、顺口溜,榜样激励等方法,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指导运笔技巧,培养学生按正确笔顺书写的习惯。

学生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需要反复的练习,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通过教师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学生能掌握写字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写字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4)利用各种比赛,促进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学校课题组结合“书法经典规范汉字大赛”“宁乡县书法比赛”等活动,相应地开展了各类书法大赛,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写字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这些“写字舞台”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字能力,展示写字成果,激发全校学生的写字热情,促进学生以“榜样”为力量,努力写字,刻苦练字,人人都写一手好字。

(5)少先队开展多形式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兴趣

少先队采取了多种评价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如网 络平台、学校公共展示区域、各班课室墙报展示区等;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评比和写字能手评比等,如:硬笔书法比赛、毛笔字书写比赛、优秀作业展览等活动、学生手抄报比赛。学校涌现了一批批“书写之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的积极性。(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围绕书写训练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达到使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比如说“我的作业我负责”、“坐的艺术”、“让作业更富有情趣”、“比比谁最不会写错别字”、“谁的作业最清楚”、“比比谁的字漂亮”、“抓俘虏,看看谁的错字多”、“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有的老师利用班会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有的老师通过开展《走进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对书法的认识。我们还通过“学科作业标兵”、“书写小能手”、“一周作业之星”等评比,唤醒并树立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使孩子由“要我”成长,转变为“我要”成长,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更多的孩子注重规范的、美观的作业书写。同时,我们还利用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和便利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参观名家书法作品,使他们在懂得什么样的字更美观的同时,获得艺术享受、受到陶冶熏陶;还邀请一些知名的书法家与孩子们交流写字心得,谈谈书法趣事,达到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目的。(7)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书写修养,深入开展写字教研 学校加大写字教学的研究力度,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书写要求,并定期开展写字研讨课教研活动。老师积极认真参加书法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比如:学校在每学期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三字”比赛,师生同台书法展示等。(8)制定标准和要求,引导学生重视作业的书写

我们制定了作业书写的“三个度”和语、数、英三科的作业书写评价标准,以具体的目标和评价来要求学生从坐姿、执笔姿势做起,认真对待作业的书写,按照每一科的书写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作业书写能力,达到各科的书写要求,并争取成为“书写小能手”。课题组成员通过观察、研究活动,总结出一些经验,设计成校本教材,以文本形式开展书写习惯的教育。(9)注重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寻求有效策略

我们在二、四、六年级选取了100名学生开展实验。课题试验以问卷调查为主,每班老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试验对象,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各试验老师按要求进行分析、记录和指导。课题组定期进行交流、汇报,以及讨论相关策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报告。在总结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及到整个试验班。试验研究不仅纠正了个案中的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也促进了其他同学努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取得较好的效果。(10)家校合作,促进良好书写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

我们采用了家校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校内外墙报、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从思想上 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从自己做起,做好榜样,耐心指导小孩的作业书写;对小孩作业的书写进行监督和指导;大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相关的作业书写评价活动。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1、课题研究成果

(1)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了汉字各种笔画、笔顺、结构的书写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观的汉字。很多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类书法比赛中成绩喜人。

(2)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研究实践,我校涌现了一批肯钻研,积极投身书法教学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实践期间,有近10位老师的软笔、硬笔水平突出,参与了书法兴趣小组的辅导。几乎全部教师都有能力承担班级硬笔书写的教学。教师有多篇书法教学论文、案例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多位教师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涌现了一批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种风气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3)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①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学生学习了书法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书写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②在教学中充分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其 它学科的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③注重文化涵量,多形式多角度增加课外知识,把写字训练整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强化执笔和坐姿训练,预防近视眼和保障身体健美,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从我校每年期末统考的好成绩来看,学生成绩跃居全镇先进行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成绩不断进步。

④学校通过大面积张挂学生的书写作品,开展班级书写比赛、书写之星评选等活动,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大地提高我校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效果显著,使学生受益、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学生不仅写字有了明显进步,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学校的学生文明礼貌守纪律、勤奋好学求上进,学生文明率一直保持100%。几年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率均超过了99%,综合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2、课题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观的汉字。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思考与展望

经过三年的深入研究,对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个课题,我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巧,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而应该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我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同时,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逐渐完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方斐卿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3)《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 杨献荣 著(4)小学语文教学网

(5)《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坝塘中心小学养成教育课题组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

养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蒙自市草坝镇中心学校

实验校 大落就小学

执笔人姓名

王丽青

联系电话

***

邮编 661101 E-mail 704905361@qq.com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界定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落后,家长意识淡薄。规范:规范姿势、规范笔画、规范笔顺。

书写能力:在长时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农村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养:指在小学三年级阶段通过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书写,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汉字,逐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和美观,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普遍不正确,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长此以往,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就会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一生。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少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只是平时偶尔提醒一下,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学校对写字教学也不重视。三年级是刚开始学习写钢笔字的阶段,要想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入门时的教学显得异常重要。因此,培养学生规范书写钢笔字的能力刻不容缓。正确、工整、认真地书写,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能体现出一个 2 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在日后的学习、就业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检测中,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加上现在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字写得不好看的小学生已经占现在的多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课题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全面提高并规范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良好的写姿:头正、身平、臂开、脚平。良好的握笔姿势:掌虚、指实;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桌距离一拳。规范内容:基本笔画规范、笔顺规范、结构规范等。心意纯静、专心致志。)(2)通过对正确书写习惯的研究,发现和总结一套有经验的方法。

课题预期目标:

(1)提高学生书写兴趣和规范书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整体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2)参加研究的教师科研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有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在校级以上交流或发表。

4、本课题参加的实验为三年级,共2个实验班,一共80人,老师7 3 人,实验起止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历时2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3、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规范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作业量过多,学生忙于赶作业,无暇顾及书写质量,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的方法。(2)小学生书写能力培养的好途径。

(3)矫正小学生错误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结构的书写要求。

2、课题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书写能力的培养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

(2)层次性原则:在进行书写能力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3)循序渐进原则:书写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激励性原则:研究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正强化”理论,鼓励并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个案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平时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数量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3)调查分析法。对学生书写能力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应的调查结果分析。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依据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4、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陆春桃

(负责课题统筹、规划、计划、管理)

副组长:李繁春

雷国华

王丽青

陆秀琼(负责课题试验的具体 5 实施和研究)

资料小组:课题组其他成员(负责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校本教材资料整理等)(2)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学校在各班选拔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对书法热爱和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每周三下午课后,进行训练、辅导、评讲。这样,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这部分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示范作用,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写字能力。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书写作品对比展示、讲故事、编儿歌和顺口溜、赏析名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写一手好汉字的愿望和兴趣,培养“提笔即练字”和认真书写的意识。

(3)教师示范指导,引领学生提高写字能力,快速掌握写字的要领与方法

教师通过正确、专业的示范,为学生正确、规范的写字作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要求教师写规范字,能用钢笔进行范写。不仅是写字课上的例字范写,还有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都要做到字迹清楚、正确、工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教师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十分标准的写字姿势。教师加强平时作业书写的要求、指导,进行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5—10分钟练字,每天写好3个字; 而且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专门的写字课,进行写字指导、练习和交流。

教师用儿歌、顺口溜,榜样激励等方法,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指导运笔技巧,培养学生按正确笔顺书写的习惯。

学生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需要反复的练习,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通过教师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学生能掌握写字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写字能力。(4)利用各种比赛,促进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学校课题组结合“明德儿童创意智能竞赛”“草坝中心学校书法比赛”等活动,相应地开展了各类书法大赛,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写字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这些“写字舞台”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写字能力,展示写字成果,激发全校学生的写字热情,促进学生以“榜样”为力量,努力写字,刻苦练字,人人都写一手好字。

(5)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书写修养,深入开展写字教研

学校加大写字教学的研究力度,定期开展写字研讨课教研活动。老师积极认真参加书法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比如:学校在每学期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三字”比赛,师生同台书法展示等。

(6)注重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寻求有效策略

我们在三年级两个班中挑选了10名学生开展实验。课题试验以 问卷调查为主,每班老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试验对象,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各试验老师按要求进行分析、记录和指导。课题组定期进行交流、汇报,以及讨论相关策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报告。在总结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及到整个试验班。试验研究不仅纠正了个案中的学生的不良书写行为,也促进了其他同学努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取得较好的效果。(7)家校合作,促进良好书写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

我们采用了家校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校内外墙报、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从自己做起,做好榜样,耐心指导小孩的作业书写;对小孩作业的书写进行监督和指导;大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相关的作业书写评价活动。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1、课题研究成果

(1)绝大多数的学生掌握了汉字各种笔画、笔顺、结构的书写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观的汉字。很多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类书法比赛中成绩喜人。(2)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研究实践,我校涌现了一批肯钻研,积极投身书法教学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几乎全部教师都有能力承担班级硬笔书写的教学。教师有多篇书法教学论文、案例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多位教师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涌现了一批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老 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种风气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3)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①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学生学习了书法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书写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②在教学中充分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③注重文化涵量,多形式多角度增加课外知识,把写字训练整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强化执笔和坐姿训练,预防近视眼和保障身体健美,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

④学校通过大面积张挂学生的书写作品,开展班级书写比赛、书写之星评选等活动,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大地提高我校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效果显著,使学生受益、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学生不仅写字有了明显进步,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2、课题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能写出一手端正规范、结构均匀、整洁美 观的汉字。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思考与展望

经过二年的深入研究,对于《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个课题,我们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巧,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因此,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而应该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逐渐完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方斐卿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3)《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 杨献荣 著(4)小学语文教学网

(5)《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草坝镇大落就小学课题组

第五篇: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汪春华

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

2013年6月3日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引言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文思,启人心智;可以积淀学养,激发思考,指点迷津;还可以润泽心灵,陶冶情操,构筑精彩人生。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喝的阅读阶段。所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或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如父母不爱读书,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不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社会影响对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影响也很大,许多孩子不爱读书,喜欢看电视、打游戏等,再加上适合儿童阅读作品也太少,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便成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大问题。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

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

3、学校现阶段的情况

我们学校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大多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和人性的闪光。阅读习惯和阅读量不够理想:学生家庭状况较差,外出打工的居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大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游戏等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阅读消费较少:纵观我校现在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玩具、零食等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也就成了我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4、课题研究的目的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爱积累、会运用交流的习惯;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方法及经验。

(1)、分年段开展研究:

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主动阅读。

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

(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

提升。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2)、我国著名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

(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4)、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1、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在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开展多样性的主题阅读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学校三合一资源,开拓多种活动途径,开展多方面、多角度、多种类的课题研究活动,提高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立足课堂,通过“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教会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爱积累”、“会交流运用”等阅读习惯

A、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B、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

C、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D、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E、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F、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

2、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

3、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实验的阅读习惯情况。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还有对比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二)研究过程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具体的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

(1)、明确本校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形成课题方案,报上级申请立项。

(2)、建立课题组。

(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该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对我校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等现状实施有效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申报;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建立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开展工作研讨,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鼓足实验教师研究信心。

首先,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

认真对本校学生从课内外阅读兴趣、范围、速度、方法,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量,图书室借书及写读书笔记情况,课外阅读能力及收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出当前学生课内外

读存在的普遍问题: 有关学生的信息。

①、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从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看,实验班只有56%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44%的学生课外仅沉迷于看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

②、学生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在学生心目中,课外书就是作文书、连环画之类的书籍,阅读范围单一而狭窄。

③、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从调查结果得出,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坚持少量的课外阅读,且每次阅读量从未超过1000字,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④、学校图书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借阅率仅有30% ⑤、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有关家长的信息。

①、40%的家长认识上不到位,从来没有思考过学生的阅读情况。

②、50%的家长行动上不支持,都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

③、85%的家长影响力不够,因为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有关教师的信息。

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其次,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第三,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及课外阅读指导能力,我们加强理论、实践及操作方法的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知识,教育科研系列培训内容;学习有关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指导相关的各级各类文献资料;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课内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等。使准备阶段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4月)

(1)、举行开题仪式,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2)、收集信息,归纳整理。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3)、针对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围绕课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培养的途径,形成教学典型案例。

(4)、阶段性成果展示,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

(5)、深入实验班级调研,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推进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具体过程及措施如下:

(1)、加强宣传与引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观念支配行动,态度决定高度。在推进课题开展的进程中,促进老师及家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文观、质量观、人才观,提高对孩子读书意义的认识是关键,是本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①、提高家长认识。

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为了让家长明白阅读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帮助,我们采用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发展观,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阅读,为孩子阅读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开辟绿色通道,并尽可能地提供正确的指导。我们的做法有:

一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阅读的好处,让家长懂得阅读就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孩子成绩的基础,是孩子成长的支柱,腾飞的翅膀。

二是走访学生家庭,帮助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安宁的读书环境。三是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了解班级中成绩优秀学生的阅读水平,用优秀学生现身说法,改变家长传统落后的成才观。

四是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亲子共读,评选优秀读书心得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参与阅读,为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

首先,“亲子共读”活动是促进亲子间交流的有效方式。“亲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手段,一种生活方式,更可以谈的上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受益匪浅。在亲子阅读中进一步加深亲子关系,体会亲子阅读的情感乐趣,而且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在与孩子共同阅读中,使家长逐渐体会到与孩子一起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亲子共读”活动是阅读习惯养成的载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我校以“亲子共读”活动作为训练的一种手段,以“小手拉大手”的家庭模式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读书会、亲子共读等活动使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不仅吸引着全校师生的投入,也吸引着广大家长的热情参与。亲子共读活动成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②、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养成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带领学生围绕一本教材反复学习,反复训练,反复咀嚼。这种机械重复的训练,使学生读课文味同嚼蜡,体会不到文字的美妙与灵动,感受不到生命成长的律动。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语文素养,关注人的成长,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厚实积累,增强底蕴和后劲,为了人一生的发展。

为了引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质量观和阅读观,我们大力加强学习和培训。

一是参加活动,学习课题相关资料; 二是组织讨论,学习《课程标准》; 三是自主学习,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

通过学习和讨论,课题组的老师们渐渐达成了共识:关注阅读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老师们积极主动地踏上了指导学生阅读的研究之路

(2)立足课堂教学,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介,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联的读物内容,也可以常常利用课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做法使人体会到,应用“兴趣”和“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去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愿望,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要求教师在学期初计划中拟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后反思小结。通过阅读指导课,真正把学生引入阅读的殿堂。我们的阅读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内容,各班级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年龄特点,兴趣要求,选择不同的内容,创造自己的阅读课课型。比如,内容有:听故事,赏美文,说名著,谈体会,演角色,评人物,写心得,比阅读书目等等;课型有:阅读动员课,演讲比赛课,网络读书课,诗词朗诵会,图书拍卖会,班级读书会等等。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培养了兴趣,获得了方法,养成了习惯,提高了能力,尝到了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品尝了失败,体验了成功,经历了精彩,心中涌动着创造的激情,行动的豪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运用生

动形象的语言简介,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联的读物内容,也可以常常利用课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做法使人体会到,应用“兴趣”和“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去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愿望,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采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才会将学生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只有帮学生学会寻找课外阅读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信息,产生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此,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①、举行师生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根据小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进行阅读比赛活动。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然后开展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充满了激情,特别是教师在“PK”中输给了学生,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此项活动开展后,学生们书包里的课外书籍日渐多了起来。《少年百科知识》有之,关于习作的,科技的,军事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等各种书籍也有之,不少学生还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也带到学校来了。学生们相互交换阅读,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学生坐得住了、静得下心来看书了。学生在家里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因此,还有不少家长打来电话询问老师给他们的孩子施了什么魔法,主研教师也不知不觉陪同学生阅读了十多本书。现在,自觉看课外书已成为实验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次,师生比赛词句积累:教师每天必须带头说出至少三个以上成语,而且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学生只要每人每天能说出一个就不算输。一段时间过去了,“栩栩如生”等华丽的词句常常从学生平常的交流中脱口而出且用得恰如其分。最后,师生还比赛积累好句好段:教师每天必须带头积累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一句名言警句达到背诵,学生每天积累一段好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检测学生阅读的“质”。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一个个精美的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阅读的足迹,当他们再次翻阅自己的劳动果实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显得那么满足。学生习作中渐渐增加了许多好词佳句,写作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主研教师也学

到了许多东西,很多是教师以前闻所未闻的。如今在实验班级里师生共读已形成制度。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师生都已达成共识。

②、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是影响他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基于学校图书资源浪费现象,教师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带领学生选择书目,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班级建立了学生拥有图书目录(可随时添加新书目录),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儿童读物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③、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利用学生从众、向上的心理,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杜甫、鲁迅、巴金、郭沫若、毛泽东等还有如学生身边典型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典型的读书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强烈兴趣,从而主动去课外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

④、设置故事悬念,借助“故事迁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偶尔间撷取故事中的精形片段抛给学生,或开头,或结尾,然后将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刺激、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津津乐听之际,嘎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要想知晓其间精彩,请阅“某某”书籍。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便是迫不及待地找到相关读物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故事的另一部分,从而阅读整本书。

⑤、借助课本延伸,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借助课本延伸,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课外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让 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抓住课内指导,延伸课外阅读效果斐然。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本课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与本课相关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读,还可以寻找同一题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对照读。

⑥、发扬自主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内外阅读中老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读物(当然所选择的书本要求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自由阅读,自由笔记,自我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喜好,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理论,又有力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了课外阅读。通过学生多读书,以外促内,既培养创新能力,又提高其语文素养,既让这部分学生阅读兴趣倍增,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⑦、利用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 :剪贴展览。教师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摘抄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每次成果展示,都给学生平添了无穷的兴趣。

一年来,学校开展的大型阅读活动有:“营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品读经典 精彩一夏”读书活动,古诗词诵读测评活动。班级读书活动更是异彩纷呈,如:学生佳作欣赏,演讲竞赛,阅读小报展示,优秀诗文诵读竞赛,优美片段摘记汇展,优秀读书笔记展,优秀日记展等等。

(4)多种渠道筹措图书,解决书源。

学校学生无法较好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便是缺少图书,学校现有的一些图书也早已破旧,过时,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阅读期待。孩子们的家庭藏书也极为有限,且缺少科学性,在缺少教育学思想的父母的指导下,这些书并不是孩子们当前最合适阅读的。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克服困难,筹措图书,解决书源,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当务之急。我们的做法有:

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各班级通过开展“献几本看百本”师生共建活动有效

地充实了班级图书;

二是通过开展“好书交换站”、“好书换着看”,“图书拍卖会”等活动,增大孩子们的阅读量;

三是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学校积极与外界联系,争取有条件的学校、社会团体理解支持我校的实际困难并给予帮助;

四是克服困难自筹资金,为师生购置新书。(5)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①、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②、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校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

(6)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激励阅读活动深入发展。

阅读的深层次发展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被动走向主动,从需要引导走向自觉行为,从偶尔为之走向长期坚持,从浅层次阅读走向深层次品读,从读书走向写作。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阅读层次,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和优秀的阅读品质,学校着眼于通过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激励学生走向深入阅读。

一是评选“小小读书迷”,介绍小书迷们的读书内容,读书数量,读书习惯,读书品质,为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

二是评选优秀日记集,从评定日记集的篇数,内容,质量上规范引导学生将读写结合起来;

三是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从书写,文面,内容,数量,质量等方面评出优秀读书笔记后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克服只为“猎奇”的“懒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是开展“品读经典”读书心得征文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书籍,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勤奋读书,专注思考的优秀阅读品质。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3)、课题成果展示。

三、课题研究成果与结论

(一)、营造了阅读氛围,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数据表明:学生“读书兴趣”的变化显著。课题研究前只有54%的学生喜欢读书,数据反映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较低,甚至有学生害怕阅读。通过培养训练,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度提高到89%,同时家庭读书的氛围浓了。虽然平时很多孩子的父母并不在家,但知道读书好处的孩子们会常常与父母沟通,说一些学校里的事,要求爸妈为他们买书回来。有的孩子还因此克服了乱花钱的不良习惯,把父母给的买零食的钱,买玩具的钱省下来买书读。放假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了亲子读书系列活动,营造了亲子共读的良好氛围。通过读书让家长和学生都静下心来,学会了以书为友,一起享受阅读的愉悦,收获人生的精彩。对于一些有文化的父母我们更是争取他们正确看待孩子们的阅读,关注孩子们的阅读。学校请他们到学校来,走进课堂听课,与教师沟通,学习帮助孩子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营造家庭的氛围,如何为孩子布置书房,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都提升很快,阅读兴趣浓厚。

校园读书氛围浓了。班级图书角的创建,为孩子读书提供了方便,课余时间,午休时间,孩子们不再追逐打闹,愿意静静地做在课桌前读书。学校阅览室的建立,让孩子们在阅读课上有了读书的好去处。在这里,师生共读,徜徉书海,心灵得到滋养,品性得到涵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读书时的美好画卷,美丽容颜。他们或坐,或蹲,或伏案,或两人共读,或一人独品,亦或师生互品,无不沉浸其中,专注有恒。

(二)、学生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

问卷调查显示:原来喜欢读科技、名人传记、名著等有益书籍的仅占22%,通过指导和培养,现在的读有益书籍的达到81%,可见,学生已经从迷恋动漫作品转向阅读有利身心健康的读物,养成了“读好书”的好习惯。

(三)、学生养成“爱积累”与“会交流运用”的习惯。

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方法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实验后,能养成“爱积累”与“会交流运用”习惯的学生分别从30.4%上升到53%,从47%上升到68%。学生已养成“爱积累”、“会交流运用“的阅读习惯。

(四)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课内外阅读,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培养,教师必需自己要先读起来,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示范引导,树立读书的榜样;更重要的在于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熟悉学生的阅读读本,提高自身阅读指导能力。

课题组的老师对此都有深切的体会,他们在阅读方面身先士卒,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他们把阅读的感受、读后的心得、教学的经验写成文字,与大家共享。据不完全统计,教师共写论文50多篇,老师们的教学专业水平也在阅读中提高。

(五)丰富了学校藏书,探索出一套图书借阅机制。

一年来课题的开展,学校图书逐步走向丰富。一是各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各班开展的献几本看百本,图书拍卖会等活动充实了班级图书架,各班级能有百余本书轮流传阅,并随时有所补充和更新。二是学校图书室得到了外界的援助。一年来,共得到包括市教研室,各兄弟学校,热心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图书达两万余册。三是自购图书。

有了图书,如何有效、有序、充分地发挥图书应有的作用,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建立了学校图书借阅制度,安排了兼职图书管理员。每周五下午为各班级轮流借书时间。学校建有学生阅览室一间,每天向学生开放。在课程表中,专门设有一节阅读指导课,教师或安排学生在教室上阅读指导课,或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读书。

(六)积累了开展阅读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阅读活动是推动学生保持长久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激励学生向纵

深发展的强大推动器。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阅读小报展示,优美片段摘记汇展,优秀读书笔记展,优秀日记展,让孩子们每天都憧憬读书,享受读书。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推进活动,一步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

(七)创新了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阅读指导课是学生在大量感性阅读的基础上提升阅读水平,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和持久的读书兴趣,学会优秀读书品质的重要环节。我们课题组非常重视在阅读课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重视开创不同类型的阅读指导课类型。

汇总归纳,我们大体有这样一些课型:(1)读物推荐课。(2)读书方法指导课。(3)读后叙述课。(4)读物交流课。(5)读书笔记辅导课。(6)读书主题活动课。如:演讲比赛、诗词朗诵会等等。(7)阅读动员课。(8)读书欣赏课。

四、课题讨论与分析

经研究,我们就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有效性的策略达成了诸多共识,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又有科学性、合理性,面对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倍感欣喜和激动。课题开展之后,实验学生的进步有目共睹,课题组教师的成长历历在目,我们的教科研水平在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也有一些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1、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2、如何将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推广,让所有的班级所有学生都读起来,让课题成果发挥更大效用。

3、有些经验和做法只存在于个别教师的认识和行为中,如何进行规范、完善和引导,成为学校的推进阅读的策略。

4、如何推进教师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手册》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例谈》《教育评论》,2000年第5

4、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5、曹忠华:《让“培养习惯”成为教师的课堂自觉》,2009年12期

6、刘颂堂 《.创新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7、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 教育科研,2006(05):21

8、《语文课程标准》

9、《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14YB089 宁德市 “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第三期)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申报单位: 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 李......

    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及习惯的实践与研究5篇

    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及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一、选题背景 (一)问题提出 我校是一所处于城乡交界的公办小学,属于文化氛围较为落后地区,生源的组成也较为复杂,47%是外地生,其父......

    《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的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寺庄小学 丁艳侠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5篇)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报告 【摘要】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古人云“养其习于童蒙”,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

    《小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小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 负责人:XXX 成 员:XXX 郑州市上街区夏侯小学 2010年6月30日 引言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最近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小手如......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古今中外,......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人:阳谷县七级镇明德小学 张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