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23:1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究》

课题结题报告

宁强县罗村坝小学 朱玉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期间,我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中高段的学生对语文课外知识了解很少,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考试一遇到课外知识丢分就很严重,最明显的就是阅读和写作。经过观察和在学生中广泛调查,我发现学校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关注不够,加上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又是留守儿童,学生接触课外书的机会、途径少,自己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差,这种现象在中高段小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开学初,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就有关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习惯、书目、效果及家长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份调查表显示我校学生不喜欢阅读或阅读书籍没来源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调 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究》这个课题,课题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教以方法,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语文老师和家长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急功近利,给学生提供的书籍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学作范例。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语文功底,这种功底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体验,大量语言素材的积累做基础。这些都不是作文书可以教会学生的东西。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阅读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健康的课外书籍,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在潜意识中模仿应用,自然就提高了表达和写作能力。课外阅读还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课题研究依据

1、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

3、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阅读基础与需要出发,选择与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4、开放性教学理论

时代呼唤开放,责任要求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开放的。开放乃阅读教学改革的出路。建立在开放理念之下的课外阅读,试图从浩瀚无边的书籍海洋中多渠道获取、多形式表达、多维度评价,解除对学生的枷锁限制,释放他们的心灵,解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张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认为:搞好课外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了解我校中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探索解决的策略。

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推进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4、家校联合,共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研究内容 :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着力于探究怎样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较好的方法暨阅读兴趣形成的探索。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平时读不读课外书,喜欢什么样的课外书,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故事会,美文诵读、评选阅读之星、读书笔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个案研究法(针对个别喜欢读书的学生的习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经验总结)、经验 4 总结法(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理论支撑和储备)。

本课题即属于操作性研究,又属于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自学形成自主读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针对实践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研究的过程首先遵循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即诊断、学习、计划、实施和反思,根据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和阶段研究方案,注重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及时做好阶段总结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阶段研究目标、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研究对象:

罗村坝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全体学生,这两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布比较均衡。班级优秀生少,后进生不多,学习成绩还行,学生自觉性普遍较好。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好,能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如:白佳蓉、赵文慧、余梦宁、何馨屿、张晶晶、穆虹瑾等;而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如梁艳林同学就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近25%,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臵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有王佳伟、王佳龙、王超、张肖等,他们能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总体来看,这两班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处于两级分化,处于中间位臵的 学生成绩也不稳定,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通过实验,期望大部分学生能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研究思路和步骤

研究思路:先在本校全校学生中开展广泛调查(调查课外阅读现状及他们喜欢的书目),根据调查结果选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实验对象。然后在实验班级再一次开展问卷调查,确定活动项目和推荐的读物名称和来源。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将之运用于写作和口语交际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至11月)广泛调查本校中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根据调查结果选题、制定计划,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年11至2014年10月)全面实施研究计划,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通过举行故事会、美文诵读、读书笔记竞赛、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1月),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培训和理论学习

课题组先后组织了三次理论学习,先在网上查阅有关本课题研究的资料,而后开会讨论。派课题组成员朱玉红、罗爱琴去县南街小学学习课题研究经验。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研讨活动,通过不断培训学习,教师们进一步了解课题的要求,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二)开展了二次问卷调查,摸清了本校及实验班课外阅读现状

在2013年9月,我们在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掌握了他们的阅读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我们选定了课题研究内容,并提出了申报。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决定在以前全校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基础上,对实验班级再进行一次调查(时间确定为11月25日),侧重于学生阅读爱好,想要阅读的书籍等,为给学生推荐读物和建设图书角做准备。经过二次调查问卷调查,我们真实地掌握了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开辟多种途径获取图书,让学生有书可读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从图书室挑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经常更换图书,至少每月更换一次。

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动员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书读。针对有些家长文化水平的限制,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推荐不同的书,如三年级,可以挑选杨红樱、郑渊洁的系列作品。四年级读《昆虫记》、《海底两万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五年级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呼兰河传》、《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外各种历险小说等。六年级读《简爱》、《爱的教育》、《名人传》、《中外名人故事》等等,还有青少年版的古代四大名著及中外名著。当然,年级的区别不是绝对的,更多的应该根据学生的爱好来选书,书籍再好,学生不 喜欢读,一切都是白费力气。这样就会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少而精,而且同一班级推荐给每位学生不同的图书。

发动学生把自己拥有的好书带到学校,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资源共享,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增长同学之间的友谊。另外,还可以发动社会力量捐助图书(我校争取到了“扬帆计划”捐赠的部分图书)。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优秀儿童读物,让学生想读书就有书读。

(四)精心编制“推荐阅读书目”,让孩子读好书。

小学生鉴别能力还比较差,对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很难做出恰当的合适的选择。学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在选择孩子读书方面的认识也很有限。因此,我们课题组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兴趣精心编制“推荐阅读书目”,分三批推荐给学生阅读。

(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1、师生共读、适时指导,形成氛围

在我们实验班开展“每日一读”活动,每天保证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可设在中午上课前,也可根据班级情况随时调整,如有耽搁,要找时间补上。同时鼓励学生每人每天书包里都装一本课外书,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规定每周至少读两本课外书。每周评出阅读之星,奖励那些读的书多且读书质量高的学生。在保证时间的同时,要求老师和学生一块读书交流。一方面,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当老师拿着一本书,坐下来和学生静静地一起读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无声的提示:该读书了。刚开始学生可能还不适应,坐不住,但读到书中有趣的地方就会安静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习惯,一到时间,不要老师提示就会拿出书来读。另一方面,老 师还可随时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精读和略读的区别,教会学生浏览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常用的是略读,但对于好的句段要学会赏析。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阅读的指导应随时随地随人进行,也要贯穿于整个的语文教学中。另外,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在我的班级,我提倡统一的格式,把这几种类型揉和在一起。每月在班级评选读书笔记先进个人,及时奖励。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和比赛

在各种活动中,学生感受读书乐趣的同时,还能体验读书带来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在我们学校的实验班,我们实践了以下展示活动

(1)开展“每日一读”活动,每周评选一次“阅读之星”。(2)每月评选出“读书笔记先进个人”。

(3)开展“故事会”、“‘我与书的故事’演讲比赛”、“美文诵读”等活动,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搭建平台。

(4)定期开展“读书讨论会”,学生间交流读书心得、读书的收获或者是失败之处,也可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老师也可和学生交流自己近期的读书心得。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以上的各种活动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成功,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就会刺激他们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而且学生阅读速度大大提高。

2、学生的口语交际与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组织能力较强。

3、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学生学能做到活学活用,把阅读中的好词佳句适时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创作思路也较为新颖。

(二)转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1、通过课题实施,教师增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意识 大部分语文教师改变了以前重课本知识轻课外阅读的观念,意识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语文的关系。

2、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以后微型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探索总结了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农村的孩子有书读。

2、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3、师生共读,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读书展示的平台。

5、家校配合,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

八、课题研究反思

虽然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不少成果,但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这需要长期的观念渗透和实践努力,也需要各方 面包括社会、家庭的支持配合。

1、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亟待改变。

2、农村孩子家庭监护的特殊性造成家长不支持学生读课外书。

3、可供农村学生读的书很少。

4、课题方面:课题研究没有系统的方法指导,我们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不知道怎样去进行研究,不知道怎样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所以,我们还需要教研部门和学校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协助。

九、参考资料和附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解读》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学校实际教学需要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谈写色变”,对写作有畏惧心理,教师也视作文教学为烦恼。又从历届小学毕业生考试情况来看,我校小学语文成绩普遍低于城内小学,特别是占有相当比重的作文,明显落后于城区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试图改进方法,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一条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动机。2.社会发展现状的需要

未来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需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从长远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得发展,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创作的能力。

二、课题概念界定

“农村”是以农业为主,兼顾林、蚕、果、牧、渔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社会群体的生活区域。农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农村有许许多多城里人从来不曾见识过的瓜果,蔬菜,有城里人不曾体验过免费的简单而有生活情趣的游戏。但是农村也有太多相对于城里来说滞后发展的需要,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都出门打工挣钱,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婆婆爷爷的庇护下,只是吃饱、穿暖,对学习没有主动性,不自觉。农村孩子天天和泥土打交道,却从不知道把那些感受与人分享,不知道用口语表达,不知道用文字表达。

“小学生”,特指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阶段的学龄儿童,即义务教育最起始阶段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小学生从跨入校门的那天起,一张白纸就要靠老师们在上面画出美丽的图画,农村小学生精力特别充沛,记忆力特别强,想象力丰富,知识吸收能力特别强。把老师作为偶像,老师怎么说,学生就会特别听话地照做。但农村小学生自制力差,好动;家庭里的学习习惯差,婆婆爷爷只管孩子不冷不饿,对孩子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根本不懂。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都蹦蹦跳跳的,很多学生一进教室就没得精神,但是下课铃一响,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射到操场上玩去了。农村小学生特别单纯,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老师的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写作能力”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包含:1、2、3、4、5、6、表述清楚,让人知道写作者的真实意图或要表达的内容; 表述条理清楚,不需要阅读者自己再进行提炼归纳; 要符合规范,比如应用文之类的,也包括语言的规范; 能通过字里行间真实、准确地表达情感; 要能引起阅读者的共鸣,使阅读者有同感; 口头表达书面表述得转换。

“教学策略”:本课题的教学策略就是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课题所提出的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其实质就是寻求能够解决农村小学生对写作兴趣不浓;选材单一,缺少新颖性;积累匮乏,语言组织能力差;布局谋篇能力差等等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研究目标

农村作文教学与城区作文教学因为城乡的差别,在教学设设备的配备,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使用等诸多方面有许多滞后待进之处,如何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的写作能力培养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解决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作文中杜绝空话假话连篇,编作文的现象,除了可从一些名师经验中吸取精华外,还可突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个性,在教学“写什么”和教学“怎样写”的两大领域内都可能有新的突破,使学生在小学生能熟练掌握小学新课标规定的各种体裁的写法,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达标”的作文,使大部分学生爱好写作,写真话,写实话,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迷惑,写出自己的愁闷和欢乐,写出自己的经历和向往,能写得令人欣喜。

四、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兴趣,解决认识问题,解决学生“怕”作文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敢于动笔,敢写

2、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养成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习惯,解决好学生写什么的语言障碍

3、学生学会作文规范写作

五、研究依据

在认真研读教师培训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习作的要求,进一步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丁有宽教学教例与经验》和《李吉林教学教例与经验》和《于永正教学教例与经验》,朱水根的《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季小兵的《小学生优秀作文辅导大全》,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论文集》,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探索》,窦桂梅的《课堂教学实录》,《管建刚作文教学专辑》。这些名家教学作文各有特色,自成风格,成就卓越。通过学习提高形成研究共识:作文教学应当取其精华,博采众长,根据自身的个性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和总结经验法等,感悟了作文教学的一些手段和方法。

六、研究措施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首先克服不敢下笔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1、正面评价、培养兴趣。尽量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在给学生评分时对学生作文水平进行具体分析,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前后对比,进步了我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力求对学生个性化评价,根据自己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如“藤上有瓜”这个词,全班学生都理解它的含义,我就根据不同的情况写下各种评语,如“藤”子已经完整了,如果“瓜”大一些,就好了。“藤上”不仅有“瓜”,而且“瓜”结得很大很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少数力不从心、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降低难度,积极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对进步大的作文,我下笔评语:“进步很大,已经显露出你写作的天赋,这是你作文以来最好的一篇,希乘胜前进。”对于字迹潦草,内容空洞的作文则坚决要求重誊或重写。学生认真重誊或重写后,给予鼓励评价。毕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所以,学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激励。如用简笔画画出一个大拇指,或波浪线旁画一个☆,或直接下评语。这是此次研究的作文教学理念。为了求得研究的实效,要求研究人员从课标中领悟作文教学的理念、手段和方法,从中对照自己的作文教学是否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这对于教学作文来说,同样适合。教师必须要热爱写作,要坚持写作,要给学生树立榜样,真正言传身教。“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喜欢你,尊重你,爱戴你。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需要,转变角色,展现童心。“凡事预则立”,教师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丰富结累,丰富经验。教师要做有心人,多积累素材,多考虑教法。对于教师来说,处处留心皆作文,作文就是人,人就是作文。教师自己要养成爱写作的习惯,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将学生引向热爱写作的光明大道。

2、要尊重学生的劳动。要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必须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单一的教师批改模式,变为教师与学生面评面改,选取某个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当面互相讨论、修改。在修改中遵循“多读少改”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为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喝彩。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耐心启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者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全班评讲;或者举行佳作赏评会,每个学生自选一个时期以来最优秀的代表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由大家来做赏析评价。总之在整个评讲过程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3、榜样激励,让学生追求成功。首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送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其次,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赛前认真指导,赛后总结经验、教训;第三,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向各地报刊推荐发表,凡有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作文,老师必定大力宣传,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第四、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学校橱窗展示栏里张贴,让学生课余都可以欣赏到美文。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声中获得了力量,也给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其它同学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这样,大家就不会以作文为难事,学生作文积极性空前高涨。兴趣是成功的老师;有了兴趣等于成功了一半。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想写,而且会主动动笔记下对自己有触动的点滴。

4、写好“小题材”作文,写好每一篇“小作文”。写好了小题材的作文,才能让学生深入挖掘自己已有的生活素材,才能让学会从细微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好了小作文,才能让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地学会谋篇布局,学生才会从小谋篇到大布局,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

5、积极实践,勤于反思,丰富经验,提高习作指导能力。一些老师并不注重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因为小学生作文考试一般都是写人记事或写一个场景,他们往往让学生背熟几篇例文,然后,在考试时,根据题目选择例文“对号入座”,这些例文语句流畅生动,选材独特,阅卷老师不辨真假,往往能得高分。然而,学生自己不会构思,不会选材,不会谋篇布局,连“流水账”式的记事都记不好,谈何作文。所以,教学作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就是要教出学生能独立地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想象的作文,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1)、积累作文材料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

3、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趣,增加写作的内容、开拓作文的“材”路。积累生活素材过程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留心生活,及时收集作文素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2)、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1 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2 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3 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4 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5 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6 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7 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3)、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3 “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4 “认真修改”的习惯。5 “不说假话”的习惯。6“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7 “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

(二)、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分阶段进行,循序渐进。

写作能力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从说到写,由易到难。我们必须遵循作文教学本身的这一规律。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练习说话、写话。这一训练主要在低年级(一、二年级)进行,通过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说话和写话。从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写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第二步:练习写片断。这是中年级(三、四年级)的训练重点。在一、二年级训练写话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练习口述后再写片断。这样从观察图画过渡到观察生活;从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到观察较复杂的事物,由观察静态的事物到观察动态的事物。如观察描述“一束花”、“一棵树”、“一个笔盒”、“一张手绢”、到观察描述“小鸡”、“小猫”;观察描述“大扫除”、“课间操”、“一项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他们观察“一处景物”、“秋天”、“雪景”等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的情景,扎实有序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断,为高年级写篇的作文打好基础,作好过渡。

第三步:练习写成篇的作文。这是高年级(五、六年级)的训练重点。高年级在低、中年级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连段成篇的综合性训练,以这样的顺序训练学生,是安排得比较科学的。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的评价很重要。

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的时候,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称赞或认可。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写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不能千篇一律,不能一棒子打死。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精彩的词语都应该及时表扬。给学生激励式的评语,老师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容易得到满足,对写作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对学生合理,恰当的评价,让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运用多种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自始自终运用观察法,在上课时观察学生的听,在写作时观察学生的构思和写作的速度与质量,观察学生在不同时间写作文的不同态度和情绪。根据在观察中发现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如发现构思问题,就叫学生养成“意在笔先”的习惯,运用名家比喻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来说明“打腹稿”的重要性,并写出了指导性文章《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又如发现学生对讲评非常重视,对同学中的好作文,以及好词好句也由衷敬佩,对在屏幕上出现的作文,无论优劣都很重视。再如发现学生在叙事时,过于平淡,不知道情节曲折的重要性,就用“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名句来开导他们,还如发现学生不会谋篇布局,就在黑板上画一条鱼,来讲解文章结构的系统性——结构如鱼;发现学生不重视改作文,就搜集了《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发现学生在写人物时,不会运用概写和特写相结合的方法,就专项进行这方面的片断练习,用照相和电影中画面的远镜头与近镜头来作比,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手法结合的必要性。发现学生对于发表都有着极强的欲望,为了发表不辞辛苦,反复修改,乐在其中,通过观察法,发现了学生作文的一系列问题和一些提高兴趣和能力的规律性,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积累,自觉有了不小的收获。

实验法也是在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布置学生写“初冬的菜园”,先不作指导,看学生写得如何,结果学生写得大多很粗浅,修辞少,无文采,无细节,无寓意。于是,带领学生走向菜园,当场指导,又用相机把蔬菜拍摄下来,返校后到电脑教室投放到大屏幕上,指出写植物要写出形态、颜色、大小和精神,要运用修辞,要把观察、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才能写得生动,写得富有文采,结果大部分学生写得很好,好几位同学《初冬的菜园》在学校少先队活动展示展出,得到师生们一致好评。这说明教师的指导还是非常重要的。

比较法也是在研究过程中的常用方法,通过一个学生的前后比较,优生与后进生的比较,总结出作文教学的规律性,让学生持续地朝高级水平进展。采用比较法,发现学生在测试和竞赛时,往往写得比平时要好、这说明目的性还是很重要的。这说明作文的目的性越强越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越能发挥出水平。同时,也说明加强作文的目的性教育很重要,使学生明白作文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得高分、发表或得奖,更重要的是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为升学及将来走向社会的运用打下基础。

问卷法在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一次,制作过一张调查问卷,包括作文检查问卷表和课外阅读问卷表。检查表的项目:是否喜欢写作,写作时间多长一次,写作原因是什么,主要形式是什么,能得到哪些人的辅导,能否得到老师或同学得赞扬,自己写作篇幅有多大,老师家长对写作字数有要求吗,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何,喜欢读课外书吗,平时会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事情写下来,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都进行哪些体裁的写作训练,最喜欢看的书有哪些,写作的时候习惯于哪种方式,哪种情况下觉得自己的作文能够写得比较满意,写不出作文的时候怎么办,有没有主动记日记的习惯。通过问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有正确得态度,要多阅读课外书籍,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作文写得都较好,要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个案分析法是作文课题研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每一次作文都是个案,要尽量思考成功与失败、得与失的因素。曾针对优生李东霖,陈钰肸,后进生邓凯文,何妮进行了追踪研究。作文是一个人的思想、智商、经历、语文水平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只要教师强调读写,培养兴趣,持之以恒,每个学生都能写出文从字顺表情达意的作文。

总结经验法: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是一边摸索一边总结,研究组成员分别写出了《农村小学写作兴趣培养点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点滴》《浅谈农村小学写作教学》《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法》《浅谈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写作》《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探索》,这些文章有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的在教研室论文评选获奖,有的在校内语文教研组内交流。

总之,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生活,以自己的五官和心灵去感受和认识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动人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真正的源泉。

(五)教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总结经验。

为了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首先带领他们反复学习和背诵、默写叶圣陶、老舍、鲁迅等人关于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大脑中树立作文必改的理念,然后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正如特级教师管建刚说的那样,作家通过读能发现许多问题,而作为一个作文经历短暂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仅仅通过读是发现不了许多问题的,因为他们判辨作文优劣的水平太浅。因此,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一个公式。如结构如鱼,标明“六句”(总起句、过渡句、描写句、修辞句、文采句、总结句)

2、用“具体的标尺”检查修改作文。如用“五官”来检查,如写电影观后感时,用“引、议、联、结”标明文中的句子。

3、自改后互改,看自己和别人对一篇文章的看法有何异同。另外,让学生写作文反思,为什么这篇作文没写好,为什么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如第12册课本的末尾,有安排学生制作成长册内容。抓住这个机会,给学生列出了手册目录,其中就有《我曾经写过的错别字》《我写的最好的写人的作文》《我写的最好的记事的作文》《我的作文水平为什么提高了》等。此外,我还安排同学们互改,让学生根据《好作文的标准》以及老师的“范改”,让学生模仿下评语。为了提高公平合理的程度,除了同桌改外,有时前后改,有时优生和后进生搭配改,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六)开辟发表园地,激发作文兴趣。

管建刚说,发表可以使人活得有尊严和荣耀,是展示自己的高雅的方式,发表能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提升自身的价值。这成为他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小学生来说,不仅同样适合,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欲望,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欧家钦的作文《羽毛球比拼》在学校的展示栏上展示,很多同学阅读了,而且评价特别高,他写作的欲望更强了,展示,被人认可是学生的一种强烈的渴望,它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精神上的巨大快乐。因此,我就忙里偷闲地给学生改稿,制作手抄作文选集,近两年来,共达35人次。一次次的展示,校内传阅,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作文。我把学生发表的作文又复印一份,张贴于教室,既达到“佳文共赏”的目的,又进一步激发学生作文积极性。

七、研究的成效与成果

1.研究成效:

①学生习作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作文水平明显提升。②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了,阅读能力提高了。

③教师构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科研能力得到增强,公开课水平明显提高,根据教学经验所写得文章被中江县教研室评奖。④在全县期末测试中,语文均分名列全县第一名。2.研究成果的构成:

①研究开题报告一份,结题报告一份。②多媒体上研究照片、上课摄像等资料。③作文公开课教学设计。④课题论文。

⑤学生优秀作文和发表作文,优秀作文手抄报。⑥研究的教师发表论文和获奖论文。

根据长期的教学积累,胥淼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分别获得中江县教研室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二等奖,《作文教学与儿童生活实际》发表于德阳日报的《教育周刊》;《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发表于《 当代中国教育文苑 》杂志。

李萌龙的文章《浅谈农村小学写作教学》、《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点滴》在校内语文教研组内交流。

许冬梅的文章《浅谈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谢春蓉的文章《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法》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伍献春的文章《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李云国的文章《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吕敏的文章《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刘玉兰的文章《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写作》、《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得方法探索》在语文教师中广为传阅学习;

几年的学习研究,使我感到:作文教学既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和一定的模式,但也不能局限于一定的模式。这个规律就是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这个模式就是要创设学生乐于表达的氛围,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拥有写作的素材,使作文教学生活化、个性化。我体会到,作文教学一定要树立快乐作文的理念,打造快乐作文课堂,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表达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我再一次强调指出: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提第4次印刷第14页。)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因素,必须要有于永正的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必须要有贾志敏的巧妙指导的手段和方法,必须要有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的扎实训练,必须要有管建刚持久保持学生作文兴趣的发表园地的有效机制等。那么,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变得绚丽多姿,硕果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写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切实提高。

六、课题研究自我评价

两年来,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对开题报告中规定的九项研究内容,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了竭尽所能的研究,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借鉴和摸索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构建了自身的快乐作文教学法,课题论文得以发表和获奖,自身作文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好评;学生的读、说、表演特别是写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各级报刊发表或获奖成绩喜人,在全县小学期末检测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限于课题研究深度不足,有待一日后进一步加强。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课题研究虽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但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文的发表和获奖,证明了研究是有效的,我校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力求“更上一层楼。为“生”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研究》结题报告

海则庙中心小学 刘树成

一、课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作为从事20几年语文教学的我,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课题研究调查

课题开始,我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学校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 氛围。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我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3.榜样带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1.以“讲”诱发兴趣。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顺序 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四、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学生和家长。在课题实验结题时我又做了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对比了学生和家长的变化。课题实验前后的对比可见其中的变化。

(一)课外阅读氛围得到改善,校内外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课题实验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实验也影响着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带动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它的辐射作用意义重大。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随之变宽。

(二)学生阅读的方法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断增强。课题实验中,在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外因条件下;带动了内因的改变。每天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的良好阅读习惯。读书时的多思善问,多种感官一齐积极活动,让学生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阅读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实验后的困惑与思考

追求完美总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初衷,可事过后,我们才发现总会有一些遗憾。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在总课题组领导的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一)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二)学生间差异大。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因为我坚信“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倡导读书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第四篇:《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经审定,同意该课题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的子课题。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课题组成员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理论依据 ㈠课程标准要求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同时对“课外阅读”一项作了明确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㈡理论基础

1.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是内发性的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他感到索然寡味,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心思去作进一步的攀登。

2.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阅读活动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进行判断、推想,体验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特别指出了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本课题研究力求使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

㈠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㈡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

㈢通过研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研究并形成一定的培养课内外阅读兴趣的指导策略,使“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课改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我们将组织参研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㈠调查法:对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对目前本校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㈡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㈢行动研究法: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㈣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实施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回溯、追因,对研究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及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改进,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策略和经验,及时总结出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提升理论思考,揭示实践运用的规律性。

四、研究的基本过程、实施过程:

课题开始,我们先对研究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们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们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㈠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1.立足课堂教学,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介,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联的读物内容,也可以常常利用课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做法使人体会到,应用“兴趣”和“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去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愿望,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每周五下午的校本课程我们打破年龄和班级的阅读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报阅读小组,如:科技营、艺术殿堂、体育视窗、童话书屋等。在主题阅读班级里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阅读实践活动。

以评促读,激发阅读兴趣。我们定期表彰“阅读小状元”及“书香家庭”,并把获奖家庭、学生的读书心得、写作成果定期刊登在学校校刊《童言童语》上,树立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热情,对学生坚持阅读起到助动和促进作用。

2.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了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⑴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⑵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⑶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还要学会思考、分析,学会积累。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背诵精彩片段、摘抄好词妙句、作批注、写读后感。

⑷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读好书”

⑴读经典、美文陶冶情操。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⑵优秀读物,师生共享。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各年级每学期都推荐两到三本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供学生进行阅读,并设置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师生读书、聊书,让好书提高老师的文化修养,让好书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⑶开设了“百味书屋”大讲堂,由学校分管的行政每学期给全校学生上4节大阅读课,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讲述名人阅读的故事,介绍推荐优秀书目,让学生从心中的偶像或榜样中得到启示,促进学生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㈡环境熏陶,为阅读提供良好的氛围

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学校的面积虽不大,但我们努力在“小而精”上作文章。学校先后花上万数的钱,美化校园走廊,建好古诗墙、经典长廊,实现让墙壁“说话”,让走廊“育人”的魅力。真正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真正让一面面墙壁,一条条走廊成为一幅幅“主体的画”,“无声的诗”。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行为规范提示、花草树木简介、围墙、橱窗中的读书内容展示、楼梯、走廊读书标语的张贴、各处室玲琅满目的有关读书的布置,以及随处可以听到的悦耳的读书声,无不使你沉浸在特有的书香氛围之中。

㈢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们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们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们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我们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

《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们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

3.榜样带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㈣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激发阅读

1.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一学期准备1~2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书目,读书收获,读书方法,讨论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读书经验。在交流中指导,另外设置阅报栏,读书卡、手抄报展板,朗诵台等,可供学生读书展示的舞台,让交流无处不在。

2.结合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阅读。每年的节日很多,我们将读书活动融于节日之中,开展大量主题阅读,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阳文化„„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了这些节日,同时使这些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更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而变得洋洋洒洒,信手拈来。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从来不知道这节日中还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那些美丽的传说,有趣的风俗,特色小吃,真是太有意思了„„

3.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内容,灵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⑴写好读书日记

“记”是读的深化,所以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基本写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不拘一格,灵活形式,设计各具特色的读书笔记,让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天地。

⑵创办阅读手抄报

栏目有介绍读书方法的“阅读金钥匙”,介绍学生读书随笔的“心语”,推荐优秀书目或文章的“热荐”,以及发表学生优秀习作的“小荷初露”等。主要以学生的口吻,刊载学生的文章,尽管稚嫩,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最受孩子们喜欢。以“读书有感”为主打板块,刊载学生的读后心得。再配以“好书荐台”、“我的读书趣事”和短小精悍的“名人读书故事”、“读书名言集锦”等板块。

⑶举办摘抄展览

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取名为“采蜜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⑷编办班级黑板报

学生将阅读所得以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形式展示出来,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设计栏目编排版面,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使黑板报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每半个月更换一次。

此外,还可以开展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以及诵经擂台赛、古诗诵读赛、成语接龙赛等活动形式,使读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我们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走出课本,走出“小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大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研究成果 ㈠学生方面

1.学生有了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又能在阅读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他们的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再次阅读。再加上我们经常组织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2.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㈡教师方面

经过指导与实践,教师走出了以往的阅读教学误区: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指令性太多,自由性太少;注重过程,忽略结果;流于形式,忽略实质;放羊式朗读太多,指导性朗读太少,旧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大力倡导自主阅读教学,使得阅读教学得到优化。

六、存在问题与后续研究:

追求完美总是我们们每个人做事的初衷,可事过后,我们们才发现总会有一些遗憾。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㈠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

㈡学生间差异大。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㈢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们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作为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因为我们坚信“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倡导读书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立:《满校书迷——我校营造书香校园的探索之路》,《小学语文教师》2006.7-8。3.陈中杰:《让书籍滋养孩子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06.7-8。4.《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例谈》《教育评论》,2000年第5期。5.《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年5月。

6.朱永新:《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小学语文教师》2006.7-8。

第五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2013年5月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大多是郊区农村家庭,占学校人数的60%,前不久,我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两个班65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很令人遗憾——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手段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处在令人尴尬的境地。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练兵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语文教材缺乏阅读指导以及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错位等外在和内在原因也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

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针对我校实际和小学生年龄特征及知识积累、能力水平、阅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依据

理论依据一:探究性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重在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理论依据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认知理论。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而难的过程,探究性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

理论依据四: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两个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有机结合。篇二: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2011-11-27 22:20:42)转载▼ 标签: 教育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紧箍......

    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深入挖掘教材 分年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结题报告 乳山市乳山寨小学课题组 王志刚 一、课题的理论启示 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

    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东海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结题报告 1 《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阿克苏市第七小学王利娟 一、课题研究背景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最基本的品质和本性。一个不知感恩的民族是可悲的,是......

    《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东升镇太平小学语文课题组 成果摘要: 总优势:本项目研究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进行开放......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焦香云一、 研究的意义、目标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