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0:2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人:阳谷县七级镇明德小学

张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我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的作用,人人皆知。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都热爱阅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少年儿童时代都经历过如饥似喝的阅读阶段。前不久,北京有个机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庭藏书成正比,家里一本书没有或者仅有很少几本书的家庭,孩子大多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要与好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人人爱读书,以读书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师生读书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的追求,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小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或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课外阅读还不多,所以他们需要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我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如父母不爱读书,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不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社会影响对不少孩子的阅读习惯影响也很大,许多孩子不爱读书,喜欢看电视、打游戏等,再加上适合儿童阅读作品也太少,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便成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大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二)研究意义

(1)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必须 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

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2)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

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3)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研究的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1、总体目标:“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

2、建立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和保证措施:

组织保证——校长负责,带领语文教研组成员,共同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读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物质保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刊物,充实图书馆藏书;图书馆全天候开放;班级设立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等。

时间保证——设立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周两次全校共同阅读时间。

3、研究方式: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围绕总目标分设低、中、高年段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低年段开展“大声读给孩子听——师生共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中年段结合听说训练,开展文学赏析启蒙教育;高年段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二)研究重点与难点

1、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这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独特性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更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三)目标内容: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课题实验,我们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指出普遍存在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

3、探讨适合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方法,为今后广泛深入的研究提供某些基本思路或策略。

(1)分年段开展研究:

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主动阅读。

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

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

(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提升。

(四)途径方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在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

A.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B.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

C.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

D.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

E.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

F.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

G.发挥家庭教育合力育人作用。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谈话、家长反馈、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

三、研究价值

1、探索阅读习惯与人格的关系,促进和提高学校、家庭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视;

2、探讨阅读习惯培养模式,形成可推广方案,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3、补充和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理论指导实践探索途径。

四、研究基础

在校长的领导和老师的努力下,我校的家长学校开展得比较出色,为新课题研究打下深厚的基础。

1、用快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我们把校本课题“快乐教育”中创造的方法、手段用于阅读习惯培养,把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创新、和谐发展”。

2、家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请家长全程参与研究,使不少家长素质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新课题研究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成立了读书小组,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起“家长沙龙”活动,发挥学习型家庭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家庭行动起来,从而构建起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区,为塑造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健康品格,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以及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成为可持续发展人才而奠基。

3、在课题研究中的广大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为新课题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与措施

课题研究过程是整个课题管理的重头戏。我们高度重视课题过程管理,认真按照课题实验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8-----2010.9)

该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为:对我镇及周边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等现状实施有效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申报;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5 建立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开展工作研讨,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鼓足实验教师研究信心。

1、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认真对本校高年级学生从课外阅读兴趣、范围、速度、方法,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量,图书室借书及写读书笔记情况,课外阅读能力及收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出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普遍问题:

(1)有关学生的信息。

①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从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看,实验班只有23人喜欢课外阅读,仅占全班的32.6%,其中仅有16.2%的学生选择看课外书,68.9%的学生课外仅沉迷于看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

②学生课外阅读范围狭窄。在学生心目中,课外书就是作文书、连环画之类的书籍,阅读范围单一而狭窄。

③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从调查结果得出,我班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坚持少量的课外阅读,且每次阅读量从未超过1000字,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④学校图书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借阅率仅有30%。

⑤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

(2)有关家长的信息。

①40%的家长认识上不到位,从来没有思考过学生的阅读情况。

②50%的家长行动上不支持,都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

③85%的家长影响力不够,因为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3)有关教师的信息。

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2、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对实验班74名学生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3、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及课外阅读指导能力,我们加强理论、实践及操作方法的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知识:怎样填写课题申报书,教育科研系列培训内容;学习有关农村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相关的各级各类文献资料;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等。

4、建好实验班学生阅读成长记录档案袋。

5、该阶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本期因节假日放假,各种活动的开展,加之期末考试提前,缩短了教学时间,所以大多数时间教师们都一直疲于赶进度,生怕进度没赶上而耽误总复习的时间,准备工作有些松懈。再加之课题研究刚起步,什么都要亲历亲为,任务繁重,所以主研教师觉得身心疲惫,实验班学生更是觉得疲劳和厌烦。家访的面不够宽,家访量有限,与家长沟通交流还不够深刻等。发现这些问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对课题组成员及时召开思想动员会,鼓足研究信心,并根据需要积极支持,使准备阶段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二)课题研究实施和总结阶段(2010.10---2011.5)

针对调查得出的结论,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实验班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就解决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两大难题开展了如下工作:

1、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多数学生不愿意读书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大家一致认为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才会将学生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只有帮学生学会寻找课外阅读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信息,产生阅读的 7 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成了课题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①举行师生比赛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征,主研教师坚持举行了与实验班学生课外阅读比赛活动。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然后开展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活动中,主研教师指导学生课外读书的方法,在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也必须读,师生每读完一本书必须交流一次读书心得,谈自己阅读后的收获、感受,比谁能抓住故事主要内容,比谁的体会深刻,比谁的观点新颖,比谁读的课外书籍多。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充满了激情,特别是教师在“PK”中输给了学生,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此项活动开展后,学生们书包里的课外书籍日渐多了起来。《小学生学习报》《童话》《漫画》《故事大王》《少年百科知识》有之,关于习作的,科技的,军事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等各种书籍也有之,不少学生还把《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也带到学校来了。学生们相互交换阅读,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学生坐得住了、静得下心来看书了。学生在家里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因此,还有不少家长打来电话询问老师给他们的孩子施了什么魔法。一年多来,主研教师也不知不觉陪同学生阅读了十多本书。现在,自觉看课外书已成为实验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次,师生比赛词句积累:教师每天必须带头说出至少三个以上成语,而且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学生只要每人每天能说出一个就不算输。一段时间过去了,“栩栩如生”等华丽的词句常常从学生平常的交流中脱口而出且用得恰如其分。最后,师生还比赛积累好句好段:教师每天必须带头积累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一句名言警句达到背诵,学生每天积累一段好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检测学生阅读的“质”。几个学期下来,学生们一个个精美的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阅读的足迹,当他们再次翻阅自己的劳动果实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显得那么满足。学生习作中渐渐增加了许多好词佳句,写作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主研教师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很多是教师以前闻所未闻的。

如今在实验班级里师生共读已形成制度。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师生都已达成共识。

②利用学校图书资源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是影响他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基于学校图书资源浪费现象,主研教师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带领学生选择书目,与学生共同学习。一年来共向图书室集体大量借阅图书几次,确保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班级建立了学生拥有图书目录(可随时添加新书目录),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儿童读物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③发挥榜样作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利用学生从众、向上的心理,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杜甫、鲁迅、巴金、郭沫若、毛泽东等,还有如学生身边典型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通过大力宣传他们典型的读书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强烈兴趣,从而主动去课外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

④设置故事悬念

借助“故事迁移”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偶尔间撷取故事中的精形片段抛给学生,或开头,或结尾,然后将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刺激、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津津乐听之际,嘎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要想知晓其间精彩,请阅“某某”书籍。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便是迫不及待地找到相关读物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如:我经常给学生讲三国中他们喜欢的人物的故事,讲到一半突然停止,如讲《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时,还讲了其它的水浒传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故事的另一部分,从而阅读整本书。

⑤借助课本延伸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借助课本延伸,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课外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让 9 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抓住课内指导,延伸课外阅读效果斐然。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本课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与本课相关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读,还可以寻找同一题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对照读。

⑥发扬自主阅读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读物(当然所选择的书本要求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向上),自由阅读,自由笔记,自我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喜好,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既实践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理论,又有力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了课外阅读。通过学生多读书,以外促内,既培养创新能力,又提高其语文素养,既让这部分学生阅读兴趣倍增,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⑦利用成果展示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

(1)剪贴展览。教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摘抄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3)手抄报交流展示。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课题实验研究以来学 10 生共计自办手抄报四期,自发办黑板报三期。每次成果展示,都给学生平添了无穷的兴趣。

(4)读书心得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2、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有人说过“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生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好习惯会使成功不期而至。”实验班通过以下措施,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①方法指导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方法”犹如航标灯,会给学生找到成功的捷径。于是,主研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课内指导课外,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教给阅读方法。然后督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勤做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阅读习惯。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②动手操作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耐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后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当学生看见自己的劳动果实越来越丰厚后,兴趣会大增,自然会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主研教师通过教会学生做剪贴本和摘录本,既鼓励那些好读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兴趣欠浓的学生加油努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在不断“操作”中逐渐养成。

③品尝成功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认为感受成功的喜悦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研究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所得应用于实践,把自己 11 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然后让优秀习作作者谈自己的经验,教师及时鼓励,做到了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所有学生明白了是广泛课外阅读之法宝使自己作文水平得以提高,品尝到了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渐渐地开始主动找书读,自主阅读意识越来越强,不知不觉间广泛课外阅读的习惯就这样慢慢形成。

④加强督导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任何人都有惰性,每一种较艰难的良好习惯都必须通过自己潜意识地培养,或在外力的监督作用下才能形成。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主研教师通过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小组检查、家访等形式检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形成了制度,坚持不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意志,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1)“每日阅读”。每天课外读书时间不得少于半个小时,很多学生睡觉前自觉阅读三十分钟以上已成习惯(通过告家长书和家访取得家长配合),并做好每日阅读记录,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展示。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实验班还规定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交流阅读情况;提醒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大量读课外书;2)“课前五分钟”。

实验班坚持每日 5 分钟左右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新课学习前,让学生按座位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既锻炼了学生胆量,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3、本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初始阶段同学们感到新鲜、好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高,但“三分钟的热情”后,不少学生就不能坚持了,出现“畏难”情绪,中等生、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偷工减料”、“敷衍塞责”、索性干脆不读。具体表现在每日阅读记录、好词佳句的摘抄、写读书笔记、做剪贴本等的质和量上。这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去很好阅读课外书籍,阅读习惯养成何以得成?面对如此局面,一方面,主研教师继续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无声的作用,同时主研教师自己也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良好的阅读氛围感染了这部分学 12 生又开始坚持阅读起来。第二,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教师、小组长、家长形成合力督促落实有“畏难”情绪学生的课外阅读。第三,与“畏难”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讲解一些青少年励志故事激励他们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第四,抓住“畏难”学生的点滴进步,找准闪光点,不吝啬鼓励、表扬的语言,让其获得成就感,从而喜欢课外阅读,逐步养成习惯。课外阅读还对课内阅读学习产生了辐射作用,实验班不完成作业的人数急剧下降,从十几人降到几人,目前只有极个别学生偶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余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能坚持认真完成。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1、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开阔了教师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在本次实验中,教师们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醒过,教师们都深刻意识到必须多读书,不读书就要落后,都觉得很难想象一个远离课外书的老师,根本不可能向学生推荐好书,也无法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已成大家共同探讨实践的话题。部分实验老师在报刊上也发表了论文,如《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发表于《运河报》,《借助“有形”的朗读 提升“无形”的语感》发表于《运河报》,《让书香飘满校园——谈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发表于《七级天堂》

2、学生已经产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调查,实验班级100℅的学生都喜欢上了课外阅读,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使自己受益匪浅,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各种能力,改善了人际关系,增强了自信心,爱上了学语文。书也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同时,各自对课外阅读的解读又是那么的个性鲜明

此外,课外阅读还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现在实验班人人的阅读速度都达到课标要求,每分钟均不少于300字,甚至不少学生已超过这个标准。

3、学生课外阅读面大大拓宽。现在实验班学生已不再是只看故事性极强的书籍,漫画、连环画、中外童话、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古今诗词、优秀作文、名家名篇、中华散文„„都已成为了学生的最爱。在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 13 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每个学生每期至少阅读3本课外书,部分学生达到两周一本,学生人人有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手抄报、剪贴本、好词佳句本、课前五分钟交流记录等

4、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学会了有目的地选择读物;学会了主动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学会了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学会了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养成了阅读中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了圈点勾划,记笔记的习惯,养成了每日阅读的习惯。

5、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一位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6、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落落大方、敢于质疑、回答精彩等表现赢得了听课领导、老师一阵阵的掌声。

7、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现在,学生一有空,就会手捧一本喜爱的书籍,在教室,在寝室,在家里,在阅览室,看得爱不释手。如今实验班已经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8、构建了新的班级文化氛围。实验班学生一改往日课余追打,无所事事的局面,坐得住、静得下心来看书。“孩子回家以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变得爱读书了,不再那么痴迷电视连续剧、网络游戏了。”家长们与教师碰面后首先反映的话题就是这个。

9、影响了其余班级的学生,书香校园正在形成。实验班学生的疯狂阅读影响了其他班级学生。从学校图书室的统计来看,其他班级办理借书证的学生已达到90℅,图书借出率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10、改变了家长观念,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实验班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由原来的9.4℅上升到83.3℅,14 有二十余位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1、基本找到了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培养的可行策略。即通过举行师生“PK”活动,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发挥榜样作用,设置故事悬念借助“故事迁移”,借助课本延伸,发扬自主阅读,利用成果展示等有效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之兴趣;通过阅读方法指导,动手操作,品尝成功,加强督导等有效措施促使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得以养成。

1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主研教师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了,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连续两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并在市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同时,通过这一课题的开展,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使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增强,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并为该校今后的课题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八、对本课题研究的一点讨论和分析。

1、课题的开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阅读习惯得以养成,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更快,从而加速了班级学生阅读水平的两极分化,给部分学困生造成了压力。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

2、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思想上十分支持子女阅读,但是在具体行动上不是很关注,比较依赖于学校老师,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需要在校外在家中的阅读才能保证。家长如果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的方法,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达不到一定的阅读质量。再加上学生阅读习惯必须较长一段时间的坚持才能形成,对于部分意志不够坚定,刚刚养成的习惯仍需家长的督导。如何更好地争取每一位家长的配合还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努力培养一个个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村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3、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在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积累阅读经验等方面作出了一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如何处理好课内与课外、阅读与活动、家长与学生等方面的关系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究。再者,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课题的结题不是阅读研究的终止。阅读习惯良性发展等是我们即将研究的课题。实现“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事要做

第二篇: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我们的课外阅读长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忽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呈无序状态,阅读习惯与能力较差。

2.人生是从读书起步的,读书是精神的探险,灵魂的遨游。人需要物质的食粮,也需要精神上的“食粮”,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了哪些书,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培养、铸就下一代,为下一代打根基的小学教育,应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我们深信,在学生时代播下了种子,肯定能赢得未来的收获,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这就是习惯,习惯的养成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课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些国家甚至由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我们国内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推崇,他认为童年时代的课外阅读为其一生的发展作铺垫。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 1

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上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都为我们的课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帮助与警示。但总的来说,缺乏从读书习惯培养角度来探讨习惯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1.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指导下,阅读一本本书籍,达到一定的量,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纠正各种不良动机,良好的阅读动机得以激发与培养。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4.时代赋予的责任

其它国家相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读书问题很严重。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55本,美国自克林顿总统启动了全民阅读计划,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要达50本。上海市对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的阅读量调整为4000万字,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读书近50本。可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开辟多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做到“五个养成”:

(1)养成购书借书的习惯。广泛阅读,应有书源。鼓励购书、借书,成立班级图书角,保持书源不断,读时有书。

(2)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读书习惯的养成,贵在“自觉”二字。当学生有了时间,就会自觉地读书,阅读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3)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古人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能动笔,是读书有收获重要之处。“走马观花”式的读书,将无法形成喜爱读书,扎实读书的态度,实效性不大。

(4)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是保持读书习惯持久的关键之处。读有所思,才会品出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益处。当读书有了兴趣,经常性的读书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

(5)养成爱惜书籍的习惯。建立家庭自己的小书库,改正随便撕书,在书中乱写乱画的坏习惯。

2.实现“三个提高”:

(1)提高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在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去认识自觉读书是自觉意识的体现,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阅读习惯中形为自觉读书的行为。

(2)提高读书水平。读书习惯的养成,最终是要达到读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读书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读书的水平。

(3)提高读书成效。有成效的读书,才是有收获的读书。因此,学校应多层次,多方面引导学生读有所获。

3.形成“两个局面”:

(1)形成爱读书的局面。当学生有了会读书的兴趣,读书的愿望才会强烈。读书的行动才会持久,这样有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

(2)形成会读书的局面。当学生有了会读书的能力,读书的兴趣会更浓,读书的效果会更好,这样有利于读书水平的提高。

4.促进“一个创建”:

创建书香校园——把学校建成读书乐园,营造自觉读书,喜爱读书,争相读书的氛围。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整体研究法:

将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将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课堂阅读教学必须向《同步阅读》延伸,《同步阅读》必须以课堂阅读教学为基础。

2、文献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现状进行前测与后测,前测将作为确立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依据,并作为基础数据进行保存;后测作为分析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与前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实效。

4、实验研究法:

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实验目标,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5、课例研究法:

开展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开展案例研究(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新的构想等)。

6、经验总结法:

在开展课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交流、总结,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经验,揭示教训。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具体的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8月——2010年9月)

1、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形成课题方案,申请立项。

2、建立课题组。

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二)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月)

1、举行开题仪式,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2、收集信息,归纳整理。

A、发放学生问卷调查,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目前的阅读习惯。

B、召开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现状论证会,摸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C、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3、针对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围绕课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培养的途径,形成教学典型案例。

4、阶段性成果展示(各参研人员汇报),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

5、深入实验班级调研,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推进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5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

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六.研究措施

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明确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教师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对所有参研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操作要求。邀请专家诊断指导。每阶段完后,邀请上级有关教育专家对课题进行验证,进行评估和指导,为下一阶段课题的进行提出明确的方向。

3.及时总结。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经验交流会,研讨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方案,以有效地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请县教研室王广良主任为指导,由校长冯晓宁,副校长李学刚,教导处主任张秀负责。王广良主任曾指导过许多所学校的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科研指导经验;王校长曾带领我校的课题小组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学骨干,都具有大专学历,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一直致力于我校学生读书习惯养成的研究,有丰富研究经验,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各类教学设施完善先进,有网络中心,千兆宽带校园网覆盖全校,班班拥有多媒体设备,引进了远程教育网的教育资源,教师人手一本笔记本,真正实现了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共享,这些为我校实现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第三篇:书写习惯养成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和谐德 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养成教育体系整体构建与区域性推 进策略研究”之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宁乡县实验区实验校 宁乡县坝塘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界定

良好:令人满意;好。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指在小学阶段通过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书写,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汉字,逐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和美观,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普遍不正确,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长此以往,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就会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一生。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少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只是平时偶尔提醒一下,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刻不容缓。正确、工整、认真地书写,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在日后的学习、就业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对学生的检测中,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加上现在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字写得不好看的小学生已经占现在的多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对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课题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良好的写姿:头正、身平、臂开、脚平。良好的握笔姿势:掌虚、指实;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桌距离一拳。心意纯静、专心致志。)(2)通过对正确书写习惯的研究,发现和总结一套有经验的方法。课题预期目标:

(1)提高学生书写兴趣和认真书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整体提高学生书写水平。(2)参加研究的教师科研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有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在校级以上交流或发表。

4、本课题参加的实验为1-6年级,共12个实验班,一共549人,老师25人,实验起止时间为2011年4月-2013年11月,历时3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3、在当今课改的大浪潮中有很多教师已经或正在研究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也有很多的研究报告、论著诞生,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作业量过多,学生忙于赶作业,无暇顾及书写质量,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2)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途径。

(3)矫正小学生错误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2、课题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书写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2)层次性原则:在进行书写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3)循序渐进原则:书写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4)激励性原则:研究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正强化”理论,鼓励并强化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5)一致性原则: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价值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其在研究过程中保持行动的一致性。教师、家长、社会团结协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小学写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2)个案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平时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数量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3)调查分析法。二、四、六年级学生书写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作相应的调查结果分析。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寻求有效的训练策略,不断研究相关案例,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个案研究法、行为训练法、自我调控法、档案记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依据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篇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 结题报告 箭口初中 刘永兰

一、课题的提出

中国人写字一向很讲究,有“字乃人之衣冠”的说法。将字写好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中国人就应该写好中国字。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又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写字教学具有育人、启智、审美的功效。

在未来的社会中,高素质的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要写一手工整美观的文字,这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也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在中小学时期为学生打下了厚实的书写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就等于为他一生的顺利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根基,学生将受益终生。

近年来,由于过分强化学科成绩,学生的基本书写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不少中学生、大学生不会写规范字,即使写自己的名字也是“丑”不忍睹。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学生的书写基础需要花大功夫夯实,这关乎到学生一生的发展。认认真真地写字,堂堂正正地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造就高素质人才,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此,我们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提高教师与学生对写好汉字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师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2.研究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将培养学生的书写措施落到实处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写好每一个汉字。

三、课题研究方法、时间、对象 方法:行动研究法 具体时间安排:

2013年3月初,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调查了解各级部学生的书写情况。2013年3月中旬至2013年5月底,具体实施,操作。

2013年6月初,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形成结题报告。研究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及教师

四、课题研究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兴趣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要让一群活泼的孩子乐于写字,并形成好的习惯,我认为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写字的热情,增强他们习字的信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知难而进。因此在加强写字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方法来调动他们写字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写字的兴趣。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练习: 1.专门练习。每周四教师教学生两个典型汉字的书写,从运笔到间架结构都讲得生动、具体、明了,按照老师的讲解,学生用32k字帖纸认真练习,积少成多,日久见效。每学完一课生字以后,学生使用字帖纸认真练习,每课必练。书写优秀者张贴在书法专栏参展。教师及时评价激励。

2.写字活动。学生的作业,不论是上交作业,还是练习本,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必须认真书写。各种评价激励措施的实施,不断增强学生写好字的愿望。我们还经常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书法家学书的故事,并开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演讲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教师示范。教师自身有个好习惯,率先垂范,这是无声的命令。平时,我们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当堂示范板书,而批作业也注意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连批改的字迹也要规范、端正;个别辅导时,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一看,找找感觉,无形中就将自己投身于一面镜子前,教师的写字姿势规范了,写字水平提高了。学生呢,经常看到老师写字这个活生生的标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激发了兴趣,培养了爱好。

4.审美熏陶。诱导学生欣赏报刊杂志中的优秀书法作品,逐步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好字,认真看、细揣摩,从而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与感染。

5.展评激励。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业、优秀书法作品评比展览活动,组织全班同学两周一次展示自己所写的漂亮的字,并与两周前所写的字进行比较,看进步了多少,以自我鼓励,不断进步。6.书法比赛。定期举办一次硬笔书法比赛活动,对学生一学期的书写水平做一个阶段性评价。激发了学生写好汉字、练好书法的热情。

7.探索模式。通过实践,我逐渐摸索、构建出 “导学观察—指导临写—示范纠错——拓展练习—点评激趣—梳理总结”六环节写字教学模式。学校还分学段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有专门的书法老师利用周四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辅导,培养特长,以点带面。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钢笔字越来越规范,越写越漂亮了。

五、研究效果

1.教师与学生对写好汉字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培养了师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汉字是我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只有民族性,才有世界性。引导学生“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师生同练、写好汉字的浓郁书风已经在我们这里形成。

2.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出大面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1)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每天播放10分钟的写字讲座,一次性培训全级部220多名学生。(2)构建出 “导学观察—指导临写—示范纠错——拓展练习—点评激趣—梳理总结”六环节写字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使老师们在上写字课时有章可循,便于操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我们每学期举行一系列书法展评活动,例如版面展评、艺术长廊展评、书法之星展评等。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展示自己的书写风采,书写兴趣越来越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写好每一个汉字。(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握笔姿势和坐姿正确率达100%,保障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2)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运笔方法,对各种笔画的正确写法都能熟记于心。(3)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写字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结构到笔画都进行了细致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观察方法,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4)课题研究极大促进了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在书法考评中,我们级部又有很多学生获得考级证书,一大批小书法家产生了。4.这一研究课题也推动了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学们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书法作品制成各种版面。书法作品成为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问题与思考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我们也感到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部分教师的书写技能亟待提高,大多数教师书法艺术方面的修养及写字教学理论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写字教学的实际需求,有待提高。2.在写字教学中,如何用好写字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有待课题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3.在大面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同时,如何抓好特长生的培养,使我校写字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索。

祖国的书法艺术博大而精深,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育科研的不懈求索,我们将再接再厉,加强教师书写的培训,加强写字教学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书法艺术欣赏水平,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地改进写字教学方法,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用一手整洁漂亮的字熏陶学生,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开出更灿烂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永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篇三:《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长:关俊安

课题组成员: 田艳 葛丽莉 于秀梅 伊敏 林永红 鞠秀琴 李永辉 许彬 王金愈 高晓伟 李桂芳 孙传秀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习惯培养是打实基础的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其中良好的书写习惯犹为重要,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但是,就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很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坐姿不正、握笔不到位、距离不合适、书写不规范等等。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现在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学时间紧张,就拿语文课来说,识字、读课文占用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有时为了赶进度,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写字的机会比较少,课外有大量的书写要求,有时即使在课堂上练练写字,但为了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课文的练习,也不得不匆匆忙忙,快马加鞭。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关注自然也就减少了,课外就更不用说了。二是家长大部分只注重学习成绩,对于书写时的姿势等习惯很少关心,即使发现了也只是顺口带上一句,并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可见,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目前我们亟待开展的一项工作。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规范书写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通过规范的书写训练而内化成为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和做事专一的精神,这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说过:“小学阶段,除了要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还要打好写规范汉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二.课题研究目标 主要内容 创新之处(--)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内化为其学习生活的自觉行为。(具体:良好的坐姿:头正、身平、臂开、脚平。良好的握笔姿势:掌虚、指实;手指离笔尖一寸、眼睛离纸面一尺、胸桌距离一拳。心意纯静、专心致志。)2.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技巧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营造规范有序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具体内容: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笔顺、笔画、每天自觉的科学的练字时间。

2、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对象

此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刘家泡小学一年级28人,二年级39人,三年级34 人,四年级28人,五年级37人。

(四)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运用调查分析法,针对小学生书写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作相应的成因分析。文献法:借用文献资料,明确小学生书写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2)、课题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寻求有效的相关训练策略,不断探究相关案例,积累丰富的经验。个案研究法、行为训练法、自我调控法、档案记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3)、成果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数据统计法、对比法、依据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三、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基本思路

1、课题开始阶段由实验班班主任会同各科任查找书写方面存在哪些不良习惯。(注意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的保存。)

2、分阶段设定需达成的目标。比如:第一阶段: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纠正学生的手眼距离等。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质量意识、注意养成正确的笔顺、笔画,逐渐养成书写美感,写出美观、整洁、大方的作品。(预设结题阶段已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比例达到95%。)

3、具体培养方法的的实施。(每天的午读课、每周一节书法课进行书写训练。)

4、实验班班主任科任建立每位学生的书写成长档案。(每一份材料应含有当时所具备的习惯。用于课题实验的对比检测、提供个案研究素材。)

5、达成教育的一致性,每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渗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6、实验班开展“五个一”常规活动:①每天一节20分钟书写训练课(午读课,实验班各科任负责);②每周一次班级书写评比(含书写质量、书写习惯的评比,评出几名“书写习惯之星”,可利用午读课,每月最后一周的评比作品和书写姿势照片要存入“书写成长档案”实验班班主任负责); ③每学期举办一次实验班书写习惯及成果展示(资料和照片要整理、存档);④每学期最后一个月举办一次课题征文;⑤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末举行一次课题实验经验交流会。

7、五个实验班班主任要跟踪做好一到两个比较典型的个案研究。(有素材、有照片、有档案)

8、每学年课题组组织一次阶段性测评和研究评估,检验修正研究方案和进度。

测评方法:实验班举行现场书写习惯观测,各科作业和书写作品测评。本课题采用定性、定量、典型分析的方法来检测效果。(1)、定性分析:广泛收集被研究对象的表现,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客观地准确地评估教育效果。(2)、定量分析:通过有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4个班学生研究前后数据变化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效果。(3)、典型分析:通过典型学生在课题前后的表现,用对比的方法来说明教育研究的效果。

五、研究效果

1.教师与学生对写好汉字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培养了师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汉字是我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只有民族性,才有世界性。引导学生“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师生同练、写好汉字的浓郁书风已经在我们这里形成。

2.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出大面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1)构建出 “导学观察—指导临写—示范纠错——拓展练习—点评激趣—梳理总结”六环节写字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使老师们在上写字课时有章可循,便于操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我们每学期举行一系列书法展评活动,例如版面展评、艺术长廊展评、书法之星展评等。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展示自己的书写风采,书写兴趣越来越高。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写好每一个汉字。(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握笔姿势和坐姿正确率达100%,保障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2)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运笔方法,对各种笔画的正确写法都能熟记于心。(3)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写字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结构到笔画都进行了细致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观察方法,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4)课题研究极大促进了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4.这一研究课题也推动了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学们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书法作品。有的制成版面展览在操场上,有的装框挂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有的装裱成条幅挂在书法展室里??书法作品成为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前来听课的外校教师,前来开会的各位家长,对我校学生的书法作品,啧啧称赞。

六、问题与思考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我们也感到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部分教师的书写技能亟待提高,大多数教师书法艺术方面的修养及写字教学理论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写字教学的实际需求,有待提高。2.在写字教学中,如何用好写字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有待课题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3.在大面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同时,如何抓好特长生的培养,使我校写字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索。

祖国的书法艺术博大而精深,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育科研的不懈求索,我们将再接再厉,加强教师书写的培训,加强写字教学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书法艺术欣赏水平,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地改进写字教学方法,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用一手整洁漂亮的字熏陶学生,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开出更灿烂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科室、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红领巾服务队员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在校园时的显要位置公布。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宣教考评内容建设。

行为习惯:(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或客人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

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语文、英语的背诵不拖拉,按时完成。(10)、写作文一定要先打草稿,然后修改,最后誊写。(11)、每周至少有五天能看半小时以上的课外书。(12)、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

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办好学生自办节目“校园生活短波”,每周2次,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家校路路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学校广播站时时播放“行为标兵”“光荣升旗手”“优秀少先队员”的事迹,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费饭菜、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邀请校外有关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电视台两个宣传阵地,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

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

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征文活动。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学生个案研究,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不良行为和好表现,撰写自由习作,在校园网上开辟行为习惯习作专栏,举办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征文比赛,如“***变了”学生征文、“我班的***”教师征文等等,从细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资源。

六、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

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

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012年8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七、研究的成效

(一)实践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卫生习惯: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随手乱丢的现象明显好转。

学习习惯:经过课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的好习惯。

劳动习惯: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二)理论成果

1.完成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2.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论文集》。3.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调研报告》及《个案分析》。4.完成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想集》及学生《小论文集》。

5.学校得到了持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地发展。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6、学校教师敖

三、艾猛撰写的论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

八、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五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1、做好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工作。

行为习惯包括:(1)、热爱劳动,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2)、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个头。(3)、不玩火、水、电,不做危险的游戏。(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长辈打好招呼。(5)、收看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不去游戏机房、网吧等场所玩乐。(6)、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讥笑、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7)、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等长辈主动打招呼。(8)、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随便丢垃圾。(9)、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桌椅等公共财物。(10)、每天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11)、不迟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请假。(12)、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翻动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学习习惯包括:(1)、语文、数学做到提前一天预习。(2)、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有关书本。(3)、上课时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4)、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5)、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不随便插嘴。(6)、端端正正地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7)、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并且按时上交。(8)、作业不会做时主动想同学、老师请教,决不抄袭。(9)、练习、考试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不作弊。

2、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3、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反馈给班级传达给学校,班级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4、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5、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汇总表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文明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进行通报表扬。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六、研究的阶段及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7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

2、周密筹划,撰写方案;

3、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

1、深入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认识;

2、开展课题研究,逐步形成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2017年1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对照、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上报课题总结

七、研究的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班经过扎实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卫生习惯:通过“温馨寝室、书香教室”的布置评比活动,学生养成了美化环境意识,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卫生习惯监督教育,评比表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能洗手,随手乱丢的现象明显好转。

学习习惯:经过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的教育,开展“学习之星”的评比,小论文的评比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习用品、上课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书写工整、按时上交的好习惯。

劳动习惯:家校联系,开展每人在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劳动的小能手”评比征文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能积极的参加各种劳动,在家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

文明礼貌: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班会、橱窗等多渠道教育,学生做到了在校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戏弄他人,不骂人不打架;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随便翻动别人的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人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

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

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

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

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八、本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养成,而家长重学习,轻德育的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习好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生活自理并不重要,凡是父母能做的,他们都愿意代替孩子去做。在一部分家庭中还存在:“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的素质教育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因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和养成一个好习惯,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达到的。因此,应在“恒”字上下功夫,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适应到习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下载《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 蒙自市草坝镇中心学校 实验校 大落就小学 执笔人姓名 王丽青联系电话***邮编 661101......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养成教育体系整体构建与区域性推进策略研究”之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诚实守信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执笔人:俞瑞芬 一、问题的提出 1、理论依据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校园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推荐五篇]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黑河五中 师海燕 一、课题研究背景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我有了一个很深的体会,对比小升初的摸底测试成绩和初三中考成绩,小学数学......

    小学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志芳执笔人:王志芳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计划与总结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经过两年的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