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5:1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也日益彰显其魅力和价值。近年来,国内及区内已有不少中小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和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诵读经验。但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如何把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人格培养结合起来研究的更是鲜见。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如何在中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通过“研读经典”,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此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实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故此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将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更为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其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广大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开展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传统文化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通过走进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探索出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

让传统文化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筛选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完善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的校本课程。经典研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即“读、诵、议、评”的研读模式。

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上的有形展现,通过文化景点建设,构建特色鲜明、教育效果明显的立体的、开放的校本教材。让校园文化诠释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师生亲近经典文化,让校园成为师

开展经典文化活动的研究渗透在学科教学及日常生活重视家校沟通,开展亲子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qq聊天、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诵读情况,收集学生及家长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其它学校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

对研究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方案,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国学经典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对比研究法:

根据实验对象个体情况进行实验前后纵向比较,并判断实验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我校七至九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1.课题申报和论证。2.成立课题小组,确定组员;3.制定实验计划;4.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做好有关课题的调查,为实验做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操作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月)1.完成和完善《中小学主题式经典阅读》的读本开发;2.实验校进行子课题研究;3.召开各种形式的教研沙龙活动;4.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会;5.教师撰写实验论文,撰写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1--2016.2)1.实验校召开实验研讨会,对实验从计划、实施和实验成果等进行验收,撰写实验工作报告;2.各种成果材料收集、整理; 3.对本课题进行成果鉴定。4.结题。

六、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1、开展调查,了解阅读状况

确定课题后,为了解家长对学校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是否支持、对学校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的看法以及孩子在家阅读情况,同时也为了解学生对主题式经典阅读兴趣、主题式经典阅读知识掌握和目前经典诵读情况,我们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从家长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学校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还是非常支持的,都认为主题式经典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有很大帮助的。从学生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对国学知识大都不太了解,目前经典诵读数量不多。根据这一调查情况,我们设计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实施中,我们又分别设计了两份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就国学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这两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国学阅读情况有很大的转变。

2、创设条件,造浓阅读氛围

课题实施伊始,我们就着力构建儒雅的校园文化,让师生生活中充满书香。我们最大限度地让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跟学生对话,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经典诵读的育人佳境,我们还要求各班教室根据班级特点制作图书走廊,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

下午午休后播放新学堂歌,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这些文化环境的打造,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确定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口号,倡导学生做到晨间集体诵读、午间休闲诵读、睡前放松诵读,以此培养学生国学诵读习惯。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主题式经典阅读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硬件建设,一是投入资金购买了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国学书籍,以增加经典读本的配备;二是建立电子阅览室,鼓励学生网上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三是要求各班建立班级读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实现班级学生书籍资源共享。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班级图书吧的建设,为学生广泛而大量地主题式经典诵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课题顺利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

3、推荐读物,选择阅读内容

经典是浓缩了中国古代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调查中,我们得知学生对经典了解不够,在选择经典读物上,存在很大盲目性。所以根据尽量选择音律谐和,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作品,使学生易于吟咏诵读的原则,我们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包括《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唐宋三百首》等启蒙学读物要求学生在校内诵读;另一方面,针对对经典诵读有兴趣的学生,我们则

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

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诵读,并且读有所获,我们把诵读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逐步渗透,不断提升。七年级主要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让学生在诵读中初步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今后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打下了基础。八年级则拓展原有的《三字经》、《弟子规》内容,增加浅显易懂的《论语》中的名句,作为诵读的内容。九年级随着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则重点诵读《论语》,分篇章导读。

4、授之以法,提高诵读效率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阅读兴趣,但如何阅读,学生却心中无底。为了更好地将经典阅读落到实处,使经典阅读成为有效的阅读。我们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一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经典阅读指导课。这节课可以是经典阅读欣赏课、诗文韵律课、阅读游戏课、古诗词游园课等,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二是每年级每月举办一次阅读交流会,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赛读等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好的阅读方法;三是课内带动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国学经典内容,采取年级段不同,经典阅读方法的指导各有侧重的办法。比如七年级段则主要通过游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韵律不同阅读方法不同,八

“赏——诵——画”的方法来感悟阅读经典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阅读经典中最后通过画把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来,九年级则采用“阅读——交流——评析”的方法阅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交流中阅读经典。品析经典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5、注重整合,激发诵读兴趣

我们在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指导阅读经典,还注重国学经典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我们把国学经典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整合,音乐课上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美术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国学经典所描绘的内容理解画一画,通过说、唱、画等形式,学生从经典中感悟到了国学经典语言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

(二)学生阅读方法探究

1、成立经典诵读文本编写小组,选择适合中学生诵读的经典材料编写成册。教务处将经典诵读作为学校地方课程排入班级课程表,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将诵读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管理来抓,开辟经典诵读的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学生将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能创新诵读形式,提高诵读效率。将经典诵读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定期开展班级、校级的一些诵读竞赛,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并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并逐步完善诵读的评价机制,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

3、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诵读成果,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参与诵读。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诵读经典形式与内容的延伸,形式可以从课堂、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内容可以从学校规定的内容向课外经典内容、国外经典内容的延伸。开展一些活动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经典贯穿于日常的教育过程中。

(三)教师队伍建设

1、总体目标

以传承国学文化教学为契机,以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国学文化的发展。经过两年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善于创新、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一流、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2、具体做法

(1)、引领教师探索国学为主题的课程编写和开发,构建教师快乐和谐的学习团队。解决教师在文化底蕴的缺陷,从而推动学校国学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

2)、以国学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师国学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

实施教师传承国学文化工程,加强教师文化底蕴的发展,引领教师诵读经典,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3)、教师每学期读一本经典名著。(如:孔子、孟子、苟子等。)

从经典中找准亮点,奠定特色教学基础,充分利用诵读经典名著的基石,提升教师对国学的理解,提高教师文化底蕴素养。从而发挥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价值

(4)、以国学教学特设的开展,构建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国学教学领军人物。

继续开展主题式经典诵读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在理解经典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点,深入经典名著教学和特色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展示。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三年的课题实验收获,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主题式经典诵读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学生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它让学生找到了经典阅读的乐趣。还因为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通过实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主题式经典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强了。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欲望和热情,每天课间休息时间、上下学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地互相背诵,有些有创意的学生还把《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百首》等国学经典编成拍手歌、谜语诗、接龙游戏等,使得经典阅读学习遍及校园。

(二)、学生阅读习惯已形成

实验前,学生绝大部分是被动地诵读,现在学生逐步养成了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整个学期下来,许多学生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他们也开始关注人物命运,思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逐步形成了一套阅读体系

根据“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身受益”的宗旨,我校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多样化的、学生喜爱的诵读体系,即:唱——读——抄——画——赛。唱,即借用韵

把古诗词带入其中,让学生伴着熟悉的旋律唱着新鲜的古诗词,在轻松娱乐的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读,每天课前2分钟,午会前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抄,让高年级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等。画,学生在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把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所描绘的形象通过画展示出来。赛,即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经典诵读比赛。

(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三年来,我们感觉学生的改变真的非常明显:经典阅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经典阅读的感受体验丰富多彩;学生对经典的文字欣赏能力提高了,而且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开阔了,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经典、用经典的意识增强了,在写作和交流时时不时地引用上几句经典中的句子,使得作文包括网上博文增添了不少文采。近年来,学生有不少作品发表于报纸杂志,在参加各级作文征文比赛中,我校学生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三年的经典阅读,我们欣喜地看到,“爱国情”、“亲情”、“友情”、“传统美德”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

一是每周一升旗时,我们能发现学生专注国旗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明亮了,二是学生的性情变得温和了、举止文雅了,学校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的好学生。从前娇纵任性的“小公主”、“小皇帝”逐渐变得懂事了,连家长们也直夸“经典诵读”读得好。三是学生的行为改变了。

我们发现如今许多好的行为正逐渐替代以前不良的习惯。如以前三番五次要求学生不许带东西进校,可每天还是有学生吃零食后留下的垃圾,而今这种现象却日渐消失,教室里整洁清新;从前老师要求同学不可在走廊、楼梯口追逐打闹,可每天都看见部分同学在走廊上你追我打,而今,每当同学们迈进校门后,教室里便传来琅琅的书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学生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还做不到的,今后应该怎样做。通过“经典诗文阅读”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越来越好。

(六)、教师教研能力提高了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我们的一些教师所上的国学研究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此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我们的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正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教师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与理论水平。

(七)、校园文化特色已形成

随着主题式经典阅读的开展,我校书香校园文化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尽显文化气息的书香走廊,一句句催人奋进、琅琅上口的名人名言,名言配画、图文并茂的校园外墙文化,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片,一段段蕴含哲理、意味深长的班训感言,匠心独运的读书板报与墙壁文化,一本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校刊、校本教材和教研之窗,一个个省级课题的立项、结项,一张张参加活动的获奖证书,一对对亲子诵读的感人画面,让走进王林小学的人,无不称叹:这真是一个充满书香灵气的校园。正因为我们的努力,日前传来好消息:我们已被评为书香校园,且省里要到我校录像宣传我们的书香文化特色建设。

八、实验的反思与讨论:

看到主题式经典诵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经典诵读时间上的矛盾、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层融合、如何解决中学生们在主题式经典诵读过程中存在的识字困难还是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更多国学阅读资源,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借助主题式经典,提高学生双文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三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诵读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阅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阅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课题虽结题,但我们研究国学经典诵读的脚步不会停下,“路漫漫系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学生人格培养

《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学生人格培养》

塔山中学

叶平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勤劳的女娲后 人们就一直不断地努力着,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非凡的成就,且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及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为中生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在思品课上开拓新的渠道,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传统文化,辩证的分析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自觉的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发展创新,是当代教育者的任务之一。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更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繁荣。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升和强化,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是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环境的,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强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中的认识和地位,会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显著增强。

[关键词]:中国

传统文化

中学生

培养

人格

中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已成为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理维系,无论承认与否.它影响乃至主宰着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而作为当今的中学生,无疑深受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无文化之国家,无文化之民族,无文化之人群,便如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四有”的人格.并充分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利用和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培养好我们的学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就难以在世界上生存,而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对中国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的伟大复兴必然也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为基础的,如果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够站在科学的高度来证实它内在的科学性,那么中国的复兴就失去了它最坚实的根基。

基础是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构成中学生人格的要素不少,但其核心是中学生的内在素质,即中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有关。文化素质既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化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中学生的信仰和情感,体现着中学生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中学生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辨”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可见,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必须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现实工作中尤其要注重:一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切实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素质;二是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要强化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精髓,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直接相关;三是要注意传授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及时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科技武装青少年的头脑,促使人格尽快现代化。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晶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

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当代中学生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中学生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中学生的精神追求。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当代中学生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成为自尊独立、自强不息、宽容大度、懂得生活、充满情趣而又能够适应激烈的竞争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大学生人格素养、人格精神的提高,是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以中华文化熏陶的健全、健康的人格将使当代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新话题作文分类手册》 薛金星主编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21世纪大学生论文写作要议》 林晨主编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贾成详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学生人格培养》

单位:塔山中学 姓名:叶平

第三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蚌埠市后场小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07年,我校申请参加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子课题《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教学实践研究》的实验,经总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三年多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认为,“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然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有各种不同的概括和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表述,如爱国团结、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自立自强,天人和谐、以人为本、贵公贱私、求同存异等都是贯穿古代、现代、当代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历史铸就的民族魂。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的合理性和价值取向,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和重要的现实效应。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求,从中发现新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人们在创造、构建新文化时,首先要正视传统文化的存在,在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只有使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是新文化的摇篮和基础;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二、课题研究目标。

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经典诗文的同时,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汲取祖国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在学生纯净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诵读经典,培养高尚情操与趣味,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深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制订诵读计划,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赏析中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每天晨读15分钟,并进行朗读和理解指导,以提高学生解读、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举行各种活动比赛等: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知识比赛、古诗词书画作品展,经典诵读活动。写作积累,随笔记录诵读感悟,体悟人生,利用课文篇目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师生共同学习古诗诵读。为了配合实验班级的研究与实验,我校大量购置了名师古诗教学光盘,组织师生共同观摩学习。教师学习名师如何授课,学生也亲眼目睹了同龄的孩子是如何学习古诗诵读的。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古诗的兴趣,也有效的提高了师生诵读技巧。

(二)加强古诗教学的教研工作。我校实验教师在积极投身课题研究的工作,教研组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古诗诵读教学的专项研讨工作,并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古诗诵读教学大练兵。我校课题组长王伟面向全市开课,执教的《枫桥夜泊》一课,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精神风貌,人文素养。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市教科所专家的一致肯定。

(三)诵读经典诗文。因为参加实验的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所选诗文只要求大致理解其内容,了解人文背景,学习传统民俗知识,并发掘其中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记忆黄金期,引导他们尽可能多的诵读经典诗文,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导向。

(四)积极参与中心课题组组织的各项活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在有限的经费里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的学习实践活动。先后派实验教师远赴江苏太仓,甘肃酒泉等地观摩学习。并组织学生集体订阅中心课题组推荐的书籍《读懂中国》,使学生拓展视野,传承传统文化展现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利用经典诗文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并在学习笔记本上记下学习理论的心得,记下开展活动的体会,及时反思总结,不断调整,达到更佳效果。

2、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将所学灵活运用、展示,从而体验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例如我们在班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经典诗文朗诵会等,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同时也变得更有礼貌了。

3、课堂教学中随时关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到很多学生都只知道一些洋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以端午节、清明节为契机,开展手抄报、主题班会、诗词朗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同学们都说要好好地过这些节日,记住我们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我还提出了韩国申请端午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的事,同学们愤愤不平,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既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六、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一定提高,语文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好评,所传授的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素质。张明铁校长的实验论文《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校品味》荣获区一等奖;课题负责人吕玉虎副校长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2008工作报告获市教科所好评并向全市各实验学校推广学习;课题组长王伟撰写的实验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一等奖;学术指导吴延红的实验论文《古诗教学点滴体会》获区一等奖,中心课题组评选二等奖;实验教师马玲玉的实验论文《浅谈课题研究中的收获》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一等奖,在酒泉参加的课题组举办的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研究员郑夕莲的实验论文《古诗教学新思路》获中心课题组评选二等奖,公开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获区二等奖。

2、学生的收获最大,实验班的学生在三年的实验中,积累的最少学生记诵的古诗文也在百首以上,这不仅对他们语文学习大有好处,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与提高,不但知道并牢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将之贯穿于自己的行动当中。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变得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等,总之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素质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诗歌朗诵水平、诗词创作能力、文言文理解阅读能力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七、研究感想。

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了,但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却没有结束。这是一条只有开始没有终点的研究之路,在这条长满荆棘也盛开鲜花的道路上,我校全体师生,会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把传统文化的火炬高高举起,照亮每位师生的精神家园。虽然研究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研究方法,但这次的课题研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长的舞台,也促进了我们师生的共同成长。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蚌埠市后场小学 二O一O年四月

第四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09.10.20

《农村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

结 题 报 告

甘肃 礼县固城初级中学

一、课题论

1、课题确立的历史背景(1)时代背景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洋洋洒洒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之所以一路高歌,走向世界,传统文化功不可没。今天全人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各民族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都面临一些严峻的考验,一个共同的事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了一剂“救世济民强国”的灵丹妙药,西方一些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中国,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启迪和教育。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造就经济的腾飞也造就了文化的繁荣,但传统文化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万幸的是一些有识之士慧眼洞穿迷雾,大声疾呼,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响亮口号。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绝谷传响,振聋发聩。全国上千多所学校热烈响应,积极投身到该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中,我校便是其中之一。(2)学校背景

我校确立的课题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这个课题

是建立在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的。当时我校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阅读教学始终困扰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面对新课改更是束手无策;二是写作教学形式单

一、内容空洞。学生无话可说,写出的东西空话、大话、假话连篇,教师教法简单呆板,写作教学事倍功半。针对这种状况,我校本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经过学习、研究、讨论、确立了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2)探索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4)打造书香校园,丰厚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语文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立足于阅读与写作教学。

(2)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

(3)广泛开发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二、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1、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教导主任为课题组长,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组织机构,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行全程管理。

2、学校委派课题组组长参加山东曲阜召开的开题培训大会,领会大会的精神实质,确保课题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确立课题,召开课题培训大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4、培训课题组成员,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5、明确实验对象,确定实验班级,使课题研究更集中,更有针对性。

6、订阅《新读写》,作为研究与实验的指导读物。

7、按计划分步实施

(1)第一阶段(06——07年)按学校总体实施方案,制定了第一阶段的计划,计划明确招出:“一年召开两次研讨会,举办两次大型的实验活动”。围绕这一安排,课题组明确了研讨和实验活动的内容,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的研讨与实验活动。两次研讨会的内容:一是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二是探索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开发,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两次大型的实验活动是:第一学期举办了“传统文化诗歌朗诵会”,第二学期举办了“传统文化影视光盘活动”。由于领导重视,准备充分、组织有序,第一阶段的研讨与实验活动进展顺利,初步取得了成效,从而掀起了“诵美文,读经典”的传统文化热潮。

(2)第二阶段(07——08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一阶段的经验教训,深化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使课题研究更接近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本质。计划明确规定:“研究要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要立足于学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提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水平”。这就决定了这一阶段研究与实验活动的内容,一方面在教师中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开发 “论坛”。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专题报告会,文化名人故事会,书法竞赛,作文竞赛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把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具体化,而且紧密地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找到了一条适合我校阅读与写作发展的新路子。(3)第三阶段(08——09年)分三步走:第一步,沿着寻找到的新路子继续探索,寻求更加优质的教学方法。第二步,开展传统文化读书活动,打造传统文化书香校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第三步,成果展示,准备结题验收,这一阶段侧重于总结,侧重于成果的整理。最后将实践上升到理论,然后再用理论指导实践。

8、归纳总结

三年来,我们课题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带领全体师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放飞了理想,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今天我们终于走到了收获的季节,漫步校园,五谷飘香,书声朗朗,我们收获了喜悦也收获了沉甸甸地果实。

(1)基本实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

(2)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乡土文化、校本文化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资源,形成了资源互补与共享的最佳整合,提高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3)培育了一部分优秀教师。张彝同志被评为07优秀实验教师。刘志恒、郑建民等同志的七篇论文分别荣获07——08教科研成果奖。

(4)编辑了教师论文集和学生作品集。

这只是从漫山遍野的桃花林里信手采撷的几朵小花,供大家欣赏、学习、借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潺潺细流可以汇成大海。

三、课题研究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1、通过研究与实验,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品味、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通过研究与实验,开发了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3、通过研究与实验,培养了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语文素养。

4、通过研究与实验,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5、通过研究与实验,整理汇编了教师论文集和学生优秀作品集。为校本教研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四、普及与推广

我们想:结题并不意味着结束,更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终止,此课题的研究仅仅是一个开端,因为弘扬传统文化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文化工程,我们只有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正不足,继续前行,才能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枝繁叶茂,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为此,学校决定,将这次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宝贵经验在全校普及推广,诸如古诗文朗诵、作文竞赛、书画展等内容,要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持之以恒的抓下去。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教学论文(刘国菊)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课题研究论文

刘国菊 女 青海西宁市湟中县田家寨镇丹麻学校 邮编811603 电话*** 为了弘扬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小学生品德修养,我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道德教育,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国学之美的重要展现,古诗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的积累是学生了解认知中华文化所必备的,对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意义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开展国学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活动,而且改变了我校面貌。现将几年来,我校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 具体做法

1.我校通过全面开展《特色学校一校一品》和《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研究,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人格修养的认识不断增强。

2.学校里形成了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

我校具体做法是:

1.教师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作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正已才能正人。因此,在学习《国学教育——处事之道》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率先学习,而且还要将其落实到行动中,从教育教学及生活的细节、小事做起,本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理念,做好学生的表率,做到“教学相长”。2.学生

对于学生的学习,我坚持激发兴趣,贵在引导,以生为本,力求做到以下几方面:

(1)读:每周利用国学课的时间,指导讲解引读,每天晨读十分钟。

(2)(2)背:要真正使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国学教育》必须熟读会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写:这里的写有两种方式,一是与学生的书法练习结合起来,二是让学生写学习《国学教育》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4)展:既然《国学教育——处世之道》是启蒙养生的好读本,那么学习《国学教育——处事之道》就不能“纸上谈兵”,而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行为行动中。通过教师率先垂范,让学生认真践行《处事之道》,落实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在开展的活动中,展示了各班所知道的国学知识。

(5)评:通过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使学生保持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我校开展的活动有:背诵比赛、主题班会、家长问卷调查、作文竞赛等。我还要把学生学习《国学教育——处世之道》的情况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3.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普及国学知识,建立教育模式,探索了育人新径。

二 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成立了国学教育领导小组:

(二)认真学习,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结合学校实际,将国学教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有机结合,成立国学教育领导机构,要充分利用黑版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学习国学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让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美文,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培训,走进课堂。

充分发挥“国学教育”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发挥语文教师的优势,每周安排8节国学课,每周利用一节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20分钟的经典诵读,逐步形成日常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

(四)加强课题建设,开展教学研究。

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国学骨干教师研究讨论,确定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具有特色的课题进行专项研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互相听课、评课,营造了国学诵读氛围。

三 取得的成果:

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我校在诵读经典美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年6月11日,我校校长邀请中心校领导,各校校长、教务主任、一部分中心学校骨干教师参加了诵读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我校特色展示活动分四个板块:

(一)国学经典走进课堂

三年级(1)、(2)班《千字文》教学,赵生玺和杨淑美授课。四年级(1)、(2)《声律启蒙》教学,蔡守花和蔡菊春授课。五年级(1)、(2)班《论语》教学,宋熙寿和吴阿成忠上课。从较丰富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己经渗透到了我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语文教师努力钻研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起色,收到了中心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好评。

(二)书香型校园成果展

从2010年开始营造书香型校园的春风就吹进了我校,全校教师努力苦干,在蔡延军校长 的带领下,语文教师合编了《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读本》,全校学生人手一册,每天早自习时 间认真读书,用书籍开启了智慧,让智慧点亮了人生,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书香型校园息气浓浓,直到今天取得了《传统文化吐幽香,经典美文润心田》的好成果。

(三)国学经典诵读

2014年6月11日下午3点开始了“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从“国学教育”课堂教学到学生展示,都体现了《三字经》、《弟子规》、《民间童摇》、《古诗文》的深刻内涵。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书,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更能让我们了解人生,懂得更多的道理”,《三字经》就是这样一本优秀的书。通过诵读同学们知道了《三字经》伴随着我们的小学时光,伴随我们成长,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通过诵读《弟子规》,同学们明白了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无私的爱,感谢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支持。

四 师生才艺展示

一所优秀的学校离不开师生的才艺,师生才艺展示能营造校园文化息气,我校全体教师展示的吟诵《道德经》,使我们满怀敬畏。《道德经》告诉我们:天长地久、上善若水、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致虚极、守静笃,没身不殆;重积德则无不克、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们全体教师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诵读中我们走进了中国精神。在中国精神里,我们学会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在中国精神里,我们学会了团结一致、不离不弃;在中国精神里,我们学会了坚韧不拔、永争第一。

全体学生展示的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感动了所有的师生。通过表演同学们深深懂得了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更坚强;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让自己快乐,更让别人感到快乐!总之,我校展示活动安排有层次,主题突出,鲜明,活动过程有序,师生精神面貌饱满,经典美文诵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深远意义,我校今后加大力度培训教师,能够尽快适应规定经典的课堂教学;积极开设与之适应的校本课程;保留好过程性资料,积极主动做好经验交流,定期汇报实验成果。

下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和龙七中 柴芳媛 摘要: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越来越严......

    《小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小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 负责人:XXX 成 员:XXX 郑州市上街区夏侯小学 2010年6月30日 引言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最近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小手如......

    《中小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小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课题 课题主持人:主要研究员: 结题报告 浏阳市新文学校社团课题组 商南花 商南花刘文章寻民初董周扬刘盈罗文安胡 罗建宋伟李湘圣 军兰 《中小......

    责任心培养结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小学生“责任心”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生“......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合集]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由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隋国英老师主持,长龙中学语文组承担研究的《初中写作教......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登封市直一初中 姓名:景慧鸽 课题研究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