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小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
负责人:XXX 成 员:XXX
郑州市上街区夏侯小学 2010年6月30日
引言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最近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小手如林,十分热闹。但“听众”却不见了,能坐着认真、耐心倾听别人讲话的人没有了。在回答问题时会轮流重复同一句话,还经常有刚矫正过的信息又一而再出错的现象。的确,学生在没有听清要求、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又如何能表达正确、表达完整呢?可见,不良的倾听习惯对学生的表达造成了障碍。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论依据:以新课标理论为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与表达。“倾听”是学生获取信心、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表达”是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其实,听、说在教学活动中是交互进行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目标:改变我校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表达能力的现状,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倾听、表达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内容:通过对个别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了解学生倾听、表达能力提高的状况,从中不断探索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表达能力的策略,及其有效的培养方式。
研究方法:
文献法: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调查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
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积累,积极思考、研究,边研究边实践,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比分析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一次进行科学的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比对,得出研究效果。
经验总结法:用于实验后,总结研究的过程与成果。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09.7----2009.9)
1.查阅相关的杂志或专著、上网学习,积累相关的倾听与表达的能力要求及其影响因素。2.观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与表达方面的现状。第二阶段:实施和不断进行调整(2009.9----2010.6)
1.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倾听、表达能力进行现状分析。2.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与表达的能力要求。3.分析影响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与表达的因素,实施一系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调控策略。
4.根据课堂实效性,确定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方式。5.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表达能力的提升与课堂效率、学生个人发展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第三阶段:总结和推广(2010.6----2010.7)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开放,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会“说”也敢“说”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才能正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思维。学生的成长令我们倍感欣慰!我们把握好倾听与表达的关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平衡,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会听的本领。随着倾听与表达的深入,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数学课!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变了,师生的亲和力加强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但是在课堂上我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时,学生会马上抢着各说各的答案。我随后请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室里顿时像是炸开了锅,小手如林,嘴里不停地冲我喊:“老师,我”、“老师,我来说”、“我知道,我知道”,学生表现得十分踊跃,唯恐老师没看到他高高举起的手。而我只能先让一位学生作答,其余同学竟然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若第一位学生说得不够正确不够完整时,我问:“你们觉得怎么说更好一些呢?”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对我的发问置之不理,仍在重复着第一位学生的答案。这争先恐后的发言,无可厚非是营造了一个热闹的场面,但在这热闹的背后,让人平添一丝忧虑:许多学生为了抢到发言机会,别人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说得怎样,他们全然听不进去,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好像与自己无关,他们只是在与老师交流,只是在等待下一个发言的机会。
这样的课堂比比皆是,不由得引人深思。造成这种现象,我想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强有关系,但更主要的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倾听方面的引导。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主要是用耳朵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说话内容中,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用正确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不但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会倾听别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相同,可以补充;如果不同,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营造正常的互动氛围。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一、让学生善于倾听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一个人是否会倾听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学 会倾听,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义,成为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切实推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一)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学会倾听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这时候做其他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地倾听氛围。既让学生们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又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二)为学生搭建倾听的平台,引发倾听的兴趣
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音乐、游戏、小竞赛等引入课堂,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垂青于那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几个人,要格外“照顾”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要特别留意“听众”的状态,以充满情趣的语言激起孩子倾听的兴趣,走到孩子中间和孩子们一起听。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注意正在听的孩子,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并用极富情趣的语言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表扬,比如 “大家看,他听得多认真啊!”“ 你真是个会听的好孩子!”“ 我看出来了,因为你会听所以回答得这么好!”„„长此以往,孩子便觉得倾听别人时,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对倾听有了兴趣,耳朵就会渐渐“醒”了。
(三)明确倾听的要求,日积月累地训练
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一门艺术。它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了倾听的欲望和热情,并不代表学生就会倾听了。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孩子正确有效的倾听方法,让孩子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有明确的指向。
倾听时要求学生态度要谦虚,要积极,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还要让学生养成“五心”的倾听习惯:①专心地听,明主旨。②用心地听,辨是非。③细心地听,记要点。④虚心地听,作对照。⑤耐心地听,重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示范作用,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本或老师出示的教具,做到神情专一。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对低年级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可训练一些口令:“小耳朵,认真听!”“手放平,身坐直!”“小眼睛,看过来。”等等,进行师生对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还必须让孩子明白自己要听谁的,听别人说什么,听完后要做什么。如:①听后提问。②听后计算。③听后复述。④听后记录等等。这样迫使学生在倾听活动中集中注意力,积极认真的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
(四)及时恰当地予以评价,鼓励学生倾听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树立榜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如: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听”的表现,做一个 总结,并予以适当奖励。评价可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通过评价,发扬优点,指出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二、让学生乐于表达
语言表达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共知。过去在小学教学中一说到语言表达,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语文教学。许多人认为语言表达是语文课的“专用名词”,数学课就是思考、算和写,只要会做就行了。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讲了半天也没讲清楚他要表达的意思,而教师和其他同学则在一边急。他们越急,那位同学就越讲不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能合理运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因此数学语言的表达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为“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正努力实现的。
(一)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
1、准确性。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特别是概念教学,要求用词恰当,不允许有丝毫偏差。如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不能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也不能说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
2、简炼性。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它语言的浓缩性。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添枝加叶。如用“18÷3”编应用题,若编成这样:“有一天,妈妈上街买来18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和姐姐一起把它们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了多少个?”就不算是最佳的。如果学生看到你编的这道应用题,学生又会怎样发挥呢?
3、条理性。数学的逻辑性决定了它的语言极具条理性。概念形成、公式的推导、法则的归纳,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学生学会利用判断和推理,有条有理地进行思考,再把思考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公式,要求能说出推导过程;学习定律与性质,要求能列举出归纳过程;学习法则,要求能列举出计算原理;做应用题要求能说出解题思路。总之,要求学生要说得连贯,说得有理,说得完满。
要做到数学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二)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学生仅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还要通过阅读,做好与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因此,教师应提倡数学阅读,在学习完某一章节后,让学生细致全面地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勤思多想,自己进行知识总结,感悟数学语言的魅力。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要好一些。同时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积极运用语言
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 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想“说”、敢“说”。首先,教师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其次,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此外,教师在导入、新课展开、反馈讲评、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各环节,要尽量采用,如“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来重复一遍?”“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我们就用刚才学得的本领来解决几个问题。”“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用什么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以鼓励为主,多表扬那些积极、踊跃发言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如果他们能勇敢地站起来表达,即使他的发言不尽如人意,老师也应该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
(四)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从生活经验里引导,促进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
比如,在 “长短”的概念教学中,当我出示了实物——红、绿两支铅笔以后,开始,学生只能笼统地说:“红的长,绿的短。”这是学生的生活语言。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我问:“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学生又说:“红铅笔长,绿铅笔短。”这时,我又拿出一支黄色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又说:“黄铅笔短,绿铅笔长。”我说:“刚才你们说绿铅笔短,现在又说绿铅笔长,到底绿铅笔是长还是短?这三支铅笔比较,谁比谁长?谁比谁短?谁最长?谁最短?这个话怎样说最合适?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发表意见。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黄铅笔长„„”,这样,显然比一开始的语言表达要数学化。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往往在课堂上出现较多的生活用语,这是十分正常的。比如,他们习惯把“几时、几时半”说成“几点钟、几点半”,把“单价、总价”统统说成“价格或价钱”,经常把“数”与“数字”混淆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并多次加以训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他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小组学习中挖掘,使数学语言更加规范与精练。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一言堂”了,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同桌交流也非常方便,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4、在重述或小结中丰富数学语言。
重述的方法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因为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对一些知识不容易理解,但教师引导学生先表达出数量关系,加以规范,然后再让学生重述,从而达到使学生会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的目的。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能让学生清晰地回忆出学习的要点,同 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开放,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会“说”也敢“说”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才能正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思维。学生的成长令我们倍感欣慰!我们把握好倾听与表达的关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平衡,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会听的本领。随着倾听与表达的深入,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数学课!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
第二篇:加强低段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加强低段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实验小学刘艳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理解掌握知识和学会欣赏他人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之一。
有很多寓意短小的故事,用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作为小学低段年级的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中,倾听,是教师容易忽视也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那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和有意识地将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就是针对小学低年段学生的特点,运用调查培养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课堂倾听情况,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1.加强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
对于教师来说,在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有很多,和同事们在一起研讨时也不约而同的谈到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学生倾听能力不容乐观”是令人比较头疼的事。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掌握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方法和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2.加强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载体。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和数学检测手段的单一性,很多家长和老师曾一度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搞题海战术,结果使得学生们身心疲惫。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成绩可能机械的有所提高,可这样做也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跟提倡的高效课堂背道而驰。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掌握当堂内容,做起来练习题来才能事半功倍。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载体。
3.加强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乃至未来人才目标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是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大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而且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也是一种财富。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说明“听”在信息交流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学会倾听,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地位。
2.有意注意理论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意注意又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有意注意的集中和保持,对于倾听很重要。
3.主体性教育理论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会倾听,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更健全的主体人格。实践证明,同学间的相互倾听评价,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理念。
4、教学法理论
课堂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学会倾听。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为倾听的机会人人都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是要揭示小学生数学课堂上倾听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
1.调查低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造成倾听能力滞后的原因。
2.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3.教师要善于研究、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进行专项训练研究,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4.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如听后复述、听思训练、小组合作听动训练、小组讨论等。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们班级共有81名学生,班级学生的年龄都在7周岁,只有两名同学是7周岁。学生的年龄太小,表现欲又很强。上课发言踊跃,气氛很活跃,但是,实际他们大多并没有听懂老师提的问题。等老师提问到他们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回答什么。他们更不懂得去倾听别人的回答。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总结反思法,并辅以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谈话,分析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养成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和开展培养活动,并对活动不断总结、反思、调整。
2、个案研究法:选择学习效果一般、学习效果差的学生典型代表,运用个案分析法,对其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探究其产生不同倾听效果的根源,帮助学困生学会倾听。
3、总结反思法:在研究实践中,教师通过综合分析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4、文献研究法:为找到课题中最有价值的研究点,制定可操作的研究策略。教师要广泛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学习理论,阅读与课题内容相关的书籍,写出读书心得,进而对课题研究其指导作用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动利用书中的理论或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反思,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1)培养孩子静心倾听的习惯,与课堂周边环境密切相关。教室外面其他班级上体育课发出的吵闹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传出的喇叭声,窗户外面的美景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干扰。作为老师,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关起门来上课”,必要时甚至拉上窗帘,切断了与外界相通的渠道,学生的心就乖乖地收回来。
第三篇: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
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结题验收报告)
一、课题名称
《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
二、选题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人际交流越来越广泛,口头语言表达愈来愈体现出它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荀子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表达得更透彻“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代的晏子正是靠雄辩的口才为齐国赢得国威;孙中山先生的演说擂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战鼓;毛泽东的演说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当代西方,人们甚至把口才、美元、电脑称之为世界三大战略武器。不管古今中外的人们如何评价口才,口语交际的作用是日益重要,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可是,在下以往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地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束缚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抹杀了人的学习主动性。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很少有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机会。这与新形势下人才发展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小学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实施语言表达的实践活动能成为关键的突破口,这将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问题是,现在小学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缺少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为了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提出了“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的课题。
“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主要针对小学教学中长期困扰制约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发展的薄弱现状,试图以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实践活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为突破口,寻找到一条打破语言表达瓶颈的途径,彰显我校教学的特色。
三、课题研究成果及典型特色研究成果简要分析
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习热情,促进了我校整体教学成绩的提高。
2、教师自身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拓宽了教学的天地。
4、总结出了很多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爱心法、积累法。
5、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提升了科研能力,使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与效果的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研究,使学生在说话时达到如下要求:第一,要把话说得准确、得体;第二,用最少的时间,表达最多的意思;第三,重点明确,有头有尾,意思完整,条理分明;第四,生动优美,符合规范,能够吸引人、感染人。
(2)经过培养和探索,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完整性、条理性和敏捷性的发展,让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3)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使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从旧的教学思想中解脱出来,强化教改意识,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的方法: 1.文献检索法 2.问题探究法 3.行动研究法
(三)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1)研究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分析、理解、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把“授人以鱼”改成“授人以渔”这一目的。
(2)言语能力以语言能力为基础。但语言能力并不能“自然”地转化为言语能力。必须接触大量的语篇形式的教材,必须进行反复言语训练。语言能力通过课文教学得到提高,发展。
(3)“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说”得有说的动机。即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不羞口,不胆怯。心理学家古朗说:“胆小内向的人被要求在公共场合说话,不仅仅是心理上受威胁,精神与身体的整个系统都直接受到牵连。”所以,培养“说”的这种素质,要循序渐进。(4)情景教学法强调学习必须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教学要达到四个真实性: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自身的真实性、语言环境的真实性和学生情感的真实性,使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真实地体验、感受和运用知识。
(5)课程标准关于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用渠道的理念。
此外,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形成了说话能力,那么就为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课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规律性的教学理念,其成果一方面对我校教师转变
教学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我校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法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本研究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直接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了我校部分教师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并且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习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课题组成员还立足本班实际,紧密结合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拓宽了口语表达渠道,探索出了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虽然我们已基本完成课题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但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不够。二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长流水”,而现在的问题是有的教师不到一碗水,何谈教育启发学生呢?三是学法指导不利。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不懂得语言表达技巧的有效运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今后我们要将课题研究成果大面积应用,并形成口语表达有效训练模式,尽可能积极推广,提升研究层面。
第四篇:《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
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辉县市实验学校 刘素云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让别人复述时他却是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乱说一通;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
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将“注意听他人讲话”当作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社交技能之一。在如今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既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今天,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倾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倾听能力”,真正 掌握“倾听”这种金钥匙,从而深切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真正地爱上语文。倾听是我们接受社会、学习,取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正确的语言表达,更需要人们用心地倾听。它也曾给人类感情的沟通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半的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听与说同样重要。在新课程大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会表达了,课堂热闹了,但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在经历了这么一场深刻的改革之后,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吗?是否给课堂教学、课堂效应、教学效果产生了下面的影响吗?是否给孩子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的时机吗?我想其实不然。纵观如今课堂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结:孩子们很活泼,胆子很大,课堂非常地活跃。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趣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老师的赏识.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当老师布臵作业时,学生往往审错题意,没有按要求做.更让人担忧和伤心的是:有些课堂还存在着乱班现象,即使老师敲破了讲台,也还是无济于事.一个没有倾听质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一个不能让孩子们用心倾听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很理想.同一个班的学生刚入学,学校提供了两样的师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贫富"差距之大,倾听是一个重要的
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不倾听或不会倾听的不良习惯.必然影响他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所以提高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势在必行,义不容辞。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时,学生们有的总爱插话,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表情沮丧,在唉声叹气中遗憾,有的好像与自己无关,在那玩弄文具、学具等,有的端端正正的坐着却从不发言,还有的站起来发言的内容是重复的。这些不正确的倾听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迫在眉睫。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别,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听说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这一集体环境下的学生之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外研究者认为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国内研究者把新课程改革与倾听习惯教育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进
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从本质上讲,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是一脉相通的。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人。不同之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学科、内容、方法具有个体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课堂上倾听能力的现状与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教师的语言魅力研究。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影响学生倾听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学生倾听。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表达能力;语调的变化既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也应有琅琅上口韵脚等。
(三)探索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策略。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5至2014.7))
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二)实施阶段(2014.8至2015.3)
1.2014年5月---6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把握学生外在的倾听表现,培养良好的倾听品质。
2.2014年7月---8月,研究教师语言魅力,通过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和语调的变化等,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意倾听,促进倾听能力、学习能力和谐发展与提高。
3.2014年9月---12月,进行提高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具体包括复述式倾听、转述式倾听、评价式倾听以及倾听弦外之音,让学生在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就能专注课堂,倾听师生交流,形成倾听能力。
4.2015年1月---4月,综合运用研究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倾听,提高学习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推广引导学生有效倾听的策略。将实验报告上报有关教科研部门,接受上级教科所的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制定了小学生语文课堂听课情况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调查、访问等形式,我们认为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小学一门基础课程,但是仍然没有引起家长、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家长和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语文课就行。而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正是这种心理在作怪,所以学生才学习不专心。没有
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2.教师教学中的偷懒现象。
由于部分教师也在思想上存在上述认识,所以就表现在教学上敷衍了事,能偷懒则偷懒,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呢?有些教师虽然也采用了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形式单一,不能够吸引学生,长此以往就使学生失去了兴趣。
(二)更加关注了教师的语言魅力。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了学生的倾听。
1.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忌用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2.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
感。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3.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4.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让学生臵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三)探索了学生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1.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习惯。2.实行奖励制度,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3.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目标。
(1)听说一句话训练。让学生听说一句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把自己编的学生喜欢听的、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的句子报两、三句。说一句,让学生马上复述。
(2)开展了以“说说倾听的好处”“学会倾听践行动”
为主题的讨论会(树立倾听的意识,明确应该怎样去做),课堂上做个“会倾听的学生”。
(3)开展“老师讲课我会听”“我是神耳朵”“我是文明小听众”等活动,看谁得的红旗多,调动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4)课外做个“会倾听的好伙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做“击鼓传话”“学说绕口令”“猜谜语”“听故事讲故事”等游戏,虚心、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5)在家做个“会倾听的好孩子”,以问卷调查、倡议书、反馈表等形式取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监督、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帮助孩子形成倾听的好习惯。
(6)定期开展“学会倾听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根据上述表现进行表彰奖励。
(7)开展课堂倾听笔记展评(能摘抄老师和同学的讲述重点,学会做笔记)
(8)开展听写速记比赛(听写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数学公式、英文短语等,培养学生调集最大潜力去倾听的能力)(9)角色互换:我当一次老师(5——10分钟,科目自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操作,参与实验的五个实验班,通过听课、学生家长反馈等评价手段的实施,我们发现,学
生的倾听习惯在逐渐养成,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保证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学会了尊重,懂得了谦虚礼貌。在倾听习惯的养成训练过程中,学生渐渐懂得了尊重,当别人说话时,有耐心地听完,再发表意见,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养成了良好的交往习惯。
七、课题的结论
(一)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倾听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善待每一个学生,用激励的措施巩固行为,开发潜能。学生不仅能做到认真倾听,还能做到边听边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体现的尤其明显。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使语文综合能力的逐步提高,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提高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当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学生生命的灵性,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孩子们动(脑、口、手)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上讨论声、表扬声、鼓掌声不绝于耳。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热闹”现象之下隐藏着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于强调新颖,强调不拘一格。试问,在某些气氛热烈的课堂上,学生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究竟有多高呢?经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均对此引起了重视。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来说,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八、研究后的思考
(一)面临问题
课题研究一年以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听课的意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愿意听,乐意听,成了现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反思
上课专心听讲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作为自控力不强的小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长期的指导、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关注和指导。
九、参考文献
(一)于漪主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版。
(二)李朝辉:《小学语文教育》 2002年第5期。
(三)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版。
(四)李晓文、王莹著:《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
(五)张全祥:《教师如何引领课堂》,《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4期。
(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的《倾听着的教育》。
第五篇:《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让别人复述时他却是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乱说一通;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将“注意听他人讲话”当作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社交技能之一。在如今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既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今天,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倾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倾听能力”,真正 掌握“倾听”这种金钥匙,从而深切体会到学习语文的
无穷乐趣,真正地爱上语文。倾听是我们接受社会、学习,取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正确的语言表达,更需要人们用心地倾听。它也曾给人类感情的沟通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半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听与说同样重要。在新课程大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会表达了,课堂热闹了,但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在经历了这么一场深刻的改革之后,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吗?是否给课堂教学、课堂效应、教学效果产生了下面的影响吗?是否给孩子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的时机吗?我想其实不然。纵观如今课堂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结:孩子们很活泼,胆子很大,课堂非常地活跃。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趣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老师的赏识.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当老师布置作业时,学生往往审错题意,没有按要求做.更让人担忧和伤心的是:有些课堂还存在着乱班现象,即使老师敲破了讲台,也还是无济于事.一个没有倾听质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一个不能让孩子们用心倾听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很理想.同一个班的学生刚入学,学校提供了两样的师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贫富"差距之大,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不倾听或不会倾听的不良习惯.必然影响他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所以提高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势在必行,义不容辞。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时,学生们有的总爱插话,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表情沮丧,在唉声叹气中遗憾,有的好像与自己无关,在那玩弄文具、学具等,有的端端正正的坐着却从不发言,还有的站起来发言的内容是重复的。这些不正确的倾听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迫在眉睫。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 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别,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听说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这一集体环境下的学生之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国外研究者认为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国内研究者把新课程改革与倾听习惯教育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从本质上讲,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是一脉相通的。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人。不同之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学科、内容、方法具有个体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了解影响学生倾听的因素(学生自身方面的、学习环境方面的、教师教学方面的),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掌握指引学生倾听的教学策略。
2、学生方面
在老师的训练与指导之下,了解影响自己倾听的各种不良因素并加以克服,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并通过有效倾听,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有意注意品质的培养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有意注意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克服并尽可能避免注意的分散性。帮助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形成有意后注意。
2、教师的语言魅力研究
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影响学生倾听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学生倾听。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表达能力;语调的变化既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也应有琅琅上口韵脚等。
3、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
复述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进行复述。
转述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用第三人称进行转述。
评价式倾听。重点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或者同学的发言,然后对他们的话语进行评论(尤其是同学的发言)。
倾听弦外之音。教师选择一些内涵较为丰富的词句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述,要求学生理解表达内容的含义,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班级进行实践运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辨别与选择,选择适合班级学生的成果,实现以很少的时间达到促进学生倾听的效果的目的。
个案分析法
选择学习效果好、学习效果一般、学习效果差的三类学生的典型代表,运用个案分析法,建立个人档案,对其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探究其产生不同倾听效果的根源,推广倾听效果好的学生的经验和方法,帮助效果较差的同学学会倾听。
实验法
对对学生倾听效果可能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进行积极假设,根据假设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按照实验方案运用假设结果在学生中开展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或推翻、或肯定。对不利的、消极的因素予以克服与屏弃,对有效的、积极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证,总结提炼为教学策略并加以推广应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倾听。
(一)了解学生倾听习惯、倾听能力的差异。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是否学会倾听,直接影响了各种认知信息吸收的效果和效率,简单地讲,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首先应从了解每一位学生倾听能力的差异入手。
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教育方法的不同,使得孩子一进校门,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根本无法进入学生角色,表现为坐不住,腿、眼睛、耳朵、手都随自己的喜欢而去注意自己的东西,跟不上课堂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深层次地了解孩子在家里、在低年级学段的表现,分析产生上述表现的症结所在。如有的学生在上幼儿园期间,一贯以身体不舒服为由,不去上学,每学期在幼儿园的时间还不如在家的多。上了小学,他们还是一副老样子,上课无精打采,经常不听也不看,说自己不舒服,呆呆地坐着。连基本常规都不懂,不知道听,不知道写,不知道记,上课经常眼睛看窗外或玩自己的东西……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根据调查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制止像在幼儿园时的放任自流,提出要严要求,杜绝惰性;因生活环境所致的,提醒父母多与孩子接触、引导;因身体健康引起的注意力特别差的,提醒父母注意孩子的营养,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
(二)进行耐心、专心倾听的专项训练
1、听说一句话训练
让学生听说一句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把自己编的学生喜欢听的、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的句子报两、三句。说一句,让学生马上复述。如:“我是一(1)班小学生。”“我爱我的班级。”“学校是 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小鸟在林间唱着动听的歌。”“我是校园的春天。”“我看见花儿张开了笑脸。”等等,句子由如前面较简单的逐步加大难度。给听得认真、说得好的学生及时奖给五角星。
通过操作,发现学生在听记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努力记忆的学生面在不断扩大。
(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谦虚、积极的倾听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良好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养成教育的前提。因而进行广泛的形象化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让学生引起重视。如讲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个小孩,家里没醋了,妈妈让他去买,他接过妈妈递过来的钱拔腿就往小店跑。可跑到小店,想不起妈妈刚才说要买什么。因为没有认真听妈妈讲话,只好回家再问妈妈。搜集发生在家里或学校里的正反两方面的故事,让学生听听评评说说,强化思想教育,有助于促使学生认真倾听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上好每一节课,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课堂教学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解。
1、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营造的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2、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的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全体学生都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五)开展活动,积极评价。激发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1、角色换位,让学生当好小老师。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当同伴的小老师,同桌或小小组成员相互倾听同伴朗读、背诵、读词语、讨论回答问题等等,及时纠正同伴的错误,提出自己的意见。被给予帮助的同伴要向小老师说声“谢谢××老师”,及时表扬负责
任的小老师。孩子们觉得自己是一位小老师,觉得特别光荣和骄傲,听得也特别认真。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也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学生上讲台介绍他们的方法时讲的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听得十分认真。
2、实行奖励制度,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课堂纪律问题是由于教师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优良行为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增多。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在这些优良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积极评价,设立奖励措施,满足学生被肯定的需要,刺激强化,巩固良好的行为。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倾听习惯养成的活动,评选“倾听小绅士”“倾听小淑女”等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长期强化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
(六)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习惯
初入学的孩子,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客观因素容易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对他们步入人生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生心目中偶像的老师,从第一天上学接触起,老师就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而,一开始,老师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当学生找老师谈话或是课堂上学生发言时,老师首先要认真倾听,诚恳地提出意见,做学生的好榜样,以产生良好的模仿效应。同时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同伴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在班中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对这些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树立他们在同伴中的威信。让这些孩子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不知不觉中,其他学生的行为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七)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目标
针对学生特点,把规范化的行为训练搞得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和锻炼。如组织学生举行“捎口信”“击鼓传话”等活动,比比谁捎的口信最准确。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认真听记同伴要他带的口信,而且也从中明白了要是不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在生活中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或产生严重的后果。
(八)家校联系
在认真倾听习惯训练和养成过程中,注意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相互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培养。第一步,把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重要性,说给家长听,在思想上认识一致。第二步,请家长紧密配合,在家里也要注意培养孩
子学会倾听。父母跟孩子讲话时,要求孩子要用心听。孩子在跟父母说话时,请父母也要认真倾听,做孩子的表率。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11—.12)
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2.实施阶段(.1—.12)
(1)年1月---6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把握学生外在的倾听表现,培养良好的倾听品质。
(2)年7月---12,月研究教师语言魅力,通过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和语调的变化等,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意倾听,促进倾听能力、学习能力和谐发展与提高。
(3)年1月---6月,进行提高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具体包括复述式倾听、转述式倾听、评价式倾听以及倾听弦外之音,让学生在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就能专注课堂,倾听师生交流,形成倾听能力。
(4)年7月---11月,综合运用研究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倾听,提高学习效果。
3、总结阶段:年11月,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推广引导学生有效倾听的策略。将实验报告上报有关教科研部门,接受上级教科所的鉴定。
八、课题具体落实措施 低年级(活动创意:)
1、开展以“说说倾听的好处”“学会倾听践行动”为主题的讨论会(树立倾听的意识,明确应该怎样去做)
2、课堂上做个“会倾听的学生”,开展“老师讲课我会听”“我是神耳朵”“我是文明小听众”等活动,看谁得的红旗多,调动学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
3、课外做个“会倾听的好伙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做“击鼓传话”“学说绕口令”“猜谜语”“听故事讲故事”等游戏,虚心、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4、在家做个“会倾听的好孩子”,以问卷调查、倡议书、反馈表等形式取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监督、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帮助孩子形成倾听的好习惯。
5、定期开展“学会倾听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根据上述表现进行表彰奖励。
中年级(活动创意:)
1、前期问卷调查(就倾听的态度、习惯设计问题,学生填写)
2、评选“安静倾听小绅士、小淑女”(培养“课前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在教室内安静做好”的好习惯)
2、活动课“你说我评”(自觉地用客观标准去评判对方的语言,或者用自己的观点与之比较)
4、课堂倾听笔记展评(能摘抄老师和同学的讲述重点,学会做笔记)高年级(活动创意:)
1、开展听写速记比赛(听写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数学公式、英文短语等,培养学生调集最大潜力去倾听的能力)
2开设英语角,组织诗文诵读及角色扮演朗读比赛,进行听说训练。
3、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你会“倾听”吗?(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交流,与演讲人一起对内容进行质疑、评论。)
4、开辩论会。(就校园新闻、热点问题进行辩论会,评选最佳听众、最佳评论员)
5、角色互换:我当一次老师(5——10分钟,科目自选)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操作,参与实验的五个实验班,通过听课、学生家长反馈等评价手段的实施,我们发现,学生的倾听习惯在逐渐养成,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保证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生学会了尊重,懂得了谦虚礼貌。在倾听习惯的养成训练过程中,学生渐渐懂得了尊重,当别人说话时,有耐心地听完,再发表意见,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养成了良好的交往习惯。
3、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倾听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善待每一个学生,用激励的措施巩固行为,开发潜能。学生不仅能做到认真倾听,还能做到边听边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高年级体现的尤其明显。
4、语文综合能力的逐步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
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5、更加关注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当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学生生命的灵性,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孩子们动(脑、口、手)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上讨论声、表扬声、鼓掌声不绝于耳。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也发现一些课堂“热闹”现象之下隐藏着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利”。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于强调新颖,强调不拘一格。试问,在某些气氛热烈的课堂上,学生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质量究竟有多高呢?经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均对此引起了重视。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来说,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十、存在问题与反思
1、面临问题
课题研究两年多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听课的意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愿意听,乐意听,成了现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反思
上课专心听讲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作为自控力不强的小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长期的指导、训练。
3、措施
(1)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
(2)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话听完整,把握主要内容,提出疑问。(3)鼓励学生多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在实践中培养听话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
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关注和指导。
平阳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